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5278B -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5278B
CN107315278B CN201710574395.XA CN201710574395A CN107315278B CN 107315278 B CN107315278 B CN 107315278B CN 201710574395 A CN201710574395 A CN 201710574395A CN 107315278 B CN107315278 B CN 107315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dust
plate
backligh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43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15278A (zh
Inventor
陈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dato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dat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dato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dat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743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5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5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5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15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5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清洁裸板,第二步、将若干该裸板按顺序自动叠设到无尘周转盒中,第三步、生产背光板,第四步、利用背光板检测器对第三步中的该背光板进行光学检测,第五步、将第二步中的该裸板单元一一对应放置到第四步经过光学检测的该背光板中形成半成品,并将该半成品放入膜压检测机中进行膜压检测,第六步、将半成品放置到真空腔体中,利用保压推力臂将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盖设到该半成品上得到成品。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背光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利用膜压检测半成品进而生产出成品的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装配有LED背光的显示屏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了各种数码产品中了,LED背光是指用LED作为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和传统的CCFL(冷阴极管)背光源相比,LED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亮度高、寿命长等特点,目前,背光源技术发展很快,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推出,LED背光逐步进入产业化,有了一定的规模,其相比CCFL,LED有着明显的节能优势。
但是就目前出现的生产LED背光的生产工艺而言其普遍具有无尘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必要环节的品质检测手段所以不良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式高效,并利用膜压检测手段测试半成品筛除不良品,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而此是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清洁裸板。
将若干该裸板按顺序放置在传送带上,该传送带带动该裸板运动并逐一通过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同时对从其中通过的该裸板的顶面以及底面进行除尘动作。
该传送带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除尘腔,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设置在该除尘腔中,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包括上滚轮以及下滚轮,该上滚轮以及该下滚轮分别位于该传送带的上下两侧,该裸板逐一从该上滚轮与该下滚轮之间通过,该上滚轮以及该下滚轮同时滚动粘除该裸板顶面以及底面上的灰尘以达到除尘的作用。
