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832B - 一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832B
CN107078832B CN201580056890.0A CN201580056890A CN107078832B CN 107078832 B CN107078832 B CN 107078832B CN 201580056890 A CN201580056890 A CN 201580056890A CN 107078832 B CN107078832 B CN 107078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eaver
bit sequence
length
sequen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68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832A (zh
Inventor
木村亮太
唐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3716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8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92Interleaver wherein interleaving is performed jointly with another technique such as puncturing, multiplexing 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78Interleaver using block-wise interleaving, e.g. the interleaving matrix is sub-divided into sub-matrices and the permutation is performed in blocks of sub-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89Interleaver providing variable interleaving, e.g. variable block siz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Abstract

为了使得在IDMA系统中,可以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的方式发送数据。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获取从关于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纠错编码后的信息块的获取单元,和用于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来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交织单元。交织单元通过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交织比特序列。

Description

一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蜂窝系统中的用户的数目已显著增大。因而,日益需求第五代系统。从第四代迁移到第五代需要一些突破(例如,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两者的改进以及先进的无线电频域处理)。
从频谱效率的改善的角度看,多址接入技术(MAT)是重要要素之一。作为多址接入技术,可以考虑交织分多址接入(IDMA)、滤波器组多载波(FBM)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等。特别地,在IDMA系统中,交织可以相互区分不同的用户,并且高效地去除用户之间的干扰。因而,交织器的设计是IDMA系统中的最重要要素之一。每个用户使用该用户独有的交织器。随着交织器变得越长,与不同用户的交织器的相关性变得越低,可以更容易地检测不同用户的数据,并且比特误差率(BER)/块差错率(BLER)的性能变得更好。
例如,非专利文献1-5已经提出了用于IDMA系统的交织器。具体地,非专利文献1提出了伪随机交织器(PRI),非专利文献2提出了乘方(power)交织器(PI),非专利文献3提出了螺旋交织器(HI),非专利文献4提出了确定性交织器(DI),并且非专利文献5提出了线性同余交织器(LCI)。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oachim Pupeza,Aleksandar Kavicic and Li Ping,EfficientGeneration of Interleavers for IDMA,Communications,2006.ICC'06.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vol.4,June 2006,pp.1508to 1513
非专利文献2:H.Wu,L.Ping and A.Perotti,User-specific chip-levelinterleaver design for IDMA systems,Electronics Letters,Vol.42,Issue 4,Feb.2006,pp.233to 234
非专利文献3:Dapeng Hao and Peter Adam Hoecher,Helical Interleaver SetDesign for 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Related Techniques,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vol.12,Issue11,Nov.2008,pp.843-845
非专利文献4:Shu-Ming TSENG,IDMA based on Deterministic Interleavers,Int.J.Communications,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Mar.2010,pp.94to 97
非专利文献5:Tao Peng,Xiao-xin Yi,Kun Xu,and Lin-feng Hu,LinearCongruential Interleavers Design for IDMA System,IEEE ICCT2011,Sept.2011。
发明内容
然而,例如,当使用现有的交织器(比如在非专利文献1-5中的一个中提出的交织器或者随机交织器(RI))时,终端装置和系统上的负担增大,或者数据发送的灵活性被降低。
例如,当使用RI时,发送器必须向接收器发送交织器。因此,在发送器中需要大存储器,并且为了发送器将交织器发送给接收器,需要额外的无线电资源。即,发送器和系统上的负担增大。特别地,当用户的数目增大时,待发送的数据(交织器)增加。结果,会发生存储器不足和延迟等。此外,即使当使用在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PRI、在非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PI或者在非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HI时,发送器也必须向接收器发送随机生成的初始交织器。因此,即使当使用PRI、PI或HI时,也存在发生相同问题的顾虑。
例如,当使用在非专利文献4中提出的DI或者在非专利文献5中提出的LCI时,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每一个中可以生成交织器,并且发送器不必把交织器发送给接收器。然而,比特序列必须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因此,数据发送的灵活性被降低。
因而,理想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的结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交织单元通过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交织比特序列。
此外,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来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解交织单元通过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解交织,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
此外,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或者从用户独有的并且比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
此外,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从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此外,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以及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此外,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信息块的比特序列。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之后并且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块。
发明的有利效果
按照上面描述的本公开,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注意,上面描述的效果未必是限制性的,并且连同所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所述效果,可以呈现出期望在本说明书中介绍的任何效果或者根据本说明书可预期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2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图解说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处理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4是图解说明交织的简化例子的解释图。
图5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6是图解说明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接收处理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7是图解说明解交织的简化例子的解释图。
图8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序列和对应于部分序列的交织器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9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级联交织器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0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第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第二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第一种技术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3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技术相关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4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技术相关的重复交织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第二种技术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6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技术相关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技术相关的重复交织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另一个例子的解释图。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交织器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20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1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交织器生成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2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交织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23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码块级联的第一例子的解释图。
图24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码块级联的第二例子的解释图。
图25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码块的比特收集例子的解释图。
图26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7是图解说明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例子的方框图。
图28是图解说明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例子的方框图。
图29是图解说明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0是图解说明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功能和结构实质相同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解释被省略。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通过在一些情况下向相同的附图标记后缀不同的字母,相互区分相同名称的元件。例如,必要时,相互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多个元件,比如部分序列13A、13B和13C。然而,当不必相互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多个元件时,只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当不是特别需要相互区分部分序列13A、13B和13C时,部分序列13A、13B和13C被简单地称为部分序列13。
此外,将按照以下次序进行描述。
1.可由发送器和接收器生成的交织器的例子
2.系统的示意性配置
3.每个装置的配置
3.1.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配置
3.2.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配置
4.第一实施例
4.1.概要
4.2.交织的例子
4.3.技术特征
5.第二实施例
5.1.概要
5.2.交织的第一种技术
5.3.交织的第二种技术
5.4.交织的变体
5.5.技术特征
6.第三实施例
6.1.概要
6.2.交织的例子
6.3.技术特征
7.第四实施例
7.1.概要
7.2.交织的例子
7.3.技术特征
8.第五实施例
8.1.概要
8.2.技术特征
9.应用例子
10.结论
<<1.可由发送器和接收器生成的交织器的例子>>
例如,作为可由发送器和接收器生成的交织器的例子,存在DI和LCI。换句话说,交织器是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
(1)确定性交织器(DI)
DI通过下列等式表示。
[式1]
I(m)=((2k+1)m(m+1)/2)mod N
这里,k是用户ID。用户ID可以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此外,m是输入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比特索引。N是交织器的长度。换句话说,N是输入比特序列的长度(即,比特的总数)。I(m)是关于比特索引为m的比特的交织器的值。即,输入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索引为m的比特作为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索引为I(m)的比特被输出。
如上所述,可以基于用户ID(k)和交织器的长度(输入比特序列的长度)生成DI。
在DI中,以2的乘方的形式获得作为交织器的长度(输入比特序列的长度)的N。当N不是2的乘方时,对于输入比特序列中的具有不同比特索引的两个或更多个比特,交织器的值可以相同。即,对于彼此不同的a和b,I(a)和I(b)可以相同。结果,BER/BLER的性能会恶化。
此外,在DI中,对于任意k和任意N,I(0)=0成立。即,不考虑用户和输入比特序列的长度,输入比特序列中的第一个比特被输出作为输出比特序列中的第一个比特。
(2)线性同余交织器(LCI)
LCI通过下列等式表示。
[式2]
I(m)=(aI(m-1)+b)mod N
I(0)∈{0,N-1}
N是交织器的长度。换句话说,N是输入比特序列的长度(即,比特的总数)。作为第一个条件,b和N互质(即,b和N的最大公约数为1)。作为第二个条件,a-1是任意质数p的整数倍。这里,p是通过除N而获得的值。作为第三个条件,当N是4的整数倍时,a-1是4的整数倍。I(m)是针对比特索引为m的比特的交织器的值。即,输入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索引为m的比特被输出作为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索引为I(m)的比特。此外,在上述等式中,为用户独有的参数不是必需的。
在LCI中,和DI中一样,以2的乘方的形式获得作为交织器的长度(输入比特序列的长度)的N。
<<2.系统的示意性配置>>
将参考图1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图1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1,系统1包括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和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系统1是IDMA适用于的系统。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进行无线电通信。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进行无线电通信。
例如,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向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发送信号。随后,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接收所述信号。例如,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向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发送信号。随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接收该信号。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和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中的一个可以是基站,而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和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中的另一个可以是可与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基站可以是蜂窝系统的基站。
<<3.每个装置的配置>>
下面将参考图2至图7,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每个装置的配置的例子。
<3.1.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2至图4,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的配置的例子。图2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参考图2,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包括天线单元110、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40。
(1)天线单元110
天线单元110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20输出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中。此外,天线单元110把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把信号输出给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2)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发送或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向另一个装置发送信号并且从另一个装置接收信号。
(3)存储单元130
存储单元130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用于操作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的程序和数据。
(4)处理单元140
处理单元140提供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140包括发送处理单元150和接收处理单元160。此外,处理单元140还可包括除这些构成元件之外的其他构成元件。即,处理单元140还可进行除这些构成元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5)发送处理单元150
