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5294A -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5294A
CN107355294A CN201710581993.XA CN201710581993A CN107355294A CN 107355294 A CN107355294 A CN 107355294A CN 201710581993 A CN201710581993 A CN 201710581993A CN 107355294 A CN107355294 A CN 107355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shutter
incoming air
air area
adjust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19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金阁
王亚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819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5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5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5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2007/168By varying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a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遮挡板(1)和驱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散热器的前端并用于支撑所述遮挡板(1),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遮挡板(1)沿所述固定部件展开以遮挡所述散热器或收回以敞开所述散热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车辆。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且无需改变前格栅结构,不影响车辆整体美观效果。即使车辆最前端破坏,也不易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当车辆工作在低温环境中或急需快速提升发动机温度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低和散热器的存在,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或发动机升温较慢,此时应尽量采取措施降低冷却系统散热效率,减小外界冷风对散热器的影响,通常采用遮挡物将前格栅进气口封住或遮挡住,减少散热器进风面积,进而减少发动机热量散发及冬季暖车时间。
目前车辆中调节散热器进风面积多采用改变前格栅结构,通过将前格栅改为百叶窗式可活动金属结构来控制前格栅的开闭,进而影响散热器进风面积。常见的有拉索式,电磁阀式以及主动控制式。百叶窗式结构多采用金属材料,改变了前格栅结构,造型复杂,成本较高,且位于车辆最前端,一旦破坏,维修成本高。且拉索式及电磁阀式使散热器进气面积不能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及外界环境进行实时调节,智能化程度低;主动控制式改变了车辆前脸外观,影响车辆整体美观效果,开发成本高,周期较长。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百叶窗式前栅格结构调节散热器进风面积造型复杂、生产成本高、维修成本高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该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百叶窗式前栅格结构调节散热器进风面积造型复杂、生产成本高、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遮挡板和驱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散热器的前端并用于支撑所述遮挡板,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遮挡板沿所述固定部件展开以遮挡所述散热器或收回以敞开所述散热器。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所述遮挡板的一端为固定端,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另一端为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展开并收回的活动端。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轴,所述遮挡板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将所述遮挡板缠绕于所述转动轴上或由所述转动轴上放下。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两侧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遮挡板的两侧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固定部件的顶端。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所述遮挡板包括柔性挡风件和硬质支撑件,所述柔性挡风件的底端与所述硬质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硬质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散热器的主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根据获取的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信息及外界环境温度信息控制所述遮挡板的展开程度。
优选地,上述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中,还包括用于获取所述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遮挡板和驱动部件。其中,固定部件位于散热器的前端,且是固定安装的,用于支撑遮挡板。驱动部件用于带动遮挡板沿固定部件展开以遮挡散热器,且用于带动遮挡板收回以敞开散热器。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当车辆工作在低温环境中或急需快速提升发动机温度等需要减少散热器进风面积时,则驱动部件根据获取的指令带动遮挡板沿固定部件打开,由于固定部件位于散热器的前端,遮挡板打开时将散热器有效遮挡,阻挡了外界气流通过前格栅进入散热器,进而减少发动机热量散发及冬季暖车时间。而当需要增大散热器进风面积时,则驱动部件根据获取的指令带动遮挡板沿固定部件收起,从而将散热器暴露出来。如此重复,根据车辆工况实时调整遮挡板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从而改变散热器的进风面积,减小发动机内部热量损失。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且无需改变前格栅结构,不影响车辆整体美观效果。即使车辆最前端破坏,也不易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由于上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遮挡板1,转动轴2,支撑梁3,导向槽31,转动轴罩4,主板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及维修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遮挡板1和驱动部件。
