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4221B -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4221B
CN107304221B CN201610248269.0A CN201610248269A CN107304221B CN 107304221 B CN107304221 B CN 107304221B CN 201610248269 A CN201610248269 A CN 201610248269A CN 107304221 B CN107304221 B CN 107304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ene
acid
methyl
oleanane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82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4221A (zh
Inventor
周德敏
司龙龙
张子威
韩旭
孟坤
张博
肖苏龙
张礼和
周雪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482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4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4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4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42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63/00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has been modified by expansion of only one ring by one or two atoms
    • C07J63/008Expansion of ring D by one atom, e.g. D homo stero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20Carbocyclic rings
    • C07H15/24Condensed ring systems hav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H15/256Polyterpene radic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下式的三萜衍生物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埃博拉疾病的药物的用途,该三萜衍生物对埃博拉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明显抑制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埃博拉。本发明还提供了新的三萜化合物,其可抑制埃博拉病毒。

Description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三萜衍生物,所述三萜衍生物的新用途,即其在预防或治疗埃博拉(Ebola)病毒感染中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埃博拉病毒病,又称埃博拉出血热或者简称埃博拉,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人和非人的灵长类动物疾病。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负义RNA病毒,目前被发现有5个亚种,分别为Zaire ebolavirus(EBOV)(扎伊尔埃博拉病毒,1976,标准亚种);Sudan ebolavirus(SUDV)(苏丹埃博拉病毒,1998);Reston ebolavirus(RESTV)(雷斯顿埃博拉病毒,2002);(TAFV)(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2010);和Bundibugyo ebolavirus(BDBV)(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2012)。在西非地区,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每年都有爆发,每隔几年便有一次较大规模的爆发。2014年在西非出现的疫情(2014年3月报告出现首批病例)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发生的最大且最复杂埃博拉疫情。本次疫情出现的病例和死亡数字超过了所有其它疫情的总和。疫情还在国家之间蔓延。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在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埃博拉病毒病平均病死率约为50%。在以往疫情中的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
截止到2015年1月为止,尚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疫苗以及获得FDA批准的上市药物。
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其结构包括A、B、C、D、E五个环,30个碳原子(Hostettmann,K et al.1995;Waller,G.R.et al.1996)。三萜类化合物由于其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药理活性而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已在临床试验中用作抗肿瘤和抗HIV的药物(U.S.Pat.Nos.5,679,828;6,689,767;6,369,109;U.S.App.Pub.No.2004/0204389);齐墩果酸是保护肝脏防止化学试剂损伤和防治HIV感染的有效成份(Liu,J.et al.2005);此外,最近欧洲研究人员报道山楂酸能够抑制HIV在体内的传播,抑制率高达80%以上。本专利申请人的在先申请2012104678518、201210402726.9、PCT/CN2013/001266公开了一类三萜衍生物及其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和流感中的用途,但是没有公开预防或治疗埃博拉感染的用途。三萜类化合物对埃博拉病毒的抑制作用则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差向异构体、构型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水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埃博拉药物中的用途;以及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及所述新的三萜化合物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埃博拉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下式结构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差向异构体、构型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水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需要的患者(包括人和动物)埃博拉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虚线部分表示任选的C-C单键,当虚线不存在时形成C-C单键,但虚线存在时形成C-C双键;
R1是XR1’,N-炔丙基-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炔,或-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炔,其中X为O或NH,R1’为氢,单糖基、寡糖基、多糖基或者它们的衍生物,维生素C,唾液酸,氨基糖(一、二、三等糖),达菲及其前药,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和/或苄氧基及其类似物;
所述单糖基中的单糖选自葡萄糖,甘露糖,果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所述寡糖是麦芽糖,蔗糖或乳糖;
所述“单糖基、寡糖基、多糖基的衍生物”是指单糖基、寡糖基、多糖基中的一个羟基或多个羟基例如2个、3个或4个羟基可以被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C6烷酰氧基、C1-C6烷氧基、苯甲酰氧基、苄氧基及其类似物(例如其苯环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硝基、氨基和/或C1-C6烷基取代);或者,所述单糖基、寡糖基、多糖基中的一个羟基可以被氢、氨基或乙酰氨基取代;
任意地,所述COR1也可被氢取代;
R2和R7各自独立选自H,卤素,羟基,氰基,硝基,巯基,氧代基,C1-C6硫烷基,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氨基,或NR11’R12’。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选自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
R3,R4,R5,R6和R8各自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
