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8326A - 撞击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撞击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48326A
CN107148326A CN201580059929.4A CN201580059929A CN107148326A CN 107148326 A CN107148326 A CN 107148326A CN 201580059929 A CN201580059929 A CN 201580059929A CN 107148326 A CN107148326 A CN 107148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rotating speed
working rig
end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99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池敦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48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8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0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impulse member or for stopping the impact action when the tool is lifted from the work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4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in which the tool bit or anvil is hit by an impuls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15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only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23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and-rotation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95Regulation means
    • B25D2250/201Regulation means for speed, e.g. drilling or percussion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21Sensors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执行与作业状况相应的控制的撞击作业机。撞击作业机(10)将无刷马达(30)的旋转力变成撞击力而施加至前端工具,该撞击作业机具有:马达控制部(133),在无刷马达(30)的旋转中检测前端工具是否被按压于对象物;以及马达控制部(133),在连续预定时间检测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对象物时,进行使无刷马达(30)的转速上升的增速控制。

Description

撞击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前端工具进行撞击的撞击作业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利用压力室的压力来撞击前端工具的撞击作业机。专利文献1记载的撞击作业机具有:设于壳体内的圆筒状的缸体;能够往复动作地收纳于缸体内的活塞;保持于缸体的前端工具;能够往复动作地设于缸体内的撞击件;在缸体内配置于前端工具与撞击件之间的中间撞击件;以及在缸体内形成于活塞与撞击件之间的空气室。在缸体形成有与空气室连通的呼吸孔。在壳体内设有马达,设有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力变换成活塞的往复动作力的动力变换机构。
专利文献1记载的撞击作业机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力变换成活塞的往复动作力。当活塞以远离撞击件的朝向动作时,空气室的压力降低,另一方面,当活塞以靠近撞击件的朝向动作时,空气室的压力上升,从而撞击力经由中间撞击件而施加至前端工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3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直以来期望专利文献1记载的撞击作业机进行与作业状况相应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执行与作业状况相应的控制的撞击作业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将马达的旋转力变成撞击力而施加至前端工具,该撞击作业机具有:按压检测部,在上述马达的旋转中检测上述前端工具是否被按压于对象物;以及马达控制部,当连续预定时间检测到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上述对象物时,进行使上述马达的转速上升的增速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作业状况来控制马达的转速,提高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撞击作业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撞击作业机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撞击作业机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5是能够由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执行的控制例1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图6的撞击作业机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8是能够由本发明对撞击作业机执行的控制例2的流程图。
图9是能够由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执行的控制例3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撞击作业机进行说明。撞击作业机10也被称为冲击式钻机,前端工具11能够装卸。撞击作业机10用在对象物的钻孔作业、对象物的削凿作业、对象物的破碎作业中。对象物包括混凝土、石材。
撞击作业机10具备作业机主体12,作业机主体12将缸体壳13、中间壳14以及马达壳20相互固定而组装。另外,设有供作业者用手抓住且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能够动作的手柄15。缸体壳13为筒形状,在缸体壳13内设有保持筒128,在保持筒128内设有圆筒形状的缸体18。
保持筒128以相对于缸体壳13不旋转,而且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不移动的方式固定。保持筒128及缸体18以中心线A1为中心而配置成同心状。与缸体18同心状地设有圆筒形状的工具保持件19。工具保持件19设置为从保持筒128内直到缸体壳13外,并且在工具保持件19与保持筒128之间设有轴承16。工具保持件19被轴承16支撑为能够旋转。缸体18和工具保持件19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缸体18及工具保持件19相对于保持筒128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定位固定。
工具保持件19具有大径部19a、与大径部19a连续的中径部19b、以及与中径部19b连续的小径部19c。大径部19a的内径比中径部19b的内径大,中径部19b的内径比小径部19c的内径大。中径部19b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配置于大径部19a与小径部19c之间。大径部19a的内面和中径部19b的内面经由台阶部19d而连接。另外,中径部19b的内面和小径部19c的内面经由锥形面19e而连接。在工具保持件19的小径部19c内安装有前端工具11,缸体18的旋转力传递至前端工具11。
从工具保持件19内直到缸体18内设有金属制的中间撞击件21。中间撞击件21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往复自如。中间撞击件21具备大径部21a。大径部21a的外径比中间撞击件21的其它部位的外径大。在缸体18内设有对中间撞击件21进行撞击的撞击件22。撞击件22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能够往复动作。
进一步地,在工具保持件19内设有垫圈63、缓冲器64、限位件66。垫圈63、缓冲器64、限位件66配置于缸体18与台阶部19d之间。因此,垫圈63、缓冲器64、限位件66相对于保持筒128及缸体壳13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不移动。
中间撞击件21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当中间撞击件21以远离活塞23的朝向移动时,大径部21a与锥形面19e接触而停止。与之相对,当中间撞击件21以靠近活塞23的朝向移动时,与限位件66接触而停止。
