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471A -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7471A
CN107277471A CN201710437004.XA CN201710437004A CN107277471A CN 107277471 A CN107277471 A CN 107277471A CN 201710437004 A CN201710437004 A CN 201710437004A CN 107277471 A CN107277471 A CN 107277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ignal
pin
outpu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70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7471B (zh
Inventor
何宏平
刘俊杰
詹宇昕
潘雄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ubei) Co ltd
Shenzhen Huaxun Ark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Shenzhen Huaxun 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Shenzhen Huaxun 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370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77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77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7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20Adap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via a GHz frequency band, e.g. via satelli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04N21/4263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involving specific tuning arrangements, e.g. two tu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0Tuning indicators; Automatic tuning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卫星电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供电与切换模块及起振模块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使得电源电路模块为供电与切换模块和射频放大模块供电,射频放大模块对接收的极化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块对放大后的极化信号进行滤波,起振模块输出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切换与供电模块根据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和滤波后的极化信号输出中频信号并通过八个输出端输出,并且该切换与供电模块采用集成电路实现,该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微波变频器来实现微波信号处理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例如通过八输出微波变频器来实现微波信号处理的电子产品。然而,现有的八输出微波变频器中的中频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信号之间有大量交叉,信号干扰和衰减较大,进而降低了八输出微波变频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八输出微波变频器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稳定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八输出微波变频器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稳定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与接收机连接,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供电与切换模块以及起振模块;
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和所述滤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并对所述水平极化信号和所述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滤波模块和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和接收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以及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接收机输出的电平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平信号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以及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供电;
所述起振模块用于输出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
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为集成电路,并且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和接收机、起振模块以及所述射频放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接收机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八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还用于为所述起振模块以及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供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供电与切换模块及起振模块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使得电源电路模块为供电与切换模块和射频放大模块供电,射频放大模块对接收的极化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块对放大后的极化信号进行滤波,起振模块输出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切换与供电模块根据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和滤波后的极化信号输出中频信号并通过八个输出端输出,并且该切换与供电模块采用集成电路实现,该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部分示例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八输出变频电路的另一部分示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与接收机2连接,且包括射频放大模块10、滤波模块11、电源电路模块12、供电与切换模块13以及起振模块14。
其中,射频放大模块10和滤波模块11连接,用于接收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并对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滤波模块11和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连接,用于对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滤波。
电源电路模块12和接收机2、射频放大模块10以及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连接,用于接收接收机2输出的电平信号,并根据电平信号为射频放大模块10以及供电与切换模块13供电。
起振模块14用于输出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
供电与切换模块13为集成电路,并且供电与切换模块13和接收机2、起振模块14以及射频放大模块10连接,用于接收接收机2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控制信号将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八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2;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还用于为起振模块14以及射频放大模块1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八个输出端合成为一个输出端,而具体的八个输出端可参考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输出的中频信号是与接收机发送的控制信号相对应的,即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水平中频信号、垂直中频信号或者水平中频信号和垂直中频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与切换模块13采用集成电路实现,其大大的减少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中的元器件数量,使得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降低,且消除了信号间的交叉连接,提高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供电与切换模块13包括: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和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
其中,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接收接收机2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第一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第一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四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2。
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接收接收机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第二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第二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四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2。
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和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为起振模块14供电,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或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为射频放大模块10供电。
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可相同,也可不同,即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为控制输出的八路中频信号为水平极化的中频信号、垂直极化的中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的中频信号和垂直极化的中频信号。