R9选自H,卤素,羟基,氰基,硝基,巯基,C1-C6硫烷基,氧代基,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
R10,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选自H,OH,NHR9’(其中R9’是H、未取代的C1-C3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3烷基)巯基,C1-C6硫烷基,未取代的C1-C3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3烷基,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R10,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选自H,羟基,氨基,未取代的C1-C3烷基“优选甲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3烷基优选甲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R10,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选自H、羟基、氨基或甲基;优选R11和R12各自独立选自H或甲基,R10是H,和/或R13和R14各自独立选自H,OH或NH2。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药物通过口服、直肠、鼻、气雾或颗粒吸入、局部包括含化和舌下、经皮、阴道、膀胱内、伤口内和胃肠外途径给药;优选为喷雾剂,用于口腔或鼻内喷雾给药或者室内或局部环境灭菌和消毒。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单糖独立选自葡萄糖,甘露糖,果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其中所述寡糖是麦芽糖,蔗糖或乳糖,或者其中所述衍生物是“单糖,寡糖,多糖”的1个、2个、3个或4个羟基被C1-C4烷酰氧基、C1-C4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和/或苄氧基取代;或者它们的一个羟基被氢、氨基或乙酰氨基取代;优选“单糖,寡糖,多糖”的一个羟基或2个、3个或4个羟基被乙酰氧基、苄氧基、甲氧基和/或苯甲酰氧基取代;或者“单糖,寡糖,多糖”的一个羟基被氢、氨基或乙酰氨基取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糖是氨基糖,例如新霉胺、新霉素、卡纳霉素或庆大霉素。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X为O或NH,所述糖是单糖或二糖,或者单糖或二糖的羟基被乙酰氧基取代的乙酰化衍生物。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R2独立选自H,OH,氧代基,SH或NH2,优选H、OH或氧代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R3,R4,R5,R6和R8各自独立选自甲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R7独立选自H,OH,氧代基,NH2或SH,优选OH或氧代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三萜化合物为
刺囊酸,
3-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葡萄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2,3,4-三-O-乙酰基-β-D-木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半乳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乳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七-O-乙酰基-β-D-麦芽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
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甘露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当上述化合物含有手性原子时,均包括R和S两种构型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上述衍生物中的糖残基部分也包括所述糖的差向异构体。
上述三萜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参照2012104678518、201210402726.9、PCT/CN2013/001266中公开的方法,它们这里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本发明所述三萜衍生物能够预防或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新的三萜类化合物,所述新的三萜化合物为:
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
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以及
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
所述新的三萜类化合物可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所述新的的三萜化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埃博拉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在于提供所述新的的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
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的制备方法为:将刺囊酸、溴苄溶于DMF,然后加入碳酸钾,剧烈搅拌后蒸除DMF,所得反应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加入PCC,反应后纯化所得物溶解于THF/MeOH,然后加入钯碳,氢气下反应过夜,纯化得到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
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的制备方法为:5-羟基-2-戊酮的液氮混悬液中加入羟胺磺酸、碘,反应生成中间体1’,再加入对甲苯磺酰氯,生成中间体2’,将中间体2’与炔丙胺反应生成中间体3’,中间体3’与EA在EDC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再与Dess-Maritin periodinane反应生成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的制备方法为:将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用二氯甲烷溶解,向反应液中加入Dess-Maritin periodinane,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Na2S2O3。反应液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合并,并用过量的NaHCO3水溶液洗涤,干燥、过滤、浓缩、纯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埃博拉病毒抑制剂,尤其是埃博拉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抑制剂,其中所述抑制剂含有本发明所述三萜衍生物,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三萜类化合物和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新结构的三萜化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埃博拉的药物,其含有所述的三萜衍生物。
本发明所述的三萜化合物具有抗埃博拉病毒活性,能够用于预防或治疗人或动物埃博拉病毒感染。本发明化合物可阻断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但不仅局限于此机制。
本发明所述的三萜化合物可以以纯净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形式给药,或者优选在药物赋形剂、稀释剂或载体中给药。
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途径来施用活性剂进行治疗。适当的施用途径可以包括口服、直肠、鼻、气雾或颗粒吸入剂、局部(包括含化和舌下)、经皮、阴道、膀胱内、伤口内和胃肠外(包括皮下、肌内、静脉内、胸骨内、膜内、硬膜外和真皮内)。本发明化合物特别适合制成喷雾剂,用于口腔或鼻内喷雾给药或者室内或局部环境灭菌和消毒。
本发明也涉及组合物,包含本发明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学可接受的添加剂和任选的其他药物一起。药学可接受的添加剂可以是载体、稀释剂、佐剂和(或)赋形剂的形式,可以包括所有常规的溶剂、分散剂、填充剂、固体载体、包衣剂、抗真菌或抗菌剂、皮渗透剂、表面活性剂、等张剂和吸收剂,和缓释或控释基质。活性剂可以以适合同时、分开或连续施用活性剂的组分的试剂盒的形式。在与组合物的其他成分相容和患者生理耐受的意义上,每种载体、稀释剂、佐剂和/或赋形剂必须是“药学可接受的”。该组合物可以方便地以单元剂型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制药领域公知的方法来制备。这些方法包括将活性成分与载体相混合的步骤,其中载体是由一种或多种助剂组成的。一般地,制备该组合物,包括将活性成分与液体载体、稀释剂、佐剂和/或赋形剂或精细分离的固体载体或两者均匀和直接地混合,然后如果必要使产物成型。
