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7307A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7307A
CN107157307A CN201710509168.9A CN201710509168A CN107157307A CN 107157307 A CN107157307 A CN 107157307A CN 201710509168 A CN201710509168 A CN 201710509168A CN 107157307 A CN107157307 A CN 107157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materials
lid
electric machine
rotary electric
contro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91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玉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tanl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tan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tanl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tan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091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57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57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7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7/00Kitchen containers, stan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Cutting-boards, e.g. for bread
    • A47J47/01Kitchen containers, stan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Cutting-boards, e.g. for bread with dispens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本体、内胆、盖体组件及控制面板;本体设置有加热腔;内胆容置于本体的加热腔内;盖体组件包括盖体、转动电机、隔板及挡板,盖体与本体枢接,盖体朝向加热腔的一端具有开口,隔板设置于盖体的开口的内侧壁上,挡板设置于转动电机的旋转轴上,用于在旋转轴的转动下带动挡板转动,挡板开设有缺口;控制面板连接转动电机,用于控制转动电机转动。上述烹饪装置,能够使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使得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烹煮时再混合,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便捷性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智能烹饪装置,可以使用户提前预约烹煮。
然而,现有的智能烹饪装置,用户通常需要提前将食材和水放置于锅内,使得食材被水浸泡较长时间后,烹饪装置才能够在预定时间之后工作开始进行烹煮。如此,一方面,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例如,米在较长时间浸泡之后,口感会下降;另一方面,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尤其是对于一些生鲜肉类食材,极易滋生致病微生物,不利于用户的健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食材浸泡时间的烹饪装置。
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本体、内胆、盖体组件及控制面板;所述本体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内胆容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加热腔内;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转动电机、隔板及挡板,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枢接,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加热腔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开口的内侧壁上,用于使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形成固体食材放置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的旋转轴上,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转动下带动所述挡板转动,所述挡板开设有缺口;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电机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设所述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固体食材放样孔,且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位于所述固体食材放置区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插设于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内。
上述烹饪装置,能够使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使用时,将液体食材放置于内胆内,将固体食材放置于固体食材放置区内,在预约时间后进行烹煮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旋转,带动所述挡板旋转,使挡板的缺口位于固体食材放置区下方,从而使固体食材从缺口处落入内胆内,使得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烹煮时再进行混合,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本体、内胆、盖体组件及控制面板;所述本体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内胆容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加热腔内;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转动电机、隔板及挡板,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枢接,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加热腔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开口的内侧壁上,用于使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形成固体食材放置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的旋转轴上,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转动下带动所述挡板转动,所述挡板开设有缺口;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电机转动。