其中,固定部件位于散热器的前端,且是固定安装的,用于支撑遮挡板1。也就是在散热器与前栅格之间设置固定部件,优选的,固定部件可以贴合散热器设置。具体固定部件的固定安装方式可以不作限定,只需使其能够有效支撑遮挡板1即可。固定部件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遮挡板1的结构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遮挡板1指用于阻挡外界气流通过前格栅进入散热器的部件,此处的板仅为表示其能够展开形成阻挡气流通过的阻风面,并不局限于板件结构。且遮挡板1既能够沿固定部件展开,也能够收回。优选的,遮挡板1全部展开时能够完全遮挡散热器,遮挡板1全部收回时完全暴露散热器。也就是遮挡板1的全部展开面积大于散热器的进风口面积,则当遮挡板1全部展开时,遮挡板1完全遮挡前格栅进风口,散热器进风面积几乎为零;当遮挡板1全部收回时,遮挡板1对前格栅进风口无遮挡作用,散热器进风面积最大。
驱动部件用于带动遮挡板1沿固定部件展开以遮挡散热器,且带动遮挡板1收回以敞开散热器。也就是驱动部件根据获取的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从而带动遮挡板1展开或收起。遮挡板1展开时,有效阻隔外界气流通过前格栅进入散热器,也就是减小了散热器的进风面积;遮挡板1收起时,则将散热器暴露,也就是增大了散热器的进风面积。优选的,驱动部件用于带动遮挡板1沿固定部件展开以遮挡散热器,且带动遮挡板1收回以敞开散热器,并控制遮挡板1的展开程度。也就是驱动部件带动遮挡板1逐渐展开或收起并能够保持在不同的展开状态,具体不同的展开状况包括处于全部展开、全部收起及二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展开位置或任意位置。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当车辆工作在低温环境中或急需快速提升发动机温度等需要减少散热器进风面积时,则驱动部件根据获取的指令带动遮挡板1沿固定部件打开,由于固定部件位于散热器的前端,遮挡板1打开时将散热器有效遮挡,阻挡了外界气流通过前格栅进入散热器,进而减少发动机热量散发及冬季暖车时间。而当需要增大散热器进风面积时,则驱动部件根据获取的指令带动遮挡板1沿固定部件收起,从而将散热器暴露出来。如此重复,根据车辆工况实时调整遮挡板1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从而改变散热器的进风面积,减小发动机内部热量损失。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且无需改变前格栅结构,不影响车辆整体美观效果。即使车辆最前端破坏,也不易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具体的,遮挡板1的一端为固定端,与固定部件连接,另一端为能够相对固定端展开并收回的活动端。也就是遮挡板1的一端与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能够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活动,从而改变遮挡板1覆盖散热器的面积,也就是改变散热器的进风面积。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方式,结构简单可靠。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两端均为活动端,通过两端的移动以实现遮挡板1的展开或收回。在两端为活动端的情况下,则固定部件可以由遮挡板1移动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撑,如遮挡板1的左右两端能够分别向左右移动,则固定部件可以有上下支撑遮挡板1。
进一步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轴2,遮挡板1的一端与转动轴2固定连接,驱动部件与转动轴2连接,用于带动转动轴2转动以将遮挡板1缠绕于转动轴2上或由转动轴2上放下。也就是遮挡板1的一端与转动轴2连接,则通过转动轴2的正向转动将遮挡板1缠绕与转动轴2上,从而将遮挡板1收回,增大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当转动轴2反向转动时,则将缠绕于转动轴2上遮挡板1放下,遮挡板1被展开,从而减小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具体散热面积的大小可根据控制转动轴2的转动量与,也就是控制遮挡板1的遮挡面积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正向转动指将遮挡板1收起的方向,反向转动指将遮挡板1展开的方向,正向转动与反向转动具体对应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可以不作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为了有效防护转动轴2,固定部件优选的还包括罩设于转动轴2外的转动轴罩4。驱动部件具体可以为电机,通过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的启动及停止以控制遮挡板1的展开程度。
更进一步地,固定部件包括设置于转动轴2两侧的支撑梁3,支撑梁3上开设有导向槽31,遮挡板1的两侧端部分别位于导向槽31内。也就是遮挡板1的一端与转动轴2固定连接,另一端能过沿导向槽31移动,从而将遮挡板1收起或展开。通过支撑梁3的设置使得遮挡板1展开或收起时更为平稳。支撑梁3的具体结构此处不作限定,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梁3,只需使得遮挡板1展开能够阻挡前格栅的进风即可。
优选的,转动轴2位于固定部件的顶端。也就是遮挡板1的顶端为固定端,底端为活动端,从而驱动部件带动转动轴2反向旋转时,遮挡板1的活动端在重力作用下即可自行展开,二无需其他传动件等带动,结构更为简单,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转动轴2具体可以对应散热器的顶部安装,优选的,遮挡板1全部展开的面积不小于散热器的进风口面积。在设置有支撑梁3的情况下,转动轴2固定于支撑梁3的顶端,则活动端在导向槽31最上端时为关闭状态,此时遮挡板1对前格栅进风口无遮挡作用,散热器进风面积最大;活动端在最下端时为全行程状态时,此时遮挡板1完全遮挡前格栅进风口,散热器进风面积几乎为零。根据需要,如在转动轴2位于固定部件的左侧或右侧,遮挡板1相应的向右侧或左侧展开时,也可以通过绳索等传动组件,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拉动遮挡板1的活动端,以使遮挡板1展开,但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进一步地,遮挡板1包括柔性挡风件和硬质支撑件,柔性挡风件的底端与硬质支撑件固定连接,硬质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导向槽31内。