适合口服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是以每个都包含预定量的活性成分的分离单元例如胶囊、囊剂或片剂的形式存在;作为粉末或颗粒;作为水相或非水液体中的溶液或混悬液;或者作为水包油性液体乳剂或油包水性乳剂。活性成分也可以以大丸剂、药糖剂或糊剂的形式存在。
依据选择的化合物的特定活性、患者状况以及要处理的病症选择本发明化合物适合的剂量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普通知识和在本领域的经验选择适合的剂量范围。例如对于埃博拉,人类适合的剂量范围可以为每人每天1-500mg,例如10-300mg,通常为30-150mg。
附图说明
图1:(A)埃博拉假病毒构建原理图。(B)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筛选原理图。
图2:抗埃博拉病毒筛选示意图:
图3:(A)三萜化合物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抑制埃博拉病毒的IC50图。(B)三萜化合物3-氧代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抑制埃博拉病毒的IC50图。(C)三萜化合物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抑制埃博拉病毒的IC50图。纵坐标显示抑制率,横坐标显示的是化合物浓度的log值。
图4:加药时间点实验图:其中图4(A)为五种不同条件下,加药时间点实验的设计模式图;图4(B)为五种不同条件下,加药时间点实验结果。
图5:利用SPR测试化合物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的结合示意图。(A)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B)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C)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D)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酰胺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E)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墩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F)化合物E-64d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G)甘草酸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H)胺碘酮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结合的SPR结果图。
图6:在10μM浓度下,各化合物对293T细胞的毒性检测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术语“C1-C4烷基”是指含有一到四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
术语“C1-C6烷基”是指含有一到六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或己基等。
术语“单糖”是指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糖类。单糖的通式是CnH2nOn。根据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单糖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等。如果结构是多羟基醛的单糖叫醛糖(如核糖是戊醛糖;葡萄糖、半乳糖是己醛糖),如果结构是多羟基酮的单糖叫酮糖(如果糖、山梨糖是己酮糖)。单糖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单糖主要以环状半缩糖结构(氧环式结构)的形式存在,例如核糖、阿拉伯糖、木糖、核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术语“寡糖”是指由二个以上九个以下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组成的糖,例如麦芽糖、蔗糖或乳糖。
术语“多糖”是指由十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组成的糖,例如淀粉、环糊精等。
术语“单糖,寡糖,多糖的衍生物”是指它们的一个羟基或多个羟基例如2个、3个或4个羟基可以被取代基例如C1-C6烷酰氧基、C1-C6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和/或苄氧基及其类似物(例如其苯环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硝基、氨基和/或C1-C6烷基取代)取代;它们的一个羟基可以被氢、氨基或乙酰氨基取代。
术语“氨基糖”是指糖的一个或多个羟基为氨基所取代的单糖,寡糖或多糖,例如新霉胺、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或庆大霉素等。
术语“三萜”是指有数个异戊二烯去掉羟基后首尾相连构成的物质,大部分为30个碳原子,少部分含27个碳原子的萜类化合物,例如齐顿果酸、刺囊酸等。
术语“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
术语“C1-C6硫烷基”是指其中一个氢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
术语“C1-C6烷氧基”是指其中C1-C6烷基与氧原子连接后生成的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己氧基。
术语“C1-C6烷酰氧基”是指其中C1-C6烷基与酰氧基连接后生成的基团,例如乙酰氧基。
本发明中的所涉及的三萜化合物及衍生物可以通过天然植物提取,和/或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或结构化学修饰完成。在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某些三萜化合物可以通过从植物中提取或者从市场购买获得,其它一些三萜化合物可以通过上述的三萜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或化学合成或半合成获得。
提取方法包括将含有丰富三萜的植物浸泡于极性溶剂中回流,过滤去除不溶物然后浓缩,再经过酸处理,最后通过硅胶柱层析(例如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分离出三萜苷元。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常规方法提取了一系列天然存在的三萜皂苷元,例如:齐墩果酸、白桦脂酸、刺囊酸(EA)等,它们可以从市场上购得,并可用于合成本发明衍生物的原料。
某些衍生物的半合成方法包括将三萜苷元的羟基通过保护基保护,然后活化其羧基(例如生成酰氯、酯或酐),与糖或氨基糖偶合,最后脱保护生成三萜皂苷。
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可以制备三萜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的水合物。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4678518和201210402726.9说明书中的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这里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可由此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三萜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新结构的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实施例1: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中间体1的合成。将刺囊酸EA(1g,2.2mmol)、溴苄(562mg,3.3mmol)用30mLDMF溶解,然后加入碳酸钾(604mg,4.4mmol)。在60oC下剧烈搅拌24h。真空蒸除DMF,产物用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1(1.1g产率89%).1H NMR(400MHz,CDCl3):δ7.29-7.37(m,5H),5.38(t,1H,J=3.5Hz),5.01-5.08(m,2H),4.55(t,1H,J=3.3Hz),3.21(dd,1H,J=4.3,11.6Hz),3.09(dd,1H,J=4.4,14.4Hz),2.12-2.19(m,1H),1.34,0.98,0.96,0.90,0.89,0.78(s,3H each,CH3),0.72(d,1H,J=11.3Hz),0.60(s,3H,CH3);13C NMR(100MHz,CDCl3):δ176.51,142.63,136.08,128.46,128.07,128.05,123.01,78.97,75.00,66.33,55.30,48.84,46.74,46.38,41.36,40.74,39.53,38.76,38.54,37.02,35.54,35.46,32.94,32.77,30.58,30.39,28.09,27.23,27.01,24.70,23.31,18.29,17.00,15.59,15.46.
