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1616A - 稳定杆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稳定杆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1616A
CN107351616A CN201710386632.XA CN201710386632A CN107351616A CN 107351616 A CN107351616 A CN 107351616A CN 201710386632 A CN201710386632 A CN 201710386632A CN 107351616 A CN107351616 A CN 107351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b shaft
stabiliser bar
rigidity
stable club
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66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1616B (zh
Inventor
赵涛
陈小华
宋洋勇
朱蕴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866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1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1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1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杆以及车辆,稳定杆包括:稳定杆杆体;刚度提升装置,所述刚度提升装置包括多个轴向分布的限位件,所述刚度提升装置设置成在所述稳定杆杆体的扭转角达到预定值时通过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扭转角,且随着所述扭转角的增大与所述稳定杆杆体配合的所述限位件的数量递增,以提升所述稳定杆的刚度。由此,通过设置刚度提升装置,这样随着稳定杆杆体的扭转角的增大,可以逐渐增大稳定杆的整体刚度,从而稳定杆刚度可以按特定的规律,特定曲线实现无级变化,进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并能够有效防止侧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稳定杆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杆以及具有该稳定杆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存在的稳定杆结构,其刚度一般是固定值,其作用倾向呈线性变化,但是此种稳定杆结构不能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侧倾稳定性。
另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刚度可变的稳定杆结构,即两级变刚度的稳定杆结构,其结构主要是在传统稳定杆扭转段外部,套装了一段空心扭杆,稳定杆本身刚度较小,在稳定杆扭转角较小时,空心扭杆不起作用,当扭转角大于某一设定值时,空心扭杆通过花键连接而开始共同起作用,此时稳性杆的刚度增大,即实现了稳定杆结构刚度的两级变化。但是,两级变刚度的稳定杆结构,只能使刚度呈折线式两级变化,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侧倾稳定性,但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稳定杆,该稳定杆的刚度可以实现无极变化。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稳定杆,包括:稳定杆杆体;刚度提升装置,所述刚度提升装置包括多个轴向分布的限位件,所述刚度提升装置设置成在所述稳定杆杆体的扭转角达到预定值时通过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扭转角,且随着所述扭转角的增大与所述稳定杆杆体配合的所述限位件的数量递增,以提升所述稳定杆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稳定杆,通过设置刚度提升装置,这样随着稳定杆杆体的扭转角的增大,可以逐渐增大稳定杆的整体刚度,从而稳定杆刚度可以按特定的规律,特定曲线实现无级变化,进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并能够有效防止侧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稳定杆杆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限位件对应的多个配合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刚度提升装置包括:空心管,所述多个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空心管的内壁上且所述空心管套设在所述稳定杆杆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多个限位件在所述空心管内按照螺旋线状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稳定杆杆体包括:左稳定杆杆体和右稳定杆杆体,所述左稳定杆杆体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对接配合且分别伸入所述空心管内,所述左稳定杆杆体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配合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左稳定杆杆体上的多个所述配合件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上的多个所述配合件按照螺旋线状、左右反对称顺序对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左稳定杆杆体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中的一个设置有凸起部且另一个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槽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限位件分别为凸起结构,对应的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稳定杆杆体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或所述配合件和所述限位件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且另一个为凹槽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可在所述凹槽结构内移动,直至止抵在所述凹槽结构的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稳定杆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稳定杆杆体上,所述空心管套设在所述支座上且与所述支座过盈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稳定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横截面图;
图4和图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稳定杆10;
稳定杆杆体1;左稳定杆杆体1a;右稳定杆杆体1b;配合件11;凸起12;凹槽13;
刚度提升装置2;限位件21;空心管22;
支座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1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10可以包括:稳定杆杆体1和刚度提升装置2,稳定杆杆体1包括扭转段,刚度提升装置2可以配合在扭转段上。
