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7510B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7510B
CN107197510B CN201710464231.1A CN201710464231A CN107197510B CN 107197510 B CN107197510 B CN 107197510B CN 201710464231 A CN201710464231 A CN 201710464231A CN 107197510 B CN107197510 B CN 107197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cell
uplink transmission
loc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42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7510A (zh
Inventor
前田美保
望月满
岩根靖
挂樋勇次
木村仁
末满大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36778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19751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97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7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7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7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的低耗电量化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本发明中,若本地(eNB)在步骤ST1503中判断为具有转移触发,则在步骤ST1504中,从通常动作转移至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节能动作)。在节能动作中,将应该发送给移动终端(UE)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发送动作停止,并且进行从UE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接收动作。在节能动作状态下,在步骤ST1510中,若判断为接收了上行链路发送信号(RACH),则在步骤ST1511转移至通常动作。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52734,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2月9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180009080.1,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个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三代的通信方式中,日本从2001年起开始了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的商用服务。另外,通过向下行链路(专用数据信道、专用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送用的信道(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Channel: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开始实现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进一步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服务。并且,为了使上行链路方向的数据发送进一步高速化,也开始了HSUPA(High Speed Uplink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的服务。W-CDMA是由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团体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项目)决定的通信方式,汇总在第8版公开的标准手册中。
另外,在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对于无线区间包含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核心网络(也仅称作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还在探讨被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新的通信方式。
在LTE中,接入方式、无线的信道结构和协议与当前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关于接入方式,W-CDMA使用的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与之相对,LTE在下行链路方向使用的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链路方向使用的是SC-FDMA(Single Care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另外,关于带宽,W-CDMA是5MHz,与之相对,在LTE中每个基站可在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中进行选择。另外,在LTE中,不包含W-CDMA那样的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由于LTE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络(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不同的新的核心网络来构成通信系统,因此被定义作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因此,为了与W-CDMA的通信系统区别,在LTE的通信系统中,与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被称为eNB(E-UTRAN NodeB,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节点B),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或用户数据的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被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或者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在该LTE的通信系统中,提供有单播(Unicast)服务和E-MBMS服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MBMS服务是广播型多媒体服务,有时仅称作MBMS。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或天气预报、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也将其称作点对多点(Point toMultipoint)服务。
在3GPP的与LTE系统的整体架构(Architecture)相关的当前的决定事项在非专利文献1(4.6.1章)中有记载。使用图1说明整体架构。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中,若对于移动终端101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和用户层面,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102终止,则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由一个或者多个基站102构成。
基站102对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103通知的寻呼信号(Paging Signal、也称为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s))进行调度(Scheduling)及发送。基站102利用X2接口互相连接。另外,基站102利用S1接口与EPC(Evolved Packet Core)连接。更明确而言,基站102利用S1_MME接口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103连接,利用S1_U接口与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104连接。
MME103向多个或者单个基站102进行寻呼信号的分配。另外,MME103进行空闲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性控制(Mobility control)。在移动终端的空闲状态及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MME103对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进行管理。
S-GW104与一个或者多个基站102进行用户数据的收发。在基站间的移交时,S-GW104为本地的移动性的定位点(Mobility Anchor Point)。在EPC还存在P-GW(PDNGateway,PDN网关),对每个用户进行包过滤、UE-ID地址的分配等。
移动终端101与基站102之间的控制协议RRC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 management)等。作为RRC中的基站和移动终端的状态,有RRC_Idle、RRC_CONNECTED。在RRC_IDLE下,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公众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再选择(cell reselection)、移动性等。在RRC_CONNECTED下,移动终端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够与网络进行数据的收发,另外进行移交(Handover:HO)、邻近小区(Neighbour cell)的测定等。也将RRC_IDLE仅称作IDLE、空闲状态。也将RRC_CONNECTED仅称作CONNECTED、连接状态。
使用图2来说明在非专利文献1(5章)所记载的3GPP中的、LTE系统的帧结构相关的当前的决定事项。图2是示出由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中,1个无线帧(Radio frame)是10ms。无线帧被分割为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subframe)。子帧被2个大小相等的时隙(slot)分割。每个无线帧在第一和第六子帧包含下行链路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分为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以子帧单位进行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用和MBSFN以外的信道的多路复用。之后,将MBSFN发送用的子帧称为MBSFN子帧(MBSFN subframe)。
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分配MBSFN子帧时的信令例。图3是示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3中,对每个MBSFN帧(MBSFN frame)分配MBSFN子帧。对MBSFN帧的群集(MBSFNframe Cluster)进行调度。分配有MBSFN帧的群集的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
在3GPP的与LTE系统的信道结构相关的当前的决定事项在非专利文献1(5章)中有记载。设想在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封闭订户群小区)中,也使用与非CSG(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使用图4来说明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图4是说明由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在图4中,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401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至40ms间隔中的4个子帧。没有40ms时基的清楚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402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PCFICH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通知关于用于PDCCHs的OFDM码的数量。PCFICH向每个子帧发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403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PDCCH通知资源分配(allocation)、DL-SCH(后述的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相关的HARQ信息、PCH(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之一的寻呼信道)。PDCCH传送上行链路调度允许(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传送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PDCCH也称为L1/L2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404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PDSCH映射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信道的P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405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PMCH映射为传输信道的MCH(多播信道)。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406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道。PUCCH传送对下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 signal)的Ack/Nack。PUCCH传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CQI是示出接收的数据的品质、或者通信通路品质的品质信息。另外,PUCCH传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407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道。PUSCH映射为UL-SCH(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408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PHICH传送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的Ack/Nack。物理随机存取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409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道。PRACH传送随机存取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preamble)。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已知的码元插入每个时隙的最初、第三、最后的OFDM码。作为移动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有参考码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RSRP)。
使用图5来说明非专利文献1(5章)所记载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图5是说明由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图5(A)示出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与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图5(B)示出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与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关于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被广播至其基站(小区)整体。BCH被映射至物理广播信道(PBCH)。
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适用利用HARQ(HybridARQ,混合ARQ)的重发控制。DL-SCH可以向基站(小区)整体进行广播。DL-SCH支持动态或者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被称为持久调度(PersistentScheduling)。为了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DL-SCH支持移动终端的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非连续接收)。DL-SCH被映射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为了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功率,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支持移动终端的DRX。PCH请求向基站(小区)整体进行广播。PCH被映射至可以动态地用于话务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这样的物理资源、或者其他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这样的物理资源。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用于向基站(小区)整体进行广播。MCH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MCH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被映射至PMCH。
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适用利用HARQ(HybridARQ)的重发控制。UL-SCH支持动态或者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被映射至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图5(B)所示的随机存取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RACH存在冲突的风险。RACH被映射至物理随机存取信道(PRACH)。
说明HARQ。HARQ是利用自动重发(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与纠错(ForwardError Correction)的组合,来提高传送通路的通信品质的技术。其具有的优点是,即使对于通信品质变化的传送通路,也能利用重发使纠错有效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进行重发时,通过将首发的接收结果和重发的接收结果合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品质。
说明重发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在接收侧无法对接收数据正确解码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产生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错误的情况下(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到“Nack”的发送侧重发数据。在接收侧能够对接收数据正确解码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未产生CRC错误的情况下(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到“Ack”的发送侧发送下一数据。
作为HARQ方式的一个例子,有“跟随组合”(Chase Combining)。跟随组合是首发和重发时发送相同的数据序列,通过在重发中对首发的数据序列和重发的数据序列进行合成,来提高增益的方式。这是基于如下的考量:即使首发数据有错误,也会包含部分正确的内容,通过将正确部分的首发数据与重发数据合成,能以更高的精度发送数据。另外,作为HARQ方式的其他例子,有IR(Incremental Redundancy,增量冗余)。IR是使冗余度增加,通过在重发中发送校验位并与首发组合以使冗余度增加,利用纠错功能来提高品质的。
使用图6来说明非专利文献1(6章)所记载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图6是说明由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图6(A)示出下行链路逻辑信道与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图6(B)示出上行链路逻辑信道与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用的下行链路信道。逻辑信道的BCCH被映射至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者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号的下行链路信道。PCCH在网络不知道移动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下使用。逻辑信道的PCCH被映射至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用的信道。CCCH在移动终端在网络之间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下使用。在下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至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在上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至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是1对多的发送用的下行链路信道。MCCH用于从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1个或者若干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MCCH仅用于接收MBMS中的移动终端。MCCH被映射至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发送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在上行链路被映射至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被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专用话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用户信息的发送的、向专用移动终端的1对1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都存在。DTCH在上行链路被映射至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被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多播话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话务数据的下行链路信道。MTCH是仅用于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的信道。MTCH被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
GCI是全局小区身份(Global Cell Identity)。向LTE和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导入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cell)。下面说明CSG(参照非专利文献3 3.1章)。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订户群)是指运营商对能利用的加入者进行了特定的小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特定的加入者被允许接入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中的1个以上的E-UTRAN小区。将允许特定的加入者接入的1个以上的E-UTRAN小区称为“CSG cell(s)”。但是,PLMN有接入限制。CSG小区是广播固有的CSG身份(CSG identity:CSG 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进行使用注册,被允许的加入者群中的成员使用接入允许信息的CSG-ID,接入至CSG小区。
CSG-ID按CSG小区或者小区广播。在移动通信系统存在多个CSG-ID。而且,为了易于CSG相关的成员的接入,CSG-ID由移动终端(UE)使用。移动终端的位置追踪是以1个以上的小区所构成的区域为单位进行的。位置追踪即使在空闲状态下也对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行追踪,以便能够进行呼出(移动终端接收呼入)。将该移动终端的位置追踪用的区域称为跟踪区域。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是指记录有加入者所属的CSG小区的所有的CSG ID,存储在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用订户身份模块)的列表。CSG白名单也被称为允许CSG列表(Allowed CSG ID List)。
下面说明“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参照非专利文献3 4.3章)。“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是指UE为了接受通常(normal)服务而进行宿营(Camp ON)的小区。这样的小区满足以下的条件。
(1)小区是选择的PLMN或者注册的PLMN、或者“Equivalent(等效)PLMN列表”的PLMN的一部分。
(2)根据由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阶层)提供的最新信息,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
(a)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
(b)该小区不是“漫游用的被禁止的LAs”列表的一部分,至少是1个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该小区需要满足上述(1)
(c)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d)该小区对于作为CSG小区而由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特定的小区,CSG-ID是UE的“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的一部分(包含在UE的CSG白名单中)。
下面说明“可接受的小区”(Acceptable cell)(参照非专利文献3 4.3章)。这是用于接受UE被限制的服务(紧急通报)而进行宿营的小区。这样的小区满足以下的所有要件。即,在E-UTRAN网络中用于开始紧急通报的最小的集合的要件如以下所示。(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2)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在小区进行宿营(camp on)是指,UE完成对小区的选择/再选择(cell selection/reselection)处理,UE选择了对系统信息和寻呼信息进行监视的小区的状态。
在3GPP中,探讨了被称为Home-NodeB(家用NB;HNB)、Home-eNodeB(家用eNB;HeNB)的基站。UTRAN的HNB、或者E-UTRAN的HeNB例如是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在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向HeNB和HNB接入的3个不同的模式。具体而言是开放接入模式(Open access mode)、封闭接入模式(Closed access mode)、混合接入模式(Hybridaccess mode)。
各个模式具有以下这样的特征。在开放接入模式下,HeNB、HNB作为普通的运营商的通常小区被操作。在封闭接入模式下,HeNB、HNB作为CSG小区被操作。这是仅有CSG成员可接入的CSG小区。在混合接入模式下,是非CSG成员同时也被允许接入的CSG小区。换言之,混合接入模式的小区(也称作混合小区)是支持开放接入模式和封闭接入模式这两个模式的小区。
在3GPP中,在讨论将所有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身份)分割为CSG小区用和非CSG小区用(称作PCI拆分)(参照非专利文献5)。另外,在讨论PCI拆分信息以系统信息从基站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非专利文献5公开了使用PCI拆分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动作。不具有PCI拆分信息的移动终端需要使用所有PCI(例如使用所有504代码)来进行小区搜索。与之相对,具有PCI拆分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使用该PCI拆分信息来进行小区搜索。
