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5258A - 门窗 - Google Patents

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5258A
CN107035258A CN201611011106.7A CN201611011106A CN107035258A CN 107035258 A CN107035258 A CN 107035258A CN 201611011106 A CN201611011106 A CN 201611011106A CN 107035258 A CN107035258 A CN 107035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frame
dough sheet
main view
shee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11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5258B (zh
Inventor
白浜朋彦
谷口雅洋
镰野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AP Inc
Original Assignee
YKK A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P Inc filed Critical YKK AP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35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5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5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5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2015/102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accessories, e.g. sliding or rolling guides, la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2015/102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only the wing moving transverse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10Additional functions
    • E05Y2800/12Sea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48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窗,作为门窗的单推拉窗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其安装于框室外主视面片部;第二滑动部件,其安装于框室内主视面片部;以及拉引部件和凹陷部件,其安装于上导轨。在门窗扇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和拉引部件的突出部彼此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并且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和凹陷部件的凹陷部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配置。在门窗扇位于比闭锁位置靠开启位置一侧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与上导轨相向配置。

Description

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能够滑动的门窗扇的单推拉窗、双槽推拉窗等门窗。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门窗,已知有一种单推拉窗,其包括:边框体,其由相同截面形状的上边框、下边框和左右纵边框进行框架组合而成;固定门窗扇,其配置在边框体开口;以及移动门窗扇,其以能够开闭边框体开口的方式配置(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28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单推拉窗或双槽推拉窗等中,通常在边框体安装有气密件,通过使位于闭锁位置的移动门窗扇与该气密件密接来维持气密性。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的单推拉窗中,也沿着上边框及下边框安装有气密件,能够通过使该气密件与位于闭锁位置的移动门窗扇的上边缘部及下边缘部密接来维持气密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单推拉窗中,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门窗扇一直与气密件接触而产生摩擦,因此难以使移动门窗扇顺畅地滑动。
此外,为了减轻移动门窗扇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时与气密件之间的滑动阻力而将气密件所在的移动门窗扇与边框体之间的间隙设定得较大时,可能会削弱气密件与移动门窗扇的密接,导致气密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其既能够维持门窗扇闭锁状态时的气密性,也能够使门窗扇顺畅地滑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窗,其包括:边框体,其是将上边框、下边框和左右纵边框进行框架组合而构成的;以及门窗扇,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边框体内,其中,上述上边框和上述下边框中的至少一方包括: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以及导轨,其位于上述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和上述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之间,上述门窗扇包括: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其配置在上述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和上述导轨之间;以及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其配置在上述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和上述导轨之间,所述门窗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其安装于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第二滑动部件,其安装于上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以及拉引部件和凹陷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导轨,上述第一滑动部件具有从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向上述导轨一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第二滑动部件具有从上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向上述导轨一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拉引部件具有从上述导轨向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一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凹陷部件具有从上述导轨的与上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相向的相向面向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一侧凹陷的凹陷部,上述第一滑动部件和上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着上述门窗扇的滑动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至少配置有两个,在构成该一方的部件的两个部件之间配置有上述第一滑动部件和上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上述拉引部件和上述凹陷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着上述门窗扇的滑动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至少配置有两个,在构成该一方的部件的两个部件之间配置有上述拉引部件和上述凹陷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在上述门窗扇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上述第一滑动部件和上述拉引部件的突出部彼此在上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并且上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和上述凹陷部件的凹陷部在上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在上述门窗扇位于比闭锁位置靠开启位置一侧的状态时,上述第一滑动部件和上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在上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与上述导轨相向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门窗,在门窗扇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和拉引部件的突出部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因此突出部彼此抵接而将门窗扇向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一侧拉引。并且,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和凹陷部件的凹陷部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因此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进入凹陷部件的凹陷部中而解除将门窗扇向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一侧拉引的限制。由此,门窗扇被向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一侧拉引。因此,能够使门窗扇的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与安装于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的气密件密接,从而能够维持门窗扇的闭锁状态时的气密性。
