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7417A -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 Google Patents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7417A
TW202237417A TW110141270A TW110141270A TW202237417A TW 202237417 A TW202237417 A TW 202237417A TW 110141270 A TW110141270 A TW 110141270A TW 110141270 A TW110141270 A TW 110141270A TW 202237417 A TW202237417 A TW 2022374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unit
motor
frame
conduction member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宮脇浩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6Printing mechanisms combined with apparatus providing a visual ind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印字單元,具備:搬運記錄紙的壓紙輥、壓接於前述壓紙輥的外周面並對前述記錄紙印字的熱敏頭、使前述壓紙輥繞既定軸線旋轉的馬達、將前述壓紙輥支撐成可旋轉並藉由接著劑來固定有前述馬達的框架。

Description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本發明,關於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以往所知的印字單元,是以壓紙輥與熱敏頭夾住記錄紙的狀態,使壓紙輥旋轉,藉此一邊送出記錄紙一邊將記錄紙的印字面以熱敏頭的發熱元件來加熱,使印字面發色來進行印字。壓紙輥,在軸的一端部具備齒輪。壓紙輥,是使安裝在印字單元之框架的馬達之動力透過減速齒輪來傳至壓紙輥的齒輪藉此旋轉。 但是,以往的印字單元,是將形成有螺孔的凸緣設置在馬達,將凸緣以螺絲締結於框架,藉此將馬達固定於框架。因此,在以往的印字單元,使馬達對框架的固定構造簡樸化,謀求零件個數刪減所致之單元重量的降低、以及製造成本的降低這點,尚有改善的餘地。 於是,在該技術領域,期望提供具有可刪減零件個數之馬達固定構造的印字單元、以及具備該印字單元的行動終端機。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具備:搬運記錄紙的壓紙輥、壓接於前述壓紙輥的外周面並對前述記錄紙印字的熱敏頭、使前述壓紙輥繞既定軸線旋轉的馬達、將前述壓紙輥支撐成可旋轉並藉由接著劑來固定有前述馬達的框架。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接著劑的黏度,在溫度23℃、濕度50%的環境下為40Pa・s以上110Pa・s以下。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接著劑的硬度,在蕭氏(Shore)硬度試驗為A15以上、且A58或D60以下。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接著劑的被膜形成時間,是4分以上25分以下。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進一步具備:被前述框架支撐且固定有前述熱敏頭的支撐體、接觸於前述馬達之殼體並使前述殼體與前述支撐體導通的導通構件,前述框架及前述導通構件,形成為在前述馬達藉由前述接著劑固定於前述框架的狀態下可互相組裝。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在前述框架與前述馬達之間,形成有被前述殼體區隔且配置有前述導通構件的接點空間,在由前述框架及前述支撐體所成的組裝體,形成有使前述接點空間與外部直線地連通且供前述導通構件插通的連通部。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進一步具備限制前述導通構件之脫落的脫落限制部。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進一步具備對於前述支撐體將前述支撐體往前述壓紙輥側彈推的彈性構件,前述導通構件與前述彈性構件形成為一體。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行動終端機,具備上述的印字單元。