第二步、将若干该裸板按顺序自动叠设到无尘周转盒中。
第一步中按顺序放置在该传送带上的若干该裸板经过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的除尘动作后按顺序进入到该无尘周转盒中,并自下而上自动叠设成若干裸板单元,若干该裸板单元之间自下而上交错叠设在一起,若干该裸板从前向后放置在该传送带上的传输除尘顺序决定了在该无尘周转盒中若干该裸板自下而上自动叠设成一个该裸板单元的叠设顺序。
第三步、生产背光板。
该背光板包括外框体、反射膜、导光板以及LED光源,其中,该外框体包括底板以及侧板,该侧板固定环设在该底板四周,借助该底板以及该侧板围绕形成一框体腔,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同时设置在该框体腔中,该反射膜固定设置在该底板的顶部,该导光板压设在该反射膜上方,该LED光源固定设置在该导光板一侧,该LED光源通电所产生的光线能够通过该导光板一侧射入该导光板中而后从该导光板中透射出来,在该框体腔四周还设置有卡框,通过该卡框能够将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固定在该框体腔中。
在生产该背光板的时候,首先将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固定在该框体腔中,而后压入该卡框,通过该卡框将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固定在该框体腔中。
第四步、利用背光板检测器对第三步中的该背光板进行光学检测。
该背光板检测器包括产品固定器、光学检测头、以及光学摄像头,其中,该产品固定器顶部设置有固定腔,该背光板固定设置在该固定腔中,该光学摄像头设置在该固定腔的正上方,该光学检测头设置在该产品固定器的上方,该光学检测头所发出的光线倾斜照射在该背光板的该导光板顶部,进行光学检测的时候,该背光板的该LED光源不通电也不发光。
该光学检测头发射检测光线,该光线倾斜照射在该背光板的该导光板顶面上,同时,该光线在该导光板顶面发生镜面反射,经过镜面反射的该光线不能进入到该光学摄像头中,当该导光板顶面存在灰尘颗粒的时候,该光线在该灰尘颗粒位置形成漫反射,漫反射光线进入到该光学摄像头中,从而定位该灰尘颗粒的位置。
第五步、将第二步中的该裸板单元一一对应放置到第四步经过光学检测的该背光板中形成半成品,并将该半成品放入膜压检测机中进行膜压检测。
该膜压检测机包括真空抽压体以及覆膜器,其中,该真空抽压体包括底面板以及侧壁板,该侧壁板环设在该底面板顶部,借助该底面板以及该侧壁板围绕形成一抽压腔,该底面板上连接有抽压管,该抽压管与该抽压腔相连通,该抽压管与真空泵相连接。
该覆膜器包括覆膜环以及运动轨道,该覆膜环滑动连接在该运动轨道上,该覆膜环位于该抽压腔的正上方,该覆膜环能够在该抽压腔上方上下往复运动,该覆膜环中设置有下压膜。
进行膜压检测的时候,首先将该半成品放置在该抽压腔中,而后,该覆膜环向下运动,将该下压膜覆盖在该抽压腔顶部,此刻,该真空泵工作抽掉该抽压腔中的空气,随着该抽压腔中空气的抽出该下压膜顶部的空气对该下压膜形成一下压气压作用力,使该下压膜向下挤压该半成品中的该裸板单元。
此时,如果组成该裸板单元的若干该裸板之间存在杂物,则该下压气压作用力能够挤压该杂物并压缩该杂物的高度,同时使该杂物的宽度增大,使该杂物通过被挤压后能够明显的被发现,以达到筛除不良品的作用。
第六步、对第五步中完成膜压检测的该半成品进行贴合遮光密封双面胶的工作。
第七步、将第六步中的该半成品放置到真空腔体中,利用保压推力臂将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盖设到该半成品上得到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进行上述第一步的作业时,将去除保护膜的四块该裸板按照顺序逐一放置到该传送带上,经由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精细除去细小颗粒状尘埃,整个过程在该空气循坏过滤系统处理过的空气循环环境中作业,保证了整个作业过程中各材料不受二次污染。
第一步过程传统作业方式为人工将去除保护膜的裸板放置到半成品上,再使用粘尘胶去除正反面的颗粒尘埃再顺序放置其他裸板进行相同的操作,此作业方式易造成各材料的二次污染且除尘效率低,对人员的作业技能要求高,人力成本投入大,而本发明使用自动除尘设备对光学裸材进行精细除尘,配合优化改善多轴除尘系统杜绝了极易损坏的光学增亮材料上的精密光学棱镜结构在除尘过程中被损伤,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和良率。
本发明在进行上述第二步的作业时,该无尘周转盒主要起到无尘存放和周转的作用。本发明第二步中创新性的将各除尘后的光学材料按照组装叠放顺序直接按组交错放置,这样既减少了单张材料作业重复取放造成二次污染和损伤更提升了一次作业有原来一张变为若干张的作业效率,另外交错放置避免了作业过程认为取放错误。