柔性挡风件即能够缠绕于转动轴2上且结构致密能够挡风的部件,优选的可采用帆布,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材质的柔性挡风件。硬质支撑件优选的可以采用金属支撑,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如采用铝合金杆,质量较轻。硬质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位于导向槽31内并能够沿导向槽31滑动,柔性挡风件的底端与硬质支撑件连接,以保证柔性挡风件始终保持平整,柔性挡风件的顶端与转动轴2连接,从而转动轴2转动时,硬质支撑件使柔性挡风件平整的展开或收起。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部件与散热器的主板5固定连接。也就是直接将固定部件与散热器的主板5连接,使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与散热器带电子扇总成集成为一个模块,将其放置于前格栅进风口后,且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朝前,通过遮挡板1的展开或收起以实时调整散热器的进风面积。具体固定部件与散热器的主板5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在设置有转动轴罩4、支撑梁3的情况下,则可以将转动轴罩4焊接于主板5上,支撑梁3也分别焊接于散热器上。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驱动部件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根据获取的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信息及外界环境温度信息控制遮挡板1的展开程度。也就是通过控制器的设置,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即根据获取的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信息及外界环境温度信息,自行控制驱动部件动作,以调整遮挡板1的展开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展开程度至少包括全部展开与全部收起。在遮挡板1能够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逐渐展开或收起并能够保持在不同展开状态时,展开程度也应包括处于全部展开或全部收起之间的至少一个展开位置或任意位置。控制器优选的可以为整车控制器。具体的控制逻辑可参考现有技术,如当控制器接收发动机水温、外界环境温度等信号后,经过整合,若控制器判断此时工况应减小散热效率,则将指令下发至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带动遮挡板1展开;若控制器判断此时需增大散热效率,则将指令下发至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带动遮挡板1收起。
优选的,当控制器接收发动机水温、外界环境温度等信号后,经过整合,若判断此时工况应减小散热效率,则将指令下发至电动执行单元,由电机带动转动轴2顺时针旋转,缠绕其上的遮挡板1则向下运动,遮挡板1由关闭状态转化为开启状态,并根据电机旋转角度开启一定高度;若控制器判断此时需增大散热效率,则将指令传送至电机执行单元,电机带动转动轴2逆时针旋转,从而使遮挡板1向上运动,使遮挡板1回位一定高度。如此重复,能够使遮挡板1根据工况进行实时开启或关闭,从而改变散热器进风面积,进而减小发动机内部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获取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也就是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以获取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以便于控制器判断。具体的,也可以包括用于获取外界环境温度并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从而将外界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根据需要,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连接,以由网络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温度。或者,控制器也可以获取手动输入的温度作为判断依据。
以上说明了通过控制器实现散热器进风面积的自动调整,具体的,也可以手动控制驱动部件,以进行散热器进风面积。如在车辆内控制面板上设置控制钮,用于控制驱动部件的工作状态。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控制器及控制钮,以供用户自由选择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所以该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遮挡板(1)和驱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散热器的前端并用于支撑所述遮挡板(1),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遮挡板(1)沿所述固定部件展开以遮挡所述散热器或收回以敞开所述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1)的一端为固定端,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另一端为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展开并收回的活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轴(2),所述遮挡板(1)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轴(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2)转动以将所述遮挡板(1)缠绕于所述转动轴(2)上或由所述转动轴(2)上放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两侧的支撑梁(3),所述支撑梁(3)上开设有导向槽(31),所述遮挡板(1)的两侧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位于所述固定部件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1)包括柔性挡风件和硬质支撑件,所述柔性挡风件的底端与所述硬质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硬质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导向槽(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散热器的主板(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根据获取的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信息及外界环境温度信息控制所述遮挡板(1)的展开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获取所述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CN201710581993.XA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Pending