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3824A - 非防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非防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3824A
CN107093824A CN201710076282.7A CN201710076282A CN107093824A CN 107093824 A CN107093824 A CN 107093824A CN 201710076282 A CN201710076282 A CN 201710076282A CN 107093824 A CN107093824 A CN 107093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ap assembly
rib
highlighted
conn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62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3824B (zh
Inventor
平野慎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93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3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3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3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防止异物从端子挿入口侵入到腔内而使相邻的端子零件彼此短路。一种非防水连接器(10),具备连接器壳体(20)和罩部件(50),在连接器壳体(20)设有能将端子零件(40)从端子挿入口(25A)插入的多个腔(25),罩部件以将多个腔的端子挿入口覆盖的方式装配在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壳体设有突出壁(33),突出壁(33)从将多个腔的各腔(25)之间分隔的隔壁(31)朝向罩部件(50)侧突出,在罩部件(50)设有朝向突出壁(33)侧突出的肋壁(65),突出壁(33)的顶端部和肋壁(65)的顶端部彼此在重叠面(33A、65A)上重叠,并且腔(25)的排列方向与重叠面(33A、65A)交叉。

Description

非防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没有装配防水用橡胶栓等的非防水连接器有时在铁粉等异物浮遊的润滑油等油中使用。作为这种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已知有日本特开2013-109893号公报(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构成为止动体卡止从连接器壳体的后方开口收纳于腔内的端子零件。在这样的连接器中,用于装配设于连接器壳体的止动体的止动体装配部将各腔之间连通,所以铁粉等异物从连接器壳体与止动体的间隙侵入,被收纳于相邻的腔内的端子零件之间有可能发生短路。因此,在该连接器中,为了防止端子零件之间的短路,在将各腔之间分隔的隔壁设有突出壁,突出壁向止动体装配部突出,使得从一个端子零件到另一个端子零件的路径距离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9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特开2013-109893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虽然采取了防止异物从连接器壳体的止动体装配部与止动体之间侵入的对策,但是没有采取防止异物从腔的后方开口(端子挿入口)侧侵入的对策。因此,可能会有如下情况:因为从端子挿入口侵入的异物而使相邻的端子零件之间发生短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非防水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壳体设有能将端子零件从端子挿入口插入的多个腔;以及罩部件,其以覆盖所述多个腔的端子挿入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突出壁,该突出壁从将所述多个腔的各腔之间分隔的隔壁朝向所述罩部件侧突出,在所述罩部件设有朝向所述突出壁侧突出的肋壁,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和所述肋壁的顶端部彼此在重叠面上重叠,并且所述腔的排列方向和所述重叠面交叉。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端子挿入口侧安装有罩部件,从而能抑制异物从端子挿入口侵入到腔内。另外,突出壁的顶端部和肋壁的顶端部在重叠面上相互重叠,并且该重叠面与腔的排列方向交叉,所以即使异物侵入到罩部件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异物也不能以横跨相邻的腔之间的方式侵入。因此,能防止因从端子挿入口侵入到腔内的异物混入而导致的短路。
作为在本说明书公开的非防水连接器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如下构成。
在所述突出壁的所述腔侧设有宽度比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宽的突出基部,在所述肋壁的所述突出壁相反侧设有宽度比所述肋壁的顶端部宽的肋基部,所述肋壁的顶端部与所述突出基部抵接,并且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与所述肋基部抵接。
在这样的构成中,肋壁和突出壁形成为在重叠面上相互重叠并抵接的结构。因此,相邻的端子零件中的一个端子零件沿腔的壁面以及突出壁到另一个端子零件的路径距离增加。因此,能进一步防止因向腔内的异物混入而导致的相邻的端子零件之间的短路。