另外,在缸体18内配置有活塞23,活塞23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能够往复动作。在缸体18内,且在撞击件22与活塞23之间设有空气室24。设有将缸体18在径向上贯通的呼吸孔18b及空打防止孔18a。呼吸孔18b与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的撞击件22的位置及活塞23的位置无关,连通空气室24和缸体18的外部。空打防止孔18a根据撞击件22的动作而开闭。当空打防止孔18a打开时,空气室24经由空打防止孔18a而与缸体18的外部连通。
中间壳14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配置于手柄15与缸体壳13之间。马达壳20相对于缸体壳13及中间壳14固定。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的马达壳20的配置范围与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的中间壳14的配置范围重合。手柄15呈弓形屈曲,手柄15的两端安装于中间壳14。在手柄15设有扳机132及供电电缆25。另外,在手柄15内设有扳机开关26。当对扳机132施加操作力时,扳机开关26接通,当解除对扳机132所施加的操作力时,扳机开关26断开。
马达壳20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铝一体成形。马达壳20为筒形状,在马达壳20的内部收纳有无刷马达30。该无刷马达30为直流马达,无刷马达30具有筒形状的定子31和在定子31的内侧配置的转子32。转子32具有输出轴33、固定于输出轴33的转子铁芯32a、以及安装于转子铁芯32a的永久磁铁。定子31具有三相,也就是具有与U相对应的线圈U1、与V相对应的线圈V1、以及与W相对应的线圈W1。
在撞击作业机10的主视视野中,输出轴33的旋转中心即中心线B1与中心线A1呈直角。从缸体壳13内直到中间壳14内,设有隔板35。设有被隔板35支撑的轴承36和被马达壳27支撑的轴承37。两个轴承36、37在沿输出轴33的中心线B1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输出轴33被轴承36、37支撑为能够旋转。在输出轴33的配置于中间壳14内的部位的外周面设有驱动齿轮38。
对将无刷马达30的输出轴33的旋转力变换成活塞23的往复动作力的动力变换机构120进行说明。首先,在中间壳14内旋转自如地设有曲轴106。曲轴106与输出轴33平行,设于曲轴106的从动齿轮107与驱动齿轮38啮合。在曲轴106安装有从曲轴106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曲柄销108。
另外,设有能够传递动力地连结曲柄销108和活塞23的连杆109。而且,当输出轴33的旋转力传递至曲轴106而曲柄销108公转时,活塞23在缸体18内往复动作。动力变换机构120由曲轴106、曲柄销108以及连杆109构成。
接下来,对将输出轴33的旋转力传递至前端工具11的旋转力传递机构进行说明。在缸体壳13内旋转自如地设有旋转力传递轴110,在旋转力传递轴110设有从动齿轮111。从动齿轮111与曲轴106的驱动齿轮112啮合。旋转力传递轴110被轴承113、114支撑为能够旋转。因此,输出轴33的旋转力经由曲轴106而传递至旋转力传递轴110。进一步地,在旋转力传递轴110设有锥齿轮115。
另一方面,在缸体18的外周安装有圆筒形状的锥齿轮116,锥齿轮116相对于缸体18能够旋转。在锥齿轮116与保持筒128之间设有轴承127,该轴承127将锥齿轮116及缸体18支撑为能够旋转。锥齿轮116与锥齿轮115啮合。在缸体18的外周安装有套筒117,套筒117与缸体18一体旋转,而且能够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移动。撞击作业机10具备模式切换转盘123,作业者对模式切换转盘123进行操作,从而切换旋转撞击模式和撞击模式。当作业者对模式切换转盘123进行操作时,套筒117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移动。另外,设有使套筒117和锥齿轮116卡合或分离的离合器机构。
当套筒117相对于缸体18沿中心线A1移动时,套筒117与锥齿轮116能够传递动力地卡合,或者套筒117与锥齿轮116分离。当选择旋转撞击模式时,套筒117卡合于锥齿轮116,旋转力传递轴110的旋转力传递至缸体18。与之相对,当选择撞击模式时,套筒117与锥齿轮116分离,旋转力传递轴110的旋转力不传递至缸体18。
在中间壳14内,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在动力变换机构120与手柄15之间设有振动衰减机构124。振动衰减机构124具备锤126,锤126以支轴125为支点进行摆动。锤126沿含有中心线A1、B1的平面方向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摆动。
进一步地,手柄15具备朝向中间壳14延伸的第一筒部15a及第二筒部15b。第一筒部15a和第二筒部15b在沿中心线B1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中间壳14具有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突出的装配部14a,装配部14a配置于第一筒部15a内。而且,设有连结装配部14a和第一筒部15a的转动轴80。因此,手柄15能够以转动轴80为支点,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在预定的角度的范围内转动。
进一步地,在第二筒部15b内及中间壳14内横贯地设有动作限制机构85。动作限制机构85设定供手柄15以转动轴80为支点进行转动的角度。动作限制机构85具备在中间壳14设置的限位件86和在第二筒部15b内设置的接触部件87。限位件86为钢材制,固定于中间壳14。限位件86具备在中心线A1朝向手柄15突出的突出部88。当俯视撞击作业机10时,在突出部88的隔着中心线A1的两侧分别各在两个部位设有保持槽89。在撞击作业机10的俯视视野中,保持槽89相对于中心线A1倾斜。
另一方面,接触部件87为钢材制,使用螺纹部件99而固定于手柄15。接触部件87具备在中心线A1方向上突出的两根臂部90。在撞击作业机10的俯视视野中,突出部88配置于两根臂部90之间。在两根臂部90分别设有保持槽91。在撞击作业机10的俯视视野中,保持槽91相对于中心线A1倾斜。保持槽91的倾斜的朝向和保持槽89的倾斜的朝向相同。而且,在保持槽89与保持槽91之间夹设有滚动体92。滚动体92由橡胶状弹性体成形。
进一步地,在接触部件87设有被检测轴93。被检测轴93配置于两根臂部90之间,在中心线A1方向上朝向中间壳14突出。
在突出部88设有孔94。孔94在突出部88的前端开口,被检测轴93配置于孔94内。被检测轴93能够在孔94内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移动,被检测轴93及手柄15通过被检测轴93前端的球状部93a与孔94的圆弧面94a抵接来限制移动。在限位件86的孔94的圆弧面94a安装接近传感器60。
当在中心线A1方向上接近传感器60与被检测轴93的距离成为预先确定好的预定距离以下时,接近传感器60输出信号。也就是,当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时,接近传感器60输出信号,当手柄15处于非按压状态时,接近传感器60不输出信号。此外,按压状态及非按压状态的意思在后面进行叙述。
接近传感器60例如能够使用高频振荡型的传感器。此外,设有对第二筒部15b与中间壳14之间的缝隙进行堵塞的胶皮套96。胶皮套96是将橡胶状弹性体成形为波纹管形状而成。
图4是表示对撞击作业机10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的框图。无刷马达30以交流电源49为动力源,交流电源49的电力经由供电电缆25而流到无刷马达30的线圈。撞击作业机10具备用于设定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的转速设定转盘51。当作业者操作转速设定转盘51时,能够对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在多级、例如六级进行切换。撞击作业机10具备显示部52。显示部52包括显示器、LED灯。显示部52显示目标转速、无刷马达30的控制状态。
另外,三个磁传感器S1~S3输出表示转子32的旋转位置的检测信号。三个磁传感器S1~S3与三相线圈U1、V1、W1对应地设置。各磁传感器S1~S3为对安装于转子32的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力进行检测,而且将磁力变换成电信号而输入的非接触的传感器。磁传感器S1~S3能够使用霍尔元件。
撞击作业机10具有对向各线圈U1、V1、W1供给的电流进行控制的逆变电路121。在交流电源49与逆变电路121之间的电路设有:用于将交流电源49的交流电流整流成直流电流的整流电路53;以及用于对整流后的直流电流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供给至逆变电路121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4。整流电路53通过将多个二极管桥接而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4具有对由场效应晶体管等构成的晶体管55输出PWM控制信号的集成电路56。进一步地,为了使在逆变电路121产生的噪声不传到交流电源49,在交流电源49与整流电路53之间设有降噪措施电路57。
逆变电路121是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具有相互连接的两个开关元件Tr1、Tr2、相互连接的两个开关元件Tr3、Tr4、以及相互连接的两个开关元件Tr5、Tr6。开关元件Tr1、Tr2相互并联,而且连接于引线58。引线58连接于线圈U1。
开关元件Tr3、Tr4相互并联,而且连接于引线62。引线62连接于线圈V1。开关元件Tr5、Tr6相互并联,而且连接于引线65。引线65连接于线圈W1。
开关元件Tr1、Tr3、Tr5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4的正极的输出端子。开关元件Tr2、Tr4、Tr6经由电流检测用电阻122而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4的负极端子。