例如,所述烹饪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饭煲、电饭锅、电煮锅、煲汤机等。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装置,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及图2,烹饪装置10包括本体100、内胆200、盖体组件300及控制面板400,所述本体100设置有加热腔110,用于对内胆200提供加热和保温作用。所述内胆200容置于所述本体100的所述加热腔110内,所述内胆用于容置食材,即混合后的固体食材和液体食材。所述盖体组件300连接所述本体100,用于在烹煮时盖合所述内胆。所述控制面板400设置于所述本体100上,用于对烹饪装置整体提供控制作用。当然,所述控制面板具有如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预约烹煮功能,至于所述控制面板如何实现预约烹煮功能,控制面板的型号、结构等,以及控制面板如何使所述本体的加热腔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其实现请参照现有技术,不发明在此不再赘述。一具体的,例如,所述本体的加热腔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电加热管,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管对所述内胆提供加热和保温作用。又如,所述电加热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加热腔的底部。
请参阅图2及图3,盖体组件300包括盖体310、隔板320、转动电机330及挡板340,所述盖体310朝向所述加热腔110的一端具有开口311,所述隔板320设置于所述盖体310的开口311的内侧壁上,用于使所述盖体310的内部空间形成固体食材放置区311a,所述转动电机330设置于所述盖体310上,所述挡板340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330的旋转轴331上,亦即所述挡板340固定于所述转动电机330的旋转轴331上,用于在转动电机330的转动下带动所述挡板340转动,所述挡板340开设有缺口341。如此,能够使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使用时,将液体食材放置于内胆200内,将固体食材放置于固体食材放置区311a内,在预约时间后进行烹煮时,控制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旋转,带动所述挡板旋转,使挡板的缺口位于固体食材放置区下方,从而使固体食材从缺口处落入内胆内,使得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烹煮时再进行混合,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又如,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隔板的端面与所述隔板抵持。
请参阅图2,控制面板400设置于所述本体100上,所述控制面板400电连接所述转动电机330,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电机220转动。例如,所述控制面板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本体设置有连接所述加热腔的加热结构,所述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及所述加热结构;例如,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菜谱信息控制所述加热结构对所述加热腔内的所述内胆进行加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面板具有如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预约烹煮功能,至于所述控制面板如何实现预约烹煮功能,控制面板的型号、结构等,控制面板如何使所述本体的加热腔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以及控制面板如何控制转动电机转动,其实现请参照现有技术,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提供更佳的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根据菜谱信息相对应的自动加热程序,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加热程序控制加热腔对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又如,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加热程序控制电加热管或/和电加热丝对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又如,控制装置根据菜谱信息执行自动加热程序,不同的菜谱信息,尤其是分量不同时,对应不同的自动加热程序;一个例子是,自动加热程序包括输出火力及其持续时间;例如,自动加热程序包括按照加热的时间和火力曲线输出火力及其持续时间。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于各种菜谱信息,分别设计自动加热程序,尤其是火力曲线的设计,使得加热不限于传统的大火与小火或者武火与文火的加热方式,适应于现代计算机的控制方式,将火力实现无级调控。例如,火力曲线中,将输出火力按百分比进行分类输出,配合输出火力的持续时间,能够达到精准加热,不粘锅以及控制成熟度的优秀烹饪效果。例如,火力曲线可以根据菜谱信息灵活设置,又如,根据用户云反馈,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这样,可以实现灵活控制,使得自动烹饪效果更好。例如,对于家庭用户,根据用户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对于区域用户,例如北京或成都,根据区域用户云反馈,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对于外国人,根据外国用户云反馈,动态调整或者自动升级自动加热程序中对于各菜谱信息的各火力曲线;以此类推。一个例子是,自动加热程序还包括获取输出火力的热值反馈,并根据所述热值反馈判断输出火力是否异常,在发生异常时,进行报警或者通知用户,例如发送报警信息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又如,控制装置上还设置有指示灯,在发生异常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指示灯进行变色。例如,自动加热程序还包括获取火力曲线的输出火力的曲线热值反馈,并根据所述曲线热值反馈判断输出火力是否符合火力曲线,在不符合火力曲线时,进行报警或者通知用户或者通知厂商,例如,报警包括控制烹饪位置或者烹饪设备上的指示灯进行变色或者发出报警声音(但是调研发现有些用户不喜欢听到报警声音);又如,通知用户包括发送输出火力不符合火力曲线信息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又如,通知厂商包括发送输出火力不符合火力曲线信息到预设服务器或者服务中心。又如,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又如,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亦可理解为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的交互方式,又如,所述外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网站服务器、基站、控制器、手机等。
