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8286A - 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8286A
CN107108286A CN201580070645.5A CN201580070645A CN107108286A CN 107108286 A CN107108286 A CN 107108286A CN 201580070645 A CN201580070645 A CN 201580070645A CN 107108286 A CN107108286 A CN 107108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reatment
treatment trough
hopper
bor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6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8286B (zh
Inventor
大堂维大
西村政弥
斋藤智己
山口幸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0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8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8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8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0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us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moving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2Specific form of oxidant
    • C02F2305/023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inglet oxygen, OH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8Air-humidifier with water reservo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水处理槽(10)在水中产生放电而生成杀菌因子。水处理槽(10)按照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移动,从而在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在放电状态下,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且一对电极(16、17)浸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而产生放电;在排水状态下,一对电极(16、17)离开水处理槽(10)内的水而停止放电,且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贮水槽(30)。供水部(20)构成为: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供水部(20)停止供水。

Description

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的绝缘构造。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通过在贮存于处理槽内的水中进行放电来净化水的水处理装置已为人所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水处理装置,即:在水处理部的流入侧及流出侧分别设置了使与水处理部连通的处理水和水处理部之间电绝缘的绝缘部,其中,在水处理部的处理槽内的水中产生放电而在水中生成杀菌因子。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即:因为在水处理部的流入侧及流出侧具有绝缘部,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部流向与水处理部连通的水,从而所供来的电力得到效率良好地利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79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用来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转子、和贮水槽,所述贮水槽将该加湿转子的下部收纳起来,并贮存要汽化的水。针对这种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一种净化贮水槽内的水的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水处理装置中,流入侧绝缘部构成为使水呈雾状喷出,流出侧绝缘部构成为使水呈水滴状落下,因而导致流入侧绝缘部及流出侧绝缘部大型化。因此,在设置于室内的空气净化装置中难以收纳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在水中进行放电的水处理槽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及流出侧绝缘构造实现小型化。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公开了下述技术内容,即:利用水处理槽10按照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的移动,来对水处理槽10的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进行切换,在放电状态下停止向水处理槽10供水,在排水状态下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槽10,其在所贮存的水中产生放电而生成杀菌因子;供水部20,其向所述水处理槽10供水;贮水槽30,其贮存自所述水处理槽10供来的水;以及一对电极16、17,其用以在所述水处理槽10中产生所述放电,所述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所述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移动,从而在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在所述放电状态下,所述水处理槽10与所述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且一对所述电极16、17浸在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而产生所述放电,在所述排水状态下,一对所述电极16、17离开所述水处理槽10内的水而停止所述放电,且该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所述贮水槽30,所述供水部20构成为:当所述水处理槽10处于所述排水状态时所述供水部20向该水处理槽10供水,当所述水处理槽10处于所述放电状态时该供水部20停止供水。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进行移动,从而在进行水中放电的放电状态和不进行该放电的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一对电极16、17浸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从而在水中产生放电。