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7921A -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7921A
CN107247921A CN201710340368.6A CN201710340368A CN107247921A CN 107247921 A CN107247921 A CN 107247921A CN 201710340368 A CN201710340368 A CN 201710340368A CN 107247921 A CN107247921 A CN 107247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region
pressing operation
subregi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03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7921B (zh
Inventor
叶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403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7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7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7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7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指纹感应区域、感应芯片,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P个感应电极(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所述P个感应电极以预设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所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覆盖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由于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因此,每一感应电极均可独立探测用户对指纹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进而通过P个感应电极的探测结果,可实现对用户按压操作的多种类型的操作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及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变的越来越普及。
现今,智能终端朝着大屏化的趋势发展,不仅屏幕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大,相应地,智能终端上的按键也逐渐减少,或由感应按键代替实体按键。现有的智能终端上通常只设置有少数几个用于实现后退、返回主菜单、锁屏等单一功能的按键,其他的操作控制则由触控显示屏来实现。由于按键只能用来实现单一的操作控制,这给用户带来的操作体验很有限。
结合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智能终端上可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通过验证用户的指纹,实现对智能终端进行解锁的控制操作。以智能手机为例,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手机后壳摄像头附近,或者是设置在显示屏正下方等方便用户手指操作的位置。然而,由于指纹识别模组所在的指纹感应区域通常为用户手机操控的最佳位置,而该区域仅用于执行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对指纹感应区域的多种操作控制,提升用户的操控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对指纹感应区域的多种操作控制,提升用户的操控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指纹感应区域以及感应芯片。所述所述感应装置中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P个感应电极,所述P个感应电极中的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P个感应电极以预设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覆盖所述指纹感应区域。
可选地,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的边缘超出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的边缘,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的边缘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0mm。
可选地,所述预设间隔大于等于0.05mm小于等于0.1mm。
可选地,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任意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互不接触。
可选地,所述指纹感应区域中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呈层叠式设置。
可选地,所述P个感应电极包括四个扇形感应电极和N个方形感应电极,N=2n,n为正整数;
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为跑道形区域。
可选地,所述P个感应电极包括M个扇形感应电极,M大于等于2;
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为圆形区域。
可选地,所述P个感应电极包括L个矩形感应电极,L为大于等于1;
所述L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为矩形区域。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感应方法,所述感应方法应用于上述感应装置,所述感应方法包括:
所述感应装置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并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
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所述感应装置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所述所述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可选地,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包括:
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感应区域内的P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
所述感应装置针对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Q个感应子区域的任一感应子区域,计算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的各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
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第一感应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大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以外的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
可选地,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包括:
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所述感应装置若确定在所述按压操作持续的时间内,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作用区域由第二感应子区域变化为第三感应子区域,则将所述第二感应子区域到第三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作用量的大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作用区域以及各感应子区域和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多个备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备选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可选地,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分别为上侧感应区域、下侧感应区域、左侧感应区域和右侧感应区域。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并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处理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所述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感应区域内的P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
针对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Q个感应子区域的任一感应子区域,计算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的各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
将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第一感应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大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以外的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若确定在所述按压操作持续的时间内,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作用区域由第一感应子区域变化为第二感应子区域,则将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到第二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将所述作用量的大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根据所述作用区域以及各感应子区域和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多个备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备选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指纹感应区域、感应芯片,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P个感应电极(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所述P个感应电极以预设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所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覆盖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由于