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4081B -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4081B
CN107294081B CN201610206134.8A CN201610206134A CN107294081B CN 107294081 B CN107294081 B CN 107294081B CN 201610206134 A CN201610206134 A CN 201610206134A CN 107294081 B CN107294081 B CN 107294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substation
line
stage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61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4081A (zh
Inventor
王维洲
郭鹏
刘福潮
汤红卫
郑晶晶
唐巍
杜培东
彭晶
张建华
夏稀渊
黄永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02061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4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4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4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4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4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本发明提出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的目标函数,将线损率的各影响因素设置为目标函数的待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条件下,利用所提出的目标函数,得到不同负荷密度下配电网的各优化变量,从而建立配电网线损率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得到各单一影响因素对线损率的影响规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计算得到各个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Description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配电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对配电网而言,准确评估其节能降损潜力,是科学展开节能改造工作的前提,也是指导配电网节能规划和运行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由于配电网负荷密度、供电半径等差别,不同配电网的供电损耗差别较大,规定相同的线损考核指标则不够合理,容易导致节能改造工作的而失败。
目前电网节能降损潜力评估方面鲜有研究,尤其是在准确评估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节能降损潜力评估。因此,在降损资金固定的情况下,采取怎样的降损组合措施,来实现最佳的节能降损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确定配电网线损率的各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相关性,才能进一步评估电网的节能降损潜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影响线损率的各个因素作差异化的分析与评价,挖掘降损潜力,避免采用高费用低效果的降损措施。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各级配电网的建设需求、规划需求以及运行需求确定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各级变电站的数量以及各级变电站的容量;
S2、以配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各级配电线 的线路截面积、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以及最低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作为待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的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约束条件下求解出年费用最小时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的值;
S3、根据各级变电站的数量、各级变电站的容量以及所述步骤S2得到的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的值确定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和各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根据所述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所述步骤S2优化得到的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所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以及所述各级变电站年电能损耗确定对应的线损率;
S4、根据所述步骤S3得到的所述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确定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与线损率的相关性。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将所述步骤S4得到相关性进行排序。
优选地,所述方法设定所述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相等,所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相等,所述配电线每提高一级,对应的供电半径增大一倍,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相等,并且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等于最低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其中所述最低级变电站为电压最低的变电站,最低级配电线为电压最低的配电线。
优选地,所述各级配电网包括两级变电站,所述目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21
式中,F为配电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F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年费用,F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年费用,F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年费用,F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其中所述第二级配电线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低电压输出线路,所述第一级配电线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低 电压输出线路,所述为第一级变电站的电压高于所述为第二级变电站的电压,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L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所述约束条件为:
ΔU=[2×(ρ10/S10+tanψ×x)×q×π×L10 3]/[3×1000×U10 2]<=5%
式中,ρ10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电阻率,S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ψ为第二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角,x为单位长度电阻,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
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1=(λ+γ)*Z1+d*A1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1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容量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2=(λ+γ)*Z2+d*A2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2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容量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35=(λ+γ)*Z35+d*A35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10=(λ+γ)*Z10+d*A10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取值0.11,γ为年运行维护率,取值0.04.Z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为:
A1=T1×ΔP01max1×ΔPmax1
式中,T1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ΔP0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max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max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与对应的变电站的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
优选地,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为:
A2=T2×ΔP02max2×ΔPmax2
式中,T2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ΔP0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max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max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与对应的变电站的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41
