CN107379778B -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9778B
CN107379778B CN201710338309.5A CN201710338309A CN107379778B CN 107379778 B CN107379778 B CN 107379778B CN 201710338309 A CN201710338309 A CN 201710338309A CN 107379778 B CN107379778 B CN 107379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portion
thermal printer
drive sour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8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9778A (zh
Inventor
安藤仁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37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9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9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9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打印机具备:具有第1侧板部、第2侧板部和基部的框架,第1侧板部和第2侧板部在第1方向上对置,并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基部在第1方向上延伸,架设在第1侧板部和第2侧板部之间;被框架支承的热敏头;压辊,能绕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地支承于第1侧板部和第2侧板部的相对于基部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的轴支承部,在压辊与热敏头之间夹入记录纸输送;驱动源,在第1方向上以悬臂状支承于第1侧板部的相对于基部位于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驱动支承部,与压辊连接;配设于基部的被卡合部;以及卡合部,其与驱动源连接,能卡合于被卡合部,对驱动源相对于基部朝第2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移位限制。

Description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作为对记录纸(感热纸)进行印刷的打印机,已知有热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具备:热敏头,其具有发热元件;压辊,在其与热敏头之间夹入记录纸进行输送;以及框架,其支承压辊或热敏头。在热敏打印机中,在借助压辊的旋转来输送记录纸的过程中,通过使热敏头的发热元件适当地发热,能够对记录纸印刷各种信息。
上述的框架具有:在压辊的轴线方向上对置地配置的第1侧板部和第2侧板部;以及架设在各侧板部彼此之间的基部。在各侧板部的相对于基部向一侧突出的部分,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压辊。在第1侧板部的相对于基部向另一侧突出的部分(以下,称作马达支承部。),以悬臂状支承有马达。在热敏打印机中,马达的动力经由齿轮等被传递至压辊,由此使压辊旋转。
可是,对于现有的热敏打印机,在抑制因落下冲击等所引起的框架的损伤这一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具体而言,如果马达因落下冲击等而向远离基部的方向移位,则会导致马达支承部以与基部的连接部分为起点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情况下,在现有的热敏打印机中,由于马达被以悬臂状支承于马达支承部,因此,由于马达的惯性而在马达支承部与基部的连接部分作用有大扭矩。其结果是,可能会发生框架的塑性变形或破损等。因此,在这种热敏打印机中,要求能够抑制因落下冲击等而引起的框架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具备:框架,该框架具有第1侧板部、第2侧板部以及基部,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在第1方向上对置,并且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分别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所述基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并且架设在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彼此之间;热敏头,其被所述框架支承;压辊,该压辊以能够绕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各自的相对于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侧的轴支承部,在所述压辊与所述热敏头之间夹入记录纸进行输送;驱动源,该驱动源在所述第1方向上以悬臂状支承于所述第1侧板部的相对于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驱动支承部,并且该驱动源与所述压辊连接;被卡合部,其被配设于所述基部;以及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驱动源连接,并且能够卡合于所述被卡合部,以对所述驱动源相对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移位进行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驱动源与所述驱动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驱动源具备被所述第1侧板部支承的凸缘部,所述卡合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凸缘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驱动源具备被所述第1侧板部支承的凸缘部,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凸缘部被配置于在所述第1方向上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位置处。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所述热敏打印机具备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贯通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凸缘部,并且紧固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驱动源,所述卡合部是所述紧固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凸缘部向所述第1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一侧突出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打印机中,在所述驱动源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端部,设置有保持所述驱动源的保持部件,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便携式终端具备:上述的热敏打印机;和搭载了所述热敏打印机的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与图2的IV-IV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5是从从负(-)Z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6是从负(-)Y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放大后视图。