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因为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从而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此外,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一对电极16、17离开水处理槽10内的水而停止水中放电,并且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贮水槽30。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贮水槽30,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这样一来,在第一方面中,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及排水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时水处理槽10的流出侧绝缘构造都发挥作用,从而与例如使水呈水滴状落下的现有绝缘构造相比,得以实现小型化。
在第一方面中,供水部20构成为: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供水部20停止供水。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停止从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因此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从而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此外,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这样一来,在第一方面中,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及排水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时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都发挥作用,从而与例如使水呈雾状喷出的现有绝缘构造相比,得以实现小型化。
在第一方面中,因为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及流出侧绝缘构造比上述现有的水处理装置的绝缘构造得以实现小型化,所以能够使进行水中放电的水处理槽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及流出侧绝缘构造实现小型化。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槽10被支承着能够在所述贮水槽30内绕着与水平面平行的旋转轴S转动,所述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所述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转动,从而在所述放电状态和所述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在所述第二方面中,水处理槽10被支承着能够在贮水槽30内绕着与水平面平行的旋转轴S转动。并且,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进行转动,从而在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也就是说,为了在放电状态与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水处理槽10在贮水槽30内绕着旋转轴S转动,因而与采用例如使水呈水滴状落下的现有绝缘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水处理槽10的设置高度设定得很低。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在所述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槽10包括隔板11,该隔板11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将该水处理槽10的内部空间隔成供一对所述电极16、17中的一个电极16浸渍的部分和供一对所述电极16、17中的另一个电极17浸渍的部分,在所述隔板11上形成有通孔12h,该通孔12h构成一对所述电极16、17之间的电流路径并用以产生所述放电,所述隔板11被设置成:与所述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正交。
在所述第三方面中,水处理槽10包括隔板11,该隔板11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将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的一对电极16、17分隔开。在隔板11上形成有通孔12h,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通孔12h构成一对电极16、17之间的电流路径。隔板11设置成与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正交。由此,若水处理槽10绕着与隔板11正交的旋转轴S进行转动,则夹着隔板11设置的一对电极16、17就会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使得水处理槽10成为放电状态。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隔板11上的通孔12h中就形成气泡,在该气泡内便产生放电,其中,所述通孔12h成为一对电极16、17之间的电流路径。由此,能够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生成羟自由基等杀菌因子。
此外,在第三方面中,因为隔板11被设置成与旋转轴S正交,所以在排水状态下水处理槽10倾斜,从而能够将水从水处理槽10内部的由隔板11隔开的两个部分排出去。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部20包括阀机构25,所述阀机构25与所述水处理槽10连结,在所述放电状态下所述阀机构25关闭,在所述排水状态下该阀机构25打开。
在所述第四方面中,供水部20包括:与在贮水槽30内进行转动的水处理槽10连结的阀机构25。阀机构25构成为:水处理槽10进行转动,从而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阀机构25关闭,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该阀机构25打开。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因为利用阀机构25使得供水部20停止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从而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此外,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利用阀机构25使得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之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这样一来,在第四方面中,因为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由供水部20的阀机构25构成,所以与例如使水呈雾状喷出的现有绝缘构造相比,得以实现小型化。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槽10构成为:若所述贮水槽30内的水位在规定值以下,所述水处理槽10就成为所述排水状态,在该排水状态下该水处理槽10成为倾斜状态,使所述水处理槽10内部的水从该水处理槽10的缘部流出去。
