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9714A -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9714A
CN107079714A CN201710508813.5A CN201710508813A CN107079714A CN 107079714 A CN107079714 A CN 107079714A CN 201710508813 A CN201710508813 A CN 201710508813A CN 107079714 A CN107079714 A CN 107079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sl
bacterium
mushroom
bacterium rod
mycel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88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立
李尽哲
王德芝
李直鸿
李龙
叶兆伟
李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088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797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9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97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包括发菌室和菇房结构设计、制备菌棒、发菌、转色等步骤,其中转色分为气生菌丝生长期、色膜形成期、后熟期三个控制阶段。该方法转色期间使用菌棒刺孔后产生的生物热作为转色环境温度能量的来源,环境温度和料温显著变化的范围为20‑28℃,应用于生产实践时非常节能,转色过程中避免使用空调控温,15d左右即可完成从菌棒上架到转色。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第一条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线以来,我国先后实现了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食用菌品种的工厂化周年生产,而香菇工厂化生产的进程明显滞后于其他菇类;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香菇生长过程中具有其他工厂化菇类完全不同的特殊环节——转色。国内相关研究认为:“转色”是香菇菌棒表层菌丝细胞代谢作用产生色素而使菌棒表面发生“褐变”的过程,是香菇菌棒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关键环节;转色层(褐色菌膜组织)具有提高菌棒抗性(抗高温与抗病虫害)、保湿保水、延长菌棒寿命等作用,也是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和菇蕾的理想场所;香菇转色有相对严格的温度要求、需要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而室内栽培难以满足这种条件,且转色的稳定性、同步性差、能耗大,是制约香菇工厂化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的香菇转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大棚设施在室外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转色;二是在温度较低的秋末冬初利用蒸汽、电能等能源为大棚保温。方式一必须在温度适宜的特定季节进行,转色周期长、且无法满足大规模周年生产的要求;方式二则消耗大量能源、成本高。因而,对香菇菌棒在工厂化设施设备条件下的转色机制与具体方法进行专项研究,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是制约香菇工厂化周年生产实现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目前,国内外均无利用香菇菌棒刺孔后散发的生物热进行人工控制转色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综合应用食用菌工厂化设施设备,蓄积和利用香菇菌棒刺孔后产生的生物热,创造出适合香菇菌棒转色各个阶段的温度、湿度环境,实现香菇的工厂化转色。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菌室和转色菇房结构设计
发菌室结构:每间宽12m×长20m×高4m,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其中,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
转色菇房结构:每间宽6m×长9m×高3.6m,每间安装10HP空调一台,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其中,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60珠4.8w LED白光灯带4条/间,超声波加湿机1台,环境综合控制器1台,在菇房内搭设用于固定菌棒的架体结构;
步骤2,制备菌棒
将制备好的菌棒培养基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灭菌得到灭菌基质袋,降温、接种,每个灭菌基质袋开设若干接种穴,每个接种穴各接入菌种1-1.5g,得到菌棒;
