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4028B - 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028B
CN107264028B CN201710199679.5A CN201710199679A CN107264028B CN 107264028 B CN107264028 B CN 107264028B CN 201710199679 A CN201710199679 A CN 201710199679A CN 107264028 B CN107264028 B CN 107264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adhesive tape
medium
unit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96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4028A (zh
Inventor
小岛健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64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4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45Printers integrated in other types of apparatus, e.g. printers integrated in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记录装置以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该记录装置(1)包括:输送带(10),输送介质(P);记录部(7),在输送带(10)被支撑的介质上进行记录;摄像部(18),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对输送带(10)及介质(P)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10)或介质进行摄像;以及计算部(31),基于摄像部(18)中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图像中的移动体(10)或介质的一部分的位置(S)、及从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18a)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摄像部(18)中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到的图像中的一部分的位置(S),计算输送带(10)的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记录装置正在被使用。其中,一种具备输送介质的输送带且在该输送带输送的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被公开。在这样的具备输送介质的输送带的记录装置中,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偏差有时会导致记录位置的偏离。
所以,例如专利文献1至4公开了以抑制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偏差为目的的记录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99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60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73143号公报
近年来,记录装置的记录速度正在变快。因此,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也在变快,根据测量输送带的移动量的测量部的结构,准确测量(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变得越来越难。这是因为单位时间的输送带的移动量增加,所以超出了测量部的可测量范围。因此,即使采用专利文献1至4公开的技术,有时也很难抑制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偏差,也很难抑制因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偏差而导致的记录位置的偏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记录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介质;记录部,在被所述输送带支撑的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摄像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对所述输送带和所述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进行摄像;以及计算部,基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上游侧的上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及在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下游侧的下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一部分的位置,计算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根据本方面,基于上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及在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下游侧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中的一部分的位置,计算输送带的规定时间的移动量。因此,即使输送带的移动速度变快,通过对应该移动速度调整下游侧摄像部相对于上游侧摄像部的位置,可不超出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可测量范围,从而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记录装置中,所述记录装置包括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计算部的计算结果,对所述输送带的移动量进行校正。
根据本方面,基于计算部的计算结果,对输送带的移动量进行校正。因此,可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并对其进行校正,抑制因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偏差引起的记录位置的偏离。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记录装置中,所述输送带间歇地输送所述介质,所述记录部对于被所述输送带支撑的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带停止时向与该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移动,根据喷出数据,在与该扫描方向交叉的喷嘴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喷嘴而形成的喷嘴列喷出液体,所述摄像部每当所述输送带随着间歇地输送所述介质而停止时,对所述移动体进行摄像。
根据本方面,在所谓串行式的记录装置中,摄像部每当输送带随着间歇地输送介质而停止时对移动体进行摄像。因此,例如,随着介质的间歇输送,输送带每移动一次时即可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记录装置中,设置有多个的所述摄像部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根据本方面,在设置有多个的摄像部中的至少一个可向上游侧及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即使在记录装置拥有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不同的多个记录模式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根据记录模式移动摄像部,从而准确计算各个记录模式中输送带的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记录装置中,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所述摄像部。