发送处理单元150进行发送用户的发送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15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
(a)发送数据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可以是基站,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去往用户的发送数据。替代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装置,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发送数据。
(b)发送处理的例子
图3是图解说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的发送处理的例子的解释图。该发送处理是当把IDMA应用于长期演进(LTE)系统时的物理层的处理。
-S301:传输块(TB)的生成
在LTE中定义的物理层中,通过发送链发送传输块(TB)。按照源的大小,预先计算利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TB的最大数目。在LTE中,可同时发送最多两个传输块。当获得传输块的数目时,生成传输块的比特序列。
-S303:循环冗余校验(CRC)
在LTE中,使用CRC进行错误校验(即,判定数据是否已经被正确发送)。CRC被添加到生成的传输块中。
-S305:码块分割
例如,纠错码被用作信道编码。具体地,例如,使用turbo编码。由于输入turbo编码器的具有最长长度的比特序列限于6144比特,因此超过6144比特的比特序列被分割成几个码块(CB)。在比特序列被分割之后,向每个CB添加CRC。
在CB分割中,存在两种准则。第一种准则是CB不大于6144比特。第二种准则是CB的数目尽可能地小。
此外,按照turbo编码的执行,基于CB计算BER/BLER。
-S307:信道编码
进行纠错编码作为信道编码。在LTE中,信道编码随信道而不同。
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上的处理中,turbo编码被用作信道编码。Turbo码也被称为并行级联卷积码(PCCC)。Turbo编码器主要包括两个编码器和一个交织器。输入比特序列是通过第一编码器直接输入的。此外,输入比特序列在通过交织器之后被输入第二编码器。Turbo编码器输出系统的比特序列和分别由第一和第二编码器编码的两个奇偶校验比特序列。布置在第二编码器之前的交织器在turbo编码的性能中起重要作用。在LTE中,为turbo编码定义二次置换多项式(QPP)。
此外,例如,在广播信道(BCH)上的处理中使用咬尾卷积码。
-S309:速率匹配
在速率匹配中,调整待输出的3个比特序列的长度,并提取待发送的比特的集合。
速率匹配包括子块交织、比特收集和比特选择。在子块交织中,系统的比特序列和两个奇偶校验比特序列分别被随机化。在比特收集中,所述3个序列被级联。在比特收集中,从缓冲器中提取连续的比特。
-S311:码块级联
如上所述,例如,超过6144比特的比特序列被分割成几个码块(CB)。当比特序列被分割时,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后的CB被级联。
CB级联的输出被称为码字。此外,当未进行CB分割和CB级联时,速率匹配的输出是码字。
-S313:交织
特别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码字。所述交织器可以是小区、码字(或传输块)和/或链路方向(即,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所独有的。
此外,例如,对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或码分多址接入(CDMA)适用于的系统,不使用交织器而是使用扰码器。
-S315:调制
在LTE中,支持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和64正交幅度调制(64QAM)作为调制方式。此外,在LTE中,按照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选择调制方式。
-S317:层映射
在调制之后,符号被映射到另一层。在LTE中,码字被映射到最多4层。
-S319:预编码
为了使MIMO系统中的系统吞吐量最大化,按照发送模式预编码是必须的。发送模式设置在开环空间复用(OSLM)中。
-S321:资源元素映射
在预编码之后,数据序列被映射到各个信道中的无线电资源。在LTE中,定义了资源元素(RE)和资源块(RB)作为无线电资源。
每个无线电帧包括10ms的10个子帧,每个子帧为1ms。每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每个时隙为0.5ms。每个时隙包括6个或7个符号。一个RE是一个符号和一个子载波的无线电资源。一个RB是一个时隙和12个子载波的无线电资源(即,72或84个RE)。
-S323:OFDM信号生成
在资源元素映射之后,生成OFDM信号。OFDM信号的生成包括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和循环前缀(CP)的插入。
此外,生成的OFDM信号从数字信号被转换成待发送的模拟信号。
(c)交织的例子
图4是图解说明交织的简化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4,图解说明了具有4比特的长度的交织器(2031)。例如,当比特序列ABCD被输入该交织器时,该比特序列被交织,并且输出比特序列BDAC。
(d)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操作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并且交织单元153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例如,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进行上面描述的交织(S313)。即,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传输块(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turbo编码的码字(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并且交织单元153交织所述码字的比特序列。
此外,由交织单元153使用的交织器可以作为硬件(例如,可编程硬件)安装或者可以作为软件安装。交织器的交织模式是可替换的。
(6)接收处理单元160
接收处理单元160进行接收用户的发送数据的接收处理。
例如,接收处理单元160进行和要在下面描述的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的接收处理单元250相同的处理。
<3.2.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配置>
下面将参考图5至图7,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的配置的例子。图5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的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参考图5,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包括天线单元210、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处理单元240。
(1)天线单元210
天线单元210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20输出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中。此外,天线单元210把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把信号输出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2)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发送或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向另一个装置发送信号并接收来自另一个装置的信号。
(3)存储单元230
存储单元230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用于操作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的程序和数据。
(4)处理单元240
处理单元240提供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240包括接收处理单元250和发送处理单元260。此外,处理单元240还可包括除这些构成元件之外的其他构成元件。即,处理单元240还可进行除这些构成元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5)接收处理单元250
接收处理单元250进行接收用户的发送数据的接收处理。接收处理单元25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
(a)发送数据
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装置,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去往用户的发送数据。替代地,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可以是基站,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发送数据。
(b)接收处理的例子
图6是图解说明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的接收处理的例子的解释图。所述接收处理是当把IDMA应用于LTE系统时的物理层的处理。
-S351至S357
在接收到信号之后,进行OFDM信号解调(S351)和资源元素去映射(S353)。此外,检索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S355),并利用CRS进行信道估计(S357)。
-S359:均衡
均衡器校正信号的失真。作为均衡器,存在线性均衡器或非线性均衡器。
更具体地,作为均衡器,例如,存在迫零(ZF)均衡器、最小均方差(MMSE)均衡器和软球形解码器(SSD)均衡器。理论上,SSD均衡器具有比其他两种主要均衡器更好的BER/BLER性能。为了获得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安装最大似然检测(MLD)。然而,当调制程度和用户的数目增大时,MLD的复杂度显著增大。为了弥补复杂度的增大,在特定区域中进行SSD均衡,而不是处理信号星座内的所有点。结果,计算的复杂度降低。
-S360:多用户检测(MUD)
在MUD中,进行基本信号估计器(ESE)(S363)、去层映射(S365)、解交织(S367)、去速率匹配(S369)、去级联(S371)和信道解码(S373)。在解交织(S367)中,进行与发送侧的交织相反的操作。信道解码例如是纠错解码。具体地,信道解码例如是turbo解码。
此外,在MUD中,设计反馈体系结构。具体地,在信道解码(S373)之后,类似于发送侧地处理序列(S375至S381)。例如,进行交织(S379)。在所述交织中,使用和发送侧的交织器相同的交织器。
在MUD中,可对于所有用户并行地进行检测,以便检测来自不同用户的信号。即,可以同时检测用户的比特序列。
此外,当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不是基站而是终端装置(即,用户)时,可以进行检测单个用户的处理而不是MUD。
-S383至S387
对解码的码块进行码块去分割(S383)和CRC校验(S385)。随后,输出传输块(S387)。
(c)解交织的例子
图7是图解说明解交织的简化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7,图解说明了长度为4比特的解交织器(1302)。例如,当比特序列BDAC被输入该解交织器时,所述比特序列被交织,并且输出比特序列ABCD。
(d)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的操作
信息获取单元251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并且解交织单元253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以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例如,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进行上述解交织(S367)。即,信息获取单元251获取ESE和去层映射之后的接收的比特序列。随后,通过对接收的数据序列解交织,解交织单元253生成turbo解码之前的码字的比特序列(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此外,由解交织单元253使用的解交织器可以作为硬件(例如,可编程硬件)安装或者可以作为软件安装。解交织器的解交织模式是可替换的。
(6)发送处理单元260
发送处理单元260进行发送用户的发送数据的发送处理。
例如,发送处理单元260进行和上面描述的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的发送处理单元150相同的处理。
<<4.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8至图11,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
<4.1.概要>
(1)技术问题
作为用于IDMA系统的交织器,已经提出了RI、PRI、PI、HI、DI、LCI等。
然而,例如,当在IDMA系统中使用这样的现有交织器时,终端装置和系统上的负担增大,或者数据发送的灵活性降低。
例如,当使用RI时,发送器必须把交织器发送给接收器。因此,在发送器中,大存储器是必需的。为了发送器将交织器发送给接收器,需要额外的无线电资源。即,发送器和系统上的负担增大。特别地,当用户的数目增大时,待发送的数据(交织器)增大。结果,会发生存储器不足和延迟等。此外,即使当使用在非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PI或者在非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HI时,发送器也必须把随机生成的初始交织器发送给接收器。因此,即使当使用PRI、PI或HI时,也存在发生相同问题的顾虑。
例如,当使用DI或LCI时,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个中都可生成交织器,并且发送器不需要向接收器发送交织器。然而,比特序列必须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因此,数据发送的灵活性降低。
因而,理想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的结构。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理想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的结构。
(2)技术手段
在第一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纠错编码之后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通过交织从所述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包含在所述比特序列中,并且不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重叠。
因此,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
<4.2.交织的例子>
下面将参考图8至图11,描述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交织的例子。
(1)部分序列和交织器
任意正整数N可被如下表示成2的乘方之和。
[式3]
因而,即使当信息块(例如,码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不是2的乘方的长度时,长度M也可被表示成2的乘方的长度之和。换句话说,比特序列可被划分成长度均为2的乘方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因而,可以生成为用户独有并且具有与各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例如,所述交织器是DI。下文中将参考图8描述具体例子。
图8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序列和对应于所述部分序列的交织器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8,图解说明了具有1632比特的比特序列11。这里,1632被表示成1024+512+64+32。因而,比特序列11可被划分成具有32(=25)比特的部分序列13A、具有64(=26)比特的部分序列13B、具有512(=29)比特的部分序列13C和具有1024(=210)比特的部分序列13D。因此,可以生成对应于部分序列13的交织器21(即,为用户独有并且具有与部分序列13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具体地,可以生成分别对应于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的交织器21A、21B、21C和21D。例如,交织器21是DI。
此外,可以生成包括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为用户独有并且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并且具有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一个级联交织器。当对应于每个部分序列的交织器是DI时,所述一个级联交织器可被称为级联确定性交织器(CDI)。下文中将参考图9,描述具体例子。
图9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级联交织器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9,图解说明了参考图8描述的交织器21A、21B、21C和21D。例如,通过移位改变交织器21B、21C和21D的输入比特和输出比特并且级联改变后的交织器21A、21B、21C和21D,生成具有和参考图8描述的比特序列11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级联交织器23。例如,交织器21B的输入比特和输出比特被移位交织器21A的长度(即,32比特)。例如,交织器21C的输入比特和输出比特被移位交织器21A和21B的长度之和(即,96比特)。例如,交织器21D的输入比特和输出比特被移位交织器21A、21B和21C的长度之和(即,608比特)。例如,各个交织器21A、21B、21C和21D是DI,并且级联交织器23是CDI。
(2)交织
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对应的交织器,交织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
(a)第一个例子
作为第一个例子,交织单元153针对包含在比特序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比特序列中的每一个获取部分序列,并利用对应于部分序列的交织器,交织所述部分序列。随后,交织单元153级联交织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a-1)具体例子
返回参考图8,交织单元153获取部分序列13A,并利用对应于部分序列13A的交织器21A,交织部分序列13A。类似地,交织单元153交织部分序列13B、13C和13D。随后,交织单元153级联交织的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
(a-2)处理的流程
图10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第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例如,码字)(S401)。
交织单元153获取包含在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中的部分序列(S403)。所述部分序列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
交织单元153利用对应于部分序列的交织器,交织部分序列(S405)。所述交织器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交织器是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例如,DI)。
当对于包含在比特序列中的所有部分序列的交织都结束时(S407,是),交织单元153级联交织的部分序列(S409)。随后,处理结束。
当对于包含在比特序列中的部分序列任意之一的交织未结束时(S407,否),处理返回步骤S403。
此外,当然,可以并行地进行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交织。
(b)第二个例子
作为第二个例子,交织单元153利用一个级联交织器来交织比特序列,所述一个级联交织器包括与包含在比特序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
(b-1)具体例子
返回参考图8和图9,交织单元153可利用一个级联交织器23来交织比特序列11,所述一个级联交织器23包括与包含在比特序列11中的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对应的交织器21A、21B、21C和21D。
此外,级联交织器包括对应于部分序列的交织器。因此,在利用对应于部分序列的交织器来交织部分序列方面,第二个例子也与第一个例子相同。
(b-2)处理的流程
图11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第二个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例如,码字)(S411)。
交织单元153生成一个级联交织器,所述一个级联交织器包括与包含在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S413)。对应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例如,DI)。
交织单元153利用所述一个级联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S415)。随后,处理结束。
(3)解交织
此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进行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中的上述交织对应的解交织。
