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0783A - 新型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新型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0783A
CN107230783A CN201710403624.1A CN201710403624A CN107230783A CN 107230783 A CN107230783 A CN 107230783A CN 201710403624 A CN201710403624 A CN 201710403624A CN 107230783 A CN107230783 A CN 107230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new type
mass ratio
char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36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Keyu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Ke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Keyu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Ke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036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07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0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0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制作正极的材料包括富锂化合物、炭正极材料和粘结剂,炭正极材料包括导电炭正极材料和活性炭;负极,制作负极的材料包括炭负极材料和导电炭负极材料;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以定义容置区域的隔离膜;位于容置区域的电解质,封装结构。本发明提出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解决了现有锂离子电池不能同时具有快速充电、安全、循环寿命长、比能量高、原材料价格低廉多种优点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在目前新能源行业,充电难、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不安全等技术问题一直是目前技术发展瓶颈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核心在于解决电池的技术瓶颈,能满足快速充电、使用寿命长、安全、比能量高的电池成为新能源行业显现的迫切需求,然而,新的市场需求会引领新的技术革新。
现有技术方案:
1)钛酸锂电池
现有钛酸锂电池技术方案采用正极为三元材料或锰酸锂,负极为钛酸锂的组合方式。钛酸锂具有较高的电位和特殊结构,可以防止在充电过程出现锂离子出现还原反应出现锂枝晶的问题,防止短路等安全性的问题,属于比较安全的电池。但是这种技术组合充电电压较低,比能量密度较低,体积大,限制它的使用范围。伴随钛酸锂的使用,该方案的电池价格高,也限制了该电池的推广使用。
2)超级电容器
虽然超级电容器充电速度很快,1分钟内充满电;寿命也很长,循环寿命100万次;也很安全。但同样面临问题是比能量密度更低(20WH/KG以内)、体积大、价格高,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型锂电池。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制作正极的材料包括富锂化合物、炭正极材料和粘结剂,炭正极材料包括导电炭正极材料和活性炭;负极,制作负极的材料包括炭负极材料和导电炭负极材料;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以定义容置区域的隔离膜;位于容置区域的电解质;封装结构。
本发明提供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富锂化合物、导电炭正极材料、活性炭和粘结剂组成,充分利用多孔活性炭的双层结构,有效吸收部分大电流,相当于将富锂化合物并联一个电容,防止了大的电流对富锂化合物产生冲击,延长了富锂化合物寿命,从而延长了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负极材料由含炭负极材料和导电炭负极材料组成,增加了负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从而大大增加了锂离子迁移通道和速度,解决了快速充电技术问题同时,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防止还原反应时锂枝晶的产生,有效的防止短路等安全问题的发生。本发明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高,且全部原材料可国产化,价格低廉。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新型锂离子电池,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富锂化合物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包括: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
在该技术方案中,富锂化合物可以是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其中的一种,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正极使用来源广泛的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材料相比于作为负极的钛酸锂电池,本发明的电池价格低廉,材料可国产化,降低了锂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相比钛酸锂电池,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富锂化合物包括:镍钴铝或磷酸铁锂。
在该技术方案中,富锂化合物可以是镍钴铝或是磷酸铁锂,镍钴铝、磷酸铁锂相比于钛酸锂价格低廉,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铝或是磷酸铁锂,相比与钛酸锂电池,提高了锂电池的比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电炭正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导电炭黑、石墨、石墨烯、炭纳米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正极材料中添加导电炭正极材料,导电炭正极材料为导电炭黑、石墨、石墨烯、炭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增加了正极的导电性能,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小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容量衰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电炭负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导电炭黑、石墨烯、炭纳米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负极材料中添加导电炭负极材料,导电炭负极材料为导电炭黑、石墨烯、炭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增加了负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从而大大增加了锂离子迁移通道和速度,解决了快速充电技术问题同时,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防止还原反应时锂枝晶的产生,有效的防止短路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炭负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软炭、硬炭。
在该技术方案中,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软炭、硬炭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增加了负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从而大大增加了锂离子迁移通道和速度,解决了快速充电技术问题同时,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防止还原反应时锂枝晶的产生,有效的防止短路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隔离膜为聚丙烯隔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离膜为聚丙烯隔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提高了孔隙率,增加了大电流充电性能和吸液率,从而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隔离膜的使用温度,从而增加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解质中添加有阻燃材料,阻燃材料占电解质质量比介于1‰至5‰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电解质中添加有阻燃材料,可实现在大电流充电的同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粘接剂为聚偏氟乙烯。
