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2770U -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2770U
CN206422770U CN201621415527.1U CN201621415527U CN206422770U CN 206422770 U CN206422770 U CN 206422770U CN 201621415527 U CN201621415527 U CN 201621415527U CN 206422770 U CN206422770 U CN 206422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input
output end
signal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155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宏平
刘俊杰
詹宇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s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155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2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2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27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模块、中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及切换与供电模块的微波变频电路,使得切换与供电模块向射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及中频放大模块供电,并控制射频放大模块将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处理后输出至滤波模块,且控制起振模块输出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滤波模块对射频放大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混频模块将滤波模块输出的信号和起振模块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该微波电频电路体积小、成本低、且调试难度低。

Description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变频器行业的发展,微波变频器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不管是那种微波变频器其都有四种输出信号,分别是水平方向上的低频带(LOW BAND/V)信号、水平方向上的高频带(HOW BAND/V)信号、垂直方向上的低频带(LOW BAND/H)信号以及垂直方向上的高频带(HOW BAND/H)信号,并且每路输出信号都需要一路带通滤波模块对信号进行过滤,因此,现有的微波变频器中需要设置四路带通滤波模块,这样既增大了电路体积和成本、又增加了电路调试时的难度,并且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电路故障。
综上所述,现有的微波变频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电路调试难度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旨在解决现有微波变频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电路调试难度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波变频电路,用于对前端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处理,所述微波变频电路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模块、中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
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以及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起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起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四输出端与第五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的第六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的第四输入端连接;
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向所述射频放大模块、所述起振模块以及所述中频放大模块供电,并控制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将所述天线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滤波模块,且控制所述起振模块输出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至所述混频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对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所述混频模块;所述混频模块将滤波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至所述中频放大模块;所述中频放大模块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微波变频器,所述微波变频器包括上述的微波变频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模块、中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的微波变频电路,使得切换与供电模块向射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以及中频放大模块供电,并控制射频放大模块将天线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滤波模块,且控制起振模块输出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滤波模块对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混频模块将滤波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中频放大模块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进而使得该微波变频电路只需一个滤波模块便可实现输入射频信号的滤波,从而减小了电路的体积,降低了电路成本和调试难度,解决了现有的微波变频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电路调试难度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1用于对前端天线2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处理。
其中,该微波变频电路1包括射频放大模块10、滤波模块11、混频模块12、中频放大模块13、起振模块14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
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一输入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二输入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三输入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一输出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二输出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三输出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三输入端以及滤波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滤波模块11的输出端与混频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混频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与起振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起振模块14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四输出端与第五输出端连接,混频模块12的输出端与中频放大模块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中频放大模块13的第二输入端与供电与切换模块15的第六输出端连接,中频放大模块13的输出端与供电与切换模块15的第四输入端连接。
切换与供电模块15向射频放大模块10、起振模块14以及中频放大模块13供电,并控制射频放大模块10对天线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滤波模块11,且控制起振模块14输出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12;滤波模块11对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12;混频模块12将滤波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中频放大模块13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
具体的,第一射频信号为天线2所接收的卫星发送的水平方向上的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的频段为10.7GHZ~12.75GHZ,第二射频信号为天线2所接收的卫星发送的垂直方向上的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的频段为10.7GHZ~12.75GHZ。
当射频放大模块10接收到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之后,切换与供电模块15控制射频放大模块10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或者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或者对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同时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也就是说,切换与供电模块15可以在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之间进行切换。
当切换与供电模块15切换到第一射频信号时,射频放大模块10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初级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第一射频信号耦合,进而将耦合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再次放大后输出至滤波模块11,并经滤波模块11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12;当切换与供电模块15切换到二射频信号时,射频放大模块10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初级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第二射频信号耦合,进而将耦合后的第二射频信号再次放大后输出至滤波模块11,并经滤波模块11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12;当切换与供电模块15没有对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切换时,射频放大模块10对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初级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第一射频信号耦合,同时将放大后的第二射频信号耦合,进而将耦合后的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再次放大后输出至滤波模块11,并经滤波模块11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12。
起振模块14用于产生两种频段的本振信号,一种是低频段的第一本振信号,例如频率为9.75GHZ的本振信号,另一种是高频段的第二本振信号,例如,频率为10.6GHZ的本振信号,而切换与供电模块15控制起振模块14在第一本振信号与第二本振信号之间进行切换,即切换与供电模块15控制起振模块14输出第一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12,或者切换与供电模块15控制起振模块14输出第二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12。