因此,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4的正极侧连接的三个开关元件Tr1、Tr3、Tr5成为高压侧,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54的负极侧的三个开关元件Tr2、Tr4、Tr6成为低压侧。线圈U1、V1、W1相互连接,各线圈U1、V1、W1成为星形结线。
此外,线圈U1、V1、W1的结线方式也可以为三角形结线。例如,当对高压侧的开关元件Tr1和低压侧的开关元件Tr4的栅极接通控制信号时,向U相和V相的线圈U1、V1供给电流。通过控制对各开关元件Tr1~Tr6进行接通或断开的时刻及接通的期间,从而控制对各线圈U1、V1、W1的换向动作。
在作业机主体12内设有控制基板47,在控制基板47设有马达控制部133。马达控制单元133运算并输出对逆变电路121进行控制的信号。马达控制单元133具备控制器136、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34、转子位置检测电路135、马达转速检测电路68、马达电流检测电路69以及操作开关检测电路70。磁传感器S1~S3的检测信号传送至转子位置检测电路135。转子位置检测电路135检测转子32的旋转位置。转子32的旋转位置是转子32的旋转方向的相位,是在定子31等固定单元中预先确定好的旋转方向的基准位置与转子32的在旋转方向上确定了的基准位置的位置关系或角度。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135对表示转子32的旋转位置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转子位置检测电路135输出的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36及马达转速检测电路68。马达转速检测电路68检测马达转速,从马达转速检测电路68输出的信号输入控制器136。
马达电流检测电路69连接于电流检测用电阻122的两端,马达电流检测电路69检测流向无刷马达30的电流。从马达电流检测电路69输出的信号输入控制器136。另外,设有对通过模式切换转盘123所选择的模式进行探测的模式探测传感器59,从模式探测传感器59输出的信号输入控制器136。另外,从接近传感器60输出的信号输入控制器136。
控制器136具备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在存储器存储有控制程序、数学表达式以及数据等。控制器136对从马达转速检测电路68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运算转子32的实际的转速。控制器136基于从转速设定转盘51输入的信号、从接近传感器60输入的信号、转子32的实际的转速等,能够控制无刷马达30的转速。从控制器136输出的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34,逆变电路121通过从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34输入的控制信号而被控制。
对上述撞击作业机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当作业者对扳机132进行操作而扳机开关26接通或断开时,从操作开关检测电路70输出的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36。当控制器136探测到扳机开关26接通时,从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34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入逆变电路121,开关元件Tr1~Tr6分别独立地接通或断开,电流依次流向线圈U1、Y1、W1。于是,线圈U1、Y1、W1和安装于转子铁芯32a的永久磁铁协作而形成旋转磁场,转子32旋转。
马达控制器133执行使转子32的实际的转速接近目标转速的控制。转子32的实际的转速通过调整对各线圈U1、V1、W1施加的电压来进行控制。具体而言,通过调整对逆变电路121的各开关元件Tr1~Tr6的栅极施加的接通信号的占空比来进行。越使占空比增大,则无刷马达30的转速变得越高。
当无刷马达30的转子32旋转时,输出轴33的旋转力通过动力变换机构120而变换成活塞23的往复动作力,活塞23在缸体18内往复动作。
另一方面,滚动体92的弹性恢复力经由接触部件87而传递至手柄15。也就是,在图1中,以转动轴80为支点而绕顺时针对手柄15施力。在此,在前端工具11与对象物分离,而且手柄15未被按压到作业机主体12的情况下,被检测轴93的球状部93a与孔94的圆弧面94a接触,手柄15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在预定的位置停止。被检测轴93的球状部93a与孔94的圆弧面94a接触,从而手柄15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在预定的位置停止,该状态称为非按压状态。此外,当手柄15处于非按压状态时,接近传感器60与被检测轴93的距离为预定距离以上,因此接近传感器60不输出信号。
另外,当前端工具11朝下,而且前端工具11正在从对象物分离时,中间撞击件21及撞击件22一同因自重而下降,大径部21a与锥形面19e接触,从而中间撞击件21及撞击件22一同停止。因此,空打防止孔18a打开,空气室24与缸体18对外部连通。于是,即使活塞23动作,空气室24的压力也不上升,不会对前端工具11施加撞击力。也就是,能够防止空打。
与之相对,当抓住手柄15,将前端工具11按压到对象物时,由于其反作用力,中间撞击件21朝向空气室24移动,大径部21a与限位件66接触,中间撞击件21停止。当中间撞击件21的大径部21a与限位件66接触而停止时,空打防止孔18a被撞击件22堵塞。
另外,施加到手柄15的按压力经由接触部件87、滚动体92、限位件86而传递至作业机主体12。在此,在中间撞击件21的大径部21a与限位件66接触前,作业机主体12以靠近对象物的朝向移动,因此滚动体92不受压缩负载。
与之相对,在中间撞击件21的大径部21a与限位件66接触的时刻之后,手柄15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以转动轴80为支点在图1中绕逆时针转动。因此,接触部件87在中心线A1方向上与限位件86靠近。于是,滚动体92沿保持槽89、91滚动,而且被限位件86和接触部件87夹着而承受压缩负载,进行弹性变形。
而且,当接触部件87与限位件86接触时,手柄15停止。接触部件87与限位件86接触而手柄15停止的状态成为按压状态。另外,在手柄15转动中或停止时,当接近传感器60与被检测轴93的距离不足预定距离时,接近传感器60输出信号。
如上所述,在前端工具11按压到对象物,而且空打防止孔18a被堵塞的状态下,当活塞23以靠近曲轴106的朝向动作时,空气通过呼吸孔18b而被吸入空气室24。进一步地,在活塞23到达上死点后,当活塞23从上死点朝向下死点移动时,空气室24内的压力上升,撞击件22撞击中间撞击件21。施加到中间撞击件21的撞击力经由前端工具11而传递至对象物。之后,在无刷马达30的输出轴33正在旋转的期间,活塞23在缸体18内往复动作,间歇性撞击前端工具11。
当由于活塞23往复动作、撞击件22间歇性撞击中间撞击件21而作业机主体12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振动时,锤126以支轴125为支点摆动,降低作业机主体12的振动。
另一方面,无刷马达30的输出轴33的旋转力经由驱动齿轮112而传递至旋转力传递轴110。当操作模式切换转盘123而选择了撞击、旋转模式时,旋转力传递轴110的旋转力传递至缸体18,缸体18旋转。缸体18的旋转力经由工具保持件19而传递至前端工具11。于是,撞击作业机10向前端工具11传递撞击力及旋转力。与之相对,当操作模式切换转盘123而选择了撞击模式时,不管前端工具11是否按压到对象物,旋转力传递轴110的旋转力都不传递至缸体18。
在进行撞击作业后,在前端工具11朝下的状态下,当将前端工具11从对象物分离时,中间撞击件21及撞击件22一同因自重而下降,大径部21a与锥形面19e接触,从而中间撞击件21及撞击件22一同停止。因此,空打防止孔18a打开,空气室24与缸体18的外部连通。
另外,当为了使前端工具11从对象物分离而降低对手柄15所施加的按压力时,手柄15因滚动体92的弹性恢复力而以转动轴80为支点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绕顺时针转动。而且,在被检测轴93的球状部93a与孔94的圆弧面94a接触的时刻,手柄15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2停止。也就是手柄15返回非按压状态。
接下来,对能够由图1的撞击作业机10执行的控制例进行说明。
(控制例1)
图5是表示控制例1的流程图。首先,当马达控制部133探测扳机开关26的接通时,开始图5的流程图,在步骤S11,根据转速设定转盘51的操作信号,设定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目标转速为每单位时间的转速。例如,在转速模式1下设定目标转速3000rpm,在转速模式2下设定目标转速6000rpm,在转速模式3下设定目标转速9000rpm,在转速模式4下设定目标转速12000rpm,在转速模式5下设定目标转速15000rpm,在转速模式6下设定目标转速18000rpm。
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12中向逆变电路121输出与设定好的转速相应的信号,控制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12接下来的步骤S13中判断是否选择了转速模式6。当在步骤S13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14判断是否“增速标记=1”。
增速标记是指将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设定得比在转速设定转盘51所选择的目标转速高的条件。“增速标记=1”是指该条件成立。