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因此,每一感应电极均可独立探测用户对指纹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进而通过P个感应电极的探测结果,可实现对用户按压操作的多种操作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跑道形的指纹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圆形的指纹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正方形的指纹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跑道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与压力感应区域的位置设置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圆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与压力感应区域的位置设置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方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与压力感应区域的位置设置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电极在跑道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的排布及信号线走线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电极在圆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的排布及信号线走线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电极在正方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的排布及信号线走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跑道形感应区域中的各感应子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圆形感应区域中的各感应子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方形感应区域中的各感应子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应装置可应用在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式计算机、机器人等智能的终端设备,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具体是指具有指纹识别的终端设备,相应地,将所述感应装置应用在上述终端设备中,使得上述终端设备在指纹感应区域实现指纹感应的同时,还能够别和压力感应的操作控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指纹感应区域101、感应芯片102,以及压力传感器103。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可以为跑道形、圆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的图形,当然还可以为矩形、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此处不做限制。作为一种示例,图1中的指纹感应区域101采用了类似于跑道形状的、由一个矩形和两个扇形组合而成的图形。
具体来说,所述压力传感器103包括P个感应电极(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P个感应电极中的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所述P个感应电极以预设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并且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覆盖所述指纹感应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具体是指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的有效区域。所述压力感应区域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形状相同,但压力感应区域的边缘超出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的边缘。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跑道形、圆形、正方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与压力感应区域的位置设置示意图,如图3a至3c中所示,压力感应区域的边缘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可以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0mm。
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电极可以为阵列式排布在指纹感应区域中,对于不同形状的指纹感应区域来说,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电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图4a至图4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跑道形、圆形、正方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的感应电极的排布及信号线走线的示意图。其中,跑道形、圆形、正方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包括10个、8个和9个感应电极。本发明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指纹感应区域的形状以及其中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电极的形状和数量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的,在图4a中,设置在跑道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压力传感器共包括10个感应电极,分别为感应电极R1至R10。其中,感应电极R1、R5、R6、R10为大小相等的、类似于扇形图案的感应电极,而其余的感应电极则为大小相等的、矩形图案的感应电极。所述10个感应电极分为5列2行,以预设间隔排布在跑道形的指纹感应区域中。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具体是指各感应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为大于等于0.05mm小于等于0.1mm的数值。10个感应电极分别通过一根信号线与感应芯片相连,10根信号线规则的设置压力感应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任意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互不接触,任一信号线也不与其他的感应电极相接触。
同样的,在图4b中,设置在圆形指纹感应区域中的压力传感器共包括8个感应电极,分别为感应电极C1至C8。其中,为了便于感应电极的制作,所述圆形指纹感应区域中设置有一个中心避让的圆孔,所述圆孔具体为直径尺寸在0.5mm至1.0mm之间的圆形区域,所述8个感应电极C1至C8均匀的设置在指纹感应区域中除中心避让圆孔之外的圆环形区域中,各感应电极之间的间距为0.05mm至0.1mm。由于中心避让圆孔的尺寸较小,C1至C8仍可以认为是大小相等的、扇形图案的感应电极。感应电极C1至C8分别通过一根信号线与感应芯片相连,而且,10根信号线设置在圆形的压力感应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任意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互不接触,任一信号线也不与其它感应电极相接触。
在图4c中,设置在正方形指纹感应区域中的压力传感器共包括9个感应电极,分别为感应电极S1至S9。所述9个感应电极均为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案的感应电极,各感应电极之间的间距为0.15mm至0.3mm。感应电极S1至S9分别通过一根信号线与感应芯片相连,而且,9根信号线设置在正方形的压力感应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任意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互不接触,任一信号线也不与其它感应电极相接触。具体的,感应电极S1、S2、S3、S6、S7、S8、S9可以从压力感应区域以外的区域绕行,而感应电极S5可从S3和S6之间穿过,相应地,感应电极S4可以从S5、S8之间和S6、S9之间穿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自电容式的压力传感器,采用柔性印刷线路板FPC制作,各感应电极的图案、与感应芯片连接的信号线制作在FPC的铜导电层。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感应区域中还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的有效区域即为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具体的,指纹识别模组与上述压力传感器呈层叠式设置,比如说,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方,即设置在所述感应装置的表面上,用于与用户的手指直接接触,以进行指纹验证等操作。
由上述内容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指纹感应区域、感应芯片,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P个感应电极(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所述P个感应电极以预设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所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覆盖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由于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因此,每一感应电极均可独立探测用户对指纹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进而通过P个感应电极的探测结果,可实现对用户按压操作的多种操作控制。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感应方法,所述感应方法可应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感应装置中。具体的,所述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可以是指压力感应区域。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01至S503:
步骤S501:所述感应装置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并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
步骤S502: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步骤S503:所述感应装置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所述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具体的,在步骤S501中,感应装置可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其中,所述感应区域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感应区域即为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的有效区域。