可以理解的是,当混频模块12接收到滤波模块11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与起振模块14输出的第一本振信号时,混频模块12对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输出第一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当混频模块12接收到滤波模块11输出的第二射频信号与起振模块14输出的第一本振信号时,混频模块12对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输出第二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当混频模块12接收到滤波模块11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与起振模块14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时,混频模块12对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输出第三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当混频模块12接收到滤波模块11输出的第二射频信号与起振模块14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时,混频模块12对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输出第四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当混频模块12接收到滤波模块11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以及起振模块14输出的第一本振信号时,混频模块12对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以及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输出第五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当混频模块12接收到滤波模块11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以及起振模块14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时,混频模块12对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以及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输出第六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1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切换与供电模块15对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尽心切换,并对第一本振信号以及第二本振信号进行切换,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1可以选择高低频段的本振信号,以及水平极化或者垂直极化的卫星射频信号,从而实现Ku波段节目全频带接收。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射频放大模块10包括:第一放大单元100、耦合单元101以及第二放大单元102。
其中,第一放大单元1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为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放大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与耦合单元101的第一输入端共接形成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一输出端,第一放大单元100的第二输出端与耦合单元101的第二输入端共接形成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二输出端,耦合单元101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共接形成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三输入端,第二放大单元102的输出端为射频放大模块10的第三输出端。
具体的,第一放大单元100对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初级放大处理后输出至耦合单元101,耦合单元101对初级放大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耦合后输出至第二放大单元102,第二放大单元102对初级放大并耦合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滤波模块11。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放大单元100包括: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
其中,第一放大元件M1的控制端和第二放大元件M2的控制端分别为第一放大单元10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放大元件M1的输出端为第一放大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放大元件M2的输出端为第一放大单元100的第二输出端,第一放大元件M1的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元件M2的输入端均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元件M1和第二放大元件M2均由场效应管构成。具体的,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均为NMOS晶体管,该NMOS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以及源极分别为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也可以由PMOS晶体管实现,并且该PMOS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以及源极分别为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的控制端、输出端以及输入端;值得注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以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为相同器件为例进行说明,而第一放大元件M1与第二放大元件M2也可由不同的器件构成,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放大单元100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0、电容C11以及电容C12。
其中,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放大元件M1的控制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容C10的第一端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元件M2的控制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容C11的第一端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放大元件M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容C12的第一端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阻R1与电容C10、电阻R3和电容C12组合RC滤波电路,用于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电阻R2和电容C11组成RC滤波电路,用于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耦合单元101包括:第一耦合电容C1与第二耦合电容C2。
其中,第一耦合电容C1的第一端为耦合单元101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耦合电容C2的第一端为耦合单元10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耦合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耦合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形成耦合单元101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耦合单元101还包括: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3、电阻R5以及电阻R4。
其中,电容C14的第一端和第一耦合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形成耦合单元101的第一输入端,电容C15的第一端和第二耦合电容C2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形成耦合单元101的第二输入端,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容C13的第一端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容C13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14的第二端、电容C15的第二端、第一耦合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耦合电容C12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电阻R5的第二端和电容C16的第一端与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电容C16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放大单元102包括第三放大元件M3。
其中,第三放大元件M3的控制端为第二放大单元102的输入端,第三放大元件M3的输出端为第二放大单元102的输出端,第三放大元件M3的输入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放大元件M3由场效应管构成。具体的,第三放大元件M3为NMOS晶体管,该NMOS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以及源极分别为第三放大元件M3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放大元件M3也可以由PMOS晶体管实现,并且该PMOS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以及源极分别为第三放大元件M3的控制端、输出端以及输入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放大单元102还包括:电阻R6和电容C17。
其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三放大元件M3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电容C17的第一端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电容C17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滤波模块11为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为滤波模块11的输入端,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为滤波模块11的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作为滤波模块11,使得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可同时对射频放大模块10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即采用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便可替代现有的四个滤波模块,进而减小了微波变频电路1的体积,降低了微波变频电路1的成本与电路调试难度。
此外,采用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作为滤波模块11,可有效增强微波变频电路1的工作稳定性,将可能造成干扰的频宽及不需要的频率段完全抑制,避免工作频段外的强信号对微波变频电路1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中频放大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一电容C3以及第二电容C4。