以下,基於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又,以下的說明中,對相同或具有類似功能的構造附上相同的符號。而且,該等構造之重複的說明會有省略的情況。 圖1,是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機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般,行動終端機1,構成為可印刷記錄紙P。記錄紙P,是加熱就會發色的感熱紙,適合使用在各種標籤或明細、票券等的印刷等。記錄紙P,是以具有中空孔的方式捲成卷筒紙R的狀態來安裝在行動終端機1,對於從卷筒紙R拉出的部分進行印刷。 行動終端機1,具有:外殼3、顯示部4、控制部5、印字單元6。外殼3,是由ABS或ABS與聚碳酸酯的複合材料等之塑膠或金屬材料來形成為中空箱狀。外殼3,具有:長方體狀的本體部7、在本體部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往本體部7之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彎曲的卷筒紙收容部8。在本體部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收容有印字單元6。在本體部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面,形成有排出口3a。排出口3a,將通過印字單元6而印刷過的記錄紙P予以排出。在面對本體部7之厚度方向之另一方側的主面,配置有顯示部4。顯示部4,例如是液晶面板,連接於控制部5而顯示各種資訊。在卷筒紙收容部8,收容有卷筒紙R。印字單元6,是所謂的熱列印機。 圖2及圖4,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圖3,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如圖2至圖4所示般,印字單元6具備:具有從動齒輪54的壓紙輥50、使壓紙輥50繞旋轉軸線O(既定軸線)旋轉的馬達60、將壓紙輥50支撐成可旋轉並固定有馬達60的本體框架10(框架)、將馬達60的驅動力減速並傳達至從動齒輪54的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壓接於壓紙輥50之外周面的熱敏頭40、被本體框架10支撐且固定有熱敏頭40的頭支撐體45。 如圖2所示般,印字單元6,將通過壓紙輥50與熱敏頭40之間的記錄紙P朝向箭頭A所指的方向排出。以下,主要在印字單元6的說明,將沿著箭頭A的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L1,並將箭頭A所指的方向定義為上方。且,將正交於上下方向L1且與記錄紙P之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L2。此外,將正交於上下方向L1及左右方向L2的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L3,將前後方向L3中對於熱敏頭40的壓紙輥50之側定義為前方。 如圖3所示般,本體框架10,例如是由含有玻璃纖維的聚碳酸酯樹脂等之板材所形成。本體框架10,在從上下方向L1觀看時是形成為朝向前方開放的U字狀。具體來說,本體框架10,具有:往左右方向L2延伸的背板部11、從背板部11之左右方向L2之一方側(左側)的端部往前方豎立設置的第1側壁部12、從背板部11之左右方向L2之另一方側(右側)的端部至少往前方豎立設置的第2側壁部13、設在第1側壁部12與第2側壁部13之間的紙導引部18。 如圖3及圖4所示般,背板部11,形成為在前後方向L3具有厚度的板狀。背板部11,具有:沿著上端緣於左右方向L2延伸的厚板部21、在下方鄰接於厚板部21且往左右方向L2延伸的薄板部22。厚板部21,比薄板部22還往後方突出,藉此在前後方向L3形成為比薄板部22還厚。第1側壁部12,形成為在左右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狀。在第1側壁部12的上端緣,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1輥插入槽14A。第2側壁部13,形成為在左右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狀。在第2側壁部13的上端緣,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2輥插入槽14B。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是形成為彼此一致。在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可裝卸地插入有壓紙輥50。 如圖3所示般,紙導引部18,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L2延伸的柱狀。紙導引部18,使左右方向L2之一方側(左側)的端部連接於第1側壁部12的內側面,並使左右方向L2之另一方側(右側)的端部連接於第2側壁部13的內側面。 圖5,是從後上方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又,在圖5,省略軟印刷電路板70的圖示,並將本體框架10的一部予以切斷來表示。且,在圖5,表示將馬達60從本體框架10拆除的狀態。如圖5所示般,背板部11,配置在頭支撐體45的後方。在背板部11之朝向頭支撐體45側的面(前面),形成有接收後述彈性構件47的凹部23。凹部23,形成在背板部11的厚板部21。凹部23,往後方凹陷並沿著上下方向L1往上方開口。凹部23,是與彈性構件47設置成同數量(本實施形態為3個)(參照圖3)。 第2側壁部13,具備馬達支撐部25。