此外,第一预设频率与第二预设频率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频率为9.75GHZ,第二预设频率为10.6GHZ。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频率与第二预设频率可互换,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射频放大模块10在将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输出至滤波模块11时,其已经对该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了分流处理,因此,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接收的第一水平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0.7GHZ~11.7GHZ的水平极化信号,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接收的第一垂直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0.7GHZ~11.7GHZ的垂直极化信号;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接收的第二水平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1.7GHZ~12.75GHZ的水平极化信号,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接收的第二垂直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1.7GHZ~12.75GHZ的垂直极化信号。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接收的第一水平极化信号也可以为频率范围为11.7GHZ~12.75GHZ的水平极化信号,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接收的第一垂直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1.7GHZ~12.75GHZ的垂直极化信号;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接收的第二水平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0.7GHZ~11.7GHZ的水平极化信号,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接收的第一垂直极化信号为频率范围为10.7GHZ~11.7GHZ的垂直极化信号,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
其中,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七引脚27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八引脚28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
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六引脚26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五引脚25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二输出端。
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引脚20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一引脚21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三输出端。
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九引脚19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八引脚18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四输出端。
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4和第六引脚6与起振模块14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第八引脚8以及第九引脚9均与射频放大模块10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七引脚27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八引脚28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五输出端。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六引脚26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五引脚25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六输出端。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20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一引脚21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七输出端。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19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十八引脚18与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八输出端。
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四引脚4和第六引脚6与起振模块14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1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2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八引脚8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九引脚9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均与射频放大模块10连接。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可采用型号为TFF1044HN的芯片实现,关于该芯片的引脚定义和功能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出端、第七输出端以及第八输出端均与接收机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接收机2可以是一个接收机,也可以是多个接收机,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电源电路模块12包括:第一电源电路单元120和第二电源电路单元121。
第一电源电路单元120与接收机2以及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连接,用于根据接收机2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出第一供电电压VCC,并根据第一供电电压VCC向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供电130。
第二电源电路单元121与接收机2以及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连接,用于根据接收机2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出第二供电电压VCC1,并根据第二供电电压VCC1向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供电。
第一电源电路单元120根据第一供电电压VCC向射频放大模块10供电,或者第二电源电路单元121根据第二供电电压VCC1向射频放大模块10供电。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电源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稳压芯片U11、第二稳压芯片U12、第三稳压芯片U13、第四稳压芯片U14、第一三极管Q1以及第二三极管Q2。
其中,该第一稳压芯片U11的输入端Vi与第一切换与供电单元130中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该第一稳压芯片U11的输出端Vo与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一稳压芯片U11的接地端Gnd接地,该第二稳压芯片U12的输入端Vi与第一切换与供电单元130中的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二输出端,该第二稳压芯片U12的输出端Vo与第一三极管Q1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稳压芯片U12的接地端Gnd接地。
该第三稳压芯片U13的输入端Vi与第一切换与供电单元130中的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三输出端,该第三稳压芯片U13的输出端Vo与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三稳压芯片U13的接地端Gnd接地,该第四稳压芯片U14的输入端Vi与第一切换与供电单元130中的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四输出端,该第四稳压芯片U14的输出端Vo与第二三极管Q2的输出端连接,该第四稳压芯片U14的接地端Gnd接地,该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共接形成第一电源电路单元120的电压输出端,该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三引脚23连接,以为第一控制芯片U1供电。
具体实施时,稳压芯片采用型号为7806的IC实现,该稳压芯片用于根据接收的电平信号将电压稳定在6V,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型号为BAV70,该BAV70实质为一个高速双二极管,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第一稳压芯片U11和第二稳压芯片U12之间产生干扰,以及防止第三稳压芯片U13和第四稳压芯片U14之间产生干扰,以此提高第一电源电路单元12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二电源电路单元包括第五稳压芯片U15、第六稳压芯片U16、第七稳压芯片U17、第八稳压芯片U18、第三三极管Q3以及第四三极管Q4。
其中,该第五稳压芯片U15的输入端Vi与第二切换与供电单元131中的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五输出端,该第五稳压芯片U15的输出端Vo与第三三极管Q3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五稳压芯片U15的接地端Gnd接地,该第六稳压芯片U16的输入端Vi与第二切换与供电单元131中的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六输出端,该第六稳压芯片U16的输出端Vo与第三三极管Q3的输出端连接,该第六稳压芯片U16的接地端Gnd接地。
该第七稳压芯片U17的输入端Vi与第二切换与供电单元131中的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七输出端,该第七稳压芯片U17的输出端Vo与第四三极管Q4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七稳压芯片U17的接地端Gnd接地,该第八稳压芯片U18的输入端Vi与第二切换与供电单元131中的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组成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第八输出端,该第八稳压芯片U18的输出端Vo与第四三极管Q4的输出端连接,该第八稳压芯片U18的接地端Gnd接地,该第四三极管Q4的控制端和第三三极管Q2的控制端共接形成第二电源电路单元121的电压输出端,该电压输出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十三引脚23连接,以为第二控制芯片U2供电。
具体实施时,稳压芯片采用型号为7806的IC实现,该稳压芯片用于根据接收的电平信号将电压稳定在6V,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的型号为BAV70,该BAV70实质为一个高速双二极管,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第五稳压芯片U15和第六稳压芯片U16之间产生干扰,以及防止第七稳压芯片U17和第八稳压芯片U18之间产生干扰,以此提高第二电源电路单元12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器BPF1、第二滤波器BPF2、第三滤波器BPF3以及第四滤波器BPF4,其中,第一滤波器BPF1、第二滤波器BPF2、第三滤波器BPF3以及第四滤波器BPF4均为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