另外,所述罩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与连接有所述端子零件的电线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具有开口部,盖部能从与所述罩部件的装配方向正交的方向装配到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盖部设有突出肋部,该突出肋部朝向所述盖部的装配方向突出,所述突出肋部的顶端部和所述罩部件的所述肋壁的顶端部在所述盖部的装配方向上重叠,并且所述突出肋部的顶端部与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重叠而构成所述重叠面。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在设于罩部件的开口部装配盖部,从而能进一步抑制异物侵入到腔内。另外,突出壁、肋壁以及突出肋部三维地组合并相互重叠,所以即使异物侵入到突出肋部与突出壁或者是肋壁之间,也能防止异物向腔侧侵入。因此,在相邻的端子零件中,能防止因从端子挿入口侵入的异物混入而导致的短路。
发明効果
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非防水连接器,能防止异物从端子挿入口侵入到腔内而使相邻的端子零件彼此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非防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非防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III-III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V-IV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V-V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VI-VI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罩部件的主视图。
图8是图3的位置的非防水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9是图5的位置的非防水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非防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1是非防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XII-XII位置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0中的XIII-XIII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中的XIV-XIV位置的剖视图。
图15是罩部件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4的位置的连接器壳体的剖视图。
图17是非防水连接器的分解主视图。
图18是非防水连接器的分解侧视图。
图19是图12的位置的非防水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20是图13的位置的非防水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与突出壁重叠的重叠结构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表示肋壁和突出肋部重叠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突出壁、肋壁以及突出肋部重叠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9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非防水连接器10是在铁粉等异物浮遊的润滑油等油中使用的连接器,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备连接器壳体20和罩部件50。该非防水连接器10是阴连接器,能与对方侧连接器、即阳连接器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针对前后方向,将图2的左侧(非防水连接器10的嵌合方向)定义为前侧,将图2的右侧定义为后侧。另外,针对上下方向,以图1以及图2为基准,将图1的上侧定义为上侧,将图1的下侧定义为下侧。
连接器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其整体呈具有横长截面的大致长方体状。在连接器壳体20的上表面形成有锁定臂21,锁定臂21从连接器壳体20的前端朝后方悬臂状地延伸。锁定臂21设于连接器壳体2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并延伸到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位置,后端侧能在上下方向上挠曲。另外,从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部的两侧面朝向上方突设有一对用于保护锁定臂21的锁定臂保护壁21A。
另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下缘设有凸缘部23。凸缘部23以使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部下表面朝向下方下降而厚度变厚的方式设置。凸缘部23的后端位置比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缘靠向前方,位于比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缘靠向前方与后述的罩部件50的肋壁65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该连接器壳体20内以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形成一段且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排成多列的方式设有多个腔25。各腔25在前后方向貫通,并且端子零件40能从后方的端子挿入口25A插入到腔25内,对方侧端子零件能从前方挿入。另外,在各腔25的下表面设有矛状部27,矛状部27用于将插入到正规位置的端子零件40一次卡止。矛状部27从各腔25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朝向前方悬臂状延伸,并且能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