返回参考图8,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与交织器21A、21B、21C和21D对应的解交织器,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部分序列解交织。结果,可以获得包括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的比特序列11。
返回参考图8和图9,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对应于级联交织器23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结果,可获得比特序列11。此外,对应于级联交织器23的解交织器包括对应于交织器21A、21B、21C和21D的解交织器。因此,该例子也实质上与上述例子相同。
<4.3.技术特征>
(1)交织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通过交织从所述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包含在所述比特序列中,并且不重叠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
(a)发送数据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也可以是基站,并且发送数据也可以是去往用户的发送数据。替代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也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装置,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发送数据。
例如,发送数据是传输块。
(b)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和下面要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一样,信息块也可以是码块。
(c)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例如,信息块的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返回参考图8,例如,比特序列是比特序列11,并且具有1632比特的长度。
(d)部分序列
如上所述,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包含在所述比特序列中,并且不重叠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都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此外,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此外,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等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
返回参考图8,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是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中的每个都包含在比特序列11中,并且不重叠其他的部分序列。此外,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都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并且具有不同的长度。此外,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的长度的总和等于比特序列11的长度。
(e)交织
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对应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
(e-1)交织器
例如,对应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此外,对应的交织器可以是为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或者信息块(例如,码字或码块)所独有的交织器。
例如,对应的交织器是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对应的交织器是DI。作为另一个例子,对应的交织器可以是LCI。此外,对应的交织器不限于这些例子。
对应的交织器也可以作为硬件(例如,可编程硬件)安装,或者也可以作为软件安装。对应的交织器的交织模式是可替换的。
(e-2)具体例子
返回参考图8,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交织器21A,交织部分序列13A。类似地,交织单元153利用交织器21B来交织部分序列13B,利用交织器21C来交织部分序列13C,并且利用交织器21D来交织部分序列13D。
(e-3)并行处理
交织单元153可并行交织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因此,可以更迅速地进行交织。
(e-4)级联交织器
交织单元153可利用包括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并且具有与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一个级联交织器,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返回参考图8和图9,级联交织器23包括交织器21A、21B、21C和21D,并且具有与比特序列11的长度相同的长度。交织单元153可利用级联交织器23,交织比特序列11。此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实质上也是利用对应的交织器21交织的。
如上所述,交织单元153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因此,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
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例如,由于可不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因此在发送器中大存储器不是必需的,并且额外的无线电资源也不是必需的。因此,可以减轻发送器和系统上的负担。此外,由于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不限于2的乘方,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发送数据。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包含在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只被交织一次,因此可以缩短交织处理。
(2)解交织
信息获取单元251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单元253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解交织单元253通过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解交织,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在接收的比特序列中,并且不重叠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
(a)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和下面要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一样,信息块也可以是码块。
(b)接收的比特序列
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子帧中接收到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ESE和去层映射之后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c)部分序列
如上所述,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包含在接收的比特序列中,并且不重叠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都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此外,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此外,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等于接收的比特序列的长度。
(d)解交织
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解交织。
(d-1)解交织器
例如,对应的解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对应于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的解交织器。
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DI。作为另一个例子,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可以是LCI。此外,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不限于所述例子。
对应的解交织器也可以作为硬件(例如,可编程硬件)安装,或者也可以作为软件安装。对应的解交织器的解交织模式是可替换的。
(d-2)具体例子
返回参考图8,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对应于交织器21A、21B、21C和21D的解交织器,解交织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部分序列。结果,可以获得包括部分序列13A、13B、13C和13D的比特序列11。
(d-3)并行处理
解交织单元253可并行解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因此,可以更迅速地进行解交织。
(d-4)级联解交织器
解交织单元253可利用一个级联解交织器,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所述一个级联解交织器包括对应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解交织器,并且具有与接收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返回参考图8和图9,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可利用对应于级联交织器23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结果,可获得比特序列11。此外,对应于级联交织器23的解交织器包括对应于交织器21A、21B、21C和21D的解交织器。
<<5.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2至图18,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
<5.1.概要>
(1)技术问题
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技术问题和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技术问题相同。因而,这里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2)技术手段
在第二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通过交织从所述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括通过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即,所述比特序列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交织。
因此,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
<5.2.交织的第一种技术>
下面将参考图12至图14,描述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第一种技术。
(1)长度/交织器
在第一种技术中,从多个预定长度中选择与信息块(例如,码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相应的长度,并且使用具有所选择的长度的交织器。换句话说,从具有预定的不同长度的多个预定交织器中,选择具有与比特序列的长度M相应的长度的交织器。
具体地,例如,从包含在所述多个预定长度中的等于或小于长度M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中,选择最大长度。换句话说,从具有等于或小于长度M的长度并且包含在所述多个预定交织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交织器中,选择最长的交织器。
例如,所述多个预定长度是128比特、256比特、512比特、1024比特、2048比特和4096比特。比特序列的长度M为1632比特。在这种情况下,在等于或小于1632比特的4个长度(128比特、256比特、512比特和1024比特)中,选择为1024比特的最大长度。结果,使用具有1024比特的长度的交织器。即,选择具有1024比特的长度的交织器。
此外,所述比特序列是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并且所述交织器是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例如,所述交织器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例如,所述交织器是DI。
(2)交织
当选择的长度等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M时,如上所述,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所选择的长度的交织器(即,选择的交织器),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相反,当所选择的长度小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M时,如上所述,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所选择的长度的交织器(即,选择的交织器),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重复交织所述比特序列的一部分。下文中将参考图12,描述具体例子。
图12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第一种技术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12,图解说明了具有长度M的比特序列31。在这种情况下,从多个预定长度中,选择与长度M相应的长度K。即,从多个预定交织器中选择具有与长度M相应的长度K的交织器。例如,长度M为1632比特,而长度K为1024比特。首先,利用选择的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31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33(第0比特~第k-1比特)。结果,获得序列37。此后,级联序列37和比特序列31中的剩余序列35(第K比特~第M-1比特)。此外,利用选择的交织器,交织级联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第M-K比特~第M-1比特)。部分序列43包括序列37中的序列39和比特序列31中的剩余序列35。随后,通过级联序列37中的剩余序列41(换句话说,级联比特序列中的剩余序列41)与通过交织部分序列43获得的序列45,可以获得交织比特序列47。
(3)处理的流程
(a)总流程
图13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技术相关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例如,码字)(S431)。
交织单元153从多个预定长度中,选择与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相应的长度K(S433)。长度K是包含在所述多个预定长度中的等于或小于长度M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之中的最大长度。
当选择的长度K等于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时(S435,是),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选择的长度K的交织器(即,选择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随后,处理结束。
当选择的长度K小于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时(S435,否),交织单元153进行重复交织处理(S440)。随后,处理结束。
(b)重复交织处理
图14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技术相关的重复交织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选择的长度K的交织器(即,选择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第0比特~第K-1比特)(S441)。所述交织器是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
交织单元153级联通过交织所述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与所述比特序列中的剩余序列(第K比特~第M-1比特)(S443)。
此外,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选择的长度K的交织器,交织级联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第M-K比特~第M-1比特)(S445)。
交织单元153级联级联比特序列的剩余序列(第0比特~第M-K-1比特)与通过交织所述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S447)。随后,处理结束。
(4)解交织
此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进行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中的上述交织对应的解交织。
返回参考图12,例如,当假定比特序列47是接收的比特序列时,从多个预定长度中选择与比特序列47的长度M相应的长度K,并使用具有长度K的解交织器。即,选择具有长度K的解交织器。所述解交织器对应于具有长度K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首先,利用所述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47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45解交织。结果,获得序列43。随后,级联接收的比特序列47中的剩余序列41与序列43。此外,利用所述交织器,对级联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37解交织。结果,获得序列33。随后,级联序列33与级联比特序列中的剩余序列35,从而获得解交织的比特序列31。
<5.3.交织的第二种技术>
下面将参考图15至图17,描述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第二种技术。
(1)长度/交织器
在第二种技术中,使用具有一个预定长度K的交织器来交织比特序列。
此外,所述比特序列是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所述交织器是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例如,所述预定长度K(交织器的长度)是为2的乘方的长度。例如,所述交织器是DI。
(2)交织
在第二种技术中,交织单元153首先利用交织器,交织包含在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预定长度K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序列。
具体地,例如,如下计算具有预定长度K并且包含在具有长度M的比特序列中的部分序列的数目N,并且利用所述交织器交织所述数目的部分序列。
[式4]
此后,级联通过交织获得的N个序列。
当长度M是预定长度K的K倍时,输出包括N个序列的级联序列作为交织比特序列。相反,当长度M不是预定长度K的倍数时,交织单元153进行新的交织(重复交织)。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重复交织所述比特序列的一部分。下文中将参考图15,描述具体例子。
图15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第二种技术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15,图解说明了具有长度M的比特序列51。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具有预定长度K并且包含在比特序列51中的部分序列53的数目N。随后,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交织器,交织N个部分序列53(部分序列53A和53B等)。结果,获得N个序列57(序列57A和57B等)。随后,级联N个序列57以获得序列59。在该例子中,长度M不是长度K的倍数。因此,进一步级联序列59与比特序列51中的剩余序列55(第K*N比特~第M-1比特)。随后,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交织器,交织进一步级联的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65(第M-K比特~第M-1比特)。部分序列65包括序列59中的序列61,和剩余序列55。随后,级联序列59中的剩余序列63(第0比特~第M-K-1比特)与通过交织部分序列65获得的序列67,以获得交织比特序列69。
(3)处理的流程
(a)整体流程
图16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技术相关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例如,码字)(S451)。