第二步:中间体2的合成。将第一步的中间体1(500mg,0.9mmol)用30mL二氯甲烷溶解,向反应液种加入PCC(590mg,2.75mmol)。室温搅拌过夜。反应完全后,用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2(390mg,产率78%)。1H NMR(400MHz,CDCl3):δ7.27-7.31(m,5H),5.49(t,1H,J=3.6Hz),5.03-5.11(m,2H),3.32(dd,1H,J=3.7,14.4Hz),2.46-2.58(m,2H),2.31-2.37(m,1H),2.23-2.26(m,1H),1.83-1.96(m,4H),1.14,1.05,1.01,0.99,0.89,0.84,0.64(s,3Heach,CH3);13C NMR(100MHz,CDCl3):δ217.06,208.17,172.36,140.27,135.16,128.44,128.31,128.28,124.04,66.80,58.87,55.04,47.66,47.22,46.38,46.15,45.58,45.16,39.48,38.89,36.50,34.38,33.91,32.66,31.98,30.45,27.01,26.61,26.42,23.38,23.16,21.35,19.32,16.62,14.88;ESI-HRMS calcd for C37H50NaO4[M+Na]+:581.3601,found581.3608.
第三步: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的合成。将中间体2(200mg,0.36mmol)溶解于THF/MeOH(1:1v/v,12mL),然后加入10%钯碳(20mg)。氢气下(0.35MPa)反应过夜。催化剂用硅藻土过滤除去,滤液浓缩,硅胶柱纯化,得到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125mg,产率82%)。1H NMR(400MHz,CDCl3):δ5.46(t,1H,J=3.6Hz),2.86-2.92(m,1H),2.49-2.57(m,3H),2.34-2.41(m,1H),1.85-2.02(m,5H),1.18,1.09,1.06,1.05,0.98,0.89,0.85(s,3H each,CH3);13C NMR(100MHz,CDCl3):δ217.24,214.20,142.61,122.33,55.20,47.52,27.33,47.11,46.73,46.48,46.04,44.73,39.44,38.98,36.76,34.33,34.01,33.24,32.25,30.89,26.72,26.55,23.39,21.41,20.84,19.51,17.37,15.02;ESI-HRMS calcd for C29H45O2[M+H]+:425.3414,found 425.3413.
实施例2: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和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中间体1’的合成。5-羟基-2-戊酮(10g,0.1mol)溶解于40mL液氮,-78℃搅拌3h。羟胺磺酸(15g,0.13mol)用甲醇溶解,并加入反应液中。反应过夜后,白色沉淀过滤除去,向冰冷的反应液中加入甲醇和三乙胺。缓慢加入碘直到反应液碘的颜色不再消失。反应2h后,蒸除甲醇,反应物用乙醚萃取,用硫酸镁干燥。蒸馏得到中间体1(4.5g,产率40.3%)。
第二步:中间体2’的合成。将中间体1用4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3mL三乙胺。然后向反应液中缓慢加入对甲苯磺酰氯(2.86g,15mmol)。室温下搅拌反应过夜。反应完全后,反应液中加入1N HCl。有机相被分离,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的有机相先用1N HCl洗,再用1N NaOH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产物有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2(2.2g,产率82%)。1H NMR(400MHz,CDCl3):δ0.97(s,3H),1.38-1.42(m,2H),1.49-1.56(m,2H),2.45(s,3H),3.99(t,2H,J=6.1Hz),7.36(d,2H,J=8.0Hz),7.78(d,2H,J=8.3Hz).13C NMR(400MHz,CDCl3):δ19.6,21.6,23.5,25.0,30.2,69.3,127.8(2C),129.8(2C),132.9,144.8.
第三步:中间体3’的合成。将1.4g中间体2’(5.22mmol),1.4mL炔丙胺(20.9mmol)及1.6g Na2CO3用20mL乙腈混悬,50℃回流反应2天。蒸除溶剂,30mL水混悬,CH2Cl2萃取(20mL×4),有机相合并,干燥,硅胶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15/1v/v)得黄棕色液体产物中间体3’约0.9g,产率大于90%。由于该化合物沸点不高,旋蒸时注意控制温度。1H NMR(400MHz,CDCl3):δ1.02(s,3H),1.34-1.44(m,5H),2.23(t,1H,J=2.4Hz),2.64-2.68(m,2H),3.40(d,2H,J=2.4Hz).13C NMR(400MHz,CDCl3):δ19.6,24.1,25.5,31.9,37.9,47.7,71.2,81.9.
第四步: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的合成。将80mg EA(0.17)溶于6mL重蒸THF中,加入50mg EDC(0.25mmol)室温搅拌反应0.5h后加入过量中间体3’,室温反应1d至TLC检测EA反应完全。蒸除溶剂,剩余粘稠混合物用30mL乙酸乙酯混悬,蒸馏水洗涤(20mL×3),30mL饱和食盐水洗一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3/1v/v),得78mg白色固体产物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产率76%,熔点99.1-101.0℃。1H NMR(400MHz,CDCl3):δ0.79,0.81,0.90,0.91,0.93,0.99,1.01,1.31(8×CH3),0.73-2.07(m,other aliphatic ring protons),2.27(brs,1H),3.13(dd,1H,J=4.3,13.8Hz),3.21(dd,1H,J=4.0,10.6Hz),3.29-3.43(m,1H),4.06-4.10(m,1H),4.21(brs,1H),4.32-4.36(m,1H),5.52(brs,1H).13C NMR(100MHz,CDCl3):δ15.5,15.5,17.0,18.2,19.7,21.8,23.3,25.4,26.4,27.1,28.0,28.1,29.3,31.7,32.6,33.0,34.7,36.4,37.0,38.2,38.5,38.7,39.8,41.6,42.7,46.7,46.9,48.0,50.4,55.3,72.2,72.2,78.8,79.2,122.8,142.6,175.5.ESI-HRMS(m/z)[M+H]+calcd for C38H60N3O3,606.4629,found 606.4633.