如图3所示,端子零件40是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形状的阴型端子零件。端子零件40具备方筒状的连接部41和与电线45连接的筒部43。筒部43具备:导线筒部43A,其将在电线45的末端露出的芯线铆接;以及绝缘筒部43B,其将电线45的绝缘包覆层铆接。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连接器壳体20设有止动体装配部29,止动体装配部29用于装配后述的止动体37。止动体装配部29在矛状部27的后方设于端子零件40的导线筒部43A所配置的位置,并将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各腔25连通。另外,止动体装配部29在连接器壳体20的下表面以及两侧方开口。
在连接器壳体20上,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腔25之间被多个隔壁31(“突出基部”的一个例子)分隔,各端子零件40通过这些隔壁31而被相互绝缘。并且,设有从隔壁31的后端面31A朝向后方突出的突出壁33。各突出壁33之间成为在下方以及后方开口的状态。
突出壁33的宽度尺寸形成为隔壁31的后端面31A的宽度尺寸的大致一半程度。并且,突出壁33的上端位置与隔壁31大致相同,下端位置比隔壁31的尺寸更向下侧突出,且与凸缘部23的下端位置大致相同。另外,突出壁33朝向后方突出到与锁定臂21的后端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突出壁33的后述的肋壁65侧的侧面成为与肋壁65相互重叠的重叠面33A。突出壁33的后端面成为与后述的肋基部67抵接的抵接面33B。另外,突出壁33的位于后述的肋壁65相反侧的侧面与隔壁31对齐,其顶端部成为越向顶端侧(后侧)宽度越窄的锥面33C。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部的侧面设有用于卡止罩部件50的卡止突起35。卡止突起35通过从连接器壳体20的两侧面向外侧突出成爪形状而形成。另外,卡止突起35设于与各腔25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在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部设于突出壁33突出的位置。
止动体37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以及图5所示,从止动体装配部29的开口向上方插入,将端子零件40二次卡止。止动体37能与止动体装配部29大致紧密地嵌合。
罩部件5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4以及图7所示,具备:后壁部51,其位于端子挿入口25A的后方;以及一对侧壁部53,其从后壁部51的两端朝向前方突出。罩部件50通过后壁部51和一对侧壁部53而形成为在俯视时整体呈大致コ字形,并在上下方向开口。另外,在罩部件50的上半部分设有能将电线45向上方引出的电线挿通部55,在罩部件50的下半部分设有朝向前侧突出的肋壁65以及肋基部67。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线挿通部55通过后壁部51的上部、后端侧上部的侧壁部53以及与后壁部51平行的前壁部57成为一体而设置。前壁部57以在罩部件5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将一对侧壁部53之间相连的方式设置。并且,电线挿通部55在被各壁部51、53、57包围的状态下在上下开口,各壁部51、53、57的连接部分形成为R形状,使得其内表面在俯视时呈大致长孔形状。另外,电线挿通部55比其他侧壁部53的部分向上方突出,并且电线挿通部55的上端位置为与连接器壳体20的锁定臂21的上端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2以及图4所示,侧壁部53具备:薄壁部53A,其与连接器壳体20的外表面重叠;以及厚壁部53B,其具有将薄壁部53A和连接器壳体20的侧面厚度相加的程度的厚度。并且,侧壁部53向前方突出到将连接器壳体20的凸缘部23覆盖的位置。并且,在侧壁部53的薄壁部53A设有卡止孔59,卡止孔59与设于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位置的卡止突起35嵌合。卡止孔59呈大致矩形,在板厚方向上貫通薄壁部53A。另外,卡止孔59的上下方向的内尺寸与卡止突起35的上下方向的外尺寸大致相同,卡止孔59的前后方向的内尺寸比卡止突起35的前后方向的外尺寸稍大。
并且,如图2以及图7所示,导向壁61从侧壁部53的厚壁部53B朝向前方突出。导向壁61比侧壁部53整体的顶端位置向前方突出。并且,导向壁61能插入到设于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部侧面的切口部39,并且在插入到切口部39时,与连接器壳体20的侧面对齐。导向壁61形成为其顶端部逐渐变细,易于插入到切口部39。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前壁部57设有在侧壁部53之间夹住锁定臂保护壁21A的夹壁63。夹壁63从前壁部57向前方突出到与侧壁部53的前端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另外,如图5以及图7所示,肋基部67从后壁部51的电线挿通部55的下侧突出。肋基部67在与连接器壳体20的隔壁31相同的位置以等间隔设置。肋基部67的宽度形成为与隔壁31的后端部大致相等。并且,肋壁65从肋基部67的前端面67A向前方突出。肋壁65具有肋基部67的大致一半程度的宽度尺寸,肋壁65的下端位置与后壁部51以及侧壁部53的下端位置大致相同。另外,肋壁65形成为与突出壁3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位置大致相同。并且,肋壁65的位于突出壁33相反侧的侧面与肋基部67对齐。另外,肋壁65的位于突出壁33侧的侧面成为与突出壁33相互重叠的重叠面65A。另外,肋壁65的前端面成为与隔壁31抵接的抵接面65B。
接着,对非防水连接器10的组装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罩部件50的电线挿通部55中先插通端子零件40以及电线45。从电线挿通部55的上方将连接有电线45的端子零件40挿入,并从罩部件50的下侧引出端子零件40。此时,由于罩部件50的下侧以及电线挿通部55的下方前方开口,所以能仅引出端子零件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壁部51设在从连接器壳体20引出电线45的方向、即后方,所以能在罩部件50内使电线45弯曲而向上方引出电线45。此时,电线45被电线挿通部55定位,所以不会有电线45与锁定臂21等干渉的情况。
