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4497B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4497B
CN107304497B CN201710257192.8A CN201710257192A CN107304497B CN 107304497 B CN107304497 B CN 107304497B CN 201710257192 A CN201710257192 A CN 201710257192A CN 107304497 B CN107304497 B CN 107304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movement
detected body
moving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71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4497A (zh
Inventor
木户春允
桝谷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04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4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4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4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1/00Sewing machines with device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work-carrier relative to stitch-form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obtain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seam, e.g. programme-controlled for sewing collars, for attaching po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送布台移动机构用于使载置缝制对象的送布台沿与水平方向平行且相互正交的第一移动方向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送布台移动机构具有第一移动机构、第一支承部、第二移动机构、第二支承部、被检测体和检测器。第一移动机构用于使与送布台相连结的第一移动部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第一支承部用于支承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用于使与送布台相连结的第二移动部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第二支承部用于支承第二移动机构。被检测体设于各移动部和各支承部中的一者,检测器设于各移动部和各支承部中的另一者,检测器能够检测到有被检测体靠近。被检测体和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沿着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设有多个。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有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够使保持缝制对象的保持框沿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两个轴方向移动。日本特许公开2010年115345号公报所述的缝纫机具有载布台、送布台、第一引导件、第一移动基部、第二移动基部和第二引导件。载布台用于载置缝制对象。送布台用于使保持框沿着载布台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两个轴方向移动。保持框用于保持缝制对象。第一引导件用于引导第一移动基部使该第一移动基部沿Y轴方向自如地移动。第一移动基部支承送布台。第二移动基部支承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固定于缝纫机的机座,第二引导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来引导第二移动基部使该第二移动基部沿X轴方向自如地移动。缝纫机利用第一传感器来检测送布台的Y轴方向原点位置,利用第二传感器来检测送布台的X轴方向原点位置。
该缝纫机在X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各配置一个传感器,并分别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同样地对送布台进行向初始位置的定位。因此,有时会处于这样的状态:例如,在对送布台的X轴方向原点位置进行检测时,因缝制对象的加工范围导致送布台较大幅度地偏离了传感器的配置位置。在该情况下,缝纫机为了让传感器检测到原点位置,需要使送布台沿X轴方向移动较长的距离,从而需要延长定位时间。在Y轴方向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送布台的移动范围会伴随着缝制对象变大而变大,送布台的移动范围变得越大,越会导致作业效率变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与以往相比,该缝纫机能够缩短载置有缝制对象的送布台移动到原点位置的移动时间,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送布台,缝制对象被载置在该送布台上;送布台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送布台沿与水平方向平行且相互正交的第一移动方向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第一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所述送布台在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及第二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所述送布台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上的位置,该缝纫机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送布台移动到规定的原点位置,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送布台移动机构具有:第一移动部,其与所述送布台相连结,该第一移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第一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第一移动部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第一支承部,其用于支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部,其与所述送布台相连结,该第二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部沿所述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第二移动部沿所述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及第二支承部,其用于支承