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1257B -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1257B
CN107101257B CN201710312167.5A CN201710312167A CN107101257B CN 107101257 B CN107101257 B CN 107101257B CN 201710312167 A CN201710312167 A CN 201710312167A CN 107101257 B CN107101257 B CN 107101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edges
heating
water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21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1257A (zh
Inventor
阮卜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121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1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4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using electric heating of heat-transfer fluid in separate units of th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7/00Floor fabrics; Fastenings therefor
    • A47G27/02Carpets; Stair runners; Bedside rugs; Foot m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pet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属于制暖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取暖片和地毯制暖效果差的问题。本取暖片,包括上下两层塑料薄膜,该两层塑料薄膜相贴合固连形成复合区域,相邻两复合区域之间未贴合的塑料薄膜部分形成散热流道,塑料薄膜边沿密封固连有包边,其中一个包边内形成进水集成流道,另一个包边内形成出水集成流道,散热流道一端与进水集成流道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集成流道相连通;本地毯,包括面料层、底层和取暖片,取暖片与面料层之间设有导热散热层,底层为隔热层。本取暖片的通过性和制暖效果更好,本地毯稳定性更高,制暖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背景技术
能够散发热量的地毯舒适性好,被接收程度更高,其中包括电热地毯、水暖地毯等,而水暖地毯主要通过太阳能供暖,更加环保,使用成本更低,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216064.0)公开了太阳能间接供热式地毯,该装置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循环泵、地毯组成,其中地毯由散热管、底料、面料组成,散热管是一根长软管,呈蛇形弯曲,夹在底料和面料中间,散热管选用材质柔软的橡胶管制作,该地毯通过面料、散热管和底料形成取暖片结构,但是由于散热管为单一管体结构,一旦堵塞则导致热水完全无法通过,同时单根水管通过蜿蜒曲折来分布在地毯中,水的通过性较差,且地毯经常受到外力踩踏,夹在面料和底料之间的散热管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甚至破裂的现象。
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520226456.X)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地毯,包括地毯本体,所述地毯本体包括可拆分的上层以及下层,所述上下层之间预置有PVC加热袋,所述PVC加热袋一端设有热水进口、另一端设有冷水出口,所述PVC加热袋的内壁设有防腐涂层,所述下层设有加热袋放置凹陷区,所述上层的底端面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涂有远红外涂层和负离子涂层,所述PVC加热袋置于所述加热袋放置凹陷区内,所述热水进口、冷水出口连接的水管自所述加热袋放置凹陷区的侧壁上伸出,该地毯具有多层结构,但是采用加热袋、热水进口和冷水出口结构,热水与冷水在加热带内混合,因此冷水出口排出的是热水与冷水的混合体,导致热量浪费,且整个加热袋散热不均,且地毯也缺乏对加热袋热量的保护,加热袋的热量容易由地毯下侧散发并被地面吸收,导致制暖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取暖片,该取暖片的通过性和制暖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毯,该地毯稳定性更高,制暖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取暖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塑料薄膜,该两层塑料薄膜相贴合固连形成依次排列的长条形复合区域,相邻两复合区域之间未贴合的塑料薄膜部分形成散热流道,每个散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塑料薄膜边沿形成通水口,所述散热流道两端的通水口所在塑料薄膜边沿均密封固连有包边,所述包边由长条形的片体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并在其中一个包边内形成进水集成流道,另一个包边内形成出水集成流道,上述散热流道一端的通水口与进水集成流道相连通,另一端的通水口与出水集成流道相连通。
