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1359A -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1359A
CN107261359A CN201710512996.8A CN201710512996A CN107261359A CN 107261359 A CN107261359 A CN 107261359A CN 201710512996 A CN201710512996 A CN 201710512996A CN 107261359 A CN107261359 A CN 107261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blic area
smoke
station public
exhaust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29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利伟
郭旭晖
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129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13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1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1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2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area conflagrations, e.g. forest fires, subterranean fires
    • A62C3/0221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area conflagrations, e.g. forest fires, subterranean fires for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包括第二活塞风井、连通第二活塞风井与轨顶排风道的排热风道以及设于排热风道上的排热风机,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排烟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开闭的电动控制阀,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排热风机联动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通过在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置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地下站公共区的烟雾可以通过第一排烟口进入到轨顶排风道,并在排热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排热风道排出去,增强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提高了火灾时公共区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地下站通风排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际(市域)铁路地下站公共区排烟主要通过设置在公共区的排烟系统来实现,由于地下站存在较多的楼梯口和与室外相通的出入口,导致楼梯口和出入口区域的排烟效果较好,而远离楼梯口和出入口区域的排烟效果较差,存在排烟死角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很有必要对传统的城际(市域)铁路地下站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整个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排烟系统排烟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包括第二活塞风井、连通第二活塞风井与轨顶排风道的排热风道以及设于排热风道上的排热风机,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排烟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开闭的电动控制阀,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排热风机联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烟口具有多个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热风机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箱,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消防控制室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风井、连接排风井与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管道以及设于排烟管道上的排烟风机,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多个第二排烟口。
进一步地,隧道轨行区设有轨行区排烟口,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活塞风井、连通第一活塞风井与轨行区排烟口的排烟风道以及设于排烟风道上的隧道风机。
进一步地,地下站公共区的侧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隧道轨行区的公共区端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隧道轨行区与轨顶排风道的轨行区排热风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方法,包括:
地下站公共区监测到火灾后,开启排烟风机,通过第二排烟口和排烟管道对地下站公共区进行排烟;同时开启第一排烟口,利用排热风机和排热风道对地下站公共区靠近隧道轨行区的区域进行排烟。
进一步地,同时还开启公共区端门,并启动隧道风机,地下站公共区烟气在隧道轨行区负压作用下由公共区端门进入隧道轨行区,经由轨行区排烟口进入排烟风道并排至室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通过在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置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地下站公共区的烟雾可以通过第一排烟口进入到轨顶排风道,并在排热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排热风道排出去,增强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提高了火灾时公共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原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B-B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风井、2-排烟管道、3-排烟风机、4-第二排烟口、5-第一活塞风井、6-排烟风道、7-隧道风机、8-轨行区排烟口、9-公共区端门、10-屏蔽门、11-隔墙、12-第一排烟口、13-电动控制阀、14-轨顶排风道、15-第二活塞风井、16-排热风道、17-排热风机、18-轨行区排热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际(市域)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用于城际(市域)铁路的地下站公共区排烟,城际(市域)铁路的地下站公共区与隧道轨行区通过屏蔽门10以及位于屏蔽门10上方的隔墙11隔断,该系统包括分别位于车站两端的两个第二活塞风井15、分别连通两个第二活塞风井15与轨顶排风道14的两个排热风道16以及分别设于两个排热风道16上的两个排热风机17,位于屏蔽门10上方的隔墙11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14的第一排烟口12,所述第一排烟口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12开闭的电动控制阀13,所述电动控制阀13与所述排热风机17联动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在地下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在位于屏蔽门10上方的隔墙11上设置的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14的第一排烟口12,将地下站公共区的烟雾通过第一排烟口12排入到轨顶排风道14,并在排热风机17的作用下通过排热风道16排出去,增强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提高了火灾时公共区的安全性。
本优选实施例中,对应于一个地下站公共区的所述第一排烟口12具有多个且间隔设置,使得地下站公共区利用所述第一排烟口12进行排烟时排烟更加全面。
作为所述电动控制阀13与所述排热风机17联动设置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所述排热风机17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箱,所述电动控制阀13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动控制阀13开启或关闭时将开启或关闭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根据收到的开启或关闭信号控制所述排热风机17的开启和关闭。作为优选地,所述电动控制阀13与消防控制室电连接,可以由消防控制室远程控制所述电动控制阀13的开闭。
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设于车站两端的两个排风井1、分别连接两个排风井1与地下站公共区的两个排烟管道2以及分别设于两个排烟管道2上的两个排烟风机3,每一所述排烟管道2上设有多个第二排烟口4。地下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烟雾通过所述第二排烟口4进入所述排烟管道2,并在所述排烟风机3的作用下将烟雾排除室外。所述排烟风机3与所述排热风机17共同作用来进行排烟,使得排烟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隧道轨行区设有位于地下站公共区两端的两个轨行区排烟口8,该系统还包括分别设于车站两端的两个第一活塞风井5、分别连通两个第一活塞风井5与对应的轨行区排烟口8的两个排烟风道6以及分别设于两个排烟风道6上的两个隧道风机7。进一步地,地下站公共区的两端的侧墙上分别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隧道轨行区的两个公共区端门9,地下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烟雾通过所述公共区端门9进入所述隧道轨行区,并通过所述轨行区排烟口8进入所述排烟风道6,在所述隧道风机7的作用下将烟雾排出室外。所述隧道风机7与所述排烟风机3以及所述排热风机17共同作用来进行排烟,进一步增强了排烟效果。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隧道轨行区与轨顶排风道14的轨行区排热风口18,使得进入所述轨顶排风道14内的烟雾通过所述轨行区排热风口18进入隧道轨行区,并通过所述隧道风机7将烟雾排出室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方法,包括:
正常运行时,排烟风机3处于关闭状态,隧道风机7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排烟口12处于关闭状态,公共区端门9处于关闭状态,排热风机17开启对隧道轨行区进行排热运行。
火灾工况时,地下站公共区监测到火灾后,联动开启排烟风机3,通过第二排烟口4和排烟管道2对地下站公共区进行排烟;同时开启第一排烟口12,利用排热风机17和排热风道16对地下站公共区靠近隧道轨行区的区域进行排烟。
进一步地,同时还开启公共区端门9,并启动隧道风机7,地下站公共区烟气在隧道轨行区负压作用下由公共区端门9进入隧道轨行区,经由轨行区排烟口8进入排烟风道6并排至室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基于上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方法,地下站公共区监测到火灾后,排烟风机3、排热风机17以及隧道风机7同时运行,同时对地下站公共区进行排烟,增强了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保证地下站公共区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包括第二活塞风井、连通第二活塞风井与轨顶排风道的排热风道以及设于排热风道上的排热风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排烟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开闭的电动控制阀,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排热风机联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烟口具有多个且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风机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箱,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消防控制室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井、连接排风井与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管道以及设于排烟管道上的排烟风机,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多个第二排烟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隧道轨行区设有轨行区排烟口,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活塞风井、连通第一活塞风井与轨行区排烟口的排烟风道以及设于排烟风道上的隧道风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地下站公共区的侧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隧道轨行区的公共区端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隧道轨行区与轨顶排风道的轨行区排热风口。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方法,包括:
地下站公共区监测到火灾后,开启排烟风机,通过第二排烟口和排烟管道对地下站公共区进行排烟;同时开启第一排烟口,利用排热风机和排热风道对地下站公共区靠近隧道轨行区的区域进行排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还开启公共区端门,并启动隧道风机,地下站公共区烟气在隧道轨行区负压作用下由公共区端门进入隧道轨行区,经由轨行区排烟口进入排烟风道并排至室外。
CN201710512996.8A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Pending CN107261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2996.8A CN107261359A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2996.8A CN107261359A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1359A true CN107261359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70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2996.8A Pending CN107261359A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135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3305A (zh) * 2018-02-14 2018-09-14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区间内列车火灾的通风排烟方法
CN109252885A (zh) * 2018-10-25 2019-01-2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岛式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CN112523773A (zh) * 2020-12-11 2021-03-19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端设置风亭的地铁车站环控系统
CN11261026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短间距密集站点的多车站协同通风排烟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985857A (zh) * 2021-01-27 2021-06-18 清华大学 隧道排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3323A (zh) * 2011-12-09 2012-06-27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CN207315426U (zh) * 2017-06-29 2018-05-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3323A (zh) * 2011-12-09 2012-06-27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CN207315426U (zh) * 2017-06-29 2018-05-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江: ""地铁地下车站防排烟设计浅论"", 《铁道标准设计》 *
曾琪翔: ""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浅析"", 《制冷与空调》 *
赵海生: ""地铁工程防排烟系统调试"", 《山西建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3305A (zh) * 2018-02-14 2018-09-14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区间内列车火灾的通风排烟方法
CN108533305B (zh) * 2018-02-14 2019-03-19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区间内列车火灾的通风排烟方法
CN109252885A (zh) * 2018-10-25 2019-01-2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岛式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CN112523773A (zh) * 2020-12-11 2021-03-19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端设置风亭的地铁车站环控系统
CN11261026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短间距密集站点的多车站协同通风排烟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610265B (zh) * 2020-12-15 2022-04-15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短间距密集站点的多车站协同通风排烟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985857A (zh) * 2021-01-27 2021-06-18 清华大学 隧道排烟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1359A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
CN207035409U (zh) 一种可以自动清洗过滤装置的新风机组
KR20180114817A (ko) 새바람 정화창 및 그의 통풍 방법
CN206889006U (zh) 一种地铁隧道通风系统
KR100807273B1 (ko) 고층건물 환기 시스템
KR20060105295A (ko) 건축물용 자연환기장치
CN104032933A (zh) 一种压力平衡型厨房双竖井集中送风排烟系统装置
KR100785399B1 (ko) 수직통로를 이용한 고층건물 환기시스템
CN207315426U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
CN110295939A (zh) 一种全高站台门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协同站台排烟系统
CN107246700A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CN204503733U (zh) 补风式通风柜
CN110118099B (zh)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N208431904U (zh) 一种自带静压分配装置的吊顶式新风换气装置
CN204187744U (zh) 窗式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5020833A (zh) 厂房换气装置
CN105239894A (zh) 通风门
JP6942173B2 (ja) 換気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CN104929672B (zh) 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隔离装置及方法
KR100990488B1 (ko) 멀티환기시스템
CN105509221A (zh) 一种空气对流式自动化排风系统
KR100506405B1 (ko) 이중 덕트에 의한 열회수 방식을 이용한 환기 장치
CN207716483U (zh) 一种补风式油烟排气罩装置
CN205536160U (zh) 一种换气式空调器
CN204402534U (zh) 隧道施工时的通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