另外,在3GPP中,作为第10版,在推进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的规格制定(参照非专利文献6、非专利文献7)。
在LTE-A系统中,为了得到较快的通信速度、在小区边缘得到较高的吞吐量、得到新的覆盖区域等,探讨支持中继(Relay:中继节点(RN))。中继节点经由施主小区(Donorcell;Donor eNB;DeNB),以无线方式与无线接入网络连接。在施主小区的范围内,从网络(Network:NW)向中继节点的链路共用与从网络向UE的链路相同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第8版的UE也能够与该施主小区进行连接。将施主小区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作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将中继节点与UE之间的链路称作接入链路(access link)。
作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的回程链路的多路复用方法,从DeNB向RN的发送以下行链路(DL)频带来进行,从RN向DeNB的发送以上行链路(UL)频带来进行。作为中继的资源的分割方法,从DeNB向RN的链路及从RN向UE的链路以1个频带进行时分复用,从RN向DeNB的链路及从UE向RN的链路也以1个频带进行时分复用。通过这样,在中继中,能够防止中继的发送干扰该中继的接收。
作为在LTE-A中探讨的技术之一,可增加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Net)。在3GPP中,决定处理picoeNB(微微小区(pico cell))、热区小区用的节点、HeNB/HNB/CSG小区、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头(RRH)这样的低输出功率的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
另外,在3GPP中,还讨论了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的耗电功率降低(EnergySaving)。当前的基础设施的耗电功率降低的讨论如下。作为容量推升器(capacitybooster)而采用的基站或者小区监视话务负载(traffic load),在话务为某一阈值以下,其状态持续某一期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开关断开(switch off)(参照非专利文献8)。在动作中的基站负载较高的情况下,该基站能够对被开关断开的基站请求开关接通(参照非专利文献8)。能够进行开关断开的基站是指提供基本的覆盖(basic coverage)和基本的容量(basic capacity)的小区(参照非专利文献9)。
一般而言,认为提供基本的覆盖和基本的容量的小区是广域eNB(wide-areaeNBs)(参照非专利文献10)。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V9.1.0 4.6.1章、4.6.2章、5章、6章、10.7章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2963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304V9.0.0 3.1章、4.3章、5.2.4章
非专利文献4: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5:3GPP R2-082899
非专利文献6:3GPP TR 36.814V1.1.1
非专利文献7:3GPP TR 36.912V9.0.0
非专利文献8:3GPP R3-093104
非专利文献9:3GPP R3-093103
非专利文献10:3GPP RP-090665。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认为提供基本的覆盖和基本的容量的小区是广域eNB(wide-area eNBs)。从这点可知,在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技术中,没有考虑关于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因此,现有技术产生的问题是,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无法实现低耗电量化。
高效地进行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的低耗电量化,在推进系统的低耗电量化方面是重要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的低耗电量化的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含本地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能与所述本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当满足预先决定的转移条件时,所述本地基站装置从通常动作状态转移至低功率动作状态,在所述通常动作状态下,进行应该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发送下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发送动作、及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接收动作;在所述低功率动作状态下,停止所述下行链路发送信号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发送动作,并且进行所述接收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当满足预先决定的转移条件时,本地基站装置从通常动作状态转移至低功率动作状态,停止应该向移动终端装置发送下行链路发送信号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发送动作。据此,例如即使在本地基站装置是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本地基站装置的低耗电量化。另外,本地基站装置能够构成为,即使处于低功率动作状态,由于对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进行接收动作,因此例如在接收了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时,从低功率动作状态转移至通常动作状态。据此,无论移动终端装置的位置及状态怎样,都能够使低功率动作状态的本地基站装置转移至通常动作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利用以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能进一步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图7的移动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图7的MME部73)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HeNBGW的图7所示的HeNBGW74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终端(UE)进行小区搜索到空闲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非专利文献8的问题的位置图;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位置图;
图15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
图1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问题的位置图;
图17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问题的位置图;
图19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
图20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
图21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问题的位置图;
图22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23是说明非专利文献15所公开的随机存取规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时序图;
图24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
图25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
图2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问题的位置图;
图2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解决对策的通道损耗的信息的具体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7是示出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当前在3GPP中,探讨了包含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E-UTRAN的Home-eNodeB(家用eNB;HeNB)、UTRAN的家用NB(HNB));非CSG小区(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统的整体结构,关于E-UTRAN提出了图7这样的结构(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1.章)。
说明图7。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作“移动终端”或者“UE”)71能够与基站装置(以下称作“基站”)72进行无线通信,用无线通信来进行信号的收发。基站72被分类为eNB72-1、家用eNB72-2。eNB72-1利用S1接口与包含MME、或者S-GW、或者MME和S-GW的MME/S-GW部(以下称作“MME部”)73连接,控制信息在eNB72-1与MME部73之间进行通信。对于一个eNB72-1也可以连接多个MME部73。eNB72-1间利用X2接口连接,控制信息在eNB72-1间进行通信。
家用eNB72-2利用S1接口与MME部73连接,控制信息在家用eNB72-2与MME部73之间进行通信。对于一个MME部73连接多个家用eNB72-2。或者,家用eNB72-2经由HeNBGW(家用eNB GateWay,家用eNB网关)74与MME部73连接。家用eNB72-2与HeNBGW74利用S1接口连接,HeNBGW74与MME部73经由S1接口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家用eNB72-2与一个HeNBGW74连接,信息通过S1接口进行通信。HeNBGW74与一个或者多个MME部73连接,信息通过S1接口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当前在3GPP中探讨了以下这样的结构。不支持家用eNB72-2间的X2接口。从MME部73而言,HeNBGW74被看作eNB72-1。从家用eNB72-2而言,HeNBGW74被看作MME部73。与家用eNB72-2是否经由HeNBGW74与MME部73连接无关,家用eNB72-2与MME部73之间的接口与S1接口相同。不支持横跨多个MME部73这样的、向家用eNB72-2移动的移动性、或者从家用eNB72-2移动的移动性。家用eNB72-2支持唯一的小区。
图8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图7的移动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71的发送处理。首先,来自协议处理部801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应用部802的用户数据保存至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803的数据被送到编码部804,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未实施编码处理,从发送数据缓冲部803向调制部805直接输出的数据。由编码部804编码处理的数据由调制部805进行调制处理。调制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806,转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807向基站72发送发送信号。
另外,移动终端71的接收处理执行如下。由天线807接收来自基站72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由频率转换部806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由解调部808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送到解码部809,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的数据中的控制数据送到协议处理部801,用户数据送到应用部802。移动终端71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810控制。因此,虽然在图8中省略,但控制部810与各部分801~809都连接。
图9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72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901进行基站72与EPC(MME部73、HeNBGW74等)之间的数据的收发。EPC相当于通信装置。其他基站通信部902与其他基站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由于家用eNB72-2间的X2接口是不被支持的方向,因此认为在家用eNB72-2中不存在其他基站通信部902。EPC通信部901和其他基站通信部9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903进行信息的交接。来自协议处理部903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EPC通信部901和其他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户数据及控制数据保存至发送数据缓冲部904。
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904的数据被送到编码部905,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未实施编码处理,从发送数据缓冲部904向调制部906直接输出的数据。被编码的数据由调制部906进行调制处理。调制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907,转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利用天线908对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71发送发送信号。
另外,基站72的接收处理执行如下。来自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71的无线信号由天线908接收。接收信号由频率转换部907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由解调部909进行解调处理。被解调的数据送到解码部910,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的数据中的控制数据送到协议处理部903或者EPC通信部901、其他基站通信部902,用户数据送到EPC通信部901和其他基站通信部902。基站72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911控制。因此,虽然在图9中省略,但控制部911与各部901~910都连接。
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家用eNB72-2的功能如下所示(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2章)。家用eNB72-2具有与eNB72-1相同的功能。此外,在与HeNBGW74连接的情况下,家用eNB72-2具有发现适合的服务HeNBGW74的功能。家用eNB72-2与1个HeNBGW74唯一连接。即,在与HeNBGW74连接的情况下,家用eNB72-2不使用S1接口的灵活(Flex)功能。家用eNB72-2与1个HeNBGW74连接,同时不与其他HeNBGW74或其他MME部73连接。
家用eNB72-2的TAC和PLMN ID由HeNBGW74支持。若将家用eNB72-2连接至HeNBGW74,则在“UE附件(attachment)”的MME部73的选择由HeNBGW74进行,而不由家用eNB72-2进行。家用eNB72-2有可能在没有网络计划下配备。在这种情况下,家用eNB72-2从1个地理区域移至其他地理区域。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家用eNB72-2需要根据位置,连接至不同的HeNBGW74。
图10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图7的MME部73)的结构的框图。PDN GW通信部1001进行MME部73和PDN GW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基站通信部1002进行MME部73与基站72之间的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收发。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GW通信部1001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1003送到基站通信部1002,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基站72。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1003送到PDN GW通信部1001,向PDN GW发送。
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送至控制层面控制部1005。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送至控制层面控制部1005。
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况下设置,根据信息类别,进行MME部73与HeNBGW74之间的利用接口(IF)的数据的收发。从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1004送至控制层面控制部1005。控制层面控制部1005的处理的结果经由PDNGW通信部1001发送至PDN GW。另外,由控制层面控制部1005处理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1002利用S1接口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基站72,另外经由HeNBGW通信部1004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HeNBGW74。
控制层面控制部1005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承载控制部10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移动性管理部1005-3等,进行对控制层面的整体处理。NAS安全部1005-1负责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承载控制部1005-2进行SAE(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承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空闲状态(LTE-IDLE状态、也仅称作idle)的移动性管理、空闲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及控制、系统下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71的跟踪区域(TA)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TAList)管理等。
MME部73通过向属于注册(registered)有UE的追踪区域(跟踪区域:TrackingArea:T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履行寻呼协议。与MME部73连接的家用eNB72-2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还有白名单管理,也可以由空闲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
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对应于CSG-ID的移动终端与CSG小区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可以是用户接入注册到某一CSG-ID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与属于该CSG-ID的CSG小区的关系。在白名单管理中,管理移动终端与CSG-ID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在白名单中也可以储存有某一移动终端进行了用户注册的一个或者多个CSG-ID。这些CSG相关的管理也可以由MME部73中的其他部分进行。MME部73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1006控制。因此,虽然在图10中省略,但控制部1006与各部分1001~1005都连接。
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MME的功能如下所示(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2章)。MME对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s)的成员的1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进行接入控制。作为选项,MME允许执行寻呼的最优化(Paging optimization)。
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HeNBGW的图7所示的HeNBGW74的结构的框图。EPC通信部1101进行HeNBGW74与MME部73之间的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收发。基站通信部1102进行HeNBGW74与家用eNB72-2之间的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收发。位置处理部1103进行处理,将经由EPC通信部1101送来的来自MME部73的数据中的注册信息等发送至多个家用eNB72-2。由位置处理部1103处理的数据送至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家用eNB72-2。
不需要由位置处理部1103处理而仅通过(穿过)的数据从EPC通信部1101送至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家用eNB72-2。HeNBGW74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1104控制。因此,虽然在图11中省略,但控制部1104与各部分1101~1103都连接。
当前在3GPP中讨论的HeNBGW74的功能如下所示(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2章)。HeNBGW74对于S1应用进行中继。虽然是MME部73向家用eNB72-2的步骤的一部分,但HeNBGW74与移动终端71无关地,对于S1应用作为终止。在配置有HeNBGW74时,在家用eNB72-2与HeNBGW74之间、还有HeNBGW74与MME部73之间,对与移动终端71无关的步骤进行通信。在HeNBGW74与其他节点之间不设定X2接口。作为选项,HeNBGW74允许执行寻呼的最优化(Paging optimization)。
接下来,示出移动通信系统的一般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个例子。图12是示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终端(UE)进行小区搜索到空闲动作的概要的流程图。若开始小区搜索,则移动终端在步骤ST1201中,使用从周边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以及第二同步信号(S-SS),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与P-SS和S-SS一致,在同步信号(SS)分配有同步码,该同步码与分配在每个小区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一一对应。PCI的数量当前探讨了504种,使用该504种PCI取得同步,并且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的PCI进行检测(特定)。
接下来,对于取得了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1202中,检测从基站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对接收功率进行测定。在参考信号RS使用与PCI一一对应的代码,通过用该代码取得相关,能够与其他小区分离。通过从在步骤ST1201中特定的PCI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代码,能够检测RS,测定RS接收功率。
接下来在步骤ST1203中,从到步骤ST1202为止检测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佳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
接下来在步骤ST12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得到广播信息的BCCH。PBCH上的BCCH载有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所以,通过接收PBCH得到BCCH,能够得到MIB。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也称为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SFN(System Frame Number)等。
接下来在步骤ST1205中,以MIB的小区结构信息为基准接收该小区的DL-SCH,得到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SIB1包含向该小区接入相关的信息、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他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另外,SIB1包含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域码)。
接下来在步骤ST1206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205接收的SIB1的TAC、与移动终端已经保有的TAC进行比较。若比较的结果相同,则该小区进入空闲动作。在比较并不同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该小区,向核心网络(Core Network,EPC)(包含MME等)请求用于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域升级)的TA的变更。核心网络以TAU请求信号和从移动终端传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UE-ID等)为基准,进行TA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接收信号。移动终端用该小区的TAC,改写(更新)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者TAC列表)。之后,移动终端在该小区进入空闲动作。
探讨了LTE或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导入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如上所述,仅允许向注册到CSG小区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接入。CSG小区和注册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构成一个CSG。在这样构成的CSG中标注有称为CSG-ID的固有的识别号码。此外,在一个CSG中也可以有多个CSG小区。若移动终端注册到任一个CSG小区,则能够接入至该CSG小区所属的CSG的其他CSG小区。
另外,LTE下的家用eNB、UMTS下的家用NB有时被用作CSG小区。注册到CSG小区的移动终端具有白名单。具体而言,白名单储存在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在白名单存储有移动终端注册的CSG小区的CSG信息。作为CSG信息,具体而言可以考虑CSG-ID、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跟踪区域身份)、TAC等。若CSG-ID与TAC建立对应,则哪一个都可以。另外,若CSG-ID和TAC、与GCI(Global Cell Identity)建立对应,则也可以是GCI。
从以上可知,没有白名单(本发明中包含白名单为空(empty)的情况)的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CSG小区,只能接入至非CSG小区。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单的移动终端不仅能接入至注册的CSG-ID的CSG小区,还能接入至非CSG小区。
在3GPP中,在讨论将所有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身份)分割为CSG小区用和非CSG小区用(称作PCI拆分)(参照非专利文献5)。另外,在讨论PCI拆分信息以系统信息从基站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非专利文献5公开了使用PCI拆分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动作。不具有PCI拆分信息的移动终端需要使用所有PCI(例如使用所有504代码)来进行小区搜索。与之相对,具有PCI拆分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使用该PCI拆分信息来进行小区搜索。
另外,在3GPP中,决定了混合小区用的PCI不包含在CSG小区用的PCI范围内(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10.7章)。
对于HeNB和HNB希望对应各种服务。例如,运营商通过通过使移动终端注册到某一决定的HeNB和HNB,仅对注册的移动终端允许向HeNB和HNB的小区接入,增大该移动终端能够使用的无线资源,进行高速通信。是因此运营商将收费设定得比通常高这样的服务。