接着,与先通过罩部件50的电线45连接的端子零件40从端子挿入口25A插入到各腔25内。此时,各腔25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和电线挿通部55开口的方向(上下方向)正交,因此在电线挿通部55的下端位置将电线45弯曲为大致90度,而将端子零件40插入到腔25内。另外,在突出壁33的一面设有锥面33C,因此容易将端子零件40插入端子挿入口25A。然后,在端子零件40被插入到腔25内并且在正规位置被矛状部27一次卡止的状态下,止动体37向上方被压入到止动体装配部29内而将端子零件40二次卡止。
在端子零件40被卡止到连接器壳体20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罩部件50从后方安装到连接器壳体20。通过罩部件50的导向壁61被插入到切口部39,从而罩部件5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定位。然后,在罩部件50进一步被朝向前方压入,使得卡止突起35与卡止孔59卡止的状态下,罩部件50被固定到连接器壳体20。此时,连接器壳体20的锁定臂保护壁21A被罩部件50的侧壁部53和夹壁63夹住。
然后,当罩部件50和连接器壳体20接近到规定位置时,连接器壳体20的突出壁33的抵接面33B与肋基部67的前端面67A抵接。同时,罩部件50的肋壁65的抵接面65B与隔壁31的后端面31A抵接,从而罩部件50停止向前方移动。如此,当罩部件50装配到连接器壳体20时,腔25的后方开口、即端子挿入口25A被罩部件50覆盖。尤其,端子挿入口25A的开口方向、即后方被后壁部51一体地覆盖,从而能抑制异物侵入到腔内。
另外,当罩部件50装配到连接器壳体20时,突出壁33和肋壁65以彼此的重叠面33A、65A相互重叠的方式接触。该重叠面33A、65A为在前后上下方向上宽的面,重叠面33A、65A与腔25的排列方向(宽度方向)交叉。因此,即使异物侵入到罩部件50与连接器壳体20之间,异物也不能以横跨相邻的腔25之间的方式侵入。
然后,连接器壳体20的突出壁33和罩部件50的肋壁65彼此在重叠面33A、65A上重叠,抵接面33B与肋基部67的前端面67A抵接,抵接面65B与隔壁31的后端面31A抵接。因此,从相邻的端子零件40中一个端子零件40沿隔壁31的壁面(腔25的壁面)以及突出壁33到另一个端子零件40的路径距离增加,能防止相邻的端子零件40之间的短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挿入口25A侧安装罩部件50,从而能抑制异物从端子挿入口25A侵入到腔25内。另外,突出壁33和肋壁65在重叠面33A、65A上相互重叠,该重叠面33A、65A与腔25的排列方向交叉,所以即使异物侵入到罩部件50与连接器壳体20之间,异物也不能以横跨相邻的腔25之间的方式侵入。另外,突出壁33和肋壁65形成为在重叠面33A、65A上相互重叠并抵接的结构。因此,相邻的端子零件40中的一个端子零件40沿隔壁31的壁面以及突出壁33到另一个端子零件40的路径距离增加。因此,能防止因从端子挿入口25A侵入腔25内的异物混入而造成的短路。
<实施方式2>
接着,根据图10-图23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非防水连接器110中,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罩部件150的下方设有盖部170。另外,针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部位标注同一符号,省略或简化说明。另外,上下前后方向定义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向。
针对连接器壳体120,除了突出壁133的形状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突出壁133以外的说明。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突出壁133从隔壁31的后端面31A朝向后方突出。该突出壁133形成为隔壁31的后端面31A的宽度尺寸的大致一半程度的宽度。并且,突出壁133的上端位置与隔壁31大致相同,突出壁133的下端位置比隔壁31的尺寸向下侧突出,并且为比凸缘部23的下端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突出壁133朝向后方突出到与锁定臂21的后端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突出壁133具备重叠面133A、抵接面133B以及锥面133C。
如图12以及图15所示,罩部件150具备后壁部151、一对侧壁部153以及前壁部57。另外,罩部件50的上半部分成为电线挿通部55,在罩部件50的下半部分设有朝向前侧突出的肋壁165以及肋基部167。
如图15以及图18所示,侧壁部153向前方突出到将连接器壳体120的凸缘部23覆盖的位置。并且,在侧壁部153设有与卡止突起35嵌合的卡止孔59、导向壁61以及与后述的盖部170卡合的卡合突起169。卡合突起169从侧壁部153向外侧突出,下表面成为越向下侧突出尺寸越变小的倾斜面。
另外,如图15以及图20所示,肋基部167从后壁部151的电线挿通部55的下侧突出。肋基部167在与连接器壳体20的隔壁31相同的位置以等间隔设置,并形成为与隔壁31的后端部大致相等的宽度。另外,如图15以及图21所示,肋基部67的下表面呈台阶形状。肋基部67能以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为界分为一侧方167B和另一侧方167C,通过将该一侧方167B的下端位置形成为比另一侧方167C的下端位置低,从而在肋基部167的下端部露出台阶面167D。另外,肋基部167的下端位置位于从侧壁部153等的下端位置向上方离开与后述的突出肋部181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