馬達支撐部25,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隔著背板部11及紙導引部18之中至少任一方而形成在與壓紙輥50相反之側(參照圖3)。在圖示之例,馬達支撐部25,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隔著背板部11而形成在與壓紙輥50相反之側。也就是說,馬達支撐部25,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形成在背板部11的後方。馬達支撐部25之朝向左右方向L2之內側的面,是接著有馬達60的接著面,形成為與左右方向L2正交的平坦面狀。在馬達支撐部25,形成有供馬達60的輸出軸61插通的貫通孔26。貫通孔26,是以馬達60的輸出軸線Q為中心的圓孔。 圖6,是從後下方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又,在圖6,省略軟印刷電路板70的圖示,並將馬達60以外的構成零件沿著左右方向L2及前後方向L3予以切斷來表示。如圖6所示般,馬達60,對於馬達支撐部25配置在左右方向L2的內側。藉此,馬達60,隔著背板部11而配置在與壓紙輥50相反之側(一併參照圖5)。馬達60,繞著輸出軸線Q產生扭矩。馬達60,配置成使輸出軸線Q與壓紙輥50的旋轉軸線O成為平行。馬達60,除了馬達支撐部25的接著面以外,是對於本體框架10空出間隔來配置。此外,馬達60的全體,是對於行動終端機1的外殼3空出間隔來配置。 馬達60,具備:未圖示的定子及轉子、收容定子及轉子的殼體62、從殼體62沿著輸出軸線Q突出的輸出軸61。殼體62,具備:沿著左右方向L2從圓周方向之外側來包圍定子的圓筒部63、將圓筒部63之馬達支撐部25側的開口予以封閉的第1凸緣64、將圓筒部63之與第1凸緣64相反之側的開口予以封閉的第2凸緣65。 圓筒部63,形成為以輸出軸線Q為中心的圓筒狀。第1凸緣64,形成為以左右方向L2為厚度方向的圓板狀。在第1凸緣64,形成有:軸孔64a、圓筒輪轂64b、缺口64c。軸孔64a,形成在第1凸緣64的中心。軸孔64a,是以輸出軸線Q為中心的圓孔。在軸孔64a,插通有輸出軸61。圓筒輪轂64b,從軸孔64a的開口緣朝向馬達60的軸方向外側突出。圓筒輪轂64b,形成為以輸出軸線Q為中心的圓筒狀。圓筒輪轂64b,插入至馬達支撐部25的貫通孔26。圓筒輪轂64b的外徑,與馬達支撐部25之貫通孔26的內徑差不多一致。圓筒輪轂64b的外周面,對於馬達支撐部25之貫通孔26的內周面遍及全周來密接。藉此,馬達60,對於馬達支撐部25固定成無法於上下方向L1及前後方向L3位移。缺口64c,形成在第1凸緣64的外周緣。第2凸緣65,形成為與第1凸緣64同形狀同大小。亦即,在第2凸緣65,形成有軸孔65a、圓筒輪轂65b及缺口65c(參照圖5)。但是,第2凸緣65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只要形成有可供輸出軸61插通的軸孔即可。 馬達60,藉由接著劑來固定於馬達支撐部25。接著劑,塗佈在馬達60之第1凸緣64、及馬達支撐部25各自之彼此相對向之面的全體。在本實施形態,是塗佈在馬達60的第1凸緣64之中朝向馬達支撐部25側的主面全體。藉此,接著劑,對於馬達支撐部25將馬達60固定成無法於前後方向L3、上下方向L1及左右方向L2位移。接著劑,是一液性的接著劑。接著劑之硬化前的黏度,在溫度23℃、濕度50%的環境下是40Pa・s以上110Pa・s以下。接著劑之硬化後的硬度,在蕭氏硬度是A15以上A60以下。接著劑的被膜形成時間,是4分以上25分以下。但是,接著劑並不限於具有上述之特性者。 在馬達60,設有端子66及端子用台座67。端子用台座67,從殼體62之圓筒部63的外周面朝向馬達60的外側突出。端子66,從端子用台座67朝向馬達60的外側突出。在端子66連接有軟印刷電路板70(參照圖4)。馬達60,透過軟印刷電路板70電性連接有控制部5(參照圖1)。馬達60,基於來自控制部5的訊號而驅動。 如圖3所示般,在第2側壁部13的外側,形成有齒輪箱部15。齒輪箱部15,具有從第2側壁部13的周緣朝向左右方向L2的外側豎立設置的周壁部16。也就是說,齒輪箱部15,藉由第2側壁部13及周壁部16來形成,朝向左右方向L2的外側開口。周壁部16,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是朝向上方開放。在周壁部16,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的一對卡止凹部17。一對卡止凹部17,形成在周壁部16之上方開放部的前後兩側。在一對卡止凹部17,卡合有齒輪罩30。齒輪罩30,從左右方向L2的外側覆蓋齒輪箱部15的內側。 在齒輪箱部15的內部,將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組裝成可旋轉。第1減速齒輪31,咬合於馬達60的輸出軸61。第2減速齒輪32,咬合於第1減速齒輪31。 熱敏頭40,是對記錄紙P(參照圖2)進行印刷者。熱敏頭40,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為以左右方向L2為長邊方向的矩形狀。熱敏頭40,以其厚度方向與前後方向L3一致的狀態來配置。在熱敏頭40的頭面40a,於左右方向L2配列有多數個發熱元件41。 頭面40a,與記錄紙P的印字面相對向,可在與壓紙輥50的外周面之間夾住記錄紙P。熱敏頭40,透過軟印刷電路板70,連接於控制部5(參照圖1),使搭載在熱敏頭40上的驅動IC(未圖示),基於來自控制部5的訊號,控制發熱元件41的發熱。