当在步骤S14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15,判断是否连续三秒检测到手柄15从非按压状态移动预定量。在此,“手柄15从非按压状态移动预定量”是指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马达控制部133基于接近传感器60的信号进行步骤S15的判断。当在步骤S15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16判断是否接通了扳机开关26。当在步骤S16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12。
当在步骤S15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17中执行以下处理:对在该时刻设定的目标输入转速增加3000rpm。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18进行使“增速标记=1”的处理,而且,在步骤S19用显示部52显示正在执行增速控制,并进入步骤S16。步骤S19的处理包括在显示部52使LED灯点亮。在经由步骤S17、S16而进入到步骤S12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使用的设定转速为在步骤S17增加了3000rpm后的目标转速。
当在步骤S14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20,判断是否检测到手柄15从非按压状态移动了预定量。马达控制部133基于接近传感器60的信号来进行步骤S20的判断。当手柄15向非按压状态返回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20判断为“否”,并进入步骤S21,进行以下处理:将在该时刻设定的目标转速减少3000rpm。
另外,马达控制部133进行以下处理:在步骤S22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23熄灭LED灯,进入步骤S16。“增速标记=0”是指设定得比在转速设定转盘51所选择的目标转速高的条件不成立。在经由步骤S21、S16而进入到步骤S12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使用的设定转速是在步骤S21减少了3000rpm后的目标转速。当在步骤S20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16。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3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24,基于通过转速设定转盘51的操作所设定的目标转速来控制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也就是,当设定为转速模式1~5的任一个时,进行以下控制:使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成为与这些转速模式对应的目标转速。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25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26熄灭LED灯,进入步骤S16。
而且,当在步骤S16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27,停止无刷马达30,而且在步骤S28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29熄灭LED灯,结束图5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马达控制部133将连续三秒检测到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的情况下的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设定得比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不足三秒的情况下的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高。例如,在作业者使用撞击作业机10进行对象物的削凿作业的情况下,当连续三秒检测到不能破碎对象物而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时,无刷马达30的转速上升,提高削凿作业性。
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当检测到手柄15从按压状态返回到非按压状态时,使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减少。因此,在作业的进展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无刷马达30的耗电增加。
进一步地,马达控制部133仅限于选择了转速模式6而处于能够设定的目标转速的最大值即18000rpm的情况,才进行使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上升的控制。因此,能够防止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不经意地上升。
(实施方式2)
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10进行说明。在图6、图7中,对于与图1、图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撞击作业机10具有无刷马达30作为产生向前端工具151传递的撞击力的动力源。另外,撞击作业机10将无刷马达30的旋转力变换成活塞153的往复动作力,进一步地通过活塞153的往复运动在空气室154产生撞击力,该撞击力经由中间撞击件155传递至前端工具151。
首先,对收纳无刷马达30的机构以及对无刷马达30进行控制的结构进行说明。撞击作业机10具备马达壳156,在马达壳156内收纳有无刷马达30。另外,在马达壳156固定有撞击外壳157。
另外,设有固定于马达壳156及撞击外壳157的中间壳14。由马达壳156、撞击外壳157以及中间壳14,形成了作业机主体159。进一步地,设有安装于中间壳14的手柄15。
进一步地,撞击外壳157为圆筒形状,该撞击外壳157的一端固定于中间壳14。而且,在撞击外壳157内设有圆筒形状的缸体160。缸体160相对于撞击外壳157不旋转,而且在中心线A1方向上不移动。
活塞153在缸体160内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往复移动地配置。而且,活塞153和连杆109连结。因此,无刷马达30的输出轴33经由曲轴106、连杆109而连结于活塞153。因此,当输出轴33的旋转力传递至曲轴106而曲轴106旋转时,曲轴106的旋转力变换成活塞153的往复动作力。
进一步地,在缸体160内,在中心线A1方向上,在活塞153与前端工具151之间收纳有撞击件161。撞击件161能够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移动,空气室154形成于缸体160内的撞击件161与活塞153之间。撞击件161是将空气室154的压力上升而产生的撞击力传递至中间撞击件155的单元。
另外,设有将缸体160在径向上贯通的呼吸孔162及空打防止孔163。撞击外壳157与缸体160之间的空间和空气室154通过呼吸孔162及空打防止孔163而连接。而且,呼吸孔162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配置于空打防止孔163与曲轴106之间。
另一方面,在撞击外壳157的与中间壳14相反的端部固定有前罩164。前罩164呈筒形状,前罩164及撞击外壳157配置成同心状。
进一步地,在前罩164内安装有保持套筒165。保持套筒165呈以中心线A1为中心的圆筒形状,配置为从前罩164的内部横贯至外部。在保持套筒165内安装前端工具151。另外,设有防止前端工具151从保持套筒165拔出的防脱件166。
进一步地,在前罩164内,在保持套筒165与缸体160之间安装有圆筒形状的锤座167。锤座167在中心线A1方向上不移动。中间撞击件155配置为横贯锤座167及保持套筒165内。中间撞击件155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中间撞击件155和保持于保持套筒165的前端工具151能够接触、分离。
进一步地,在中间撞击件155的外周形成有在以中心线A1为中心的径向上朝向外侧突出的凸缘168。凸缘168的外径比锤座167的内径大。就中间撞击件155而言,以凸缘168为边界,在靠近撞击件161的位置设有小径部169,以凸缘168为边界,在靠近前端工具151的位置设有大径部170。小径部169的外径比大径部170的外径小,大径部170由锤座167支撑。
另外,在小径部169的外周安装有环状的锤座171。锤座171的内径比凸缘168的外径小。锤座171相对于中间撞击件155在沿中心线A1的方向上不移动。在锤座171的外周安装有环状的缓冲器172及接触部件173。接触部件173的一部分配置于缸体160与撞击外壳157之间,接触部件173与锤座171一同相对于缸体160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当接触部件173与中心线A1方向上的缸体160的端部174接触时,则中心线A1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进一步地,在缸体160的外周面安装有圆筒形状的套筒175。套筒175为磁性材料制。该套筒175与缸体160配置成同心状,而且相对于缸体160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套筒175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从而开放或堵塞空打防止孔163。进一步地,在撞击外壳157内配置有压缩盘簧176。压缩盘簧176在中心线A1方向上以使套筒175靠近接触部件173的朝向施力。通过压缩盘簧176的力而被施力的套筒175与接触部件173接触。