根据本方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摄像部。因此,例如即使在记录装置拥有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不同的多个记录模式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根据记录模式使用与该记录模式相应的不同摄像部的摄像结果计算移动量,从而准确计算各记录模式中输送带的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记录装置中,所述移动体是所述输送带。
根据本方面,移动体是输送带。虽然介质的表面形状大多一样,但输送带上有很多伤痕等可作为标记的地方。因此,通过摄像部对作为移动体的输送带进行摄像,能够特别准确地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是记录装置中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介质;记录部,在被所述输送带支撑的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以及摄像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对所述输送带和所述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进行摄像,基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上游侧的上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及在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下游侧的下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一部分的位置,计算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根据本方面,基于上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及在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下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一部分的位置,计算输送带的规定时间的移动量。因此,即使输送带的移动速度变快,通过对应该移动速度调整下游侧摄像部相对于上游侧摄像部的位置,可不超出输送带的移动量的可测量范围,从而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侧视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控制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记录头的概略仰视图。
图9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记录装置 2 放出部
3 输送机构 4 记录机构
5 旋转轴 6 从动辊
7 记录头(记录部) 8 驱动辊
9 从动辊 10 粘着带(输送带、移动体)
11 从动辊 12 压辊
13 清洗刷 14 托盘
15 清洗机构 16 滑架
17 卷绕轴 18 摄像部
18a 上游侧摄像部 18b 下游侧摄像部
19 支撑部 20 粘着带10的内周面
21 透光玻璃 22 发光部
23 聚光透镜 24 摄像元件
25 保持部件 26 壳体
27 摄像面 28 卷绕机构
29 滑架移动部 30 从动辊
31 控制部(计算部、校正部) 32 I/F(接口)
33 CPU 34 控制电路
35 存储部 36 PC
37 检测器组 38 摄像范围
38a 上游侧摄像部18a的摄像范围
38b 下游侧摄像部18b的摄像范围
F 支撑面 M 电机
N 喷嘴 N1~N8 喷嘴列
P 被记录介质(介质、移动体)
R1 被记录介质P的辊 R2 被记录介质P的辊
S、S1、S2 特殊点(移动体的部分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略侧视图。此外,图2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输送机构3的概略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包括放出部2,放出部2能放出用于进行记录的被记录介质(介质)P的辊R1。此外,包括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通过使用附着有粘结剂的支撑面F支撑被记录介质P的粘着带10(环形带构成的输送带),将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A输送。此外,包括记录机构4,记录机构4将具备作为喷出墨水(液体)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记录头7的滑架16,向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扫描方向B往复扫描(往复移动)并在被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喷出墨水)。此外,包括粘着带10的清洗机构15。此外,包括卷绕机构28,具有卷绕被记录介质P的卷绕轴17。此外,所谓“扫描”是指将滑架16向扫描方向B移动,例如可列举在记录时从记录头7喷出墨水的同时,使滑架16向扫描方向B移动等等。
此外,作为被记录介质P,可使用被印染材料。所谓被印染材料是指作为印染对象的布帛、衣服和其他服饰产品等。布帛包括棉、麻、绢、羊毛等天然纤维、尼龙等化学纤维或者将其混合的复合纤维的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此外,衣服和其他服饰产品也包括缝制后的T恤衫、手帕、围巾、毛巾、手提袋、布制的袋、窗帘、床单、床罩等家具类、以及作为缝制前的状态的部件存在的裁剪前后的布帛等。
此外,作为被记录介质P,除上述被印染材料之外,也可使用普通纸、高级纸及光泽纸等用于喷墨记录的专用纸等。此外,作为被记录介质P,例如也可使用用于喷墨印刷的没有进行表面处理的(即没有形成油墨吸收层)塑料薄膜、以及在纸等基材上涂覆有塑料的东西及粘接有塑料薄膜的介质。作为该塑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及聚丙烯。
放出部2包括兼作用于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的辊R1的设置位置的旋转轴5,可从被设置在旋转轴5上的辊R1通过从动辊6及从动辊30将被记录介质P放出到输送机构3。此外,在将被记录介质P放出到输送机构3时,旋转轴5向旋转方向C旋转。
输送机构3包括:将从放出部2放出的被记录介质P载置并输送的粘着带10;具有电机M(参照图2)并使粘着带10向方向E移动的驱动辊8;以及从动辊9。被记录介质P通过压辊12被按压于粘着带10的支撑面F而被粘贴并载置。此外,在输送被记录介质P时,驱动辊8向旋转方向C旋转。
然而,作为输送带的环形带并不限于粘着带。例如,也可使用静电吸附式的环形带。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粘着带10的下部、即隔着粘着带10与压辊12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可支撑粘着带10的支撑部19。支撑部19通过支撑粘着带10,从而可抑制粘着带10随着粘着带10移动而振动等。
此外,本实施例的压辊12通过在一定的时间接触被记录介质P的相同位置来抑制接触痕迹在被记录介质P上留存,所以是可沿输送方向A往复移动(摆动)的结构。然而,压辊12并不限于这种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粘着带10的下部、即隔着粘着带10与记录头7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可对粘着带10的移动量进行图像处理测量的摄像部18。详细地说,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摄像部18,具有设置在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摄像部18a;以及设置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摄像部18b。并且,如图2所示,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被形成在扫描方向B上粘着带10的一侧的端部。然而,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也可被形成在扫描方向B上的粘着带10的另一侧的端部。摄像部18被形成在扫描方向B上的粘着带10的两侧的端部的情况下,即使粘着带10弯曲前行,也至少有一侧的摄像部18可对粘着带10进行摄像,同时也可进行高精度的弯曲前行量的测量。
