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6778B - 酿造酱油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酿造酱油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6778B
CN107156778B CN201710246679.6A CN201710246679A CN107156778B CN 107156778 B CN107156778 B CN 107156778B CN 201710246679 A CN201710246679 A CN 201710246679A CN 107156778 B CN107156778 B CN 107156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saline water
fermentation mixture
finished
soy sau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66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56778A (zh
Inventor
刘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UNDI FOOD Co.,Ltd.
Shanghai Xiangshangxia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uanzhi 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uanzhi 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uanzhi 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466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56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56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6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56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6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50Soya sau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oy Sauces And Products Related Thereto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酿造酱油的工艺,包括: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0.2%,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0.4%;步骤三、将成曲与盐水混合,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5个月。本发明通过对酱油制备过程进行改进,改进了酱油的风味和色泽,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escription

酿造酱油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酿造酱油的工艺。
背景技术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目前,发酵酱油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低盐固态发酵,二就是高盐稀态发酵。其中,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又分“广式高盐稀态工艺”和“日式高盐稀态工艺”。
广式酱油酿造工艺是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经过蒸煮、制曲、高盐稀态发酵,最后采用浸出法滤出酱油,所得酱油色泽红褐、酱香浓郁、体态浓稠、味道鲜美。由于广式高盐稀态酿造工艺采用晒露发酵,对环境温度和光照的依赖性大,因此一般冬季发酵周期较夏季长,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酱油,但在风味色泽上仍与夏季生产的酱油有一定的差距。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酿造酱油的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酿造酱油的工艺,包括: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0.2%,培养5-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0.4%,继续培养40-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32℃;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5个月。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一中,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其中,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二中,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32℃。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二中,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32℃。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二中,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三中,发酵周期为4个月。
本发明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通过对酱油制备过程进行改进,改进了酱油的风味和色泽,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酿造酱油的工艺,包括: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0.2%,培养5-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0.4%,继续培养40-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32℃;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5个月。
本发明对酱油制备过程中制曲环节进行精确的研究和改进,分两次进行接种,并且精确控制每次的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第一次接种量相对较小,培养时间短,发酵温度低,第二次接种量相对较大,培养时间长,发酵温度高。本发明可以提高大曲的酶活,最终提升酱油的风味和色泽。
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时,不直接将二者混合,而是控制盐水向成曲的加入速度,并且在加入过程中边搅拌边加入,以控制盐水与成曲能够均匀的混合程度,以改善最终的发酵效果。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一中,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其中,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二中,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32℃。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二中,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32℃。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二中,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优选的是,所述的酿造酱油的工艺中,所述步骤三中,发酵周期为6个月。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所制备得到的酱油,色泽均呈红亮状态,具有浓郁的酱香和醇香;并且,检测发现,上述几个实施例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均达到0.99g/100mL,还原糖均达到5.8g/100mL。
实施例一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个月。
实施例二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培养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4%,继续培养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32℃;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5个月。
实施例三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5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个月。
实施例四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培养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4%,继续培养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32℃;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5个月。
实施例五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7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个月。
实施例六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培养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4%,继续培养5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30℃;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5个月。
实施例七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培养8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2℃;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30℃;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5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个月。
实施例八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培养6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5℃;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5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8.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个月。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1)

1.一种酿造酱油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利用大豆和面粉制作发酵混合物,大豆和面粉的质量比10:7;
步骤二、分两次向发酵混合物中接种米曲霉,第一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1%,培养5个小时,控制第一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0℃;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第二次的接种量为发酵混合物的0.2%,继续培养40个小时,控制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温度为28℃;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备的成曲与盐水混合,其中,在将成曲与盐水混合的过程中,缓慢向成曲加入盐水,加入的速度为10mL/min,并且边加入边搅拌,控制成曲内部的盐分为19.0g/mL;在成曲表面再均匀喷洒一层盐水,从而使在刚喷洒完成后成曲表面的盐分含量为19.3g/mL;在常温下发酵,发酵周期为4个月。
CN201710246679.6A 2017-04-16 2017-04-16 酿造酱油的工艺 Active CN107156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6679.6A CN107156778B (zh) 2017-04-16 2017-04-16 酿造酱油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6679.6A CN107156778B (zh) 2017-04-16 2017-04-16 酿造酱油的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6778A CN107156778A (zh) 2017-09-15
CN107156778B true CN107156778B (zh) 2020-09-08

Family

ID=5984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6679.6A Active CN107156778B (zh) 2017-04-16 2017-04-16 酿造酱油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5677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3962A (zh) * 2015-09-02 2015-11-18 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酱油的酿造工艺
CN106509100A (zh) * 2016-09-28 2017-03-22 南昌大学 一种含有高活性菌固体酸奶粉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3962A (zh) * 2015-09-02 2015-11-18 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酱油的酿造工艺
CN106509100A (zh) * 2016-09-28 2017-03-22 南昌大学 一种含有高活性菌固体酸奶粉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6778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7897B (zh) 一种多菌种制曲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CN104872617B (zh) 一种酱油的酿造工艺
CN111920031B (zh) 一种高谷氨酸含量富硒酱油的酿造方法
CN101423856B (zh) 一种氨基酸多肽营养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053962A (zh) 一种酱油的酿造工艺
CN102090614B (zh) 无防腐剂酱油
CN105380227A (zh) 一种酱油酿造制醪工艺及酱油原油酿造工艺
CN113367284B (zh) 一种豆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4318A (zh) 一种基于大豆和小麦提高酱油色、香、味的方法
KR100482308B1 (ko) 녹차 이용 콤부차 음료의 제조방법
CN114403420A (zh) 一种减盐酱油的酿造方法及低食盐含量的减盐酱油
CN104543940A (zh) 一种淡色酱油的酿造方法
CN113397146A (zh) 发酵辣椒基料、复合调味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1518B (zh) 一种高氨基酸高还原糖食醋的制备方法
CN103892250A (zh) 一种具有枸杞的豆瓣酱制备方法
CN111743138B (zh) 一种新型减盐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1758952A (zh) 一种高氨氮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9329870B (zh) 一种提高大罐发酵酱油品质的制备工艺
CN107156778B (zh) 酿造酱油的工艺
CN107568604A (zh) 一种糯红高粱豆瓣酱及其制作工艺
CN107125700B (zh) 醇香酱油的制造工艺
CN107125701B (zh) 酱油的酿造工艺
CN107125702B (zh) 酱油的制备工艺
CN103468559A (zh) 一种静置液态保温发酵法生产黄酒糟醋的工艺
CN104799202A (zh) 一种豆面酱的晒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1

Address after: 315012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Haishu District Liyuan Road No. 755 room 1025

Applicant after: Ningbo yuanzhi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5360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ihai port city of Tieshan Ying Zhen Lu Tang Cun Wei Hui nine Village District No. 20

Applicant before: Liu Q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Address after: 201516 Shanghai city Jinshan District Langxia Town Road No. 285 Building 2 wing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NGSHANGXIANG FOOD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12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Haishu District Liyuan Road No. 755 room 1025

Patentee before: Ningbo yuanzhi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3

Address after: 201516 Building 2, No.285, Rongchun Road, Langxia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NGSHANGXIANG FOOD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UNDI FOOD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516 Building 2, No.285, Rongchun Road, Langxia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ANGSHANGXIANG FOO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