所述压力传感器中包括规则设置的P个感应电极,P大于等于1。任一感应电极均具有一个压力感应的有效区域,各个感应电极的有效区域互不交叠,且,各个感应电极的有效区域的并集构成所述感应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域可以为跑道形、圆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根据各感应电极的有效区域的不同组合,可将所述感应区域划分为多个感应子区域,所述多个感应子区域之间可以相互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不同形状的感应区域来说,每个感应子区域的形状、其中包括的感应电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不做限制。举例来说,所述P个感应子区域为可以为4个,分别为上侧感应子区域、下侧感应子区域、左侧感应子区域和右侧感应子区域。
图6a至图6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跑道形、圆形、正方形的感应区域中的各感应子区域的分布示意图。在图6a中,跑道形感应区域中包括10个感应电极,其中,感应电极R1、R2、R3、R4、R5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上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6、R7、R8、R9、R10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下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1、R2、R9、R10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左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4、R5、R6、R7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右侧感应子区域。
在图6b中,圆形感应区域中包括8个感应电极,其中感应电极R1、R2、R7、R8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上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3、R4、R5、R6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下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5、R6、R7、R8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左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1、R2、R3、R4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右侧感应子区域。
在图6c中,正方形感应区域中包括9个感应电极,其中感应电极R1、R2、R3、R4、R5、R6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上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4、R5、R6、R7、R8、R9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下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1、R2、R4、R5、R7、R8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左侧感应子区域,感应电极R2、R3、R5、R6、R8、R9的有效区域的并集组成的感应子区域为右侧感应子区域。
进而,所述感应装置可检测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以及在检测到的作用区域内作用量的大小。其中,所述作用区域为P个感应子区域中的某一个感应子区域,作用量的大小是指因用户的按压操作而造成的该感应子区域内各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平均值。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装置检测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中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701至S703:
步骤S701: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感应区域内的P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
步骤S702:所述感应装置针对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Q个感应子区域的任一感应子区域,计算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的各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
步骤S703: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第一感应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大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以外的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具体为自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当用户的手指按压或触摸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的有效区域后,由于各感应电极产生的形变不同,因而,各感应电极感应到的电容的变化量也不同。
由于按压压力越大,产生的形变就越大,相应的,感应电极上电容的变化量也就越大,因此,在步骤S703中,感应装置可将各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最大的感应子区域,即第一感应子区域作为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也就是,用户手指按压操作侧重的感应子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具体是通过上述步骤S701至步骤S703确定出的,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可为感应装置中的多个感应子区域中的某一个感应子区域。以图6c中正方形的感应区域来说,确定出的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可能为上侧感应区域、下侧感应区域、左侧感应区域或右侧感应区域中的某个感应子区域。
进而,在步骤S502中,感应装置可根据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以使所述感应装置可在步骤S503中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用户的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具体来说,感应装置根据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目标操作指令的步骤具体可包括如下情形:
情形一,为实现针对用户按压操作的局部性操作控制,感应区域中的任一感应子区域均可对应一个互不相同的操作指令。感应装置根据确定出的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从多个感应子区域中确定出当前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对应的操作指令,并作为目标操作指令。
情形二:为实现针对用户按压操作的方向性的操作控制,感应区域内的任意两个感应子区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可对应一个唯一的操作指令。优选的,由于各感应子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叠的情况,因而,可将不交叠的两个感应子区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应操作指令,而为存在交叠的两个感应子区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不设置对应的操作指令。
举例来说,若感应区域中包括的Q个感应子区域分别为上述的上侧感应子区域、下侧感应子区域、左侧感应子区域、右侧感应子区域。则可将上侧感应子区域至下侧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设置为对应第一操作指令,将下侧感应子区域至上侧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设置为对应第二操作指令,将左侧感应子区域至右侧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设置为对应第三操作指令,将右侧感应子区域至右侧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设置为对应第四操作指令,而上侧、下侧感应子区域与左侧、右侧感应子区域之间不设置对应的操作指令。
基于上述设置的两个不交叠的感应子区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感应装置可在按压操作持续的时间内,检测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的变化。根据检测到的按压操作的先后顺序,确定出按压操作按压起始和终止时所在的作用区域。若确定按压操作在起始时刻对应的作用区域为第二感应子区域,而在按压操作的终止时刻对应的作用区域变为第三感应子区域,则将第二感应子区域到第三按压操作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第二感应子区域为所述感应装置中多个感应子区域中的某一个感应子区域,具体是在按压操作的起始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701至步骤S703确定出来的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但由于用户在按压操作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701至步骤S703确定出的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在图6a至图6c所示的任一形状的感应区域中,用户的按压的作用力可由起始时刻主要集中于上侧感应子区域,而变化为作用力在终止时刻主要集中于下侧作用区域。基于此,而第三感应子区域为所述感应装置中区别于第二感应子区域的另一感应子区域,具体是在按压操作的终止时刻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701至步骤S703而确定出的变化后的作用区域。情形三:为实现针对用户按压操作的多级操作控制,感应装置可将作用量的大小,即由于用户的按压操作引起的感应区域内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平均值,分为多个电容值区间,并为不同的电容值区间设置为对应的不同的操作指令。
在这种情形中,感应装置可将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确定为整个感应区域,而不进一步区分作用区域是感应区域中的哪一个感应子区域,因而,此种情形下按压操作在作用区域内作用量的大小的即为感应区域内所有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平均值。
感应装置可将确定出的按压操作在作用区域内的作用量的大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由于用户的按压操作的作用力越大,引起的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就越大,因此,不同电容值区间可间接反映按压操作的作用力的大小,为不同电容值区间设置不同的操作指令,可为作用力不同的的按压操作实现不同的操作控制。