交织单元153计算具有预定长度K并且包含在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中的部分序列的数目N(S453)。
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交织器,交织包含在所述比特序列中的N个部分序列(S455)。
交织单元153级联通过交织N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N个序列(S457)。
当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是预定长度K的倍数时(S459,是),处理结束。
否则(S459,否),交织单元153进行重复交织处理(S460)。随后,处理结束。
(b)重复交织处理
图17是图解说明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技术相关的重复交织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交织单元153进一步级联所述级联序列与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中的剩余序列(第K*N比特~第M-1比特)(S461)。
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交织器,交织进一步级联的比特序列中的部分序列(第M-K比特~第M-1比特)(S463)。
交织单元153级联进一步级联的比特序列中的剩余比特序列(第0比特~第M-K-1比特)与通过交织所述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S465)。随后,处理结束。
(4)解交织
此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进行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中的上述交织对应的解交织。
返回参考图15,例如,当假定比特序列69是接收的比特序列时,首先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解交织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69中的具有预定长度K的部分序列67。结果,获得序列65。随后,级联接收的比特序列69中的剩余序列63与序列65。此外,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解交织器,解交织级联比特序列中的具有预定长度K的多个部分序列57。结果,获得多个序列53。随后,级联所述多个序列53与序列55,以获得解交织的比特序列51。
<5.4.交织的变体>
下面将参考图18,描述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变体。
作为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的例子,已经描述了其中利用一个交织器来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例子,但是第二实施例不限于所述例子。可以利用两个或更多个交织器来交织比特序列。
此外,作为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的例子,已经描述了被交织两次或更多次的区域的数目为1的例子,不过第二实施例不限于所述例子。被交织两次或更多次的区域的数目可以为2或者更大。
图18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二实施例的交织的另一个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18,图解说明了M比特的比特序列。在该例子中,利用具有K0比特、K1比特、K2比特和K3比特的长度的交织器I0、I1、I2和I3,交织所述比特序列。此外,在该例子中,利用交织器I1,交织通过利用交织器I0进行交织而生成的序列的一部分。类似地,利用交织器I2,交织通过利用交织器I1进行交织而生成的序列的一部分,并且利用交织器I3,交织通过利用交织器I2进行交织而生成的序列的一部分。
<5.5.技术特征>
(1)交织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通过交织从所述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含通过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即,比特序列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交织。
(a)发送数据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可以是基站,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去往用户的发送数据。替代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装置,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发送数据。
例如,发送数据是传输块。
(b)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和下面要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一样,信息块也可以是码块。
(c)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例如,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d)部分序列
如上所述,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含通过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即,比特序列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交织。
例如,所述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还包括所述比特序列的一部分。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大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都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相同的长度。
返回参考图12,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是部分序列33和43。部分序列43包括通过交织部分序列33而获得的序列37的一部分(序列39)。部分序列43还包括比特序列31的一部分(序列35)。部分序列33和43的长度的总和大于比特序列31的长度。部分序列33和43具有为2的乘方的相同长度。
返回参考图15,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是多个部分序列53和65。部分序列65包括通过交织部分序列53B而获得的序列57B的一部分(序列61)。部分序列65还包括比特序列51的一部分(序列55)。多个部分序列53和65的长度的总和大于比特序列51的长度。多个部分序列53和65具有为2的乘方的相同长度。
(e)交织
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对应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
(e-1)交织器
例如,所述对应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此外,所述对应的交织器可以是为所述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或者所述信息块(例如,码字或码块)所独有的交织器。
例如,所述对应的交织器是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所述对应的交织器是DI。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对应的交织器可被称为重叠确定性交织器(ODI)。作为另一个例子,所述对应的交织器可以是LCI。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对应的交织器可被称为重叠线性同余交织器(OLCI)。此外,所述对应的交织器不限于所述例子。
所述对应的交织器也可以作为硬件(例如,可编程硬件)安装,或者也可以作为软件安装。所述对应的交织器的交织模式是可替换的。
(e-2)第一种技术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多个预定长度之中的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应的长度。
此外,具体地,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的长度是等于或小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并且包含在多个预定长度中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之中的最大长度。
返回参考图12,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是部分序列33和43。部分序列33和43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多个预定长度之中的与比特序列31的长度相应的长度。更具体地,部分序列33和43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包含在多个预定长度中的等于或小于比特序列31的长度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之中的最大长度。例如,所述多个预定长度是128比特、256比特、512比特、1024比特、2048比特和4096比特。比特序列31的长度为1632比特。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序列33和43都为1024比特。
(e-3)第二种技术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一个预定长度。
返回参考图15,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是多个部分序列53和65。所述多个部分序列53和65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一个预定长度。
如上所述,交织单元153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
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例如,由于可不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因此在发送器中大存储器不是必需的,并且额外的无线电资源也不是必需的。因此,可以减轻发送器和系统上的负担。此外,由于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不限于2的乘方,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发送数据。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部分序列的长度(交织器的长度)的下限,因此可以避免其中部分序列的长度(交织器的长度)被显著缩短的状况。因此,BER/BLER的性能会更好。
特别地,按照第一种技术,通过利用更接近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交织器,可以更令人满意地分配比特。因此,BER/BLER的性能会更好。
特别地,按照第二种技术,不必按照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选择部分序列的长度(交织器的长度)。因此,可以更迅速地进行交织。
(2)解交织器
信息获取单元251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单元253通过利用与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解交织单元253通过解交织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括通过解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即,接收的比特序列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解交织。
(a)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和下面要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一样,信息块也可以是码块。
(b)接收的比特序列
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子帧中接收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ESE和去层映射之后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c)部分序列
如上所述,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括通过解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
例如,所述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还包括接收的比特序列的一部分。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大于接收的比特序列的长度。
(d)解交织
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对应的解交织器,解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
(d-1)解交织器
例如,所述对应的解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解交织器,并且是与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
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为用户独有的所述交织器是DI。作为另一个例子,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可以是LCI。此外,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不限于所述例子。
所述对应的交织器也可以作为硬件(例如,可编程硬件)安装,或者也可以作为软件安装。所述对应的解交织器的解交织模式是可替换的。
(d-2)第一种技术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多个预定长度之中的与接收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应的长度。
此外,具体地,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的长度是包含在多个预定长度中的,等于或小于接收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之中的最大长度。
返回参考图12,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具有与接收的比特序列47的长度M相应的长度K的解交织器,解交织具有长度K的部分序列45和37。结果,可以获得比特序列31。
(d-3)第二种技术
例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一个预定长度。
返回参考图15,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具有预定长度K的解交织器,解交织具有预定长度K的部分序列67和多个部分序列57。结果,可以获得比特序列51。
<<6.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9至图21,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
<6.1.概要>
(1)技术问题
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技术问题和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技术问题相同。因而,这里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2)技术手段
在第三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从比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或者所述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
<6.2.交织的例子>
下面将参考图19至图21,描述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交织的例子。
(1)交织器
当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例如,码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M是为2的乘方的长度时,利用具有长度M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比特序列。例如,所述交织器是DI。
相反,特别地,当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M不是为2的乘方的长度时,获取比长度M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例如,所述交织器是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的交织器之中的比长度M长的最小交织器。例如,所述交织器是DI。此外,从所述交织器生成具有长度M的另一个交织器。下文中将参考图19,描述具体例子。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交织器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19,图解说明了1632比特的比特序列71。这里,1632比特比1024(=210)长,但比2048(=211)短。因而,获取具有2048(=211)比特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81。此外,从所述交织器生成具有1632比特的长度的交织器85。具体地,例如,交织器81中的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未包含在1632比特的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被排除。另一方面,交织器81中的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包含在1632比特的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保留。具体地,例如,交织器81中的部分83等被排除。从而,生成具有1632比特的长度的交织器85。
(2)交织
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具有长度M的所述另一个交织器(例如,交织器85),交织所述比特序列(例如,比特序列71)。
此外,代替利用具有长度M的所述另一个交织器(例如,交织器85),可以使用比长度M长的所述交织器(例如,交织器81)。例如,交织单元153可不利用比长度M长的所述交织器中的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未包含在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而只利用另外的部分,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3)处理的流程
(a)整体流程
图20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例如,码字)(S471)。
当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不是为2的乘方的长度时(S473,否),交织单元153获取比所述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S475)。随后,交织单元153进行交织器生成处理(S490),并利用生成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S477)。随后,处理结束。
相反,当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是为2的乘方的长度时(S473,是),交织单元153获取具有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S479)。随后,交织单元153利用该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S481)。随后,处理结束。
(b)交织器生成处理
图21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交织器生成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索引i和j被初始化为0(S491)。
当比所述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的值IEXTEND(i)小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M时(S493,是),值IEXTEND(i)被应用为具有长度M的交织器的值IM(j)(S495)。随后,索引j被增大(S496),并且索引i也被增大(S497)。
当IEXTEND(i)等于或大于比特序列的长度M时(S493,否),索引i被增大(S497)。
当索引i小于K时(S499,是),处理返回步骤S491。否则(S499,否),处理结束。
(4)解交织
此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进行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中的上述交织对应的解交织。
返回参考图19,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对应于交织器85的解交织器,解交织1632比特的接收的比特序列。结果,可获得比特序列71。
<6.3.技术特征>