熱敏頭40,其發熱元件41的發熱被控制,而將各種文字或圖形等印刷至記錄紙P的印字面。熱敏頭40,黏貼於頭支撐體45藉此固定。 頭支撐體45,在背板部11的前方且比紙導引部18還後方,配置在第1側壁部12及第2側壁部13之間。頭支撐體45,由金屬材料所形成。頭支撐體45,是以左右方向L2為長邊方向的板狀構件。頭支撐體45,是以厚度方向與前後方向L3一致的狀態來配置。頭支撐體45,在前面固定熱敏頭40。 在頭支撐體45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來限制頭支撐體45之旋動範圍的一對止動件45a。一對止動件45a,形成為大致四角柱狀,朝向頭支撐體45之左右方向L2的外側延伸。一對止動件45a,插入至形成在本體框架10之第1側壁部12之上部的矩形狀之孔部12a、及形成在第2側壁部13之上部的矩形狀之孔部13a內。止動件45a,伴隨著頭支撐體45的旋動而在孔部12a、13a內移動,構成為可接觸於孔部12a、13a的內壁面。止動件45a,接觸於孔部12a、13a的內壁面,藉此限制頭支撐體45的旋動量。 如圖5所示般,在頭支撐體45之朝向背板部11側的面(後面),形成有凸部46。凸部46,在接近背板部11之凹部23的位置分別設有一對。一對凸部46,在從後方觀看時是以夾住凹部23之上端開口之中心的方式,於左右方向L2空出間隔來配置。一對凸部46的間隔,比彈性構件47之左右方向L2的寬度還小。 在頭支撐體45與背板部11之間,中介安裝有彈性構件47。彈性構件47,將頭支撐體45與背板部11朝向彼此分離的方向彈推。亦即,彈性構件47,構成為經常將頭支撐體45朝向前方按壓。在圖示之例,彈性構件47,是從前方朝向後方縮徑的圓錐彈簧。彈性構件47的後端部,插入至背板部11的凹部23。彈性構件47的前端部,抵接於頭支撐體45的後面,藉由凸部46來限制上方移動。彈性構件47,在左右方向L2空出間隔來複數(本實施形態為3個)配列(參照圖3)。 如圖2所示般,壓紙輥50,是在使旋轉軸線O與左右方向L2一致的狀態下,與熱敏頭40對向配置。壓紙輥50,在與熱敏頭40之間夾入記錄紙P的狀態以旋轉軸線O為中心來旋轉,藉此將記錄紙P往箭頭A所指方向送出。 如圖3所示般,壓紙輥50,具有:輥軸51、外裝於輥軸51的輥本體52、安裝在輥軸51之兩端的一對軸承53。輥軸51,形成為比本體框架10的第1側壁部12與第2側壁部13之間的分離距離還要長一點。輥本體52,例如由橡膠等所形成,沿著左右方向L2,除了與輥軸51的兩端對應的部分以外是遍及全體同樣地配置。 如圖2及圖3所示般,壓紙輥50,使安裝在兩端的一對軸承53插入至本體框架10的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軸承53,是藉由被本體框架10所支撐的卡止彈簧19而被保持在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內。藉此,壓紙輥50被保持成可對於本體框架10旋轉。且,壓紙輥50,使卡止彈簧19彈性變形而使軸承53於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進退,藉此可對於本體框架10裝卸。壓紙輥50,在插入至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的狀態下,是設計成將從卷筒紙R(參照圖1)拉出的記錄紙P夾在中間來使輥本體52對於熱敏頭40接觸。 如圖3所示般,在壓紙輥50之左右方向L2之另一方側(右側)的端部,固定有從動齒輪54。從動齒輪54,在壓紙輥50被保持在第1側壁部12及第2側壁部13時,組裝在齒輪箱部15的上部。從動齒輪54,咬合於第2減速齒輪32。藉此,來自馬達60的旋轉驅動力,會透過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來傳達至從動齒輪54。壓紙輥50,以被第1側壁部12及第2側壁部13保持的狀態來旋轉,可送出記錄紙P(參照圖2)。 如圖5所示般,印字單元6,進一步具備導通構件80。導通構件80,接觸於馬達60的殼體62,導通殼體62與頭支撐體45。導通構件80的一部分,配置在馬達60與本體框架10之間的接點空間S。接點空間S,形成在馬達60之殼體62的前方且本體框架10之背板部11的後方。接點空間S,是在馬達60的殼體62從後方區劃出來,且在背板部11之薄板部22的後面從前方區劃出來。 接點空間S,是通過連通部27,而直線地連通至由本體框架10及頭支撐體45所成之組裝體的外部。連通部27,沿著上下方向L1直線地貫通背板部11的厚板部21,往由本體框架10及頭支撐體45所成之組裝體的外側開口。連通部27的上部,與凹部23一致。藉此,接點空間S,通過連通部27的一部分而與凹部23連通。連通部27的上部,形成在背板部11的厚板部21與頭支撐體45之間,連通部27的下部,形成在背板部11的厚板部21。 導通構件80,是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所形成。在本實施形態,導通構件80是由金屬導線所形成。導通構件80,電性連接於頭支撐體45。導通構件80,機械性連接於一個彈性構件47,通過彈性構件47而電性連接於頭支撐體45。在本實施形態,導通構件80,與彈性構件47一體化。導通構件80,在接點空間S是藉由彈性變形所伴隨的復原力而壓接於馬達60的殼體62。導通構件80,朝向由本體框架10及頭支撐體45所成之組裝體的外部,而從接點空間S往連通部27延伸。