图7是从正(+)X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便携式终端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1例如是能够由用户携带的支付终端。便携式终端1具有壳体11、输入显示部12以及热敏打印机13。
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15和打印机罩16。壳体主体15形成为俯视观察时为长方形状的箱型。在壳体主体15的末端部形成有收纳记录纸P(感热纸)的记录纸收纳部17。记录纸P以卷绕成卷状的状态收纳于记录纸收纳部17内。打印机罩16经由未图示的铰链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壳体主体15连接。打印机罩16用于开闭记录纸收纳部17。在壳体11中的记录纸收纳部17的开口缘与打印机罩16的末端缘之间形成有将记录纸P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口18。输入显示部12配置在壳体11的表面。输入显示部12例如是触摸面板。输入显示部12在画面上显示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对画面上显示的信息进行操作。
热敏打印机13在壳体11内搭载于与排出口18相邻的位置。热敏打印机13对从记录纸收纳部17送出的记录纸P印刷信息,并且通过排出口18将记录纸P排出。
图2是热敏打印机13的立体图。图3是热敏打印机1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热敏打印机13具有头单元22和压辊23,其中,头单元22具有热敏头21。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头单元22被组装在壳体主体15中。压辊23被组装在打印机罩16上,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打印机罩16。打印机罩16在图1的下部具有支承轴,并向图1的左近前侧打开。这时,压辊23追随打印机罩16移动。由此,压辊23和热敏头21(头单元22的一部分)被释放从而使记录纸免受制约。相反,当关闭打印机罩16时,压辊23也追随打印机罩16移动。这时,压辊23返回到与热敏头21接触的位置。这样,头单元22和压辊23被组合成能够伴随打印机罩16的开闭而分离。并且,头单元22和压辊23在打印机罩16的闭合位置处隔着上述排出口18而相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压辊23的轴线方向为X方向(第1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2个方向分别为Y方向和Z方向(第2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中,设图中箭头方向为正(+)方向,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从Y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头单元22的框架31形成为朝向+Z方向敞开的U字状。具体而言,框架31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基部32;以及,与基部32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连接设置的第1侧板部33和第2侧板部34。基部32具有:在基部32中位于+Y方向的引导壁35;和相对于引导壁35位于-Y方向的背面板36(参照图4)。引导壁35的朝向+Y方向的面构成了朝向+Z方向引导记录纸P的纸输送面。纸输送面形成为朝向-Y方向凸起的弯曲面。
图4是与图2的IV-IV线相当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背面板36被配置成:X方向的中央部相对于引导壁35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对置。另一方面,背面板36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与引导壁35相连。并且,背面板36的+Z方向端缘相对于引导壁35的+Z方向端缘位于-Z方向。背面板36的-Z方向端缘相对于引导壁35的-Z方向端缘位于+Z方向。
如图3所示,首先,第2侧板部34连接设置于基部32(引导壁35和背面板36)的+X方向端部。第2侧板部34中的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第2轴支承部37。在第2轴支承部37的+Z方向端缘,形成有向-Z方向凹陷的第2辊收纳槽38。
第1侧板部33与基部32的-X方向端部相连。第1侧板部33中的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第1轴支承部41。在第1轴支承部41的+Z方向端缘,形成有向-Z方向凹陷的第1辊收纳槽42。第1侧板部33的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马达支承部(驱动支承部)43。
图5是从-Z方向观察热敏打印机13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马达支承部43与基部32的连接部分(马达支承部43的+X方向端面与基部32的-Z方向端面所构成的角部),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肋44。在马达支承部43与基部32的连接部分,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44。各肋44在从Y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形成为三角形状。肋44形成于从马达支承部43的+Z方向端部至基部32的-X方向端部的范围内。并且,肋44的形状或数量等可以适当地变更。
如图3所示,热敏头21形成为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而在X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在热敏头21的+Y方向端面上,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发热元件21a。热敏头21经由柔性基板45与未图示的控制部等连接。搭载在热敏头21上的未图示的驱动器IC根据来自控制部的信号对发热元件21a的发热进行控制,由此,热敏头21对记录纸P进行印刷。
热敏头21被固定于头支承板46,该头支承板46被框架31中的相对于辊收纳槽38、42位于-Y方向的部分支承成能够转动。头支承板46形成为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热敏头21被贴附于头支承板46的+Y方向端面上。在头支承板46与框架31之间夹装有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对头支承板46向+Y方向施力。由此,使热敏头21压靠于压辊23。
压辊23在其与热敏头21之间夹着记录纸P而将记录纸P朝向排出口18输送。具体而言,压辊23具有压轴51和辊主体52。压轴51在X方向上延伸。第1轴承53和第2轴承54分别装配于压轴51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轴承53、54分别被保持在上述的辊收纳槽38、42内。由此,压辊23以能够绕在X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框架31装卸的方式支承于轴支承部37、41(框架31)。在压轴51的、相对于第1轴承53位于-X方向的部分处,设置有从动齿轮56。在压辊23被保持于辊收纳槽38、42内的状态下,从动齿轮56位于比第1轴支承部41靠-X方向的位置。