(1)交织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从比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或者所述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a)发送数据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也可以是基站,并且发送数据也可以是去往用户的发送数据。替代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也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装置,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发送数据。
例如,发送数据是传输块。
(b)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和下面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一样,信息块也可以是码块。
(c)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例如,信息块的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返回参考图19,例如,比特序列是比特序列71,并且具有1632比特的长度。
(d)交织器
(d-1)比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
例如,比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的交织器。此外,所述交织器可以是为所述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或者所述信息块(例如,码字或码块)所独有的交织器。
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DI。作为另一个例子,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可以是LCI。此外,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不限于所述例子。
返回参考图19,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交织器81。
(d-2)另一个交织器
例如,所述另一个交织器是具有与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
此外,例如,所述另一个交织器是通过从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中,排除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未包含在具有与所述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而获得的交织器。
返回参考图19,例如,所述另一个交织器是交织器85。如上所述,交织器85是通过从交织器81中排除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未包含在1632比特的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部分83等)而获得的。
(e)交织
如上所述,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所述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返回参考图19,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交织器85,交织比特序列71。
此外,交织单元153可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在这种情况下,交织单元153可不利用所述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中的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未包含在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而只利用另一个部分,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如上所述,交织单元153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
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例如,由于可不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因此在发送器中大存储器不是必需的,并且额外的无线电资源也不是必需的。因此,可以减轻发送器和系统上的负担。此外,由于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不限于为2的乘方,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发送数据。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例如,由于使用具有与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因此可以更令人满意地分配比特。因此,BER/BLER的性能会更好。
(2)解交织
信息获取单元251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单元253通过利用与从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a)信息块
例如,所述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和下面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一样,所述信息块也可以是码块。
(b)接收的比特序列
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子帧中接收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ESE和去层映射之后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c)解交织器
(c-1)交织器
例如,所述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的交织器。例如,所述另一个交织器是具有与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交织器的描述与上述描述相同。因而,这里将省略其重复解释。
(c-2)解交织器
返回参考图19,例如,对应于另一个交织器的解交织器是对应于交织器85的解交织器。
(d)解交织器
如参考图19所述,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对应于交织器85的解交织器,交织1632比特的接收的比特序列。结果,可获得比特序列71。
<<7.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22至图26,描述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
<7.1.概要>
(1)技术问题
例如,在IDMA系统中,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码字的比特序列。所述码字的长度是宽范围中的一个长度。
然而,在IDMA系统中,当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范围较宽时,会出现关于比特序列的交织不可取的情况。
作为一个例子,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技术或者第三实施例的技术,可以准备具有各种长度的交织器来交织比特序列。因此,发送器和接收器上的负担会增大。
作为另一个例子,当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技术交织比特序列时,与具有预定长度的交织器相比,比特序列的长度会显著增大。结果,当使用所述交织器时,所述比特序列的比特被局部散布,但未被整体散布。结果,BER/BLER的性能恶化。
因而,可取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在IDMA系统中可以进一步缩小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范围的结构。
(2)技术手段
在第四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例如,所述信息块是码块。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进一步缩小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范围。
<7.2.交织的例子>
下面将参考图22至图26,描述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交织的例子。
(1)交织
例如,在诸如LTE之类的系统中,多个码块被级联以生成一个码字。
特别地,在该例子中,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一个或多个码块而不是码字。例如,并行地交织两个或更多个码块。例如,交织器是DI,并且可被称为码块并行确定性交织器(CBPDI)。所述交织器可进一步是小区、码字(或传输块)、码块或链路方向所独有的。下文中将参考图22,描述具体例子。
图22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交织的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22,和参考图3所述一样,在生成用户的传输块之后,进行CRC的添加(S303)、码块分割(S305)、作为信道编码的码块前向纠错(FEC)编码(S307)、速率匹配(S309)、码块级联(S311)等。特别地,在该例子中,在码块分割(S305)、码块FEC编码(S307)和速率匹配(S309)之后并在码块级联(S311)之前,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码块。例如,利用相同的交织器,交织对应于相同传输块的3个码块。
此外,和图22的例子中一样,当码字被交织时,例如,不进行参考图3描述的码字的交织(S313)。
此外,例如,为了匹配作为交织对象的码块的长度,在码块分割(S305)之前,可以进行针对传输块的比特填充或比特滤除。替代地,可在码块分割(S305)和码块FEC编码(S307)之间,进行针对码块的比特填充或比特滤除。
(2)级联/比特收集
(a)级联
例如,级联待交织的两个或更多个码块以生成码字。
(a-1)第一个例子
作为第一个例子,作为输出序列的第i个比特的值的c(i)如下表示。
[式5]
NCB是码块的数目。此外,bj(k)是第j个码块的比特序列中的第k个比特的值。索引i在0~LCB*NCB-1的范围中,并且LCB是码块的长度。下文中将参考图23,描述具体例子。
图23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码块级联的第一个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23,图解说明了3个码块(码块0、1和2)的序列。所述3个码块的序列被级联以生成码字。在所述码字中,包括码块0、1和2的比特的3个比特集合是按次序布置的。即,在所述码字中,包括b0(k)、b1(k)和b2(k)的3个比特集合是按照索引k的次序布置的。索引k在0~LCB-1的范围中。
(a-2)第二个例子
作为第二个例子,输出序列c(i)可如下表示。
[式6]
如上所述,bj(k)是第j个码块的比特序列中的第k个比特的值。LCB是码块的长度。索引i在0~LCB*NCB-1的范围中。LCB是码块的数目。下面将参考图24,描述具体例子。
图24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码块级联的第二个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24,图解说明了3个码块(码块0、1和2)的序列。所述3个码块被级联以生成码字。在所述码字中,码块0、1和2是按次序布置的。
(b)比特收集
可对交织的两个或更多个码块进行比特收集。结果,可生成码字。比特收集可以是异或(XOR)的比特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可如下表示作为输出序列的第i个比特的值的c(i)。
[式7]
这里,bj(i)是第j个码块的比特序列中的第i个比特的值。NCB是码块的数目。索引i在0~NCB-1的范围中,并且LCB是码块的长度。下文中将参考图25,描述具体例子。
图25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码块的比特收集例子的解释图。参考图25,图解说明了3个码块(码块0、1和2)。在该例子中,通过计算所述3个码块的XOR,进行比特收集。结果,输出具有与每个码块的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序列。
(3)处理的流程
图26是图解说明按照第四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性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的信息块(S511)。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例如,级联或比特收集)之前的块(例如,码块)。
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S513)。随后,处理结束。
(4)解交织
此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进行与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中的上述交织对应的解交织。
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解交织接收的比特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纠错解码之前的码块的比特序列。作为对接收的比特序列的解交织的结果,生成纠错解码之前的码块的比特序列。
<7.3.技术特征>
(1)交织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单元151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在所述纠错编码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a)发送数据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也可以是基站,并且发送数据也可以是去往用户的发送数据。替代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也可以是用户的终端装置,并且发送数据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发送数据。
例如,发送数据是传输块。
(b)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块。例如,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是码块分割。例如,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是级联或者异或的比特收集。例如,所述级联是码块级联。
(c)交织
(c-1)交织器
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长度为2的乘方的交织器。
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DI。作为另一个例子,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可以是LCI。此外,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不限于所述例子。
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可以是为小区、比信息块大的单元块或者链路方向独有的交织器。所述单元块可以是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或者可以是码字。替代地,所述交织器可以是不为单元块独有而是为信息块(例如,码块)独有的交织器。
(c-2)对应于相同单元块的信息块
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相同的交织器,交织对应于相同单元块(例如,相同传输块或相同码字)的两个或更多个信息块(例如,两个或更多个码块)的比特序列。替代地,交织单元153可利用为信息块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例如,码块)的比特序列。
例如,相同的单元块是相同的传输块或相同的码字。
返回参考图22,例如,交织单元153利用为用户独有的相同交织器,交织3个码字。
如上所述,交织单元153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进一步缩小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范围。更具体地,例如,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不是码字的比特序列,而是码块的比特序列,并且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范围被缩小。
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以码块单位而不是码字单位,进行在接收侧的处理(例如,MUD和ESE)。结果,可以减小解调、解码等的等待时间。
(2)解交织
信息获取单元251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单元253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信息块的比特序列。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之后并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块。
(a)信息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块。例如,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是码块去级联。
(b)接收的比特序列
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子帧中接收的序列。例如,接收的比特序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例如,码块去级联)之后并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序列。
(c)解交织
(c-1)解交织器
例如,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的交织器。所述交织器的描述与上面的描述相同。因而,这里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例如,解交织器也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
(c-2)对应于相同单元块的信息块
例如,解交织单元253利用相同的解交织器,解交织对应于相同单元块的两个或更多个接收的比特序列。
例如,相同的单元块是相同的传输块或相同的码字。
上面已经描述了第四实施例。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也可适用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
<<8.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
<8.1.概要>
(1)技术问题
例如,在IDMA系统中,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作为所述交织器,存在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中生成的交织器(换句话说,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所述交织器是DI。
然而,即使当DI是为任意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时,输入比特序列中的第一个比特也被输出作为输出比特序列中的第一个比特。结果,BLER会恶化。
此外,即使当使用可基于计算等式生成的交织器(例如,LCI)时,也会发生相同的问题。
因而,理想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在IDMA系统中可以减小用户之间的交织器的值的重叠的结构。
(2)技术手段
在第五实施例中,交织单元153利用基于预定计算等式生成的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所述预定计算等式包括与关于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应的移位值。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减小用户之间的交织器的值的重叠。
<8.2.技术特征>
例如,交织单元153获取基于预定计算等式生成的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单元153利用所述交织器,交织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特别地,如上所述,所述预定计算等式包括与关于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应的移位值。所述标识信息可以是RNTI。
(1)带移位的DI
作为一个例子,所述交织器是带移位的DI,并且如下表示。
[式8]
I(m)=((2k+1)m(m+1)/2+S(k))mod N
如上所述,所述计算等式是其中向DI的通常计算等式添加S(k)的等式。这里,k是用户ID,并且S(k)是与用户ID相应的移位值。由于S(k)的添加,I(0)随用户而不同。所述用户ID可以是RNTI。
(b)带移位的LCI
作为另一个例子,所述交织器可以是带移位的LCI,或者可被如下表示。
[式9]
I(m)=aI(m-1)+b+S(k))mod N
I(0)∈{0,N-1}
如上所述,该计算等式是其中向LCI的通常计算等式添加S(k)的等式。这里,k是用户ID,S(k)是与用户ID相应的移位值。由于S(k)的添加,I(1)随用户而不同。用户ID可以是RNTI。
(c)其他
例如,发送数据是传输块。
例如,信息块是码字。替代地,信息块可以是码块。
上面已经描述了第五实施例。按照第五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也可适用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
