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5596B -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 Google Patents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75596B CN107275596B CN201710392714.5A CN201710392714A CN107275596B CN 107275596 B CN107275596 B CN 107275596B CN 201710392714 A CN201710392714 A CN 201710392714A CN 107275596 B CN107275596 B CN 1072755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titanate
- negative electrode
- coating
- graphene
- electrod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钛酸锂负极材料包括核结构和壳结构,所述壳结构均匀包覆于所述核结构表面,所述壳结构厚度为h,h≤100nm。所述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含有石墨烯的包覆层浆料,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形成的颗粒带有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1;步骤2,将核结构组分喷入包覆室,并使得其表面带有与步骤1所述颗粒相反的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2;步骤3,包覆反应: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步骤4,进行后处理得到成品钛酸锂颗粒;从而制的性能优良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好、比能量大、自放电率小、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自其诞生以来,便给储能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中。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高的用户体验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快速的充放电(比如5C甚至10C)、更广阔的温度范围(比如零下三十摄氏度)内使用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寻找新的性能更加优异的电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但因其充放电速度慢(一般充放电速度在1C以内),且低温性能较差(使用温度一般在-10℃以上),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因此,更高充放电速度、更宽温度范围内使用的负极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一直备受关注:其充放电速度可以在10C以上,且-30℃时仍然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容量,因此是新一代快充负极材料的最优选择之一。
但是由于钛酸锂材料颗粒本身导电性能差、组装成电池后电池的内阻较大,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有钛酸锂颗粒纳米化、或者在钛酸锂负极材料表面进行包覆,在稳定材料结构的同时,还能阻隔钛酸锂材料与电解液直接接触,避免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在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同时,解决钛酸锂电池产气问题。
由于石墨烯材料具有独特的柔性二维平面结构,其本身是一种优良的包覆材料,可以包覆于钛酸锂负极材料的表面。但是石墨烯片层本身反应活性较低,很难均匀有效的包覆在钛酸锂核结构的表面。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既可发挥出石墨烯的最大优势,又能均有有效的将石墨烯片层包覆于钛酸锂核结构表面,从而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钛酸锂负极材料包括核结构和壳结构,所述壳结构均匀包覆于所述核结构表面,所述壳结构厚度为h,h≤100nm。所述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含有石墨烯的包覆层浆料,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形成的颗粒带有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1;步骤2,将核结构组分喷入包覆室,并使得其表面带有与步骤1所述颗粒相反的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2;步骤3,包覆反应: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步骤4,进行后处理得到成品钛酸锂颗粒;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具有非常薄的包覆层,因此其对离子传输的阻碍作用较低,得到的钛酸锂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制含有石墨烯的包覆层浆料,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形成的颗粒带有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1;
步骤2,将核结构组分喷入包覆室,并使得其表面带有与步骤1所述颗粒相反的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2,所述核结构组分包括钛酸锂颗粒;
步骤3,包覆反应: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
步骤4,进行后处理得到成品钛酸锂颗粒。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具有非常薄的包覆层,因此其对离子传输的阻碍作用较低,得到的钛酸锂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1所述的石墨烯包括非官能团化石墨烯和/或官能团化石墨烯;步骤2所述核结构为一次颗粒结构、二次颗粒结构或多次颗粒结构,所述核结构中包含钛酸锂颗粒,还可以包括非钛酸锂颗粒组分。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官能团化石墨烯中的官能团为羧基、羟基、环氧基、羰基、硝基、氨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钛酸锂颗粒组分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硅碳负极材料、合金负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1所述包覆层浆料中还可以包含传统包覆层原料或/和聚合物单体。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传统包覆层原料为酚醛树脂、密胺树脂、过氯乙烯、沥青、聚乙烯、硬脂酸、PVC、聚丙烯腈、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乙丙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铝、纳米石墨、石墨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丙烯酰吗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正丙烯酸己酯、2-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十二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双-三羟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Q2≥2*Q1。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Q2≥10*Q1。