为了实现这样的服务,要导入仅有注册(加入并成为成员)的移动终端才能接入的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被要求在商业街、公寓、学校、公司等设置多个。例如,要求在商业街中的每个店铺、在公寓中的每间房间、在学校中的每间教室、在公司中的每个部门设置CSG小区,仅有注册到各CSG小区的用户才能使用该CSG小区这样的使用方法。HeNB/HNB不仅用于补充宏小区的覆盖外的通信,还希望对应上述的各种服务。因此,会产生HeNB/HNB设置在宏小区的覆盖内的情况。
作为在LTE-A中探讨的技术之一,可增加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Net)。在3GPP中,处理picoeNB(微微小区(pico cell))、热区小区用的节点、HeNB/HNB/CSG小区、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头(RRH)这样的低输出功率的局域范围(Local-area range)的网络节点(局域范围节点(local area range node)、局域节点(local area node)、本地节点(local node))。所以,要求运用在通常的eNB(宏小区)编入1个以上的这样的局域范围节点的网络。在通常的eNB(宏小区)编入1个以上这样的局域范围节点的网络被称为异构网络,探讨了干扰降低方法、容量改善方法等。
当前在3GPP中,还讨论了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的耗电功率降低(EnergySaving)。具体而言进行了以下的讨论。作为容量推升器(capacity booster)而采用的基站或者小区监视话务负载(traffic load),在话务为某一阈值以下,其状态持续某一期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开关断开(switch off)(参照非专利文献8)。在动作中的基站负载较高的情况下,该基站能够对被开关断开的基站请求开关接通(参照非专利文献8)。能够进行开关断开的基站是指提供基本的覆盖(basiccoverage)和基本的容量(basic capacity)的小区(参照非专利文献9)。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所解决的问题。在非专利文献8中,考虑了提供基本的覆盖和基本的容量的小区。一般而言,认为提供基本的覆盖和基本的容量的小区是广域eNB(wide-area eNBs)(参照非专利文献10)。从这点可知,在非专利文献8中没有考虑到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因此,现有技术产生的问题是,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无法实现低耗电量化。
以后,为了方便,将局域范围的网络节点记为本地eNB(Local eNB)。另外,作为广域eNB的代表例,考虑通常的eNB(宏小区)。本地eNB相当于本地基站装置。本地基站装置的本地eNB的输出功率比较小。广域基站装置的广域eNB、例如通常的eNB(宏小区)的输出功率比较大。换言之,本地eNB的输出功率与广域eNB的输出功率相比较小。
在非专利文献8中,规定了使用X2接口来实现耗电功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地eNB之一的HeNB中,不支持X2接口(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1.章)。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在HeNB中,用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方法无法实现耗电功率的降低。
另外,在将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方法适用于图13的状况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图13是说明非专利文献8的问题的位置图。在宏小区1301的覆盖1302的边界附近、即小区边缘附近设置本地eNB1303。在本地eNB1303的覆盖1304内存在移动终端1305。移动终端1305存在于宏小区1301的覆盖1302外、即宏小区1301的圈外。移动终端1305为空闲状态,在本地eNB1303进行宿营。
由于该移动终端1305为空闲状态,因此不会给本地eNB1303的话务带来影响。因此,即使在移动终端1305进行宿营的情况下,在话务为某一阈值以下,该状态持续某一期间的情况下,本地eNB1303也能够进行开关断开。在该本地eNB1303开关断开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是,该移动终端1305处于圈外,无法接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
另外,在动作中的基站、图13中的宏小区1301负载较高的情况下,该基站能对开关断开了的基站、图13中的本地eNB1303要求开关接通。但是,移动终端1305位于宏小区1301的圈外,为进一步的空闲状态。因此,由于移动终端1305的存在,宏小区1301的负载不会提高。即,由于该移动终端1305的存在,该本地eNB1303的开关不会接通。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该移动终端1305无法接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的状况会继续。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本地eNB来支持耗电功率的降低。为了支持耗电功率的降低的实现方法的具体例如下所示。以下公开3个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转移的时机(触发)的具体例。将耗电功率的降低动作称作低功率动作或者Energy Saving(节能)动作,将该动作状态称为低功率动作状态。将通常的动作称作通常动作或者Normal动作,将该动作状态称为通常动作状态。
(1)处于与本地eNB连接状态的移动终端不存在预先决定的期间的情况。具体而言是在本地eNB的系统下,在某一期间不存在连接状态(CONNECTED)的移动终端的情况;或者在本地eNB的系统下,在某一期间仅存在空闲状态(IDLE)的移动终端的情况。
(2)发出切断本地eNB的发送动作及接收动作用的电源的指示的情况。具体而言是本地eNB的电源断开(OFF)的情况,作为具体例有电源开关断开的情况、或者耗电功率降低接通(ON)的情况,作为具体例有耗电功率降低开关接通的情况。
(3)指示从其他节点向节能动作转移的情况。该指示可以使用X2接口或者S1接口或者回程链路。
作为节能动作的具体例,停止应该向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即下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发送动作,进行从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即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接收动作。即,将发送动作断开,将接收动作接通。将接收动作接通这点不同于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开关断开。另外,通过用节能动作将接收动作接通,可以使用之后说明的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的具体例(1)“本地eNB接收了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
作为将发送动作断开的具体例,将用户数据及控制数据的发送断开。作为控制数据的具体例,有用户数据附带的控制数据(作为具体例有Ack/Nack等)、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小区搜索所使用的数据、广播信息、寻呼等。若在系统下不存在连接状态的移动终端,则不必发送用户数据及用户数据附带的控制数据。另一方面,即使在系统下不存在连接状态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也需要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小区搜索所使用的数据、广播信息、寻呼的发送。因此,在节能动作中,将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小区搜索所使用的数据、广播信息、寻呼的发送断开,在低耗电量化方面是有效的。
另外,在LTE、LTE-A中,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小区搜索所使用的SS和RS、广播信息的发送所使用的PBCH和PDCCH、以及寻呼的发送所使用的PDCCH需要周期性发送。因此,将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小区搜索所使用的数据、广播信息、寻呼的发送断开,在低耗电量化方面是有效的。
作为将接收动作接通的具体例,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具体而言为从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下面公开2个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的具体例。
(1)本地eNB接收了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
(2)本地eNB从回程接收了预先决定的信号、例如寻呼(Paging)信号的情况。此处,回程不仅包含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还包含微微小区或毫微微(femto)小区(HeNB)这样的有线的回程链路。
用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接收、或者来自回程的寻呼(Paging)信号的接收,向通常动作转移这点,不同于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根据动作中的基站的负载进行开关接通这点。
下面公开3个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
(1)对于移动终端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资源在时间上离散。据此,本地eNB由于用节能动作接收该上行链路发送信号(以下有“上行链路信号”这样的情况),因此不需要连续接收,间歇接收就足够。节能动作的间歇接收动作与连续接收动作相比,在低耗电量化方面是有效的。
(2)允许发送的资源时间上有周期。据此,不需要允许对移动终端每次发送的资源的通知。据此,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
(3)允许发送的资源的频率分配是确定的。据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及本地eNB的处理的负载。
在LTE、LTE-A中,来自上述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可以使用PRACH。
如上所述,通过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资源在时间上离散,在节能动作的接收动作中,仅在该定时进行接收动作即可。即,不必将节能动作的接收动作连续接通。因此,在低耗电量化方面是有效的。该接收动作有时也被称为间歇接收动作。
以下公开移动终端进行上述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具体例。用于该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在每个进行节能的本地eNB都有。据此,在节能时,本地eNB使用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间歇接收即可。因此,在本地eNB中,能够实现自由度较高的节能动作。
下面公开2个移动终端得知移动终端进行该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方法的具体例。
(1)移动终端将该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从服务小区进行通知。
(2)在本地eNB是HeNB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注册到HeNB所属的CSG时,移动终端通知该HeNB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有由HeNB的拥有者设定并从该HeNB通知,与通知白名单时一起从网络侧通知等。
下面进一步公开移动终端得知上述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方法的具体例(1)。在3GPP R3-093387(以下称作“非专利文献11”)公开了以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ed Network:SON)为目的,在eNB间使用X2接口通知RACH设定(RACHConfiguration)。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地eNB之一的HeNB中,不支持X2接口(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1.章)。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在HeNB中,用非专利文献11所公开的方法无法通知RACH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1中,本地eNB使用S1接口,将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通知给周边的节点。下面公开本地eNB决定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的方法的具体例。
本地eNB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基于本地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来决定。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作为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的具体例,有接收品质、接收功率、通道损耗(Path Loss)等。
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接收品质、或者接收功率为某一阈值以上(或者大于阈值),则本地eNB选择该节点,作为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或者,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通道损耗不到某一阈值(或者以下),则本地eNB选择该节点,作为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通过用上述方法来选择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能够选择周边的节点。据此,不必向浪费的节点通知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能够减轻本地eNB的处理的负载。
接受了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通知的节点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该信息。下面公开2个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1)使用广播信息来通知。(2)使用专用信号来通知。
下面公开使用LTE、LTE-A的广播信息来通知的具体例。使用RACH设定(RACHConfiguration)。下面公开2个使用RACH设定的情况下的具体例。
(1)在当前的RACH设定中,要设置接受了服务小区用、即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通知的节点用的RACH设定;和本地eNB的RACH设定。
(2)与当前的RACH设定不同,设置用于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的上行链路发送设定。
下面公开2个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具体例。
(1)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资源。作为资源的具体例,有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或者时间资源等。在LTE、LTE-A中为RACH设定。作为进一步的具体例,有“RACH-ConfigCommon”、“PRACH-config”等(参照3GPP TS36.331V9.0.0(以下称作“非专利文献12”))。
(2)上行链路频率信息。在本地eNB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作为上行链路频率信息的具体例,有载波频率、频带、分量载波等。在LTE、LTE-A中,有“freqInfo”、“ul-CarrierFreq”、“ul-Bandwidth”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
下面说明分量载波。在LTE-A系统中,考虑支持比LTE系统的频带宽(transmissionbandwidths)更大的频带宽(参照3GPP TR 36.814V1.5.0(以下称作“非专利文献13”)5章)。因此,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同时接收一个或者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具有同时对多个分量载波上的接收及发送、或者仅接收、或者仅发送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能力(capability)。
另外,一般而言移动终端接收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具体而言为从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基于接收的下行链路发送来与基站的频率同步。该功能也被称为自动频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FC)。在移动终端为了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而向该本地eNB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作为本地eNB的节能动作,是将发送动作断开,因此在移动终端进行AFC的情况下,不存在成为基础的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所以,移动终端如何执行AFC成为了问题。
下面公开3个本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
(1)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发送(下行链路),以该下行链路发送的频率执行AFC。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频率设定为在本地eNB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移动终端为了使用该上行链路的频率,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向该本地eNB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据此,移动终端能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执行AFC。
(2)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发送(下行链路),以该下行链路发送的频率执行AFC。本地eNB将用于接收来自本地eNB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频率,设定为在本地eNB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本地eNB使用该频率,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本地eNB也可以在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前进行上述AFC动作。作为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有用于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的上行链路发送。
(3)将上述(1)及(2)组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与单独使用(1)或者(2)的情况相比,移动终端的频率与本地eNB的频率更高精度地一致。因此,能够得到的效果是,从移动终端向本地eNB的上行链路的通信品质提高。
接下来,下面公开4个移动终端为了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进行上行链路发送(以后有时也称作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的具体例。
(1)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或者不存在能成为服务小区的小区的情况。例如,在服务小区的小区边缘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利用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上行链路发送,该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据此,通过从服务小区向该本地eNB移交、或者对该本地eNB进行小区重新选择,该移动终端能够继续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
(2)满足现有技术的RACH发送的条件的情况。作为具体例,有TAU发送、产生来自移动终端侧的服务请求的情况(有的情况下也称为呼叫)。
(3)周期性。
(4)用户进行了操作的情况。
下面公开上述(1)的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下的判断方法的具体例。在基于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接收功率、SIR等)低于某一阈值(以后有时也称作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的情况下(以下的情况,也可以是不到的情况),判断为进行叫醒上行链路发送。或者,在基于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通道损耗等)高于某一阈值(以后有时也称作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的情况下(以上的情况,也可以是更大的情况),判断为进行叫醒上行链路发送。
下面公开2个该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向移动终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
(1)从服务小区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作为通知方法,考虑广播信息。由于能够与状态无关地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因此比较有效。另外,由于阈值的变更比较容易,因此能够灵活地构筑移动通信系统。另外,在LTE、LTE-A中,也可以将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与周边小区测定开始阈值(Sintrasearch)(参照非专利文献3的5.2.4.2章)并用。能够削减参数,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
(2)静态决定。由于不需要使用向移动终端的无线资源的通知,因此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
下面公开2个特别是在本地eNB是HeNB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为了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叫醒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的具体例。
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CSG小区的小区选择及重新选择方法基于自主搜索功能(autonomous search function)。另外,在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为了用与服务频率不同的频率来搜索“适合的小区”即CSG小区,移动终端使用自主搜索功能。进一步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移动终端支持CSG小区的手动的选择(手动选择)。公开了若在移动终端中构成的CSG白名单为空,则利用移动终端的CSG小区的自主搜索功能为无能。
(1)CSG小区的手动的选择时。作为进一步的具体例,在进行选择用的测定之前进行叫醒上行链路发送。据此,即使在移动终端的周边存在进行节能动作的HeNB的情况下,也能使该HeNB向通常动作转移。所以,能够进行该HeNB也包含在对象的CSG小区选择。
(2)自主搜索功能在动作中周期性进行。据此,即使在移动终端的周边存在进行节能动作的HeNB的情况下,也能使该HeNB向通常动作转移。所以,能够进行该HeNB也包含在对象的CSG小区选择。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该移动终端中构成的CSG白名单为空的情况下,自主搜索功能不进行动作。随此,用于解除HeNB的节能动作的上行链路发送停止。所以,能够得到消除浪费的上行链路发送这样的效果。CSG白名单也被称为允许CSG列表(Allowed CSGID List)。
如上所述,作为本地eNB,考虑有picoeNB(微微小区(pico cell))、热区小区用的节点、HeNB/HNB/CSG小区、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头(RRH)等。也可以按每个本地eNB的类别划分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另外,也可以按每个本地eNB的类别划分叫醒上行链路发送。另外,也可以按每个本地eNB的类别划分移动终端为了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而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叫醒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
作为具体例,关于中继节点,可以将进行叫醒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作为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关于HeNB,可以将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在自主搜索功能动作中周期性进行。据此,能够按每个本地eNB的类别进行最佳的节能动作。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1能够与非专利文献8等公开的以往的耗电功率的降低技术组合使用。
使用图14及图15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的具体的动作例。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位置图。在图14中,对于与图13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说明。移动终端1401存在于宏小区1301的覆盖1302内、即宏小区1301的圈内。
接下来,使用图15,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图15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在本动作例中,说明服务小区是宏小区1301的情况。
在步骤ST1501中,本地eNB1303决定对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决定方法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作为对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之一,选择宏小区1301。
在步骤ST1502中,本地eNB1303将本小区、即本地eNB130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通知给宏小区1301。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另外,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如上所述,但在本动作例中,作为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使用PRACH。因此,作为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具体例,为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另外,作为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也可以通知在本地eNB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
在步骤ST1503中,判断本地eNB1303有无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节能动作)的转移的触发。转移的触发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在判断为有向节能动作的转移的触发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504。在判断为没有向节能动作的转移的触发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1503的判断。
在步骤ST1504中,本地eNB1303转移至节能动作。作为节能动作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将发送动作断开,将接收动作接通。
在步骤ST1505中,本地eNB1303开始间歇接收。作为具体例,开始用于以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来接收上行链路发送的间歇接收。
步骤ST1502的处理在步骤ST1503的处理之后、或者步骤ST1504的处理之后、或者步骤ST1505的处理之后进行,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在步骤ST1506中,服务小区的宏小区1301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本小区、即宏小区1301的RACH设定。系统下的移动终端(UE)包含移动终端1401。
在步骤ST1507中,宏小区1301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步骤ST1502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另外,也可以通知在本地eNB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也可以包含示出该本地eNB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的信息。系统下的移动终端包含移动终端1401。