<9.应用例子>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可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无线电通信装置(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可被实现成任意类型的演进节点B(eNB),比如宏eNB或小eNB。小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比如皮eNB、微eNB或者家庭(飞)eNB。无线电通信装置可改为被实现成任意其他类型的基站,比如Node B和基站收发信台(BTS)。无线电通信装置可包括配置成控制无线电通信的主体(也被称为基站装置),和布置在与所述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RRH)。另外,下面要讨论的各种类型的终端通过临时或半永久地执行基站功能,也可起无线电通信装置的作用。此外,可在基站装置或者基站装置的模块中,实现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元件。
例如,无线电通信装置(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或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200)可被实现成移动终端,比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电子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相机,或者车载终端,比如汽车导航装置。无线电通信装置也可被实现成进行机器间(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型通信(MTC)终端)。此外,可在安装在各个终端上的模块(比如包括单个管芯的集成电路模块)中,实现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元件。
(第一应用例子)
图27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可适用于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个例子的方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各个天线810与基站装置820可经由RF电缆相互连接。
每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装置82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eNB 800可包括多个天线810,如图27中图解所示。例如,多个天线810可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尽管图27图解说明其中eNB 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例子,但是eNB 80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装置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装置8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根据由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送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打包以生成打包分组,并且传送生成的打包分组。控制器821可具有进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入控制和调度之类的控制的逻辑功能。可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同地进行所述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比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通信。在该情况下,eNB 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可通过逻辑接口(比如S1接口和X2接口)相互连接。网络接口823也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者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那么网络接口823可把比由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用于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高级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且经由天线810提供与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通常可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分用,并进行各层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比如L1、媒体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BB处理器826可代替控制器821,具有部分或所有上述逻辑功能。BB处理器826可以是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包括配置成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所述程序可允许改变BB处理器826的功能。所述模块可以是插入基站装置820的插槽中的卡或刀片。替代地,所述模块也可以是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如图27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可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RF电路827,如图27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RF电路827可与多个天线元件相容。尽管图27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例子,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在图27中图解所示的eNB 800中,参考图2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上。作为一个例子,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825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826)或者全部的模块可被安装在eNB 800上,并且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所述模块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执行所述程序。作为另一个例子,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可被安装在eNB 80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BB处理器826)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装置,可以提供eNB 800、基站装置820或所述模块,或者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就这些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与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相同。
此外,在图27中图解所示的eNB 800中,通过利用图2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由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RF电路827)实现。此外,天线110也可由天线810实现。就这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天线单元2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与天线单元1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相同。
(第二应用例子)
图28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可适用于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个例子的方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装置850和RRH 860。各个天线840与RRH860可经由RF电缆相互连接。基站装置850和RRH 8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电缆之类的高速线路相互连接。
每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860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eNB 830可包括多个天线840,如图28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天线840可与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尽管图28图解说明其中eNB 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例子,但是eNB 83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装置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与参考图27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相同。
无线电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或LTE-高级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且经由RRH 860和天线840提供与位于对应于RRH 860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855通常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856。除了BB处理器856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 860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与参考图27描述的BB处理器826相同。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如图28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BB处理器856可与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尽管图28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例子,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也可以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电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装置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也可以是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电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通常可包括例如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可包括多个RF电路864,如图28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RF电路864可支持多个天线元件。尽管图28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例子,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也可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28中图解所示的eNB 830中,参考图2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55或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上。作为一个例子,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855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856)或者全部的模块可被安装在eNB 830上,并且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所述模块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执行所述程序。作为另一个例子,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可被安装在eNB 83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例如,BB处理器856)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装置,可以提供eNB 830、基站装置820或所述模块,或者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就这些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与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相同。
此外,在图28中图解所示的eNB 830中,通过利用例如图2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由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例如,RF电路864)实现。此外,天线110也可由天线840实现。就这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天线单元2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与天线单元1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相同。
(第三应用例子)
图29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可适用于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另一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存储装置9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把外部设备(比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摄像头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图像传感器,并且生成拍摄的图像。传感器907可包括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麦克风908把输入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配置成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把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和LTE-高级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通常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分用,并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也可以是上面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如图29中图解所示。尽管图29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例子,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式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支持另一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近场通信方式和无线电局域网(LAN)方式。在该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比如用于不同的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16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智能电话900可包括多个天线916,如图29中图解所示。尽管图29图解说明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例子,但是智能电话90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天线916。在该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使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相互连接。电池918经由图中部分示为虚线的馈电线,向图29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各个块供电。辅助控制器919例如按睡眠模式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少必要功能。
在图29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考图2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上。作为一个例子,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912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913)或者全部的模块可被安装在智能电话900上,并且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所述模块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执行所述程序。作为另一个例子,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可被安装在智能电话90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BB处理器913)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装置,可以提供智能电话900或所述模块,或者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就这些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与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相同。
此外,在图29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通过利用图2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由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RF电路914)实现。此外,天线110也可由天线916实现。就这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天线单元2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与天线单元1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相同。
(第四应用例子)
图30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适用于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导航功能和另一个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位置(比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包括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数据接口9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比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比如CD和DVD)中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配置成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者再现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和LTE-高级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且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通常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分用,并且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是上面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如图30中图解所示。尽管图30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例子,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式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支持另一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近场无线通信方式和无线电LAN方式。在该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各个天线开关936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比如,用于不同的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37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多个天线937,如图30中图解所示。尽管图30图解说明其中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例子,但是汽车导航装置92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装置920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天线937。在该情况下,可从汽车导航装置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图中部分示为虚线的馈电线,向图30中图解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各个块供电。电池938积累从车辆供给的电力。