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检测部具有:第一被检测体,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一支承部中的一者;及第一检测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一支承部中的另一者,该第一检测器能够检测到有所述第一被检测体靠近,所述第二检测部具有:第二被检测体,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中的一者;及第二检测器,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中的另一者,该第二检测器能够检测到有所述第二被检测体靠近,所述第一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一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一移动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二移动方向设有多个,该缝纫机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一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分别在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分别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上的位置。
在缝纫机中,第一被检测体和第一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多个,第二被检测体和第二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多个。因此,缝纫机能够缩短第一被检测体靠近第一检测器为止所移动的移动距离,能够缩短第二被检测体靠近第二检测器为止所移动的移动距离,从而能够用较短的时间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和第二被检测体。因此,缝纫机能够缩短送布台移动到原点位置的移动时间,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一被检测体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缝纫机能够利用位于第一支承部侧的第一检测器稳定地对第一被检测体进行检测。
在技术方案3、4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二被检测体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缝纫机能够利用位于第二支承部侧的第二检测器稳定地对第二被检测体进行检测。
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所述第一被检测体的个数为一个,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检测器沿着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缝纫机能够使第一移动方向上的、第一被检测体靠近第一检测器为止所移动的移动距离为所需最低限度。
在技术方案6、7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的所述第二被检测体的个数为一个,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二检测器沿着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缝纫机能够使第二移动方向上的、第二被检测体靠近第二检测器为止所移动的移动距离为所需最低限度。
在技术方案8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相连结,所述第二移动部借助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一起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缝纫机能够顺利地使送布台移动到第一移动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和第二移动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前方观察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前方观察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3是缝纫机的右视图。
图4是缝纫机的左视图。
图5是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6是缝纫机的沿着图5中的A-A线剖切后得到的俯视方向剖视图。
图7是缝纫机的使送布台从图6中的位置沿X轴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一例的俯视方向剖视图。
图8是缝纫机的使送布台从图6中的位置沿Y轴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一例的俯视方向剖视图。
图9是驱动杆、引导构件、引导杆和支承构件的左视图。
图10是缝纫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位置信息表格的图。
图12是原点移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将第一被检测体24和第一检测器25配置在其他位置的情况下的与图9相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上下、左右、前后。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前后方向。
如图1~图5所示,缝纫机1用于对例如刺绣用的缝制对象或缝制安全气囊用的缝制对象进行花样缝纫(下面简称为“缝制”)。缝制对象为布料、皮革、树脂片材等。缝纫机1利用送布台10夹着缝制对象来保持该缝制对象,缝纫机1通过使送布台10沿相互正交的Y轴方向和X轴方向这两个轴方向运动,来往缝制对象上形成所期望的花样。Y轴方向是沿着缝纫机1的主轴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主轴正交的方向。
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后端部立起设置,机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端部以与机座部2相对的方式向前方延伸。机臂部4在前端部保持有针杆5。针杆5在机臂部4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从机臂部4向下方突出。机针S装配在针杆5的下端。
缝纫机1在支柱部3设有主马达51(参照图10),在机臂部4设有主轴。主马达51借助针杆5来驱动机针S使该机针S进行上下运动。主轴在机臂部4内沿前后方向延伸,主轴在主马达51的驱动下旋转。缝纫机1在机臂部4的前端的内部设有针杆上下运动机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与主轴的前端部相连接,针杆上下运动机构通过主轴的旋转来使针杆5进行上下运动。针杆上下运动机构等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送布台10借助送布台移动机构6(参照图6)沿与水平方向平行且相互正交的第一移动方向(左右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移动方向(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送布台移动机构6具有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20和Y轴方向移动机构部30,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20和Y轴方向移动机构部30通过相互独立地进行驱动来使送布台10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