手柄15具有第一筒部15a及第二筒部15b,第一筒部15a和装配部14a经由转动轴80连结。另外,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10具备动作限制机构85。
进一步地,在撞击外壳157设有套筒探测传感器177。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检测中心线A1方向上的套筒175的位置,并输出信号。具体而言,当套筒175位于堵塞空打防止孔163的位置时,输出信号,当套筒175位于将空打防止孔163开放的位置时,不输出信号。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10也能够使用图4所示的控制电路,向控制器136输入从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所输出的信号。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10的动作及控制进行说明。压缩盘簧176的力始终经由套筒175而施加于锤座171及中间撞击件155。因此,当前端工具151从对象物分离时,凸缘168如图6所示地与锤座167接触,中间撞击件155停止。另外,套筒175将空打防止孔163开放。因此,套筒探测传感器177不输出信号。进一步地,当前端工具151朝下时,撞击件161因自重而下降,与中间撞击件155接触而停止。
另一方面,当前端工具151从对象物分离时,图6的撞击作业机10根据与图1的撞击作业机10相同的原理,手柄15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59以转动轴80为支点绕顺时针转动,以非按压状态停止。
而且,当对扳机132施加操作力而将扳机开关26接通时,无刷马达30的输出轴33旋转。输出轴33的旋转力通过曲轴106、连杆109而变换成活塞153的往复动作力。当空打防止孔163开放时,即使活塞153进行往复动作,空气室154的压力也不上升。也就是,前端工具151不进行撞击,能够防止空打。
与之相对,当按压手柄15,将前端工具151按压到对象物时,由于其反作用力,前端工具151推压中间撞击件155,中间撞击件155在中心线A1方向上靠近活塞153。随着中间撞击件155的动作,套筒175抵抗压缩盘簧176的力,并沿中心线A1靠近活塞153。而且,当接触部件173与缸体160的端部174接触时,中间撞击件155及锤座171一同停止,而且套筒175如图7所示地将空打防止孔163闭合而停止。当套筒175堵塞空打防止孔163时,套筒探测传感器177输出信号。
另一方面,当按压图6的撞击作业机10的手柄15时,通过与图1的撞击作业机10相同的原理,手柄15在图6中以转动轴80为支点绕逆时针转动,手柄15以按压状态停止。在图6的撞击作业机10中,当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时,接近传感器60也输出信号。
而且,在空打防止孔163被堵塞的状态下将扳机开关26接通,当活塞153通过无刷马达30的旋转力而进行往复动作时,空气室154的压力上升。因此,撞击件161的撞击力经由中间撞击件155而间歇性地重复对前端工具151进行撞击的动作。
此外,当解除对手柄15所施加的按压力而前端工具151从对象物分离时,通过压缩盘簧176的力,中间撞击件155以从活塞153分离的朝向移动,套筒175将空打防止孔163开放。另外,当解除对手柄15所施加的按压力时,根据与图1的撞击作业机10相同的原理,手柄15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59以转动轴80为支点而绕顺时针转动,手柄15以非按压状态停止。
(控制例2)
图8是表示能够由图6的撞击作业机10执行的控制例2的流程图。首先,当马达控制部133探测扳机开关26的接通时,开始图8的流程图,在步骤S31,根据转速设定转盘51的信号设定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步骤S31的处理与步骤S11的处理相同。
接着步骤S31,马达控制部133执行步骤S32的处理。步骤S32的处理与步骤S12的处理相同。在步骤S32接下来的步骤S33中,马达控制部133判断是否选择了转速模式6。当在步骤S33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34判断是否“增速标记=1”。步骤S34的判断的意义与步骤S14的判断的意义相同。
当在步骤S34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35,判断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是否连续三秒检测到套筒175。步骤S35的宗旨为判断套筒175是否连续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63。在步骤S35判断为“是”便为连续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63。
在此,当在步骤S35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36,执行以下处理,即对在该时刻所设定的目标输入转速增加3000rpm。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37进行使“增速标记=1”的处理,而且在步骤S38进行表示正在执行增速控制的处理。然后,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39,判断是否连续两秒未检测到套筒175。步骤S39的宗旨为判断空打防止孔163是否开放。
当在步骤S39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40。如上所述地,在步骤S35判断为“是”后,经由步骤S36,然后在步骤S39判断为“否”,这意味着前端工具11被按压到对象物的状态正在持续。在经由步骤S36、S39而进入到步骤S32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使用的目标转速为在步骤S36增加了3000rpm的目标转速。
当在步骤S35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39。在步骤S35判断为“否”,而且在步骤S39判断为“否”则意味着从对象物分离开的前端工具11被按压到对象物。如上所述地,在步骤S35判断为“否”,而且在步骤S39判断为“否”,而且在步骤S40判断为“是”,从而进入到步骤S32,该情况下,在该步骤S32,使用在步骤S31所设定的目标转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4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41,判断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是否检测到套筒175而输入信号。当在步骤S41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39。
当在步骤S41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42,进行以下处理,即将在该时刻所设定的目标转速减少3000rpm。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43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44熄灭LED灯,进入步骤S39。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3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45,基于通过转速设定转盘51的操作所设定的目标转速来控制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46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47熄灭LED灯,进入步骤S39。
进一步地,当在步骤S39判断为“是”或者在步骤S40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48,停止无刷马达30。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48接下来的步骤S49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50熄灭LED灯,结束图8的流程图。
此外,图6的撞击作业机10具备接近传感器60,因此图6的撞击作业机10能够执行图5的流程图。
另外,也可以取代用撞击件22将图1所示的空打防止孔18a开放或堵塞的构造,而进行作成以下构造的设计变更:设置在图6所说明的压缩盘簧176、套筒175、锤座171、接触部件173、套筒探测传感器177,利用套筒175将空打防止孔18a开放或堵塞。若在图1的撞击作业机10进行该设计变更,则能够执行图8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当马达控制部133进行控制例2时,在套筒175处于将空打防止孔163堵塞的状态连续三秒的情况下的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设定得比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高。因此,能够得到与控制例1相同的效果。
另外,当马达控制部133检测到从套筒175将空打防止孔163堵塞的状态切换到了套筒175将空打防止孔163开放的状态时,使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减少。因此,能够得到与控制例1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地,马达控制部133仅限于选择了转速模式6而处于能够选择的目标转速的最大值即3000rpm的情况,才进行使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上升的控制。因此,能够防止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不经意地上升。
