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6134A -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6134A
CN107036134A CN201710334136.XA CN201710334136A CN107036134A CN 107036134 A CN107036134 A CN 107036134A CN 201710334136 A CN201710334136 A CN 201710334136A CN 107036134 A CN107036134 A CN 107036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ting part
wire coil
loophole
fire
imit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41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吴朝超
金立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341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61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36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61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02Stoves
    • F24C7/004Stoves simulating fl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F24C7/06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on st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包括底壳、安装于底壳上的面板,面板与底壳围成腔体,腔体内设有电磁线盘、主控板以及围设于电磁线盘周侧的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主控板的上方并与主控板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发光件的上方设有供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投射出的多个透光孔,所述面板至少于对应所述多个透光孔的区域设为透光区,所述电磁线盘呈直径为d厘米的圆形,且15≤d≤25,所述多个透光孔围绕所述电磁线盘呈环形排列,透光孔的个数与电磁线盘的直径的比值大于1个/厘米且小于3个/厘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孔的数量与电磁线盘的形状和尺寸的关系,使得仿真火焰分布合理,提升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电磁能激发铁质锅具自身发热,从而实现食物烹饪的器具,常见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有电磁炉。电磁加热烹饪器具是完全无明火的加热方式,具有环保、安全等诸多优点,但也因为无明火,使得烹饪过程中缺乏直观的视觉感受。
为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具有仿真火的电磁炉,如公告号为CN2919067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在电磁炉的透光微晶板的下面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发出类似火一般的光,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仅是给出了一个笼统的概念,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射出后仅能形成一片光亮,而无法形成火焰形状。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一种改进的现有技术是通过对发光件发出的光进行导光并从特定形状的透光孔中射出以形成火焰形状。然而因电磁线盘的尺寸形状各异,针对不同尺寸形状的电磁线盘如何设置发光件以实现均匀、合理的仿真火焰布置,是真正实现仿真火焰、提升视觉效果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仿真火焰分布合理、视觉效果佳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包括底壳、安装于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电磁线盘、控制电磁线盘工作的主控板,以及围设于所述电磁线盘周侧的发光件,其中,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主控板的上方并与所述主控板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发光件的上方设有供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投射出的多个透光孔,所述面板至少于对应所述多个透光孔的区域设为透光区,所述电磁线盘呈直径为d厘米的圆形,且15≤d≤25,所述多个透光孔围绕所述电磁线盘呈环形排列,所述透光孔的个数与所述电磁线盘的直径的比值大于1个/厘米且小于3个/厘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孔的数量与电磁线盘的形状和尺寸的关系,使得仿真火焰分布合理,提升视觉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件为LED灯珠,LED灯珠的个数为28-45个。通过将LED灯珠的数量设置为28-45个,与透光孔的个数配合使用,可在实现仿真火焰分布合理的同时保证发光亮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是电磁线盘的直径d的1.1-1.5倍。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在锅具正常放置在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工作时,火焰形状在锅具上的投影位置合理。若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小于1.1倍的电磁线盘直径,火焰形状投影在锅具底部,视觉效果不明显;若大于1.5倍,则火焰形状投影的位置过于位于锅具上部,仿真效果不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为20厘米至34厘米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磁线盘包括靠近所述面板的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相背的底面,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电磁线盘的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发光件靠近面板安装,安装方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以安装所述发光件的灯架,所述灯架包括遮挡所述发光件侧向发光的侧向遮光部,所述侧向遮光部的上端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贴合。通过侧向遮光部的上端与面板的下表面贴合,避免了发光件发出的光从面板下表面侧向漏出以影响仿真火焰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向遮光部的上端高于所述发光件的上端,所述发光件的上端至所述面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1mm-5mm。