进一步地,请同时参考图4和图5,,第一滤波器BPF1的信号输入端、第二滤波器BPF2的信号输入端、第三滤波器BPF3的信号输入端以及第四滤波器BPF4的信号输入端均与射频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而第一滤波器BPF1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十四引脚34和第三十五引脚35连接,第二滤波器BPF2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11和第十二引脚12连接,第三滤波器BPF3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三十四引脚34和第三十五引脚35连接,第四滤波器BPF4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11和第十二引脚12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器BPF1至第四滤波器BPF4均对射频放大模块输出的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和水平极化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将接收的射频信号滤波成产品工作所需的频率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实现滤波模块11,可有效减小微波变频电路1的体积,降低了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成本与电路调试难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射频放大模块10包括:供电单元100、第一射频放大单元101以及第二射频放大单元102。
供电单元100和电源电路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电源电路模块12输出的供电电压为第一射频放大单元101与第二射频放大单元102供电。
第一射频放大单元101和供电单元100以及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连接,用于接收水平极化信号,并在供电单元100和供电与切换模块13的供电作用下,对水平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第二射频放大单元101和供电单元100以及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连接,用于接收垂直极化信号,并在供电单元100和供电与切换模块13的供电作用下,对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射频放大单元100包括: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100a、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100b以及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100c。
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100a和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100b均与供电单元100连接,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100c和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连接。
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100a用于对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一级放大,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100b用于对一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二级放大,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100c用于对二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三级放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100c在对二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三级放大后,还对三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分流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二射频放大单元101包括: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101a、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101b以及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101c。
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101a和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101b均与供电单元100连接,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10c和供电与切换模块13连接;
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101a用于对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一级放大,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101b用于对一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二级放大,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101c用于对二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三级放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101c在对二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三级放大后,还对三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分流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M1,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控制端接收水平极化信号,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输出端输出一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输入端接地。
此外,该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还包括电容C1,该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过第一场效应管M1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耦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二场效应管M2,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控制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场效应管M1的输出端输出二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输入端接地。
此外,该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还包括电容C2,该电容C2与第二场效应管M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过第二场效应管M1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耦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三场效应管M3,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控制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输出端输出三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输入端接地。
另外,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控制端还通过电阻r7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2和/或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M3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8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1和/或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
此外,该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还包括电阻r1,该电阻r1的两端与第三场效应管M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过三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分流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包括第四场效应管M4,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控制端接收垂直极化信号,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输出端输出一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输入端接地。
此外,该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101a还包括电容C3,该电容C3的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M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过第四场效应管M4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耦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五场效应管M5,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控制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输出端输出二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输入端接地。
此外,该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还包括电容C4,该电容C4的一端与第五场效应管M5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过第五场效应管M5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耦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包括第六场效应管M6,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控制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出端输出三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入端接地。
另外,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控制端还通过电阻r15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8和/或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16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九引脚9和/或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