在步骤ST1508中,判断移动终端1401是否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作为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为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作为具体例,移动终端1401判断服务小区的宏小区1301(以下有的情况下称为“服务小区1301”)的接收品质是否不到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在服务小区1301的接收品质不到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509。在服务小区1301的接收品质并非小于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1508的判断。
在步骤ST1509中,移动终端1401进行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RACH发送。对于无法由利用移动终端1401测定周边小区发现的本地eNB,移动终端也可以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在该RACH发送中,使用移动终端1401在步骤ST1507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发送该RACH。另外,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1401在步骤ST1507中接收的、在本地eNB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发送该RACH。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宏小区1301的下行链路发送,对于本地eNB实施AFC,发送该RACH。
在步骤ST1510中,判断本地eNB1303有无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转移触发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作为转移触发的具体例,为本地eNB1303接收了来自移动终端140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判断本地eNB1303是否接收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RACH。判断为接收了RACH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511。判断为未接收RACH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1510的判断。
在步骤ST1511中,本地eNB1303转移至通常动作。
利用以上的实施方式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实现本地eNB的节能动作,能够实现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的耗电功率的降低。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8的现有技术中,规定了使用X2接口的基础设施的耗电功率的降低。在本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不使用X2接口的基础设施的耗电功率的降低方法。据此,在不支持X2接口的HeNB等也能够进行耗电功率的降低。由于HeNB如上所述被要求设置多个,因此用HeNB能够实现耗电功率的降低大大有助于移动通信系统整体的耗电功率的降低。
在实施方式1中,不使用在非专利文献8的现有技术公开的网络侧的负载,就能够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即,无论移动终端的位置(location),另外无论移动终端的状态,都能够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
据此,即使在使用非专利文献8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存在问题的图13所示的位置,也能将本地eNB1303开关接通、即转移至通常动作,能够解决移动终端1305无法接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作为节能动作,将发送动作断开,将接收动作接通。据此,在节能动作中,将本地eNB的发送部的电源一并断开,仅将接收部的电源接通即可。所以,用于实现节能动作的硬件设计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1变形例1.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解决的问题。即使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宏小区的周边存在多个本地eNB的情况下,产生以下这2个问题。
(1)从本地eNB向宏小区通知的、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变多。即,从宏小区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的、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种类增加。据此,从宏小区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的、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信息量增加。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必须多使用无线资源。
(2)移动终端进行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用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种类增加。因此,移动终端需要进行该种类量的上行链路设定,另外需要进行该种类量的上行链路发送。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载提高,另外移动终端的耗电功率增加。
使用图15及图16再次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问题。图1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问题的位置图。在图16中,对于与图13和图14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在宏小区1301的覆盖1302的边界附近、即小区边缘附近,设置多个本地eNB,具体而言为本地eNB1601、本地eNB1603、本地eNB1605、本地eNB1607。本地eNB1601具有覆盖1602。本地eNB1603具有覆盖1604。本地eNB1605具有覆盖1606。本地eNB1607具有覆盖1608。
使用图15说明在图16所示的位置执行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在步骤ST1501中,不仅在本地eNB1303,而且在本地eNB1601、本地eNB1603、本地eNB1605、本地eNB1607,作为通知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周边的节点,选择宏小区1301。
在步骤ST1502中,本地eNB1303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30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在步骤ST1502中,本地eNB1601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60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在步骤ST1502中,本地eNB1603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60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在步骤ST1502中,本地eNB1605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605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在步骤ST1502中,本地eNB1607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607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
在步骤ST1507中,宏小区1301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也包含移动终端1401),通知在步骤ST1502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本地eNB1601、本地eNB1603、本地eNB1605、本地eNB1607的RACH设定。这样产生的问题是,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信息量增加,必须多使用无线资源。
在步骤ST1508中,判断移动终端1401是否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在判断为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步骤ST1509中,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该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使用在步骤ST1507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本地eNB1601、本地eNB1603、本地eNB1605、本地eNB1607的RACH设定。
此时,移动终端1401位于本地eNB1303的覆盖1304内,但不在本地eNB1601的覆盖1602、本地eNB1603的覆盖1604、本地eNB1605的覆盖1606、本地eNB1607的覆盖1608内。因此,在移动终端1401的位置,仅使用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即可。这是因为,即使例如本地eNB1603从节能动作转移至通常动作,移动终端1401也无法从该本地eNB1603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
但是,由于作为本地eNB的节能动作,是断开发送动作,因此移动终端1401无法判断该移动终端位于哪个本地eNB的圈内。因此,移动终端1401需要在步骤ST1509中,使用在步骤ST1507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本地eNB1601、本地eNB1603、本地eNB1605、本地eNB1607的RACH设定,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据此,需要进行该种类量(图16的情况下为5种)的上行链路设定,另外需要进行该种类次(图16的情况下为5次)的上行链路发送。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移动终端1401的处理负载提高,另外移动终端1401的耗电功率增加。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在本变形例中,将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与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并用。本地eNB基于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进行节能动作。本地eNB在节能动作中也可以进行间歇接收,以便能够接收在该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中允许发送的资源。
据此,服务小区不需要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据此,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另外,能够减轻服务小区的处理的负载。另外,能够减少移动终端进行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用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种类。据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处理的负载,另外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低耗电量化。
以下公开(A1)及(A2)这2个作为本地eNB得知该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方法的具体例。
(A1)在非专利文献11公开了以自组织网络(Self Organized Network:SON)为目的,在eNB间使用X2接口来通知RACH设定(RACH Configuration)。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地eNB之一的HeNB中,不支持X2接口(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1.章)。因此,非专利文献11所公开的方法产生的问题是,无法对于HeNB通知RACH设定。在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服务小区使用S1接口,将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通知给周边的节点。
(A2)有的情况下本地eNB在初始化时、电源接通时、或者发送断开时,进行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周边小区的测定时,还接收广播信息,对广播信息解码,得知广播信息所包含的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储存该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该测定、广播信息的接收、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储存可以不由所有的本地eNB,而由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进行。
公开以下(B1)及(B2)这2个作为在本地eNB得知服务小区的上述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方法使用了上述(A1)的具体例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决定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的方法的具体例。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通过用上述方法来选择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能够选择周边的节点。据此,不必向浪费的节点通知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能够减轻服务小区的处理的负载。
(B1)基于服务小区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决定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作为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的具体例,有接收品质、接收功率、通道损耗等。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接收品质、或者接收功率为某一阈值以上(或者大于阈值),则服务小区选择该节点,作为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或者,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通道损耗不到某一阈值(或者以下),则服务小区选择该节点,作为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
(B2)基于服务小区的系统下的移动终端的测定结果的报告,决定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周边的节点。作为具体例,若某一节点的接收品质、或者接收功率为某一阈值以上(或者大于阈值),则选择该节点,作为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或者,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通道损耗不到某一阈值(或者以下),则服务小区选择该节点,作为对本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通知的节点。
以下公开(C),作为在本地eNB得知上述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方法使用了上述(A2)的具体例的情况下,本地eNB对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进行决定的方法的具体例。
(C)基于本地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来决定。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作为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的具体例,有接收品质、接收功率、通道损耗等。
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接收品质、或者接收功率为某一阈值以上(或者大于阈值),则本地eNB选择该小区,作为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或者,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结果中,若某一节点的通道损耗不到某一阈值(或者以下),则本地eNB选择该小区,作为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
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储存的周边小区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上述方法中,通过选择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储存的周边小区,能够选择周边的小区。据此,不必进行浪费的周边小区的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的储存,能够减轻本地eNB的处理的负载。
下面公开2个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具体例。
(1)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资源。作为资源的具体例,有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或者时间资源等。在LTE、LTE-A中为RACH设定。作为进一步的具体例,有“RACH-ConfigCommon”、“PRACH-config”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
(2)上行链路频率信息。在服务小区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作为上行链路频率信息的具体例,有载波频率、频带、分量载波等。在LTE、LTE-A中,有“freqInfo”、“ul-CarrierFreq”、“ul-Bandwidth”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
下面公开3个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AFC的执行方法的具体例。
(1)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发送(下行链路),以该下行链路发送的频率执行AFC。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频率设定为在服务小区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移动终端为了使用该上行链路的频率,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向该本地eNB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据此,移动终端能够执行AFC。
(2)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接收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发送(下行链路),以该下行链路发送的频率执行AFC。本地eNB将用于接收来自本地eNB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频率,设定为在服务小区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本地eNB使用该频率,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本地eNB也可以在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前进行上述AFC动作。作为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有用于使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的上行链路发送。
(3)将上述(1)及(2)组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与单独使用(1)或者(2)的情况相比,移动终端的频率与本地eNB的频率更高精度地一致。因此,能够得到的效果是,从移动终端向本地eNB的上行链路的通信品质提高。
接下来,下面公开4个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的具体例。
(1)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或者不存在能成为服务小区的小区的情况。例如,在服务小区的小区边缘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利用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上行链路发送,该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据此,通过从服务小区向该本地eNB移交、或者对该本地eNB进行小区重新选择,该移动终端能够继续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
(2)满足现有技术的RACH发送的条件的情况。作为具体例,有TAU发送、产生来自移动终端侧的服务请求的情况(有的情况下也称为呼叫)。本地eNB接收从服务小区的系统下的移动终端向服务小区的通常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了该上行链路发送的本地eNB判断为存在靠近本小区的移动终端,从节能动作转移至通常动作。作为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有PRACH等。作为该判断的具体例,若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接收品质、或者接收功率为某一阈值以上(或者大于阈值),则本地eNB判断为存在靠近本小区的移动终端。或者,若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通道损耗为某一阈值以下(或者不到),则本地eNB判断为存在靠近本小区的移动终端。
(3)周期性。
(4)用户进行了操作的情况。
使用图16及图17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具体的动作例。由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的位置图的图16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图17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在图17中,对于与图15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步骤号,省略处理的详细说明。
在本动作例中,公开本地eNB得知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方法使用了上述具体例(A2)的情况。另外,关于本地eNB,以本地eNB130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地eNB1601、本地eNB1603、本地eNB1605、本地eNB1607也进行同样的动作。
在步骤ST1701中,本地eNB1303进行周边小区的测定。在步骤ST1702中,本地eNB1303决定对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储存的周边小区。决定的具体方法例如上所述。在图16所示的位置,本地eNB1303选择宏小区1301,作为对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储存的周边小区。
在步骤ST1703中,本地eNB1303对在步骤ST1702中决定的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储存。在图16所示的位置,本地eNB1303储存宏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接下来,本地eNB1303进行步骤ST1503及步骤ST1504的处理。
在步骤ST1704中,本地eNB1303开始间歇接收。作为具体例,开始用于以在步骤ST1703中储存的宏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作为具体例为RACH设定)来接收上行链路发送的、间歇接收。接下来,宏小区1301进行步骤ST1506的处理,移动终端1401进行步骤ST1508的处理。
在步骤ST1705中,移动终端1401进行RACH发送。在该RACH发送中,使用在步骤ST1703中储存的宏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发送该RACH。另外,也可以使用在步骤ST1703中储存的、在宏小区1301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发送该RACH。接下来,本地eNB1303进行步骤ST1510及步骤ST1511的处理。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即使在宏小区的周边存在多个本地eNB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从宏小区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据此,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另外,能够减轻服务小区的处理的负载。
另外,由于作为本地eNB的节能动作,是断开发送动作,因此即使在移动终端无法判断该移动终端位于哪个本地eNB的圈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用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种类。据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处理的负载,另外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低耗电量化。
实施方式1变形例2.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解决的问题。在执行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基站、例如宏小区密集配置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考虑从宏小区向本地eNB通知的、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变多。或者考虑由本地eNB选择的、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变多。
该本地eNB无法得知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使用哪个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来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因此,该本地eNB需要使用通知的多个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或者使用储存的多个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节能动作。因此产生的问题是,本地eNB的节能动作没有效率,对低耗电量化没有效率。
上述问题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中,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或者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的周期等不同的情况下特别显著。这是因为,为了对使用了该多个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进行接收,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需要在该时间将接收动作接通。
使用图17及图18再次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问题。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问题的位置图。宏小区1801具有覆盖1802。宏小区1803具有覆盖1804。宏小区1805具有覆盖1806。本地eNB1807具有覆盖1808。本地eNB1807设置在宏小区1801、宏小区1803、宏小区1805的小区边缘附近。在宏小区1803的覆盖1804内存在移动终端1809。
使用图17说明在图18所示的位置执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在步骤ST1702中,由本地eNB1807不仅选择宏小区1801,还选择宏小区1803、宏小区1805,作为对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储存的周边小区。
在步骤ST1704中,本地eNB1807开始间歇接收。作为具体例,开始用于以在步骤ST1703中储存的宏小区1801、宏小区1803、宏小区1805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作为具体例为RACH设定)来接收上行链路发送的、间歇接收。