情形四:为实现针对用户按压操作的局部性及多级操作控制,感应装置可将上述情形一与情形三相结合,将各感应子区域设置为对应多个不同的操作指令,其中,所述多个不同的操作指令分别为按压操作的作用量所在的不同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
感应装置根据确定出的作用区域以及各感应子区域和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多个备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备选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除上述列出的四种情形以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还可以实现有压力和无压力两种压力感应操作,而不进行如上述情形一至四中对操作指令的具体划分。
基于相同发明构思,针对于上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另一种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感应区域。该感应装置的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方法,并可实现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感应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并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
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处理模块803,用于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所述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用户手指对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检测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对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进而根据确定出的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对确定出的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执行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对按压操作进行响应。由于根据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对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来确定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因而,不仅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出目标操作指令,而且用户通过对感应区域的按压就可实现对感应装置的多种类型的操作控制,如局部操作、多级操作、方向性操作等等,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801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感应区域内的P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
针对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Q个感应子区域的任一感应子区域,计算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的各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
将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第一感应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大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以外的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
将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若确定在所述按压操作持续的时间内,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作用区域由第二感应子区域变化为第三感应子区域,则将所述第二感应子区域到第三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将所述作用量的大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根据所述作用区域以及各感应子区域和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多个备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备选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由上述内容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感应装置可根据用户的按压操作,在感应区域中确定出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在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进而根据作用区域和/或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并执行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以对用户的按压操作进行响应。由于感应装置可将感应区域中不同的作用区域设置为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将在作用区域内作用量大小所在的不同的电容值区间设置为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因而,根据作用区域和/或在作用区域内作用量的大小,可准确的识别用户的按压操作的目标操作指定,进而可实现用户对局部性、方向性或多级操作等多种类型的操作控制,有效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两个以上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两个以上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两个以上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两个以上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两个以上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两个以上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指纹感应区域以及感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中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P个感应电极,所述P个感应电极中的每一感应电极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感应芯片电连接;P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P个感应电极以预设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覆盖所述指纹感应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的边缘超出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的边缘,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的边缘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隔大于等于0.05mm小于等于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以外的区域,且任意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互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感应区域中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呈层叠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感应电极包括四个扇形感应电极和N个方形感应电极,N=2n,n为正整数;
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为跑道形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感应电极包括M个扇形感应电极,M大于等于2;
所述P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为圆形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感应电极包括L个矩形感应电极,L为大于等于1;
所述L个感应电极形成的压力感应区域为矩形区域。
9.一种感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感应装置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并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
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所述感应装置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所述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包含Q个感应子区域,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包括:
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感应区域内的P个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
所述感应装置针对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任一感应子区域,计算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的各个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
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第一感应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大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以外的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包括:
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所述感应装置若确定在所述按压操作持续的时间内,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作用区域由第二感应子区域变化为第三感应子区域,则将所述第二感应子区域到所述第三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所述感应装置将所述作用量的大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所述感应装置根据所述作用区域,以及各感应子区域和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多个备选操作指令,并将第一备选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所述第一备选操作指令为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备选操作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分别为上侧感应区域、下侧感应区域、左侧感应区域和右侧感应区域。