在所述第五方面中,若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在规定值以下,在贮水槽30内进行转动的水处理槽10便倾斜而成为排水状态。由此,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从该水处理槽10的缘部流向贮水槽30,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之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若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超过规定值使得水处理槽10的倾斜程度趋缓,水处理槽10就成为放电状态。在该放电状态下,因为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不会流向贮水槽30,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由此,在放电状态下,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这样一来,在第五方面中,由于水处理槽10的流出侧绝缘构造是由在贮水槽30内转动的水处理槽10构成的,因而与例如使水呈水滴状落下的现有绝缘构造相比,得以实现小型化。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所述第二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槽10的排水侧壁面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外侧倾斜。
在所述第六方面中,因为水处理槽10的排水侧壁面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外侧倾斜,所以当侧视时(从旋转轴S方向看去)水处理槽10的排水侧为船的船头状。由此,能够确保距贮水槽30的水面的绝缘距离,同时能够使排水时的排水性能变得良好。此外,若在贮水槽30内贮存有水,浮力就会作用在水处理槽10上,形成为船的船头状的部分便会浮上来,因而能够使水处理槽10在贮水槽30内转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水处理槽10按照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移动,从而对水处理槽10的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进行切换,在放电状态下停止向水处理槽10供水,在排水状态下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因此能够使进行水中放电的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及其流出侧绝缘构造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略图。
图2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水处理槽的隔板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供水部的阀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水处理槽处于第一排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水处理槽处于第二排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水处理槽处于放电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各实施方式。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6示出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水处理装置列举出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装置80包括:树脂制壳体1;以及收纳在壳体1内的空气净化单元45、加湿转子50、水处理单元40及风扇60。
<壳体>
壳体1形成为长方体的箱状。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前表面(图中左侧)上形成有用以将空气引入壳体1内的吸入口2。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上部靠后方的部分,形成有用以将壳体1内的空气吹向室内的吹出口3。
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内部,从吸入口2朝着吹出口3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5。如图1所示,在空气通路5内,从空气流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有空气净化单元45、加湿转子50、水处理单元40及风扇60。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板(未图示)安装在壳体1的前表面(图1中左侧)上。
<空气净化单元>
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单元45包括从空气流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的预滤器41、离子化部42、静电过滤器43及除臭过滤器44,该空气净化单元45构成为对在空气通路5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净化。
预滤器41构成为:捕集已从空气通路5的吸入口一侧吸入的空气中的较大的尘埃。
离子化部42构成为:例如使已通过预滤器41的空气中的较小的尘埃带正电荷。此外,离子化部42包括例如彼此相向的线状电极及板状电极,该离子化部42构成为:通过向两个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晕放电。
静电过滤器43构成为:电气吸引已在离子化部42带电的尘埃而将上述尘埃捕集起来。
除臭过滤器44是在蜂窝结构的基材表面承载用以对空气进行除臭的除臭剤而构成的。除臭剂能够使用吸附空气中的被处理成分(臭气物质、有害物质)的吸附剂、用以对该被处理成分进行氧化分解的催化剂等。
<水处理单元>
如图1所示,水处理单元40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的贮水槽30、设置在贮水槽30内的水处理槽10、固定在壳体1内的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以及设置在水处理槽10的上方的供水部20。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水处理单元40是从图4的左侧所看到的图4状态的水处理单元40。
~贮水槽~
贮水槽30构成为:贮存从水处理槽10供来的水。贮水槽30构成为:可从壳体1的侧面一侧(图1中的跟前一侧)将贮水槽30放入壳体1中或从该壳体1中取出该贮水槽30。
~水处理槽~
