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8956A - 电池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池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8956A
CN107068956A CN201610949914.1A CN201610949914A CN107068956A CN 107068956 A CN107068956 A CN 107068956A CN 201610949914 A CN201610949914 A CN 201610949914A CN 107068956 A CN107068956 A CN 107068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necting plate
cam member
terminal
batter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99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月芳圭
月芳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68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8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端子,可实现与电池接线柱连接时的作业性的提高。电池端子(A)具备:端子主体(10);左右一对紧固片(36),其形成于端子主体(10)上,能以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的方式变形;凸轮构件(51),其具有左右一对按压面(56),一对按压面(56)能按压一对紧固片(36)的外侧缘,并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的轴线倾斜;以及连接单元(50),其在使一对按压面(56)与凸轮构件(51)的一对外侧缘抵接的状态下使凸轮构件(51)向上下方向移位,在紧固片(36)上形成有能与按压面(56)滑动接触的弧状面(45)。

Description

电池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端子。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具备:电池接线柱主体,其形成有一对紧固部;托架,其具有按压一对紧固部的外侧缘的锥部;以及螺栓和螺母,其使托架向锥部按压紧固部的方向移位。当使托架移位而使锥部按压于一对紧固部的外侧缘时,通过锥部的倾斜,一对紧固部靠近而贴紧于电池接线柱的外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6094号公报
在上述的电池端子中,紧固部中的与锥部的滑动接触区域成为与锥部平行的平面。因此,在锥部按压紧固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大,有作业性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实现与电池接线柱连接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的特征在于,具备:
端子主体;
左右一对紧固片,其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上,能以贴紧于所述电池接线柱的外周的方式变形;
凸轮构件,其具有左右一对按压面,所述一对按压面能按压所述一对紧固片的外侧缘,并相对于所述电池接线柱的轴线倾斜;以及
连接构件,其在使所述一对按压面与所述凸轮构件的一对外侧缘抵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凸轮构件向上下方向移位,
在所述紧固片上形成有能与所述按压面滑动接触的弧状面。
根据该构成,在按压面按压紧固片时,按压面和紧固片不是面接触而是线接触,所以摩擦阻力被抑制得较小。因此,与电池接线柱连接时的作业性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端子主体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电池端子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使紧固片向紧固方向变形前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使紧固片向紧固方向变形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端子主体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电池端子与电池接线柱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X-X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使紧固片向紧固方向变形前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使紧固片向紧固方向变形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1是端子主体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Y-Y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Z-Z线剖视图;
图14是下构件的侧视图;
图15是下构件的仰视图;
图16是简化地表示实施例2的电池端子中的凸轮构件和倾斜限制部的主视图;
图17是简化地表示实施例3的电池端子中的凸轮构件和倾斜限制部的主视图;以及
图18是简化地表示实施例4的电池端子中的凸轮构件和倾斜限制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B、C、D:电池端子
10:端子主体
18:支撑板部
20:止转部
21:伸出部
36:紧固片
42:基板部
43:折回部
44:加强板部
45:弧状面
50:连接单元
51:凸轮构件