能够理解,固体食材和液体食材混合后进行烹煮时,容易产生水蒸气。若将转动电机直接设置于盖体的开口位置处,转动电机极易受到水蒸气影响而损坏。虽然,较好的封装工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会增加额外的封装工艺,且增加了制造成本。为了减少额外的封装工艺,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少转动电机因水蒸气影响而造成的损坏,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设所述安装孔。如此,能够减少额外的封装工艺,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够减少转动电机水蒸气影响而造成的损坏。
为了便于将固体食材放入所述盖体组件的固体食材放置区,一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盖体310远离所述本体100的端面上开设有固体食材放样孔350,且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350位于所述固体食材放置区311a上方。如此,可以通过固体食材放样孔350将固体食材放置入所述盖体组件300的固体食材放置区311a,十分方便。又如,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盖板360,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如此,能够在需要使用固体食材放样孔时,将所述盖板从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移开,便于放入固体食材,放置完毕之后,再使用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以减少水蒸气的外泄。又如,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如此,可以通过转动所述盖板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又如,所述盖体插设于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内,如此,可以通过从固体食材放样孔中拔开所述盖体或者将盖体插入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内以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
为了便于打开所述盖体,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盖体300上设置有扶手360。如此,通过设计所述扶手便于打开所述盖体。
能够理解,烹饪装置中的食材烹饪之后,通常温度较高,用户需要等食材冷却到适当温度之后才能食用,如此,极为不便。一实施例中,烹饪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冰水机、水泵和铜管,所述冰水机用于产生冰水,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至所述冰水机中的冰水内,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铜管的第一端,所述铜管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冰水机的进水管内。所述铜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又如,所述铜管环绕所述本体的加热腔的本体设置。所述控制面板还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冰水机及所述水泵,又如,所述控制面板还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冰水机及所述水泵的开启和关闭。如此,通过设置冷却组件,使烹饪装置具有冷却功能。当烹饪之后的食材需要冷却时,控制面板控制冰水机中的冷冻水的水温后,控制面板控制水泵开启,使冷冻水流入铜管中,铜管中的冷冻水能够吸收内胆侧壁的热量,从而使得内胆中的食材能够被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冰水机及水泵可以安装至本体上,例如,冰水机及水泵均设置于本体上,只是需要冰水机具有较小的体积。冰水机及所述水泵也可以独立本体设置,仅需与加热腔内部的铜管直线连通,使冷却水能够流入和流出即可。
为了提高加热腔对内胆的保温效果,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的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如此,能够提高加热腔对内胆的保温效果,在加热时能够减少热量的流失,在冷却时能够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腔的底部通常设置有加热管或者加热丝,因此,需要将保温层设置于加热腔的内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保温层时,所述冷却组件的铜管设置于所述保温层远离所述加热腔的侧面上。考虑到铜管能够形成相应的形状,可以将铜管粘接或者直接抵持于所述保温层。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含有如下质量的各组分:钛纳硅10份~16份、二氧化硅7份~13份、改性海泡石1.5份~2.5份、聚酯丙烯酸酯中空粒子0.6份~1.1份、环氧丙烯酸酯实心粒子0.4份~1.2份、聚苯乙烯粒子1.6份~2.2份、聚丙烯酸中空粒子1.4份~1.9份、微孔硅酸钙4份~6份、硅酸钠1.6份~2.1份、高粘剂18份~26份和水70份~85份,上述保温层通过含有如上质量份的各组分,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钛纳硅的导热系数0.014W/m·K~0.016W/m·K,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其纳米级孔洞中的空气不能自由流动,消除了空气对流传热,钛纳硅气凝胶中高达80%以上的成分是空气,固体成分少,且热传导路径细长,从而大大减轻了固体热传导,尤其是钛纳硅10份~16份和二氧化硅7份~13份一起使用时,对热辐射具有较好的阻隔效果。通过加入改性海泡石1.5份~2.5份和微孔硅酸钙4份~6份,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使保温层具有更好的抗热辐射效果。通过加入硅酸钠1.6份~2.1份、高粘剂18份~26份和水70份~85份,使钛纳硅10份~16份、二氧化硅7份~13份、改性海泡石1.5份~2.5份和微孔硅酸钙4份~6份能够更为牢固的粘接在一起,且牢固性较好。通过加入聚酯丙烯酸酯中空粒子0.6份~1.1份、环氧丙烯酸酯实心粒子0.4份~1.2份、聚苯乙烯粒子1.6份~2.2份和聚丙烯酸中空粒子1.4份~1.9份,进一步地提高所述保温层的热阻隔效果,还能提高保温层的阻燃能力及防水能力,使其不易损坏。