在该技术方案中,粘接剂使用价格低廉的聚偏氟乙烯,降低了锂电池原材料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5%之间;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60%之间;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35%至95%之间;粘结剂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2%至5%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60%之间,当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越大,活性炭防止大的电流对富锂化合物产生冲击的能力越强,电池的功率性能和安全性能越高,但相应的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比变小,锂电池的容量变小。因此,本申请的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对锂电池的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对电池容量要求不高,那么可以设置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3%,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50%之间,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为45%,粘结剂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2%。如想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池容量,对电池的安全级别和功率性能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设置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3%,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10%之间,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为85%,粘结剂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2%。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锂电池100的剖面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新型锂电池,102正极,104负极,106隔离膜,108电解质,110封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锂离子电池100的剖面图:新型锂离子电池100包括:正极102,制作正极的材料包括富锂化合物、炭正极材料和粘结剂,炭正极材料包括导电炭正极材料和活性炭;负极104,制作负极的材料包括含炭负极材料和导电炭负极材料;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以定义容置区域的隔离膜106;位于容置区域的电解质108;封装结构110。
本发明提供新型锂离子电池100,正极材料由富锂化合物、导电炭正极材料、活性炭和粘结剂组成,充分利用多孔活性炭的双层结构,有效吸收部分大电流,相当于将富锂化合物并联一个电容,防止了大的电流对富锂化合物产生冲击,延长了富锂化合物寿命,从而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负极材料由含炭负极材料和导电炭负极材料组成,增加了负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从而大大增加了锂离子迁移通道和速度,解决了快速充电技术问题同时,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防止还原反应时锂枝晶的产生,有效的防止短路等安全问题的发生。且本申请的全部原材料可国产化,价格低廉;比能量高,可达170Wh/Kg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富锂化合物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包括: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
在该实施例中,富锂化合物可以是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其中的一种,或者三者的任一组合。本电池使用来源广泛的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作为正极,相比于昂贵的钛酸锂电池,可实现材料国产化,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相比与负极钛酸锂电池,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富锂化合物包括:镍钴铝或磷酸铁锂。
在该实施例中,富锂化合物可以是镍钴铝或是磷酸铁锂,镍钴铝、磷酸铁锂,相比于昂贵的钛酸锂电池价格低廉,降低了锂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铝或是磷酸铁锂,相比与负极材料钛酸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电炭正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导电炭黑、石墨、石墨烯、炭纳米管。
在该实施例中,在正极材料中添加导电炭正极材料,导电炭正极材料为导电炭黑、石墨、石墨烯、炭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增加了正极的导电性能,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小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容量衰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电炭负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导电炭黑、石墨烯、炭纳米管。
在该实施例中,在负极材料中添加导电炭负极材料,导电炭负极材料为导电炭黑、石墨烯、炭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增加了负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从而大大增加了锂离子迁移通道和速度,解决了快速充电技术问题同时,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防止还原反应时锂枝晶的产生,有效的防止短路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含炭负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软炭、硬炭。
在该实施例中,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软炭、硬炭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增加了负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从而大大增加了锂离子迁移通道和速度,解决了快速充电技术问题同时,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防止还原反应时锂枝晶的产生,有效的防止短路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离膜为聚丙烯隔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
在该实施例中,隔离膜为聚丙烯隔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提高了孔隙率,增加了大电流充电性能和吸液率,从而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隔离膜的使用温度,从而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电解质中添加有阻燃材料,阻燃材料占电解质质量比介于1‰至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解质中添加有阻燃材料,可实现在大电流充电的同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粘接剂为聚偏氟乙烯。
在该实施例中,粘接剂使用价格低廉的聚偏氟乙烯,降低了锂电池原材料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5%之间;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60%之间;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35%至95%之间;粘结剂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2%至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60%之间,当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越大,活性炭防止大的电流对富锂化合物产生冲击的能力越强,电池的安全性能越高,但相应的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比变小,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变小。因此,本申请的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功率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电池容量要求不高,那么可以设置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3%,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50%之间,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为45%,粘结剂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2%。如想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池容量,对电池容量的安全级别和功率性能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设置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3%,活性炭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10%之间,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的质量为85%,粘结剂所占正极的质量比为2%。
下面列举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如下的具体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正极材料中富锂化合物的种类不同,富锂化合物所占正极材料质量比不同,活性炭所占正极材料质量比不同。
本发明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5%活性炭+质量比为90%锰酸锂+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接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1000次。
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10%活性炭+质量比为85%锰酸锂+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1200次。