56:按压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也可以是,所述紧固片构成为具备:基板部;折回部,其与所述基板部的外缘部相连,具有所述弧状面;以及加强板部,其是使所述折回部延伸而成的,并与所述基板部重叠。根据该构成,因为紧固片成为两片重叠的状态,所以紧固片的强度提高。由此,能防止紧固片在被按压面按压时不当变形。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也可以具备:支撑板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上,从下方支撑所述紧固片;左右一对止转部,其是从所述支撑板部的左右两外侧缘向下方延伸出的形式,使所述连接单元以限制旋转的状态嵌合;以及伸出部,其是从所述支撑板部的左右两外侧缘中未形成所述止转部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形式,从下方支撑所述紧固片。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左右相对地成对的止转部的左右间隔狭窄、支撑板部的左右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伸出部从下方支撑紧固片。
本发明的电池端子也可以是,所述紧固片是大致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出的形式,所述伸出部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紧固片中的与所述凸轮构件抵接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根据该构成,伸出部配置于与紧固片中来自凸轮构件的按压力直接作用的位置接近的位置,所以伸出部能有效地接受来自凸轮构件的按压力。因此,能防止紧固片的不当变形。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5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A与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电池接线柱P能导通地连接。电池端子A具备端子主体10和连接单元50。端子主体10构成为具备下构件11、上构件30以及连接用螺栓32。连接单元50构成为具备凸轮构件51、作为连接构件的连接螺栓58、以及作为连接构件的螺母61。
<下构件11>
下构件11是通过对冲裁为固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铁)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成形为固定形状的。如图1、图14、图15所示,在下构件1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俯视呈圆形的环状部12。在环状部12中形成有俯视呈大致圆形的定位孔13。定位孔13的内径设定为与电池接线柱P的最大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在环状部12的左右两外侧缘的前端部(图9中的左侧的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立起的左右对称的一对侧壁部14。
在两侧壁部14上形成有从其上端缘朝向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出的呈大致水平的左右对称的一对抑制部15。抑制部15作为用于支撑紧固片36的支撑部发挥作用。在两侧壁部14上形成有从其前端缘向前方且呈齐平状延伸出的呈板状的左右对称的一对倾斜限制部16。倾斜限制部16的内侧面是上下方向(与电池接线柱P的轴线平行)的平坦面,作为用于限制凸轮构件51的倾斜的垂直承受面17发挥作用。
在下构件11的前端部形成有使板面朝向水平的俯视呈大致方形的支撑板部18。支撑板部18作为用于支撑紧固片36的支撑部发挥作用。支撑板部18的后端缘经由前壁部19与环状部12的前端缘相连。在支撑板部18上形成有从其前端缘和左右两侧缘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延伸出的形式的止转部20。同样,在支撑板部18上形成有从其左右两侧缘部的后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呈齐平状延伸出的呈板状的左右对称的一对伸出部21。另外,在支撑板部18中形成有俯视呈圆形的贯通孔22。
在下构件11上形成有从环状部12的后端缘向上方延伸出的形式的后壁部23和从后壁部23的上端缘向后方水平地延伸出的形式的板状接合部24。在板状接合部24上左右对称地形成有一对从其左右两侧缘的后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形式的防脱突起25。
<上构件30>
上构件30是通过对冲裁为固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铜)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成形为固定形状的。如图1、图2、图8所示,在上构件30的后端部形成有导体连接部31。导体连接部31成形为箱形,在导体连接部31的内部收纳有连接用螺栓32的基部。连接用螺栓32的轴部向导体连接部31的上方突出,在该连接用螺栓32的轴部连接有外部导体33。
在上构件30上形成有从导体连接部31的前端缘向前方齐平状地延伸出的形式的呈水平板状的连结部34。在连结部34上左右对称地形成有一对从其左右两侧缘向下方延伸出的形式的铆接片35。该连结部34和一对铆接片35作为将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接合的单元发挥作用。
在上构件30上形成有与连结部34的前端缘相连的左右对称的一对紧固片36。左右两紧固片36在其基端部37(后端部)相互相连,同时该基端部37与连结部34相连。紧固片36由构成其基端侧区域的大致半圆弧形的臂部38和从臂部38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出的受压部39构成。
左右一对臂部38在俯视时配置成大致圆形,以从左右两侧夹着电池接线柱P的方式将其包围。由左右两臂部38包围的空间成为收纳电池接线柱P的连接孔40。另外,在臂部38上利用翻边加工形成有从其内侧缘(内周缘)向上方立起的形式的周壁部41。在将电池端子A与电池接线柱P连接的状态下,臂部38的内侧缘(内周缘)和周壁部41的内周面牢固地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
受压部39由如下构成:从左右两臂部38的前端部向前方齐平状地延伸出的水平的基板部42;从基板部42的宽度方向外缘部向上方呈大致半圆弧状地延伸出的折回部43;以及从折回部43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出并与基板部42的上表面重合的加强板部44。在左右两受压部39的内侧面(相对面)形成有俯视呈大致半圆形的缺口部46。缺口部46的曲率半径是与后述的连接螺栓58的外螺纹部60的外周的曲率半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大的尺寸。另外,折回部43的外表面成为主视形状呈大致半圆弧形的弧状面45。弧状面45相对于基板部42的下表面和加强板部44的上表面平滑地(接线状)相连。