第五步: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的合成。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60mg,0.1mmol)用8mL二氯甲烷溶解,向反应液中加入Dess-Maritinperiodinane(212mg,0.5mmol)。反应完全后,继续在室温搅拌30min。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Na2S2O3。反应液用二氯甲烷萃取(10mL×3)。有机相合并,并用过量的NaHCO3水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产物用硅胶柱纯化,得到终产物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以下称Y18)(50mg,产率80%)。1H NMR(400MHz,CDCl3):δ5.53(brs,1H),4.03(d,1H,J=18.4Hz),3.84(d,1H,J=16.7Hz),3.65-3.72(m,1H),3.21-3.35(m,2H),2.72(d,1H,J=12.8Hz),2.50-2.59(m,1H),2.39-2.41(m,1H),2.27(s,1H),2.06-2.13(m,2H),1.88-1.98(m,3H),1.68(td,2H,J=3.3,12.9Hz),1.18,1.09,1.07,1.04,0.94,0.92,0.87(s,3H each,CH3);13C NMR(100MHz,CDCl3):δ217.31,213.87,170.19,141.04,123.34,77.20,73.09,60.12,55.18,50.06,49.25,47.32,46.74,46.61,46.13,45.69,39.71,39.00,36.78,36.67,34.24,34.02,32.48,31.75,30.42,26.53,26.19,26.10,25.41,23.69,23.48,22.56,21.42,19.76,19.48,17.09,15.07.ESI-HRMS(m/z)[M+H]+calcd for C38H56N3O3,602.4322,found602.4322.
试验例1:抗埃博拉病毒筛选模型
利用假病毒(pseudovirus)模型(如图1所示,即病毒外层为埃博拉病毒的包膜蛋而内层为携带荧光素酶的HIV重组基因),对本申请中上述代表性的衍生物进行了活性评价。
具体操作见图2: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用荧光素酶基因替换HIV基因组的Env基因,制备含Luc报告基因的HIV.Luc载体质粒。
包膜质粒中的目的基因由巨细胞病毒启动子控制,将在病毒的包膜上嵌合了来自埃博拉病毒的GP1和GP2蛋白的包装质粒(pCMV3)共转染293T细胞,即可制备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埃博拉假病毒(HIV/EBOV-GP)。
采用CentroLB960XS3微孔板发光仪即可根据所感染细胞的荧光发光强度定量评价化合物的抗埃博拉病毒进入活性。在加入衍生物后,用埃博拉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293T、A549或者Hela),测得荧光强度与未加入衍生物并且用同样方法处理过的宿主细胞比较,即可得知衍生物抗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
试验例2:本发明化合物抑制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一)病毒包装。
1、293T cells铺板(注意使用DMEM(含10%FBS,1x NEAA,without sodiumpyruvate))
消化:将长到90%左右的293T cells消化、轻轻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消化的方法:用0.25%的Trypsin-EDTA 2~4ml将所有的293T cells浸润一遍,然后吸出Trypsin-EDTA,将细胞放到37℃,5%CO2培养箱内,1min左右取出,加入DMEM(含10%FBS,1x NEAA,withoutsodium pyruvate)终止消化。
计数:使用大于0.5ml的单细胞悬液计数(如果细胞较紧缺,可以将细胞悬液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计数,细胞计数仪的计数下限为5X10^4个细胞)。铺板4X10^5cells/well。用DMEM(含10%FBS,1x NEAA,without sodium pyruvate)将细胞悬液调整到2X10^5cells/ml的密度,在6-well plate的每个孔中加入2ml细胞悬液。(注意,一定要将细胞混匀,如果铺的板比较多,建议每铺一个板前,混匀细胞)。
摇板:为避免细胞集中生长在孔的中央,请完成“8”字法水平摇板,既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水平摇板。细胞均匀分布地生长,对于控制转染时的细胞密度极为重要。将6-wellplate中的细胞放入温箱中培养,尽量不要晃动细胞。
2、转染。
细胞密度。在细胞密度为70%~80%进行转染(细胞培养16~24小时后密度达到此要求,实际操作中请根据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密度,安排转染时间。)
质粒和转染试剂。(6孔板中每孔的量)
对于同时混合多孔用量的质粒和转染试剂,适当增加用量,以抵消加样时的损耗。但是,这个体积不易过大,否则不易将转染试剂和质粒混匀,同时增大体积后,静置时间也要相应增加。
操作(以一个6-well plate为例,用6.5个孔的量):
取一支2ml的EP管,加入1300μl的Opti-MEM,依次加入相应量的质粒(为保证加入的质粒量准确,请在加样前混匀质粒储备液)。全部质粒加入后,进行第一次混匀,方法:用适中的力道在超净台的通风网上挂行或者用涡旋轻度震荡;
加入转染试剂:吸取39.0μl的Mega Tran 1.0,将Mega Tran直接加入到Opti-MEM中,不要接触EP管壁。吹吸数次,初步混匀;在通风网上,挂行或用涡旋适度震荡;
混合好的质粒和转染试剂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20min。当增大体积时,延长静置时间,但不多于45min;
3、加样:此时293T细胞处于DMEM(10%FBS,1XNEAA,Without Sodium Pyruvate)中,不用换液。将200μl的混合液加入到培养液中。方法:将六孔板倾斜一定的角度,将混合液沿孔壁加到液体中,要轻柔缓慢,加完后,轻轻地晃动培养液。要尽量避免将细胞冲起;
进行大量操作时(如十余个六孔板),分成数个小批操作。同时,批与批之间要留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以保证静置时间的一致。
将细胞放到37℃,5%CO2培养箱内培养。
4、换液:转染后6小时,换成DMEM(3%FBS,1XNEAA,With Sodium Pyruvate)。继续培养。
5、收集病毒液:在转染后48小时,72小时收取培养液,并用孔径为0.45μM的PVDF膜针头滤器过滤。
6、储存病毒液:对于一批病毒液,留下实验需要用的体积,其余的在-80℃冻存。对于同一批包装实验,可以考虑将48小时和72小时收集的病毒液混合。
(二)病毒液效率验证和化合物筛选:
在转染后24小时左右用293T cells和A549cells铺96孔板。可以将细胞铺在黑色96孔板内。消化293T cells和A549cells,用DMEM(10%FBS,With sodium pyruvate)终止消化,吹打成单细胞悬液;计数、铺板(293T cells和A549cells 6000~8000/well,将细胞密度调整为6~8x10^4cells/ml,每孔加100μl);感染: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后,进行感染。
实验分组,孵育。孵育液的配制:
在各组实验中,每孔加入相应的孵育液50μl,在室温中孵育30min。在此过程中准备病毒液。
病毒液的准备:每孔加入病毒液50μl,吸取用量的病毒液(含抵消加样损耗的体积),加入Polybrene使得病毒液中Polybrene的浓度为8μg/ml。
加病毒液:37℃,5%CO2培养箱内培养16小时。而后,吸除培养基,加入新鲜的DMEM(10%FBS,With sodium pyruvate)。
VSVgpp的感染实验。为阐明所筛选的化合物在是作用于病毒入胞过程,还是作用于入胞后过程,我们将用VSVgpp也进行以上六组实验。将VSVgpp病毒液用3%FBS DMEM按1:100稀释,其他操作与HIV/EBOV-GP感染一样。
添加新鲜DMEM。感染48小时后每孔增加50μl 3%FBS DMEM,继续培养。