CN107355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1993.XA CN107355294A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1993.XA CN107355294A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5294A true CN107355294A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9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1993.XA Pending CN107355294A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52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692A (zh) * 2018-12-14 2019-04-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装置
CN110319077A (zh) * 2019-07-19 2019-10-11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式冷却系统和工程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25981A (zh) * 2020-03-30 2020-07-17 中山市果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排烟与通风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6922Y (zh) * 1996-06-03 1997-06-25 杨汉东 多功能门窗卷帘
CN2315282Y (zh) * 1998-08-28 1999-04-21 重庆天长科贸有限公司 防盗卷闸窗
CN2450363Y (zh) * 2000-11-02 2001-09-26 吴永江 防护窗
CN201739002U (zh) * 2010-01-22 2011-02-09 刘玉杰 内燃机百叶窗自动控制装置
CN102574459A (zh) * 2009-09-29 2012-07-11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模块
CN104968520A (zh) * 2013-02-08 2015-10-07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车辆的散热器格栅装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6922Y (zh) * 1996-06-03 1997-06-25 杨汉东 多功能门窗卷帘
CN2315282Y (zh) * 1998-08-28 1999-04-21 重庆天长科贸有限公司 防盗卷闸窗
CN2450363Y (zh) * 2000-11-02 2001-09-26 吴永江 防护窗
CN102574459A (zh) * 2009-09-29 2012-07-11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模块
CN201739002U (zh) * 2010-01-22 2011-02-09 刘玉杰 内燃机百叶窗自动控制装置
CN104968520A (zh) * 2013-02-08 2015-10-07 戴姆勒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车辆的散热器格栅装置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692A (zh) * 2018-12-14 2019-04-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装置
CN110319077A (zh) * 2019-07-19 2019-10-11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式冷却系统和工程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9077B (zh) * 2019-07-19 2024-04-30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式冷却系统和工程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25981A (zh) * 2020-03-30 2020-07-17 中山市果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排烟与通风结构
CN111425981B (zh) * 2020-03-30 2021-06-15 山西船重环境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排烟与通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6852B (zh) 可变促动速率的百叶窗窗板
CN107355294A (zh) 一种车辆及其散热器进风面积调节装置
CN207000157U (zh) 用于车辆的格栅遮板组件和车辆
TW201235557A (en) Wind power installation with helicopter hoisting platform
CN201071020Y (zh) 客车车门自动防雨遮阳装置
CN109193425B (zh) 一种适用户外的智能防水散热电力柜
CN206962757U (zh) 气膜建筑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气膜建筑
CA2852538A1 (en) Retractable curtain system
CN107804147A (zh) 一种汽车用遮阳组件
CN208597225U (zh) 一种户外一体化机柜
JP5486122B1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20502235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格栅的开闭控制结构及汽车
CN212772462U (zh) 一种一体化装配式综合管廊通风设备
CN105110216B (zh) 空调卧室防风用自动升降布帷
JP2007085687A (ja) 換気装置
CN112432515A (zh) 一种用于间接空冷系统的防冻装置及方法
KR102040480B1 (ko) 천장 설치형 다기능 루버 조립체
CN208619008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墙板
CN207999277U (zh) 冶金用自动启闭风门及地下矿山通风系统
CN206626736U (zh) 一种屏蔽门用通风换气装置
JP2010101607A (ja) 屋外設置設備用ケース
CN112097541A (zh) 空冷器管束防冻装置
CN220035938U (zh) 一种光控自动调节天幕装置
CN116238369B (zh) 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JP2010210215A (ja) 換気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