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4914B -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4914B
CN107254914B CN201710647834.5A CN201710647834A CN107254914B CN 107254914 B CN107254914 B CN 107254914B CN 201710647834 A CN201710647834 A CN 201710647834A CN 107254914 B CN107254914 B CN 1072549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hole
adhesive tape
blocking piece
inflatable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78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4914A (zh
Inventor
肖龙
薛飞龙
张辉
王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adwell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478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4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4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4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4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4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Extraordinary structures, e.g. with suspended or cantilever parts supported by masts or tower-like structures enclosing elevators or stairs;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9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上述的充气膜包括膜体、粘贴带、第一堵片以及通风管;膜体开设有通孔;粘贴带设于膜体上,粘贴带环绕通孔;第一堵片上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安装孔,第一堵片连接于粘贴带上;通风管穿设于通孔和安装孔内。上述的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组装时,先将通风管插入通孔内;然后将通风管穿设于第一堵片的安装孔内;然后将第一堵片连接于粘贴带上,以免充气膜漏气;最后将通风管接入膜体外围的通风设备上,最终完成充气膜的组装,因此,充气膜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可靠性较好,从而使通风结构的使用方便性较好;此外,上述的充气膜的通风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膜建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因具有成本较低和轻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传统的气膜建筑上需要设置通风结构与外部的输风装置的风口连通,如空调,以对气膜建筑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纯净度和气流速度进行调节。
传统的气膜建筑的通风结构的零件较多,使通风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此外,气膜建筑的通风结构的使用方便性较差且容易漏气。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气膜建筑的通风结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问题;此外,通风结构还存在使用方便性较差且容易漏气的问题,提供一种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充气膜,包括:
膜体,所述膜体开设有通孔;
粘贴带,所述粘贴带设于所述膜体上,所述粘贴带环绕所述通孔;
第一堵片,所述第一堵片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堵片连接于所述粘贴带上;以及
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堵片套接于所述通风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弹性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使通风管与第一堵片之间紧密接触结合,保证通风管与第一堵片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可以更好地解决通风结构容易漏气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体包括膜主体和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连接于所述膜主体上;所述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膜主体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加强片上;所述粘贴带设于所述加强片上背离所述膜主体的侧面,所述粘贴带环绕所述第一通孔;由于膜主体为膜材材料,在膜主体上设置加强片,可以提高膜主体与通风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使膜主体不易开裂,保证膜体与通风管之间可靠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还包括第二堵片,所述第二堵片粘贴于所述粘贴带上,所述第二堵片用于封堵所述通孔;当需通过通孔对充气膜进行通风时,卸下第二堵片,将通风设备的通风管穿设于通孔和安装孔内,并将第一堵片粘贴于粘贴带上,以对膜体进行通风。当无需通过通孔对充气膜进行通风时,卸下第一堵片和通风管,将第二堵片粘贴于粘贴带上,以封堵通孔,避免充气膜漏气。因此,第二堵片和第一堵片可以切换使用。当膜体无需通风时,可以拔出通风管,并将第一堵片替换为第二堵片,以将安装孔进行封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还包括配重袋,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体连接,将膜体连接于配重袋上,以免膜体任意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袋包括袋本体和填充物,所述袋本体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填充物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物为沙袋或水袋或金属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带为魔术贴。