導通構件80,在連通部27的上部(凹部23)連接於彈性構件47。 針對導通構件80之具體的形狀詳細說明。導通構件80,具備:從連通部27遍及接點空間S地配置的基部81、在接點空間S與馬達60的殼體62接觸的接點部82。基部81,從彈性構件47的後端部往下方延伸。接點部82,從基部81的下端部81l往上方且後方延伸。接點部82的上端部82u,位在比連通部27之接點空間S側的開口還後方且下方。藉此,導通構件80,使接點部82卡止於連通部27之接點空間S側的開口緣27a,藉此限制從連通部27的脫落。且,導通構件80,是使機械性連接於導通構件80的彈性構件47藉由頭支撐體45的凸部46而限制上方移動,故限制從連通部27的脫落。 針對導通構件80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導通構件80,在藉由接著劑將馬達60固定於本體框架10的狀態下,是形成為可組裝於本體框架10的既定位置。具體來說,將導通構件80之基部81的下端部81l從上方插入連通部27,而使連通部27通過。此時,導通構件80,使接點部82的上端部82u撓曲接近基部81。藉此,導通構件80的外形從連通部27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L1)來看會縮小,可使基部81一起與接點部82通過連通部27。接點部82通過連通部27的話,導通構件80會復原,接點部82往後方位移而接觸於馬達60的殼體62。 在將導通構件80插入連通部27之際,會將連接於導通構件80的彈性構件47插入凹部23。具體來說,將彈性構件47以壓縮狀態從上方插入凹部23而跨越凸部46。彈性構件47,若跨越凸部46的話會從下方卡合於凸部46。藉此,可將彈性構件47及導通構件80組裝在既定位置。 如上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6,馬達60是藉由接著劑來固定於本體框架10。根據該構造,不必使用螺絲等之締結構件就可將馬達60固定於本體框架10。於是,與以往的印字單元相較之下可提供具有刪減過零件個數之馬達固定構造的印字單元6。 接著劑的黏度,在溫度23℃、濕度50%的環境下是40Pa・s以上110Pa・s以下。根據該構造,可抑制使用高黏度的接著劑之際可能產生之塗佈精度的降低、以及使用低黏度的接著劑之際可能產生之接著劑的漏出。於是,可提供高品質的印字單元6。 但是,在接著劑的硬度較高的情況,在印字單元6的落下時可能會因重量物之馬達60所作用的衝擊而在接著劑產生裂痕。圖7,是表示接著劑之硬度與接著劑之耐剝離力之降低量之間關係的圖。耐剝離力的降低量,是在使印字單元6落下而對馬達60施加落下衝擊1000G之前後的使馬達60從馬達支撐部25剝離所需的降低量。如圖7所示般,可得知接著劑的硬度只要在蕭氏硬度為A15以上,且在A58或D60以下的話,即使對馬達60施加落下衝擊1000G,亦不會發生接著劑之耐剝離力的降低。又,蕭氏硬度D60是比A58還要高很多的硬度。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抑制印字單元6之落下衝擊所致之在接著劑產生裂痕的情況。於是,可提供高耐久性的印字單元6。 接著劑的被膜形成時間,是4分以上25分以下。根據該構造,確保4分鐘以上的被膜形成時間,藉此在印字單元6的製造工程,對複數個本體框架10或馬達60一起塗佈接著劑之後,可將馬達60貼合於本體框架10。且,使被膜形成時間為25分以下,藉此可將接著有馬達60的本體框架10迅速地移到下個工程。於是,可提供具有優良生產性的印字單元6。 本體框架10及導通構件80,在藉由接著劑將馬達60固定於本體框架10的狀態下,是形成為可互相組裝。假設是有必要在馬達60固定於本體框架之前將本體框架及導通構件互相組裝的構造,在透過接著劑將馬達60貼合於本體框架之後,在接著劑的硬化前藉由導通構件對馬達60的接觸壓而使馬達60位移,可能會使馬達60對於本體框架錯位。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在接著劑硬化之後組裝本體框架10及導通構件80,故可抑制馬達60對於本體框架10的錯位。於是,可提供高品質的印字單元6。 在本體框架10與馬達60之間,形成有:被馬達60的殼體62給區劃出來且配置有導通構件80的接點空間S。在由本體框架10及熱敏頭40的頭支撐體45所成的組裝體,形成有:使接點空間S與外部直線地連通且插通有導通構件80的連通部27。根據該構造,從由本體框架10及頭支撐體45所成的組裝體之外側,將導通構件80直線地插通於連通部27,藉此可將導通構件80的一部分配置在接點空間S來接觸於馬達60的殼體62。於是,可在馬達60固定於本體框架10的狀態下,將導通構件80組裝於本體框架10。 印字單元6,具備限制導通構件80之脫落的連通部27之開口緣27a、及凸部46。根據該構造,可抑制伴隨著導通構件80的脫落而使馬達60的殼體62與熱敏頭40的頭支撐體45之間導通被解除的情況。於是,可提升印字單元6的可靠性。 印字單元6,具備對於頭支撐體45將頭支撐體45往壓紙輥50側彈推的彈性構件47。導通構件80,與彈性構件47形成一體。根據該構造,相較於使導通構件與彈性構件設置成為個別構件的情況,可刪減零件個數。且,將彈性構件47組裝於既定位置,藉此亦可將導通構件80組裝於本體框架10。因此,相較於使導通構件與彈性構件設置成為個別構件的情況,可抑制製造工程增加的情況。於是,可抑制製造成本的上升。