刚度提升装置2包括多个轴向分布的限位件21,刚度提升装置2设置成在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角达到预定值时通过限位件21限制扭转角,可以理解的是,在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角未达到预定值时,刚度提升装置2并不起作用,也就是说,此时稳定杆10的刚度即稳定杆杆体1的刚度。但是当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角达到预定值时,刚度提升装置2的限位件21将会与稳定杆杆体1相配合,从而限制其继续扭转,而且由于限位件21的限制,设置该限位件21的刚度提升装置2的区域将与稳定杆杆体1共同作用,从而可以提升稳定杆10的整体刚度。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达到预定值时,与稳定杆杆体1配合的限位件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而且该预定值属于基础预定值,即扭转之达到该预定值之后刚度提升装置2才能够起作用。
而且随着扭转角的增大,与稳定杆杆体1配合的限位件21的数量递增,以提升稳定杆10的刚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基础预定值之后,刚度提升装置2可以设定多个进一步的预定值。例如,当扭转角增大到第二个预定值时,满足需求的限位件21将与稳定杆杆体1相接触,设置该限位件21的区域将与稳定杆杆体1共同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稳定杆10的整体刚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依次指的是根据实际设定的多个预定值,达到一个级别的预定值时,增加一次限位件21与稳定杆杆体1接触配合的数量。其中,每次配合的限位件21的数量不做限定。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10,通过设置刚度提升装置2,这样随着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角的增大,可以逐渐增大稳定杆10的整体刚度,从而稳定杆10刚度可以按特定的规律,特定曲线实现无级变化,进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和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并能够有效防止侧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如图2-图4所示,稳定杆杆体1上设置有与多个限位件21对应的多个配合件11。这样在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角达到一个预定值时,会有一组对应的配合件11和限位件21进行配合,从而可以使得具有该限位件21的区域与稳定杆杆体1共同作用,进而可以提升稳定杆10的刚度。其中,通过设置配合件11,可以便于稳定杆杆体1和限位件21的对应配合,而且可以提升稳定杆杆体1和限位件21之间的配合可靠性。优选地,多个限位件21和多个配合件11一一对应配合。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刚度提升装置2可以包括:空心管22,多个限位件21设置在空心管22的内壁上。通过设置空心管22,一方面可以便于多个限位件21的整体布置,空心管22能够有效将多个限位件21连接在一个整体上,而且空心管22能够套设在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段上,这样可以节省稳定杆10的占用空间,可以使得稳定杆10整体配合可靠性较好。
具体地,如图2-图4所示,多个限位件21在空心管22内按照螺旋线状分布。也就是说,多个限位件21在稳定杆杆体1的轴向方向(即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其中,通过控制间隔距离,可以有效调节刚度提升装置2所对应的每一个关于扭转角的预定值和刚度的提升度。而且多个限位件21在稳定杆杆体1的周向方向上也是间隔开设置,这样便于限位件21在达到一个扭转角预定值时与对应的配合件11接触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稳定杆杆体1可以包括: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对接配合,而且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分别伸入空心管22内,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件11。通过设置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可以解决稳定杆杆体1和空心管22配合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稳定杆杆体1的制造难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左稳定杆杆体1a上的多个配合件11和右稳定杆杆体1b上的多个配合件11按照螺旋线状、左右反对称顺序对应分布。这样左稳定杆杆体1a上的多个配合件11和右稳定杆杆体1b上的多个配合件11可以共同形成螺旋状,从而可以有利于限位件21按照螺旋的方向依次与稳定杆杆体1接触,如此设置的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均能够很好地与刚度提升装置2中的限位件21进行有效配合,而且能够整体依次连续接触,从而可以在整体上有效增加稳定杆10的刚度。
可选地,如图5所示,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中的一个设置有凸起部12,而且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凹槽13,凸起部12和凹槽13配合。通过凹槽13和凸起部12的配合,可以提高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的配合可靠性。其中,凹槽13和凸起部12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为过盈配合。
具体地,如图3所示,配合件11和限位件21分别为凸起结构,配合件11可以大体为梯形,限位件21可以大体为三角形,其中图3所示的配合件11和限位件21仅是示意性示例。对应的配合件11和限位件21在稳定杆杆体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分布。这样在稳定杆杆体1地扭转角达到一个预定值后,对应的配合件11和限位件21相互接触,从而可以使得设置该限位件21的区域与稳定杆杆体1共同作用,进而可以提升稳定杆10的刚度,可以实现稳定杆10刚度的无极变化。
或者,配合件11和限位件21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且另一个为凹槽结构,也就是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合件11为凸起结构,限位件21为凹槽结构;另一种是配合件11为凹槽结构,限位件21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在凹槽结构内移动,直至止抵在凹槽结构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凹槽结构可以构造为长条状,这样凸起结构可以在凹槽结构内移动,当凸起结构未移动至凹槽结构的侧壁处时,稳定杆杆体1和凸起结构可以自由转动,当凸起结构止抵在凹槽结构的侧壁上时,空心管22设置有该限位件21的区域与稳定杆杆体1共同作用,进而可以提升稳定杆10的刚度,可以实现稳定杆10刚度的无极变化。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稳定杆10还可以包括:支座3,支座3固定在稳定杆杆体1上,空心管22套设在支座3上,而且空心管22与支座3过盈配合。支座3可以为两个,两个支座3分别设置在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上,两个支座3分别支撑在空心管22的两端,其中支座3上设置有楔形面,空心管22与支座3的楔形面过盈配合,这样可以提高支座3和空心管22之间的固定可靠性,这样可以避免空心管22和稳定杆杆体1之间出现异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稳定杆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稳定杆杆体(1);