水处理槽10构成为:在所贮存的水中产生放电而生成杀菌因子。此外,如图4至图6所示,水处理槽10为箱体状的水槽,当侧视时该水处理槽10为船形。此外,如图4至图6所示,水处理槽10被支承着能够在贮水槽30内绕着与水平面平行的旋转轴S转动。并且,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进行转动,从而例如在图6所示的放电状态、和图4及图5所示的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如图6所示,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从而在水中产生放电。此外,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离开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而停止水中放电,并且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贮水槽30。
如图4及图5所示,水处理槽10构成为:若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位在规定值以下,水处理槽10就成为排水状态,在该排水状态下该水处理槽10成为倾斜状态,使该水处理槽10内部的水从该水处理槽10的缘部流向贮水槽30。
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位于偏离水处理槽10的重心G的位置处。具体而言,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布置在比水处理槽10的重心G靠上的上方。此外,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布置在以水处理槽10的重心G为基准与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相反的一侧。
水处理槽10包括隔板11,该隔板11将水处理槽10的内部空间隔成供第一电极16浸渍的部分和供第二电极17浸渍的部分。包含隔板11的水处理槽10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此外,如图2所示,由例如陶瓷等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圆板状放电部件12被嵌入隔板11。
如图2所示,在放电部件12上形成有微小的(例如,直径为50μm左右的)通孔12h,该通孔12h构成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之间的电流路径。通孔12h被布置成:当处于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的放电状态时,该通孔12h总是位于比该水面靠下的下方。此外,如图1所示,旋转轴S插入并穿过隔板11。需要说明的是,隔板11也可以比水处理槽10的侧壁高。
~电极~
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分别形成为平板状,并被布置成彼此相向。此外,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由例如耐腐蚀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与高电压产生部18相连。高电压产生部18由向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施加规定电压的电源构成。此外,高电压产生部18构成为:向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施加例如正负交替的交变波形的电压。
~供水部~
供水部20构成为:向水处理槽10供水。此外,如图1所示,供水部20包括:贮存自来水的水箱23、和设置在水箱23的底部的阀机构25。进而,供水部20构成为: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利用阀机构25使得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利用阀机构25使得该供水部20停止供水。
水箱23构成为:可从壳体1的侧面一侧(图1中的跟前一侧)将水箱23放入壳体1中或从该壳体1中取出该水箱23。也就是说,水箱23装卸自如地被收纳在壳体1内。此外,如图1、图4至图6所示,水箱23的底部以直径朝着排出口逐渐变小的形态形成为圆锥状。
阀机构25构成为: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阀机构25关闭,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该阀机构25打开。此外,如图1、图4至图6所示,阀机构25包括:收纳在水箱23的底部的球状栓部件21、以及让栓部件21在水箱23的底部移动的供水控制棒22。如图3所示,供水控制棒22包括:沿铅直方向移动并与栓部件21接触的上推部件22a、以及转动自如地与上推部件22a及隔板11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件22b。
阀机构25构成为: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如图6所示,上推部件22a下降,从而用栓部件21堵住水箱23的排出口;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如图4及图5所示,上推部件22a上升,从而使水箱23的排出口开放。需要说明的是,就阀机构25而言,当将水箱23拆下来时,栓部件21留在水箱23内,由上推部件22a及连结部件22b构成的供水控制棒22则成为与被支承着可在贮水槽30内转动的水处理槽10连结起来的状态。
<加湿转子>
加湿转子50由例如具有吸水性的无纺布制成的圆板状部件构成。此外,加湿转子50被设置成:该加湿转子50的下部浸渍在贮存于水处理单元40的贮水槽30内的水中的状态。此外,加湿转子50构成为:由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着进行旋转。
<风扇>
风扇60构成为:将室内空气从吸入口2吸入后,生成空气通路5内的空气流,再从吹出口3向室内吹出空气。风扇60由例如多翼式离心风扇(sirocco fan)构成。
―运转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的运转动作情况进行说明。就空气净化装置80而言,基本上,在水处理单元40进行水的净化运转,在空气净化单元45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同时在加湿转子50利用已净化处理过的水进行加湿运转。
<水的净化运转>
在水的净化运转下,在壳体1内设置有支承着水处理槽10的贮水槽30、以及预先填充了自来水的水箱23。进而,高电压产生部18向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施加规定电压。
当设置有贮水槽30及水箱23时,如图4所示,贮水槽30内的水处理槽10由于自重而处于倾斜状态,供水控制棒22则与水处理槽10的倾斜联动地上升。其结果是,阀机构25打开,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在该状态下,由于水处理槽10倾斜,因而已供到水处理槽10内的水的大部分被从水处理槽10排出后,贮存在贮水槽30内。
当贮水槽30内贮存有水时,如图5所示,贮水槽30内的水位升高,浮力便作用在水处理槽10上,水处理槽10绕着旋转轴S沿顺时针旋转,从而水处理槽10的倾斜程度逐渐趋缓。其结果是,水不断积存在水处理槽10内。
当贮水槽30内贮存有更多水时,如图6所示,水处理槽10继续沿顺时针旋转,使得水处理槽10保持水平,从而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此外,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从而在水中产生放电。此时,水处理槽10就从排水状态切换成放电状态。并且,若供水控制棒22与水处理槽10的切换动作联动地下降,则阀机构25关闭,供水部20停止向水处理槽10供水。