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行動終端機1,具有零件個數被刪減過的馬達固定構造藉此降低重量,且具備製造成本降低過的印字單元6,故可成為輕量且便宜的行動終端機。 圖8及圖10,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圖9,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在導通構件90沿著背板部11之外表面來配置這點,是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又,以下說明以外的構造,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8至圖10所示般,本體框架10的第2側壁部13,取代第1實施形態的馬達支撐部25,具有馬達支撐部25A。馬達支撐部25A,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隔著紙導引部18形成在與壓紙輥50相反之側。馬達支撐部25A,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形成在背板部11及紙導引部18的下方。在馬達支撐部25A之朝向左右方向L2之內側的面,固定有馬達60。藉此,馬達60,隔著紙導引部18而配置在與壓紙輥50相反之側且在背板部11的下方。馬達60,藉由接著劑來固定於馬達支撐部25A。 圖11,是從後上方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圖12,是從後上方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又,在圖12,是將一部分構成零件沿著上下方向L1及前後方向L3切斷來表示。如圖11及圖12所示般,在背板部11形成有狹縫28。狹縫28,於前後方向L3貫通背板部11,從背板部11之下端緣之與馬達60的殼體62相對向的位置往上方延伸。狹縫28,朝向馬達60的殼體62開放。 印字單元6A,取代導通構件80而具備導通構件90。導通構件90,機械性連接於一個彈性構件47,通過彈性構件47而電性連接於頭支撐體45。在本實施形態,導通構件90,與彈性構件47一體化。導通構件90,在藉由接著劑將馬達60固定於本體框架10的狀態下,是形成為可組裝於本體框架10的既定位置。導通構件90,是使機械性連接於導通構件90的彈性構件47藉由頭支撐體45的凸部46而限制上方移動,故限制從本體框架10之既定的組裝位置的脫落。 導通構件90,具備:配置在狹縫28的接點部91、沿著背板部11的外表面來配置且將接點部91與彈性構件47予以連結的連結部92。連結部92,沿著背板部11的後面來配置。連結部92,在背板部11之凹部23的上端開口附近機械性連接於彈性構件47。連結部92,在從與彈性構件47連接的部位沿著背板部11的上端緣往左方延伸後,朝向狹縫28往下方延伸。在連結部92的下端部,連接有接點部91。接點部91,遍及全體往與左右方向L2正交的方向延伸。接點部91,從連結部92的下端部一邊於前後方向L3蛇行一邊往下方延伸,接觸於馬達60的殼體62。藉此,接點部91,可於上下方向L1彈性變形,以收縮狀態配置在狹縫28藉此壓接於馬達60的殼體62。如圖12所示般,接點部91,在背板部11的後方從左右方向L2的外側觀看時是延伸成跨越頭支撐體45。接點部91,可從左右方向L2的外側來接觸頭支撐體45,限制頭支撐體45的位移。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6A,與第1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6同樣地,馬達60是藉由接著劑來固定於本體框架10,故發揮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 且,印字單元6A,具備限制導通構件90之脫落的凸部46。根據該構造,可抑制伴隨著導通構件90的脫落而使馬達60的殼體62與熱敏頭40的頭支撐體45之間導通被解除的情況。於是,可提升印字單元6A的可靠性。 又,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參照圖式來說明的上述實施形態,在其技術性範圍內可有各種變形例。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馬達支撐部25及馬達60各自的接著面是形成為平坦。但是,在馬達支撐部及馬達各自的接著面之中至少任一方形成有槽等之凹凸形狀亦可。藉此,可提升馬達支撐部及馬達的接著強度。 其他,在不超脫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可適當將上述實施形態的構成要件置換成周知的構成要件。
1:行動終端機 6,6A:印字單元 10:本體框架(框架) 27:連通部 27a:開口緣(脫落限制部) 40:熱敏頭 46:凸部(脫落限制部) 47:彈性構件 50:壓紙輥 60:馬達 62:殼體 80,90:導通構件 P:記錄紙 S:接點空間