送布台10具有支承构件11、承受板12、压臂13、保持体15、气缸机构16和引导杆17。支承构件11呈大致长方体状,由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20支承。承受板12是在支承构件11的前方由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20支承的、与作业台7的上表面相对的板状构件。作业台7固定于机座部2的上表面。承受板12的前端部具有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压臂13的基端部(后端部)固定于支承构件11的上表面,压臂13随着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去向前方延伸。压臂13在顶端部设有引导部14。保持体15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框状,具有开口,该开口的位置与承受板12的开口的位置大致相同,且该开口的大小与承受板12的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保持体15的后端部以保持体15能够相对于引导部14上下运动的方式与引导部14相连结。气缸机构16设于压臂13,气缸机构16借助引导部14使保持体15上下运动。引导杆17固定于支承构件11的后端侧部分,引导杆17沿X轴方向延伸。保持体15通过气缸机构16的驱动下降之后,将缝制对象保持在该保持体15与承受板12之间。
如图6所示,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20具有第一移动部21、第一移动机构22、第一支承部23、第一被检测体24和第一检测器25。第一移动部21为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构件,与送布台10的支承构件11相连结,第一移动部21能够使送布台10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移动机构22用于使第一移动部21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支承部23用于支承第一移动机构22。第一被检测体24设于第一移动部21。第一检测器25设于第一支承部23,第一检测器25能够以非接触(例如光学接触、磁性接触)的方式检测到有第一被检测体24靠近。
第一支承部23具有导轨23a、导轨23b这一对导轨和框23c。一对导轨23a、导轨23b沿X轴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排列。框23c为上表面开口的有底的大致长方体状,框23c构成了机座部2的框架。一对导轨23a、导轨23b以第一移动部21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移动部21。因此,第一移动部21能够沿着一对导轨23a、导轨23b移动。
第一移动机构22具有驱动马达M1、从动齿轮26、旋转轴27、驱动带轮28和同步带29。从动齿轮26在驱动马达M1的驱动下旋转。旋转轴27设于从动齿轮26,驱动带轮28设于旋转轴27。同步带29张设在驱动带轮28上,同步带29通过驱动带轮28的旋转来进行转动移动。
第一被检测体24配置在第一移动部21的左后端侧部分中的一处位置。多个第一检测器25在框23c的后表面的内侧部分沿着X轴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同步带29张设在驱动带轮28与设于驱动带轮28的右方的从动带轮之间,同步带29通过驱动马达M1向正向和反向这两个方向的驱动进行行进。同步带29在处于驱动带轮28与从动带轮之间的部位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移动部21,从而能够使第一移动部21向X轴方向中的两个方向(左方和右方)移动。因此,通过驱动驱动马达M1,第一移动部21能够使支承构件11沿X轴方向移动。第一移动部21的位置能够通过第一被检测体24和多个第一检测器25来检测。
Y轴方向移动机构部30具有第二移动部31、第二移动机构32、第二支承部33、第二被检测体34和第二检测器35。第二移动部31与送布台10的支承构件11相连结,第二移动部31能够使支承构件11相对于第一移动部21沿Y轴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32用于使第二移动部31沿Y轴方向移动。第二支承部33用于支承第二移动机构32。第二被检测体34设于第二移动部31。第二检测器35设于第二支承部33,第二检测器35能够以非接触(例如光学接触、磁性接触)的方式检测到有第二被检测体34靠近。
第二移动部31具有第二移动体38、驱动杆36和引导构件37。第二移动体38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设于第一移动部21的上表面。第二移动体38能够相对于第一移动部21沿Y轴方向移动。支承构件11固定于第二移动体38的上表面。第二移动体38的下表面与导轨31a、导轨31b这一对导轨相卡合。一对导轨31a、导轨31b沿Y轴方向延伸,沿左右方向排列,且固定于第一移动部21的上表面。一对导轨31a、导轨31b借助第二移动体38以支承构件11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支承构件11。
驱动杆36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驱动杆36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引导构件37固定于驱动杆36的前端,引导构件37与引导杆17相卡合。引导构件37配置在引导杆17的后侧。如图9所示,引导构件37在左视时呈大致字母C状,沿左右方向延伸。引导构件37具有相对部37A和一对夹持部37B。相对部37A在后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从后方与引导杆17的后表面相对。相对部37A固定于驱动杆36的前端部。一对夹持部37B分别从相对部37A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前方突出。一对夹持部37B在侧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一对夹持部37B在前后方向中央部处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突出。
引导构件37通过夹持部37B的突出部分向引导杆17卡合来与引导杆17相连结。一对夹持部37B以引导杆17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该引导杆17。因此,支承构件11能够借助第二移动部31沿Y轴方向移动,且能够通过第一移动部21的移动沿X轴方向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32具有驱动马达M2和齿条36a。齿条36a设于驱动杆36的上表面,齿条36a与驱动马达M2的输出轴相啮合。
第二支承部33为上表面开口的有底的大致长方体状,第二支承部33构成了机座部2的框架。驱动马达M2固定在第二支承部33的左侧部分。第二支承部33以驱动杆36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驱动杆36。驱动杆36在比齿条36a靠后的部分配置有第二被检测体34。多个第二检测器35借助安装构件39设于第二支承部33的后表面。安装构件39在俯视时呈大致字母L状,其自向第二支承部33的后表面安装的安装部分向后方弯折后延伸。多个第二检测器35在安装构件39的向后方延伸的部分沿着Y轴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因此,驱动杆36能够在驱动马达M2的驱动下沿着Y轴方向移动。驱动杆36的位置能够通过第二被检测体34和多个第二检测器35来检测。