若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形成在隔板11的放电部件12上的通孔12h内的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就会上升。
若通孔12h内的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上升,在通孔12h中产生的焦耳热就会增加。其结果是,就放电部件12而言,在通孔12h的内部及通孔12h的出入口附近水产生汽化,从而在通孔12h处形成了气泡C。如图2所示,该气泡C成为覆盖住通孔12h的整个区域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气泡C作为阻止第一电极16与第二电极17之间经由水而导电的电阻发挥作用。由此,在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与水之间几乎不存在电位差,使得气泡C与水之间的界面成为电极。于是,在气泡C内产生绝缘击穿,从而产生放电。
若在气泡C内如上述那样进行放电,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就会产生羟自由基等杀菌因子。
进而,若通过进行后述加湿运转,使得贮水槽30内的水减少而导致水位下降的话,水处理槽10就会从放电状态(参照图6)切换成排水状态(参照图4及图5)。此外,若杀菌水从水处理槽10被供向贮水槽30,使得贮水槽30内的水位上升的话,水处理槽10就会从排水状态(参照图4及图5)切换成放电状态(参照图6)。这样一来,若贮水槽30内的水位发生变化使得水处理槽10进行旋转移动的话,水处理槽10就会自动地在排水状态(参照图4及图5)和放电状态(参照图6)之间进行切换。
如上述那样,进行水的净化运转。需要说明的是,当水处理槽10从放电状态切换成排水状态时,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包含杀菌因子的杀菌水就被供给贮水槽30,从而利用杀菌水来进行加湿运转。
<加湿运转>
在加湿运转下,风扇60运转,并且加湿转子50由驱动马达驱动着进行旋转。此外,电压被施加在离子化部42的电极之间。
若风扇60运转,室内空气就被从吸入口2引入壳体1内的空气通路5中。已被引入到空气通路5中的空气通过预滤器41时所述空气中的一部分尘埃被去除掉,然后再通过离子化部42。在离子化部42,电极间进行电晕放电,借助该电晕放电使得空气中的尘埃带电。通过离子化部42后的空气通过静电过滤器43。静电过滤器43电气吸引已在离子化部42带电的尘埃而将上述尘埃捕集起来。通过静电过滤器43后的空气通过除臭过滤器44。在除臭过滤器44,空气中所包含的被处理成分(臭气物质、有害物质)被去除掉。通过除臭过滤器44后的空气通过加湿转子50。
就加湿转子50而言,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被转子主体吸附。若空气通过加湿转子50,已被加湿转子50吸附的水分便朝空气中释放。
如上述那样,进行加湿运转。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水处理槽10构成为:水处理槽10按照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进行移动,从而在进行水中放电的放电状态和不进行该放电的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浸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从而在水中产生放电。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因为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从而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固定在壳体1内的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离开水处理槽10内的水而停止水中放电,并且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贮水槽30。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贮水槽30,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这样一来,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及排水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时水处理槽10的流出侧绝缘构造都发挥作用,从而与例如使水呈水滴状落下的现有绝缘构造相比,得以实现小型化。
另一方面,供水部20构成为: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供水部20停止供水。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因为停止从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从而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此外,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这样一来,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及排水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时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都发挥作用,从而与例如使水呈雾状喷出的现有绝缘构造相比,得以实现小型化。
因此,由于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及流出侧绝缘构造比上述现有的水处理装置的绝缘构造得以实现小型化,因而能够使进行水中放电的水处理槽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及流出侧绝缘構造实现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水处理槽10被支承着能够在贮水槽30内绕着与水平面平行的旋转轴S转动。并且,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进行转动,从而在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也就是说,为了在放电状态与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水处理槽10在贮水槽30内绕着旋转轴S转动,因而与采用例如使水呈水滴状落下的现有绝缘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水处理槽10的设置高度设定得很低。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水处理槽10包括隔板11,该隔板11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将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的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分隔开。在隔板11的放电部件12上形成有通孔12h,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通孔12h构成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之间的电流路径。隔板11设置成与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正交。由此,若水处理槽10绕着与隔板11正交的旋转轴S进行转动,则夹着隔板11设置的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就会浸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使得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放电部件12上的通孔12h中就形成气泡C,在该气泡C内便产生放电,其中,通孔12h成为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7之间的电流路径。由此,能够在贮存于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生成羟自由基等杀菌因子。