本发明中经发明人导入光学检测头并改良了生产工艺验证得出,第四步的方法,作业员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全部灰尘颗粒杜绝不良品的流出,同时,并经过反复验证测试红光、蓝光、黄光、绿光、白光最终绿光的效果最好,利用第四步的方法能够直接将生产良率提升15%,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第五步的后续步骤大致为在该半成品上分别盖设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以得到成品,所以本发明第五步的膜压检测其意义非常重要,由于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比较昂贵,所以筛除不良的该半成品非常重要,如果不对该半成品进行筛选,当发现成品存在不良的时候需要利用手工将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拆下并进行而次使用,在拆卸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坏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进而大大提升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步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步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步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步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传统技术光学检测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步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膜压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六步的工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七步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清洁裸板11。
将若干该裸板11按顺序放置在传送带12上,该传送带12带动该裸板11运动并逐一通过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同时对从其中通过的该裸板11的顶面以及底面进行除尘动作。
该传送带12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除尘腔,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设置在该除尘腔中。
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包括上滚轮131以及下滚轮132,该上滚轮131以及该下滚轮132分别位于该传送带12的上下两侧。
该裸板11逐一从该上滚轮131与该下滚轮132之间通过,该上滚轮131以及该下滚轮132同时滚动粘除该裸板11顶面以及底面上的灰尘以达到除尘的作用。
该上滚轮131以及该下滚轮132都通过滚轮组带动并转动。
该传送带12顶部设置有空气循坏过滤系统14,该空气循坏过滤系统14能够保证该传送带12以及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在无尘环境下工作。
第二步、将若干该裸板11按顺序自动叠设到无尘周转盒21中。
第一步中按顺序放置在该传送带12上的若干该裸板11经过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的除尘动作后按顺序进入到该无尘周转盒21中,并自下而上自动叠设成若干裸板单元22。
若干该裸板单元22之间自下而上交错叠设在一起,以方便后续步骤中对该裸板单元22的逐一抓取。
若干该裸板11从前向后放置在该传送带12上的传输除尘顺序决定了在该无尘周转盒21中若干该裸板11自下而上自动叠设成一个该裸板单元22的叠设顺序。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无尘周转盒21包括盒体以及盒盖。
比如,四块该裸板11分别为扩散膜4、下片棱镜膜3、上片棱镜膜2、偏光增亮膜1。
则首先在第一步中将该扩散膜4、该下片棱镜膜3、该上片棱镜膜2、该偏光增亮膜1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放置在该传送带12上进行除尘动作,该扩散膜4放置在最前方如此类推。
而后,在第二步中,该扩散膜4、该下片棱镜膜3、该上片棱镜膜2、该偏光增亮膜1逐一进入到该无尘周转盒21中并自动叠设成一个该裸板单元22,在该裸板单元22中该扩散膜4处于最底层,该下片棱镜膜3叠设在该扩散膜4上方并如此类推。
本发明在进行上述第一步的作业时,将去除保护膜的四块该裸板11按照顺序逐一放置到该传送带12上,经由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13精细除去细小颗粒状尘埃,整个过程在该空气循坏过滤系统14处理过的空气循环环境中作业,保证了整个作业过程中各材料不受二次污染。
第一步过程传统作业方式为人工将去除保护膜的裸板11放置到半成品上,再使用粘尘胶去除正反面的颗粒尘埃再顺序放置其他裸板11进行相同的操作,此作业方式易造成各材料的二次污染且除尘效率低,对人员的作业技能要求高,人力成本投入大,而本发明使用自动除尘设备对光学裸材进行精细除尘,配合优化改善多轴除尘系统杜绝了极易损坏的光学增亮材料上的精密光学棱镜结构在除尘过程中被损伤,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和良率。
本发明在进行上述第二步的作业时,该无尘周转盒21主要起到无尘存放和周转的作用。本发明第二步中创新性的将各除尘后的光学材料按照组装叠放顺序直接按组交错放置,这样既减少了单张材料作业重复取放造成二次污染和损伤更提升了一次作业有原来一张变为若干张的作业效率,另外交错放置避免了作业过程认为取放错误。