<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的组装方式>
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以一对紧固片36能向左右方向(与电池接线柱P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移动和变形的方式,且以一对紧固片36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被定位的方式一体地组装。具体地,如图8、图11所示,使上构件30的连结部34与下构件11的板状接合部24的上表面重合,在该状态下,如图9~图12所示,使一对铆接片35以与板状接合部24的下表面贴紧的方式变形。
由此,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成为被限制了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相对移位的状态。另外,变形的铆接片35以被后壁部23的后表面和防脱突起25的前表面夹着的状态相对于后壁部23的后表面和防脱突起25的前表面卡定。由此,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成为被限制了向前后方向的相对移位的状态。这样,板状接合部24在一对铆接片35的顶端部与连结部34之间以上下且牢固地被夹紧的方式接合,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一体化。板状接合部24与铆接片35以及连结部34的接合部位是与紧固片36不同的区域(从紧固片36向后方离开的区域)。
在将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组装好的状态下,如图4、图5、图8所示,一对紧固片36的受压部39与支撑板部18的上表面重叠。另外,紧固片36的臂部38的前端部成为与抑制部15的下表面接触或者稍微空开间隙相对的状态。即,一对紧固片36以相对于下构件11能向左右方向移位的方式被支撑板部18从下方支撑。另外,一对紧固片36被夹在支撑板部18与抑制部15之间,由此被限制相对于下构件11向上下方向较大地相对移位。另外,定位孔13与紧固片36之间的连接孔40在俯视时处于大致同轴状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将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一体化,从而可构成端子主体10。
<连接单元50>
构成连接单元50的凸轮构件51是通过对板厚尺寸比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大的金属板材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成形为固定形状的。凸轮构件51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由以下构成:俯视呈大致方形的水平部52;从水平部52的左右两侧缘向斜下方延伸出的形式的一对倾斜部53;以及从两倾斜部53的下端缘向下方延伸出的形式的一对垂直壁部54。
在水平部52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俯视为圆形的插通孔55。插通孔55的内径设定为与连接螺栓58的外螺纹部60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的尺寸。左右两倾斜部53向左右间隔越朝向下方越扩大的方向倾斜。左右两倾斜部53的内表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倾斜的按压面56。垂直壁部54的外侧面成为上下方向的垂直接触面57。
构成连接单元50的连接螺栓58是具有俯视呈方形(即非圆形)的基部59和从基部59向上方延伸出的形式的外螺纹部60的单一部件。构成连接单元50的螺母61拧入外螺纹部60。
<实施例1的作用>
在端子主体10上,在与电池接线柱P连接前,预先将凸轮构件51、连接螺栓58以及螺母61临时组装。在临时组装时,首先将连接螺栓58的外螺纹部60从支撑板部18下插通到贯通孔22中,如图8、图9所示,使基部59与支撑板部18的下表面接触并与止转部20嵌合。由此,连接螺栓58保持为相对于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被限制了旋转的状态。
在将连接螺栓58插通到支撑板部18中的工序的前后,将凸轮构件51以相对于一对受压部39从上方覆盖的方式组装。在使凸轮构件51覆盖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左右两受压部39位于使其弧状面45与垂直壁部54的内表面上端部以及按压面56的下端部相对的位置。而且,凸轮构件51的垂直壁部54被夹在下构件11的左右两倾斜限制部16之间,垂直接触面57和垂直承受面17成为接触的状态或者稍微空开间隙相对的状态。
另外,外螺纹部60在凸轮构件51的插通孔55中贯通,在凸轮构件51的上方将螺母61拧入外螺纹部60。并且,如果用手将螺母61拧紧直至使螺母61与凸轮构件51的水平部52的上表面抵接,则连接单元50可临时组装到端子主体10上。在临时组装状态下,凸轮构件51因为被连接螺栓58和螺母61轻轻地按压到受压部39(紧固片36),所以不会相对于端子主体10产生晃动。另外,因为左右两受压部39与左右两按压面56的下端部抵接,所以凸轮构件51的姿势稳定而不会向左右倾斜。
将连接单元50临时组装到端子主体10上的状态的电池端子A与电池接线柱P连接。在连接时,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从其上方外嵌环状部12和紧固片36。于是,通过定位孔13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抵接,从而包含紧固片36的端子主体10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在水平方向上可定位。
然后,使用工具将螺母61紧固。在将螺母61紧固的过程中,螺母61使凸轮构件51向下方移位,伴随于此,一对按压面56将一对受压部39(紧固片36)向宽度方向内侧(即紧固方向)按压。通过该按压作用,一对紧固片36靠近,以两臂部38的内周缘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紧固的方式贴紧。如上,电池端子A与电池接线柱P能导通地连接。