步骤3,发菌
将所述菌棒转入发菌室,以空调控温22-24℃,每天机械排风2次、每次10min;菌落连穴时,进行第一次刺孔,孔深0.5cm、孔数4个/穴;所有进风扇和排风扇均在开启5min-关闭120min的循环下运行;待菌丝长满菌棒后,使用刺孔机对菌棒进行第二次刺孔,孔深1.5-2.0cm、孔数48个/棒;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上架;
步骤4,转色
步骤4.1,气生菌丝生长期
上架后不通风,待菌棒料温超过28℃时,通风、喷水降温,保持环境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95%,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
步骤4.2,色膜形成期
保持环境温度22-25℃,每天为菌棒喷水1-2次,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所有灯带打开,光照6-10h/d;
步骤4.3,后熟期
环境相对湿度80-95%,开门通风以维持二氧化碳≤3000ppm,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维持环境温度24-26℃;后熟期以后即可按常规方法出菇管理、收获。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发菌室和转色菇房结构均采用聚苯乙烯库板作为发菌室墙体,聚苯乙烯库板的容重≥18kg/m3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所述用于固定菌棒的架体结构为网格架或者层架,网格架的网格高度≥15cm、宽度≥15cm、深度≥35cm,层架的层距≥15cm、深度≥35cm。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菌棒培养基由以下质量比例的组分混合而成:木屑84%、麦麸15%、轻质碳酸钙1%,使用时加水至含水量53-55%;
将制备好的菌棒培养基装入15cm×55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中,使塑料袋重量1.8-2.0kg,制成基质袋,基质袋裹上塑料薄膜后在95-99℃常压灭菌5h,常压灭菌完成后不揭薄膜,再焖置6h后揭薄膜,得到灭菌基质袋,自然降温至65℃,转入接种室,开启空调将灭菌基质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每个灭菌基质袋沿轴向均匀间隔开设4个接种穴,每个接种穴各接入菌种1-1.5g,得到菌棒。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步骤3中,春末和早秋季节,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立即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上架;冬季和早春季节,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在发菌室放置2-3d,料温达到22℃以上,然后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上架。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步骤4.1的具体操作步骤为:上架后不通风,待菌棒料温超过28℃时,所有进风扇和排风扇均在开启5min-关闭1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喷水降温,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同时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在开启20min-关闭18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保持环境温度22-25℃,维持空气相对湿度≥95%。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步骤4.2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关闭超声波加湿机,每天为菌棒喷水1-2次,设定所有排风扇和进风扇在开启10min-关闭7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每次喷水后,开门自然通风,所有灯带打开,光照6-10h/d,保持环境温度22-25℃,环境相对湿度80-95%。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步骤4.2中,若观察到菌膜表面太干,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开启10min-关闭240-480min的循环下运行,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