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当步骤1所述石墨烯为官能团化石墨烯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还原处理,促使石墨烯片层之间官能团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紧密连接的包覆层结构,之后进行热处理提高包覆层的导电率最终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作为本发明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当步骤1所述的包覆层浆料中含有聚合物单体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置于含有引发剂的环境中,促使单体聚合,将包覆层紧密的粘接在一起,之后碳化即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包括核结构和壳结构,所述壳结构均匀包覆于所述核结构表面,所述壳结构中含有石墨片层,且厚度为h,h≤100nm;所述壳结构中的石墨烯片层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均匀的包覆于所述核结构表面进而形成壳结构包覆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柔性、平面结构的石墨烯包覆结构,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包覆、阻隔电解液与核结构的直接接触进而发生副反应,减少直至解决钛酸锂负极材料循环过程中产气问题,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具有非常薄的包覆层,因此其对离子传输的阻碍作用较低,得到的钛酸锂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3.本发明制备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异电荷粒子相互吸引的原理进行包覆;过程中控制两种粒子所带电荷的数量,进而实现对包覆层厚度的有效控制;可以制备得到包覆层非常薄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容易工业化大量生产。
4.包覆层中含有小分子单体原位聚合组分,可以有效的提高包覆层内部各组分之间的连接效果,以及包覆层与核结构之间的电子电导效果,因为小分子单体更容易与其他组分浸润、均匀混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比较例,制备颗粒直径为12μm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步骤1.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炭黑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待用;
步骤2.选用沥青作为包覆材料,对步骤1制备得到的核结构进行包覆,之后碳化,得到颗粒直径为12μm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实施例1,与比较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40μm的改性石墨烯(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羟基、羧基等),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其带有10e的负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炭黑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20e的正电荷;
步骤3,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在负电荷的作用,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
步骤4,向包覆室中通入水蒸气,之后进行水热反应,使得改性石墨烯片层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待反应介绍后,取出固体组分,烘干、热处理提高包覆层的导电性能,最后得到钛酸锂负极材料。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40μm的改性石墨烯(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羟基、羧基等),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其带有10e的负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剂组分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100e的正电荷;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40μm的改性石墨烯(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羟基、羧基等),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其带有10e的负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剂组分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500e的正电荷;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40μm的改性石墨烯(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羟基、羧基等),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其带有10e的负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剂组分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2000e的正电荷;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10μm的改性石墨烯(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羟基、羧基等),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其带有10e的负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剂组分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2000e的正电荷;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的多孔改性石墨烯(片层直径为40μm,孔直径为1μm,两孔之间连续区域宽度为5μm;石墨烯片层上含有羟基、羧基等),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其带有10e的负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00nm的钛酸锂颗粒,与导电剂组分均匀混合后进行造球,得到颗粒直径为大约12μm的二次颗粒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2000e的正电荷;
其它与实施例1的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实施例7,制备颗粒直径为12μm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10μm的石墨烯(非改性石墨烯)与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进行捏合混合均匀,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形成微小粒子,并使得其带有50e的正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12μm的氧化亚钛酸锂颗粒,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2000e的正电荷;
步骤3,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在电荷的作用,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
步骤4,向包覆室中通入引发剂BPO的溶液,在其引发之下,聚合物单体开始聚合得到聚合物,该聚合物将石墨烯之间紧密粘接在一起形成包覆层结构,在进行部分碳化处理得到钛酸锂负极材料。
实施例8,制备颗粒直径为12μm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步骤1,选择片层厚度为1nm、片层平面尺寸为10μm的石墨烯与沥青混合均匀,再加入NMP搅拌均匀得到浆料,之后喷雾进入包覆室形成微小粒子,并使得其带有50e的正电荷;
步骤2.核结构制备:选择粒径为200nm的钛酸锂、人造石墨混合颗粒作为一次颗粒,其中钛酸锂含量为90%;碳纳米管、超级导电碳混合物为导电剂组分;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一次颗粒混合,之后加入少量N,N-二甲基吡咯烷酮溶液进行捏合,得到一次颗粒均匀分散的浆料;将导电剂、PVP混合,之后加入少量N,N-二甲基吡咯烷酮溶液进行捏合,得到石墨烯均匀分散的浆料;将两种浆料均匀混合搅拌,造球得到核结构;之后喷入包覆室中,并使得其带有2000e的负电荷;