辊主体52由橡胶等形成。辊主体52被外装于压轴51的除X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辊主体52的外周面与上述的热敏头21接触。
如图5所示,在上述的框架31的相对于马达支承部43位于+X方向的部分,配置有马达(驱动源)61。马达61是将转子和定子(均未图示)收纳于马达壳体62内而构成的,其中,所述转子和定子被配置于和在X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61a相同的轴线上。马达61经由柔性基板45与控制部连接。
上述的马达壳体62具有壳体主体71和马达凸缘(凸缘部)72。壳体主体71形成为向-X方向开口的有底筒状。马达凸缘72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壳体主体71的-X方向端缘。如图4所示,马达凸缘72具备将壳体主体71的开口部封闭的环板73。在环板73的内侧,旋转轴61a在X方向上贯通。在环板73的沿旋转轴61a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安装片74,其中,所述安装片74在旋转轴61a的径向上突出。并且,壳体主体71和马达凸缘7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在X方向上的马达61与马达支承部43之间,配置有使马达61的动力减速的第1减速机构(减速机构)77。第1减速机构77例如是行星齿轮机构等。马达61和第1减速机构77被图4所示的小螺钉(紧固部件)80紧固于马达支承部43。具体而言,小螺钉80贯通马达支承部43和第1减速机构77而螺纹安装于马达61的安装片74。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61和第1减速机构77被以悬臂状支承于马达支承部43。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了2根小螺钉80固定马达61和第1减速机构77,但小螺钉80的根数或布局等可以适当地变更。另外,也可以通过小螺钉80以外的方法将马达61固定于马达支承部43。
如图3所示,在第1减速机构77上,朝向-X方向突出地设置有输出齿轮78。输出齿轮78通过在马达支承部43上形成的贯通孔43a并相对于马达支承部43向-X方向突出。
在相对于上述的第1侧板部33位于-X方向的部分配置有第2减速机构79。第2减速机构79是具有双级齿轮等的轮系机构。第2减速机构79将第1减速机构77的输出齿轮78与压辊23的从动齿轮56之间连接。并且,如图2所示,第2减速机构79被齿轮罩88从-X方向覆盖。
在此,如图4所示,在上述的环板73的外周缘的位于+Z方向的部分,形成有卡合部81。卡合部81在从X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具体而言,卡合部81具有:从环板73向+Z方向突出的腿部82;和与腿部82的+Z方向端部相连的突出部83。突出部83从腿部82向+Y方向延伸。即,在从X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突出部83向以旋转轴61a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切线方向中的一方延伸。突出部83的+Z方向端缘随着朝向+Y方向而向-Z方向倾斜。另一方面,突出部83的-Z方向端缘向+Y方向以直线状延伸。
在上述的基部32的引导壁35的、在Y方向上与突出部83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收纳突出部83的被卡合部85。被卡合部85在Y方向上贯通引导壁35(参照图2、图3)。并且,被卡合部85只要至少向-Y方向(以旋转轴61a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切线方向中的另一方)开口,也可以不贯通引导壁35。
上述的突出部83的-Z方向端缘在被卡合部85内与被卡合部85的内表面在Z方向上对置。由此,突出部83构成为能够从+Z方向与被卡合部85的内表面卡合。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卡合部81和被卡合部85构成了对马达61相对于框架31向-Z方向的移位进行限制的限制部91。并且,突出部83的-Z方向端缘可以预先抵接于被卡合部85的内表面。
接下来,对上述的便携式终端1的动作方法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记录纸P的末端部被夹入压辊23与热敏头21之间。在便携式终端1中,通过操作输入显示部12而开始对记录纸P进行印刷。具体而言,从控制部经由柔性基板45等向马达61输出信号,由此使马达61旋转。马达61的动力在通过第1减速机构77和第2减速机构79减速后被传递至从动齿轮56。由此,压辊23旋转。于是,将被夹在压辊23的外周面与热敏头21之间的记录纸P朝向排出口18送出。
在利用压辊23的旋转将记录纸P送出的过程中,经由柔性基板45而从控制部向热敏头21输出信号,由此使热敏头21的发热元件21a适当地发热。由此,对记录纸P印刷各种信息。然后,将从排出口18排出的记录纸P切断而用于收据等。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3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热敏打印机13的-Z方向作为下方,针对热敏打印机13对抗便携式终端1落下时的落下冲击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从-Z方向对热敏打印机13作用有落下载荷等时,存在如下的情况:马达61等(包含第1减速机构77)由于惯性而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移位。如果马达61向-Z方向移位,则存在如下的担忧:马达支承部43以与基部32的连接部分为起点向-X方向挠曲变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马达61向-Z方向移位时,马达61的突出部83从+Z方向卡合(抵接)于被卡合部85的内表面。由此,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被限制,从而马达支承部43的挠曲变形得到抑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卡合部81,其中,所述卡合部81能够卡合于被卡合部85,来限制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根据该结构,借助卡合部81与被卡合部85的卡合,限制了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由此能够抑制马达支承部43的挠曲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框架31因作用于热敏打印机13的落下载荷等而损伤。其结果是,能够提供耐久性和可靠性优异的热敏打印机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马达支承部43与马达61之间配置有第1减速机构77。这种情况下,与将马达61直接固定于马达支承部43的情况相比,马达支承部43与马达61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在落下载荷等作用于热敏打印机13的情况下,存在大扭矩作用于马达支承部43与基部32的连接部分的担忧。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的移位被限制部91限制,因此,即使在将第1减速机构77配置于马达支承部43和马达61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抑制框架31的损伤。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将第1减速机构77相对于马达支承部43配置于内侧(+X方向),因此,能够针对框架31中的第1侧板部33缩小-X方向上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热敏打印机13在X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形成于马达凸缘72的卡合部81被收纳在形成于基部32的被卡合部85内,因此,能够抑制与限制部91的追加相伴随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卡合部81(突出部83)向以旋转轴61a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切线方向中的一方(+Y方向)突出,被卡合部85向切线方向中的另一方(-Y方向)开口。