此外,本实施例的摄像部18是对粘着带10的内周面20(参照图3)进行摄像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是对粘着带10的支撑面F、扫描方向B的前端(侧面部)、或被记录介质P进行摄像的结构。也就是说,可以是对作为移动体的粘着带10及被记录介质P中至少一方的任何位置进行摄像的结构。
此外,关于本实施例的摄像部18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记录机构4包括:使具备记录头7的滑架16向扫描方向B往复移动的滑架移动部29(参照图4)。此外,在图1中,扫描方向B是与纸面相对的垂直方向。
在记录时,使具备记录头7的滑架16往复扫描进行记录,但在记录扫描中(滑架16移动中),输送机构3停止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换言之,在记录时,交替进行滑架16的往复扫描和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也就是说,在记录时,与滑架16的往复扫描对应,输送机构3间歇地输送被记录介质P(间歇地移动粘着带10)。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包括在向扫描方向B往复移动的同时喷出墨水的记录头7,但也可以是具备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设置有多个喷出墨水的喷嘴的所谓线式头的印刷装置。
这里的“线式头”是指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移动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形成的喷嘴区域被设置为能够覆盖该交叉方向全体,使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P相对地移动而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使用的记录头。此外,线式头的该交叉方向上的喷嘴区域,不能覆盖记录装置对应的全部被记录介质P的该交叉方向也可以。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头7是能够通过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但并不限于这种记录部,例如,也可使用将色材转印到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转印式记录部。
粘着带10的清洗机构15包括:由多个清洗辊在旋转轴方向连接形成的清洗刷13;以及装有用于清洗清洗刷13的清洗剂的托盘14。
卷绕机构28是卷绕已进行记录并由输送机构3通过从动辊11输送的被记录介质P的机构,通过在卷绕轴17上设置用于卷绕用的纸管等并卷绕该被记录介质P,从而可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辊R2进行卷绕。
此外,图1示出了进行记录的面使用外侧的辊R1并使被记录的面位于外侧进行卷绕的状态。因此,旋转轴5和卷绕轴17一同向旋转方向C旋转。但是,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进行记录的面可使用内侧的辊R1,同时也可使被记录的面位于内侧进行卷绕。也就是说,旋转轴5、卷绕轴17也可向旋转方向C的反方向旋转。
下面,对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摄像部18进行说明。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包括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作为摄像部18,但因为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结构相同,所以统一作为摄像部18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摄像部18的概略侧视截面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像部18在壳体26的内部包括发光部22、聚光透镜23及摄像元件24等。
壳体26构成摄像部18的外壳,为圆锥台筒状。壳体26的前端部(上端部)安装有透光玻璃21。并且,透光玻璃21是与粘着带10的内周面20(支撑面F相反一侧的面)夹有间隙的状态与该内周面20相对。
发光部22隔着透光玻璃21对粘着带10的内周面20照射光,被设置在壳体26的内部通过聚光透镜23能够汇聚被该内周面20反射的反射光的位置及角度。此外,发光部22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等。
摄像元件24将通过聚光透镜23汇聚的该反射光作为图像进行摄像,在该图像被成像的位置具有摄像面27。
这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像部18中,聚光透镜23通过保持部件25被设置在壳体26的中央附近,摄像元件24被设置在壳体26的内底面,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聚光透镜23及摄像元件24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是通过聚光透镜23汇聚的该反射光被成像的位置即可。
此外,如本实施例那样进行图像处理测量的摄像部18的特征在于,与其他方式的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测量部相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偏差。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
控制部31是用于控制记录装置1的控制单元。控制部31包括I/F(接口)32、CPU33及存储部35等。
I/F32用于与作为外部装置的PC36进行喷出数据等数据的发送接收。此外,CPU33是基于来自包括摄像部18等的检测器组37的输入信号等对记录装置1全体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此外,存储部35包括:存储CPU33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等的ROM;以及用于确保存储CPU33执行的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的RAM及EEPROM等。
CPU33通过控制电路34控制使粘着带10向输送方向A移动的驱动辊8、使具备记录头7的滑架16向扫描方向B移动的滑架移动部29、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墨水的记录头7、以及图中没有示出的各装置的驱动。
本实施例的控制部31根据该结构,将在粘着带10的间歇的输送(间歇输送)中的伴随着一次~数次的间歇输送的移动前后的摄像部18拍摄的摄像数据进行比较,能够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记录时控制部31的具体控制进行说明。
图5及图6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摄像部18的摄像范围38周边的粘着带10的概略俯视图。此外,如图1~图3所示,对于本实施例的摄像部18,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都被设置在粘着带10的内周面20侧,摄像部18是能够对粘着带10的内周面20侧进行摄像的结构。这里,摄像范围38中的摄像范围38a示出了上游侧摄像部18a的摄像范围,摄像范围38中的摄像范围38b示出了下游侧摄像部18b的摄像范围。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是能够使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沿着图中没有示出的沿着输送方向A的移动轨道移动的结构。并且,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的间隔,可以是与粘着带10的一次~数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移动量相对应的长度。