在一对紧固片36以靠近的方式变形时,因为凸轮构件51的左右两垂直接触面57在下构件11的左右两垂直承受面17上滑动接触,所以凸轮构件51的姿势不会向左右倾斜。由此,一对按压面5左右均等地按压一对受压部39,所以左右两紧固片36也均等地变形并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另外,因为紧固片36中与凸轮构件51的按压面56接触的区域成为由曲面构成的弧状面45,所以凸轮构件51与紧固片36之间的接触阻力被抑制得比较小。而且,受压部39因为成为将基板部42和加强板部44重叠的两片板结构,所以刚性较高。因此,受压部39即使受到来自凸轮构件51的按压力也不会产生不当变形。
另外,一对紧固片36因为被支撑板部18和抑制部15限制向上下方向的不当移位和倾斜,所以在保持正确的姿势的状态下可靠地水平变形。因此,左右两紧固片36相互以相同高度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而且,在支撑板部18的左右两侧缘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出的伸出部21,该左右两伸出部21也从下方支撑紧固片36。而且,如图10所示,该伸出部2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凸轮构件51和紧固片36的抵接位置(即受压部39的后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此外,在左右方向上,伸出部21配置于与凸轮构件51(按压面56)和紧固片36(弧状面45)的抵接位置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利用伸出部21可靠地接受从凸轮构件51作用于紧固片36的按压力。
<实施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A具备:下构件11,其针对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电池接线柱P以被定位的状态嵌合;上构件30,其配置于下构件11的上方;以及一对紧固片36,其利用连接单元50以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的方式变形。并且,一对紧固片36在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中仅形成于上构件30。因此,与使形成于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两方的紧固片36变形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的电池端子A变形所需的操作力可以减小。因此,与电池接线柱P连接时的作业性优良。
另外,上构件30具有:导体连接部31,其用于连接外部导体33;以及连结部34,其将导体连接部31和紧固片36的基端部37连结。并且,下构件11以限制移动的状态接合于连结部34。根据该构成,因为能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将紧固片36定位,所以紧固片36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的贴紧状态在周向上不易变得不均匀。另外,能不给紧固片36的变形动作带来障碍地将下构件11和上构件30接合。
另外,在下构件11上形成有支撑部(支撑板部18和抑制部15),该支撑部以允许向电池接线柱P贴紧的方向的变形、且限制向上下方向的相对移位的状态支撑一对紧固片36。根据该构成,能使一对紧固片36以恒定的高度稳定地变形,所以能可靠地进行向电池接线柱P的连接作业。而且,在构成支撑部的支撑板部18上形成有止转部20,止转部20使构成连接单元50的连接螺栓58的基部59以限制旋转的状态嵌合。根据该构成,支撑板部18兼作止转部20的形成主体,所以与在与支撑板部18不同的专用部位形成止转部20的情况相比,能简化下构件11的形状。
另外,在紧固片36中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接触的区域(臂部38的内周缘)形成有向上方延伸出的形式的周壁部41,所以紧固片36(臂部38)不易侵入到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因此,紧固片36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的紧固状态在周向上稳定。
另外,本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A具有端子主体10,在端子主体10上形成有能以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的方式变形的左右一对紧固片36。另外,电池端子A具备凸轮构件51,凸轮构件51具有左右一对按压面56,左右一对按压面56能按压一对紧固片36(受压部39)的外侧缘,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的轴线倾斜。而且,电池端子A也具备连接构件(连接螺栓58和螺母61),该连接构件在使一对按压面56与凸轮构件51的一对外侧缘抵接的状态下使凸轮构件51向下方移位。
并且,在端子主体10上形成有倾斜限制部16,倾斜限制部16能与凸轮构件51滑动接触,并能限制凸轮构件51向左右的倾斜。根据该构成,因为利用倾斜限制部16限制凸轮构件51的倾斜,所以一对按压面56针对一对紧固片36的外侧缘适当地按压。由此,一对紧固片36适当地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因此,与电池接线柱P连接时的作业性优良。
另外,因为倾斜限制部16以从左右两侧夹着凸轮构件51的方式设有一对,所以能可靠地限制凸轮构件51的倾斜。而且,因为在倾斜限制部16上形成有凸轮构件51能滑动接触的上下方向的垂直承受面17,所以通过使凸轮构件51与垂直承受面17滑动接触,能可靠地防止凸轮构件51的倾斜。而且,因为在凸轮构件51上还形成有能与倾斜限制部16滑动接触的上下方向的垂直接触面57,所以通过使垂直接触面57与倾斜限制部16滑动接触,能可靠地防止凸轮构件51的倾斜。
另外,在凸轮构件51上以与一对按压面56的下端部相连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垂直壁部54,一对垂直壁部54能与一对紧固片36的外侧缘(弧状面45)滑动接触。根据该构成,在利用连接构件(连接螺栓58和螺母61)使凸轮构件51移位的过程中,在一对紧固片36由按压面56按压前,垂直壁部54与一对紧固片36的外侧缘滑动接触。由此,按压面56以适当的位置关系按压一对紧固片36。
另外,本实施例1的电池端子A具备端子主体10,在端子主体10上形成有能以贴紧于电池接线柱P的外周的方式变形的左右一对紧固片36。并且,电池端子A具备凸轮构件51,凸轮构件51具有左右一对按压面56,左右一对按压面56能按压一对紧固片36的外侧缘,并相对于电池接线柱P的轴线倾斜。而且,电池端子A具备连接单元50,连接单元50在使一对按压面56与凸轮构件51的一对外侧缘抵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凸轮构件51向上下方向移位。并且,在紧固片36上形成有能与按压面56滑动接触的由曲面构成的弧状面45。根据该构成,在按压面56按压紧固片36时,按压面56和紧固片36不是面接触而是线接触,所以摩擦阻力被抑制得较小。因此,与电池接线柱P连接时的作业性优良。