测荧光值。
培养至72小时,每孔吸走150μl培养基(剩余50μl),向孔内加入发光液50μl/well,用枪头搅动以促进孔底部细胞的裂解。注意各个样品的对应关系,使用排枪会方便一些,但是注意排枪吸液时的准确性,减少孔间的体积误差。设定程序,每孔的检测时间为10秒钟。
(三)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荧光值读数,来判断病毒液的感染效率和化合物的活性。
抑制率%=(空白对照荧光读数-加入化合物荧光读数)/空白对照荧光读数
各化合物的抗埃博拉活性及特异性结果(各化合物浓度为1μM)。
其中R3,R5均为R4,R6,R8,R11均为R9,R13,R14均为-H。
结果说明: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抗埃博拉病毒进入的活性,部分化合物在1μM的浓度下,甚至可以完全抑制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而抑制VSVpp的对照实验说明,这类化合物对埃博拉病毒具有特异性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以下称Y11)、3-氧代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以下称Y13)、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Y18)的IC50图。纵坐标显示抑制率,横坐标显示的是化合物浓度的log值。结果如图3所示,说明它们的的IC50为59.2nM(A)、104.8nM(B)、467nM(C),活性非常好。
如图4所示,与预期一致,Y11确实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1)。当温度降低至0℃时(2),Y11对埃博拉感染细胞有抑制作用,这说明Y11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与细胞的吸附。当病毒与细胞吸附后(5),Y11仍旧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这说明Y11抑制了病毒的吸附后阶段(融合)。为了检测化合物是作用在病毒上还是细胞上,进行了(3)和(4)两个实验,当用化合物先处理细胞,再用病毒感染(3),发现Y11没有抑制病毒;当用化合物先处理病毒,再去感染细胞(4),发现Y11抑制了病毒的感染,这说明Y11作用在病毒上,而不是作用在细胞上。综上可知,Y11作用在病毒上,抑制了病毒与细胞的吸附和融合。
由于Y11作用在病毒上,而埃博拉假病毒与VSVpp的唯一区别在于囊膜蛋白。因为以上结果提示Y11可能靶向GP蛋白。
试验例3:加药时间点实验。用以分析化合物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哪一阶段。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1.如图4A-(1)所示,将化合与病毒混合后,马上加入细胞培养板中,37℃孵育1h,然后去除化合物和病毒液,用PBS洗3遍,37℃继续培养72h。Luciferase读值降低说明化合物抑制了病毒进入细胞。
2.如图4A-(2)所示,将化合与病毒混合后,马上加入细胞培养板中,0℃孵育1h,然后去除化合物和病毒液,用PBS洗3遍,37℃继续培养72h。Luciferase读值降低说明化合物抑制了病毒与细胞的吸附。
3.如图4A-(3)所示,将化合物先加入细胞培养板中,0℃孵育1h,去除化合物,加入病毒液,0℃孵育1h,去除病毒液,37℃继续培养72h。Luciferase读值降低说明化合物抑制了细胞上的病毒受体。
4.如图4A-(4)所示,将化合物先加入病毒液中,0℃孵育1h,去除化合物,将病毒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板中,0℃孵育1h,去除病毒液,37℃继续培养72h。Luciferase读值降低说明化合物靶向病毒粒子。
5.如图4A-(5)所示,将病毒液先加入细胞培养板中,0℃孵育1h,去除病毒液,加入化合物,37℃孵育1h,去除化合物,37℃继续培养72h。Luciferase读值降低说明化合物抑制了病毒与细胞的融合阶段,或者病毒的进入后阶段。
加药时间点实验结果如图4B所示,检测Y11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的哪个阶段。(A)加药时间点实验的设计模式图。(B)加药时间点实验结果。
试验例4: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SPR)
使用Biacore T200系统(GE Healthcare),通过该体系对化合物和GP等进行结合力和动态动力学,计算出化合物和蛋白之间的结合力及动力学数据,包括Kd,Kon和Koff研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利用氨基偶联法将埃博拉病毒GP蛋白偶联到CM5芯片上,此实验温度均在25℃下进行。GP最终的偶联量大约在15,000RU左右。接下来,化合物作为分析物以不同的浓度流过芯片,系统缓冲液为PBS-P(10mM磷酸盐缓冲液含有2.7mM KCl,137mM NaCl和0.05%Surfactant P20,pH 4.5).对于结合实验,分析物的流速为30μL/min,结合时间120s,解离时间为60s。然后用系统缓冲液清洗,以及用50%的DMSO进行额外清洗。最后利用Biacore evaluation software(T200Version 1.0)以1:1结合的模式进行曲线模拟。
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利用SPR测试化合物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蛋白GP的结合。为了验证Y11是否靶向GP蛋白,用SPR实验检测了化合物与GP的结合亲和力。首先,将GP蛋白偶联到CM5芯片上,然后让化合物作为分析物流过芯片。用Biacore T200检测结合信号。图5显示,Y11(图5A)、Y18(图5E)、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图5B)(以下简称Y0)都能很好的与GP蛋白特异性结合,结合常数KD值分别是5.4、16.8和48.0μM。而没有活性的化合物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图5C)、、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图5D)虽然可以与GP结合,但是结合却是非特异性的,因此无法拟合KD值。同时已报道的抗埃博拉病毒的化合物E-64d(图5F)、胺碘酮(amiodarone)(图5H)和甘草酸(图5G)虽然可以与GP结合,其结合也是非特异性的,这是由于这两个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并不是GP蛋白。以上数据说明,埃博拉病毒的GP蛋白能够与待检活性化合物以特异性的方式结合。
试验例5:细胞毒性评价方法
在10μM浓度下,各化合物对293T细胞的毒性检测。以DMSO作为阴性对照。293T细胞传代24h后,将药物加入到DMEM中,充分混匀后加入到293T细胞中,48h后用Celltiter-Glo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
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在10μM浓度下,测试各化合物对293T细胞的毒性检测。以DMSO作为阴性对照。293T细胞传代24h后,将药物加入到DMEM中,充分混匀后加入到293T细胞中,48h后用Celltiter-Glo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如图6所示,说明:本发明的三萜类化合物对细胞没有毒性。部分五环三萜衍生物对不同亚型埃博拉病毒的抑制活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下式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埃博拉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虚线部分表示任选的C-C单键,当虚线不存在时即形成C-C单键,当虚线存在时形成C-C双键;
R1是XR1’,-N-炔丙基-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炔或-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炔,其中X为O或NH,R1’为氢,单糖基、寡糖基或多糖基,或维生素C,唾液酸,氨基糖,达菲,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和/或苄氧基;