根据该结构,通过使马达61一边绕旋转轴61a旋转一边组装于框架31,能够使突出部83进入被卡合部85内。由此,能够抑制与卡合部81的形成相伴随的装配性的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1中,由于具备上述的热敏打印机13,因此能够提供耐久性和可靠性优异的便携式终端1。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卡合部81和被卡合部85在Y方向上延伸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能够限制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的结构,则卡合部81和被卡合部85例如也可以在X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卡合部81一体地形成于马达凸缘7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与马达凸缘72分体地形成卡合部81。同样,对于被卡合部85,即可以一体地形成于基部32,也可以与基部32分体地形成。
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从-Y方向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00的放大后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00中,在利用小螺钉110来限制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的移位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图6所示的热敏打印机100中,在壳体主体71的+X方向端部设有端板101。端板101与马达凸缘72以将壳体主体71夹在中间的方式在X方向上对置。在从X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端板101比壳体主体71的外形大。并且,端板101即可以一体地设置于壳体主体71,也可以与壳体主体71分体地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小螺钉110、111贯通马达支承部43、第1减速机构77以及马达61的安装片74,并且分别螺纹安装于端板101。由此,马达61和第1减速机构77被以悬臂状支承于马达支承部43。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小螺钉110、111在X方向上贯通端板101。各小螺钉110、111中的位于+Z方向的小螺钉(以下,称作第1小螺钉110。)的、相对于端板101向+X方向突出的部分构成了卡合部110a。
在此,在基部32中的位于比端板101靠+X方向的位置处的部分,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卡合片(被卡合部)120。在卡合片120的、在从X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与上述的第1小螺钉110重合的部分,形成有贯穿插入孔121,在所述贯穿插入孔121中贯穿插入有第1小螺钉110。第1小螺钉110的卡合部110a在贯穿插入孔121内在Z方向上与贯穿插入孔121的内表面对置。由此,第1小螺钉110构成为能够从Z方向卡合于贯穿插入孔121的内表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小螺钉110和卡合片120构成了限制部125,其中,所述限制部125对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进行限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第1小螺钉110的卡合部110a卡合在贯穿插入孔121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只要第1小螺钉110和卡合片120能够卡合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限制部125限制了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由此能够抑制马达支承部43的挠曲变形。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相对于马达61在+X方向处设置限制部125。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限制部125配置在远离马达支承部43的位置(在落下载荷等作用于热敏打印机13时位移较大的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的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第1小螺钉110来说,从端板101突出的部分构成了卡合部110a,因此,能够抑制与卡合部110a的追加相伴随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第1小螺钉110螺纹安装于端板10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设置端板101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将第1小螺钉110螺纹安装于马达凸缘72(安装片74)后,使第1小螺钉110的比马达凸缘72向+X方向突出的部分卡合于卡合片12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限制部125相对于马达61配置于+X方向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只要是将限制部125配置得比马达凸缘72靠+X方向即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各小螺钉110、111中的位于+Z方向的第1小螺钉110卡合于卡合片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即,只要各小螺钉110、111中的至少一个小螺钉能够卡合于卡合片120即可。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从+X方向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200的放大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200中,在如下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保持马达61的保持部件210上,形成有卡合部214、215。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图7所示的热敏打印机200中,保持部件210将马达61的+X方向端部和基部32连结。保持部件210在从X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形成为向+Z方向开口的U字状。具体而言,保持部件210具备保持部211、和与保持部211相连的一对臂部212、213。并且,保持部件210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保持部211在从X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保持部211从-Z方向包围马达61(壳体主体71)的+X方向端部。由此,保持部211将马达61保持成能够装卸。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部211对壳体主体71的向+X方向突出的凸台部220进行保持。