一种充气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膜体和通风管;
将粘贴带固定于所述膜体上;
在所述膜体上开设通孔;
提供一第一堵片,其中,所述第一堵片上开设有安装孔;
将所述通风管顺序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以及
将所述第一堵片连接于所述粘贴带上。
上述的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膜体上开设有通孔,由于第一堵片上开设有安装孔,且通风管穿设于通孔和安装孔内,使膜体内腔与膜体外围连通;通风管可以与膜体的外围的通风设备连接,如空调,使通风设备对膜体进行通风;又由于膜体上设有粘贴带,粘贴带环绕通孔,即通孔的外围设有粘贴带,且第一堵片连接于粘贴带上,以对通风管和膜体的连接处进行封堵,避免通风管与膜体之间容易漏气的问题;组装时,先将通风管插入通孔内;然后将通风管穿设于第一堵片的安装孔内;然后将第一堵片连接于粘贴带上,以免充气膜漏气;最后将通风管接入膜体外围的通风设备上,最终完成充气膜的组装,因此,充气膜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可靠性较好,从而使通风结构的使用方便性较好;此外,上述的气膜建筑的通风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充气膜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充气膜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充气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所示充气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制造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充气膜包括:膜体、粘贴带、第一堵片以及通风管;例如,所述膜体开设有通孔;例如,所述粘贴带设于所述膜体上;例如,所述粘贴带环绕所述通孔;例如,所述第一堵片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安装孔;例如,所述第一堵片连接于所述粘贴带上;例如,所述通风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内。例如,一种充气膜包括:膜体、粘贴带、第一堵片以及通风管;所述膜体开设有通孔;所述粘贴带设于所述膜体上,所述粘贴带环绕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堵片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堵片连接于所述粘贴带上;所述通风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内。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充气膜10包括膜体100、粘贴带200、第一堵片300以及通风管400。同时参见图2,所述膜体100开设有通孔110。所述粘贴带200设于所述膜体100上。所述粘贴带200环绕所述通孔110,即通孔110的外围设有粘贴带200。所述第一堵片300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0连通的安装孔310。所述第一堵片300连接于所述粘贴带200上。所述通风管400穿设于所述通孔110和所述安装孔310内,使膜体100的内腔与膜体100的外围连通,通风管400可以与膜体100的外围的通风设备连接,如空调,这样,通风设备通过通风管400与膜体100通风。又由于膜体100上设有粘贴带200,粘贴带200环绕通孔110,即通孔110的外围设有粘贴带200,且第一堵片300连接于粘贴带200上,以对通风管400和膜体100的连接处进行封堵,避免通风管400与膜体100之间容易漏气的问题。
组装时,先将通风管400插入通孔110内;然后将通风管400穿设于第一堵片300的安装孔310内;然后将第一堵片300连接于粘贴带200上,以免充气膜10漏气;最后将通风管400接入膜体100外围的通风设备上,最终完成充气膜10的组装,因此,充气膜10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可靠性较好,从而使通风结构的使用方便性较好。例如,第一堵片3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使第一堵片连接于粘贴带上,可以实现充气膜10的快速组装,同时实现第一堵片300与膜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缩短了充气膜10的组装时间;当第一堵片300存在破损且粘贴性能较差时,可以随时更换新的第一堵片300,降低了充气膜10的使用成本。例如,第一堵片300的形状与粘贴带200的形状相适应。当然,第一堵片300也可以扣接于粘贴带200上,例如,第一堵片300为硬质的封堵片。又如,第一堵片300的材料为木材或硬胶或其他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堵片300套接于所述通风管400上,使通风管400穿设于第一堵片300的安装孔310内。所述第一堵片粘贴于所述粘贴带上,可以实现充气膜10的快速组装,同时实现第一堵片300与膜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缩短了充气膜10的组装时间;当第一堵片300存在破损且粘贴性能较差时,可以随时更换新的第一堵片300,降低了充气膜10的使用成本。例如,通风管400的横截面呈圆形状。通孔110和安装孔310均为圆孔。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风管400的横截面也可以呈方形状或椭圆形状,通孔110和安装孔310的形状与通风管40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应。又如,通风管400为弹性管道,使通风管400具有弹性。例如,粘贴带200的延伸轨迹呈方形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粘接带的延伸轨迹也可以呈圆形状或椭圆形状。