在该基本结构中,在驱动驱动马达M1时,同步带29与驱动马达M1的正转或反转相应地进行行进。第一移动部21沿X轴方向移动。因此,如图7所示,送布台10沿X轴方向移动。此时,引导杆17相对于引导构件37沿X轴方向移动。驱动杆36的X轴方向位置和引导构件37的X轴方向位置不变。
在驱动驱动马达M2时,驱动杆36与驱动马达M2的正转或反转相应地进行前后运动。支承构件11在第二移动部31的一对导轨31a、导轨31b的引导下沿Y轴方向移动。因此,如图8所示,送布台10沿Y轴方向移动。
送布台10的X轴方向位置能够通过第一被检测体24和多个第一检测器25来检测。多个第一检测器25以与送布台10的X轴方向移动距离相应的个数,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例如配置有八个第一检测器25)。送布台10的Y轴方向位置能够通过第二被检测体34和多个第二检测器35来检测。多个第二检测器35以与送布台10的Y轴方向移动距离相应的个数,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例如配置有四个第二检测器35)。
参照图10说明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缝纫机1的控制装置100具有CPU101、ROM102、RAM103、存储装置104、输入输出接口(I/F)106和驱动电路111~驱动电路113。CPU101、ROM102、RAM103和存储装置104借助总线105与输入输出接口106电连接。CPU101负责控制缝纫机1,能够按照ROM102中存储的各种程序执行与缝制相关的各种运算和处理。ROM102存储有原点移动处理等的各种程序、各种初始设定参数等。RAM103用于临时存储CPU101的运算结果、指针、计数值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104用于存储多个第一检测器25和多个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信息表格121(参照图11)、送布台10的原点位置、由操作者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布台10的原点位置是送布台10(详细地讲,是保持体15的开口内侧的区域)的中心点处于机针S的正下方时的送布台10的位置(参照图6)。送布台10的原点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定为送布台10的中心点处于送布台10的可动范围内的左右方向中心且是处于最靠后的位置时的送布台10的位置等其他位置。X轴正方向为缝纫机1的右方。Y轴正方向为缝纫机1的后方。
驱动电路111~驱动电路113与输入输出接口106电连接。驱动电路111与主马达51电连接。CPU101通过驱动电路111控制主马达51。主马达51驱动主轴使主轴旋转。驱动电路112与驱动马达M1电连接。驱动电路113与驱动马达M2电连接。CPU101通过驱动电路112控制驱动马达M1,通过驱动电路113控制驱动马达M2。驱动马达M1和驱动马达M2是脉冲马达,驱动马达M1通过驱动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20,使送布台10沿X轴方向移动,驱动马达M2通过驱动Y轴方向移动机构部30,使送布台10沿Y轴方向移动。CPU101通过在缝制过程中驱动主马达51来驱动主轴使主轴旋转,从而来控制针杆5的上下运动和对梭子机构的驱动。CPU101通过在驱动主马达51的同时驱动驱动马达M1和驱动马达M2,从而来控制对送布台移动机构6的驱动,并对缝制对象进行缝制。第一检测器25和第二检测器35分别与输入输出接口106电连接。
参照图11说明位置信息表格121。位置信息表格121存储有多个第一检测器25分别处于哪个位置,多个第二检测器35分别处于哪个位置这些信息。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具有八个第一检测器25和四个第二检测器35。缝纫机1以1号第一检测器25~8号第一检测器25这样的方式分别对八个第一检测器25进行标记。1号第一检测器25设于X=X1的位置。X1例如是X轴方向坐标值。同样地,2号第一检测器25设于X=X2的位置,3号第一检测器25设于X=X3的位置。4号第一检测器25以及后续编号的第一检测器25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设置,排在最末的8号第一检测器25设于X=X8的位置。位置信息表格121中将1号第一检测器25和X=X1的位置相对应地存储起来。位置信息表格121中针对2号第一检测器25~8号第一检测器25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将第一检测器25的编号和位置相对应地存储起来。
缝纫机1以1号第二检测器35~4号第二检测器35这样的方式分别对四个第二检测器35进行标记。1号第二检测器35设于Y=Y1的位置。Y1例如是Y轴方向坐标值。2号第二检测器35以及后续编号的第二检测器35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设置,排在最末的4号第二检测器35设于Y=Y4的位置。位置信息表格121中将1号第二检测器35和Y=Y1的位置相对应地存储起来。位置信息表格121中针对2号第二检测器35~4号第二检测器35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将第二检测器35的编号和位置相对应地存储起来。
参照图12说明送布台10的原点移动处理。在启动缝纫机1时,CPU101从ROM102读出原点移动处理的程序并执行该原点移动处理的程序。CPU101将送布台10的X轴方向移动方向设定为右方,将送布台10的Y轴方向移动方向设定为前方(S1)。也可以是,将送布台10的X轴方向移动方向设定为左方,将送布台10的Y轴方向移动方向设定为后方。
CPU101控制驱动电路112,与所设的X轴方向移动方向相应地驱动驱动马达M1,CPU101控制驱动电路113,与所设的Y轴方向移动方向相应地驱动驱动马达M2(S3)。在驱动马达M1和驱动马达M2的驱动下,送布台10借助送布台移动机构6开始向右前方移动。CPU101对送布台10是否已到达X轴方向可动范围中的端部进行判断(S5)。在送布台10到达可动范围中的端部时,送布台10与止挡件相接触。在送布台10与止挡件相接触的情况下,即使驱动马达M1、驱动马达M2进行驱动,送布台10也无法向与止挡件接触的方向移动。因此,在送布台10无法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至少一者移动的情况下,CPU101判断为送布台10已到达可动范围中的端部中的、与止挡件接触的方向上的端部。在CPU101判断为送布台10未到达X轴方向可动范围中的端部时(S5:否),CPU101使处理转移到S9。
在CPU101判断为送布台10已到达X轴方向可动范围中的端部时(S5:是),CPU101将X轴方向移动方向设定为当前所设方向的反向,驱动驱动马达M1使驱动马达M1向当前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S7)。例如,在送布台10到达可动范围中的右端部时,CPU101驱动驱动马达M1使驱动马达M1向当前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使送布台10开始向左方移动。CPU101使处理转移到S9。
CPU101对送布台10是否已到达Y轴方向可动范围中的端部进行判断(S9)。在CPU101判断为送布台10未到达Y轴方向可动范围中的端部时(S9:否),CPU101使处理转移到S15。在CPU101判断为送布台10已到达Y轴方向可动范围中的端部时(S9:是),CPU101将Y轴方向移动方向设定为当前所设方向的反向,驱动驱动马达M2使驱动马达M2向当前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S11)。例如,在送布台10到达可动范围中的前端部时,CPU101驱动驱动马达M2使驱动马达M2向当前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使送布台10开始向后方移动。CPU101使处理前进到S15。