第三步、生产背光板30。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第三步可以与第一、二步同时进行。
该背光板30包括外框体31、反射膜32、导光板33以及LED光源34,其中,该外框体31包括底板311以及侧板312,该侧板312固定环设在该底板311四周,借助该底板311以及该侧板312围绕形成一框体腔。
该反射膜32、该导光板33以及该LED光源34同时设置在该框体腔中。
该反射膜32固定设置在该底板311的顶部。
该导光板33压设在该反射膜32上方,该LED光源34固定设置在该导光板33一侧。
该LED光源34通电所产生的光线能够通过该导光板33一侧射入该导光板33中而后从该导光板33中透射出来。
在该框体腔四周还设置有卡框35,通过该卡框35能够将该反射膜32、该导光板33以及该LED光源34固定在该框体腔中。
在生产该背光板30的时候,首先将该反射膜32、该导光板33以及该LED光源34固定在该框体腔中,而后压入该卡框35,通过该卡框35将该反射膜32、该导光板33以及该LED光源34固定在该框体腔中。
第四步、利用背光板检测器100对第三步中的该背光板30进行光学检测。
该背光板检测器100包括产品固定器110、光学检测头120、以及光学摄像头130。
其中,该产品固定器110顶部设置有固定腔,该背光板30固定设置在该固定腔中。
该光学摄像头130设置在该固定腔的正上方。
该光学检测头120设置在该产品固定器110的上方。
该光学检测头120所发出的光线倾斜照射在该背光板30的该导光板33顶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光学检测头120包括绿光发光器。
该绿光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与该导光板33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七十五度。
进行光学检测的时候,该背光板30的该LED光源34不通电也不发光。
该光学检测头120发射检测光线,该光线倾斜照射在该背光板30的该导光板33顶面上,同时,该光线在该导光板33顶面发生镜面反射,经过镜面反射的该光线不能进入到该光学摄像头130中。
当该导光板33顶面存在灰尘颗粒140的时候,该光线在该灰尘颗粒140位置形成漫反射,漫反射光线进入到该光学摄像头130中,从而定位该灰尘颗粒140的位置。
完成定位该灰尘颗粒140位置之后,可以进行去除灰尘颗粒的动作,或者将检测到存在灰尘颗粒的该背光板30当作不良品排除在后续步骤之外。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人眼替换该光学摄像头130。
传统的作业及检测工艺如图5所示该LED光源34通电后发光,光线经该反射膜32将99%的光线反射透过该导光板33将光线完全透射进入产品正上方的人眼,由于产品亮度高且光线垂直射入人眼加之该反射膜32为白底色导致该导光板33表面的灰尘颗粒140无法快速并全部发现,这样降低了作业效率且无法全部将灰尘颗粒140清除掉导致不良产生。
本发明中经发明人导入光学检测头120并改良了生产工艺验证得出,第四步的方法,作业员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全部灰尘颗粒140杜绝不良品的流出,同时,并经过反复验证测试红光、蓝光、黄光、绿光、白光最终绿光的效果最好,利用第四步的方法能够直接将生产良率提升15%,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光学检测头120可移动的设置在环形导轨150中。
该光学检测头120中设置有电机,该电机驱动滚轮转动,该滚轮设置在该环形导轨150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环形导轨150固定连接在机架151上,该光学摄像头130设置在该机架151中央位置,该环形导轨150环设在该光学摄像头130四周。
第五步、将第二步中的该裸板单元22一一对应放置到第四步经过光学检测的该背光板30中形成半成品40,并将该半成品40放入膜压检测机200中进行膜压检测。
该膜压检测机200包括真空抽压体210以及覆膜器220。
其中,该真空抽压体210包括底面板211以及侧壁板212,该侧壁板212环设在该底面板211顶部。
借助该底面板211以及该侧壁板212围绕形成一抽压腔。
该底面板211上连接有抽压管213,该抽压管213与该抽压腔相连通。
该抽压管213与真空泵214相连接。
该覆膜器220包括覆膜环221以及运动轨道222。
该覆膜环221滑动连接在该运动轨道222上,该覆膜环221位于该抽压腔的正上方,该覆膜环221能够在该抽压腔上方上下往复运动。
该覆膜环221中设置有下压膜223。
进行膜压检测的时候,首先将该半成品40放置在该抽压腔中,而后,该覆膜环221向下运动,将该下压膜223覆盖在该抽压腔顶部,此刻,该真空泵214工作抽掉该抽压腔中的空气,随着该抽压腔中空气的抽出该下压膜223顶部的空气对该下压膜223形成一下压气压作用力,使该下压膜223向下挤压该半成品40中的该裸板单元22。
此时,如果组成该裸板单元22的若干该裸板11之间存在杂物,则该下压气压作用力能够挤压该杂物并压缩该杂物的高度,同时使该杂物的宽度增大,使该杂物通过被挤压后能够明显的被发现,以达到筛除不良品的作用。