肋壁165从肋基部167的前端面167A向前方突出。肋壁165具有肋基部167的大致一半程度的宽度尺寸,并具有与肋基部167的一侧方167B相等的宽度。另外,肋壁165的下端位置与肋基部167的一侧方167B的下端位置相同,位于比突出壁133的下端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并且,肋壁165的突出壁133侧的侧面成为与突出壁133相互重叠的重叠面165A。另外,肋壁165的前端面成为与隔壁31抵接的抵接面165B。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盖部170以将罩部件150的下侧的开口部150A(参照图19)覆盖的方式装配到罩部件150。盖部170具备底板部171和一对臂部173,一对臂部173从底板部171的侧端部向上方延伸。底板部171呈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其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尺寸与罩部件150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
臂部173从底板部171的侧面的后端向上方突出,其内表面与罩部件150的侧壁部153的外表面接触。在臂部173设有卡合孔175,卡合孔175在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与卡合突起169卡合。卡合孔175以从臂部173的下端位置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开口,并具有与卡合突起169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的内尺寸。卡合孔175的上端孔缘钩挂于卡合突起169,从而卡合孔175与卡合突起169卡合。
另外,如图17以及图21所示,在盖部170设有突出肋部181,突出肋部181从底板部171沿盖部170的装配方向(上方)突出。突出肋部181形成为在主视时呈大致L字的角柱状(台阶形状),并且成为能与肋基部167嵌合的凹凸形状。突出肋部181的后端位置与肋基部167的后端位置相同,突出肋部181的前端位置与肋壁165的前端位置相同。另外,突出肋部181的宽度尺寸与肋基部167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
突出肋部181能以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为界分为低段部181A和高段部181B,该高段部181B的上端位置形成为比低段部181A的上端位置高,从而台阶面181C露出。另外,突出肋部181的台阶面181C与肋基部167的台阶面167D在宽度方向上处于相同的位置,并且能抵接。另外,将肋基部167的一侧方167B和突出肋部181的低段部181A加在一起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将肋基部167的另一侧方167C和突出肋部181的高段部181B加在一起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并且,突出肋部181的前端面181D与肋壁165的抵接面165B对齐。
接着,对非防水连接器110的组装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罩部件150的电线挿通部55先通过端子零件40以及电线45。然后,从端子挿入口25A将端子零件40挿入到各腔25并压入到正规位置,并且利用矛状部27和止动体37卡止。
另一方面,将盖部170从下方装配到罩部件150。使盖部170的臂部173的内表面与罩部件150的底壁部153的外表面接触,并使盖部170和罩部件150接近。然后,当臂部173与卡合突起169抵接时,臂部173向外侧挠曲変形而越过卡合突起169而弹性恢复,卡合突起169与卡合孔175卡合。
然后,当罩部件150和盖部170接近到规定位置时,突出肋部181的上表面与肋基部167的下表面抵接,而使盖部170停止向上方移动。如此,当盖部170装配到罩部件150时,罩部件150的下侧的开口部150A被盖部170覆盖。因此,位于挿通电线45的电线挿通部55相反侧的开口部150A被封堵,从而能抑制异物侵入到罩部件150内。
另外,当盖部170装配到罩部件150时,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突出肋部181和肋基部167以彼此的台阶面181C、167D相互重叠的方式接触。另外,肋壁165的重叠面165A的下端部也与突出肋部181的台阶面181C重叠。因此,肋壁165的重叠面165A中露出的部分形成为与突出壁133的重叠面133A相同的大小以及形状。
然后,在端子零件40被卡止在连接器壳体120内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装配有盖部170的罩部件150从后方安装到连接器壳体120。罩部件150的导向壁61插入到切口部39,从而罩部件15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被定位。然后,在罩部件150进一步被朝向前方压入而使卡止突起35与卡止孔59卡止的状态下,罩部件50被固定到连接器壳体20。此时,连接器壳体20的锁定臂保护壁21A被罩部件150的侧壁部153和夹壁63夹住。
然后,当罩部件150和连接器壳体120接近到规定位置时,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连接器壳体120的突出壁133的抵接面133B与肋基部167的前端面167A抵接。同时,罩部件150的肋壁165的抵接面165B与隔壁31的后端面31A抵接,而使罩部件50停止向前方移动。如此,当罩部件150装配到连接器壳体120时,腔25的后方开口、即端子挿入口25A被罩部件150覆盖。此时,罩部件150的下侧的开口部150A被盖部170覆盖,因此抑制异物侵入到罩部件150内以及异物侵入到腔25内。
另外,当罩部件150装配到连接器壳体120时,突出壁133和肋壁165以彼此的重叠面133A、165A相互重叠的方式接触。另外,突出肋部181的前端部的台阶面181C也与肋壁165的重叠面165A重叠。也就是说,突出壁133的重叠面133A和突出肋部181的台阶面181C对齐,突出壁133的重叠面133A与肋壁165的重叠面165A重叠。另一方面,突出肋部181的高段部181B的上端面与突出壁133的下端面重叠,突出肋部181的低段部181A的上端面与肋壁165的下端面重叠。通过这样的三维地组合而相互重叠,所以即使异物侵入到突出肋部181和突出壁133或者肋壁165之间,也能防止异物侵入到腔25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于罩部件150的开口部150A装配盖部170,从而能进一步抑制异物侵入到腔25内。另外,突出壁133、肋壁165以及突出肋部181通过三维地组合而相互重叠,所以即使异物侵入到突出肋部181和突出壁133或者肋壁165之间,也能防止异物侵入到腔25侧。因此,在相邻的端子零件40中,能防止因从端子挿入口25A侵入的异物混入而造成的短路。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为根据上述说明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被包含在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突出壁33、133和肋壁65、165以彼此的重叠面33A、133A、65A、165A整个表面重叠,但也可以构成为其顶端部分相互重叠。