通过设置发光件的上端至所述面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可避免面板的热量影响发光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放置于所述面板上方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一外凸的弧形段,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透光孔和所述透光区投射至所述弧形段上。通过在锅具上设置外凸的弧形段,从而光线竖直投射便可投射在锅具上,无需对光线的投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结构设置更加简单方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件为多个,安装于环形电路板上,所述环形电路板由多段弧形条状电路板拼接而成。通过将环形电路板由多段弧形条状电路板拼接而成,避免了环形电路板一体切割成型时造成的废料多、导致成本上升、资源浪费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发光件的数量不多于所述透光孔的数量。使得一个发光件发出的光透过两个或多个透光孔而形成两个或多个火焰状图案,可节省发光件的使用数量,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电磁线盘呈圆形,直径为d厘米,且15≤d≤25,多个透光孔围绕所述电磁线盘呈环形排列,所述透光孔的个数与所述电磁线盘的直径的比值大于1个/厘米且小于3个/厘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孔的数量与电磁线盘的形状和尺寸的关系,使得仿真火焰分布合理,提升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电磁炉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一去除面板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二中线盘与灯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四中灯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五中灯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五中发光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底壳;2-面板;3-电磁线盘;41-发光件;411-电路板;42-灯架;421-透光孔;422-侧向遮光部;4221-环状挡片;4222-分隔片;5-锅具;51-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3,其为本发明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图示。所述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可以是平面电磁炉、凹面电磁炉或电磁加热炒菜机等,本实施例中以平面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安装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2,所述面板2与所述底壳1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电磁线盘3、控制电磁线盘3工作的主控板30,以及围设于所述电磁线盘3周侧的发光件41。所述发光件41设置于所述主控板30的上方并与所述主控板3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发光件41与主控板30上下排布并间隔设置,可合理利用腔体内部空间,同时避免发光件41与主控板30间连电或干扰,满足安规要求。所述主控板30上设有散热器301,所述散热器301用以给主控板30上的IGBT和/或桥堆散热,所述发光件41位于所述散热器301上方,为避免热量以及强电对发光件41的影响,所述发光件41与散热器301也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发光件41的上方设有供所述发光件41发出的光线投射出的多个透光孔421,所述面板2至少于对应所述多个透光孔421的区域设为透光区,以使得光线依次透过透光孔421和面板2上的透光区投射出腔体而照射在放置在面板2上的锅具5上。其中,所述电磁线盘3呈圆形,直径为d厘米,所述直径尺寸满足15≤d≤25;所述多个透光孔421围绕所述电磁线盘3呈环形排列,且所述透光孔421的个数与电磁线盘的直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所述透光孔421的个数与所述电磁线盘3的直径d的比值大于1个/厘米且小于3个/厘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孔的数量与电磁线盘的形状和尺寸的关系,使得仿真火焰分布合理,提升视觉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壳1应作广义更解,即,所述底壳1可以为一体的单个壳体,也可包括安装固定的两个或多个结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包括一底座和一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面板2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底壳1的材质可以为塑胶件或金属件。
所述面板2优选为微晶玻璃面板。上文所述的面板2至少于对应所述多个透光孔421的区域设为透光区,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整个面板2为透光微晶面板,则无需对面板2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别处理,光线可穿过透光微晶面板投射在放置在面板2上方的锅具5上;再如面板2正对多个透光孔421的区域形成一连续的环形透光区;又如面板2具有与多个透光孔421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离散的透光区。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方式进行变形还可以得到其他的透光区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发光件41优选为LED灯珠,可以采用直插式LED或贴片式LED,发光件41选用LED灯珠,其排布灵活性大、数量易于增减、损坏易于替换维修。所述LED灯珠的个数优选为28-45个,所述LED灯珠的数量可与所述透光孔421数量相同,一一对应设置。也可少于所述透光孔421的数量,通过使得一个LED灯珠发出的光穿过一个以上的透光孔421。所述透光孔421可开设于灯架42上,LED灯珠也通过灯架42而安装固定。通过将LED灯珠的个数设置为28-45个,并与透光孔的个数配合使用,可在实现仿真火焰分布合理的同时保证发光亮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LED灯珠的个数为30-40个,优选32个、36个、40个。
实施例二