需要这样使用多个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节能动作。因此产生的问题是,本地eNB的节能动作没有效率,对低耗电量化没有效率。此时,在由宏小区1801、宏小区1803、宏小区1805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或者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的周期等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特别显著。这是因为在该不同的时间,本地eNB1807需要将接收动作接通。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另行设置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下面公开2个另行设置的具体的方法例。
(1)从由当前规格决定的已有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参数中,选择特定的设定参数。将该设定作为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情况下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
(2)新设置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以后,有时也将该设定称作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以后,有时也将基于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而发送的信号称作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或者本地eNB叫醒用RACH。该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多种。作为具体例,也可以设置新的前同步码序列。作为具体例,也可以设置新的频率-时间轴的物理资源。也可以将该新的频率-时间轴的物理资源添加至“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作为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的信号例,考虑PN码等。
通过这样另行设置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即使在基站、例如宏小区密集配置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种类也不会增加。因此,不需要使用很多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进行节能动作。据此,可实现有效的节能动作,能够有效降低耗电功率。
下面公开2个移动终端得知该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方法的具体例。
(1)静态(Static)决定。作为具体例,根据规格来决定。
(2)各基站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当前使用的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有以下2个。(1)使用广播信息来通知。(2)使用专用信号来通知。
使用图18及图19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具体的动作例。首先,由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的位置图的图18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图19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在图19中,对于与图15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步骤号,省略处理的详细说明。
在本动作例中,公开移动终端得知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方法使用了上述具体例(1)的情况。
本地eNB1807进行步骤ST1503及步骤ST1504的处理。接下来在步骤ST1901中,本地eNB1807开始间歇接收。作为具体例,开始用于以静态决定的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来接收上行链路发送的、间歇接收。接下来,服务小区的宏小区1803进行步骤ST1506的处理,移动终端1809进行步骤ST1508的处理
在步骤ST1902中,移动终端1809对于本地eNB1807,进行RACH发送。在该RACH发送中,使用静态决定的本地eNB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来发送该RACH。接下来,本地eNB1807进行步骤ST1510及步骤ST1511的处理。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同样的效果。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除了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即使在基站、例如宏小区密集配置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使用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种类也不会增加。
另外,即使本地eNB无法得知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位于哪个宏小区圈内,也不需要使用很多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来进行节能动作。据此,可实现有效的节能动作,能够有效降低耗电功率。
实施方式1变形例3.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解决的问题。即使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周边不存在进行节能动作的本地eNB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若满足实施方式1公开的、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则尽管在周边不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该移动终端也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据此,产生以下2个问题。
(1)从移动终端利用该上行链路发送进行无用的上行链路发送,该无用的上行链路发送不存在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转移的本地eNB。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无线资源会产生浪费,会产生无用的上行链路干扰。
(2)移动终端需要进行无用的上行链路发送,该无用的上行链路发送不存在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转移的本地eNB。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载提高,耗电功率会产生浪费。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或者,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或者,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即低功率动作状态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作为移动终端判断在周边是否存在本地eNB的方法的具体例,可以例举从服务小区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周边是否存在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方法。
作为在周边是否存在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有(1)是否存在本地eNB的信息、(2)存在本地eNB的信息、(3)不存在本地eNB的信息。接收了这些(1)~(3)的任一信息的移动终端无法判断本地eNB是否是节能动作中,但能够削减在周边不存在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移动终端的无用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作为移动终端判断在周边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方法的具体例,可以例举从服务小区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周边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方法。
作为在周边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有(1)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信息、(2)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信息、(3)不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信息。接收了这些(1)~(3)的任一信息的移动终端无法判断本地eNB是否是节能动作中,但能够削减在周边不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移动终端的无用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作为移动终端判断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方法的具体例,可以例举从服务小区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方法。
作为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有(1)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2)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3)不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接收了这些(1)~(3)的任一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削减在周边不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移动终端的无用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下面公开2个从服务小区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周边是否存在本地eNB相关的信息、在周边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或者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的方法的具体例。(1)使用广播信息来通知。(2)使用专用信号来通知。
另外,在适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图15所示的步骤ST1507的“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步骤ST1502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能够与“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一并通知。利用该步骤ST1507的“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在步骤ST1502中接收的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能够与上述(2)的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一并通知。
下面公开服务小区得知在周边是否存在本地eNB的方法的具体例。本地eNB将设置了这一事实通知给周边小区。该通知可以使用S1接口或者X2接口或者回程链路。由于本地eNB对通知设置了这一事实的周边小区进行决定的方法的具体例,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本地eNB对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进行决定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公开服务小区得知在周边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方法的具体例。在设置了本地eNB的情况下,将是否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相关的信息通知给周边小区。
作为是否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有(1)是否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信息、(2)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信息、(3)没有可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信息。这些(1)~(3)的任一信息的通知可以使用S1接口或者X2接口或者回程链路。由于在设置了本地eNB的情况下,决定对是否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的周边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本地eNB对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进行决定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公开(A)和(B)这2个作为服务小区得知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方法的具体例。
(A)本地eNB将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相关的信息通知给周边小区。作为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有(1)表示节能动作开始的信息、(2)表示节能动作结束的信息、(3)表示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的信息、(4)表示节能动作中的信息、(5)表示不是节能动作中的信息。
在非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在基站被开关断开的情况下,使用X2接口将其通知给其他基站。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地eNB之一的HeNB中,不支持X2接口(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1.章)。因此,非专利文献9所公开的方法产生的问题是,无法对于HeNB通知开关断开。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使用X2接口、或者S1接口将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相关的信息通知给周边的节点。
由于本地eNB对通知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相关的信息的周边小区进行决定的方法的具体例,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本地eNB对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解码、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设定(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储存的周边小区进行决定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在适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考虑在上述图15所示的步骤ST1503中,判断本地eNB1303有无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节能动作)转移的触发,之后在判断为具有触发后,执行步骤ST1502的处理,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30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的情况。即,考虑在步骤ST1503中判断为“是”后、或者步骤ST1504之后、或者步骤ST1505之后,进行步骤ST1502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该步骤ST1502的“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30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能够与“是否是节能动作中相关的信息”一并通知。利用该步骤ST1502的“向宏小区1301通知本地eNB130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能够与上述(1)的表示节能动作开始的信息、或者上述(4)的表示节能动作中的信息一并通知。
(B)重新设置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Paging信号)。服务小区通过接收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对于该呼出信号的响应信号(Ack信号),得知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
下面公开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具体例。公开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使用的载波。呼出信号使用与在服务小区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下行链路载波相同的载波、或者在服务小区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CC(分量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
考虑本地eNB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进行下行链路发送使用与服务小区相同的下行链路载波、或者相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本地eNB的自身的发送信号成为干扰源(以后有时也称作自干扰),无法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公开了本地eNB在节能动作中将发送动作断开。因此,不产生上述自干扰,就可以在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使用与在服务小区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下行链路载波相同的载波等。
另外,通过可以在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使用与在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之间所使用的通常的下行链路载波相同的载波,能够抑制服务小区的处理负载的增加,重新设置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
下面公开2个本地eNB为了接收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而使用的识别码(RNTI,无线网络临时鉴定)的具体例。
(1)使用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呼出信号而使用的识别码。
(2)重新设置本地eNB用于接收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而使用的识别码(以后有时也称作P-RNTI_本地eNB)。在LTE、LTE-A中,移动终端为了接收寻呼信道(PCH),进行以下的动作(参照3GPP TS 36.321V9.1.0(以下称作“非专利文献14”)5.5章)。
在PDCCH上接收了P-RNTI(Paging-RNTI)用PCH分配的情况下,如该PDCCH的分配信息所示,尝试对映射至PDSCH上的PCH进行解码。此外,P-RNTI在系统有1个,是固定的(参照非专利文献14的7.1章)。因此,在本地eNB为接收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而使用的识别码,与以往的移动终端为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呼出信号而使用的识别码(P-RNTI)相同的情况下,即使是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相同的服务小区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也需要尝试对PCH进行解码。
通过设置与P-RNTI不同的P-RNTI_本地eNB,能够针对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防止相同的服务小区的系统下的移动终端尝试对PCH进行解码,并能够防止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载增加,能够防止耗电功率的增加。该P-RNTI_本地eNB可以作为系统有1个。另外,P-RNTI_本地eNB也可以作为系统静态决定。据此,能够得到不需要分配到本地eNB这样的效果。
下面公开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发送定时的具体例。
(1)发送定时在时间上离散。据此,由于本地eNB用节能动作来接收对于该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因此不需要连续接收,用间歇接收就足够。节能动作的间歇接收动作与连续接收动作相比,在低耗电量化方面是有效的。
(2)允许发送的资源具有时间性周期。据此,不需要允许对本地eNB每次发送的资源的通知。另外,通过使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发送定时、与允许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相同,能够进一步实现低耗电量化。另外,通过使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发送定时的周期、与允许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资源的周期相同,能够进一步实现低耗电量化。
另外,下面公开对于上述呼出信号的、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对于该呼出信号的响应信号(Ack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具体例。
响应信号也可以使用回程链路、S1接口、X2接口来通知。
响应信号使用与在服务小区的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与服务小区之间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载波相同的载波、或者在服务小区的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与服务小区之间所使用的分量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由此能够得到的效果是,服务小区使用1个载波进行接收动作即可,能够减轻服务小区的处理的负载。另外,从提高频率利用效率这样的观点而言也是有效的。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情况下,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与上述响应信号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相同。据此,在本地eNB的响应信号的发送动作、与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接收动作中使用相同的频率。因此,有可能会在本地eNB产生自干扰,接收品质劣化,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接收产生失败。下面公开该问题的解决对策。使该响应信号的发送动作与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接收动作的定时不同。据此,能够防止本地eNB的自干扰的产生。
接下来,下面公开5个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本地eNB的情况、或者判断为在周边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情况、或者判断为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即低功率动作状态的本地eNB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的具体例。
(1)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或者不存在能成为服务小区的小区的情况。例如,在服务小区的小区边缘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利用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上行链路发送,该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据此,通过从服务小区向该本地eNB移交、或者对该本地eNB进行小区重新选择,该移动终端能够继续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
(2)满足现有技术的RACH发送的条件的情况。作为具体例,有TAU发送、产生来自移动终端侧的服务请求的情况(有的情况下也称为呼叫)。
(3)周期性。
(4)用户进行了操作的情况。
(5)在测定小区选择用的周边小区时、或者测定小区重新选择用的周边小区时、或者测定移交用的周边小区时,发现了相当于以下的周边小区的情况。在周边存在本地eNB的周边小区、或者在周边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周边小区、或者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周边小区。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在测定周边小区时,对周边小区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解码,获取在周边是否存在本地eNB相关的信息、在周边是否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或者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相关的信息。
使用图14及图20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具体的动作例。首先,由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的位置图的图14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图20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在图20中,对于与图15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步骤号,省略处理的详细说明。
在本动作例中,示出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另外,服务小区得知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方法如上述具体例(B)所示。
本地eNB1303进行步骤ST1501、步骤ST1502、步骤ST1503及步骤ST1504的各个处理。接下来,在步骤ST2001中,本地eNB1303开始间歇接收。作为具体例,开始用于以本地eNB1303的RACH设定来接收上行链路发送的间歇接收。另外,一并开始用于接收从服务小区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间歇接收。即,即使在节能动作中,用两个信号的分配的发送定时、或者时间资源进行接收。
在步骤ST2002中,服务小区的宏小区1301向本地eNB1303发送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
在步骤ST2003中,判断本地eNB1303是否接收了从宏小区1301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在接收了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004。在没有接收对于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呼出信号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2003的判断。
在步骤ST2004中,本地eNB1303向宏小区1301发送针对呼出信号的响应信号(Ack信号),该呼出信号针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
在步骤ST2005中,宏小区1301判断是否接收了针对呼出信号的响应信号,该呼出信号针对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在接收了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006。在没有接收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007。
在步骤ST2006中,宏小区1301判断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
在步骤ST2007中,宏小区1301若判断为在周边不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则返回至步骤ST2002。
在步骤ST2008中,宏小区1301将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1401。接下来,宏小区1301进行步骤ST1506及步骤ST1507的处理。
在步骤ST2009中,移动终端1401判断在周边是否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在判断为存在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508。在判断为不存在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2009的判断。接下来,移动终端1401进行步骤ST1508及步骤ST1509的处理,本地eNB1303进行步骤ST1510及步骤ST1511的处理。