这里,图5及图6示出了将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的间隔设置为与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移动量相同的长度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控制部31比较粘着带10随着间歇输送移动前的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的图像和在该上游侧摄像部18a摄像后经过规定时间后(将粘着带10间歇输送一次后)的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的图像。并且,控制部31计算粘着带10的该规定时间的移动量(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移动量)。
这里,总的来说,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包括: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粘着带10;在粘着带10支撑的被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7;以及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且对粘着带10及被记录介质P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进行摄像的摄像部18。
并且,控制部31,作为计算部,基于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图像中粘着带10的一部分的位置(特殊点S:参照图5及图6)以及在该上游侧摄像部18a摄像后经过规定时间后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到的图像中该一部分的位置,计算粘着带10的该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对应粘着带10的移动速度调整下游侧摄像部18b相对于上游侧摄像部18a的位置,不会因为该移动速度过快而超出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可测量范围(摄像范围38)。因此,能够准确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是间歇输送粘着带10的结构,因此优选将该规定时间设置为粘着带10的一次或数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时间。此外,在使粘着带10连续移动的结构的记录装置中,可根据粘着带10的移动速度等,任意设置该规定时间。
此外,换言之,使用具备输送被记录媒体P的粘着带10、被粘着带10支撑的被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7、以及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且对粘着带10及被记录介质P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进行摄像的摄像部18的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基于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图像中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和在该上游侧摄像部18a摄像后经过规定时间后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的图像中该部分的位置,能够执行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粘着带10的该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通过执行这种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从而即使输送带(粘着带10)的移动速度很快,也可通过对应该移动速度调整下游侧摄像部18b相对于上游侧摄像部18a的位置,使不超出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可测量范围(摄像范围38)。因此,能够准确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
详细地说,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控制部31的控制,作为摄像部18(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到的图像中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从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图像中找出特征性的部分,即特殊点(例如粘着带10的伤痕、痕迹、被记录介质P的纤维混乱等)S。并且,在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后,根据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到的图像中的该特殊点S的位置计算粘着带的移动量。此外,作为计算移动量的基准的“移动体的部分的位置”并不限于特殊点S,例如,也可以是粘着带10上预先形成的标记等。
这里,图5示出了从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图像中找出特殊点S1的状态。并且,图6示出了从图5的状态进行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后,从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到的图像中找出该特殊点S1,同时又重新从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图像中找出特殊点S2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例的摄像部18以动画的形式对图像进行摄像(在粘着带10的移动中摄像)。因此,根据上游侧摄像部18a拍摄到的特殊点S的位置和间歇输送中下游侧摄像部18b拍摄到的该特殊点S的位置,在控制部31中能够判断(运算)间歇输送中特殊点S的移动量(即粘着带10的移动量)是否为合适的移动量。并且,基于该判断结果,通过控制部31的控制,可调整移动量以使基于该间歇输送的粘着带10的移动量成为合适的移动量。
这里,图7是示出通过控制部31进行的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控制例的说明图。
图7的横轴示出了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粘着带10的移动量(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A的输送距离),图7的纵轴示出了粘着带10向方向E的移动速度(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A的输送速度)。
粘着带10的移动量合适的情况下,从移动量d0到移动量d1,粘着带10以加速状态移动,从移动量d1到移动量d3,粘着带10以恒速状态移动,从移动量d3到移动量d7,粘着带10以减速状态移动。也就是说,从移动量d0到移动量d7的距离是粘着带10的合适的移动量。
这里,从移动量d1到小于移动量d3的移动量d2,结束恒速状态,粘着带10从移动量d2开始进入减速状态的情况下(图中的虚线),控制部31在减速状态的中途(移动量d4)减弱减速程度,控制粘着带10移动到移动量d7。
另一方面,从移动量d1到大于移动量d3的移动量d5,维持恒速状态,粘着带10从移动量d5开始进入减速状态的情况下(图中的点划线),控制部31在减速状态的中途(移动量d6)增强减速程度,控制粘着带10在移动量d7处停止。
此外,本实施例的控制部31,根据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开始后下游侧摄像部18b开始对特殊点S进行摄像的时间,判断粘着带10进入减速状态的时机。然而,并不限于这种控制,也可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编码器等的测量结果等。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基于控制部31的计算结果校正粘着带10的移动量,控制部31兼具校正部的作用。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准确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并进行校正,能够抑制因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偏差而导致的记录位置的偏离。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记录头7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头7的概略仰视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记录头7具有由多个喷嘴N沿输送方向A(与扫描方向B交叉的方向)排列形成的喷嘴列N1~N8。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是能够喷出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及黑色墨水的结构,喷嘴列N1及N5对应青色墨水,喷嘴列N2及N6对应品红色墨水,喷嘴列N3及N7对应黄色墨水,喷嘴列N4及N8对应黑色墨水。