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入端为中频放大模块13的第一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4的第二端为中频放大模块13的输出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压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压端共接形成中频放大模块13的第二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电压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负电压端共接于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中频放大模块13还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感L1以及电感L2。
其中,电阻R7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3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与电阻R9的第一端以及电容C19的第一端共接,电容C19的第二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和电阻R9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电容C20的第一端、电容C21的第一端、电容C2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压端以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压端共接,电容C20的第二端、电容C21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22的第二端均接地,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电容C23的第一端、电容C24的第一端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六输出端连接,电容C23的第二端和电容C2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起振模块14包括: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一振荡器F1、第二振荡器F2、第三电容C5、第四电容C6以及第五电容C7。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第一振荡器F1的第一端、第一振荡器F1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容C5的第一端共接形成起振模块14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第二振荡器F2的第一端、第二振荡器F2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容C6的第一端共接形成起振模块14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6的第二端以及第五电容C7的第一端共接,第五电容C7的第二端为起振模块14的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振荡器F1和第二振荡器F2为陶瓷振荡器;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均为N型三极管,该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也可以由P型三极管实现,并且该P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输出端以及输入端;值得注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以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为相同器件为例进行说明,而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也可由不同的器件构成,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起振模块14还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以及电容C28。
其中,电阻R10的第一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电容C25的第一端、电容C26的第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为起振模块14的第一输入端,电容C25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元件Q1以及第一振荡器F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2的第一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电容C27的第一端、电容C28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为起振模块14的第二输入端,电容C27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以及第二振荡器F2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6的第二端与电容C28的第二端均接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切换与供电模块15包括:切换与供电芯片U3和第六电容C8。
其中,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G1、第二信号输出端G2、第三信号输出端G3、第四信号输出端HB、第五信号输出端LB以及电压输出端Vo分别为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以及第六输出端,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D1、第二信号输入端D2、第三信号输入端D3以及电压输入端Vi为切换与供电模块15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三信号输入端以及第四信号输入端,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触发信号端Club与第六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8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六电容C8的主要用于触发切换与供电芯片U3,以保证切换与供电芯片U3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切换与供电模块15还包括:电阻R14、电阻R15以及电容C29。
其中,电阻R14的第一端和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信号端RCALM2连接,电阻R15的第一端和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信号端RCALM1连接,电容C29的第一端与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电压输入端Vi连接,电容C29的第二端与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接地端GND共接于地,电阻R14和电阻R15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阻14和电阻R15用于调整切换与供电芯片U3的工作电流;此外,切换与供电芯片U3可采用型号为ZXNB4202的芯片实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混频模块12包括混频芯片与电容C9,其中混频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为混频模块12的输入端,电容C9的第一端与混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9的第二端为混频模块12的输出端,混频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为混频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混频模块12还包括电容C18,该电容C18的第一端为混频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该电容C18的第二端与混频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混频芯片采用型号为BAT15-04W的芯片实现。
下面以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1的工作原理作具体说明,详述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射频放大模块10所接收的射频信号是垂直H、水平V两组相互垂直的极化振子输入的卫星信号,即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
当射频放大模块10接收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射频信号后,经第一级Q1/Q2信号放大电路放大,经C1/C2耦合,再经第二级Q3信号放大电路放大,流经镜像抑制带通滤波电路滤波,将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滤波成微波电频电路1工作所需要的频率范围10.7GHZ-12.75GHZ,即将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滤波成低频段频率为10.7GHZ-11.7GHZ,高频段频率为段为11.7GHZ-12.75GHZ的射频信号,此时由起振器与陶瓷振荡器起振出微波变频电路1所需要的第一本振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其中,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为9.75GHZ,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为10.6GHZ。
进一步地,混频芯片将镜像抑制带通滤波电路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以及起振器与陶瓷振荡器起振出的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产生出微弱的中频信号,进一步的将中频信号传输至中频放大电路放大至微波变频电路1工作所需的最佳状态,并经第四电容C4输出;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微波变频电路1工作所需的最佳状态指的是放大后的中频信号的低频段频率为0.95GHZ-1.95GHZ,高频段频率为1.1GHZ-2.16GHZ。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可以有效地将10.7GHZ-12.75GHZ频宽范围以外的频率段滤掉或者隔离,从而使得微波变频电路1工作在固有频率段,避免多余频段对微波变频电路1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波变频器,该微波变频器包括微波变频电路1,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波变频器是基于图1至图4所提供的微波变频电路1实现的,因此,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博变频器的原理可参考上述图1至图4中对微波变频电路1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模块、中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的微波变频电路,使得切换与供电模块向射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以及中频放大模块供电,并控制射频放大模块将天线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滤波模块,且控制起振模块输出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滤波模块对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混频模块;混频模块将滤波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至中频放大模块;中频放大模块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进而使得该微波变频电路只需一个滤波模块便可实现输入射频信号的滤波,从而减小了电路的体积,降低了电路成本和调试难度,解决了现有的微波变频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电路调试难度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波变频电路,用于对前端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变频电路包括:
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模块、中频放大模块、起振模块以及切换与供电模块;