采用上述质量份的各组分的保温层,对热辐射具有较好的阻隔效果,具有较好的抗热辐射效果,还具有较好的阻燃能力及防水能力,使其不易损坏。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含有如下质量的各组分:钛纳硅12份~14份、二氧化硅8份~10份、改性海泡石1.8份~1.9份、聚酯丙烯酸酯中空粒子0.8份~0.85份、环氧丙烯酸酯实心粒子0.6份、聚苯乙烯粒子1.8份~2份、聚丙烯酸中空粒子1.7份~1.8份、微孔硅酸钙4.5份~4.8份、硅酸钠1.9份~2份、高粘剂24份~25份和水78份~81份,采用上述质量份的各组分的保温层,对热辐射具有较好的阻隔效果,具有较好的抗热辐射效果,还具有较好的阻燃能力及防水能力,使其不易损坏。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含有如下质量的各组分:钛纳硅12.5份、二氧化硅8.7份、改性海泡石1.8份、聚酯丙烯酸酯中空粒子0.85份、环氧丙烯酸酯实心粒子0.6份、聚苯乙烯粒子1.9份、聚丙烯酸中空粒子1.77份、微孔硅酸钙4.7份、硅酸钠2份、高粘剂24.5份和水79份,采用上述质量份的各组分的保温层,对热辐射具有较好的阻隔效果,具有较好的抗热辐射效果,还具有较好的阻燃能力及防水能力,使其不易损坏。
上述烹饪装置,能够使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使用时,将液体食材放置于内胆200内,将固体食材放置于固体食材放置区311a内,在预约时间后进行烹煮时,控制面板400控制所述转动电机330的转动轴331旋转,带动所述挡板340旋转,使挡板340的缺口341位于固体食材放置区311a下方,从而使固体食材从缺口341处落入内胆200内,使得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烹煮时再进行混合,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烹饪装置,本发明继续对烹饪装置的烹饪方法予以说明,烹饪装置的烹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内胆接收液体食材,固体食材放置区接收固体食材。
S200: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面板控制转动电机转动,以使挡板的缺口位于固体食材放置区下方,固体食材放置区的固体食材通过所述缺口掉入至内胆中,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在内胆中混合,得到混合物。
例如,所述预设时间为用户提前设置。又如,所述预设时间为0.5小时~48小时。
通过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S300:对内胆中的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面板如何控制加热腔对内胆中的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请参考现有技术。又如,所述本体的加热腔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电加热管,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管对所述内胆提供加热和保温作用。又如,所述步骤S300具体为: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电加热管对内胆中的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
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方法,通过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0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控制面板还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生成所述预设时间。例如,用户通过烹饪装置的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操作,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用户指令,生成所述预设时间。又如,烹饪装置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无线接收模块,通过所述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用户指令,由所述控制面板根据所述用户指令生产所述预设时间。
一实施例中,对内胆中的所述混合物进行烹煮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冰水机的冷却水的温度为预设冷却温度后,控制面板控制水泵使铜管中流入冷却水,对内胆中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如此,通过对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使用户食用时候不至于太烫,从而解决了用户食用时通常食材温度较高,用于需要等食材冷却到适当温度之后才能食用的问题。同时,由于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冰水机中的冷却水的温度,从而使得食材的冷却温度可控。例如,所述预设冷却温度为15摄氏度~60摄氏度,当然,所述预设冷却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能够理解,随着天气温度不同时,人们对于食物的温度也具有不同的需求。在炎炎夏日,人们需要较为清凉的食物,以此来消除酷暑的不适感。而在寒冷的冬日,人们需要暖暖的食物,以此来驱除寒气。人们在早晨刚起床时,食用温度与人体温度较为相近的食物较为适宜,而在夜晚时,甚至对于熬夜的人们来说,温度暖暖的食物更能驱除疲意。为了使食物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一实施例中,控制面板控制冰水机的冷却水的温度为预设冷却温度之前,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控制面板获取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
控制面板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所述预设冷却温度;
并且,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具体为:对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直至将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冷却至预设冷却温度。
例如,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温度探头,通过所述温度探头获取环境温度。又如,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控制面板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从外部气象网站上获取当地环境温度。又如,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时钟,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时钟获取当地时间。又如,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从外部网站上获取当地时间。
又如,当地时间是指当地的标准时间,又如,当地时间是指当地所处经线的时间。又如,在中国,当地时间是指北京时间。