本发明第五步的后续步骤大致为在该半成品40上分别盖设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以得到成品,所以本发明第五步的膜压检测其意义非常重要,由于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比较昂贵,所以筛除不良的该半成品40非常重要,如果不对该半成品40进行筛选,当发现成品存在不良的时候需要利用手工将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拆下并进行而次使用,在拆卸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坏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进而大大提升生产成本。
同时在盖设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的过程中有压力挤压高清液晶显示屏,使得若干该裸板11各器件之间同时受到挤压,如生产液晶显示屏过程中这些器件之间由于管控不当造成有极小的个别尘点夹杂在其中挤压时会形成亮点形成不良(器件无外力挤压不会显现此不良)。
本发明第五步中利用该下压膜223能够产生类似于全贴合面挤压液晶显示屏的作用力,将该裸板单元22里面各器件之间的白点挤压显现出来,避免流入后段制程。本发明的膜压检测能够有效的将不良品拦截在前制程,后段制程不良率降低了30%,制程生产效率提升了50%,返工成本降低了80%。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覆膜环221四周设置有热吹塑头224,当该覆膜环221将该下压膜223覆盖在该抽压腔顶部的时候,该热吹塑头224工作热吹该下压膜223使其四周边缘能够被热塑在该侧壁板212顶部位置,使该抽压腔具有更佳的密封效果。
第六步、对第五步中完成膜压检测的该半成品40进行贴合遮光密封双面胶的工作。
将该半成品40放置在贴合机300中进行贴合。
该贴合机300包括底台310以及下压台320。
该底台310两侧设置有立柱311,该下压台320滑动设置在该立柱311上。
该下压台320上设置有汽缸330,该汽缸33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吸附板340。
贴合的时候,首先将遮光密封双面胶60设置在该吸附板340上,而后将该半成品40放置在该底台310上,之后,该下压台320连同该吸附板340同时下落,当该吸附板340靠近该半成品40的时候该下压台320停止,此刻,该汽缸330工作该吸附板340下压将该遮光密封双面胶60贴合在该半成品40中。
传统作业方式中是由人工将该遮光密封双面胶60对位放置入放好光学膜片的背光半成品40中,这种人工对位放置作业的弊端是对位精度差,返工率高,材料报废率高,人力投入成本大;本发明利用该贴合机300采用高精密的机械传动定位机构保证产品作业精度高一致性好,且良率和效率非常高,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和人力投入。
第七步、将第六步中的该半成品40放置到真空腔体71中,利用保压推力臂72将液晶玻璃41以及触摸屏42盖设到该半成品40上得到成品。

Claims (8)

1.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清洁裸板,
将若干该裸板按顺序放置在传送带上,该传送带带动该裸板运动并逐一通过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同时对从其中通过的该裸板的顶面以及底面进行除尘动作,
该传送带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除尘腔,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设置在该除尘腔中,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包括上滚轮以及下滚轮,该上滚轮以及该下滚轮分别位于该传送带的上下两侧,该裸板逐一从该上滚轮与该下滚轮之间通过,该上滚轮以及该下滚轮同时滚动粘除该裸板顶面以及底面上的灰尘以达到除尘的作用,
第二步、将若干该裸板按顺序自动叠设到无尘周转盒中,
第一步中按顺序放置在该传送带上的若干该裸板经过该多轴尘埃粒子除尘系统的除尘动作后按顺序进入到该无尘周转盒中,并自下而上自动叠设成若干裸板单元,若干该裸板单元之间自下而上交错叠设在一起,若干该裸板从前向后放置在该传送带上的传输除尘顺序决定了在该无尘周转盒中若干该裸板自下而上自动叠设成一个该裸板单元的叠设顺序,
第三步、生产背光板,
该背光板包括外框体、反射膜、导光板以及LED光源,其中,该外框体包括底板以及侧板,该侧板固定环设在该底板四周,借助该底板以及该侧板围绕形成一框体腔,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同时设置在该框体腔中,该反射膜固定设置在该底板的顶部,该导光板压设在该反射膜上方,该LED光源固定设置在该导光板一侧,该LED光源通电所产生的光线能够通过该导光板一侧射入该导光板中而后从该导光板中透射出来,在该框体腔四周还设置有卡框,通过该卡框能够将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固定在该框体腔中,
在生产该背光板的时候,首先将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固定在该框体腔中,而后压入该卡框,通过该卡框将该反射膜、该导光板以及该LED光源固定在该框体腔中,
第四步、利用背光板检测器对第三步中的该背光板进行光学检测,