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以及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起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起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四输出端与第五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的第六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与切换模块的第四输入端连接;
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向所述射频放大模块、所述起振模块以及所述中频放大模块供电,并控制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将所述天线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滤波模块,且控制所述起振模块输出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至所述混频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对放大耦合再放大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所述混频模块;所述混频模块将滤波后的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或第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中频信号至所述中频放大模块;所述中频放大模块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包括:
第一放大单元、耦合单元以及第二放大单元;
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耦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共接形成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耦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共接形成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耦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共接形成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射频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初级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耦合单元,所述耦合单元对初级放大后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耦合后输出至所述第二放大单元,所述第二放大单元对初级放大并耦合后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或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滤波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元件与第二放大元件;
所述第一放大元件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元件的控制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放大元件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放大元件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元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元件的输入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电容与第二耦合电容;
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耦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耦合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所述耦合单元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包括第三放大元件;
所述第三放大元件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放大元件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放大元件的输入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为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所述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放大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为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电压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电压端共接形成所述中频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电压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电压端共接于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振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一振荡器、第二振荡器、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五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振荡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振荡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形成所述起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振荡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振荡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形成所述起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起振模块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包括:切换与供电芯片和第六电容;
所述切换与供电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三信号输出端、第四信号输出端、第五信号输出端以及电压输出端分别为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以及第六输出端,所述切换与供电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三信号输入端以及电压输入端为所述切换与供电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三信号输入端以及第四信号输入端,所述切换与供电芯片的触发信号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0.一种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变频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微波变频电路。
CN201621415527.1U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22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5527.1U CN206422770U (zh)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15527.1U CN206422770U (zh)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2770U true CN206422770U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7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1552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22770U (zh)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27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49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9120870A (zh) * 2018-10-19 2019-01-01 隔空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高集成Ku波段卫星电视高频头结构
CN109494204A (zh) * 2018-10-19 2019-03-19 隔空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封装结构和卫星高频头电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49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6533494B (zh) * 2016-12-22 2019-05-03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9120870A (zh) * 2018-10-19 2019-01-01 隔空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高集成Ku波段卫星电视高频头结构
CN109494204A (zh) * 2018-10-19 2019-03-19 隔空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封装结构和卫星高频头电路
CN109494204B (zh) * 2018-10-19 2020-11-27 隔空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封装结构和卫星高频头电路
CN109120870B (zh) * 2018-10-19 2021-03-19 隔空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高集成Ku波段卫星电视高频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3494B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206422770U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3078593B (zh) 低电源电压下高转换增益无源混频器
CN203933546U (zh) 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
WO2018086341A1 (zh)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TWI473419B (zh) 倍頻器
CN103078594B (zh) 一种电流复用射频前端电路
CN104485907A (zh) 一种高效率多模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09194291A (zh) 一种高增益高线性带旁路功能的单片式低噪声放大器
US10097223B2 (en) Low power supply voltage double-conversion radio frequency receiving front end
CN105915263B (zh) 一种微波分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CN104734641A (zh) 混频器
CN102790591A (zh) 高频功率放大器
CN202750077U (zh) 一种多频段滤波器
CN104270098A (zh) 一种微波宽频带下变频器
CN106656053A (zh) 一种Ku波段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CN206894589U (zh) 一种Ka波段四倍频芯片
CN107277471B (zh) 一种八输出微波变频电路及八输出微波变频器
CN205249146U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
CN109004905A (zh) 一种带有巴伦的上变频混频器
CN202309619U (zh) 一种超宽带下变频混频器
CN210380771U (zh) 一种c波段介质振荡型抗干扰正偏置降频器
CN105577172B (zh) 抗震恒温低相噪锁相参考源
CN204615766U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
CN206611511U (zh) 一种单输出三本振降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