此外,该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还包括电阻r2,该电阻r2的两端与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过三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分流处理。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均为NPN型场效应管,该NP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为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的控制端,该NP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为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入端,该NP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为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出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均为PNP型场效应管,该PN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为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的控制端,该PN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为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出端,该PN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为第一场效应管M1至第六场效应管M6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供电单元包括芯片U3和第五二极管D5。其中,该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16通过第五二极管D5接收第一供电电压VCC或第二供电电压VCC1,该芯片U3的第一引脚1通过电阻r6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输出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二引脚2通过电阻r5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控制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三引脚3通过电阻r4和第一场效应管M1的输出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四引脚4通过电阻r3和第一场效应管M1的控制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12通过电阻r13和第五场效应管M5的控制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13通过电阻r14和第五场效应管M5的输出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14通过电阻r11和第四场效应管M4的控制端连接,该芯片U3的第十五引脚15通过电阻r12和第四场效应管M4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芯片U3采用信号为D8400的芯片实现,关于该芯片8400的引脚定义和功能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起振模块14包括第一起振单元140和第二起振单元141,第一起振单元140和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130连接,用于输出第一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第二起振单元141和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131连接,用于输出第二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起振单元140采用晶体振荡器X1实现,第二起振单元141采用晶体振荡器X2实现,该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优选为25MHZ。
以下结合图4对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详述如下:
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再将馈源传输送到产品HORN口内,由HORN接收水平、垂直两组相互垂直的极化振子输入的卫星信号,该卫星信号为水平极化信号(水平射频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垂直射频信号),并分别经二根探针(L-PIN和I-PIN)传输至射频信号放大电路,经第一级M1/M4(场效应管)信号放大电路放大,之后经C1/C3耦合,再经第二级M2/M5(场效应管)信号放大电路放大,之后经C2/C4耦合,再经第三级M3/M6(场效应管)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对射频信号进行分流,分别流经镜像抑制带通滤波电路BFP1至BFP4滤波,以及接收的射频信号滤波成产品所工作需要的频率范围,该频率范围为10.7GHZ-12.75GHZ,其中,低频段频率范围为10.7GHZ-11.7GHZ,高频段频率范围为11.7GHZ-12.75GHZ,此时由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分别与相应的晶体振荡器核振出所需要的本振信号,该本振信号的低频段频率为9.75GHZ,该本振信号的低频段频率为10.6GHZ,并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将信号经过运算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输出终端;
具体的,输出的中频信号的低频段的低频率为10.7GHZ-9.75GHZ=0.95GHZ,输出的中频信号的低频段额高频率为11.7GHZ-9.75GHZ=1.95GHZ,输出的中频信号的高频段的低频率为11.7GHZ-10.6GHZ=1.1GHZ,输出的中频信号的高频段的高频率为12.75GHZ-10.6GHZ=2.15GHZ。
在本发明中,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中的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可以将射频放大电路输出的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切换,并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中频信号,然后将处理得到的中频信号输出至接收机,并可根据接收机以脉冲信号输出的中频控制信号,控制本振信号的频率大小,同时还可根据接收机输出的电压来切换水平极化信号或者垂直极化信号,以实现Ku波段的全频带接收。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器,该八输出微波变频器包括上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器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和图1至图4所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相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八输出微波变频器中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1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关于图1至图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供电与切换模块及起振模块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使得电源电路模块为供电与切换模块和射频放大模块供电,射频放大模块对接收的极化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块对放大后的极化信号进行滤波,起振模块输出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切换与供电模块根据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和滤波后的极化信号输出中频信号并通过八个输出端输出,并且该切换与供电模块采用集成电路实现,该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与接收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供电与切换模块以及起振模块;
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和所述滤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并对所述水平极化信号和所述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滤波模块和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对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和接收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以及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接收机输出的电平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平信号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以及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供电;
所述起振模块用于输出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
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为集成电路,并且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和接收机、起振模块以及所述射频放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接收机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八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还用于为所述起振模块以及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和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
所述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接收接收机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第一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第一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四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
所述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接收接收机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且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滤波后的第二水平极化信号以及滤波后的第二垂直极化信号混频为四路中频信号后输出至接收机;
所述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为所述起振模块供电,所述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或所述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七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八引脚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六引脚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五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引脚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一引脚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十九引脚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十八引脚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四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六引脚与所述起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八引脚以及第九引脚均与所述射频放大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七引脚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八引脚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五输出端;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六引脚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五引脚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六输出端;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引脚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一引脚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七输出端;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十九引脚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十八引脚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的第八输出端;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六引脚与所述起振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八引脚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九引脚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所述射频放大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电路单元和第二电源电路单元;