如此,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成为较为适宜的冷却温度,方便用户在食用时即时食用,还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预设冷却温度,可以结合当地人习俗、饮食习惯、体质甚至是气候进行调查和优化。例如,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则将预设冷却温度设置成为15摄氏度~37摄氏度,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则将预设冷却温度设置成为37摄氏度~50摄氏度。以上具体设置可根据具体实际进行灵活设置。
能够理解,用户在提前预约烹饪之后,难免会出现因为意外,而不能在预定时间内食用。虽然,电饭煲中的食物经过烹煮,其中的微生物杀灭大部分,但是仍有少于微生物残留其中,使得烹饪后的时候放置或者保温时间过长时,仍然容易出现变质的问题。为了在用户需要推迟进餐时间时能够使烹饪后的食物保鲜,一实施例中,在对内胆中进行烹煮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却操作之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
控制面板接收用户推迟进餐指令;
根据用户推迟进餐指令,控制面板控制冰水机的冷却水的温度为0.5摄氏度~8摄氏度;
控制面板控制水泵开启,使铜管中进入冷却水,对内胆中经过冷却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藏操作。
如此,对经过冷却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藏操作,能够在用户需要推迟进餐抑或是放弃进餐时,将食物进行冷藏,从而使得烹饪后的食物保鲜,供用户下一次使用。
为了在用户需要下一次进餐时,能够对食物进行加热,以便于用户能够即时食用,一实施例中,对内胆中经过冷却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冷藏操作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面板接收用户进餐指令,
根据所述用户进餐指令,控制面板控制电加热管对经过冷藏操作之后的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操作,直至将冷藏操作后的所述混合物加热至预设冷却温度。
如此,能够在用户需要下一次进餐时,对食物进行加热,以便于用户能够即时食用。
又如,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插入至所述内胆中的液体食材内,所述温度探头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温度探头获取当前混合物的温度信息。
能够理解,每个人的耐受力具有区别,对温度的感觉也存在差别,对于一个人较为适宜的进餐温度或许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就觉得太烫或者太冷,从而使得在不同的人群中,如何制定出能够匹配个体化差异的预设制冷温度就较为棘手。为了在用户的使用中,能够根据用户自身的喜好进行修正根据环境温度和当地时间设置出的预设冷却温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进餐之后,控制面板接受用户评价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评价信息,控制面板设置修正参数,
根据所述修正参数,控制面板修正下一次的预设冷却温度。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进餐之后,是指用户打开电饭煲盖子的操作,抑或是在用户打开电饭煲盖子的操作之后的预设时间段之内的程序触发动作,抑或是在用户烹饪结束之后关闭电饭煲电源之前的程序触发动作。例如,通过控制面板接收用户评价信息,又如,通过控制面板上设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发出的用户评价信息。修正参数为一温度调节值。即,在所述预设冷却温度的基础上加上修正参数,即为修正后的预设冷却温度。又如,所述评价信息包括“过烫”、“稍热”、“适中”、“稍凉”及“过冷”。又如,“过烫”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偏高,“稍热”指用户进餐食物温度稍微偏高,“适中”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较为适宜,符合用户需求,“稍凉”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稍微偏低,“过冷”指用户感觉进餐食物温度偏高。又如,“过烫”、“稍热”、“适中”、“稍凉”及“过冷”分别对应的修正参数为“-2℃”、“-1℃”、“+0℃”、“+1℃”、“+2℃”,例如,修正参数为“-2℃”即为在预设冷却温度的基础上加上“-2℃”即为修正后的预设冷却温度,其它依次类推。如此,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用户进餐后的评价信息,能够修正预设冷却温度,从而使得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在用户下一次进餐时的食物温度更符合用户个体化的需求,从而能够解决“每个人的耐受力具有区别,对温度的感觉也存在差别,对于一个人较为适宜的进餐温度或许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就觉得太烫或者太冷”的问题。
当然,结合到个体化差异,甚至用户不同时间段的感觉也存在差异,要制定出时时都符合用户,能够使用户完全满意的烹饪方法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申请通过根据用户评价信息来修正预设冷却温度,使烹饪方法尽可能符合用户口味,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电饭煲,其烹饪方法,通过将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分开放置,在预设时间之后再控制液体食材和固体食材混合后再进行烹煮,能够减少食材的浸泡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一些食材浸泡时间过长时,营养损失较重,也会降低食材烹饪后的口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食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加热腔;
内胆,所述内胆容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加热腔内;
盖体组件,包括盖体、转动电机、隔板及挡板,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枢接,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加热腔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开口的内侧壁上,用于使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形成固体食材放置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的旋转轴上,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转动下带动所述挡板转动,所述挡板开设有缺口;