(2)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突出壁33、133的抵接面33B、133B与肋基部67、167抵接,肋壁65、165的抵接面65B、165B与隔壁31抵接,但也可以使它们不抵接。另外,肋壁65、165直接与隔壁31抵接,但是也可以形成为设置比隔壁向后方突出的突出基部而与该部分抵接。
(3)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突出肋部181的高段部181B的上端面与突出壁133的下端面重叠,突出肋部181的低段部181A的上端面与肋壁165的下端面重叠,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突出肋部的低段部的上端面与突出壁的下端面重叠,高段部的上端面与肋壁的下端面重叠。
(4)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将盖部170安装于罩部件150后,在连接器壳体120配置罩部件150,但是也可以在连接器壳体120装配罩部件150后,将盖部170安装于罩部件150。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非防水连接器
20、120…连接器壳体
25…腔
25A…端子挿入口
31…隔壁(突出基部)
31A…后端面
33、133…突出壁
33A…重叠面
33B…抵接面
33C…锥面
35…卡止突起
40…端子零件
45…电线
50、150…罩部件
150A…开口部
51…后壁部
53…侧壁部
55…电线挿通部
57…前壁部
59…卡止孔
65、165…肋壁
65A、165A…重叠面
65B、165B…抵接面
67、167…肋基部
67A、167A…前端面
167B…一侧方
167C…另一侧方
167D…台阶面
169…卡合突起
170…盖部
171…底板部
173…臂部
175…卡合孔
181…突出肋部
181A…低段部
181B…高段部
181C…台阶面
181D…前端面

Claims (3)

1.一种非防水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和罩部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能将端子零件从端子挿入口插入的多个腔,所述罩部件以覆盖所述多个腔的端子挿入口的方式装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所述非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突出壁,该突出壁从将所述多个腔的各腔之间分隔的隔壁朝向所述罩部件侧突出,
在所述罩部件设有朝向所述突出壁侧突出的肋壁,
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和所述肋壁的顶端部彼此在重叠面上重叠,并且所述腔的排列方向和所述重叠面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壁的所述腔侧设有宽度比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宽的突出基部,
在所述肋壁的所述突出壁相反侧设有宽度比所述肋壁的顶端部宽的肋基部,
所述肋壁的顶端部与所述突出基部抵接,并且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与所述肋基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非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在与连接有所述端子零件的电线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具有开口部,
盖部能从与所述罩部件的装配方向正交的方向装配到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盖部设有突出肋部,该突出肋部朝向所述盖部的装配方向突出,
所述突出肋部的顶端部和所述罩部件的所述肋壁的顶端部在所述盖部的装配方向上重叠,并且所述突出肋部的顶端部与所述突出壁的顶端部重叠而构成所述重叠面。
CN201710076282.7A 2016-02-17 2017-02-13 非防水连接器 Active CN107093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7663 2016-02-17
JP2016027663A JP6512450B2 (ja) 2016-02-17 2016-02-17 非防水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3824A true CN107093824A (zh) 2017-08-25
CN107093824B CN107093824B (zh) 2019-06-18

Family

ID=5964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6282.7A Active CN107093824B (zh) 2016-02-17 2017-02-13 非防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12450B2 (zh)
CN (1) CN1070938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0964A (zh) * 2018-10-24 2020-05-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层叠连接器