各臂部212、213从保持部211的两端部分别向+Z方向延伸。在各臂部212、213的+Z方向端部,突出设置有卡合部214、215。卡合部214、215在各臂部212、213上,在Y方向上向互相分离的方向突出。各卡合部214、215分别能够从+Z方向卡合于在基部32上形成的被卡合部221、22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保持部件210和被卡合部221、222,构成了对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向-Z方向的移位进行限制的限制部225。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限制部225配置在远离马达支承部43的位置(在落下载荷等作用于热敏打印机200时位移较大的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马达61相对于基部32的移位。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61经由与马达61分体的保持部件210卡合于基部32,因此能够提高保持部件210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的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支付终端来作为便携式终端1的一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可以对各种便携式终端应用本发明的结构。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13)

1.一种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敏打印机具备:
框架,该框架具有第1侧板部、第2侧板部以及基部,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在第1方向上对置,并且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分别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所述基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并且架设在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彼此之间;
热敏头,其被所述框架支承;
压辊,该压辊以能够绕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第2侧板部各自的相对于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侧的轴支承部,在所述压辊与所述热敏头之间夹入记录纸进行输送;
筒状的驱动源,该驱动源在所述第1方向上以悬臂状支承于所述第1侧板部的相对于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驱动支承部,并且该驱动源与所述压辊连接;
被卡合部,其被配设于所述基部;以及
卡合部,该卡合部连接于所述驱动源的筒状外周面的、比所述驱动源的被以悬臂状支承的部位靠所述第2侧板部侧的位置,并且能够卡合于所述被卡合部,对所述驱动源相对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移位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形成为钩,所述被卡合部形成为槽,
通过将所述钩的末端部分固定于所述槽内,由此,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互相卡合,从而限制所述驱动源相对于所述基部的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驱动源与所述驱动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对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具备被所述第1侧板部支承的凸缘部,
所述卡合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凸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具备被所述第1侧板部支承的凸缘部,
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凸缘部被配置于在所述第1方向上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敏打印机具备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贯通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凸缘部,并且紧固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驱动源,
所述卡合部是所述紧固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凸缘部向所述第1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一侧突出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源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端部,设置有保持所述驱动源的保持部件,
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具备被所述第1侧板部支承的凸缘部,
所述卡合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凸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具备被所述第1侧板部支承的凸缘部,
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凸缘部被配置于在所述第1方向上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敏打印机具备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在所述第1方向上贯通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凸缘部,并且紧固所述第1侧板部和所述驱动源,
所述卡合部是所述紧固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凸缘部向所述第1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一侧突出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源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靠近所述第2侧板部的端部,设置有保持所述驱动源的保持部件,
所述卡合部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
12.一种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终端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和
搭载了所述热敏打印机的壳体。
13.一种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终端具备:
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和
搭载了所述热敏打印机的壳体。
CN201710338309.5A 2016-05-16 2017-05-15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Active CN107379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8105 2016-05-16