进一步地,马达控制部133在检测到空打防止孔163开放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通过使无刷马达30停止,从而不管空打防止孔163是否开放,均能够可靠地防止中间撞击件155连续地重复往复动作的空打状态,能够使产品寿命提高,而且能够抑制耗电。
进一步地,图6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结构不同,即使不过度按压手柄15,也能够进行无刷马达30的增速控制,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控制例3)
图9是表示在进行了设计变更的情况下能够执行的控制例3的流程图,上述设计变更为在图1的撞击作业机10设置在图6所说明的压缩盘簧176、套筒175、锤座171、接触部件173、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此外,在对图9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时,为了方便,使用对图6的撞击作业机10设置的单元的符号。
首先,当马达控制部133探测扳机开关26的接通时,开始图9的流程图,在步骤S51,根据转速设定转盘51的信号设定无刷马达30的目标转速。步骤S51的处理与步骤S11的处理相同。
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51后,进行步骤S52的处理。步骤S52的处理与步骤S12的处理相同。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52接下来的步骤S53判断是否选择了旋转撞击模式。当在步骤S53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54判断是否“增速标记=1”。步骤S54的判断的意义与步骤S14的判断的意义相同。
当在步骤S54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行步骤S55,判断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是否连续三秒检测到了套筒175。步骤S55的宗旨为判断套筒175是否连续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8a。在步骤S55判断为“是”是指套筒175连续三秒堵塞空打防止孔18a。
在此,当在步骤S55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56,进行以下处理,即对在该时刻设定的目标输入转速增加3000rpm。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57进行使“增速标记=1”的处理,而且在步骤S58进行表示正在执行增速控制的处理。步骤S58的处理与步骤S19的处理相同。然后,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59,操作转速设定转盘51,并判断是否切换了目标转速。
当在步骤S59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60判断是否接通了扳机开关26。当在步骤S60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52。马达控制部133在经由步骤S56,而且在步骤S59判断为“否”,而且在步骤S60判断为“是”而进入到步骤S52的情况下,使用在步骤S56增加后的目标转速来控制无刷马达30的转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4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61,判断套筒探测传感器177是否检测到套筒175。当在步骤S61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59。当在步骤S61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62,进行以下处理,即将在该时刻设定的目标转速减少3000rpm。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63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64熄灭LED灯,进入步骤S59。
另一发面,当在步骤S59判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65,基于通过转速设定转盘51的操作所设定的目标转速来控制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66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67熄灭LED灯,进入步骤S60。另外,在步骤S55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53判断为“是”的情况下,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59。
而且,当在步骤S60判断为“否”时,马达控制部133进入步骤S68,停止无刷马达30。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步骤S68接下来的步骤S69使“增速标记=0”,而且在步骤S70熄灭LED灯,结束图9的流程图。
因此,当马达控制部133进行控制例3时,对于进行与控制例2相同的处理的部位,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马达控制部133在执行增速控制中,当操作转速设定转盘51而设定新的目标转速时,结束增速控制,而且基于新的目标转速来控制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因此,能够根据作业者的意图来变更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
进一步地,当选择了撞击模式时,马达控制部133进行增速控制,当选择了旋转撞击模式时,不管套筒175的位置的检测结果如何,均不进行增速控制。因此,在向前端工具11传递旋转力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不经意地变更无刷马达30的实际的转速。
(变更例1)
接下来,对将图5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变更后的变更例1进行说明。马达控制部133在图5的步骤S15判断是否连续三秒检测到套筒175,在图5的步骤S20判断是否检测到套筒175。该变更例1的控制是当在步骤S15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17,当在步骤S15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16。另外,当在步骤S20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16,当在步骤S20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21。马达控制部133能够在对实施方式1的撞击作业机10设有套筒175的构造、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10中进行变更例1的控制。
(变更例2)
接下来,对将图8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变更后的变更例2的控制进行说明。马达控制部133在图8的步骤S35判断是否连续三秒检测到手柄15为按压状态,在图8的步骤S41判断是否检测到手柄15为按压状态,在图8的步骤S39判断是否连续两秒检测到手柄15为非按压状态。该变更例2的控制是当在步骤S35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36,当在步骤S35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39。另外,当在步骤S41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39,当在步骤S41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42。当在步骤S39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40,当在步骤S39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48。马达控制部133能够在实施方式1的撞击作业机10及实施方式2的撞击作业机10进行变更例2的控制。
(变更例3)
接下来,对将图9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变更后的变更例3的控制进行说明。马达控制部133在图9的步骤S55判断是否连续三秒检测到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在图9的步骤S61判断是否检测到手柄15处于按压状态。该变更例3的控制是当在步骤S55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56,当在步骤S55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59。另外,当在步骤S61判断为“是”时,进入步骤S59,当在步骤S61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62。马达控制部133能够在对实施方式1的撞击作业机10设有套筒175的构造中进行变更例3的控制。