为了使通风管400与第一堵片300之间紧密接触结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400弹性抵接于所述安装孔310的内壁上,使通风管400与第一堵片300之间紧密接触结合,保证通风管400与第一堵片30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可以更好地解决通风结构容易漏气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体100包括膜主体100a和加强片100b,所述加强片100b连接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所述通孔1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所述粘贴带200设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背离所述膜主体100a的侧面,所述粘贴带200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例如,膜主体100a为膜材材料,如醋酸纤维素或芳香聚酰胺。由于膜主体100a为膜材材料,在膜主体100a上设置加强片100b,可以提高膜主体100a与通风管400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使膜主体100a不易开裂,保证膜体100与通风管400之间可靠连接。例如,所述粘贴带200还缝接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使粘贴带200更牢固连接于加强片100b上。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片100b与粘贴带200的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片100b与粘贴带200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加强片100b呈圆环形状,粘贴带200呈方形状,且加强片100b的外直径大于粘贴带200的边长,加强片100b的内直径小于粘贴带200的边长。又如,加强片100b与粘贴带200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同。例如,加强片100b通过焊接固定于膜主体100a上,使加强片100b连接于膜主体100a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片100b也可以通过胶接固定于膜主体100a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第二堵片500,所述第二堵片500粘贴于所述粘贴带200上,所述第二堵片500用于封堵所述通孔110。当需通过通孔110对充气膜10进行通风时,卸下第二堵片500,将通风设备的通风管400穿设于通孔110和安装孔310内,并将第一堵片3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对膜体100进行通风。当无需通过通孔110对充气膜10进行通风时,卸下第一堵片300和通风管400,将第二堵片5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封堵通孔110,避免充气膜10漏气。因此,第二堵片500和第一堵片300可以切换使用。当膜体100无需通风时,可以拔出通风管400,并将第一堵片300替换为第二堵片500,以将安装孔310进行封堵。例如,第二堵片500呈方形状,第二堵片500封堵通孔110。又如,第二堵片500的边长等于粘接带的边长,使第二堵片500完全贴附于粘接带上。例如,第二堵片500的材料和第一堵片300的材料均与膜体100的材料相同,使充气膜10容易制造且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配重袋600,所述配重袋600与所述膜体100连接,将膜体100连接于配重袋600上,以免膜体100任意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袋600包括袋本体610和填充物620,所述袋本体610上开设有收容腔612,所述填充物620位于所述收容腔612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物620为沙袋或水袋或金属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物620为沙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带200为魔术贴。
如图3所示,例如,充气膜10还包括连接板700和紧固件800,所述膜主体100a上开设有第一固定位置110。如图4所示,所述袋本体610上还开设有第二固定位置614和开口616,所述收容腔612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614均与所述开口616连通。所述填充物620位于所述收容腔612内。所述连接板700上开设有安装孔710。所述连接板700抵接于所述膜主体100a与所述袋本体610其中之一上。所述紧固件800顺序穿设所述安装孔710、所述第一固定位置110和所述第二固定位置614,用于使所述膜主体100a、所述袋本体610和所述连接板700连接于一起,从而使袋本体610上开口616被夹紧,避免填充物620与袋本体610之间相互分离。
组装固定时,首先将填充物620通过袋本体610的开口616放置于收容腔内,使填充物620将袋本体610定位于目标位置;然后将紧固件800穿设于安装孔710、第一固定位置110、第二固定位置614和开口616内,使膜主体100a与袋本体610连接。拆卸移动时,首先卸下紧固件800和连接板700,将配重带和膜主体100a分开;然后分别对膜主体100a和袋本体610打包移动,而袋本体610和填充物620可以一起打包移动。当到达新的目的地时,使用者可以重新组装充气膜10,并将膜主体100a和袋本体610再次进行组装连接。由于充气膜10在组装时,无需与混凝土基础连接,使充气膜10的拆装移动较容易,解决了移动式气膜的拆装移动困难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充气膜10的拆装成本。