另外,构成紧固片36的受压部39构成为具备:基板部42;折回部43,其与基板部42的外侧缘相连,具有弧状面45;以及加强板部44,其使折回部43延伸并与基板部42的上表面重叠。根据该构成,紧固片36成为两片重叠的状态,所以紧固片36的强度提高。由此,能防止紧固片36在由按压面56按压时不当变形。
另外,在构成端子主体10的下构件11上形成有:支撑板部18,其从下方支撑紧固片36;以及左右一对止转部20,其是从支撑板部18的左右两外侧缘向下方延伸出的形式,使构成连接单元50的连接螺栓58的基部59以限制旋转的状态嵌合。而且,在下构件11上也形成有伸出部21,伸出部21是从支撑板部18的左右两外侧缘中比止转部20靠后方的区域(未形成止转部20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形式,从下方支撑紧固片36。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左右相对地成对的止转部20的左右间隔狭窄、支撑板部18的左右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伸出部21从下方可靠地支撑紧固片36。
而且,紧固片36大致是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出的形式,但是伸出部2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紧固片36中的与凸轮构件51的按压面56抵接的位置(受压部39的后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大致对应的区域)。根据该构成,伸出部21配置于与紧固片36中来自凸轮构件51的按压力直接作用的位置接近的位置,所以伸出部21能有效地接受来自凸轮构件51的按压力。因此,能防止紧固片36的不当变形。
<实施例2~4>
接着,参照图16~图18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4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省略。
构成实施例2的电池端子B的凸轮构件70,其垂直壁部71比实施例1更向下方延长,垂直壁部7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两方均作为垂直接触面72发挥作用。并且,倾斜限制部73与实施例1同样配置于从左右夹着凸轮构件70而与外侧面的垂直接触面72相对的位置和与垂直壁部71的内侧面的垂直接触面72相对的位置两方。即,由内外2个倾斜限制部73夹着1个垂直壁部,所以凸轮构件70的倾斜被可靠地限制。
构成实施例3的电池端子C的凸轮构件74不具备与实施例1的垂直壁部54相当的部位。因此,在凸轮构件74上没有形成垂直接触面。凸轮构件74通过使其左右两端的下端缘与倾斜限制部16的垂直承受面17滑动接触,从而限制姿势的倾斜。因为凸轮构件74不具有垂直壁部,所以能实现轻量化和材料成本的减少。
构成实施例4的电池端子D的倾斜限制部75不是配置于与凸轮构件51的垂直壁部54的外表面相对的位置,而配置于与垂直壁部54的内表面相对的位置。
因此,垂直壁部54的内表面作为垂直接触面76发挥作用。倾斜限制部75的外侧面作为垂直承受面77发挥作用。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加强板部与基板部的上表面重合,但是加强板部也可以与基板部的下表面重合。
(2)在上述实施例中,紧固片是将基板部和加强板部重合的形式,但是紧固片也可以是一片板状。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支撑板部形成有伸出部,但是支撑板部也可以是不形成伸出部的形式。
(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止转部嵌合连接螺栓的基部,但是也可以在止转部嵌合螺母。

Claims (4)

1.一种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端子主体;
左右一对紧固片,其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上,能以贴紧于所述电池接线柱的外周的方式变形;
凸轮构件,其具有左右一对按压面,所述一对按压面能按压所述一对紧固片的外侧缘,并相对于所述电池接线柱的轴线倾斜;以及
连接构件,其在使所述一对按压面与所述凸轮构件的一对外侧缘抵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凸轮构件向上下方向移位,
在所述紧固片上形成有能与所述按压面滑动接触的弧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片构成为具备:基板部;折回部,其与所述基板部的外缘部相连,具有所述弧状面;以及加强板部,其是使所述折回部延伸而成的,并与所述基板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撑板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上,从下方支撑所述紧固片;
左右一对止转部,其从所述支撑板部的左右两外侧缘向下方延伸出,使所述连接单元以限制旋转的状态嵌合;以及
伸出部,其从所述支撑板部的左右两外侧缘中未形成所述止转部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从下方支撑所述紧固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片向大致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出,
所述伸出部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紧固片中的与所述凸轮构件抵接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CN201610949914.1A 2015-11-04 2016-11-02 电池端子 Pending CN107068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6786A JP6572742B2 (ja) 2015-11-04 2015-11-04 バッテリー端子
JP2015-216786 2015-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8956A true CN107068956A (zh) 2017-08-18

Family