步骤3,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在电荷的作用,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
步骤4,之后进行碳化即可得到钛酸锂负极材料。
电池组装:将比较例、实施例1-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与导电剂、粘接剂、溶剂搅拌得到电极浆料,之后涂敷在集流体上形成负极电极;将负极电极与正极电极(钴酸锂为活性物质)、隔离膜组装得到裸电芯,之后入袋进行顶侧封、干燥、注液、静置、化成、整形、除气得到成品电池。
材料性能测试:
克容量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钛酸锂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克容量测试: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8V,2.8V恒压充电至0.1C;静置3min;1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放电容量D1;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35V;静置3min之后完成容量测试,D1除以负极电极片中钛酸锂材料的重量,即得到负极克容量,所得结果见表1。
内阻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钛酸锂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内阻测试: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35V,2.35V恒压充电至0.1C;静置3min;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电芯的DCR值,所得结果见表1。
倍率性能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钛酸锂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倍率性能测试: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8V,2.8V恒压充电至0.1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放电容量D1;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8V,2.8V恒压充电至0.1C;静置3min;5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放电容量D2;静置3min;之后完成倍率性能测试,电池倍率性能=D2/D1*100%,所得结果见表1。
循环测试:在2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钛酸锂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进行循环测试: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8V,2.8V恒压充电至0.1C;静置3min;1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放电容量D1;静置3min,“1C恒流充电至2.8V,2.8V恒压充电至0.1C;静置3min;1C恒流放电至1.5V,得到放电容量Di;静置3min”重复999次得到D1000,之后完成循环测试,计算容量保持率为D1000/D1*100%,所得结果见表1。
产气量评价:观察上述做完循环测试的电池外观,判断其产气量的多少。结果见表1。
将各实施例得到的钛酸锂颗粒切开,观察发现,其表面包覆层厚度,由Q2/Q1的大小以及石墨烯片层大小共同决定,Q2/Q1、石墨烯片层平面直径越大,包覆层厚度越厚。但各实施例的包覆层厚度均小于100nm,其中实施例4得到的颗粒,表面包覆层厚度接近100nm。
表1、不同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得到的电芯的电化学性能表
由表1可得,本发明制备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具有更加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即更高的克容量、更好的循环容量保持率以及更高的倍率性能。具体的,对比比较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4可得,随着Q2/Q1比值的增加,钛酸锂负极的克容量呈降低趋势,DCR呈增加趋势,循环性能逐渐提升、倍率性能逐渐降低,产气问题逐渐得以解决;这是因为,Q2/Q1比值的增加后,壳结构厚度不断增加,包覆作用越来越强,壳结构层阻隔效果越来越好,因此循环性能变好、产气问题得以解决,但包覆层将对锂离子的扩散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倍率性能变差;由实施例5、6可得,使用多孔改性石墨烯、或者更小片层的改性石墨烯,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由各实施例可得,本发明具有普适性,适合各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6)
1.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制含有石墨烯的包覆层浆料,喷雾进入包覆室,并使得形成的颗粒带有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1;
步骤2,将核结构组分喷入包覆室,并使得其表面带有与步骤1所述颗粒相反的电荷,且每个颗粒的带电量为Q2,所述核结构组分包括钛酸锂颗粒;
步骤3,包覆反应:调节包覆室内的气流,使得步骤1的颗粒均匀的包覆于步骤2所述的核结构表面;
步骤4,进行后处理得到成品钛酸锂颗粒;
步骤1所述的石墨烯包括非官能团化石墨烯和/或官能团化石墨烯;步骤1所述包覆层浆料中还包含传统包覆层原料或/和聚合物单体;
当石墨烯为非官能团化石墨烯,所述包覆层浆料包含传统包覆层原料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碳化;
当石墨烯为非官能团化石墨烯,所述包覆层浆料包含聚合物单体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置于含有引发剂的环境中,促使单体聚合,将包覆层紧密的粘接在一起,之后碳化即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当石墨烯为非官能团化石墨烯,所述包覆层浆料包含传统包覆层原料和聚合物单体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置于含有引发剂的环境中,促使单体聚合,将包覆层紧密的粘接在一起,之后碳化即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当石墨烯为官能团化石墨烯,所述包覆层浆料包含传统包覆层原料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还原处理,促使石墨烯片层之间官能团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紧密连接的包覆层结构,之后进行热处理提高包覆层的导电率最终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当石墨烯为官能团化石墨烯,所述包覆层浆料包含聚合物单体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还原处理,促使石墨烯片层之间官能团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紧密连接的包覆层结构;再置于含有引发剂的环境中,促使单体聚合,将包覆层紧密的粘接在一起,之后碳化即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当石墨烯为官能团化石墨烯,所述包覆层浆料包含传统包覆层原料和聚合物单体时,步骤4所述的后处理为: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还原处理,促使石墨烯片层之间官能团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紧密连接的包覆层结构;再置于含有引发剂的环境中,促使单体聚合,将包覆层紧密的粘接在一起,之后碳化即得到成品钛酸锂负极材料;
其中,所述传统包覆层原料为酚醛树脂、密胺树脂、过氯乙烯、沥青、硬脂酸、PVC、聚丙烯腈、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乙丙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二乙烯基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丙烯酰吗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正丙烯酸己酯、2-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十二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双-三羟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核结构为一次颗粒结构或二次颗粒结构,所述核结构中包含钛酸锂颗粒。