在此,对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事项与本发明的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无刷马达30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撞击作业机10相当于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前端工具11相当于本发明的前端工具,马达控制部133、接近传感器60、套筒探测传感器177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检测部,马达控制部133及逆变电路121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控制部,转速设定转盘51及马达控制部133相当于本发明的目标转速设定部,作业机主体12、159相当于本发明的壳体,手柄15相当于本发明的手柄。
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动力变换机构120、活塞23、缸体18、空气室24、空打防止孔18a、撞击件22、中间撞击件21相当于本发明的撞击机构。图6及图7所示的动力变换机构120、活塞153、缸体160、空气室154、空打防止孔163、撞击件161、中间撞击件155、套筒175相当于本发明的撞击机构,套筒175相当于本发明的堵塞部件。
图1及图2所示的工具保持件19、旋转力传递轴110、从动齿轮111、驱动齿轮112、锥齿轮115、116、套筒117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力传递机构,模式切换转盘123、锥齿轮116、套筒117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模式切换机构。
另外,目标转速18000rpm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目标转速的最大值”,目标转速3000rpm、目标转速6000rpm、目标转速9000rpm、目标转速12000rpm、目标转速15000rpm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小于目标转速的最大值的值”。进一步地,“连续三秒”相当于本发明的“连续预定时间”。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1、2所说明的撞击作业机为交流电源,也就是从交流电源向无刷马达供给电力。与之相对,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包括在作业机主体安装作为直流电源的电池组而将该电池组的电力供给至无刷马达的撞击作业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撞击作业机包括对前端工具施加旋转力及轴线方向的撞击力的冲击式钻机及冲击式旋具。在本发明中,将马达的旋转力变换成活塞的往复动作力的动力变换机构除了曲轴机构外,还包括凸轮机构。本发明的马达除了电动马达外,还包括液压马达、气压马达、内燃机。
本发明的撞击作业机包括手柄相对于作业机主体能够经由转动轴而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构造、手柄相对于作业机主体能够以直线状进行滑行动作的构造。本发明的目标转速设定部包括无级地设定目标转速、分级地设定目标转速的技术。在由目标转速设定部分级地设定目标转速的情况下,级数也可以设定五级以下或七级以上的目标转速。进一步地,作为在各流程图的判断步骤中所使用的预定时间的三秒能够任意变更。
进一步地,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对中心线方向上的前端工具的位置进行探测的前端工具传感器、或者对中心线方向上的中间撞击件的位置进行探测的中间撞击件传感器、或者对中心线方向上的撞击件的位置进行探测的撞击件传感器,将这些传感器的信号输入马达控制部。然后,马达控制部也可以基于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前端工具是否被按压到对象物,执行各控制例。
符号说明
10—撞击作业机,11—前端工具,12、159—作业机主体,15—手柄,18、160—缸体,18a、163—空打防止孔,19—工具保持件,21、155—中间撞击件,22、161—撞击件,23、153—活塞,24、154—空气室,30—无刷马达,51—转速设定转盘,60—接近传感器,110—旋转力传递轴,111—从动齿轮,112—驱动齿轮,115、116—锥齿轮,117、175—套筒,120—动力变换机构,121—逆变电路,123—模式切换转盘,133—马达控制部,177—套筒探测传感器。

Claims (8)

1.一种撞击作业机,其将马达的旋转力变成撞击力而施加至前端工具,
上述撞击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按压检测部,其在上述马达的旋转期间中检测上述前端工具是否被按压于对象物;以及
马达控制部,其在连续预定时间检测到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上述对象物时,进行使上述马达的转速上升的增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对上述马达的目标转速进行设定的目标转速设定部,
上述马达控制部在根据上述目标转速而控制了上述马达的转速的状态下,若连续预定时间检测到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上述对象物,则进行使上述马达的转速相比上述目标转速上升的增速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控制部在上述目标转速设定部选择了能够设定的目标转速的最大值时,进行上述增速控制,而在上述目标转速设定部选择了小于能够设定的目标转速的最大值的值时,则不进行上述增速控制而进行使上述马达的转速成为上述目标转速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壳体,其保持上述前端工具;以及手柄,其供作业者用手抓住且相对于上述壳体以靠近的朝向及远离的朝向动作,
若上述手柄相对于上述壳体以靠近的朝向动作,则上述按压检测部判断为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上述对象物。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壳体,其保持上述前端工具;以及撞击机构,其设于上述壳体且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变成撞击力,
上述撞击机构具备:活塞,其被传递了上述马达的动力而往复动作;缸体,其将上述活塞收纳为能够往复动作;空气室,其形成于上述缸体内且通过上述活塞的往复动作而产生撞击力;撞击件,其收纳于上述缸体内且将由上述空气室产生的撞击力施加至上述前端工具;空打防止孔,其贯通上述缸体而形成且连通于上述空气室;以及堵塞部件,其设置为能够在沿上述缸体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移动,
上述堵塞部件在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上述对象物时,堵塞上述空打防止孔,另一方面,在上述前端工具从上述对象物分离时,开放上述空打防止孔,
若上述堵塞部件封闭上述空打防止孔,则上述按压检测部判断为上述前端工具被按压于上述对象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旋转力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上述前端工具;以及作业模式切换机构,其对旋转撞击模式和撞击模式进行切换,上述旋转撞击模式是向上述前端工具施加上述撞击力并且向上述前端工具传递旋转力,上述撞击模式是不向上述前端工具传递旋转力而向上述前端工具施加撞击力,
若选择了上述撞击模式,则上述马达控制部基于上述按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上述增速控制,若选择了上述旋转撞击模式,则上述马达控制部不管上述按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怎样,都不进行上述增速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控制部在执行上述增速控制的期间中,若由上述目标转速设定部设定了新的目标转速,则结束上述增速控制,而且基于新的目标转速来控制上述马达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撞击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控制部在连续预定时间检测到上述堵塞部件将上述空打防止孔开放的状态时,使上述马达停止。
CN201580059929.4A 2014-10-29 2015-09-29 撞击作业机 Pending CN1071483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0753 2014-10-29
JP2014220753 2014-10-29
PCT/JP2015/077477 WO2016067806A1 (ja) 2014-10-29 2015-09-29 打撃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8326A true CN107148326A (zh) 2017-09-08

Family

ID=5585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9929.4A Pending CN107148326A (zh) 2014-10-29 2015-09-29 撞击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9405B2 (zh)
EP (1) EP3213874A4 (zh)
JP (1) JP6443453B2 (zh)
CN (1) CN107148326A (zh)
WO (1) WO201606780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7479A (zh) * 2018-11-16 2019-01-18 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无刷直流电锤
