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1100A -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1100A
CN107161100A CN201710309429.2A CN201710309429A CN107161100A CN 107161100 A CN107161100 A CN 107161100A CN 201710309429 A CN201710309429 A CN 201710309429A CN 107161100 A CN107161100 A CN 107161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rian
automobile
pedestrains safety
activ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94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1100B (zh
Inventor
李林
李超
吴海东
梁仁建
张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03094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1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1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1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1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1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1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automatic initiation; for initiation not subject to will of driver or passeng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包括: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获取汽车的车速;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本发明能有效实现与行人碰撞前的主动避让,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在道路上受伤害的风险很高,事故中的大多数是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与车辆前部相撞,如果头部撞到发动机盖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由于驾驶员疏漏或视觉盲区造成的行人碰撞也时有发生。
现有技术针对上述情况通常采取被动保护措施,如设置安全网策略,在行人与车辆碰撞后,展开设置于车辆的安全网,已行人头部受撞击而产生剧烈伤害的程度。
现有技术侧重于发生碰撞后如何减轻伤害,缺乏一种碰撞发生前的主动保护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能有效实现与行人碰撞前的主动避让,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包括: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获取汽车的车速;
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首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然后获取汽车的车速;接着,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与行人碰撞前的主动避让,获得了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在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后还包括:
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则获取计算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
若所述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
当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时,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
作为进一步方案,当识别到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给撞上来的行人提供一个变皱区,减缓伤害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还包括:
通过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技术为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当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时,还包括:
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外部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外前方的挡风玻璃上。
作为进一步方案,当触发外部安全气囊,能够进一步减缓行人碰撞时所遭受的伤害。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包括:
车前行人识别装置,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车速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汽车的车速;
避让判断装置,用于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主动避让装置;
主动避让装置,用于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首先通过车前行人识别装置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然后通过车速获取装置获取汽车的车速;接着,通过避让判断装置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主动避让装置,最后通过主动避让装置使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与行人碰撞前的主动避让,获得了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行人安全保护系统还包括被动保护装置,所述避让判断装置还用于在启动所述主动避让装置后进一步启动所述被动保护装置;
所述被动保护装置包括:
行人碰撞识别模块,用于所述行人碰撞识别模块用于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则获取计算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若所述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启动发送机盖提升模块;
发送机盖提升模块,用于将发动机盖提升至预设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行人安全保护系统还包括提醒装置,所述避让判断装置还用于在启动所述主动避让装置的同时启动所述提醒装置;
所述提醒装置,用于通过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
进一步的,所述车前行人识别装置通过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
进一步的,所述被动保护装置还包括外部安全气囊保护模块,所述行人碰撞识别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时,启动外部安全气囊模块;
所述外部安全气囊模块,用于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外部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外前方的挡风玻璃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S1~S3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S4~S7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S1~S3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S2、获取汽车的车速;
S3、当判断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优选为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受光线干扰小,在强光环境或者黑暗条件下,都能够准确对行人的人脸进行识别,从而确定汽车外前方的行人,进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通常,步骤S3中预设车速判断范围通常设置为较低的车速,举例说明:设置车速判断范围为在60km/h以内;汽车低速行驶时(车速≤60km/h),所识别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相对较小,角度相对较大;汽车高速行驶时(>60km/h),所识别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相对较大,角度相对较小。汽车低速行驶意味着路面情况复杂行人较多,有时还需要转向操作,但此时制动的距离较小;而汽车高速行驶意味着路况较好,行人较少。这种设置更会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信息存储和计算资源浪费的问题。
步骤S3中,当判断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还包括:通过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如,显示红色行人避让标志以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
本实施例在步骤S3后还包括了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后对行人的被动保护过程,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S4~步骤S7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3后的具体步骤如下:
S4、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则获取计算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
S5、若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内,则判断碰撞物为行人;
S6、当判断碰撞物为行人时,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
其中,步骤S4可以优选通过在汽车的前保险杠内集成微型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识别碰撞并获取碰撞物的数据,包括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从而实现步骤S5基于获取的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来识别是碰撞物是否为行人。
其中,步骤S6当识别到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给撞上来的行人提供一个变皱区,吸收冲击能量,减缓伤害发生。
进一步的,步骤S6后还包括:
S7、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其中,外部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外前方的挡风玻璃上。
作为进一步方案,当触发外部安全气囊,防止行人撞击前挡风玻璃造成更大的伤害,能够进一步减缓行人碰撞时所遭受的伤害。
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然后获取汽车的车速;接着,判断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后,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判断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时,则碰撞物为行人;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并启动外部安全气囊。
本实施例采用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主动监控驾驶环境,实现在与行人碰撞前的主动避让,以及碰撞后的被动保护,提升了汽车主动安全管理模式的智能等级,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捷。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2包括如下结构:
车前行人识别装置1,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车速获取装置2,用于获取汽车的车速;
避让判断装置3,用于当判断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主动避让装置4;
主动避让装置4,用于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
进一步的,车前行人识别装置1通过采用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的人脸。
进一步的,行人安全保护系统还包括提醒装置5,避让判断装置3还用于在启动主动避让装置4的同时启动提醒装置5;其中,提醒装置5,用于通过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如,显示红色行人避让标志以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
进一步的,行人安全保护系统还包括被动保护装置6,避让判断装置3还用于在启动主动避让装置4后进一步启动被动保护装置6;其中,被动保护装置6包括:
行人碰撞识别模块61,用于行人碰撞识别模块51用于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则获取计算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若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内,则判断碰撞物为行人,启动发送机盖提升模块52;
发送机盖提升模块62,用于将发动机盖提升至预设高度。
行人碰撞识别模块61可以优选通过在汽车的前保险杠内集成微型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识别碰撞并获取碰撞物的数据。
进一步的,被动保护装置6还包括外部安全气囊保护模块63,行人碰撞识别模块61还用于当判断碰撞物为行人时,启动外部安全气囊模块63;
外部安全气囊模块63,用于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其中,外部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外前方的挡风玻璃上。
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车前行人识别装置1采用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然后通过车速获取装置2获取汽车的车速;接着,通过避让判断装置3判断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通过启动主动避让装置4使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并通过启动提醒装置5根据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后,通过行人碰撞识别模块61识别汽车发生碰撞,以及判断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时,则碰撞物为行人,从而通过发送机盖提升模块62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并通过外部安全气囊模块63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减缓行人碰撞受到的伤害。
本实施例采用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主动监控驾驶环境,实现在与行人碰撞前的主动避让,以及碰撞后的被动保护,提升了汽车主动安全管理模式的智能等级,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捷。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获取汽车的车速;
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后还包括:
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则获取计算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
若所述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
当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时,将提升发动机盖至预设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还包括:
通过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技术为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时,还包括:
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外部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外前方的挡风玻璃上。
6.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前行人识别装置,用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从而获取车外前方的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和角度;
车速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汽车的车速;
避让判断装置,用于当判断所述车速在预设车速判断范围内,且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距离在预设有效距离范围内、以及获取的所述行人相对汽车的角度在预设有效角度范围内时,则启动主动避让装置;
主动避让装置,用于启动汽车主动制动和主动限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安全保护系统还包括被动保护装置,所述避让判断装置还用于在启动所述主动避让装置后进一步启动所述被动保护装置;
所述被动保护装置包括:
行人碰撞识别模块,用于所述行人碰撞识别模块用于若识别汽车发生碰撞,则获取计算碰撞物的尺寸和软硬度;若所述碰撞物的尺寸在预设尺寸范围以及软硬度在预设软硬度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启动发送机盖提升模块;
发送机盖提升模块,用于将发动机盖提升至预设高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安全保护系统还包括提醒装置,所述避让判断装置还用于在启动所述主动避让装置的同时启动所述提醒装置;
所述提醒装置,用于通过预置提醒方式提醒驾驶员避让行人。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行人识别装置通过三维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汽车外前方的行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行人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保护装置还包括外部安全气囊保护模块,所述行人碰撞识别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碰撞物为行人时,启动外部安全气囊模块;
所述外部安全气囊模块,用于启动外部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外部安全气囊安装在汽车外前方的挡风玻璃上。
CN201710309429.2A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161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9429.2A CN107161100B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9429.2A CN107161100B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1100A true CN107161100A (zh) 2017-09-15
CN107161100B CN107161100B (zh) 2019-01-18

Family