优选的,上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步骤4.3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每天喷水1次,关闭超声波加湿机,开门通风,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二氧化碳≤3000ppm,环境温度24-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利用烟杆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制备方法及应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方法转色期间使用菌棒刺孔后产生的生物热(呼吸热)作为转色环境温度能量的来源,应用于生产实践时非常节能,转色过程中避免使用空调控温,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2)转色期间的通风频度、超声波加湿运转时长、喷水等操作方法,是在料温和环境温度交互作用、始终变化的动态条件下进行的,试验部分揭示了利用菌丝生物热的节能型工厂化转色技术中环境温度和料温显著变化的3个阶段特征,变温范围为20-28℃;增加了15-18d的后熟管理期,并明确说明了后熟管理期菌棒的变化特征(裂纹开花、原基发生)、料温变化特征(料温再次升高)及该特征的应用价值,指出将“继续培养会出现裂口、原基发生和出菇等特征”作为“准确把握菌棒转出催蕾出菇的时机、提高头茬商品菇产量”的依据。
(3)本发明所述方法15d左右即可完成从菌棒上架到转色,与常规方法相比,将转色完成时间减少了3-5d、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工厂化转色方法摆脱了传统大棚转色对季节的要求,将秋栽香菇的出菇时间提前了10-15d,从而将秋栽香菇工厂化制棒的时间延后了20-30d,显著增加了有限生产季节的秋栽香菇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菌棒上菌落生长至菌落连穴的状态;
图2是气生菌丝生长期的菌棒形态;
图3是色膜形成期的菌棒形态;
图4是香菇转色完成的菌棒形态;
图5是后熟期的菌棒形态;
图6是气生菌丝生长期各菇房的料温变化曲线;
图7是色膜形成期各菇房的料温变化曲线;
图8是后熟期各菇房的料温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下面实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和条件进行。
实施例1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菌室和菇房结构设计
发菌室结构:每间宽12m×长20m×高4m、采用聚苯乙烯库板作为发菌室墙体,聚苯乙烯库板的容重18kg/m3;风量2000m3/h的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型号为YWF4D/E-600),其中,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每间发菌室设有一个高190cm、宽90cm的门。
转色菇房结构:每间宽6m×长9m×高3.6m、采用聚苯乙烯库板作为发菌室墙体,聚苯乙烯库板的容重≥18kg/m3,每间安装10HP空调一台;风量600m3/h的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型号为YWF4D/E-600),其中,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60珠4.8w LED白光灯带4条/间(灯带均匀间隔设置在转色菇房内顶部),灯带型号为新源无极3528;6kg超声波加湿机1台(型号为TD-02-006),环境综合控制器1台(型号为TD-wsdkz);在菇房内搭设用于固定菌棒的架体结构,每间转色菇房设有一个高190cm、宽90cm的门。
用于固定菌棒的架体结构为网格架或者层架,其中网格架使用4.0mm厚度的低碳钢浸塑网片,网片孔直径12.5-13.5cm,网格架的网格高度≥15cm、宽度≥15cm、深度≥35cm;层架的使用4.0mm厚度的低碳钢浸塑网片,网片孔直径12.5-13.5cm,层距≥15cm、深度≥35cm;相邻架体结构之间的间距80-90cm。若使用网格架,应用此方法进行工厂化转色时,单位体积存菌棒量为45-65菌棒/m3(低温季节可多放、偏高温季节则少放)。
步骤2,制备菌棒
使用的菌种是庆科212胶囊菌种,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提供。
菌棒培养基由以下质量比例的组分混合而成:木屑84%、麦麸15%、轻质碳酸钙1%,使用时加水至含水量53-55%。
将制备好的菌棒培养基装入15cm×55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中,使塑料袋平均重量1.8-2.0kg,制成基质袋。基质袋裹上塑料薄膜后在95-99℃常压灭菌5h,常压灭菌完成后不揭薄膜,再焖置6h后揭薄膜,得到灭菌基质袋,自然降温至65℃,转入接种室,开启空调将灭菌基质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开放式接种:每个灭菌基质袋表面沿轴向均匀间隔开设4个接种穴,接种穴直径1cm,每个接种穴各接入胶囊菌种1颗(约1-1.5g),得到菌棒。
步骤3,发菌
将所述菌棒转入发菌室,以空调控温22-24℃,每天开门并用进风扇和排风扇机械排风2次、每次10min;菌落连穴(菌落连穴是指相邻接种穴内菌落生长至边缘刚好相接,参见图1,图1中白色圆点即为接种穴)时,使用手工方式进行第一次刺孔,孔深0.5cm、孔直径0.1mm,孔数4个/穴;此后设定所有进风扇和排风扇均在开启5min-关闭1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继续发菌至菌丝长满菌棒后,使用刺孔机在菌棒上均匀的第二次刺孔,孔深1.5-2.0cm、孔直径0.1mm,孔数48个/菌棒;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脱去聚乙烯袋)、上架。机械刺孔后菌丝细胞呼吸产热加剧,是本方法的温度(能量)来源。