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官能团化石墨烯中的官能团为羧基、羟基、环氧基、羰基、硝基、氨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核结构组分中还包含非钛酸锂颗粒材料,所述非钛酸锂颗粒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硅碳负极、合金负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Q2≥2*Q1。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Q2≥10*Q1。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核结构和壳结构,所述壳结构均匀包覆于所述核结构的表面,所述壳结构中含有石墨烯片层,且厚度为h,h≤100nm;所述壳结构中的石墨烯片层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均匀的包覆于所述核结构表面进而形成壳结构包覆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2714.5A CN107275596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2714.5A CN107275596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5596A CN107275596A (zh) | 2017-10-20 |
CN107275596B true CN107275596B (zh) | 2020-06-26 |
Family
ID=60065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2714.5A Active CN107275596B (zh) | 2017-05-27 | 2017-05-27 |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钛酸锂负极材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7559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1476A (zh) * | 2012-05-28 | 2012-08-29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82302A (zh) * | 2013-12-04 | 2014-03-26 | 上海中聚佳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干燥同步合成多孔石墨烯包裹的纳米电极材料的方法 |
CN104638267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赵宽 | 石墨烯包覆钛酸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529449A (zh) * | 2016-01-29 | 2016-04-27 |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 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159223A (zh) * | 2016-07-01 | 2016-11-23 | 天津普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05-27 CN CN201710392714.5A patent/CN1072755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1476A (zh) * | 2012-05-28 | 2012-08-29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38267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赵宽 | 石墨烯包覆钛酸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82302A (zh) * | 2013-12-04 | 2014-03-26 | 上海中聚佳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干燥同步合成多孔石墨烯包裹的纳米电极材料的方法 |
CN105529449A (zh) * | 2016-01-29 | 2016-04-27 |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 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159223A (zh) * | 2016-07-01 | 2016-11-23 | 天津普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5596A (zh) | 2017-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41169B (zh)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660965A (zh) | 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978732B (zh) | 极片及电池 | |
CN107069008B (zh) |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473609B (zh) | 一种有机/无机交联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7204446B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98756B (zh)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04227B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04461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16992B (zh) | 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069009B (zh)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65065B (zh) |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275598B (zh) | 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63872A (zh) | 一种硅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5128051A (ja) | リチウム硫黄二次電池の正極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 |
CN107316995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069016B (zh)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75594B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
CN110649313A (zh) | 一种无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953088B (zh) |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80956B (zh) | 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256501A (zh) |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
CN116314587A (zh) |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片及钠离子电池 | |
CN109167036B (zh) | 一种TiN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改性的锂离子层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75597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