JP2016098105A JP6685830B2 (ja) 2016-05-16 2016-05-16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9778A CN107379778A (zh) 2017-11-24
CN107379778B true CN107379778B (zh) 2020-09-01

Family

ID=5871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8309.5A Active CN107379778B (zh) 2016-05-16 2017-05-15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CN20172053917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40960U (zh) 2016-05-16 2017-05-15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917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40960U (zh) 2016-05-16 2017-05-15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0923B2 (zh)
EP (1) EP3246169A1 (zh)
JP (1) JP6685830B2 (zh)
CN (2) CN107379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2246B2 (ja) 2018-10-22 2022-10-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5798A (ja) * 1988-11-16 1990-05-2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機器への小物部品取付け方法
JP2000000984A (ja) * 1998-06-16 2000-01-07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4521915B2 (ja) * 2000-02-09 2010-08-11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モータの固定構造
JP2003237118A (ja) * 2002-02-21 2003-08-27 Sii P & S Inc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FR2837423B1 (fr) * 2002-03-21 2004-06-18 A P S Engineering Mecanisme d'impression thermique, notamment applicable aux terminaux de paiement
JP4421916B2 (ja) * 2004-02-26 2010-02-2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BRPI0400435B1 (pt) * 2004-03-17 2015-09-15 Bematech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Equipamentos Eletrônicos Sa mecanismo térmico de impressão
JP3871141B2 (ja) * 2004-08-03 2007-01-2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モータの取付方法
JP4690135B2 (ja) * 2005-06-22 2011-06-0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4760451B2 (ja) * 2006-03-03 2011-08-3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8432B2 (ja) * 2007-09-19 2012-10-1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5001103B2 (ja) * 2007-09-19 2012-08-1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5159244B2 (ja) 2007-10-24 2013-03-06 シチズ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0081755A (ja) * 2008-09-26 2010-04-08 Fuji Xerox Co Ltd モーター取付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3743B2 (ja) * 2011-06-22 2015-11-2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6047890B2 (ja) * 2012-03-01 2016-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TWI642555B (zh) 2014-08-27 2018-12-01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US9333770B2 (en) * 2014-09-30 2016-05-10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ing unit and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0923B2 (en) 2019-07-16
JP2017205898A (ja) 2017-11-24
US20170326888A1 (en) 2017-11-16
JP6685830B2 (ja) 2020-04-22
CN206840960U (zh) 2018-01-05
EP3246169A1 (en) 2017-11-22
CN107379778A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7189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EP3225411A1 (en) Printer cover lock mechanism
KR101470277B1 (ko) 서멀프린터
CN108790418B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CN107379778B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CN212073376U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型终端
TW202237417A (zh)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CN107379779B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JP2017196743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CN107303761B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JP2022110650A (ja) 印刷装置
JP2017196882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JP2003237118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219096311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KR200283591Y1 (ko) 휴대용 프린터
JP2021178413A (ja) 印刷装置
JPH0986010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