此外,因为隔板11被设置成与旋转轴S正交,所以在排水状态下水处理槽10倾斜,从而能够将水从水处理槽10内部的由隔板11隔开的两个部分排出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供水部20包括:与在贮水槽30内进行转动的水处理槽10连结的阀机构25。阀机构25构成为:水处理槽10进行转动,从而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该阀机构25关闭,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该阀机构25打开。
当水处理槽10处于放电状态时,因为利用阀机构25使得供水部20停止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从而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此外,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利用阀机构25使得供水部20向水处理槽10进行供水,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供水部20内的水之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供水部20内的水。
这样一来,由于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由供水部20的阀机构25构成,因而能够使水处理槽10的流入侧绝缘构造实现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若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在规定值以下,在贮水槽30内进行转动的水处理槽10便倾斜而成为排水状态。由此,当水处理槽10处于排水状态时,因为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从该水处理槽10的缘部流向贮水槽30,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之间成为导通状态。不过,因为在水处理槽10内水中放电停止,所以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贮存在贮水槽30内的水的水位超过规定值使得水处理槽10的倾斜程度趋缓,由此水处理槽10便成为放电状态。在该放电状态下,因为贮存在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不会流向贮水槽30,水处理槽10与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所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与贮水槽30内的水之间实现电绝缘。由此,在放电状态下,并没有电流从水处理槽10内的水流向贮水槽30内的水。
这样一来,因为水处理槽10的流出侧绝缘构造是由在贮水槽30内转动的水处理槽10构成的,所以能够使水处理槽10的流出侧绝缘构造实现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80,因为水处理槽10的排水侧壁面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外侧倾斜,所以当侧视时(从旋转轴S方向看去)水处理槽10的排水侧为船的船头状。由此,能够确保距贮水槽30的水面的绝缘距离,同时能够使排水时的排水性能变得良好。此外,若在贮水槽30内贮存有水,浮力就会作用在水处理槽10上,形成为船的船头状的部分便会浮上来,因而能够使水处理槽10在贮水槽30内转动。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举出包括在所贮存的水中产生放电的水处理槽10的空气净化装置,不过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包括在所贮存的水中产生电解的水处理槽的空气净化装置。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水处理装置例举出包括水处理单元40的空气净化装置80,不过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包括水处理单元40的加湿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各所述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利用水中放电来净化水的水处理装置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 水处理槽
11 隔板
12h 通孔
16 第一电极(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
17 第二电极(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
20 供水部
25 阀机构
30 贮水槽
80 空气净化装置(水处理装置)

Claims (6)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
水处理槽(10),其在所贮存的水中产生放电而生成杀菌因子;
供水部(20),其向所述水处理槽(10)供水;
贮水槽(30),其贮存自所述水处理槽(10)供来的水;以及
一对电极(16、17),其用以在所述水处理槽(10)中产生所述放电,
所述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所述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移动,从而在放电状态和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在所述放电状态下,所述水处理槽(10)与所述贮水槽(30)成为非连通状态,且一对所述电极(16、17)浸在该水处理槽(10)内的水中而产生所述放电,在所述排水状态下,一对所述电极(16、17)离开所述水处理槽(10)内的水而停止所述放电,并且该水处理槽(10)内的水被排向所述贮水槽(30),
所述供水部(20)构成为:当所述水处理槽(10)处于所述排水状态时所述供水部(20)向该水处理槽(10)供水,当所述水处理槽(10)处于所述放电状态时该供水部(20)停止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槽(10)被支承着能够在所述贮水槽(30)内绕着与水平面平行的旋转轴(S)转动,所述水处理槽(10)构成为:所述水处理槽(10)按照所述贮水槽(30)内的水位进行转动,从而在所述放电状态和所述排水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槽(10)包括隔板(11),该隔板(11)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将该水处理槽(10)的内部空间隔成供一对所述电极(16、17)中的一个电极(16)浸渍的部分和供一对所述电极(16、17)中的另一个电极(17)浸渍的部分,