ID=5854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9914.1A Pending CN107068956A (zh) 2015-11-04 2016-11-02 电池端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25780A1 (zh)
JP (1) JP6572742B2 (zh)
CN (1) CN107068956A (zh)
DE (1) DE1020160122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2741B2 (ja) * 2015-11-04 2019-09-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
JP7087989B2 (ja) * 2018-12-25 2022-06-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ケース用の開口閉塞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9178A1 (en) * 2000-08-07 2002-02-14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terminal
JP2002184389A (ja) * 2000-12-18 2002-06-28 Yazaki Corp 上締バッテリプレス成形端子
JP2004235135A (ja) * 2002-12-05 2004-08-19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CN102593409A (zh) * 2011-01-17 2012-07-1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存储装置
CN104638221A (zh) * 2013-11-12 2015-05-20 西安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蓄电池接线装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5405B2 (ja) * 2002-12-05 2009-02-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4186094A (ja) 2002-12-05 2004-07-02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9178A1 (en) * 2000-08-07 2002-02-14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terminal
JP2002184389A (ja) * 2000-12-18 2002-06-28 Yazaki Corp 上締バッテリプレス成形端子
JP2004235135A (ja) * 2002-12-05 2004-08-19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CN102593409A (zh) * 2011-01-17 2012-07-1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存储装置
CN104638221A (zh) * 2013-11-12 2015-05-20 西安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蓄电池接线装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012281A1 (de) 2017-05-04
JP2017091656A (ja) 2017-05-25
JP6572742B2 (ja) 2019-09-11
US20170125780A1 (en)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8171A (zh) 电池端子
JP3823811B2 (ja) 雄側タブ
EP1746688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485334B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CN107068957A (zh) 电池端子
CN104798259A (zh) 具有对准件的电力连接器组件
JP2016091767A (ja) コネクタ
TWI406461B (zh) 連接器
CN107068956A (zh) 电池端子
US6790106B2 (en) Male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forming it
TWM35148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ver thereof
US7503814B1 (en) Terminal structure of female connector
WO2008140009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実装構造
JP595672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3022744A (zh) 公端子配件
US11387586B2 (en) High voltage (HV) terminal fr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022364B (zh) 端子与汇流条的连接结构
CN202009085U (zh) 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电路的连接片
JP7435362B2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連鎖端子
JP6613980B2 (ja) 端子アッシ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29833C (zh) 电连接器
WO2017217207A1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EP2575215A1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110244736A1 (en) Female electrical contact pin
WO2017086179A1 (ja) コネクタ用端子及び基板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