为了使膜主体100a和袋本体610之间的连接更牢固,连接板700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700抵接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背离所述袋本体610的一侧,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700抵接于所述袋本体610上背离所述膜主体100a的一侧。所述螺栓顺序穿设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和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安装孔,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栓远离所述螺母的端部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螺母抵接于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上,使膜主体100a和袋本体610被夹紧于两个连接板700之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700的数目还可以为多个,膜主体100a和袋本体610被夹紧于其中两个连接板70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位置110和第二固定位置614均为通孔。如图5所示,第二固定位置614包括第一部分614a和第二部分614b,第一部分614a和第二部分614b均与开口230连通。安装孔的数目为两个,紧固件500顺序穿设第一个所述安装孔710、所述第一固定位置110、所述第一部分614a、所述第二部分614b和第二个所述安装孔710。
为了使膜主体100a与袋本体610之间更好地抵接,进一步地,膜主体100a上邻近袋本体610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相邻两个第一凸起之间存在第一空隙。袋本体610邻近膜主体100a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相邻两个第二凸起之间存在第二间隙。第一凸起位于第二间隙内,第二凸起位于第一间隙内,使膜主体100a与袋本体610之间更好地抵接。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凸起均匀分布于膜主体100a上,多个第二凸起均匀分布于袋本体610上。为了提高袋本体610的耐磨性,进一步地,袋本体610的底部设有耐磨层。
需要说明的是,配重袋的结构需考虑充气膜10组装及运输时的便利性。例如,配重袋的开口呈收缩状,可以避免填充物620容易从配重袋的开口处分离,使填充物620始终位于配重袋的收容腔内。为了提高配重袋的应力强度,例如,配重袋的开口处设有加强筋条,以免配重袋反复打开导致出现裂纹。又如,填充物620通过缝接或胶接连接于配重袋上,使填充物620更牢固的连接于配重袋上。又如,配重袋的开口的内壁上设有搭扣或封口带或拉链,以密封开口。例如,配重袋包括配重袋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配重袋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收容腔开设于所述配重袋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开口。第二固定位置614分别开设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又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活动连接于配重袋本体。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转动连接于配重袋本体上。例如,第一连接部与配重袋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合页,使第一连接部与配重袋本体转动连接。又如,第二连接部与配重袋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合页,使第二连接部与配重袋本体转动连接。
为了起到防松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800包括螺栓810和螺母820。所述连接板的数目为两个,所述螺栓顺序穿设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和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安装孔,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栓远离所述螺母的端部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螺母抵接于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上,使两个连接板、膜主体100a和配重袋紧固连接。螺栓与螺母螺纹连接,起到防松效果,使两个连接板、膜主体100a和配重袋的连接较可靠。
例如,螺栓包括螺栓本体和螺栓头部,螺栓头部连接于螺栓本体的端部。螺栓本体远离螺栓头部的端部设有螺纹,以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栓头部的直径大于螺栓本体的直径。螺栓本体顺序穿设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和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安装孔。螺栓头部与其中一个连接板背离膜主体100a的侧面抵接,螺母与另外一个连接板背离配重袋的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紧固件800与连接板700的连接更加牢固,充气膜10还包括垫圈,垫圈套设于螺栓上,且垫圈的两侧分别与紧固件800和连接板700抵接,可以较好地防止螺栓从连接板700上松脱,从而使紧固件800与连接板700的连接更加牢固。例如,连接板700上开设有与安装孔710连通的凹槽,垫圈位于凹槽内与连接板700抵接,可以使垫圈更好地抵接于连接板700上。此外,垫圈收容于凹槽内,可以节省垫圈占用的空间,使充气膜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800不仅限于螺栓,安装孔710也不仅限于螺纹孔。例如,紧固件800还可以为连接柱。紧固件800的侧壁上开设有凸起。安装孔710开设于连接板700的边缘处。安装时,可以先将紧固件800插入第一固定位置110、第二固定位置614和螺纹孔内;然后转动紧固件800至预定角度,使凸起抵接于其中一个连接板700上,紧固件800的头部抵接于另外一个连接板700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第一加强绳900,所述第一加强绳900设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邻近所述袋本体610的边缘处。当膜主体100a充气时,膜主体100a与袋本体610之间相对运动,在所述膜主体100a上邻近所述袋本体610的边缘处增设第一加强绳900,可以避免因连接板700、袋本体610和膜主体100a三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导致第一固定位置110容易被拉脱,使袋本体610与膜主体100a之间可靠连接。例如,第一加强绳900包裹于膜主体100a上邻近袋本体610的边缘处,以防第一加强绳900与膜主体100a分离,使第一加强绳900与膜主体100a的连接较牢固。可以理解,第一加强绳900不仅限于通过包裹的方式设于膜主体100a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绳900也可以通过缝接或胶接连接于膜主体100a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绳900通过胶接连接于膜主体100a上。