脱袋上架(网格架或层架均可):春末和早秋季节,自然气温较高,料温迅速升高,也可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立即脱袋上架或料温上升到26℃时脱袋上架;冬季和早春时节,自然气温低,料温上升较慢,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在发菌室放置2-3d,料温达到22℃以上,即可脱袋上架。
步骤4,转色
步骤4.1,气生菌丝生长期(脱袋上架后1-4d)
气生菌丝生长期,主要表现为脱袋后气生菌丝越发浓密、菌棒颜色越来越白、直至菌棒表面出现黄水珠,气生菌丝生长期的菌棒形态参见图2。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水平,共同促进菌棒表面气生菌丝生长。
期间操作方法为:关门不通风,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在开启20min-关闭180min循环下自动运行,促进菌棒表面气生菌丝旺长;菌棒料温超过28℃时,开门通风、喷水降温。具体如下:
(1)温度方面:因刺孔脱袋后,基内菌丝呼吸加速,逐渐积蓄热量使料温升高、并逐渐散失到环境中,料温和环境温度同时迅速升高,一般保持环境温度22-25℃;
(2)湿度方面: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开启20min-关闭18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同时为地面喷水保湿(注意不能直接向菌棒喷水),维持空气相对湿度≥95%,促进菌棒表面气生菌丝旺长。超声波加湿机创造了接近饱和的湿度环境,该条件有利于料温顺利地扩散到菇房中,而菇房的保温作用将该热量蓄积起来,维持了昼夜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
(3)通风方面:保持关门状态,设定所有排风扇和进风扇在开启5min-关闭18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料温超过28℃时,适当增加开门时间。
(4)光照方面: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光照具有诱导气生菌丝细胞黄水分泌的作用。
步骤4.2,色膜形成期(脱袋上架后5-13d)
为色膜形成期,主要表现为黄水珠逐渐增多、颜色逐渐加深、气生菌丝逐渐倒伏、色膜面积逐渐扩大至褐膜基本形成,色膜形成期的菌棒形态参见图3,图4是香菇转色完成的菌棒形态。造成温差和湿度差,诱导黄水分泌、促进色斑形成。
期间操作方法为:关闭超声波加湿机,每天为菌棒喷水,设定所有排风扇和进风扇在开启10min-关闭7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具体为:
(1)温度方面:因刺孔脱袋后,基内菌丝呼吸加速,气生菌丝生长,逐渐积蓄热量使料温升高、并逐渐散失到环境中,料温和环境温度同时迅速升高,一般可保持环境温度22-25℃;
(2)湿度方面:关闭超声波加湿机,每天为菌棒喷水1-2次,合理控制喷水量,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为菌棒喷水,具有促进气生菌丝倒伏和降温刺激双重作用,目的在于加速气生菌丝继续成熟和黄水分泌。注意前几天喷水量要稍大一些,起到冲刷掉菌棒表面转色期间分泌的黄水珠等富含营养的液体、以防表面滋生杂菌污染的作用。若观察到菌膜表面太干,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开启10min-关闭240-480min的循环下运行,以短暂加湿帮助菌棒表面保湿和维持活性,这种养护方式有利于提高菌棒寿命。
(3)通风方面:设定排风扇在开启10min-关闭7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此外每次喷水后,应开门自然通风10-30min。
(4)光照方面:所有灯带打开,光照6-10h/d,增加光照加速气生菌丝细胞分泌黄水。
步骤4.3,后熟期(脱袋上架后14-17d)
进行后熟培养以为出菇积累充分营养、提高出菇一致性;并准确把握菌棒转出催蕾出菇的时机,以提高头茬商品菇产量。主要表现为:菌棒表面转为棕褐色、有光泽、树皮状;继续培养会出现裂口、原基发生和出菇等特征,图5是后熟期的菌棒形态。
期间操作方法为:
(1)温度方面:随着菌棒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环境温度会再度升高;应尽量保证环境温度24-26℃,加速营养物质积累、提高菌棒生长的一致性。
(2)湿度方面:每天喷水1次即可,关闭超声波加湿机;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
(3)通风方面:适当增加开门通风时间,保持菇房内二氧化碳水平≤3000ppm,促进生殖准备期的物质合成。
(4)光照方面: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减少光照,防止菌膜过厚。
后熟期以后即可按常规方法出菇管理、收获。
本发明利用设施设备蓄积和利用菌棒刺孔后产生的呼吸热进行香菇工厂化转色,节能高效;同时实现了完全人工环境控制条件下的香菇工厂化转色,使香菇转色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突破了制约目前香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