R2和R7各自独立选自H,卤素,羟基,氰基,硝基,巯基,氧代基,C1-C6硫烷基,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氨基,或NR11’R12’,其中R11’和R1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
R3,R4,R5,R6和R8各自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
R9选自H,卤素,羟基,氰基,硝基,巯基,C1-C6硫烷基,氧代基,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
R10,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选自H,OH,NHR9’巯基,C1-C6硫烷基,未取代的C1-C3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3烷基;
其中所述单糖基的单糖选自葡萄糖,甘露糖,果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所述寡糖基的寡糖是麦芽糖,蔗糖或乳糖;
其中所述氨基糖是氨基单糖、氨基二糖或氨基三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R9’是H、未取代的C1-C3烷基或被羟基、氨基或羧基取代的C1-C3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COR1被氢取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所述R1’是单糖基或二糖基,或者单糖基或二糖基的羟基被乙酰氧基取代的乙酰化衍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R2独立选自H,OH,氧代基,SH或NH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为H、OH或氧代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R3,R4,R5,R6和R8各自独立选自甲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R7独立选自H,OH,氧代基,NH2或S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R7为OH或氧代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选自以下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刺囊酸,
3-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葡萄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2,3,4-三-O-乙酰基-β-D-木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半乳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乳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七-O-乙酰基-β-D-麦芽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
3β,16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3,16-二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2,3,4,6-四-O-乙酰基-β-D-甘露糖苷),
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N-(β-D-半乳糖苷)。
11.一种埃博拉病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抑制埃博拉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其中所述抑制剂含有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12.一种三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萜化合物为:
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
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或
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萜化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埃博拉的药物中的用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i)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下面步骤:
刺囊酸加溴苄,反应生成中间体1,加入PCC,反应生成中间体2,加入钯碳,氢气下反应生成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
ii)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和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下面步骤:
5-羟基-2-戊酮的液氮混悬液中加入羟胺磺酸、碘,反应生成中间体1’,再加入对甲苯磺酰氯,生成中间体2’,将中间体2’与炔丙胺反应生成中间体3’,中间体3’与EA在EDC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再与Dess-Maritin periodinane反应生成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的方法具体为:将刺囊酸、溴苄溶于DMF,然后加入碳酸钾,剧烈搅拌后蒸除DMF,所得反应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加入PCC,反应后纯化所得物溶解于THF/MeOH,然后加入钯碳,氢气下反应过夜,纯化得到28-降甲基齐墩果-12-烯-3,16-二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的方法具体为:
将5-羟基-2-戊酮溶解于液氮,加入用甲醇溶解的羟胺磺酸,除去沉淀后向反应液中加入甲醇和三乙胺,缓慢加入碘直到反应液碘的颜色不再消失,反应后除去甲醇,反应物用乙醚萃取,干燥,蒸馏得到反应物,该反应物用40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三乙胺,再加入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完全后,加入HCl水溶液,有机相被分离,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的有机相先用HCl水溶液洗,再用NaOH水溶液洗,干燥,浓缩,所得物纯化,与炔丙胺、Na2CO3用乙腈混悬,回流反应,蒸除溶剂,用水混悬,CH2Cl2萃取,有机相合并、干燥,得到进一步的反应物,将刺囊酸溶于THF,加入EDC反应后加入过量所述进一步的反应物,刺囊酸反应完全后除溶剂,剩余混合物用乙酸乙酯混悬,蒸馏水洗涤干燥,过滤,纯化得到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
将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3β,16α-二羟基-齐敦果烷-12-烯-28-酰胺用二氯甲烷溶解,向反应液中加入Dess-Maritin periodinane,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Na2S2O3,反应液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合并,并用过量的NaHCO3水溶液洗涤,干燥、过滤、浓缩、纯化,得到N-炔丙基-N-(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基)-齐敦果-3,16-二酮-12-烯-28-酰胺。
17.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萜化合物。