CN114122795A (zh) * 2020-08-27 2022-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0470B2 (ja) 2020-07-17 2024-04-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44739B2 (ja) 2020-09-02 2024-03-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595A (zh) * 1997-11-12 1999-05-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574481A (zh) * 2003-06-11 2005-02-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188335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预组装方法
JP2011034882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4466523A (zh) * 2013-09-17 2015-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4243331U (zh) * 2014-12-04 2015-04-01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8182A (en) * 1986-10-16 1988-07-19 Shinagawa Jidosha Densen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JP2849897B2 (ja) * 1993-12-01 1999-01-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簡易防水コネクタ
JPH10112347A (ja) * 1996-10-07 1998-04-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H10321281A (ja) * 1997-05-16 1998-12-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6195165B2 (ja) * 2014-03-13 2017-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595A (zh) * 1997-11-12 1999-05-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574481A (zh) * 2003-06-11 2005-02-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188335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预组装方法
JP2011034882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4466523A (zh) * 2013-09-17 2015-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4243331U (zh) * 2014-12-04 2015-04-01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0964A (zh) * 2018-10-24 2020-05-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层叠连接器
CN114122795A (zh) * 2020-08-27 2022-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7103A (ja) 2017-08-24
CN107093824B (zh) 2019-06-18
JP6512450B2 (ja)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3824A (zh) 非防水连接器
US8096841B2 (en) Connector
US11056836B2 (en) Shield terminal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housings and shiel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7722414B2 (en) Connector having separately made lance housing and retainer
US10297940B2 (en) Terminal
US8858260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7026339B (zh) 端子零件
US10833444B2 (en) Terminal unit and connector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US9972935B2 (en) Drainage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6296357B2 (ja) 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US10916876B2 (en) Terminal unit and connector
US11088486B2 (en) Shield terminal and shield connector
CN108574184B (zh) 屏蔽端子
CN107534257B (zh) 接头连接器
CN103650249A (zh)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的电连接器
JP7054452B2 (ja) コネクタ
US20090191749A1 (en) connector
US10511115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JP6669008B2 (ja) ツイストペア線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KR20110099188A (ko) 커넥터
US9293902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4937782B (zh) 端子
JP4636072B2 (ja) コネクタ
US10601169B2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