又如,膜主体100a包括膜体100和第一包覆部,第一包覆部连接于膜体100的端部。第一包覆部包裹第一加强绳,使第一加强绳包裹于膜主体100a上邻近袋本体610的边缘处。进一步地,膜体100与第一包覆部一体成型。例如,第一包覆部的厚度等于膜体100的厚度。又如,第一包覆部对折处理形成两个第一包覆部单元。两个第一包覆部单元之间相互贴附形成用于包裹第一加强绳的第一容纳腔,使第一加强绳包裹于第一包覆部。第一固定位置110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一包覆部单元上。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固定位置,使两个第一包覆部单元之间紧密贴附。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包覆部单元之间的贴附处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使两个第一包覆部单元之间更紧密贴附。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第二加强绳1100,所述第二加强绳1100设于所述袋本体610的边缘处。当膜主体100a充气时,膜主体100a与袋本体610之间相对运动,在所述袋本体610的边缘处增设第二加强绳1100,可以避免因连接板700、袋本体610和膜主体100a三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导致第二固定位置614容易被拉脱,使袋本体610与膜主体100a之间更可靠连接。例如,第二加强绳1100包裹于袋本体610的边缘处,以防第二加强绳1100与袋本体610分离,使第二加强绳1100与膜主体100a的连接较牢固。可以理解,第二加强绳1100不仅限于通过包裹的方式设于袋本体6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绳1100通过缝接或胶接连接于袋本体6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绳1100通过胶接连接于袋本体610上。
又如,袋本体610包括袋体和第二包覆部,第二包覆部连接于袋体的端部。第二包覆部包裹第二加强绳,使第二加强绳包裹于配重袋的边缘处。进一步地,袋体和第二包覆部一体成型。例如,第二包覆部的厚度等于袋体的厚度。又如,第二包覆部对折处理形成两个第二包覆部单元。两个第二包覆部单元之间相互贴附形成用于包裹第二加强绳的第二容纳腔,使第二加强绳包裹于第二包覆部。第二固定位置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二包覆部单元上。紧固件穿设于第二固定位置,使两个第二包覆部单元之间紧密贴附。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包覆部单元之间的贴附处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使两个第二包覆部单元之间更紧密贴附。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地锚预留件1200,所述地锚预留件1200设于所述袋本体610上。组装固定时,使用者可以将地锚穿过地锚预留件1200上,并插入地面,使袋本体610固定于地面上,以免配重袋相对于地面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地锚预留件1200为金属环,在其他实施例中,地锚预留件1200也可以为绳索环。例如,配重袋包括袋体和连接带。连接带穿设于地锚预留件,且连接带的两端均焊接于袋体上。又如,连接带和袋体的材料均为膜材。又如,连接带对折并焊接于袋体的同一位置处,即连接带的两端和袋体三者焊接于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带两端还可以分别焊接于袋体的不同位置处。又如,地锚预留件1200通过缝接固定于袋本体610上。为了提高地锚预留件1200与袋本体6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袋本体610上与地锚预留件1200的连接处设有加强层,提高了地锚预留件1200与袋本体610之间的连接强度。例如,地锚预留件1200为D型环或一周包绳三角片。
例如,充气膜10包括膜体100、粘贴带200、第一堵片300、通风管400以及第二堵片500。所述膜体100开设有通孔110。所述膜体100包括膜主体100a和加强片100b,所述加强片100b连接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所述通孔1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所述粘贴带200设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背离所述膜主体100a的侧面,所述粘贴带200环绕所述第一通孔。由于膜主体100a为膜材材料,在膜主体100a上设置加强片100b,可以提高膜主体100a与通风管400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使膜主体100a不易开裂,保证膜体100与通风管400之间可靠连接。
所述第一堵片30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安装孔310。所述第一堵片300粘贴于所述粘贴带200上。所述通风管40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安装孔310内,使膜体100的内腔与膜体100的外围连通,通风管400可以与膜体的外围的通风设备连接,如空调,这样,通风设备通过通风管400与膜体通风。又由于加强片100b上设有粘贴带200,粘贴带200环绕第二通孔,即第二通孔的外围设有粘贴带200,且第一堵片3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对通风管400和膜体的连接处进行封堵,避免通风管400与膜体之间容易漏气的问题。