CPU101对是否已有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进行判断(S15)。在多个第一检测器25中的任一者检测到其自身已靠近第一被检测体24时,CPU101判断为已有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在CPU101判断为没有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时(S15:否),CPU101使处理转移到S19。
在CPU101判断为已有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时(S15:是),CPU101对是哪个编号的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进行具体的判断(S17)。CPU101具体地判断出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的第一检测器25,参照位置信息表格121,对所具体地判断出来的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进行具体的判断。例如,在CPU101具体地判断出是3号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时,CPU101将与3号第一检测器25相对应的X=X3存储至RAM103。CPU101使处理前进到S19。
CPU101对是否已有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进行判断(S19)。在多个第二检测器35中的任一者检测到其自身已靠近第二被检测体34时,CPU101判断为已有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在CPU101判断为没有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时(S19:否),CPU101使处理转移到S23。
在CPU101判断为已有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时(S19:是),CPU101对是哪个编号的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进行具体的判断(S21)。CPU101具体地判断出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的第二检测器35,参照位置信息表格121,对所具体地判断出来的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进行具体的判断。例如,在CPU101具体地判断出是1号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时,CPU101将与1号第二检测器35相对应的Y=Y1存储至RAM103。CPU101使处理前进到S23。
CPU101对是否均已具体地判断出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和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进行判断(S23)。在RAM103将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和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都存储完毕时,CPU101判断为均已具体地判断出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和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在CPU101判断为未具体地判断出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或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时(S23:否),CPU101使处理返回至S3,继续驱动驱动马达M1和驱动马达M2。
在CPU101判断为均已具体地判断出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和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时(S23:是),CPU101对送布台10移动到原点位置所需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进行计算(S25)。CPU101根据RAM103所存储的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和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以及存储装置104所存储的原点位置,来计算送布台1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
CPU101根据在S25中计算出来的送布台1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驱动驱动马达M1和驱动马达M2,使送布台10移动到原点位置(S27)。在送布台10移动到原点位置之后,CPU101控制驱动电路112和驱动电路113,停止对驱动马达M1和驱动马达M2的驱动。送布台10在原点位置变为待机状态。CPU101结束原点移动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被检测体2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被检测体,第二被检测体3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被检测体。第一检测器2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3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检测器。X轴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移动方向。Y轴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移动方向。存储装置104相当于本发明的存储部。
在启动缝纫机1时,缝纫机1并不知道送布台10的当前位置,因此,缝纫机1要对送布台10在X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进行向作为基准的原点位置的定位。原点位置表示机械地被唯一确定的位置。
缝纫机1以等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第一检测器25和第二检测器35,因此,在进行对送布台10的定位动作时,距第一被检测体24最近的第一检测器25会检测到该第一被检测体24,距第二被检测体34最近的第二检测器35会检测到该第二被检测体34。缝纫机1根据由第一检测器25和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的安装位置信息,计算出送布台10至原点位置之间的距离,使送布台10向原点位置移动。因此,只要缩短第一检测器25检测到第一被检测体24为止所行进的行进距离和第二检测器35检测到第二被检测体34为止所行进的行进距离,即只要缩短探测时间,就能够防止作业效率降低。在此,缝纫机1通过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检测器25和第二检测器35,能够较高程度地确保检测位置精度,且能够缩短探测时间。