我们设计了五组试验,试验设计在5个菇房同时进行,每个菇房放置菌袋的数量分别为3800棒(标记为1号菇房)、3600棒(标记为2号菇房)、3400棒(标记为3号菇房)、3200棒(标记为4号菇房)、3000棒(标记为5号菇房)。上海精创RC-4型温度记录仪,与水银温度计对照使用。测定每个菇房内温度情况,结果如下:
1、气生菌丝生长期料温变化特征
脱袋后1-4d,气生菌丝快速旺盛生长、颜色越来越白、呈现“冬瓜”白状态,此后开始出现黄水珠。该阶段各菇房的料温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菌棒脱袋后1-4d,料温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由15-18℃上升至22-27℃;料温升高的原因在于,发菌成熟的菌棒刺孔和脱袋处理后,菌棒的透气性增强,内部菌丝生长和呼吸产热加剧。其中1号、2号、3号菇房的料温,均在第3d达到最高值;4号、5号菇房的料温,在第4d达到最高值;可见气生菌丝生长期的料温峰值出现时间,与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随着菇房存袋量的逐渐降低,1-5号菇房的料温峰值分别为27℃、26℃、25℃、23℃、22℃;可见,该阶段料温峰值与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呈正相关。
2、色膜形成期料温变化特征
该阶段随着黄水分泌增多、色斑面积逐渐增大,菌膜组织逐渐形成、增厚。期间各菇房的料温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色膜形成期料温变化总体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5-9d)5个菇房的料温变化均表现为一条较稳定的曲线,料温变化幅度不大;该阶段保持了料温峰值与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存袋量越多、料温均值越高;该阶段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均在20-25℃之间,即在香菇转色适温范围内,可见利用菌丝生物热可满足色膜形成期的温度要求。分析认为,该阶段料温总体稳定的原因如下:一是该阶段棒身所刺的孔已被新生菌丝覆盖,同时随着色斑面积逐渐增大,菌棒的封闭性增强、透气性减弱、菌丝呼吸产热变慢;二是前期气生菌丝的旺盛生长消耗了部分发菌期菌丝细胞储存的营养和能量,因而减缓了细胞代谢过程;三是管理操作的影响,该阶段关闭超声波加湿机、为菌棒喷水1-2次/d、每次喷水后开门自然通风10-30min、设定排风扇在开10min、关720min下自动运行等操作,起到了降低菌棒温度、稳定菇房环境的作用。
第二阶段(10-13d)5个菇房的料温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特征,表现为典型的“V”形曲线。11-12d时料温出现谷值15-18℃,分析认为,此时菌棒表面色膜基本形成、菌棒透气性变差、菌丝呼吸产热变慢是造成料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此后料温开始回升,约在脱袋后14d再次达到峰值18-23℃,此时菌膜组织变为深棕色、明显增厚,个别菌棒已开始发生原基,分析认为,此次升温可能与转入生殖生长前期菌丝细胞的代谢活动有关。
3、后熟期的料温变化特征
后熟期在脱袋后14-17d,该阶段色膜颜色继续加深、后期褐膜表面出现裂纹。期间各菇房的料温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由图8可见,该阶段料温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同时料温越来越接近同一低温水平(14-22℃)。分析认为,该趋势的成因与完成转色的菌棒内部菌丝向生殖生长准备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试验品种“庆科212”的出菇适温为“16-22℃”,即在没有外界控温、即利用菌棒自身能量进行转色的情况下,转色成熟的菌棒之料温最终趋向其出菇适温。
上述试验揭示了使用本专利所述方法进行香菇工厂化转色时料温的变化趋势、分析说明了利用该专利方法进行工厂化转色的3个阶段特征,由试验可见,该专利所述方法具有如下优势:节能(全程不使用空调控温的前提下实现了香菇的工厂化转色)、高效(使传统的转色时间由25d左右降低到14d左右)、工厂化转色方法摆脱了传统大棚转色对季节的要求,将秋栽香菇的出菇时间提前了10-15d,从而将秋栽香菇工厂化制棒的时间延后了20-30d,显著增加了有限生产季节的秋栽香菇生产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有设备的自动运行均通过环境综合控制器1台(型号为TD-wsdkz)实现,在环境综合控制器1台(型号为TD-wsdkz)上设定相应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菌室和转色菇房结构设计
发菌室结构:每间宽12m×长20m×高4m,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其中,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
转色菇房结构:每间宽6m×长9m×高3.6m,每间安装10HP空调一台,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其中,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60珠4.8w LED白光灯带4条/间,超声波加湿机1台,环境综合控制器1台,在菇房内搭设用于固定菌棒的架体结构;
步骤2,制备菌棒