[圖1],是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機的立體圖。 [圖2],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3],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5],是從後上方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6],是從後下方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接著劑之硬度與接著劑之耐剝離力之降低量之間關係的圖。 [圖8],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9],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10],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11],是從後上方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12],是從後上方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6:印字單元
10:本體框架(框架)
11:背板部
13:第2側壁部
15:齒輪箱部
16:周壁部
18:紙導引部
25:馬達支撐部
26:貫通孔
30:齒輪罩
31:第1減速齒輪
32:第2減速齒輪
60:馬達
61:輸出軸
62:殼體
63:圓筒部
64:第1凸緣
64a:軸孔
64b:圓筒輪轂
64c:缺口
65:第2凸緣
66:端子
67:端子用台座
Q:輸出軸線

Claims (15)

  1. 一種印字單元,具備: 搬運記錄紙的壓紙輥、 壓接於前述壓紙輥的外周面並對前述記錄紙印字的熱敏頭、 使前述壓紙輥繞既定軸線旋轉的馬達、 將前述壓紙輥支撐成可旋轉並藉由接著劑來固定前述馬達的框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接著劑的黏度,在溫度23℃、濕度50%的環境下是40Pa・s以上110Pa・s以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接著劑的硬度,在蕭氏硬度試驗為A15以上、且A58或D60以下。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接著劑的被膜形成時間,為4分鐘以上25分鐘以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具備: 被前述框架支撐且固定有前述熱敏頭的支撐體、 接觸於前述馬達之殼體並使前述殼體與前述支撐體導通的導通構件, 前述框架及前述導通構件,形成為在前述馬達藉由前述接著劑固定於前述框架的狀態下可互相組裝。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在前述框架與前述馬達之間,形成有被前述殼體區隔且配置有前述導通構件的接點空間, 在由前述框架及前述支撐體所成的組裝體,形成有使前述接點空間與外部直線地連通且供前述導通構件插通的連通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具備限制前述導通構件之脫落的脫落限制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具備對於前述支撐體將前述支撐體往前述壓紙輥側彈推的彈性構件, 前述導通構件與前述彈性構件形成為一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接著劑的硬度,在蕭氏硬度試驗為A15以上、且A58或D60以下。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接著劑的被膜形成時間,為4分鐘以上25分鐘以下。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具備: 被前述框架支撐且固定有前述熱敏頭的支撐體、 接觸於前述馬達之殼體並使前述殼體與前述支撐體導通的導通構件, 前述框架及前述導通構件,形成為在前述馬達藉由前述接著劑固定於前述框架的狀態下可互相組裝。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在前述框架與前述馬達之間,形成有被前述殼體區隔且配置有前述導通構件的接點空間, 在由前述框架及前述支撐體所成的組裝體,形成有使前述接點空間與外部直線地連通且供前述導通構件插通的連通部。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具備限制前述導通構件之脫落的脫落限制部。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具備對於前述支撐體將前述支撐體往前述壓紙輥側彈推的彈性構件, 前述導通構件與前述彈性構件形成為一體。
  15. 一種行動終端機,具備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
TW110141270A 2020-11-30 2021-11-05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TW2022374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7975 2020-11-30
JP2020197975A JP2022086128A (ja) 2020-11-30 2020-11-30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17A true TW202237417A (zh) 2022-10-01