本发明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15%活性炭+质量比为80%锰酸锂+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1500次。
本发明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5%活性炭+质量比为90%镍钴锰+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接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500次。
本发明的第五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10%活性炭+质量比为85%镍钴锰+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800次。
本发明的第六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15%活性炭+质量比为80%镍钴锰+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1000次。
本发明的第七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5%活性炭+质量比为90%锰酸锂和镍钴锰混合料+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接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600次。
本发明的第八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5%活性炭+质量比为85%锰酸锂和镍钴锰混合料+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接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900次。
本发明的第九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质量比为5%活性炭+质量比为80%锰酸锂和镍钴锰混合料+质量比为2%导电炭黑+质量比为3%粘接PVDF。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80%的循环寿命约为2C充放电1200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制作所述正极的材料包括富锂化合物、炭正极材料和粘结剂,所述炭正极材料包括导电炭正极材料和活性炭;
负极,制作所述负极的材料包括炭负极材料和导电炭负极材料;
位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以定义容置区域的隔离膜;
位于所述容置区域的电解质;
封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富锂化合物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锰酸锂、镍钴锰、钴酸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富锂化合物包括:镍钴铝或磷酸铁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炭正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导电炭黑、石墨、石墨烯、炭纳米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炭负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导电炭黑、石墨烯、炭纳米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炭负极材料包括以下一种或其组合:人工石墨、中间相炭微球、软炭、硬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膜为聚丙烯隔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解质中添加有阻燃材料,所述阻燃材料占所述电解质质量比介于1‰至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为聚偏氟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炭正极材料所占所述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5%之间;
所述活性炭所占所述正极的质量比介于1%至60%之间;
所述富锂化合物所占所述正极的质量比介于35%至95%之间;
所述粘结剂所占所述正极的质量比介于2%至5%之间。
CN201710403624.1A 2017-06-01 2017-06-01 新型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072307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3624.1A CN107230783A (zh) 2017-06-01 2017-06-01 新型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3624.1A CN107230783A (zh) 2017-06-01 2017-06-01 新型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0783A true CN107230783A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3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3624.1A Pending CN107230783A (zh) 2017-06-01 2017-06-01 新型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078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165A (zh) * 2007-07-23 2009-01-28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复合导电剂
CN102403493A (zh) * 2010-09-13 2012-04-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3026536A (zh) * 2010-07-23 2013-04-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378348A (zh) * 2012-04-30 2013-10-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165A (zh) * 2007-07-23 2009-01-28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复合导电剂
CN103026536A (zh) * 2010-07-23 2013-04-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2403493A (zh) * 2010-09-13 2012-04-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3378348A (zh) * 2012-04-30 2013-10-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德才: "加入阻燃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原理、设计与测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1484B (zh) 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特征的储能器件
CN104008893B (zh)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CN109560249A (zh) 一种双层结构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817473A (zh) 一种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预嵌锂方法
CN104779394A (zh) 一种水系锂(钠)离子电池混合负极材料
CN101814590B (zh) 锂离子电池用多孔固态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0449B (zh) 一种全固态锂-空气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全固态锂-空气电池
CN101154750A (zh) 高倍率凝胶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69473A (zh) 有机/无机复合多孔薄膜及使用此薄膜的电化学储能装置
TW200913348A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495318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和负极补锂装置
KR101503807B1 (ko) 리튬 금속 분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온커패시터 제조방법
CN109361019A (zh) 一种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及其电化学性能提高方法
CN103337622A (zh) 铅炭电池负极铅膏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71769A (zh) 锂离子源材料到用于电容器辅助电池的活性炭电极中的结合
CN101262056A (zh) 一种水溶液可充锂离子电池
CN103050732B (zh) 一种钛酸锂基化学电源
CN104835652A (zh) 锂超级电容电池用嵌锂负极片及制备方法、锂超级电容电池
CN113948771A (zh) 一种安全的锂电池用低浓度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3764644A (zh) 一种快充复合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020014A1 (en) Method for making lithium ionic energy storage element
CN1102466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的正极电极片、锂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预嵌锂方法
CN106920929A (zh)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混合负极材料
CN108766786A (zh) 一种高比能纳米炭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74083B (zh) 硅基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