本发明的缝纫机1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利用多个第一检测器25来检测一个第一被检测体24,利用多个第二检测器35来检测一个第二被检测体34,但也可以将检测器的个数和被检测体的个数对调。即,也可以是,第一被检测体24、第二被检测体34的个数不为一个,而是为多个。在该情况下,第一检测器25、第二检测器35的个数既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在将第一检测器25、第二检测器35和第一被检测体24、第二被检测体34分别设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一检测器25、第二检测器35的配置间隔与第一被检测体24、第二被检测体34的配置间隔也可以不同。
第一检测器25的位置与第一被检测体24的位置也可以对调,第二检测器35的位置与第二被检测体34的位置也可以对调。具体地讲,第一被检测体24在框23c中的后表面的内侧部分配置于一处。多个第一检测器25在第一移动部21的后端部沿X轴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即可。第二被检测体34安装在第二支承部33的后表面。多个第二检测器35在驱动杆36的比齿条36a靠后的部分沿Y轴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即可。
就第二移动机构32而言,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利用驱动杆36使送布台10沿Y轴方向移动,但是,例如,如日本特许公开2012年170531号公报所示,一种结构,其具有: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其与第一移动机构22同样地以使用同步带的方式进行驱动,用于使送布台10沿X轴方向移动;及Y轴方向移动机构部,其用于使该X轴方向移动机构部整体沿Y轴方向移动,对于该结构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且对该结构而言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将第一被检测体24配置在第一移动部21的后端侧部分中的一处位置,将多个第一检测器25在框23c的靠后端处沿X轴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但是,第一检测器的位置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如图13所示,送布台10的引导杆17能够相对于固定于驱动杆36的顶端的引导构件37沿X轴方向移动。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将第一被检测体24配置于引导构件37,将多个第一检测器25沿着固定有引导杆17的支承构件11的后侧表面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并以此来检测送布台10的X轴方向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第一检测器25借助侧视时呈大致字母L状的板状构件固定于支承构件11的后侧表面即可。在该情况下,引导构件3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支承部,引导杆1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移动部。
也可以是,代替将多个第一检测器25沿着支承构件11的后侧表面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而是将一个能够检测到多个位置的线性传感器沿着引导杆17的延伸方向配置,来作为第一检测器25。在该情况下,第一检测器25能够根据线性传感器上的针对从第一被检测体24照射过来的激光等被检测光的受光峰值位置,来具体地判断出第一被检测体24的当前位置。
在图12中的原点移动处理中,S5~S21的处理的顺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S9、S11的处理也可以在S5、S7的处理之前进行,S19、S21的处理也可以在S15、S17的处理之前进行。S15~S21的处理也可以在S5~S11的处理之前进行。

Claims (8)

1.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
送布台(10),缝制对象被载置在该送布台上;
送布台移动机构(6),其用于使所述送布台沿与水平方向平行且相互正交的第一移动方向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
第一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所述送布台在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及
第二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所述送布台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上的位置,
该缝纫机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送布台移动到规定的原点位置,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送布台移动机构具有:
第一移动部(21),其与所述送布台相连结,该第一移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移动;
第一移动机构(22),其用于使所述第一移动部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移动;
第一支承部(23),其用于支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
第二移动部(31),其与所述送布台相连结,该第二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部沿所述第二移动方向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32),其用于使所述第二移动部沿所述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及
第二支承部(33),其用于支承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所述第一检测部具有:
第一被检测体(24),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一支承部中的一者;及
第一检测器(25),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一支承部中的另一者,该第一检测器能够检测到有所述第一被检测体靠近,
所述第二检测部具有:
第二被检测体(34),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中的一者;及
第二检测器(35),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中的另一者,该第二检测器能够检测到有所述第二被检测体靠近,
所述第一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一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一移动方向设有多个,
所述第二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第二移动方向设有多个,
该缝纫机具有存储部(104),该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一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分别在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被检测体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分别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