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单元与接收机以及所述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接收机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出第一供电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向所述第一供电与切换单元供电;
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单元与接收机以及所述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接收机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出第二供电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向所述第二供电与切换单元供电;
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向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供电,或者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单元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电压向所述射频放大模块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四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三滤波器以及所述第四滤波器为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包括:供电单元、第一射频放大单元以及第二射频放大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电源电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源电路模块输出的供电电压为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供电;
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平极化信号,并在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的供电作用下,对所述水平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以及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垂直极化信号,并在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的供电作用下,对所述垂直极化信号进行放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包括: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以及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均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和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一级放大,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子单元用于对一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二级放大,所述第三射频放大子单元用于对二级放大后的水平极化信号进行三级放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包括: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以及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
所述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和所述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均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和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连接;
所述第四射频放大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一级放大,所述第五射频放大子单元用于对一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二级放大,所述第六射频放大子单元用于对二级放大后的垂直极化信号进行三级放大。
10.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输出微波变频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
CN201710437004.XA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Active CN107277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7004.XA CN107277471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7004.XA CN107277471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471A true CN107277471A (zh) 2017-10-20
CN107277471B CN107277471B (zh) 2019-09-27

Family

ID=6006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7004.XA Active CN107277471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774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684A (zh) * 2018-10-15 2018-12-07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降流电路
CN110391821A (zh) * 2019-08-21 2019-10-29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0356A (zh) * 2015-12-24 2016-03-23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四路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10653349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207184715U (zh) * 2017-09-12 2018-04-03 珠海市普斯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波段集成锁相环内置音频控制双卫星接收降频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0356A (zh) * 2015-12-24 2016-03-23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四路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10653349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207184715U (zh) * 2017-09-12 2018-04-03 珠海市普斯赛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波段集成锁相环内置音频控制双卫星接收降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684A (zh) * 2018-10-15 2018-12-07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降流电路
CN108964684B (zh) * 2018-10-15 2024-05-24 深圳市华讯方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降流电路
CN110391821A (zh) * 2019-08-21 2019-10-29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471B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7471A (zh)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JP2002141751A (ja) 集積回路実装用出力段付きミキサ回路
CN106533494B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9286373B (zh) Ku频段下变频器
CN206422770U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6130593B (zh) 一种双接收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DE102009034602A1 (de) Aufwärtskonvertierender Mischer mit Signalverarbeitung
CN106656053A (zh) 一种Ku波段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CN209267578U (zh) 一种多频段信号集成放大器及其天线
CN210137316U (zh) 一种车载微波变频电路及车载设备
JPH0535951B2 (zh)
CN209358531U (zh)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205829609U (zh) 一种馈源切换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209046638U (zh) 线性调频收发组件
CN109510643A (zh)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205249145U (zh) 一种高稳定本振频率lo生成电路
CN207802106U (zh) 一种s频段高杂散抑制变频装置
CN207491098U (zh) 一种c波段双输出介质本振型双极化正偏置低噪声降频器
CN110391821A (zh) 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
CN214626930U (zh) 单输出降频器电路
CN206164519U (zh) 一种四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四输出变频器
CN209358430U (zh) 单极性化驱动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207677874U (zh) C波段左右极化高增益低噪声单本振ic降频器
CN108092634A (zh) 一种宽频带、大功率水声d类功率放大器
CN207573332U (zh) 双输出混频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4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Address after: 518000 404, building 37, chentian Industrial Zone,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xun ark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UBEI)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 / F and 2 / F, building 37, chentian Industrial Zone,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UBE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