该背光板检测器包括产品固定器、光学检测头、以及光学摄像头,其中,该产品固定器顶部设置有固定腔,该背光板固定设置在该固定腔中,该光学摄像头设置在该固定腔的正上方,该光学检测头设置在该产品固定器的上方,该光学检测头所发出的光线倾斜照射在该背光板的该导光板顶部,进行光学检测的时候,该背光板的该LED光源不通电也不发光,
该光学检测头发射检测光线,该光线倾斜照射在该背光板的该导光板顶面上,同时,该光线在该导光板顶面发生镜面反射,经过镜面反射的该光线不能进入到该光学摄像头中,当该导光板顶面存在灰尘颗粒的时候,该光线在该灰尘颗粒位置形成漫反射,漫反射光线进入到该光学摄像头中,从而定位该灰尘颗粒的位置,
第五步、将第二步中的该裸板单元一一对应放置到第四步经过光学检测的该背光板中形成半成品,并将该半成品放入膜压检测机中进行膜压检测,
该膜压检测机包括真空抽压体以及覆膜器,其中,该真空抽压体包括底面板以及侧壁板,该侧壁板环设在该底面板顶部,借助该底面板以及该侧壁板围绕形成一抽压腔,该底面板上连接有抽压管,该抽压管与该抽压腔相连通,该抽压管与真空泵相连接,
该覆膜器包括覆膜环以及运动轨道,该覆膜环滑动连接在该运动轨道上,该覆膜环位于该抽压腔的正上方,该覆膜环能够在该抽压腔上方上下往复运动,该覆膜环中设置有下压膜,
进行膜压检测的时候,首先将该半成品放置在该抽压腔中,而后,该覆膜环向下运动,将该下压膜覆盖在该抽压腔顶部,此刻,该真空泵工作抽掉该抽压腔中的空气,随着该抽压腔中空气的抽出该下压膜顶部的空气对该下压膜形成一下压气压作用力,使该下压膜向下挤压该半成品中的该裸板单元,
此时,如果组成该裸板单元的若干该裸板之间存在杂物,则该下压气压作用力能够挤压该杂物并压缩该杂物的高度,同时使该杂物的宽度增大,使该杂物通过被挤压后能够明显的被发现,以达到筛除不良品的作用,
第六步、对第五步中完成膜压检测的该半成品进行贴合遮光密封双面胶的工作,
第七步、将第六步中的该半成品放置到真空腔体中,利用保压推力臂将液晶玻璃以及触摸屏盖设到该半成品上得到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该上滚轮以及该下滚轮都通过滚轮组带动并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该传送带顶部设置有空气循坏过滤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该无尘周转盒包括盒体以及盒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若干该裸板分别为扩散膜、下片棱镜膜、上片棱镜膜、偏光增亮膜,首先在第一步中将该扩散膜、该下片棱镜膜、该上片棱镜膜、该偏光增亮膜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放置在该传送带上进行除尘动作,该扩散膜放置在最前方如此类推,而后,在第二步中,该扩散膜、该下片棱镜膜、该上片棱镜膜、该偏光增亮膜逐一进入到该无尘周转盒中并自动叠设成一个该裸板单元,在该裸板单元中该扩散膜处于最底层,该下片棱镜膜叠设在该扩散膜上方并如此类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该光学检测头包括绿光发光器,该绿光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与该导光板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七十五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该光学检测头可移动的设置在环形导轨中,该光学检测头中设置有电机,该电机驱动滚轮转动,该滚轮设置在该环形导轨中,该环形导轨固定连接在机架上,该光学摄像头设置在该机架中央位置,该环形导轨环设在该光学摄像头四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步中,将该半成品放置在贴合机中进行贴合,该贴合机包括底台以及下压台,该底台两侧设置有立柱,该下压台滑动设置在该立柱上,该下压台上设置有汽缸,该汽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吸附板,贴合的时候,首先将遮光密封双面胶设置在该吸附板上,而后将该半成品放置在该底台上,之后,该下压台连同该吸附板同时下落,当该吸附板靠近该半成品的时候该下压台停止,此刻,该汽缸工作该吸附板下压将该遮光密封双面胶贴合在该半成品中。
CN201710574395.XA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7315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4395.XA CN10731527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4395.XA CN10731527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5278A CN107315278A (zh) 2017-11-03
CN107315278B true CN107315278B (zh) 2023-03-31

Family

ID=6017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4395.XA Active CN10731527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527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945A (zh) * 2007-11-13 2009-05-20 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源