图4和图5为实施例二的图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透光孔与电磁线盘的直径比例关系。所述电磁线盘3的直径为d,所述透光孔421围成的环形的直径为H,其中H是d的1.1-1.5倍。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在锅具正常放置在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上工作时,火焰形状在锅具上的投影位置合理。若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小于1.1倍的电磁线盘直径,火焰形状投影在锅具底部,视觉效果不明显;若大于1.5倍,则火焰形状投影的位置过于位于锅具上部,仿真效果不好。优选的,所述电磁线盘3的直径d为为18-23厘米,所述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H为20-34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41发出的光竖直向上投射,放置在所述面板2上方的锅具5对应所述环形透光孔421处的区域用以供火焰形状投射于其上,该区域为一外凸的弧形段51,所述发光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透光孔421和所述透光区投射至所述弧形段51上。通过在锅具上设置外凸的弧形段51,从而光线竖直投射便可投射在锅具5上,无需对光线的投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结构设置更加简单方便。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和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盘3包括靠近所述面板2的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相背的底面,所述发光件41位于所述电磁线盘3的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发光件41通过灯架安装固定在所述面板2上。由于发光件41环绕所述电磁线盘3设置,使得发光件41与电磁线盘3之间的安装困难。本方案通过设置灯架,将发光件41安装在所述面板上,并位于所述电磁线盘3的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使得将面板2安装在电磁线盘3上方时即实现了发光件41与电磁线盘3的位置固定,安装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灯架包括遮挡所述发光件41侧向发光的侧向遮光部422,所述侧向遮光部422的上端与所述面板2的下表面贴合。所述侧向遮光部422的上端高于所述发光件41的上端,所述发光件41的上端至所述面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1mm-5mm。通过侧向遮光部422的上端与面板2的下表面贴合,避免了发光件41发出的光从面板2下表面侧向漏出以影响仿真火焰效果;另外,通过设置侧向遮光部422的上端与发光件41的上端的距离关系,可使得发光件41的上端至所述面板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避免面板2的热量影响发光件41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发光件41的上端至所述面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1mm-5mm。当距离小于1mm时,易受面板2的高温的影响而损坏,当距离大于5mm时,光线发射后距离成像位置较远,使得光线强度较弱,火焰不明亮,效果不好。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灯架42上设置的侧向遮光部422是与发光件以及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侧向遮光部422为空心的圆柱状套筒,所述发光件一一对应的套设在所述套筒内。通过对每个发光件设置一个套筒,使得每个发光件发出的光比较集中,从而从透光孔投射后的投影亮度较大,显示效果好。
实施例五
请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灯架上设置的侧向遮光部422不是与发光件以及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向遮光部422包括两个呈同心圆且竖向设置的环状挡片4221,以及设置在两个环状挡片4221之间的分隔片4222,所述环状挡片4221和分隔片4222可阻止光线侧向泄漏。相邻两个分隔片4222之间可设有一个或多个透光孔421。优选的,相邻两个分隔片4222之间设有两个透光孔421,且相邻两个分隔片4222之间安装有一个发光件41。使得一个发光件41发出的光透过两个透光孔421而形成两个火焰状图案,可节省发光件41的使用数量,以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8,所述发光件41为多个,安装于环形电路板411上,所述环形电路板411由多段弧形条状电路板拼接而成。通过将环形电路板411由多段弧形条状电路板拼接而成,避免了环形电路板411一体切割成型时造成的废料多、导致成本上升、资源浪费的问题。优选的,所述环形电路板411由2段或3段或4段弧形条状电路板拼接而成。
通过结合以上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电磁线盘呈圆形,直径为d厘米,其中所述15≤d≤25,多个透光孔围绕所述电磁线盘呈环形排列,所述透光孔的个数与所述电磁线盘的直径的比值大于1个/厘米且小于3个/厘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置透光孔的数量与电磁线盘的形状和尺寸的关系,使得仿真火焰分布合理,提升视觉效果;通过将所述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设置为电磁线盘的直径d的1.1-1.5倍,使得火焰形状在锅具上的投影位置合理,避免了视觉效果不明显和仿真效果差的问题;发光件通过灯架安装固定在面板上,并与面板具有1-5mm的距离,以减少面板温度对发光件的影响,同时保证投影的亮度。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不同尺寸形状的电磁线盘如何设置发光件以实现均匀、合理的仿真火焰布置的问题,大幅提升了仿真火焰的视觉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包括底壳、安装于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电磁线盘、控制电磁线盘工作的主控板,以及围设于所述电磁线盘周侧的发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主控板的上方并与所述主控板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发光件的上方设有供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投射出的多个透光孔,所述面板至少于对应所述多个透光孔的区域设为透光区,所述电磁线盘呈直径为d厘米的圆形,且15≤d≤25,所述多个透光孔围绕所述电磁线盘呈环形排列,所述透光孔的个数与所述电磁线盘的直径的比值大于1个/厘米且小于3个/厘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为LED灯珠,LED灯珠的个数为28-4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是电磁线盘的直径d的1.1-1.5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围成的环形的直径为20厘米至34厘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包括靠近所述面板的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相背的底面,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电磁线盘的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