在本动作例中,移动终端1401在步骤ST2008中,在从宏小区1301接收了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T2009中判断为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相反,在步骤ST2008中,在从宏小区1301没有接收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T2009中判断为在周边不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本地eNB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或者,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或者,在移动终端判断为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因此,仅在周边存在本地eNB、或者在周边存在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本地eNB、或者在周边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据此,例如能够削减在周边不存在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情况下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这样的,无用的上行链路发送。据此,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能够去除无用的干扰。另外,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低耗电量化。
实施方式1变形例4.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解决的问题。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决定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时,会产生以下问题。
考虑在LTE、LTE-A中,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使用PRACH的情况。
在3GPP TS 36.213V9.0.1(以下称作“非专利文献15”)中,关于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如下式(1)所示进行了规定。
PPRACH=min{Pcmax,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PL}[dBm]…(1)
式(1)中,“PL”表示通道损耗。式(1)的“Pcmax”由下式(2)决定,式(1)的“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如下式(3)所示规定(参照非专利文献14的5.1.3章)。
Pcmax=min{Pemax,Pumax}…(2)
Figure BDA0001325545590000471
式(3)中,“preamble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是RACH设定的一部分,“DELTA_PREAMBLE”基于前同步码格式决定(参照非专利文献14的7.6章)。前同步码格式是RACH设定的一部分。“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表示是第几次的前同步码发送。“powerRamping Step”是RACH设定的一部分,“*”表示乘法运算“×”(参照非专利文献12)。
在LTE、LTE-A中,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式(1)的“PL”与式(2)的“Pemax”不确定,会产生移动终端无法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3GPP R1-094839(以下称作“非专利文献16”)中公开了以下事项。公开了服务小区经由与本小区连接中(Connected中)的移动终端,向范围内的HeNB通知本小区的调整信息(coordination Information)的技术。公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利用该移动终端的HeNB的下行链路接收品质的测定值,服务小区将该移动终端的该通知所需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通知给该移动终端、或者该移动终端推测该移动终端的该通知所需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将发送动作断开。即,移动终端无法测定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下行链路接收品质。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无法使用非专利文献16所公开的技术,决定上行链路发送功率。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首先,公开对于“Pemax”的解决对策。本地eNB与实施方式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同样,使用S1接口将本小区的“Pemax”通知给周边的节点。之后,通过采取与实施方式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同样的方法,发送PRACH的移动终端能够得知“Pemax”。移动终端使用该“Pemax”,决定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
接下来,公开对于“PL”的解决对策。移动终端使用服务小区的通道损耗。据此,发送PRACH的移动终端能够确定“PL”。移动终端使用该“PL”,决定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LTE、LTE-A中,即使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使用PRACH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能够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
实施方式1变形例5.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解决的问题。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移动终端在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模拟地使用服务小区的通道损耗。因此,根据移动终端的存在的位置,会成为无用较大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会解除无法在圈内的本地eNB的节能动作。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对本地eNB的低耗电量化没有效率。另外产生的问题是,根据移动终端存在的位置,会成为无用较大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会产生无用的上行链路干扰。
使用图21再次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问题。图21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问题的位置图。在图21中,对于与图13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考虑在场所A存在移动终端2101的情况。考虑移动终端2101发送PRACH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在移动终端2101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模拟地使用服务小区的通道损耗。位于场所A的移动终端2101的服务小区(宏小区)1301的通道损耗,是基于从服务小区1301向移动终端2101的下行链路信号2102来测定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公开的、求出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的式(1)增加了“PL”。其主旨为,位于远离服务小区的移动终端的通道损耗“PL”也增大,从同一位置向该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信号需要同样较大的发送功率。
位于场所A的移动终端2101的服务小区(宏小区)1301的通道损耗为PL_A。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移动终端2101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初始发送功率也增加了该“PL_A”。因此,在概念上,由于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功率的大小与从场所A到达宏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相等,因此为PRACH2103。因此,本地eNB1303能够接收作为从位于场所A的移动终端2101发送的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103。场所A是本地eNB1303的覆盖1304外。因此,即使本地eNB1303解除节能动作,移动终端2101也无法经由本地eNB1303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在本地eNB产生浪费的节能动作的解除,对低耗电量化没有效率。
考虑在场所B存在移动终端2104的情况。考虑移动终端2104发送PRACH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在移动终端2104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模拟地使用服务小区的通道损耗。位于场所B的移动终端2104的服务小区(宏小区)1301的通道损耗,是基于从服务小区1301向移动终端2104的下行链路信号2105来测定的。
位于场所B的移动终端2104的服务小区(宏小区)1301的通道损耗为PL_B。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移动终端2104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初始发送功率也增加了该“PL_B。”因此,在概念上,由于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功率的大小与从场所B到达宏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相等,因此为PRACH2106。因此,本地eNB1303能够接收作为从位于场所B的移动终端2104发送的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106。但是,本地eNB1303为了能够接收,只要是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107左右的发送功率就足够了。因此产生的问题是,会成为无用较大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产生无用的上行链路干扰。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
决定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所使用的“PL”的值为固定值。作为该值的具体例,可以例举在从本地eNB的小区边缘发送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情况下,本地eNB能够接收的必要充分(不过大,也不过小)的值。下面公开2个该值的具体例。
(1)静态(Static)决定。作为具体例,根据规格来决定。
(2)在每个本地eNB不同。各本地eNB作为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参数,通知给服务小区。各基站对于系统下的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下面公开2个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1)使用广播信息来通知。(2)使用专用信号来通知。
图22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在图22中,对于与图13和图21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考虑在场所A存在移动终端2101的情况。移动终端2101在发送PRACH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为了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作为“PL”使用固定值。考虑该固定值为在从本地eNB的小区边缘发送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情况下,本地eNB能够接收的必要充分(不过大,也不过小)的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移动终端2101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初始发送功率也增加了该固定值的“PL”。因此,概念上为图22的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201。因此,本地eNB1303无法接收作为从位于场所A的移动终端2101发送的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201。
场所A是本地eNB1303的覆盖1304外。因此,即使本地eNB1303解除节能动作,移动终端2101也无法经由本地eNB1303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由于根据如本变形例所示,不会引起该本地eNB的浪费的节能动作的解除,因此能够解决对低耗电量化没有效率这样的问题。
考虑在场所B存在移动终端2104的情况。移动终端2104在发送PRACH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作为“PL使用固定值。”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移动终端2104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初始发送功率也增加了该固定值“PL。”因此,概念上为图22的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202。因此,本地eNB1303能够接收作为从位于场所B的移动终端2104发送的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202。
另外,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202的发送功率,与足够用于本地eNB1303能够接收的,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PRACH2107的发送功率没有较大的差。因此,能够防止成为无用较大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解决产生无用的上行链路干扰这样的问题。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除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能够防止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增大至必要以上。因此,能够防止本地eNB的浪费的节能动作的解除,实现有效的低耗电量化。另外,能够抑制无用的干扰的产生。
实施方式1变形例6.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解决的问题。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在非专利文献15(6.1章)中公开了随机存取规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使用图23来说明该规程。图23是说明非专利文献15所公开的随机存取规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时序图。
在步骤ST2301中,移动终端(UE)使用PRACH将随机存取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Preamble)发送至基站(eNB)。该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如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等所示。
在步骤ST2302中,接收了随机存取前同步码的基站使用PDCCH,将随机存取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为了确认是否包含随机存取响应,需要使用RA-RNTI(Random Access RNTI,随机存取RNTI)来接收PDCCH。RA-RNTI是移动终端用于接收随机存取响应而使用的识别码。
在步骤ST2303中,接收了随机存取响应的移动终端使用由随机存取响应分配的PUSCH,将排程传送(Scheduled Transmission)发送给基站。
在步骤ST2304中,接收了排程传送的基站将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发送给移动终端。如上所述,移动终端为了判断是否由基站接收PRACH,需要使用RA-RNTI来接收PDCCH。
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接收作为来自该移动终端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转移至通常动作,开始下行链路发送。但是,该移动终端进行搜索动作、例如图12所示的动作,直到作为其结果该发现(Detect)本地eNB为止需要时间。因此产生的问题是,该移动终端判断图23的步骤ST2302的来自该本地eNB的随机存取响应的接收为失败的可能性提高。
另外,该移动终端的服务小区与该本地eNB是不同的小区。移动终端无法接收来自不同的2个基站的PDCCH。因此,为了接收映射有来自该本地eNB的随机存取响应的PDCCH,移动终端需要执行移交或者小区重新选择。在没有在周边存在节能中的本地eNB这样的确证;即使存在也没有作为该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接收成功,该本地eNB向通常动作转移这样的确证的时间点,移动终端需要执行移交或者小区重新选择。这样会产生移动终端的浪费的移交处理、或者浪费的小区重新选择处理。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发送PRACH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也可以不接收随机存取响应。在基站接收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情况下,不使用PDCCH发送随机存取响应。
为了在基站能够进行上述判断,使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与以往的PRACH能够区别开。作为具体例,在随机存取前同步码设置表示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指示符。据此,基站在接收图23的步骤ST2301的随机存取前同步码时,能够执行该区别,能够进行不发送随机存取响应的处理。
图24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图24中,对于与图23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步骤号,省略处理的详细说明。
移动终端在步骤ST2301中,使用PRACH将随机存取前同步码发送至基站。在步骤ST2401中,接收了随机存取前同步码的基站判断该随机存取前同步码是否是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在判断为是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402。在判断为不是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302。在步骤ST2302中,基站使用PDCCH将随机存取响应发送至移动终端。
作为步骤ST2401的处理的判断的具体例,若在随机存取前同步码中映射有表示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指示符,则判断为该随机存取前同步码是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另一方面,若在随机存取前同步码中未映射有表示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指示符,则判断为该随机存取前同步码不是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信号。
在步骤ST2402中,判断基站是否是节能动作中。在判断为是节能动作中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403。在判断为不是节能动作中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T2403中,节能中的基站转移至通常动作。
在步骤ST2404中,发送了随机存取前同步码的移动终端判断该随机存取前同步码是否是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在判断为是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判断为不是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303。在步骤ST2303中,移动终端使用由随机存取响应分配的PUSCH,将排程传送发送至基站。在步骤ST2304中,基站将竞争解决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发送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移动终端不必接收映射有随机存取响应的PDCCH。据此,发送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移动终端不会判断随机存取响应的接收失败。另外,由于不必接收来自不同于服务小区的小区的PDCCH,因此能够削减浪费的移交处理、以及浪费的小区重新选择处理。
另外,接收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基站,能够削减随机存取响应的发送。据此,能够减轻基站的处理的负载,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
实施方式1变形例7.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解决的问题。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前同步码的发送会重复直至由基站正常接收。但是,若结构为发送了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移动终端可以不接收随机存取响应,则该移动终端无法判断,该PRACH是否由基站正常接收。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前同步码发送动作会变得不确定。
随此,在决定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时,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产生的问题是,表示是第几次的前同步码发送的“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会变得不确定。会再次产生移动终端无法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这样的问题。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或者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或者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
在决定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将PRACH的发送次数重复固定值的次数。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的周边小区的测定,在重新检测到本地eNB的情况下,停止重复发送。
在决定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时,在PRACH的发送次数为固定值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自动进行PRACH的重发,直至PRACH的发送次数。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或者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除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发送了PRACH作为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不接收随机存取响应也可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能够确定PRACH的发送动作,进一步能够决定初始发送功率。
实施方式1变形例8.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解决的问题。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考虑执行实施方式1,某一本地eNB从节能动作转移至通常动作的情况。利用该转移,某一移动终端位于该本地eNB的覆盖内,能够处于正常空闲。但是,假定该移动终端不转移至连接状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该本地eNB检测到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转移的时机(触发),再次转移至节能动作。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该移动终端无法在该本地eNB的圈内,在也不存在其他周边小区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处于圈外,无法接受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
下面公开4个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1)使用本地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设定,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在本地eNB转移至节能动作的情况下,该本地eNB假定通常动作时正常空闲的移动终端。对于该移动终端而言,通常动作时的该本地eNB成为服务小区。随着该本地eNB向节能动作的转移,该移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会下降。因此,该移动终端满足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该移动终端会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接收了该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该本地eNB从节能动作转移通常动作。
(2)在本地eNB进行宿营后处于圈外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宿营中的本地eNB为了转移至节能动作,在该移动终端处于圈外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仅在该本地eNB具有能执行节能动作的能力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可以进行该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在没有该能力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宿营中的本地eNB为了转移至节能动作,该移动终端处于圈外的状况。因此能够得到的效果是,能够防止移动终端进行浪费的上行链路发送,能够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活用、上行链路干扰的降低、移动终端的低耗电量化。
(3)接收了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本地eNB在一定期间(T_a)进行通常动作。移动终端在周期(T_b)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通过使T_a≥T_b,在移动终端存在于可接收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本地eNB再次转移至节能动作。
(4)在存在本地eNB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转移的时机(触发)的情况下,在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转移前,确认在系统下是否存在空闲中的移动终端。在系统下存在空闲中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继续通常动作。另一方面,在系统下不存在空闲中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转移至节能动作。据此,能够防止在系统下存在空闲中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该本地eNB转移至节能动作。该判断也可以适用于作为从通常的动作向耗电功率降低动作转移的时机(触发)为实施方式1所示的具体例(1)“在处于本地eNB的系统下的期间,不存在连接状态的移动终端的情况;或者在处于本地eNB的系统下的期间,仅存在空闲状态的移动终端的情况”。
下面公开确认在系统下是否存在空闲中的移动终端的方法的具体例。以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为目标进行一起呼出。若存在响应该呼出的移动终端,则判断为在系统下存在连接状态中的移动终端、或者空闲状态中的移动终端。另一方面,若存在响应该呼出的移动终端,则判断为在系统下不存在连接状态中的移动终端或空闲状态中的移动终端。
下面公开一起呼出的方法的具体例。向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为目标重新设置一起呼出信号(Paging信号)。重新设置以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为目标的一起呼出使用的识别码(以后有时也称作P-RNTI_一起)。通过新设置与以往的P-RNTI不同的P-RNTI_一起,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以往的方法中,接收了P-RNTI的移动终端为了确认是否是以本移动终端为目标的呼出,需要尝试对PCH进行解码。另一方面,由于接收了P-RNTI_一起的移动终端能够识别是以所有移动终端为目标,因此进行PCH的解码,可以不必确认是否以本移动终端为目标来进行响应。据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处理的负载,能够防止控制延迟。
以该系统下的移动终端为目标的一起呼出的技术不仅有本地eNB使用,也由所有类型的eNB使用。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能够防止尽管系统下移动终端处于空闲,但本地eNB转移至节能动作,该移动终端处于圈外。
实施方式1变形例9.