18.一种埃博拉病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抑制埃博拉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其中所述抑制剂含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萜化合物。
CN201610248269.0A 2016-04-20 2016-04-20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04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8269.0A CN107304221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8269.0A CN107304221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4221A CN107304221A (zh) 2017-10-31
CN107304221B true CN107304221B (zh) 2019-09-13

Family

ID=6015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826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04221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42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43878A (ko) * 2020-07-07 2023-03-31 상하이 인스티튜트 오브 마테리아 메디카 차이니즈 아카데미 오브 싸이언시즈 펜타사이클릭 트리테르페노이드 글리코시드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CN112079896B (zh) * 2020-09-29 2021-06-01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从红毛七中提取分离的化合物及该化合物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9834A1 (en) * 2011-08-10 2014-11-06 Th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Ebola and Lassa Fever Virus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9834A1 (en) * 2011-08-10 2014-11-06 Th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Ebola and Lassa Fever Viruse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overy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as Potential Entry Inhibitors of Influenza Viruses;Maorong Yu等;《J. Med. Chem.》;20141110;第57卷(第23期);第10058–10071页 *
基于五环三萜先到结构的抗病毒抑制剂研究进展;肖苏龙等;《中国科学:化学》;20151231;第45卷(第9期);全文 *
抗埃博拉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曹瑞源等;《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0228;第42卷(第1期);第5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4221A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7135B (zh) 三萜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768078B (zh)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流感用途
WO2020259497A1 (zh) 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应用
US8785405B2 (en) Compounds for treating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US20230248754A1 (en) Patentiflorin A Analogs as Antiviral Agents
Tardieu et al.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 C-glycosides from exo-glycals enabled by iron-mediated hydrogen atom transfer
CN107304221B (zh) 三萜衍生物及其抗埃博拉病毒的用途
Li et al.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3-O-β-chacotriosyl oleanic acid derivatives as entry inhibitors for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Pastuch-Gawolek et al. Novel thioglycosyl analogs of glycosyltransferase substrates as antiviral compounds against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AU2011278983B2 (en) New compounds for treating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CN104447934A (zh) 一种醋酸阿比特龙的纯化方法
CN101941996B (zh) 一类熊果酸皂苷及其制法与抗高致病h5n1流感病毒的应用
US9434677B2 (en) Natural and synthetic compounds for treating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CN102659843B (zh) D,l-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单磷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61110B (zh) 一种齐墩果酸c-3位糖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及抗流感病毒应用
WO2022133031A1 (en) Inhibitors of nef downmodulation
CN106699828A (zh) 氘代HCV NS5b抑制剂核苷酸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16003486B (zh) 一种先导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5669820A (zh) 单糖单元为d-甘露糖的皂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用途
CN113956323B (zh) 一种四环三萜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18090B (zh) 黄烷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935335A (zh) 一类克洛皂苷及其制法与抗高致病h5n1流感病毒的应用
CN102838652B (zh) 一种具有抗恶性肿瘤作用的齐墩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437046A (zh) 5-氟尿嘧啶拼接4-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59894B (zh) 一种六碳糖酯及其合成方法与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