CN109664231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
CN110869170A (zh) * 2017-09-29 2020-03-06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13316500A (zh) * 2019-02-26 2021-08-27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作业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42304C2 (en) * 2016-10-24 2020-04-07 Husqvarna Ab Mitigation of touch current in handheld electrical tools
WO2019079560A1 (en) 2017-10-20 2019-04-2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ERCUSSION TOOL
CN213290152U (zh) * 2017-11-07 2021-05-2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旋转电动工具
EP3743245B1 (en) 2018-01-26 2024-04-1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ercussion tool
JP6950547B2 (ja) * 2018-01-26 2021-10-13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撃作業機
JP7057260B2 (ja) * 2018-09-10 2022-04-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CN112388573A (zh) * 2019-08-16 2021-02-2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镐
JP2022188996A (ja) * 2021-06-10 2022-12-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166A (zh) * 2001-12-12 2003-06-18 希尔蒂股份公司 轴向冲击的手工电动工具
CN101203358A (zh) * 2005-06-22 2008-06-18 威克建设设备有限公司 配有空载运转控制装置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
JP2008178935A (ja) * 2007-01-24 2008-08-07 Makita Corp 電動打撃工具
DE102012005803A1 (de) * 2012-03-21 2013-09-26 Wacker Neuson Produktion GmbH & Co. KG Bohr-und/oder Schlaghammer mit belastungsabhängiger Anpassung der Schlagzahl
WO2013174600A1 (de) * 2012-05-25 2013-11-28 Robert Bosch Gmbh Schlagwerkeinhe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9159B2 (ja) * 2003-12-18 2008-11-1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JP4446248B2 (ja) 2004-11-24 2010-04-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ハンマドリル
US7325624B2 (en) 2004-11-24 2008-02-05 Hitachi Koki Co., Ltd. Hammer drill having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switching operation modes
JP5326258B2 (ja) 2007-11-01 2013-10-3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US7861799B2 (en) * 2008-03-21 2011-01-04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US8418778B2 (en) * 2010-01-07 2013-04-16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screwdriver having rotary input control
US8636081B2 (en) * 2011-12-15 2014-01-2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WO2014144946A2 (en) * 2013-03-15 2014-09-18 John Alberti Force responsive power to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166A (zh) * 2001-12-12 2003-06-18 希尔蒂股份公司 轴向冲击的手工电动工具
CN101203358A (zh) * 2005-06-22 2008-06-18 威克建设设备有限公司 配有空载运转控制装置的冲击钻和/或冲击锤
JP2008178935A (ja) * 2007-01-24 2008-08-07 Makita Corp 電動打撃工具
DE102012005803A1 (de) * 2012-03-21 2013-09-26 Wacker Neuson Produktion GmbH & Co. KG Bohr-und/oder Schlaghammer mit belastungsabhängiger Anpassung der Schlagzahl
WO2013174600A1 (de) * 2012-05-25 2013-11-28 Robert Bosch Gmbh Schlagwerkeinhei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170A (zh) * 2017-09-29 2020-03-06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US11731256B2 (en) 2017-09-29 2023-08-22 Koki Holdings Co., Ltd. Electric tool
CN110869170B (zh) * 2017-09-29 2023-09-29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09664231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
CN109664231B (zh) * 2017-10-17 2022-03-2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
CN109227479A (zh) * 2018-11-16 2019-01-18 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无刷直流电锤
CN113316500A (zh) * 2019-02-26 2021-08-27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作业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3874A1 (en) 2017-09-06
JP6443453B2 (ja) 2018-12-26
JPWO2016067806A1 (ja) 2017-08-31
WO2016067806A1 (ja) 2016-05-06
US20170246736A1 (en) 2017-08-31
US10569405B2 (en) 2020-02-25
EP3213874A4 (en) 2018-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8326A (zh) 撞击作业机
CN102470518B (zh) 冲击工具
CN102770241B (zh) 冲击工具
CN103068529A (zh) 电动工具
JP5234287B2 (ja) 電動工具およびそのモータ制御方法
CN107148327A (zh) 动力作业机
CN107206581A (zh) 冲击工具
CN102431002A (zh) 电动工具
CN1853866A (zh) 具有摆动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US10369686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11478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方式の作業機
CN107438500A (zh) 电动工具
CN106272338A (zh) 一种全自动直驱机械爪
JP2004255542A (ja) 打撃工具
KR101430931B1 (ko) 공구소자 압력측정에 따라 모터회전 및 댐퍼개방을 제어하는 전동공구
US20220049507A1 (en) Vibrating screed
JP6439443B2 (ja) 作業機
CN107206582A (zh) 冲击工具
CN108290278A (zh) 往复动作业机
CN105888856B (zh) 用于单缸发动机停机定位的控制方法
JP2015033733A (ja) 手持式動力工具
CN209717602U (zh) 冲击工具
CN103862418B (zh) 电动扳手
TWI573933B (zh) 引擎系統及跨坐型車輛
CN103703915A (zh) 动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