此外,在门窗扇位于比闭锁位置靠开启位置一侧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与导轨相向地配置,因此第一滑动部件的突出部脱离拉引部件的突出部而解除门窗扇被向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侧的拉引。并且,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在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与导轨相向地配置,因此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脱离凹陷部件的凹陷部,和导轨中与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相向的相向面抵接而使门窗扇向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一侧移动。由此,门窗扇被从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拉离。因此,能够使门窗扇的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与安装于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的气密件分离,能够抑制滑动的门窗扇一直与气密件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能够使门窗扇顺畅地滑动。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在上述门窗扇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上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与上述凹陷部件的凹陷部抵接地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与凹陷部件的凹陷部抵接,能够抑制在门窗扇为闭锁状态时该门窗扇在面外方向上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气密性。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是树脂制,上述第一滑动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第一滑动部件与拉引部件抵接,能够直接将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向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一侧拉引。因此,能够抑制树脂制的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因挠曲而与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分离,从而能够维持气密性。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还包括:固定窗,其形成于上述边框体的左右一侧;锁装置,其具备配置在上述门窗扇和上述边框体的前端侧的前端侧拉引机构;以及尾端侧拉引机构,其配置在上述门窗扇的尾端侧,上述边框体具备中梃,上述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上述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和上述导轨形成于上述上边框和上述下边框中的至少一方,上述门窗扇是将树脂制的上框、下框及左右纵框与面材进行框架组合而构成的,上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和上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形成于上述上框和上述下框中的至少一方,上述锁装置的前端侧拉引机构包括:拉引面,其设置在上述前端侧的纵框和纵边框中的一侧;以及拉引座部,其设置在上述前端侧的纵框和纵边框中的另一侧,上述前端侧拉引机构构成为在上述锁装置从开锁状态操作成上锁状态时使上述拉引面与上述拉引座部抵接而能够将上述门窗扇的前端侧的纵框向该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上述尾端侧拉引机构具有卡合片部,该卡合片部设置在上述门窗扇的尾端侧的纵框,上述卡合片部构成为在上述门窗扇为闭锁状态时与上述中梃卡合而能够将上述尾端侧的纵框向上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前端侧拉引机构将前端侧的纵框向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此外,能够通过尾端侧拉引机构将尾端侧的纵框向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而且能够通过第一滑动部件和拉引部件将上框和下框中的至少一方向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因此,能够将门窗扇整体向气密件拉引,从而能够提高气密性,其中,该气密件安装在边框体中位于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的拉引侧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门窗,其能够维持门窗扇闭锁状态时的气密性,并且能够使门窗扇顺畅地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内部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横截面图。
图4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可倾门窗滑轮的纵截面图。
图4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可倾门窗滑轮的纵截面图。
图5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导向机构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导向机构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第一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第一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6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第一滑动部件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第二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第二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7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第二滑动部件的俯视图。
图8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上导向机构的拉引部件的立体图。
图8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上导向机构的拉引部件的立体图。
图8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上导向机构的拉引部件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凹陷部件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凹陷部件的立体图。
图9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凹陷部件的横剖面图。
图10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下导向机构的拉引部件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下导向机构的拉引部件的俯视图。
图10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下导向机构的拉引部件的仰视图。
图11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上导向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上导向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上导向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下导向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下导向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下导向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正视图。