刚度提升装置(2),所述刚度提升装置(2)包括多个轴向分布的限位件(21),所述刚度提升装置(2)设置成在所述稳定杆杆体(1)的扭转角达到预定值时通过所述限位件(21)限制所述扭转角,且随着所述扭转角的增大与所述稳定杆杆体(1)配合的所述限位件(21)的数量递增,以提升所述稳定杆(10)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杆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限位件(21)对应的多个配合件(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提升装置(2)包括:空心管(22),所述多个限位件(21)设置在所述空心管(22)的内壁上且所述空心管(22)套设在所述稳定杆杆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限位件(21)在所述空心管(22)内按照螺旋线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杆体(1)包括:左稳定杆杆体(1a)和右稳定杆杆体(1b),所述左稳定杆杆体(1a)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1b)对接配合且分别伸入所述空心管(22),所述左稳定杆杆体(1a)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1b)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配合件(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稳定杆杆体(1a)上的多个所述配合件(11)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1b)上的多个所述配合件(11)按照螺旋线状、左右反对称顺序对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稳定杆杆体(1a)和所述右稳定杆杆体(1b)中的一个设置有凸起部(12)且另一个设置有凹槽(13),所述凸起部(12)和所述凹槽(13)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11)和所述限位件(21)分别为凸起结构,对应的所述配合件(11)和所述限位件(21)在所述稳定杆杆体(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或
所述配合件(11)和所述限位件(21)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且另一个为凹槽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可在所述凹槽结构内移动,直至止抵在所述凹槽结构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杆(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3),所述支座(3)固定在所述稳定杆杆体(1)上,所述空心管(22)套设在所述支座(3)上且与所述支座(3)过盈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10)。
CN201710386632.XA 2017-05-26 2017-05-26 稳定杆以及车辆 Active CN107351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632.XA CN107351616B (zh) 2017-05-26 2017-05-26 稳定杆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632.XA CN107351616B (zh) 2017-05-26 2017-05-26 稳定杆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1616A true CN107351616A (zh) 2017-11-17
CN107351616B CN107351616B (zh) 2019-10-22

Family

ID=6027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6632.XA Active CN107351616B (zh) 2017-05-26 2017-05-26 稳定杆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161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881A (zh) * 2020-04-22 2020-07-28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装置
CN113682100A (zh) * 2021-08-25 2021-11-2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稳定杆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5633Y (zh) * 2006-04-07 2007-04-0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电子控制的等级变刚度横向稳定杆装置
CN103171397A (zh) * 2013-04-11 2013-06-26 南京理工大学 客车变刚度半主动横向稳定杆
CN105313633A (zh) * 2014-06-03 2016-02-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刚度稳定杆结构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5633Y (zh) * 2006-04-07 2007-04-0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电子控制的等级变刚度横向稳定杆装置
CN103171397A (zh) * 2013-04-11 2013-06-26 南京理工大学 客车变刚度半主动横向稳定杆
CN105313633A (zh) * 2014-06-03 2016-02-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刚度稳定杆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881A (zh) * 2020-04-22 2020-07-28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装置
CN113682100A (zh) * 2021-08-25 2021-11-2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稳定杆及车辆
CN113682100B (zh) * 2021-08-25 2024-01-0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稳定杆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1616B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49862U (zh) 用于稳定器的离合器装置
CN101111697B (zh) 由冠形齿轮和小齿轮组成的齿轮对及差动补偿传动装置
CN107351616A (zh) 稳定杆以及车辆
CN103945953B (zh) 用于在偏转角下运行的齿部和制造方法
CN102652232A (zh) 滚珠丝杠装置
CN102840409B (zh) 软管接头和软管装置
CN102712055B (zh) 带内径精加工刃的挤压丝锥
US7979935B2 (en) Innerspring assembly with edge reinforcement
CN104339988B (zh) 充气轮胎
CN103764368A (zh) 挤出机螺杆、挤出机和制造挤出机螺杆的方法
KR20140032995A (ko) 역방향으로 감긴 헤드 코일 및 내부스프링
CN104533942A (zh) 用于桁架机器人的滚轮式导轨副
CN205663865U (zh) 一种选换档手感装置
CN209090510U (zh) 弹簧、弹簧串和弹簧芯体
EP3444498B1 (en) Coil spring
US20150272302A1 (en) Applicator for a Cosmetic Product, in Particularly Mascar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n Applicator
CN103944120A (zh) 一种线束卡接结构
JP4587408B2 (ja) ローラねじ及びローラねじの無負荷ローラ戻し通路の設計方法
CN1608759A (zh) 一种异型槽钢的轧制孔型系统
CN208417352U (zh) 弹簧芯体
CN206364646U (zh) 一种转轴、电机、压缩机及采用该压缩机的空调
CN208417351U (zh) 弹簧芯体
CN209219656U (zh) 弹簧芯体
CN204959126U (zh) 一种蓬松型短纤维
CN105065456B (zh) 一种电动床用塑料轴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