式中,τmax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v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ρ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电阻率,L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g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S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Pmax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并且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42
式中,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51
式中,τmax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v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ρ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电阻率,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g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S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Pmax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并且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52
式中,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优选地,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线损率:
G=[M×(A10+A35+A2)+A1]/[M×(A35++max10×Pmax×W)+A1]
式中,G为所述线损率,M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w为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以及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相等;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与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相等。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计算得到的各个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配电网的供电区域分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各级配电网的建设需求、规划需求以及运行需求确定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各级变电站的数量以及各级变电站的容量;
S2、以电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各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以及最低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作为待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的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条件下求解出年费用最小时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的值;
S3、根据各级变电站的数量、各级变电站的容量以及所述步骤S2得到的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的值确定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和各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根据所述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所述步骤S2优化得到的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所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以及所述各级变电站年电能损耗确定对应的线损率;
S4、根据所述步骤S3得到的所述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确定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与线损率的相关性。优选方法,选用matlab中内置的求两种变量相关性的函数corrcoef作为所述相关性函数。
上述方法能够计算得到的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进一步地,上述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将所述步骤S4得到相关性进行排序。从步骤可以方便以后查询以及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设定所述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相等,所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相等,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相等,并且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等于最低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所述配电线每提高一级,对应的供电半径增大一倍,例如35kV配电线的供电半径是10kV配电线的供电半径的两倍。这种设计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并且能够得到精确的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各级配电网包括两级变电站,例如配电为110/35/10这个电压序列下的配电网,则两级变电站分别为110/35kV变电站和35/10kV变电站,所述目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71
式中,F为配电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F1为第一级变电站(即110/35kV变电站)的年费用,F2为第二级变电站(即35/10kV变电站)的年费用,F10为第二级配电线(10kV线路)的年费用,F35为第一级配电线(35kV线路)的年费用,其中所述第二级配电线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低电压输出线路,所述第一级配电线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低电压输出线路,所述为第一级变电站的电压高于所述为第二级变电站的电压,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L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上述约束条件即为10kV线路的电压允许损耗,下面公式中各参数针对10kV供电线,为10kV电线此约束条件的推导过程如下:
假设供电区域内m条出线,负荷中心位于线路2/3处,线路电压损 耗相当于负荷集中于负荷中心处的电压损耗。设单位面积上的负荷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81
P0=q*1,q表示负荷密度,x为10kV线路单位长度电抗,取0.4Ω/km,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82
为功率因数角。那么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83
所以: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084
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1=(λ+γ)*Z1+d*A1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取0.01;γ为年运行维护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取0.04;Z1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容量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是一个已知量,d为电的单价,取0.00005(万元),A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2=(λ+γ)*Z2+d*A2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优选取值为0.11,γ为年运行维护率,优选取值为0.04Z2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容量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 关系,是一个已知量,d为电的单价,优化取值为0.00005(万元)。A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35=(λ+γ)*Z35+d*A35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是一个已知量,d为电的单价,A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10=(λ+γ)*Z10+d*A10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是一个已知量,d为电的单价,A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为:
A1=T1×ΔP01max1×ΔPmax1
式中,T1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ΔP0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max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max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其中,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数量、容量以及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计算得到。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设定了各级变电站的数量,并根据配置的第一级变电站的容量X35计算其空载损耗以及负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ΔP01=0.0008×X35+10.039
ΔPmax1=0.0034×X35×w+32.2