在所述隔板(11)上形成有通孔(12h),所述通孔(12h)构成一对所述电极(16、17)之间的电流路径并用以产生所述放电,
所述隔板(11)被设置成:与所述水处理槽(10)的旋转轴(S)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部(20)包括阀机构(25),所述阀机构(25)与所述水处理槽(10)连结,在所述放电状态下所述阀机构(25)关闭,在所述排水状态下该阀机构(25)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槽(10)构成为:若所述贮水槽(30)内的水位在规定值以下,所述水处理槽(10)就成为所述排水状态,在该排水状态下该水处理槽(10)成为倾斜状态,使所述水处理槽(10)内部的水从该水处理槽(10)的缘部流出去。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槽(10)的排水侧壁面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外侧倾斜。
CN201580070645.5A 2014-12-26 2015-12-24 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107108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5971A JP5915725B1 (ja) 2014-12-26 2014-12-26 水処理装置
JP2014-265971 2014-12-26
PCT/JP2015/006463 WO2016103723A1 (ja) 2014-12-26 2015-12-24 水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8286A true CN107108286A (zh) 2017-08-29
CN107108286B CN107108286B (zh) 2018-07-10

Family

ID=5595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645.5A Active CN107108286B (zh) 2014-12-26 2015-12-24 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9724B2 (zh)
JP (1) JP5915725B1 (zh)
CN (1) CN107108286B (zh)
WO (1) WO20161037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6276B1 (ko) * 2015-04-16 2022-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기 및 가전기기
US11091376B2 (en) * 2017-10-27 2021-08-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lasma generator and home appliance having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1429A1 (ja) * 2009-05-12 2010-1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液処理用放電ユニット、調湿装置、及び給湯器
JP2011158142A (ja) * 2010-01-29 2011-08-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及び加湿機
CN104661967A (zh) * 2012-09-28 2015-05-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水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29564A (en) * 1999-04-23 2004-06-20 Atlantium Lasers Ltd A method for disinfecting and purifying liquids and gases and a device for its use
JP6048140B2 (ja) 2012-09-28 2016-12-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1429A1 (ja) * 2009-05-12 2010-1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液処理用放電ユニット、調湿装置、及び給湯器
JP2011158142A (ja) * 2010-01-29 2011-08-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及び加湿機
CN104661967A (zh) * 2012-09-28 2015-05-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23919A (ja) 2016-07-11
US10189724B2 (en) 2019-01-29
CN107108286B (zh) 2018-07-10
WO2016103723A1 (ja) 2016-06-30
US20170349456A1 (en) 2017-12-07
JP5915725B1 (ja)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56357B2 (ja) 加湿装置
US20220243934A1 (en) Air humid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device
CN102128480A (zh) 加湿器
CN104519918B (zh) 空气净化器
US20080017039A1 (en)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having foreign material removing mechanism
CN103574840B (zh) 带加湿功能的空气清净机
CN107108286B (zh) 水处理装置
JP2023524311A (ja) 静電気集塵機能を有する空気処理装置
KR100728248B1 (ko) 공기청정기
JP6948520B2 (ja) 空気清浄機
JP4737330B2 (ja) 液処理用放電ユニット、調湿装置、及び給湯器
CN101532711A (zh) 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及电解水单元
CN106133453A (zh) 加湿装置
KR100690064B1 (ko) 공기청정기
KR20200104290A (ko) 공기 청정기
JP5724967B2 (ja) 加湿装置
JP4683149B2 (ja) 液処理用放電ユニット、及び調湿装置
JP2015021629A (ja) 空気調和機
JP5900234B2 (ja) 加湿装置
JP6179471B2 (ja) 空気清浄機
KR200199972Y1 (ko) 공기정화장치
KR19990046485A (ko) 가습기능을갖는공기정화기
KR20200039955A (ko) 습식필터유닛을 포함하는 가습공기청정기
JP2011158104A (ja) 加湿機
JP2011252653A (ja) 空気清浄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