13.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中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通过手指对所述感应区域的按压操作,并检测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和/或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的大小,确定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处理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目标操作指令,对所述按压操作进行响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感应区域内的P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
针对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Q个感应子区域的任一感应子区域,计算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的各个感应电极的电容的变化量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所述任一感应子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电极;
将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的第一感应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的作用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大于所述Q个感应子区域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以外的任一感应子区域的作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若确定在所述按压操作持续的时间内,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作用区域由第一感应子区域变化为第二感应子区域,则将所述第一感应子区域到第二感应子区域的映射关系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将所述作用量的大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或者,
根据所述作用区域以及各感应子区域和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作用区域对应的多个备选操作指令,并将所述作用区域的作用量所在的电容值区间对应的备选操作指令,确定为所述按压操作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
CN201710340368.6A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247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0368.6A CN107247921B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0368.6A CN107247921B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7921A true CN107247921A (zh) 2017-10-13
CN107247921B CN107247921B (zh) 2023-11-21

Family

ID=60017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0368.6A Active CN107247921B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79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2403A (zh) * 2018-07-03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CN109144319A (zh) * 2018-08-22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结构、显示设备及传感结构的驱动方法
CN109782941A (zh) * 2017-11-13 2019-05-2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663A (zh) * 2007-06-18 2010-02-03 苹果公司 用户输入装置中的传感器结构
CN105404875A (zh) * 2015-11-30 2016-03-16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205193777U (zh) * 2015-06-10 2016-04-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压力感应图案层及其压力感测输入装置
CN106325580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压力感测装置
CN206788887U (zh) * 2017-05-15 2017-12-2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663A (zh) * 2007-06-18 2010-02-03 苹果公司 用户输入装置中的传感器结构
CN205193777U (zh) * 2015-06-10 2016-04-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压力感应图案层及其压力感测输入装置
CN106325580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压力感测装置
CN105404875A (zh) * 2015-11-30 2016-03-16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206788887U (zh) * 2017-05-15 2017-12-2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小锋,蔡金燕,梁玉英: "新型指纹传感器MBF200的特性及应用"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2941A (zh) * 2017-11-13 2019-05-2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JP2019091159A (ja) * 2017-11-13 2019-06-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7046566B2 (ja) 2017-11-13 2022-04-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CN109782941B (zh) * 2017-11-13 2022-08-2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US11644916B2 (en) 2017-11-13 2023-05-09 Japan Display Inc.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09032403A (zh) * 2018-07-03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CN109032403B (zh) * 2018-07-03 2021-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US11487370B2 (en) 2018-07-03 2022-11-01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ouch device
CN109144319A (zh) * 2018-08-22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结构、显示设备及传感结构的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7921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0545B2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5094490B (zh) 触摸显示面板、触摸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
CN106650564B (zh) 电容性传感器以及制作电容性传感器的方法
CN105159587B (zh) 一种控制应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927468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块和显示装置
CN105549791B (zh) 一种具有压力感应和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
CN104407466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583920B (zh) 用于处理触摸屏上的输入的设备和方法
CN107392084A (zh) 屏幕上指纹传感器以及包括其的电设备
CN107247921A (zh) 一种感应方法及装置
CN104714708B (zh) 控制点感测面板及其设计方法
CN207354414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KR20120083244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또는 터치 패널을 이용한 사전결정된 객체의 검출
CN104571767B (zh) 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摸驱动方法
CN105703759B (zh) 用户接口单元、电子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07045400A (zh) 多点压力触控侦测方法及多点压力触控模组
CN106951132A (zh) 电容式触摸屏的报点确定方法、装置、触摸屏及终端
CN205507798U (zh) 具曲面基板的生物辨识装置
TW201901392A (zh)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
CN109656428A (zh) 触控面板
CN104345979B (zh) 触摸面板、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获取方法
CN105739784B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7510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56106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
US9612100B2 (en) Touch emu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Huaq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Huaq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Huaq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10 Building 1, 399 Keyua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