在图30中图解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考图2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上。作为一个例子,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933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934)或者全部的模块可被安装在汽车导航装置920上,并且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可被安装在所述模块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执行所述程序。作为另一个例子,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可被安装在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3(例如,BB处理器934)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的装置,可以提供汽车导航装置920或所述模块,或者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就这些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与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相同。
此外,在图30中图解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通过利用图2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由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RF电路935)实现。此外,天线110也可由天线937实现。就这点来说,参考图5描述的天线单元2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与天线单元110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相同。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也可被实现成包括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即,可作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51和交织单元153(或者信息获取单元251和解交织单元253)的装置,提供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块942生成车辆数据,比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把生成的数据输出给车载网络941。
<<10.结论>>
上面已经参考图1至图30,描述了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装置和处理。
(1)第一实施例
按照第一实施例,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包括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来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交织单元153。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通过交织从所述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包含在所述比特序列中,并且不重叠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
(2)第二实施例
按照第二实施例,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包括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来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交织单元153。特别地,交织单元153通过交织从所述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交织所述比特序列。
此外,按照第二实施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括通过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另一个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即,所述比特序列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交织。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
(3)第三实施例
按照第三实施例,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包括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利用从比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或者所述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交织单元153。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负担更轻并且更加灵活地发送数据。更具体地,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发送具有任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而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之间发送和接收交织器。
(4)第四实施例
按照第四实施例,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包括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的信息获取单元151,和利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来交织所述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交织单元153。特别地,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在所述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从而,例如,在IDMA系统中,可以进一步缩小作为交织对象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的范围。
(5)第五实施例
按照第五实施例,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00包括利用基于预定计算等式生成的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交织单元153。特别地,所述预定计算等式包括与关于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应的移位值。
因而,例如,理想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在IDMA系统中能够减小用户之间的交织器的值的重叠的结构。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上面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理解所述各种变更和修改会自然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之内。
例如,已经描述了其中使用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来交织从用户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生成的信息块(例如,码字或码块)的比特序列的例子。在本公开中,所述交织器可以是为用户独有并且为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或信息块(例如,码字或码块)独有的交织器。例如,通过向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应用为发送数据或信息块独有的移位,可以生成为发送数据或信息块独有的交织器。
此外,并不总是必须按照在流程图或序列图中描述的次序,按时间次序执行本说明书中的处理中的处理步骤。例如,上述处理中的处理步骤可按照与在流程图或序列图中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执行,或者可并行地执行。
此外,可以生成使包含在按照本说明书的装置(例如,无线电通信装置或用于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模块)中的处理器(例如,CPU或DSP)起所述装置的构成元件(例如,信息获取单元、以及交织单元或解交织单元)作用的计算机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进行所述装置的构成元件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还可提供记录所述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提供包括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和能够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装置(例如,无线电通信装置或用于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模块)。包括所述装置的构成元件(例如,信息获取单元、以及交织单元或解交织单元)的操作的方法也包含在按照本公开的技术中。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例示性或示例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即,连同上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述效果,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实现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其他效果。
另外,也可如下配置本技术。
(1)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交织单元通过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交织比特序列。
(2)按照(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
(3)按照(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4)按照(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信息块是码字或码块。
(5)按照(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利用对应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并且
所述对应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
(6)按照(1)-(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在比特序列中,并且不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重叠。
(7)按照(6)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等于比特序列的长度。
(8)按照(6)或(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
(9)按照(6)-(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并行地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10)按照(6)-(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利用一个级联的交织器来交织比特序列,所述一个级联的交织器包括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并且具有与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
所述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
(11)按照(1)-(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括通过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
(12)按照(1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还包括比特序列的一部分。
(13)按照(11)或(1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大于比特序列的长度。
(14)按照(1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相同的长度。
(15)按照(11)-(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多个预定长度之中的与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应的长度。
(16)按照(15)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的长度是包含在所述多个预定长度中的等于或小于比特序列的长度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之中的最大长度。
(17)按照(11)-(1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一个预定长度。
(18)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来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解交织单元通过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解交织,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
(19)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或者从用户独有的并且比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
(20)按照(19)所述的装置,
其中,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的交织器。
(21)按照(19)或(20)所述的装置,
其中,另一个交织器是具有与信息块的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交织器。
(22)按照(21)所述的装置,
其中,另一个交织器是通过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中排除其中输入比特被输出给未包含在具有与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输出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的部分而获得的交织器。
(23)按照(19)-(2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24)按照(19)-(2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信息块是码字或码块。
(25)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从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26)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以及
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27)按照(26)所述的装置,
其中,信息块是码块。
(28)按照(26)或(27)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利用相同的交织器,交织与相同的单元块对应的两个或更多个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29)按照(26)-(2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的交织器。
(30)按照(26)-(2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是为小区、大于信息块的单元块或者链路方向独有的交织器。
(31)按照(26)-(3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中,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是级联或者异或的比特收集。
(32)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之后并且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块。
(33)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处理器,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比特序列的交织包括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34)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比特序列的交织包括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35)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比特序列的交织包括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36)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处理器,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接收的比特序列的解交织包括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解交织。
(37)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接收的比特序列的解交织包括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解交织。
(38)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接收的比特序列的解交织包括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解交织。
(39)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处理器,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或者从用户独有的并且比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
(40)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或者从用户独有的并且比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
(41)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或者从用户独有的并且比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
(42)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处理器,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从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43)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从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44)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从比接收的比特序列长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45)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处理器,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46)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47)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以及