将制备好的菌棒培养基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灭菌得到灭菌基质袋,降温、接种,每个灭菌基质袋开设若干接种穴,每个接种穴各接入菌种1-1.5g,得到菌棒;
步骤3,发菌
将所述菌棒转入发菌室,以空调控温22-24℃,每天机械排风2次、每次10min;菌落连穴时,进行第一次刺孔,孔深0.5cm、孔数4个/穴;所有进风扇和排风扇均在开启5min-关闭120min的循环下运行;待菌丝长满菌棒后,使用刺孔机对菌棒进行第二次刺孔,孔深1.5-2.0cm、孔数48个/棒;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上架;
步骤4,转色
步骤4.1,气生菌丝生长期
上架后不通风,待菌棒料温超过28℃时,通风、喷水降温,保持环境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95%,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
步骤4.2,色膜形成期
保持环境温度22-25℃,每天为菌棒喷水1-2次,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所有灯带打开,光照6-10h/d;
步骤4.3,后熟期
环境相对湿度80-95%,开门通风以维持二氧化碳≤3000ppm,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维持环境温度24-26℃;后熟期以后即可按常规方法出菇管理、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发菌室和转色菇房结构均采用聚苯乙烯库板作为发菌室墙体,聚苯乙烯库板的容重≥18kg/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菌棒的架体结构为网格架或者层架,网格架的网格高度≥15cm、宽度≥15cm、深度≥35cm,层架的层距≥15cm、深度≥3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菌棒的步骤具体为:
菌棒培养基由以下质量比例的组分混合而成:木屑84%、麦麸15%、轻质碳酸钙1%,使用时加水至含水量53-55%;
将制备好的菌棒培养基装入15cm×55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中,使塑料袋重量1.8-2.0kg,制成基质袋,基质袋裹上塑料薄膜后在95-99℃常压灭菌5h,常压灭菌完成后不揭薄膜,再焖置6h后揭薄膜,得到灭菌基质袋,自然降温至65℃,转入接种室,开启空调将灭菌基质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每个灭菌基质袋沿轴向均匀间隔开设4个接种穴,每个接种穴各接入菌种1-1.5g,得到菌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春末和早秋季节,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立即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上架;冬季和早春季节,第二次刺孔后的菌棒在发菌室放置2-3d,料温达到22℃以上,然后转运至转色菇房,脱袋、上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的具体操作步骤为:上架后不通风,待菌棒料温超过28℃时,所有进风扇和排风扇均在开启5min-关闭1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喷水降温,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同时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在开启20min-关闭18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保持环境温度22-25℃,维持空气相对湿度≥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关闭超声波加湿机,每天为菌棒喷水1-2次,设定所有排风扇和进风扇在开启10min-关闭720min的循环下自动运行,每次喷水后,开门自然通风,所有灯带打开,光照6-10h/d,保持环境温度22-25℃,环境相对湿度80-9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若观察到菌膜表面太干,设定超声波加湿机开启10min-关闭240-480min的循环下运行,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3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每天喷水1次,关闭超声波加湿机,开门通风,所有灯带打开,光照3-5h/d,维持环境相对湿度80-95%,二氧化碳≤3000ppm,环境温度24-26℃。
CN201710508813.5A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Pending CN1070797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8813.5A CN107079714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8813.5A CN107079714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9714A true CN107079714A (zh) 2017-08-22