热水进入进水集成流道,再由进水集成流道分配给每一散热流道,热水通过散热流道时进行散热,使得取暖片制暖,降温后的水进入出水集成流道,其中取暖片的主体部分为两层塑料薄膜相贴合固连形成的复合区域,而两层塑料薄膜未贴合部分则形成散热流道,因此散热流道内的热水直接与塑料薄膜接触,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即制暖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在使用过程中取暖片可能受到外力作用,而本取暖片的散热流道通过两塑料薄膜形成,通水后膨胀并具有形变能力,因此避免出现如传统取暖片中采用水管等水流载体部件,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水管等部件脱落、移位、甚至破裂现象,同时本取暖片的每一散热流道均与进水集成流道和出水集成流道连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即使某一散热流道堵塞,也不会影响其他散热流道的流通,因此本取暖片的通过性更好,再进一步,由于包边通过片体弯折形成,其内部围成一个通过面积更大的进水集成流道和出水集成流道,有利于水的通过,而每一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直接与进水集成流道和出水集成流道连通,进水集成流道中的水由大量的散热通道分散通过,再汇集到出水集成流道,不像传统取暖片中的水沿着单根水管蜿蜒曲折通过,因此本取暖片的通过性更好。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包边为柔性的薄膜,该包边的两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且包边膨胀后的横截面呈C形。该形状的包边内部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从而增加水的通过性,同时包边能够对两层塑料薄膜的边沿进行包裹,从而避免两层塑料薄膜在边沿处出现分离开裂现象。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包边为塑料片,且包边由上片、侧片及下片围成,其中上片和下片的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上片和下片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倾斜设置,使得上片和下片在远离塑料薄膜的一侧形成扩口状,以增加内部的通过面积,从而增加水的通过性,当然包边能够对两层塑料薄膜的边沿进行包裹,从而避免两层塑料薄膜在边沿处出现分离开裂现象。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包边为塑料片,且包边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包边的两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该形状的包边内部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从而增加水的通过性,同时包边能够对两层塑料薄膜的边沿进行包裹,从而避免两层塑料薄膜在边沿处出现分离开裂现象。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散热流道相平行设置,且散热流道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取暖片的面积,使得整个取暖片均具有制暖效果,且散热均匀。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散热流道呈直条状,且散热流道均与包边相垂直设置。结构规整,便于加工,且直条状的散热流道能够避免藏污纳垢导致堵塞,提高取暖片的制暖效果和通过性。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散热流道呈直条状,且散热流道均相对包边倾斜设置。对于等同面积的制暖片,散热流道相对包边倾斜时能够增大散热流道的长度,使得热水通过散热流道时充分散热,提高制暖效果。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散热流道呈弯曲状,且散热流道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相对于直条状的散热流道,弯曲状的散热流道能够增大散热流道的长度,从而使得热水通过散热流道时充分散热,提高制暖效果。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两所述塑料薄膜的复合区域通过连续热熔复合形成密封,且复合区域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的宽度。两层塑料薄膜在复合区域密封贴合,能够避免散热流道内的水渗入导致两层塑料薄膜开裂,同理,复合区域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的宽度,也能够提高取暖片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取暖片中,所述塑料薄膜呈矩形,其中一条包边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进水集成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另一条包边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出水集成流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塑料薄膜的对角位置。由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对角位置,即尽可能增大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热水能够分配至每一散热流道,使得热水能够充分散热,提高制暖效果。
一种地毯,包括位于上侧的面料层和位于下侧的底层,所述面料层与底层之间设有取暖片,所述取暖片与面料层之间设有导热散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片包括上下两层塑料薄膜,该两层塑料薄膜相贴合固连形成依次排列的长条形复合区域,相邻两复合区域之间未贴合的塑料薄膜部分形成散热流道,每个散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塑料薄膜边沿形成通水口,所述底层为隔热层。
热水由散热流道一端的通水口进入,经过散热后由另一端的通水口流出,热水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散热层传递给面料层,实现地毯的制暖,其中取暖片向上下两侧散发热量,向上散发的热量直接经导热散热层传递给面料层,而取暖片下方设置隔热层,防止热量从地毯的下侧散发,起到隔热效果,进而提高地毯的制暖效果,进一步的,取暖片的主体部分为两层塑料薄膜相贴合固连形成的复合区域,而两层塑料薄膜未贴合部分则形成散热流道,因此散热流道内的热水直接与塑料薄膜接触,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即制暖效果更好,而在使用过程中地毯受到踩踏等外力作用,而本取暖片的散热流道通过两塑料薄膜形成,通水后膨胀并具有形变能力,因此避免出现如传统取暖片中采用水管等水流载体部件,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水管等部件脱落、移位、甚至破裂现象,同时本取暖片的每一散热流道均与进水集成流道和出水集成流道连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即使某一散热流道堵塞,也不会影响其他散热流道的流通,因此本地毯的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在上述的地毯中,所述底层与取暖片之间设有热辐射层。在取暖片的下方设置热辐射层,取暖片向下散发的热量能够被热辐射层反射回取暖片,即热辐射层与隔热层起到双重隔热效果。