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电机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设所述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固体食材放样孔,且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位于所述固体食材放置区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插设于所述固体食材放样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扶手。
CN201710509168.9A 2017-06-28 2017-06-28 烹饪装置 Pending CN107157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9168.9A CN107157307A (zh) 2017-06-28 2017-06-28 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9168.9A CN107157307A (zh) 2017-06-28 2017-06-28 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7307A true CN107157307A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2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9168.9A Pending CN107157307A (zh) 2017-06-28 2017-06-28 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5730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3556A (zh) * 2019-09-20 2019-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预约保鲜方法
CN11085660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1743418A (zh) * 2020-05-27 2020-10-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饭锅的模块化气凝胶保温装置
CN112438576A (zh) * 2020-11-17 2021-03-05 长沙易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食材加热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812A (zh) * 2011-08-24 2012-02-15 苏州纳美清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04957960A (zh) * 2014-12-25 2015-10-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82659A1 (en) * 2012-12-10 2015-10-08 Yong Seung Ham Instant cooking system
CN205625591U (zh) * 2016-02-29 2016-10-12 辉驰开发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812A (zh) * 2011-08-24 2012-02-15 苏州纳美清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US20150282659A1 (en) * 2012-12-10 2015-10-08 Yong Seung Ham Instant cooking system
CN104957960A (zh) * 2014-12-25 2015-10-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米水可分开存放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5625591U (zh) * 2016-02-29 2016-10-12 辉驰开发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660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623556A (zh) * 2019-09-20 2019-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预约保鲜方法
CN111743418A (zh) * 2020-05-27 2020-10-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饭锅的模块化气凝胶保温装置
CN111743418B (zh) * 2020-05-27 2021-11-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饭锅的模块化气凝胶保温装置
CN112438576A (zh) * 2020-11-17 2021-03-05 长沙易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食材加热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7307A (zh) 烹饪装置
US9439530B2 (en) Intelligent cook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204931277U (zh) 烹饪器具
CN102164526A (zh) 蒸煮装置和方法
RU2334446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в нем
WO2007041930A1 (fr) Methode de cuisson
CN101164419A (zh) 家用酸奶机
CN106647535A (zh) 智能电子煲及其远程控制系统
JP2016533133A (ja) 自動料理機器標準化事業
CN201847449U (zh) 一种预约煮食机
CN107319281A (zh) 烹饪方法
CN103960694B (zh) 海参发制器
EP2785198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king starch-containing food
CN107198439A (zh) 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CN104793545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烹饪系统及方法
CN204515447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烹饪系统
CN211242756U (zh) 一种带制冷功能的烹饪一体机
CN202190877U (zh) 一种智能加热/制冷饭盒
CN102551517A (zh) 预约煮食机
CN205053186U (zh) 一种与桌面加热制冷服务装置配套使用的加温、保鲜两用饭盒
CN207096850U (zh) 智能电子煲和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智能电子煲
CN205284859U (zh) 一种酸奶机
CN200962808Y (zh) 家用酸奶机
CN1032734C (zh) 具有消毒功能的家用酸奶器
CN208160545U (zh) 基于智能电热炉的智能厨箱及其便捷智慧餐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