下面公开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中,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的问题的其他解决对策。
即使本地eNB在节能动作中,也在某一期间发送移动终端的测定所需的信号、或者信道。据此,即使本地eNB在节能动作中,移动终端也能确认该本地eNB的存在。下面公开3个测定所需的信号、或者信道的具体例。有(1)SS、(2)PBCH、(3)RS等。
下面公开2个某一期间的具体例。
(1)进行周期性发送。指定周期以及发送期间的值来进行。下面公开该值的指定方法的具体例。静态决定。或者由本地eNB自身来决定。或者从上位装置使用S1接口、或者使用X2接口来指示。
(2)在指定期间进行发送。进行发送开始指示以及发送停止指示。或者指示发送开始指示以及发送期间,在发送期间届满后,自动停止发送。下面公开该值的指定方法的具体例。由本地eNB自身来决定。或者从上位装置使用S1接口、或者使用X2接口来指示。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即使本地eNB转移至,存在于该本地eNB的覆盖内的移动终端也能够测定该本地eNB接收品质。据此,该移动终端能够得知节能动作中的本地eNB的存在。因此,能够防止该移动终端处于圈外。另外,能够防止该移动终端进行无用的小区重新选择。并且,能够以此为基准,进行实施方式1等公开的上行链路发送。因此,能够恰当且没有浪费地发送上行链路发送,该上行链路发送用于使进行节能动作的本地eNB转移至通常动作。
实施方式1变形例10.
下面公开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中,除了实施方式1,能够进一步实现低耗电量化的节能动作。
在本地eNB所属的跟踪区域(TA)内存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该本地eNB进行实施方式1所公开的节能动作。另一方面,在本地eNB所属的跟踪区域(TA)内不存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该本地eNB将电源断开。据此,在不产生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的情况下,也能将接收动作断开,能够进一步进行低耗电量化。这是因为,在该本地eNB所属的跟踪区域内不存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1)有可能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不存在于该本地eNB的周边,或者(2)通过回程的该本地eNB没有可能接收Paging信号。因此,可以说在该本地eNB所属的跟踪区域内不存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不产生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
图25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列例的图。图25中,对于与图15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步骤号,省略处理的详细说明。
在步骤ST2501中,MME判断在本地eNB所属的跟踪区域内是否存在移动终端。由于移动终端在本终端所属的跟踪区域发送了变更的情况下,会对跟踪区域进行更新,因此步骤ST2501的判断不使现有技术复杂就能够实现。在步骤ST2501中,在判断为存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502;在判断为不存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503。
在步骤ST2502中,MME使用S1接口、或者X2接口,向该本地eNB进行节能动作的指示。或者,MME也可以经由HeNBGW来进行上述节能动作的指示。节能动作的指示也可以是将发送动作断开,将接收动作接通的指示。另外,也可以是将发送动作断开,将间歇接收接通的指示。之后,返回步骤ST2501的判断。
在步骤ST2503中,MME使用S1接口、或者X2接口,向该本地eNB进行电源断开的指示。或者,MME也可以经由HeNBGW进行上述电源断开的指示。电源断开的指示也可以是将发送动作断开,将接收动作断开的指示。另外,也可以是将发送动作断开,将间歇接收断开的指示。之后,返回步骤ST2501的判断。在步骤ST2503中,接收了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本地eNB进行步骤ST1501、步骤ST1502及步骤ST1503的各个处理,之后转移至步骤ST2504。
在步骤ST2504中,判断本地eNB是否应该进行节能动作。下面公开步骤ST2504的判断的具体例。在本地eNB接收了节能动作的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应该进行节能动作。在本地eNB没有接收节能动作的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应该进行节能动作。在本地eNB接收了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应该进行节能动作。在本地eNB没有接收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应该进行节能动作。在判断为应该进行节能动作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504。在判断为不应该进行节能动作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505。
在步骤ST2505中,本地eNB将电源断开。作为具体例,将发送动作断开,将接收动作断开。或者,将发送动作断开,将间歇接收断开。
在步骤ST2506中,判断本地eNB是否接收了节能动作的指示。在判断为接收了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1504;在判断为没有接收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2506的处理。本地eNB在进行了步骤ST1504及步骤ST1505的处理后,转移至步骤ST2507。
在步骤ST2507中,判断本地eNB是否接收了电源断开的指示。在判断为接收了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2505;在判断为没有接收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T2507的处理。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不产生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接收动作断开。另一方面,在有可能产生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的转移触发的情况下,能够转移至节能动作,能够将接收动作接通。据此,能够维持实施方式1的效果,进一步实现低耗电量化。
实施方式1变形例11.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解决的问题。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HeNB与其他小区的配置位置无关,由拥有者配置。因此,有可能在其他小区的接收品质良好的场所设置HeNB。作为具体例,考虑在其他小区的附近配置HeNB。在这样的位置,在其他小区是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在配置在其他小区的附近的HeNB的周边,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不会变差。例如作为发送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触发用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来判断的情况等,因此不会产生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在其他小区的附近设置HeNB的情况下,在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中,该HeNB无法从节能动作转移至通常动作。
图26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问题的位置图。宏小区2601具有覆盖2609。在覆盖2609的附近,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例如为“9”。HeNB2602的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例如设置在“1”附近。HeNB2603的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例如设置在“2”附近。HeNB2604的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例如设置在“7”附近。HeNB2605的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例如设置在“8”附近。HeNB2606的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例如设置在“9”附近。图26的实线2607表示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为“3”的位置。图26的实线2608表示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为“6”的位置。图26的实线2609表示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为“9”的位置。
考虑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的具体例,(1)使用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情况,作为判断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下降的方法,使用通道损耗的值“9”作为叫醒上行链路发送阈值的情况。在上述条件下,若是移动终端发送了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则在图26所示的位置中,有可能仅有HeNB2606因该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转移至通常动作。HeNB2602、HeNB2603、HeNB2604以及HeNB2605没有可能因该叫醒用上行链路信号,转移至通常动作。这是因为,HeNB2602、HeNB2603、HeNB2604以及HeNB2605的来自宏小区2601的通道损耗位于不到阈值“9”。因此,在该HeNB2602、HeNB2603、HeNB2604以及HeNB2605的周边,未到达移动终端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
在HeNB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拥有者的家的情况下等,在回家时不用用户处理,该HeNB就能从节能动作转移到通常动作的单元,从构筑用户友好的系统这样的观点而言比较重要。该单元即使移动终端在空闲中也是需要的。
如上所述,由于非专利文献8是使用X2接口的技术,因此无法适用于HeNB。另外,非专利文献8没有考虑空闲中的移动终端。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从服务小区对系统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存在HeNB的信息、对于该HeNB存在的位置的通道损耗的信息。接收了该信息的移动终端,在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为接受了存在HeNB的通知的通道损耗的情况下,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据此,在该HeNB的周边存在该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该HeNB能够转移至通常动作。
另外,也可以在接收了该信息的移动终端注册至任意的CSG的情况(白名单不为空)下,在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为接受了存在HeNB的通知的通道损耗时,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或者,也可以在接收了该信息的移动终端没有注册至任意的CSG的情况(白名单为空)下,在服务小区的接收品质为接受了存在HeNB的通知的通道损耗时,不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
存在HeNB的信息、对该HeNB存在的位置的通道损耗的信息的具体例如下所示。图2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的解决对策的通道损耗的信息的具体例。
(1)存在HeNB的通道损耗。若是图26所示的位置的情况,则成为图27(1)所示的信息。移动终端能够将叫醒上行链路信号与通道损耗一并发送,能够削减浪费的上行链路发送。
(2)通道损耗的范围及在其范围内是否存在HeNB。若是图26所示的位置的情况,则成为图27(2)所示的信息。无论HeNB的设置数如何,存在HeNB的信息、对该存在HeNB的位置的通道损耗的信息的信息量为一定。设置的HeNB增加的情况与上述方法(1)相比,能够削减信息量。据此,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另外,若静态决定通道损耗的范围的划分方式,例如若分度1表示0以上、不到3,分度2表示3以上、不到6,分度3表示6以上,则能进一步削减信息量。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服务小区是宏小区的情况,但即使服务小区是本地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即使在有可能设置在其他小区的接收品质足够的场所的HeNB,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变形例12.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解决的问题。即使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本地eNB是HeNB,该HeNB以封闭接入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该HeNB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转移。另一方面,该移动终端未注册到该HeNB所属的CSG。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问题是,即使该HeNB是通常动作,该移动终端当然不能接入,但也不能进行宿营。另外产生的问题是,会浪费地解除HeNB的节能动作,对低耗电量化没有效率。
下面公开3个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1)在HeNB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转移的情况下,在封闭接入模式下不动作,而以开放接入模式、或者混合接入模式动作。据此,即使进行了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未注册到该HeNB所属的CSG,也能够进行接入及宿营。
(2)HeNB判断进行了叫醒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是否注册到本HeNB所属的CSG,在注册的情况下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转移。若没有注册,则继续节能动作。据此,能够削减HeNB的浪费的节能动作的解除。
(3)HeNB判断进行了叫醒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是否注册到本HeNB所属的CSG,在注册的情况下从节能动作作为封闭接入模式、或者允许封闭接入模式,转移至通常动作。若没有注册,则作为开放接入模式、或者混合接入模式、或者禁止封闭接入模式,转移至通常动作。
下面公开HeNB判断进行了叫醒上行链路发送的移动终端是否注册到本HeNB所属的CSG的方法的具体例。向来自移动终端的叫醒上行链路信号置入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UE-ID等)。HeNB基于该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注册到本HeNB所属的CSG。该判断也可以通过询问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来进行。HSS是3GPP移动通信网的加入者信息数据库,是进行认证信息及在圈信息的管理的实体(entity)。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能够防止产生如下状况:与通过利用移动终端的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接收,HeNB从节能动作转移至通常动作无关地,该移动终端未注册到该HeNB所属的CSG,该移动终端由于上述原因而无法向该HeNB接入、或者无法宿营。据此,能够实现有效的低耗电量化。
实施方式1变形例13.