ID=59813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9429.2A Active CN107161100B (zh) 2017-05-04 2017-05-04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110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859A (zh) * 2018-06-14 2018-12-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鬼探头交通事故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9094458A (zh) * 2018-08-20 2018-12-28 特治(深圳)智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驾驶的控制方法及用于车辆安全驾驶的控制装置
CN109657592A (zh) * 2018-12-12 2019-04-1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挖掘机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9760620A (zh) * 2019-03-04 2019-05-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60621A (zh) * 2019-03-04 2019-05-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智能汽车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及其工作方法
CN112330964A (zh) * 2020-11-27 2021-02-05 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路况信息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3511161A (zh) * 2021-08-09 2021-10-19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行人保护方法、装置、感知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3694A (zh) * 2003-11-07 2005-05-11 高田株式会社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
WO2005051726A1 (de) * 2003-11-25 2005-06-09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en aufprallschutz bei einem kraftfahrzeug
CN1836939A (zh) * 2005-03-22 2006-09-27 高田株式会社 对象物检测系统、保护系统、车辆
CN101734214A (zh) * 2010-01-21 2010-06-16 上海交通大学 汽车防撞行人智能装置与方法
CN101746345A (zh) * 2008-12-22 2010-06-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
KR20120035325A (ko) * 2010-10-05 2012-04-16 주식회사 만도 보행자 충돌 회피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5128836A (zh) * 2014-05-30 2015-12-09 株式会社万都 自主紧急制动系统及其中识别行人的方法
CN105270366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株式会社万都 用于保护移动对象的紧急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3694A (zh) * 2003-11-07 2005-05-11 高田株式会社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
WO2005051726A1 (de) * 2003-11-25 2005-06-09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en aufprallschutz bei einem kraftfahrzeug
CN1836939A (zh) * 2005-03-22 2006-09-27 高田株式会社 对象物检测系统、保护系统、车辆
CN101746345A (zh) * 2008-12-22 2010-06-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
CN101734214A (zh) * 2010-01-21 2010-06-16 上海交通大学 汽车防撞行人智能装置与方法
KR20120035325A (ko) * 2010-10-05 2012-04-16 주식회사 만도 보행자 충돌 회피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5128836A (zh) * 2014-05-30 2015-12-09 株式会社万都 自主紧急制动系统及其中识别行人的方法
CN105270366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株式会社万都 用于保护移动对象的紧急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859A (zh) * 2018-06-14 2018-12-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鬼探头交通事故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9094458A (zh) * 2018-08-20 2018-12-28 特治(深圳)智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驾驶的控制方法及用于车辆安全驾驶的控制装置
CN109657592A (zh) * 2018-12-12 2019-04-1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挖掘机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9657592B (zh) * 2018-12-12 2021-12-0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挖掘机的人脸识别方法
CN109760620A (zh) * 2019-03-04 2019-05-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60621A (zh) * 2019-03-04 2019-05-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智能汽车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60621B (zh) * 2019-03-04 2021-03-19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智能汽车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的工作方法
CN112330964A (zh) * 2020-11-27 2021-02-05 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路况信息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13511161A (zh) * 2021-08-09 2021-10-19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行人保护方法、装置、感知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1100B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1100B (zh)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4627069A (zh) 一种车辆防追尾系统及其方法
US8996236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offset for a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CN206633959U (zh) 一种基于碰撞形态预测的智能安全气囊主动调控装置
CN106004775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自适应前保险杠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3426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destrian collision mitigation
EP329922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automobile rear-end collision
CN103395401B (zh) 汽车尾部安全气囊系统
CN102785667A (zh) 基于双目的车道偏离和前防撞预警集成警示系统及方法
CN107921960A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设备
US20130091779A1 (en) Controlled collapse of car windshield
CN109910808A (zh) 一种避免误触发安全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204526986U (zh) 一种车辆防追尾系统
CN201132516Y (zh) 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
WO2019006571A1 (zh) 一种带有安全气囊的防撞护栏
CN106515587A (zh) 后视镜防撞测风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2948572U (zh) 一种事故现场安全警示装置
CN106394479A (zh) 一种车辆防碰撞防碾压系统
CN206202216U (zh) 一种基于翻滚保护的乘用车车外安全气囊
CN206217838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EP2524847A1 (en) Vehicle control arrangement
CN204452049U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防护系统
CN1974275A (zh) 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
CN203255119U (zh)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CN207842869U (zh) 一种汽车防碰撞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