通过具有这种结构的记录头7,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粘着带10间歇地输送被记录介质P。并且,记录头7对于被粘着带10支撑的被记录介质P,在粘着带10停止时向与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扫描方向B移动,从与该扫描方向B交叉的喷嘴排列方向排列有多个喷嘴N形成喷嘴列N1~N8,基于喷出数据喷出墨水。并且,每当粘着带10随着间歇地输送被记录介质P而停止时,摄像部18对作为移动体的粘着带10进行摄像。
也就是说,在所谓串联式的记录装置1中,摄像部18每当粘着带10随着间歇地输送被记录介质P而停止时对粘着带10进行摄像。因此,例如,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间歇输送,粘着带10每移动一次,即可准确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间歇输送,粘着带10每移动一次时即可准确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粘着带10每移动多次时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构成为能够使上游侧摄像部18a及下游侧摄像部18b沿着图中没有示出的沿着输送方向A的移动轨道移动。虽然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但优选在设置有多个的摄像部18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向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通过设置为这种结构,例如,即使在记录装置1拥有粘着带10的移动速度(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那样粘着带10间歇移动的情况下的一次的移动量、或者输送带连续移动的结构的记录装置中该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不同的多个记录模式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根据记录模式移动摄像部18,从而准确计算各个记录模式中粘着带10的移动量。
或者,也可设置三个以上的摄像部18。即使是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摄像部的结构,在拥有粘着带10的移动速度(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那样粘着带10间歇移动的情况下的一次的移动量、或者输送带连续移动的结构的记录装置中该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不同的多个记录模式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摄像部18之间的间隔根据记录模式分别不同,并根据记录模式使用与该记录模式相应的不同摄像部18的摄像结果计算移动量,从而准确计算各记录模式中粘着带10的移动量。
例如,可列举在拥有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移动量分别为第一移动量、第二移动量、第三移动量这三种记录模式的情况下,设置三个摄像部18,使输送方向A上的最上游侧的摄像部18和第二个上游侧的摄像部18之间的间隔对应第一移动量,使输送方向A上的第二个上游侧的摄像部18和最下游侧的摄像部18之间的间隔对应第二移动量,使输送方向A上的最上游侧的摄像部18和最下游侧的摄像部18之间的间隔对应第三移动量等。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移动体,如上所述,是作为输送带的粘着带10。虽然被记录介质P的表面形状大多一样,但粘着带10等输送带上有很多伤痕等可作为标记的地方。因此,通过摄像部18对作为移动体的输送带进行摄像,能够使特殊点S容易识别,从而特别准确地计算输送带的移动量。然而,如上所述,并不限于这种结构。
下面,关于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使用流程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9是示出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其是与使用图7说明的通过控制部31进行的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控制例相对应的流程图。此外,图9的流程图是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输送所涉及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例子。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从PC36输入喷出数据开始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后,首先,在步骤S110,通过上游侧摄像部18a对粘着带10进行摄像。在本步骤中,与此同时,通过控制部31,特殊点S被指定,该特殊点S的位置被识别。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虽然通过对粘着带10的内周面20进行摄像来对粘着带10的移动量进行图像处理测量,但也可通过对粘着带10的支撑面F、侧面进行摄像来对粘着带10的移动量进行图像处理测量。甚至,也可以是通过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摄像来间接地对粘着带10的移动量进行图像处理测量的结构。
接着,在步骤S120,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以使只移动规定的移动量(与粘着带10的一次间歇移动所涉及的移动量相对应的移动量)。
接着,在步骤130,通过下游侧摄像部18b对粘着带10进行摄像。在本步骤,与此同时,通过控制部31,特殊点S的位置被识别,粘着带10的停止位置被预测。此外,该预测可以是基于单位时间的特殊点S的移动量的预测,也可以是基于与特殊点S的位置、合适的移动量相对应的位置(停止位置)和驱动辊8的电机M中输入的剩余的驱动脉冲数的预测等。
接着,在步骤S140,通过控制部31,判断粘着带10的移动量是否是合适的移动量。判断不是合适的移动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50,如使用图7说明的通过上述控制部31进行的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控制例那样,调整粘着带10的移动量,返回到步骤S130。判断是合适的移动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0。
在步骤160,确认粘着带10是否停止,重复进行步骤S130到步骤S160,直到粘着带10停止,通过粘着带10的停止,结束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开始基于喷出数据的记录。此外,这里的开始记录是指执行一次扫描(一遍)的喷出动作(记录头7伴随扫描方向B中去方向或回方向的一次移动进行的记录动作)。
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在从步骤S120中粘着带10开始移动到步骤S160中粘着带10停止移动期间,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有效地调整粘着带10的移动量。