Family

ID=7881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270A TW202237417A (zh) 2020-11-30 2021-11-05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05808B1 (zh)
JP (1) JP2022086128A (zh)
KR (1) KR20220076372A (zh)
CN (2) CN216761234U (zh)
TW (1) TW20223741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04551A (ja) * 2022-06-29 2024-01-1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JP2024035265A (ja) * 2022-09-02 2024-03-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645U (ja) * 1991-09-20 1993-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04262017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ato Corp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4787772B2 (ja) * 2007-02-14 2011-10-0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熱活性化装置、プリンタ、熱活性化方法、および粘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76372A (ko) 2022-06-08
EP4005808A1 (en) 2022-06-01
CN114571869A (zh) 2022-06-03
JP2022086128A (ja) 2022-06-09
EP4005808B1 (en) 2023-10-25
CN216761234U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37417A (zh)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US9365057B1 (en)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US8493424B2 (en) Printer
JP2011073372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EP2327557A1 (en) Thermal printer
US7443408B2 (en) Thermal printer
US7367726B2 (en) Therm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790418B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US7889218B2 (en) Head mechanism of thermal printer
CN109318604B (zh) 单元装配构造及打印装置
EP1338423B1 (en) Thermal printer
CN219096311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US10350923B2 (en) Thermal print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7379779B (zh)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JP4006700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TW202237419A (zh)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JP2024004551A (ja)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KR20240032658A (ko) 인자 유닛 및 휴대형 단말
JPH11321013A (ja) ラインドット式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6026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TW202419300A (zh) 印刷單元以及攜帶型終端
JP2022038197A (ja) 印字ユニット、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1191175A (ja) 印刷装置
JPH07172029A (ja) 画像記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