w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通过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与对应的变电站的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为:
A2=T2×ΔP02max2×ΔPmax2
式中,T2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ΔP0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max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max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数量、容量以及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计算得到,或者根据与变电站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的。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设定了各级变电站的数量,并根据配置的第二变电站的容量X10计算其空载损耗以及负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ΔP02=0.001×X10+1.0529
ΔPmax2=0.0038×X10×w+13.338
w为第二级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其中本发明在计算时假定第二级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与第一级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相等,以简化计算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同时,通过上面的额计算公式可知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与对应的变电站的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01
式中,τmax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v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即最低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ρ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电阻率,L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例如对于110/35的变压器额定电压为35kV,g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即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S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Pmax为所述第二级 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即最低级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并且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11
式中,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12
式中,τmax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v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即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ρ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电阻率,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例如对于35/10的变压器额定电压为10kV,g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即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S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Pmax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并且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13
式中,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上述方法以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作为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其中年费用计及110/35/10kV配电网各级变电站的投资、损耗及维护费用、各级线路投资、损耗及维护费用等,优化变量内容涉及面广、考虑周到,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排序结果比较可靠,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进一步地,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线损率:
G=[M×(A10+A35+A2)+A1]/[M×(A35max10×Pmax×W)+A1]
式中,G为所述线损率,M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即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w为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 率。
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以及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相等,可取值4000;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与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相等,可取值7000。
上述方法提出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的目标函数,将线损率的各影响因素设置为目标函数的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条件下,利用所提出的目标函数,得到不同负荷密度下配电网的各优化变量,从而建立配电网线损率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得到各单一影响因素对线损率的影响规律,进而得到线损率与其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排序,为A+~E类供电区域类型的配电网进行降损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在有限资金下配电网的节能降损、升级改造工作,挖掘最大的降损潜力。
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对上述方法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实施例的配电网为110/35/10电压序列的电网,如图2所示。
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根据配电网建设、规划与运行规程要求,需分层设计、构建各级配电网变电站的规模(座数)与容量,各级配电线路出线条数与供电半径。
Step2:建立理想电网模型,假设供电区域内负荷近似均匀分布,并假设第一级110/35kV变电站个数为1,第二级35/10kV变电站个数为4,各级线路出线条数均为4,35kV线路长度为10kV线路长度的2倍。110/35kV、35/10kV变电站的供电区域近似圆形,主变压器容载比均为2,各级变电站和线路的功率因数相同。
Step3:以配电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设置10kV 线路供电半径、35kV线路供电半径、10kV线路截面积、35kV线路截面积、功率因数、线路平均负载率(各级线路平均负载率相等)、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为优化变量(假设各级变压器平均负载率相等),在满足10kV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条件下,求解出单位面积年费用最小时的各个优化变量。
Step4:根据上述优化变量列出线损率函数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31
其中4为线路出线条数,A10为10kV线路年电能损耗,A35为35kV线路年电能损耗,A1为110/35kV变电站年电能损耗,A2为35/10kV变电站年电能损耗,w为线路平均负载率,τmax10为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所述步骤Step1中,作为基准的35/10kV变电站最大功率由区域负荷密度、10kV线路长度等确定;显然一座35/10kV变电站的最大负荷Pmax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32
其中,L10为10kV线路供电半径,q为负荷密度。
在不同负荷密度下,改变某一影响因素(即上述优化变量)大小,求得相应的线损率。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性函数,求出各个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相关性大小并排序。
所述步骤Step2中,目标函数单位面积年费用计算涉及变压器损耗及线路损耗等,变压器损耗是由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0及负载损耗ΔPk组成,其计算依据的是同一类型(S9系列)变压器损耗参数值拟合得到的曲线,如下表。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33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41
公式中,S代表变电站容量。根据各级容载比都为2的假设,则S=2Pmax
本实施例所构建的模型是以35kV线路截面积、10kV线路截面积、10kV线路长度(即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35kV线路长度(即35kV线路的供电半径)、变压器平均负载率、线路平均负载率、功率因数为优化变量,以单位供电面积最小年费用为目标函数,以10kV线路允许电压损耗为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该模型即可以得到在不同负荷密度下的优化变量值。本实施例中L35=2L10
利用此实施例求解得到优化结果,见表1。
表1 110/35/10kV配电网线损率各影响因素的优化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42
表1中,线损由下式计算得出: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43