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48)一种装置,包括:通过处理器,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之后并且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块。
(49)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之后并且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块。
(50)一种其上记录有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解码的分割之后并且在纠错解码之前的块。
附图标记列表
1 系统
11,31,51,71 比特序列
13,33,43,53,65 部分序列
100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
150 发送处理单元
151 信息获取单元
153 交织单元
200 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
250 接收处理单元
251 信息获取单元
253 解交织单元

Claims (18)

1.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交织单元通过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交织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在比特序列中,并且不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为2的乘方的长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比特序列具有不为2的乘方的长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信息块是码字或码块。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利用对应的交织器,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并且
所述对应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等于比特序列的长度。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并行地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交织单元利用一个级联的交织器来交织比特序列,所述一个级联的交织器包括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并且具有与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
所述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交织器是具有与部分序列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并且为用户独有的交织器。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包括通过交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而获得的序列的一部分。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还包括比特序列的一部分。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的长度的总和大于比特序列的长度。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相同的长度。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多个预定长度之中的与比特序列的长度相应的长度。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序列的长度是包含在所述多个预定长度中的等于或小于比特序列的长度的一个或多个长度之中的最大长度。
15.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一个预定长度。
16.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接收的比特序列;以及
解交织单元,所述解交织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利用与用户独有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来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生成未经过纠错解码的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解交织单元通过对从接收的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解交织,对接收的比特序列解交织,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在比特序列中,并且不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
17.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并且经过纠错编码的信息块;以及
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或者从用户独有的并且比信息块的比特序列长的交织器获得的另一个交织器,交织比特序列,
其中,交织单元通过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交织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在比特序列中,并且不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
18.一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根据用户的发送数据生成的信息块;以及
交织单元,所述交织单元被配置成利用用户独有的交织器,交织信息块的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信息块是在用于纠错编码的分割以及所述纠错编码之后并且在纠错编码之后的整合之前的块,
其中,交织单元通过交织从比特序列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交织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在比特序列中,并且不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中的其他部分序列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序列具有不同的长度。
CN201580056890.0A 2014-10-27 2015-07-21 一种装置 Active CN107078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1603.7A CN109768803B (zh) 2014-10-27 2015-07-21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8184 2014-10-27
JP2014218184 2014-10-27
PCT/JP2015/070650 WO2016067684A1 (ja) 2014-10-27 2015-07-21 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1603.7A Division CN109768803B (zh) 2014-10-27 2015-07-21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832A CN107078832A (zh) 2017-08-18
CN107078832B true CN107078832B (zh) 2018-12-18

Family

ID=5585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6890.0A Active CN107078832B (zh) 2014-10-27 2015-07-21 一种装置
CN201811371603.7A Active CN109768803B (zh) 2014-10-27 2015-07-21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1603.7A Active CN109768803B (zh) 2014-10-27 2015-07-21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10224965B2 (zh)
EP (2) EP3214780A4 (zh)
JP (1) JP6686894B2 (zh)
CN (2) CN107078832B (zh)
AU (2) AU2015338473B2 (zh)
BR (1) BR112017008227A2 (zh)
WO (1) WO20160676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2416A (zh) * 2016-04-15 2017-10-27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收发端的装置和方法、软信息估计器
US10616805B2 (en) * 2016-08-11 2020-04-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s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0034847B (zh) * 2018-01-12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0071728B (zh) * 2018-01-24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方法及交织设备
US10951237B2 (en) * 2019-03-22 2021-03-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osing array codes for power of two and variable block sizes
CN110992672B (zh) * 2019-09-25 2021-06-29 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红外遥控器学习及编码方法、红外遥控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10135787A1 (en) * 2019-11-04 2021-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eaving transport blocks in broadcast transmissions
CN111490854B (zh) * 2020-04-16 2022-08-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Logistic序列的IDMA交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77993A1 (en) * 2005-01-18 2006-07-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CN101425871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元纠错码发射接收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以及相关方法
CN102195672A (zh) * 2011-06-02 201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idma的ofdm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0407B4 (de) * 1999-07-14 2011-09-01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zur optimalen Ratenanpassung in einem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GB2403104B (en) * 2003-06-16 2006-06-14 Inmarsat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543197B2 (en) * 2004-12-22 2009-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uned bit-reversal interleaver
US7434138B2 (en) * 2005-06-27 2008-10-07 Agere Systems Inc. Structured interleaving/de-interleaving scheme for product code encoders/decorders
US7848400B2 (en) * 2007-04-26 2010-12-07 Broadcom Corporation Retransmission of reordered/coded data in response to presumed receiver decoding failure
US8095735B2 (en) * 2008-08-05 2012-01-10 Convey Computer Memory interleave fo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KR101558562B1 (ko) * 2008-05-26 2015-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코드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DE102008056545A1 (de) 2008-11-10 2010-05-27 Gea Westfaliasurge Gmbh Reinigungseinheit zum Reinigen wenigstens eines Kopfabschnittes eines Melkbechers
JP5145208B2 (ja) 2008-12-25 2013-0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復号方法及び復号器
CN102301604B (zh) * 2009-02-05 2015-05-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2308507B (zh) * 2009-02-05 2014-04-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US8612820B2 (en) * 2009-04-1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leaving in a forward link only system
US8543884B2 (en) * 2009-06-16 2013-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 parallel interleaver and de-interleaver
US8112677B2 (en) * 2010-02-26 2012-02-07 UltraSoC Technologies Limited Method of debugging multiple processes
MX2012013067A (es) * 2010-05-12 2012-1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para realizar intercalado de canale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de varias antenas, y aparato para el mismo.
US8532112B2 (en) * 2011-09-23 2013-09-10 Lsi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for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77993A1 (en) * 2005-01-18 2006-07-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CN101425871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元纠错码发射接收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以及相关方法
CN102195672A (zh) * 2011-06-02 201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idma的ofdm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ear congruential interleaves design for IDMA system;Tao Peng etc;《IEEE》;20110928;第220-22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338473A1 (en) 2017-05-18
WO2016067684A1 (ja) 2016-05-06
AU2018282443B2 (en) 2019-11-07
US20230318630A1 (en) 2023-10-05
US10771093B2 (en) 2020-09-08
EP4084340A2 (en) 2022-11-02
CN109768803B (zh) 2023-08-25
CN109768803A (zh) 2019-05-17
US11171669B2 (en) 2021-11-09
AU2015338473B2 (en) 2018-11-08
EP4084340A3 (en) 2023-01-18
BR112017008227A2 (pt) 2017-12-26
US20170244428A1 (en) 2017-08-24
AU2018282443A1 (en) 2019-01-17
US20190149174A1 (en) 2019-05-16
US20200304153A1 (en) 2020-09-24
US20220045698A1 (en) 2022-02-10
EP3214780A1 (en) 2017-09-06
JPWO2016067684A1 (ja) 2017-08-03
US11695432B2 (en) 2023-07-04
JP6686894B2 (ja) 2020-04-22
US10224965B2 (en) 2019-03-05
EP3214780A4 (en) 2018-10-31
CN107078832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832B (zh) 一种装置
JP2022172317A (ja) コードブロックの分割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5944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接收方法
US11362757B2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unit that generates transmission signal sequences of multiple power layers
CN106716892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2237953A (zh) 一种lte下行业务信道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Upadhyaya et al. Novel design of address generator for WiMAX multimode interleaver using FPGA based finite state machine
Iqbal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oding and interleaving in a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86562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JP2013524634A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用いたシステムの拡張された周波数ダイバーシティ技法
WO2017130505A1 (ja)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565349A (zh)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9565348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Upadhyaya et al. Novel design of WiMAX multimode interleaver for efficient FPGA implementation using finite state machine based address generator
WO2016181718A1 (ja)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611522A (zh) 数据重构方法及装置
Zeng et al. Interleaver-based 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th iterative decoding and detection
Bhardwaj et al. VHDL implementation of efficient multimode block interleaver for WiMAX
Hassan et al. FPGA implementation of LTE downlink transceiver with synchron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Digish et al. ASIC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for LTE
CN111464260A (zh)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Tiwari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ous Interleavers for IDMA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