WO2011097834A1 (zh) * 2010-02-10 2011-08-18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直下式超薄led背光模组
CN202327857U (zh) * 2011-11-11 2012-07-1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WO2016184326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欧浦登(福州)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玻璃背光板及其制造工艺
CN205920303U (zh) * 2016-08-30 2017-02-01 杭州日月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窄边框高亮度背光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945A (zh) * 2007-11-13 2009-05-20 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源
WO2011097834A1 (zh) * 2010-02-10 2011-08-18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直下式超薄led背光模组
CN202327857U (zh) * 2011-11-11 2012-07-1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WO2016184326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欧浦登(福州)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玻璃背光板及其制造工艺
CN205920303U (zh) * 2016-08-30 2017-02-01 杭州日月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窄边框高亮度背光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5278A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6722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패널의 검사장치
CN107728344B (zh) 背光模组自动贴合装置及其方法
CN212041931U (zh) 一种显示屏玻璃盖板擦拭机
CN215449031U (zh) 一种软包电池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CN111307825A (zh) 木质板材表面凹坑缺陷检测方法
CN113477802A (zh) 一种高效精准led支架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CN112051276A (zh) 一种镜片表面除尘和瑕疵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7315278B (zh) 一种超薄高亮led背光的生产方法
CN113804692B (zh) 热压导光板缺陷可视化检测装置及缺陷检测方法
CN215391902U (zh) 一种高效精准led支架生产线
CN107044986A (zh) 背光源成品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9342443A (zh) 视觉检测背光源及其视觉检测装置
CN207095819U (zh) 一种激光打点导光板的检验平台
CN108855992A (zh) 一种玻璃检测及不良品剔除机构
CN206563720U (zh) 一种多工位背光模组aoi测试装置
CN208786970U (zh) 一种玻璃检测及不良品剔除机构
CN210742155U (zh) 一种针对小颗粒的led双面自动光学检测机
CN111812104A (zh) 一种3d铜箔板双面检测机
CN115390313B (zh) 一种mnt显示背光模组组装用多功能贴合机
CN115165736B (zh) 一种aoi模组自动检测设备
CN211994284U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led灯板的网板组装机
CN107449785B (zh) 一种光学膜的视觉智能检测机构
CN215613277U (zh)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叠瓦组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
CN202013325U (zh) 一种pcb电路板缺陷自动检查设备
KR10127819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제조장치의 필름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