在上述的地毯中,所述散热流道两端的通水口所在塑料薄膜边沿均密封固连有包边,所述包边由长条形的片体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并在其中一个包边内形成进水集成流道,另一个包边内形成出水集成流道,上述散热流道一端的通水口与进水集成流道相连通,另一端的通水口与出水集成流道相连通。使用时地毯只需要连接一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即可,热水进入进水集成流道,再由进水集成流道分配给每一散热流道,热水通过散热流道时进行散热,降温后的水进入出水集成流道。
在上述的地毯中,所述散热流道相平行设置,且散热流道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取暖片的面积,使得整个取暖片均具有制暖效果,且散热均匀。
在上述的地毯中,两所述塑料薄膜的复合区域通过连续热熔复合形成密封,且复合区域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的宽度。两层塑料薄膜在复合区域密封贴合,能够避免散热流道内的水渗入导致两层塑料薄膜开裂,同理,复合区域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的宽度,也能够提高取暖片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地毯中,所述塑料薄膜呈矩形,其中一条包边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进水集成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另一条包边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出水集成流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塑料薄膜的对角位置。由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对角位置,即尽可能增大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热水能够分配至每一散热流道,使得热水能够充分散热,提高制暖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两层塑料薄膜未贴合部分则形成散热流道,因此散热流道内的热水直接与塑料薄膜接触,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即制暖效果更好。
2、由于本取暖片的散热流道通过两塑料薄膜形成,通水后膨胀并具有形变能力,因此避免出现如传统取暖片中采用水管等水流载体部件,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水管等部件脱落、移位、甚至破裂现象。
3、由于本取暖片的每一散热流道均与进水集成流道和出水集成流道连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即使某一散热流道堵塞,也不会影响其他散热流道的流通,因此本取暖片的通过性更好。
4、由于包边内部围成一个通过面积更大的进水集成流道和出水集成流道,有利于水的通过,且进水集成流道中的水由大量的散热通道分散通过,再汇集到出水集成流道,因此本取暖片的通过性更好。
5、由于在取暖片的下方设置热辐射层,热辐射层的下方设置隔热层,因此向下散发的热量能够被热辐射层反射回取暖片,隔热层则防止热量从地毯的下侧散发,即热辐射层和隔热层起到双重隔热效果,进而提高地毯的制暖效果。
6、由于本地毯中的取暖片具有较好的制暖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地毯的制暖效果和稳定性,且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取暖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取暖片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C-C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进水口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7是地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8是地毯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取暖片的结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取暖片的结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例四中包边的结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五中包边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塑料薄膜;11、复合区域;12、散热流道;121、通水口;2、包边;21、进水集成流道;211、进水口;22、出水集成流道;221、出水口;23、上片;24、侧片;25、下片;3、面料层;4、导热散热层;5、取暖片;6、热辐射层;7、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取暖片,取暖片的形状根据需要进行裁剪,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片的形状呈矩形,包括上下两层塑料薄膜1,结合图3所示,该两层塑料薄膜1通过连续热熔复合形成依次排列的复合区域11,复合区域11成长条形,结合图4、图5所示,复合区域11的两层塑料薄膜1之间形成密封,相邻两复合区域11之间未贴合的塑料薄膜1部分形成散热流道12,散热流道12均呈直条状,且平行设置,散热流道12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1,复合区域11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12的宽度,塑料薄膜1的相对两边沿均固连有包边2,包边2由长条形的塑料片体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且包边具有上片23、侧片24及下片25围成,其中上片23和下片25在宽度方向上倾斜设置,使得上片23和下片25在远离塑料薄膜1的一侧形成扩口状,上片23和下片25的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1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散热流道12均与包边2相垂直。如图结合图6所示,每个散热流道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塑料薄膜1边沿并形成通水口121,其中一个包边2内形成进水集成流道21,且包边2上具有与进水集成流道21相连通的进水口211,另一个包边2内形成出水集成流道22,且包边2上具有与出水集成流道22相连通的出水口221,进水集成流道21和出水集成流道22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21均呈管接头结构,其中进水口211位于一条包边2的一端侧壁上,出水口221位于另一条包边2的一端侧壁上,且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21分别位于塑料薄膜1的对角位置,散热流道12一端的通水口121与进水集成流道21相连通,另一端的通水口121与出水集成流道22相连通。