基于此,比如在50kW/km2的负荷密度下,改变某一影响因素的参数,保持其余影响因素的参数不变,得到该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线性相关性系数,列于表2。
表2 负荷密度q=50时各影响因素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10kV线路长(km) 8 7 6 5 4 相关系数
线损率(%) 0.51 0.51 0.53 0.56 0.62 -0.9072
10kV线路截面积(mm<sup>2</sup>) 70 95 120 150 185 相关系数
线损率(%) 0.60 0.57 0.55 0.54 0.53 -0.9587
35kV线路截面积(mm<sup>2</sup>) 70 95 120 150 185 相关系数
线损率(%) 0.51 0.51 0.51 0.51 0.51 -0.9657
线路平均负载率(%) 30 40 50 60 70 相关系数
线损率(%) 0.52 0.56 0.61 0.67 0.74 0.9931
功率因数 0.75 0.8 0.85 0.9 0.95 相关系数
线损率(%) 0.69 0.63 0.58 0.55 0.52 -0.9871
变压器平均负载率(%) 30 40 50 60 70 相关系数
线损率(%) 0.52 0.59 0.68 0.79 0.92 0.9955
同理得到不同负荷密度下,线损率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关性(相关系数),列于表3。
表3 线损率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关系数结果
根据表3,从横向比较来看,随着负荷密度从50kW/km2增大到
Figure BDA0000957901220000151
400kW/km2,10kV线路供电半径与线损率的相关性总体逐渐变大,10kV线路和35kV线路截面积、线路和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与线损率的相关性基本保持不变,平均功率因数与线损率的相关性逐渐变大。此 外,从纵向比较来看,随着负荷密度变大,变压器平均负载率始终为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素。
上述实施例是基于“110/35/10kV”电网模型的线损率各影响因素相关性排序方法,也适用于220/110/35/10kV、110/10kV、110/20kV等其它形式的电网模型。对某区域配电网用本方法计算得出该区域线损率各影响因素相关性排序,为该区域选择降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各级配电网的建设需求、规划需求以及运行需求确定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各级变电站的数量以及各级变电站的容量;
S2、以配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各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以及最低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作为待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的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约束条件下求解出年费用最小时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的值;
S3、根据各级变电站的数量、各级变电站的容量以及所述步骤S2得到的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的值确定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和各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根据所述最低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所述步骤S2优化得到的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所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以及所述各级变电站年电能损耗确定对应的线损率;
S4、根据所述步骤S3得到的所述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确定各个所述待优化变量与线损率的相关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将所述步骤S4得到的相关性进行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设定所述各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相等,所述各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相等,所述配电线每提高一级,对应的供电半径增大一倍,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相等,并且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等于最低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其中所述最低级变电站为电压最低的变电站,最低级配电线为电压最低的配电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配电网包括两级变电站,所述目标函数为:
Figure FDA0002171465180000021
式中,F为配电网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F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年费用,F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年费用,F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年费用,F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其中所述第二级配电线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低电压输出线路,所述第一级配电线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低电压输出线路,所述为第一级变电站的电压高于所述为第二级变电站的电压,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L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所述约束条件为:
ΔU=[2×(ρ10/S10+tanψ×x)×q×π×L10 3]/[3×1000×U10 2]<=5%
式中,其中,ΔU为最低级配电线的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约束条件,ρ10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电阻率,S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ψ为第二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角,x为单位长度电阻,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
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1=(λ+γ)*Z1+d*A1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1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容量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2=(λ+γ)*Z2+d*A2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2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容量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35=(λ+γ)*Z35+d*A35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
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费用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10=(λ+γ)*Z10+d*A10
式中,λ为投资贴现率,γ为年运行维护率,Z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和综合造价的线性回归关系,d为电的单价,A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为:
A1=T1×ΔP01max1×ΔPmax1
式中,T1为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ΔP0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max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max1为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与对应的变电站的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年电能损耗为:
A2=T2×ΔP02max2×ΔPmax2
式中,T2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ΔP0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ΔPmax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τmax2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以及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均根据与对应的变电站的容量拟合的回归关系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为:
Figure FDA0002171465180000041
式中,τmax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v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ρ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电阻率,L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35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g为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S35为第一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Pmax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并且
Figure FDA0002171465180000042
式中,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年电能损耗为:
Figure FDA0002171465180000043
式中,τmax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v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平均负载率,ρ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电阻率,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U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额定电压,g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功率因数,S10为第二级配电线的线路截面积,Pmax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最大负荷,并且
Figure FDA0002171465180000044
式中,q为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负荷密度,L10为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供电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线损率:
G=[M×(A10+A35+A2)+A1]/[M×(A35max10×Pmax×W)+A1]
式中,G为所述线损率,M为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出线条数,W为所述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所述第一级配电线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以及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荷小时数相等;
所述第二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与所述第一级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年运行小时数相等。
CN201610206134.8A 2016-04-05 2016-04-05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Active CN107294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6134.8A CN107294081B (zh) 2016-04-05 2016-04-05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6134.8A CN107294081B (zh) 2016-04-05 2016-04-05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4081A CN107294081A (zh) 2017-10-24
CN107294081B true CN107294081B (zh) 2020-04-21

Family

ID=60092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6134.8A Active CN107294081B (zh) 2016-04-05 2016-04-05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4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022B (zh) * 2018-09-28 2022-03-08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暴雨及次生灾害对电网的跨区域影响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409681B (zh) * 2018-09-28 2022-03-08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跨区域电网台风影响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183908A (zh) * 2019-07-01 2021-0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配电线路损耗分析方法
CN112258007B (zh) * 2020-10-16 2023-11-1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配变容量的配电网同期线损成本量化方法
CN113673065B (zh) * 2021-08-12 2022-11-18 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网络自动重构的降损方法
CN113866708B (zh) * 2021-12-06 2022-03-25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断路器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分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6596A (zh) * 2013-01-15 2013-04-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配电网接线方法
CN103577679A (zh) * 2012-08-10 2014-02-12 深圳市龙电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
CN103942727A (zh) * 2014-04-10 2014-07-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电网特征差异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
CN105069527A (zh) * 2015-07-31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台区合理线损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8664B2 (en) * 2012-05-02 2015-06-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stimating loss rates of links in smart gri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7679A (zh) * 2012-08-10 2014-02-12 深圳市龙电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台区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
CN103066596A (zh) * 2013-01-15 2013-04-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配电网接线方法
CN103942727A (zh) * 2014-04-10 2014-07-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电网特征差异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
CN105069527A (zh) * 2015-07-31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台区合理线损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4081A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4081B (zh) 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
CN102915472B (zh) 基于基因修复混沌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综合优化规划方法
Kalambe et al. Loss minimiz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bibliographical survey
CN105427186A (zh) 一种基于改进等值电阻法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CN106780130A (zh) 一种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的评价方法
CN105426994A (zh) 配电网备选建设项目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7230999B (zh) 一种区域分布式光伏最大容量接入评价方法
CN106529737A (zh) 一种配电网供给侧调峰电源规划布局方法
CN110112728A (zh) 一种考虑风电鲁棒不确定性的多园区微网合作博弈方法
CN107332235A (zh) 一种基于改进topsis的台区低电压治理措施优选评价方法
CN105488589A (zh) 一种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电网线损管理评价方法
CN109193683B (zh) 基于线充比率的变电站感性无功充裕度评价方法
Buslavets et al. Evaluation and increase of load capacity of on-load tap changing transformers for improvement of their regulating possibilities
CN107294082A (zh) 区域配电网损耗标杆的计算方法
CN112052601B (zh) 一种基于最优分数雷达图的输配电网电压序列优化方法
CN105207210A (zh) 配电网络优化运行方法和系统
CN103887823A (zh)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微电网并网位置选取方法
CN108921335A (zh) 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智能箱式变电站运行组合优化方法
CN107968400B (zh) 一种基于枚举组合和线性规划的月度运行方式变压器变比优化方法
CN105224993A (zh) 一种优化配电网运行的变电站规划方法
CN102315646B (zh)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有效性与联络化简方法
CN107679651A (zh) 一种基于灰色预测模型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月用电量预测方法
CN107944631B (zh) 一种基于向量序优化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Murakami et al.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SVR control parameters for improving tap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voltage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6167644A (zh) 一种配网侧零碳新型电力系统评价指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