所述第二堵片500粘贴于所述粘贴带200上,所述第二堵片500用于封堵所述通孔110。当需通过通孔110对充气膜10进行通风时,卸下第二堵片500,将通风设备的通风管400穿设于通孔110和安装孔310内,并将第一堵片3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对膜体进行通风。当无需通过通孔110对充气膜10进行通风时,卸下第一堵片300和通风管400,将第二堵片5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封堵通孔110,避免充气膜10漏气。因此,第二堵片500和第一堵片300可以切换使用。
如图7所示,一种充气膜10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S101,提供一膜体和通风管400。
S103,将粘贴带200固定于所述膜体上。
S105,在所述膜体上开设通孔110。
例如,步骤S105包括:首先将膜体的加强片100b焊接于膜主体100a上;然后从加强片100背离膜主体100a的侧面上开设通孔110。其中,膜体包括膜主体100a和加强片100b,所述加强片100b连接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所述通孔1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膜主体100a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所述粘贴带200设于所述加强片100b上背离所述膜主体100a的侧面,所述粘贴带200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从加强片100背离膜主体100a的侧面上开设通孔110的步骤具体为:从加强片100背离膜主体100a的侧面上中心处开设通孔110,使通风管插入通孔内与膜主体连接时,加强片所受应力较为均匀,避免加强片局部受力较大而影响加强片的使用寿命。
S107,提供一第一堵片300。其中,所述第一堵片300上开设有安装孔310。例如,制作第一堵片300。
S109,将所述通风管400顺序穿设所述通孔110和所述安装孔310。
S111,将所述第一堵片300连接于所述粘贴带200上。例如,将所述第一堵片300粘贴于所述粘贴带200上。
如图8所示,例如,在步骤S107的步骤之后还包括:S108,提供一第二堵片500,第二堵片500用于封堵安装孔310。例如,制作第二堵片。当充气膜10无需通风时,卸下第一堵片300和通风管400,将第二堵片5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封堵通孔110,避免充气膜10漏气。当充气膜10需通风时,卸下第二堵片500,将通风管400穿设于通孔110和安装孔310内,并将第二堵片500粘贴于粘贴带200上,以对膜体进行通风。因此,第二堵片500和第一堵片300可以切换使用。当膜体无需通风时,可以拔出通风管400,并将第一堵片300替换为第二堵片500,以将安装孔310进行封堵。在步骤S111之后还包括:S112,卸下通风管400和第一堵片300,并将第二堵片500连接于粘贴带200上,使第二堵片500封堵于安装孔310内。例如,将第二堵片粘贴于粘贴带上。
上述的充气膜10及其制造方法,膜体上开设有通孔110,由于第一堵片300上开设有安装孔310,且通风管400穿设于通孔110和安装孔310内,使膜体内腔与膜体外围连通;通风管400可以与膜体的外围的通风设备连接,如空调,使通风设备对膜体进行通风;又由于膜体上设有粘贴带200,粘贴带200环绕通孔110,即通孔110的外围设有粘贴带200,且第一堵片300连接于粘贴带200上,以对通风管400和膜体的连接处进行封堵,避免通风管400与膜体之间容易漏气的问题;组装时,先将通风管400插入通孔110内;然后将通风管400穿设于第一堵片300的安装孔310内;然后将第一堵片300连接于粘贴带200上,以免充气膜10漏气;最后将通风管400接入膜体外围的通风设备上,最终完成充气膜10的组装,因此,充气膜10的组装过程较简单且可靠性较好,从而使通风结构的使用方便性较好;此外,上述的充气膜10的通风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充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体,所述膜体开设有通孔;
粘贴带,所述粘贴带设于所述膜体上,所述粘贴带环绕所述通孔;
第一堵片,所述第一堵片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堵片连接于所述粘贴带上;以及
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粘贴带为魔术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片套接于所述通风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弹性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包括膜主体和加强片,所述加强片连接于所述膜主体上;所述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膜主体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加强片上;所述粘贴带设于所述加强片上背离所述膜主体的侧面,所述粘贴带环绕所述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堵片,所述第二堵片粘贴于所述粘贴带上,所述第二堵片用于封堵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袋,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袋包括袋本体和填充物,所述袋本体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填充物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沙袋或水袋或金属块。
9.一种充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膜体和通风管;
将粘贴带固定于所述膜体上;
在所述膜体上开设通孔;
提供一第一堵片,其中,所述第一堵片上开设有安装孔;
将所述通风管顺序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以及
将所述第一堵片连接于所述粘贴带上。
CN201710647834.5A 2017-08-01 2017-08-01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254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7834.5A CN107254914B (zh) 2017-08-01 2017-08-01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7834.5A CN107254914B (zh) 2017-08-01 2017-08-01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4914A CN107254914A (zh) 2017-10-17