Family

ID=5960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8813.5A Pending CN107079714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971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748A (zh) * 2017-12-28 2018-06-19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快香菇菌棒培养期转色的方法
CN108739070A (zh) * 2018-06-14 2018-11-0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食用菌袋料栽培系统及方法
CN112616561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吉林益隆长白山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8211A (zh) * 2015-06-09 2015-09-30 广西大学 一种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5075663A (zh) * 2015-07-23 2015-11-25 磐安县馒头山家庭农场 一种香菇高产培育方法
CN105940952A (zh) * 2016-05-17 2016-09-21 旌德县兴农灵芝专业合作社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CN106550768A (zh) * 2016-10-27 2017-04-0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8211A (zh) * 2015-06-09 2015-09-30 广西大学 一种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5075663A (zh) * 2015-07-23 2015-11-25 磐安县馒头山家庭农场 一种香菇高产培育方法
CN105940952A (zh) * 2016-05-17 2016-09-21 旌德县兴农灵芝专业合作社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CN106550768A (zh) * 2016-10-27 2017-04-0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贺详 刘庆洪: "《食用菌栽培学》", 30 March 2014,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耿立等: "香菇庆科212工厂化生产及周年式出菇技术初探", 《栽培技术》 *
耿立等: "香菇庆科212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研究", 《园艺学》 *
耿立等: "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栽培不同催蕾方式的效果", 《食药用菌》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748A (zh) * 2017-12-28 2018-06-19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快香菇菌棒培养期转色的方法
CN108174748B (zh) * 2017-12-28 2019-12-20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快香菇菌棒培养期转色的方法
CN108739070A (zh) * 2018-06-14 2018-11-0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食用菌袋料栽培系统及方法
CN112616561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吉林益隆长白山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液体菌棒制备方法及利用该菌棒培养香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8753B (zh) 一种蝠蛾幼虫的室内养殖方法
CN101743861B (zh) 植物育苗机
CN201571378U (zh) 植物育苗机
CN107079714A (zh) 一种利用菌丝生物热的香菇工厂化转色方法
CN204426067U (zh) 分布式光伏智能周年化香菇出菇大棚
CN109548561A (zh) 一种鹿茸菇培育方法
CN203661753U (zh) 一种立式气雾化培育铁皮石斛的设备
CN107896970A (zh) 分布式智能植物工厂
CN206260347U (zh) 家庭阳台装配式立体栽培菌菜共生系统
CN108849224B (zh) 一种高温季节香菇控时出菇的设施和方法
CN204244790U (zh) 一种植物栽培容器
CN212532930U (zh) 一种白酒生产用曲种培育房
CN201354522Y (zh) 鲜草菇工厂化生产栽培房
CN105123609A (zh) 一种乌龟快速养殖方法
CN107173050A (zh) 家庭阳台装配式立体栽培菌菜共生系统
CN106577027B (zh) 一种基于雾化营养液的木薯快速繁殖方法
CN207978615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花卉苗木育苗箱
CN106508495A (zh) 一种含水晶的金字塔式外营养源农业种植设施
CN105557298A (zh) 一种应用于金针菇的智能调控生产车间
CN205082277U (zh) 一种应用于金针菇的智能调控生产车间
CN204616482U (zh) 智能型菇耳栽培房
CN104396474A (zh) 一种家庭化微型植物工厂
CN210928917U (zh) 食用菌种植大棚
CN207574234U (zh) 分布式智能植物工厂
CN206744030U (zh) 一种可自然通风且采光良好的蔬菜种植用育苗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eng Li

Inventor after: Li Chunhong

Inventor after: Ren Sining

Inventor after: Wang Dezhi

Inventor after: Zhang Yingxiang

Inventor after: Li Zhihong

Inventor after: Li Jinzhe

Inventor after: Gong Fengping

Inventor after: Li Long

Inventor after: Ye Zhaowei

Inventor after: Duan Qinghu

Inventor before: Geng Li

Inventor before: Li Jinzhe

Inventor before: Wang Dezhi

Inventor before: Li Zhihong

Inventor before: Li Long

Inventor before: Ye Zhaowei

Inventor before: Li Chunh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8

Address after: 465150 Huangch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nan, Xinyang

Applicant after: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Applicant after: XINY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465150 Huangch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nan, Xinyang

Applicant before: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