下面,关于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执行的其他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使用流程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0是示出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相对于图9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省略了步骤S130到步骤S150,取而代之的是追加了步骤S170到步骤S200。因此,省略对共通的步骤S110到步骤S120、步骤S160的详细说明,对步骤S170以及步骤S170之后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9示出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中,在从步骤S120中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到步骤S160中停止粘着带10的移动期间,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并调整了移动量。
另一方面,在图10示出的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中,在从步骤S120中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到步骤S160中停止粘着带10移动之后,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并调整移动量。
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在步骤S160中粘着带10停止后,在步骤S170通过下游侧摄像部18b对粘着带10进行摄像。
并且,在步骤S180,通过控制部31,基于特殊点S的位置,对粘着带10的移动量的偏离量进行运算。
并且,在步骤S190,通过控制部31,基于步骤S180中运算出的偏离量,判断粘着带10的移动量是否是合适的移动量。判断不是合适的移动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200,对应该偏离量而移动粘着带10(调整粘着带10的移动量),返回到步骤S170,重复从步骤S170到步骤S200,直到变为合适的移动量。判断是合适的移动量的情况下,结束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此外,步骤S200的粘着带10的移动,不只是使粘着带10向输送方向A移动的情况,也存在使粘着带10向输送方向A的反方向移动的情况。
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在从步骤S120中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到步骤S160中停止粘着带10的移动之后,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因此能够准确调整粘着带10的移动量。
下面,关于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执行的其他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使用流程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1是示出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执行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相对于图9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追加了图10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的步骤S170到步骤S200。因此,从步骤S110到步骤S200的各步骤都是共通的,所以省略对从步骤S110到步骤S200的各步骤的详细说明。
在图9示出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中,在从步骤S120中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到步骤S160中停止粘着带10的移动期间,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并调整了移动量。此外,在图10示出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中,在从步骤S120中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到步骤S160中停止粘着带10的移动之后,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并调整了移动量。
另一方面,在图11示出的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中,在从步骤S120中开始粘着带10的移动到步骤S160中停止粘着带10的移动位置期间以及其后这两者中,计算粘着带10的移动量并调整移动量。因此,本例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且准确地调整粘着带10的移动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当然那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也可使用具备线式头以及并非间歇而是能够连续地输送介质的输送带的记录装置,每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上游侧摄像部和下游侧摄像部对图像进行摄像,计算每经过该规定时间的输送带的移动量。

Claims (6)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带,输送介质;
记录部,在被所述输送带支撑的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
摄像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对所述输送带和所述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进行摄像;以及
计算部,基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上游侧的上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及在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下游侧的下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一部分的位置,计算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设置有多个的所述摄像部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包括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计算部的计算结果,对所述输送带的移动量进行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间歇地输送所述介质,
所述记录部对于被所述输送带支撑的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带停止时向与该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移动,根据喷出数据,在与该扫描方向交叉的喷嘴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喷嘴而形成的喷嘴列喷出液体,
所述摄像部每当所述输送带随着间歇地输送所述介质而停止时,对所述移动体进行摄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设置有三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是所述输送带。
6.一种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是记录装置中的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介质;记录部,在被所述输送带支撑的所述介质上进行记录;以及摄像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多个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对所述输送带和所述介质中的至少一个即移动体进行摄像,