所述第一被检测体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
所述第二被检测体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
所述第二被检测体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的所述第一被检测体的个数为一个,
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检测器沿着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的所述第二被检测体的个数为一个,
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二检测器沿着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的所述第二被检测体的个数为一个,
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二检测器沿着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相连结,所述第二移动部借助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一起沿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移动。
CN201710257192.8A 2016-04-19 2017-04-19 缝纫机 Active CN107304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3870 2016-04-19
JP2016083870A JP2017192512A (ja) 2016-04-19 2016-04-19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4497A CN107304497A (zh) 2017-10-31
CN107304497B true CN107304497B (zh) 2019-08-16

Family

ID=60150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7192.8A Active CN107304497B (zh) 2016-04-19 2017-04-19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92512A (zh)
CN (1) CN10730449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4A (zh) * 1994-07-19 1996-07-17 重机公司 缝纫机中的制品移动装置
CN10103783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案缝缝纫机的送料装置
CN101220547A (zh) * 2007-01-11 2008-07-16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自动缝纫机
CN10131944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刺绣缝纫机及其控制方法
US7971543B2 (en) * 2007-03-06 2011-07-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sewing machine operation program
CN103628259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205062388U (zh) * 2014-09-30 2016-03-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送布装置及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4A (zh) * 1994-07-19 1996-07-17 重机公司 缝纫机中的制品移动装置
CN10103783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案缝缝纫机的送料装置
CN101220547A (zh) * 2007-01-11 2008-07-16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自动缝纫机
US7971543B2 (en) * 2007-03-06 2011-07-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sewing machine operation program
CN10131944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刺绣缝纫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28259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205062388U (zh) * 2014-09-30 2016-03-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送布装置及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2512A (ja) 2017-10-26
CN107304497A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2671B (zh) 缝纫机
JP6013139B2 (ja) 工具長測定方法および工作機械
EP2781639A1 (en) Sewing machine
JP4655744B2 (ja) ミシン
JP2015089474A (ja) ミシン
CN105887343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14087883A (ja) 工具長測定方法および工作機械
JP2018015466A (ja) 縫製装置と縫製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304497B (zh) 缝纫机
JP6538345B2 (ja) 工作機械のワーク計測装置
CN103710888B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3993436B (zh) 缝纫机、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2443972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011959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TWI565847B (zh) Sewing machine on the line holding device
CN108277581A (zh) 缝纫机
CN105525444B (zh) 缝纫机
KR101167300B1 (ko) 재봉틀의 윗실고정장치
EP4379104A1 (en) Sewing machine external unit
CN102644164B (zh) 缝纫机
CN108691105A (zh) 一种自动实现缝纫结束点设置的花样缝纫机
US20240175180A1 (en) Sewing machine external unit
CN103510291B (zh) 缝纫机的上线保持装置
JP7262311B2 (ja) 縫製システム
CN210826619U (zh) 一种自动化平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