安装所述发光件的灯架,所述灯架包括遮挡所述发光件侧向发光的侧向遮光部,所述侧向遮光部的上端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贴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遮光部的上端高于所述发光件的上端,所述发光件的上端至所述面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1mm-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放置于所述面板上方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一外凸的弧形段,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透光孔和所述透光区投射至所述弧形段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为多个,安装于环形电路板上,所述环形电路板由多段弧形条状电路板拼接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发光件的数量不多于所述透光孔的数量。
CN201710334136.XA 2017-05-12 2017-05-12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Pending CN1070361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4136.XA CN107036134A (zh) 2017-05-12 2017-05-12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4136.XA CN107036134A (zh) 2017-05-12 2017-05-12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6134A true CN107036134A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3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4136.XA Pending CN107036134A (zh) 2017-05-12 2017-05-12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61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1732A1 (zh) * 2017-09-26 2019-04-04 催琥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灯光鞋
CN11061750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2805B (en) * 2000-12-29 2005-08-17 Robert John Stockwell Electronic fire flame effect
CN201050824Y (zh) * 2007-05-18 2008-04-2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发光电磁炉
CN104566536A (zh) * 2014-12-30 2015-04-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CN204786628U (zh) * 2015-06-12 2015-11-18 冯雁宁 一种具有led火苗的电磁炉
CN205535992U (zh) * 2015-12-17 2016-08-31 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虚拟火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2805B (en) * 2000-12-29 2005-08-17 Robert John Stockwell Electronic fire flame effect
CN201050824Y (zh) * 2007-05-18 2008-04-2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发光电磁炉
CN104566536A (zh) * 2014-12-30 2015-04-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CN204786628U (zh) * 2015-06-12 2015-11-18 冯雁宁 一种具有led火苗的电磁炉
CN205535992U (zh) * 2015-12-17 2016-08-31 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虚拟火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1732A1 (zh) * 2017-09-26 2019-04-04 催琥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灯光鞋
CN110617503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617503B (zh) * 2018-06-20 2021-05-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5201B1 (ko)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US7554060B2 (en) Displaying cooking-related information
US20120138590A1 (en) Lighting system for use with a cooktop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EP2618633A1 (en) Induction heat cooker
CN107036134A (zh)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6538049A (zh) 感应加热烹饪装置
JPH08327073A (ja) 電熱器
CN206879133U (zh)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US7956309B2 (en) Cooking apparatus
US20170019958A1 (en) Method for illuminating knobs of a cooking appliance
JP390951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8764966U (zh) 烹饪器具
CN210128381U (zh) 一种仿真火电磁炉
KR100863045B1 (ko) 조리 기기
CN20443822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4038548U (zh) 带有显示模块的多头电磁炉
CN210007930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5678731U (zh) 带发光装置的电磁炉
CN205372115U (zh) 拟合型异形无影光源结构
CN2191260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4566536B (zh) 一种电磁炉
CN110043830B (zh) 照明装置及微波炉
CN218915033U (zh) 面板组件和加热装置
CN206875500U (zh) 一种仿真火电热炉
CN217137677U (zh) 一种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