CN107254914B true CN107254914B (zh) 2023-01-24

Family

ID=6002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7834.5A Active CN107254914B (zh) 2017-08-01 2017-08-01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49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3949A1 (zh) * 2017-08-01 2019-02-07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95596B (zh) * 2018-07-30 2020-06-12 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装修空气流通器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2613A (en) * 1976-06-14 1977-12-19 Kyowa Gas Chem Ind Co Ltd Air film structure that resist fallen snow
CN201370331Y (zh) * 2009-03-20 2009-12-30 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充气席梦思单头充气嘴
CN204627112U (zh) * 2015-04-20 2015-09-09 华益兰馨(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水作为配重的充气膜结构
CN105464465A (zh) * 2015-12-31 2016-04-06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气屋
CN106284666A (zh) * 2016-09-22 2017-01-04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及其送风管道结构
CN206015890U (zh) * 2016-09-05 2017-03-15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膜建筑水袋锚固装置及气膜建筑
CN107254915A (zh) * 2017-08-01 2017-10-17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膜
CN207244844U (zh) * 2017-08-01 2018-04-17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2613A (en) * 1976-06-14 1977-12-19 Kyowa Gas Chem Ind Co Ltd Air film structure that resist fallen snow
CN201370331Y (zh) * 2009-03-20 2009-12-30 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充气席梦思单头充气嘴
CN204627112U (zh) * 2015-04-20 2015-09-09 华益兰馨(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水作为配重的充气膜结构
CN105464465A (zh) * 2015-12-31 2016-04-06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气屋
CN206015890U (zh) * 2016-09-05 2017-03-15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膜建筑水袋锚固装置及气膜建筑
CN106284666A (zh) * 2016-09-22 2017-01-04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及其送风管道结构
CN107254915A (zh) * 2017-08-01 2017-10-17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膜
CN207244844U (zh) * 2017-08-01 2018-04-17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4914A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4914B (zh)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JP3205367U (ja) 断熱性保温板及び該保温板を応用した保温箱、壁板或いは床板
US20040244858A1 (en) Spiral hose using polyethylene
WO2018054324A1 (zh) 气膜建筑底部密封装置及气膜建筑
CN206386564U (zh) 一种空调管道穿墙孔洞充气型封堵装置
CN106012833A (zh) 一种桥梁斜拉索锚固端防腐防水方法及端封装置
WO2019023949A1 (zh) 充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7244844U (zh) 充气膜
CN108571807A (zh) 空调器的配管组件及空调器
CN108507158A (zh) 电热水器
CN206190002U (zh) 气膜建筑底部密封装置及气膜建筑
CN105846391B (zh) 充气式线缆封堵袋
CN209100634U (zh) 一种用于设备管线处塑封的连接部件
CN210770522U (zh) 一种用于截止阀的pvc防护套
WO2007118258A3 (en) Readily deployable light weight structures
CN206670029U (zh) 电热水器
CN210034786U (zh) 一种水管的保温装置
CN206890975U (zh) 风管结构及冰箱
CN212131568U (zh) 一种新型套接pvc管
CN208075262U (zh) 空调器的配管组件及空调器
JP2002250496A (ja) ノーブロー袋
WO2019023942A1 (zh) 充气膜
CN103498623A (zh) 呼吸式內悬膜双中空玻璃
JP3675814B1 (ja) ノーブロー作業用バッグ
CN218563522U (zh) 一种防潮窗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