如图7所示,一种地毯,包括面料层3、底层7和上述结构的取暖片5,面料层3位于上侧,底层7位于下侧,取暖片5位于面料层3与底层7之间,取暖片5与面料层3之间设有导热散热层4,在底层7与取暖片5之间设有热辐射层6,其中底层7为隔热层,可以采用苯胶乳或者天然胶乳材料制成,面料层3则为棉、麻、毛、丝、草纱等材料,导热散热层4则采用铝箔材料,而热辐射层采用陶瓷材料制成。本地毯在使用时可以与不同的制暖设备连接使用,本实施例中地毯与太阳能设备连接使用,如图8所示,地毯上的进水口通过水管10与太阳能集热器8相连接,太阳能集热器8上连接循环泵9,循环泵9通过水管10与地毯的出水口相连接,从而实现热水循环。
实施例二:
该取暖片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9所示,散热流道12均相对包边2倾斜设置,以增大散热流道12的长度,使得热水通过散热流道12时充分散热,提高制暖效果。
实施例三:
该取暖片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0所示,散热流道12呈弯曲状,且散热流道12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1,以增大散热流道12的长度,从而使得热水通过散热流道12时充分散热,提高制暖效果。
实施例四:
该取暖片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1所示,包边2为柔性的薄膜,该包边2的两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1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且包边2膨胀后的横截面呈C形,该形状的包边2内部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从而增加水的通过性。
实施例五:
该取暖片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2所示,包边2为塑料片,且包边2的横截面呈C形,包边2的两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1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该形状的包边2内部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从而增加水的通过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塑料薄膜1、复合区域11、散热流道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5)

1.一种取暖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塑料薄膜(1),该两层塑料薄膜(1)相贴合固连形成依次排列的长条形复合区域(11),相邻两复合区域(11)之间未贴合的塑料薄膜(1)部分形成散热流道(12),每个散热流道(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塑料薄膜(1)边沿形成通水口(121),所述散热流道(12)两端的通水口(121)所在塑料薄膜(1)边沿均密封固连有包边(2),所述包边(2)由长条形的片体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并在其中一个包边(2)内形成进水集成流道(21),另一个包边(2)内形成出水集成流道(22),上述散热流道(12)一端的通水口(121)与进水集成流道(21)相连通,另一端的通水口(121)与出水集成流道(2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2)为柔性的薄膜,该包边(2)的两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1)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且包边(2)膨胀后的横截面呈C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2)为塑料片,且包边(2)由上片(23)、侧片(24)及下片(25)围成,其中上片(23)和下片(25)的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1)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2)为塑料片,且包边(2)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包边(2)的两边沿内侧面分别与两塑料薄膜(1)边沿的外侧面相贴合并通过热熔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12)相平行设置,且散热流道(12)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12)呈直条状,且散热流道(12)均与包边(2)相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12)呈直条状或者弯曲状,且当散热流道(12)呈直条状时散热流道(12)均相对包边(2)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塑料薄膜(1)的复合区域(11)通过连续热熔复合形成密封,且复合区域(11)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12)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1)呈矩形,其中一条包边(2)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进水集成流道(21)连通的进水口(211),另一条包边(2)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出水集成流道(22)连通的出水口(221),所述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21)分别位于塑料薄膜(1)的对角位置。