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3解决的问题。在执行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的情况下,在本地eNB没有位于任一小区的覆盖内,即孤立小区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在实施方式1中,移动终端在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使用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发送来执行AFC。但是,在孤立小区的情况下产生的问题是,无法执行该AFC。若无法执行AFC,则在移动终端侧与本地eNB侧会产生频率的偏离。据此,会产生接收品质的劣化。
下面公开2个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3的解决对策。以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
(1)移动终端若满足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状况,则进行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下面公开该叫醒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具体例。移动终端在预定的频率-时间域发送预定的信号。在本地eNB侧,测定预定的频率-时间域下的接收功率,在该接收功率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从节能动作向通常动作转移。
作为预定的频率-时间域的具体例,可以使频域具有宽度。通过使频率具有宽度,能够抑制产生频率的偏离的情况下的影响。预定的频率-时间域也可以静态决定。
作为预定的信号的具体例,有随机的信号、或者PN信号等。
(2)在本地eNB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的情况下,不转移至节能动作。另一方面,在本地eNB判断本小区不是孤立小区的情况下,执行实施方式1的节能动作。
下面公开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的具体的方法例。有的情况下本地eNB在初始化时、电源接通时、或者发送断开时,进行周边无线环境的测定。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接收品质。若所有的周边小区的接收品质、或者接收功率为某一阈值以下(或者小于某一阈值),则本地eNB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或者,若所有的周边小区的通道损耗大于某一阈值(或者以上),则本地eNB判断本小区是孤立小区。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本地eNB的情况,但即使进行节能动作的节点是广域eNB,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3同样实施,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3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主要记载了与实施方式1组合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以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组合使用。
利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3,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能够得到能够解决孤立小区的问题的效果。
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的方面都只是例举,本发明不限于此。未例举的无数的变形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想到。
附图标记说明
1301、1801、1803、1805、2601宏小区;1302、1304、1602、1604、1606、1608、1802、1804、1806、1808、2609覆盖;1303、1601、1603、1605、1607、1807本地eNB;1401、1809、2101、2104移动终端;2602、2603、2604、2605、2606HeNB。

Claims (4)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以外的周边基站装置和能与所述周边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利用专用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专用信号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所述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
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包含RACH(Random AccessChannel)设定以及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RACH设定以及所述与PRACH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来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还包含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以及上行链路频带。
3.一种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被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所述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以外的周边基站装置和能与所述周边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利用专用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
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包含RACH(Random AccessChannel)设定以及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RACH设定以及所述与PRACH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来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
4.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被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以外的周边基站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能与所述周边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利用专用信号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
所述周边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设定参数信息包含RACH(Random AccessChannel)设定以及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RACH设定以及所述与PRACH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来决定PRACH的初始发送功率。
CN201710464231.1A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Active CN107197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8714 2010-02-12
JP2010028714 2010-02-12
CN2011800090801A CN102742330A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90801A Division CN102742330A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7510A CN107197510A (zh) 2017-09-22
CN107197510B true CN107197510B (zh) 2020-08-28

Family

ID=4436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7065.0A Pending CN107371223A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CN2011800090801A Pending CN102742330A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CN201710464231.1A Active CN107197510B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7065.0A Pending CN107371223A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CN2011800090801A Pending CN102742330A (zh) 2010-02-12 2011-02-09 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9565713B2 (zh)
EP (3) EP2536221B1 (zh)
JP (3) JP5806123B2 (zh)
KR (4) KR20190011329A (zh)
CN (3) CN107371223A (zh)
AU (4) AU2011215256B2 (zh)
BR (2) BR112012019294B1 (zh)
RU (4) RU2704118C2 (zh)
WO (1) WO2011099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4592A1 (en) * 2009-01-05 2011-11-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termining an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845340B2 (ja) 2011-05-20 2016-01-20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イブリッドネットワーク動作における優先度に基づくタス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KR101556840B1 (ko) * 2011-05-20 2015-10-01 애플 인크. 하이브리드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스케줄링된 동작들을 최적화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603087B2 (en) * 2011-10-18 2017-03-21 Broadcom Corporation Green femtocell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9113412B2 (en) 2011-12-12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node dormant state
KR101617566B1 (ko) 2012-03-27 2016-05-02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레즌스 표시
US9503129B2 (en) * 2012-04-03 2016-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volving user equipments
US9107056B2 (en) 2012-04-18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cell activation procedure
US9973923B2 (en) * 2012-04-18 2018-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cell activation procedure
US20140003312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Vadim Sergeyev Wake-up functionality for an lte enodeb
US9414273B2 (en) * 2012-08-08 2016-08-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bound handover for macrocell-to-femtocell call transfer
WO2014047901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France Telecom Energy saving method for a radio access node
US9450695B2 (en) * 2012-11-02 2016-09-20 Blackberry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674769B2 (en) * 2013-01-05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beaconing using RACH transmissions for small cells
US11356216B2 (en) * 2013-01-10 2022-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814073B2 (en) * 2013-01-30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ACH-based proximity detection
WO2014120056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ci assignement
CN108966326B (zh) 2013-02-08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US20140241272A1 (en) * 2013-02-25 2014-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ace between low power node and macro cell to enable decoupled uplink and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S8982853B2 (en) * 2013-03-05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interference
CN105230084A (zh) * 2013-04-03 2016-01-06 诺基亚通信公司 接入节点休眠
JP6169167B2 (ja) * 2013-04-05 2017-07-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プロセッサ、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3026831B1 (en) * 2013-07-26 2019-1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for mtc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446982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状态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995944B (zh) * 2013-09-27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用户设备执行任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48680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Kyocera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detection for energy saving cell activation
JP6427935B2 (ja) 2013-12-04 2018-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2941063B1 (en) * 2014-04-29 2017-11-01 NTT Docomo, Inc.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Discovery and Activation
EP3860227A1 (en) * 2015-01-15 2021-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0813117B2 (en) * 2015-11-25 2020-10-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EP3409048B1 (en) * 2016-02-29 2020-1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07294899B (zh) * 2016-03-31 2021-09-0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0455624B2 (en) 2016-05-13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der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management
JP6265228B2 (ja) * 2016-06-15 2018-0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局、端末及び基地局
CN109156022B (zh) 2016-06-22 2022-08-0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全双工调度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US11601820B2 (en) 2017-01-27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for shared spectrum
CN109121158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基于小区协作的节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734578B (zh) * 2017-09-26 2020-10-0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待机优化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636555B (zh) * 2018-06-21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EP3820190B1 (en) * 2018-07-25 2024-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nergy sav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4277180A3 (en) * 2018-09-14 2023-1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3302964A (zh) * 2019-01-09 2021-08-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3203785A1 (ja) * 2022-04-22 2023-10-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203786A1 (ja) * 2022-04-22 2023-10-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475A (zh) * 2003-05-12 2004-11-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wcdma系统上行专用信道增强的快速随机接入方法
CN101296006A (zh) * 2007-04-27 2008-10-2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访问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467482A (zh) * 2006-06-15 2009-06-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6424B2 (ja) 1996-04-09 1998-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セービング式端局
DE60003127T2 (de) * 1999-03-09 2004-05-06 Salbu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prietary) Ltd. Leitweglenkung in einem mehrstationsnetzwerk
US6785510B2 (en) * 2000-03-09 2004-08-31 Salbu Resarch & Development (Proprietary) Limited Routing in a multi-station network
US20050063330A1 (en) * 2003-09-20 2005-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plink bandwidth request and allocation based on a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58860B1 (ko) * 2004-05-07 2006-1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지연을최소화하는 핸드오버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483092B2 (en) * 2004-06-04 2013-07-09 Elvino Silveira Medina De Sousa Autonomous infrastructure wireless networks
AU2005267955C1 (en) * 2004-08-05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rupting use of frequency layer convergence scheme
TW200642503A (en) 2005-03-03 2006-12-01 Nokia Corp A method to handover dedicated and shared resources while in dual transfer mode
JP4611842B2 (ja) * 2005-08-24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リピータ装置
US7756548B2 (en) 2005-09-19 2010-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ses a multi-mode base station
US7567791B2 (en) * 2005-09-19 2009-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termina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ses a multi-mode base station
KR100735401B1 (ko) * 2005-10-14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물리 랜덤 액세스 채널의 전송 전력 제어방법
US8060077B2 (en) * 2006-03-30 2011-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nctional testing of a base station system
US7738907B2 (en) * 2006-06-20 2010-06-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90927B2 (en) * 2006-10-31 2011-08-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A99906C2 (ru) * 2006-11-06 2012-10-25 Квелкомм І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пердачи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загрузки поддиапазона
US8687608B2 (en) 2007-01-05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in pico networks
WO2008107856A2 (en) * 2007-03-07 2008-09-12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contention based handover based on pre-reserved target cell uplink allo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009141580A (ru) * 2007-04-27 2011-06-10 НТТ ДоСоМо, Инк. (JP)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контроллер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ем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JP5140312B2 (ja) 2007-04-27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接続制御方法、移動通信管理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CN101772978A (zh) 2007-08-10 2010-07-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和e-utran中的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GB2454864B (en) * 2007-11-05 2009-11-25 Motorola Inc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FI20075859A0 (fi) * 2007-11-30 2007-11-30 Nokia Corp Järjestelmien välinen häiriökontrolli
JP5210649B2 (ja) * 2008-01-30 2013-06-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およびそのシャットダウン方法
US9055612B2 (en) * 2008-02-11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inuity
EP2268072B1 (en) * 2008-03-31 2017-10-25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devic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radio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US8676220B2 (en) * 2008-04-03 2014-03-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hierarchical cell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42069B2 (en) * 2008-04-14 2013-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uplink control for restricted association networks
US8320965B2 (en) * 2008-05-19 2012-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f femto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157390A1 (ja) * 2008-06-23 2009-12-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5107465B2 (ja) 2008-06-30 2012-12-2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E−UTRAN(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においてハンドオーバー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687588B2 (en) * 2008-07-02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modes for femto cells
KR101524283B1 (ko) * 2008-07-07 2015-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절차와 그에 따른펨토 기지국의 송신기 파워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16408A1 (en) * 2008-07-08 2011-05-19 Dong Cheol Kim Substrate conveying device
JP5321588B2 (ja) 2008-08-06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2154921A1 (en) 2008-08-11 2010-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base st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rom a standby mode to a fully activated mode
US8576733B2 (en) * 2008-08-27 2013-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of access terminal operation based on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US8576760B2 (en) * 2008-09-12 2013-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idle mode in a wireless device
JP5538802B2 (ja) * 2008-11-04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US20100130218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WO2010071347A2 (en) * 2008-12-15 2010-06-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f a femto base station using sleep period synchronization
CN102257843B (zh) * 2008-12-19 2015-05-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基站的方法、无线通信方法、控制程序以及移动站
US8331275B2 (en) * 2008-12-22 2012-12-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xying powered off interfaces using the active interface
WO2010073617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信号拡散方法
JP5042248B2 (ja) * 2009-01-22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呼制御サーバ及び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8693316B2 (en) * 2009-02-10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resource negotiation and allocation over a wireless interface
ES2637012T3 (es) 2009-02-13 2017-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del consumo de energía de un nodo de red inalámbrica
EP2397000B1 (en) 2009-02-16 2012-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cell activ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95075B2 (en) * 2009-03-10 2012-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 sleeping cell and remedying detected condit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232318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optimization for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TWI442794B (zh) * 2009-03-12 2014-06-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執行分量載波特定再配置方法及裝置
US8514794B2 (en) * 2009-03-17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op power controls for multi-carrier 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US8149776B2 (en) * 2009-05-12 2012-04-0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ser equipment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s
WO2010151186A1 (en) 2009-06-24 2010-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ergy efficient base station entering sleep mode
US8219086B2 (en) * 2009-07-06 2012-07-10 Intel Corporation Low duty mode for femtocell base stations
US9107032B2 (en) * 2009-08-21 2015-08-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collecting per-user performance data
US8526305B2 (en) * 2009-08-26 2013-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ed by a base station
US20110105135A1 (en) * 2009-11-03 2011-05-05 Motorola-Mobility, Inc.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terminals as relays
US9693299B2 (en) * 2009-11-30 2017-06-27 Nokia Technology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aving oper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 elements
US8843129B2 (en) * 2009-12-21 2014-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base station detection and selection in multi-tier wireless networks
KR101550959B1 (ko) 2010-01-08 2015-09-0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기지국들 및 원격 액세스 포인트들에서의 전력 소모 관리
KR101674221B1 (ko) * 2010-01-28 2016-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로그된 측정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EP3358890B1 (en) * 2010-04-01 2021-03-03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s
EP2625890A1 (en) * 2010-10-04 2013-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cquisition of cell information for enhancing network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475A (zh) * 2003-05-12 2004-11-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wcdma系统上行专用信道增强的快速随机接入方法
CN101467482A (zh) * 2006-06-15 2009-06-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01296006A (zh) * 2007-04-27 2008-10-2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访问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330A (zh) 2012-10-17
RU2016117395A (ru) 2018-10-24
US11696293B2 (en) 2023-07-04
RU2732509C1 (ru) 2020-09-18
BR112012019294B1 (pt) 2022-03-29
EP3709719A1 (en) 2020-09-16
US9565713B2 (en) 2017-02-07
BR112012019294A2 (pt) 2018-05-08
RU2016117395A3 (zh) 2019-08-22
JP6076427B2 (ja) 2017-02-08
RU2718114C1 (ru) 2020-03-30
AU2016202375B2 (en) 2018-03-01
BR122020017793B1 (pt) 2022-09-27
AU2020202817A1 (en) 2020-05-21
US11405897B2 (en) 2022-08-02
KR102190034B1 (ko) 2020-12-11
EP3190837A1 (en) 2017-07-12
US20220361166A1 (en) 2022-11-10
JP2017085644A (ja) 2017-05-18
JPWO2011099513A1 (ja) 2013-06-13
EP2536221A1 (en) 2012-12-19
EP2536221A4 (en) 2014-06-25
CN107197510A (zh) 2017-09-22
EP3190837B1 (en) 2020-05-27
US20120300686A1 (en) 2012-11-29
EP2536221B1 (en) 2017-03-29
RU2012139020A (ru) 2014-03-20
US20160192432A1 (en) 2016-06-30
AU2018203628A1 (en) 2018-06-14
JP2015228703A (ja) 2015-12-17
KR20170098964A (ko) 2017-08-30
JP6707474B2 (ja) 2020-06-10
WO2011099513A1 (ja) 2011-08-18
AU2011215256B2 (en) 2016-01-21
AU2020202817B2 (en) 2022-04-21
KR20120125486A (ko) 2012-11-15
RU2586884C2 (ru) 2016-06-10
AU2016202375A1 (en) 2016-05-05
RU2704118C2 (ru) 2019-10-24
KR20200000456A (ko) 2020-01-02
KR101771415B1 (ko) 2017-08-25
AU2011215256A1 (en) 2012-08-16
CN107371223A (zh) 2017-11-21
KR20190011329A (ko) 2019-02-01
JP5806123B2 (ja) 201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281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JP6910409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5404919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