基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上游侧的上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移动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及在通过该上游侧摄像部摄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摄像部中的所述下游侧的下游侧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的所述一部分的位置,计算所述输送带的所述规定时间的移动量,
设置有多个的所述摄像部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CN201710199679.5A 2016-04-06 2017-03-27 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7264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6287 2016-04-06
JP2016076287A JP2017185694A (ja) 2016-04-06 2016-04-06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ベルトの移動量の算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028A CN107264028A (zh) 2017-10-20
CN107264028B true CN107264028B (zh) 2020-06-19

Family

ID=5845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9679.5A Active CN107264028B (zh) 2016-04-06 2017-03-27 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41682B1 (zh)
JP (1) JP2017185694A (zh)
CN (1) CN107264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2620B (zh) * 2017-12-01 2019-09-03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数码喷印机的纺织品的双面喷墨印花方法及纺织品
JP7413705B2 (ja) * 2019-10-08 2024-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6033A (ja) * 2012-04-11 2013-10-24 Riso Kagaku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0489A (ja) * 1996-09-26 1998-04-21 Canon Inc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位置制御方法
JPH11291467A (ja) * 1998-04-14 1999-10-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91468A (ja) * 1998-04-14 1999-10-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165842B1 (en) * 2008-09-16 2020-03-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5332884B2 (ja) * 2009-05-01 2013-1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搬送ベルトの送り量補正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23631B2 (ja) * 2009-09-29 2013-10-23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ベルト搬送補正方法
JP5814648B2 (ja) * 2011-06-16 2015-11-1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媒体搬送装置
JP2013199048A (ja) * 2012-03-26 2013-10-03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3479A (ja) * 2013-06-21 2015-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50138288A1 (en) * 2013-11-21 2015-05-21 Samuel Chen High optical density inkjet prin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6033A (ja) * 2012-04-11 2013-10-24 Riso Kagaku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028A (zh) 2017-10-20
EP3241682B1 (en) 2020-09-23
EP3241682A1 (en) 2017-11-08
JP2017185694A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2428B2 (en) Target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705140B2 (ja) 印刷装置
CN108621554B (zh) 打印装置及输送方法
US11141972B2 (e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landing position deviation of liquid
JP20091729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264028B (zh) 记录装置及输送带的移动量的计算方法
JP2017019624A (ja) 印刷装置
JP20090669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79149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090669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着弾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2011016240A (ja) 記録装置
JP20090567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着弾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2018150099A (ja) 印刷装置
JP500910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348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着弾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623889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188899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6611164B2 (ja)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JP2018149706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範囲の設定方法
JP70656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4449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7222099A (ja) 印刷装置、吐出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JP2017185663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H11997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20947252U (zh) 输送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