10.一种地毯,包括位于上侧的面料层(3)和位于下侧的底层(7),所述面料层(3)与底层(7)之间设有取暖片(5),所述取暖片(5)与面料层(3)之间设有导热散热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片(5)包括上下两层塑料薄膜(1),该两层塑料薄膜(1)相贴合固连形成依次排列的长条形复合区域(11),相邻两复合区域(11)之间未贴合的塑料薄膜(1)部分形成散热流道(12),每个散热流道(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塑料薄膜(1)边沿形成通水口(121),所述底层(7)为隔热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7)与取暖片(5)之间设有热辐射层(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地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12)两端的通水口(121)所在塑料薄膜(1)边沿均密封固连有包边(2),所述包边(2)由长条形的片体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并在其中一个包边(2)内形成进水集成流道(21),另一个包边(2)内形成出水集成流道(22),上述散热流道(12)一端的通水口(121)与进水集成流道(21)相连通,另一端的通水口(121)与出水集成流道(22)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地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12)相平行设置,且散热流道(12)均匀排列并布满塑料薄膜(1)。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地毯,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塑料薄膜(1)的复合区域(11)通过连续热熔复合形成密封,且复合区域(11)的宽度大于散热流道(12)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1)呈矩形,其中一条包边(2)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进水集成流道(21)连通的进水口(211),另一条包边(2)的一端侧壁上具有与出水集成流道(22)连通的出水口(221),所述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21)分别位于塑料薄膜(1)的对角位置。
CN201710312167.5A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Active CN107101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2167.5A CN10710125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2167.5A CN10710125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1257A CN107101257A (zh) 2017-08-29
CN107101257B true CN107101257B (zh) 2020-02-14

Family

ID=5965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2167.5A Active CN10710125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125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1437A (ja) * 1986-10-06 1988-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暖房用化粧板
CN2220613Y (zh) * 1995-04-28 1996-02-21 李振江 多功能淋浴取暖器
KR20120082089A (ko) * 2011-01-13 2012-07-23 김철종 난방 및 온수공급 시스템
CN104034056A (zh) * 2014-06-17 2014-09-10 施亦龙 新型分体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
CN104034053A (zh) * 2014-06-17 2014-09-10 李群玉 太阳能热水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1437A (ja) * 1986-10-06 1988-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暖房用化粧板
CN2220613Y (zh) * 1995-04-28 1996-02-21 李振江 多功能淋浴取暖器
KR20120082089A (ko) * 2011-01-13 2012-07-23 김철종 난방 및 온수공급 시스템
CN104034056A (zh) * 2014-06-17 2014-09-10 施亦龙 新型分体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
CN104034053A (zh) * 2014-06-17 2014-09-10 李群玉 太阳能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1257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7866B (zh) 具有增加的水流通面积的混合医疗冷却垫
US20120186633A1 (en) Composite insulating panel
JP2005528575A5 (zh)
BR112019019179A2 (pt) manta térmica de tecido metalizad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sta
CN107101257B (zh) 一种取暖片和具有上述取暖片的地毯
KR20140095735A (ko) 냉온수 매트
KR101372475B1 (ko) 냉온수 매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67787B1 (ko) 쿠션이 유지되면서 차가움이 다르게 양면사용이 가능한 냉 매트
CN209932134U (zh) 垫子
KR100965745B1 (ko) 면상발열체
JPH03175216A (ja) 軟質床暖房パネル
WO2014208946A1 (ko) 온수 발열 매트
CN211657875U (zh) 一种可拆卸型毛毯
TW470842B (en) Pipe mat for air-conditioning
JP3107404U (ja) 冷熱両用パッド装置
CN217876672U (zh) 一种冷热毯
CN210267452U (zh) 一种新型免回填地暖模板
KR102153120B1 (ko) 탄소소재 펠트 발열장치가 구비된 발열의류
CN213429542U (zh) 地垫
KR102365907B1 (ko) 냉온수 매트
CN214065817U (zh) 一种复合散热器
JPH0126983Y2 (zh)
CN210534736U (zh) 一种可拆卸鼠标垫
KR102074122B1 (ko) 커버 씌움 구조를 갖는 사계절용 고주파 매트
CN207496134U (zh) 强力交叉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