图13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俯视图。
图13C是表示图13A的A-A线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座的横正视图。
图14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座的横俯视图。
图14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座的横侧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上锁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开锁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17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8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8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的锁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单推拉窗(门窗);2…窗边框(边框体);201…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202…边框进深片部;203…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21…上边框;211…上导轨;22…下边框;221…下导轨;23…纵边框;24…纵边框;241…止动部件;25…中梃;251…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6…气密件;27…压条;3…固定窗;31、45…面材;4…门窗扇;401…框室外主视面片部(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402…框进深片部;403…框室内主视面片部(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41…上框;411…上槽部;42…下框;421…下槽部;43…纵框;431…纵槽部;432…导向销;44…纵框;46…可倾门窗滑轮;461…安装框架;462…可倾框架;463…门窗滑轮;5…导向机构;50…上导向机构;51…第一滑动部件;511、521、541、551、641…安装基部;512、522、542…突出部;513、523…肋部;52(52A、52B)…第二滑动部件;54…拉引部件;543、554、644…锥形面;55(55A、55B)…凹陷部件;552…凹陷部;553…底面;60…下导向机构;64…拉引部件;642…拉引部;643…孔形成部;7…锁装置;70…锁部件;71…锁基部;711…基片部;712…安装片部;712A…安装孔;713…弯折片部;72、252、441…卡合片部;721…纵片部;722…倾斜片部;73…导向槽;731…上导向槽;732…下导向槽;75…压紧面;751…第一压紧部;752…第二压紧部;76…拉引面;761…第一拉引部;762…第二拉引部;79…压紧机构;8…尾端侧拉引机构;80…锁座;81…锁座基部;82…卡合座部;821…卡合销;821A…凸缘部;822…辊;85…压紧座部;86…拉引座部;89…拉引机构(前端侧拉引机构);9…操作机构;91…手柄;L1、L2…突出长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是指在安装于建筑物等的状态下的单推拉窗1中成为上下的方向。“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是指单推拉窗1的门窗扇4移动的方向。左右方向也称为滑动方向。“面外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C所示,是指与门窗扇4的室内侧及室外侧的面正交的方向。
在图1~图3中,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门窗的单推拉窗1设置在建筑物主体的开口部。单推拉窗1包括:窗边框2(边框体)、设置在图1所示的窗边框2的左半侧的固定窗3、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在窗边框2内的门窗扇4、引导机构5、锁装置7以及操作机构9。在门窗扇4滑动时,引导机构5将该门窗扇4向面外方向引导。锁装置7将门窗扇4与窗边框2上锁/开锁。操作机构9进行操作锁装置7的上锁/开锁的操作。
窗边框2是将上边框21、下边框22和左右纵边框23、24组合成四边框,并且在纵边框23、24之间设置中梃25而构成的。上边框21、下边框22、左右纵边框23、24和中梃25是由树脂制的挤压型材形成的树脂边框部件。在图1中,右侧所示的纵边框23相对于门窗扇4位于前端侧,构成与后述的前端侧的纵框43抵接的前端侧纵边框。在图1中,左侧所示的纵边框24构成相对于门窗扇4位于尾端侧的尾端侧纵边框。
上边框21、下边框22和左右纵边框23、24分别具有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201、边框进深片部202和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203。边框进深片部202形成为与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相比向室外侧延伸。
在上边框21、下边框22、纵边框23的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和中梃25以四周连续的方式安装有气密件26,该气密件26与位于闭锁位置的门窗扇4相向地配置。
在上边框21形成有引导门窗扇4沿着左右方向滑动的上导轨(导轨)211,在下边框22形成有引导门窗扇4沿着左右方向滑动的下导轨(导轨)221。
另外,在纵边框24安装有止动部件241,其能够与门窗扇4的后述的尾端侧的纵框44抵接。
固定窗3是将由多层玻璃等构成的面材31的周缘固定安装在由上边框21、下边框22、纵边框24和中梃25形成的开口中而构成的。面材31的室内面侧周缘与上边框21、下边框22、纵边框24的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及中梃25的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51抵接。面材31的室外侧周缘与安装于上边框21、下边框22、纵边框24和中梃25的压条27抵接。
门窗扇4是将上框41、下框42、左右纵框43、44和由多层玻璃等构成的面材45组合成四方框而构成的。上框41、下框42和左右纵框43、44是由树脂制的挤压型材形成的树脂框部件。在图1中,表示在右侧的纵框43是前端侧的纵框,在图1中,表示在左侧的纵框44是尾端侧的纵框。
上框41、下框42和左右纵框43、44分别具有框室外主视面片部(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401、框进深片部402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403。
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框进深片部402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形成上槽部411。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配置在上边框21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与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之间。在上槽部411配置有上导轨211和后述的上导向机构50。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相对于上导轨211位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的拉引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室外侧)。此外,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相对于上导轨211位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的与拉引侧相反的一侧即拉离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室内侧)。
下框42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框进深片部402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形成下槽部421。下框42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配置在下边框22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与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之间。在下槽部421配置有可倾门窗滑轮46、下导轨221和后述的下导向机构60。下框42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相对于下导轨221位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的拉引侧。并且下框42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相对于下导轨221位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的拉离侧。
这里,如图4A、图4B所示,可倾门窗滑轮46包括:配置在下槽部421中而安装于下框42的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的安装框架461、配置在安装框架461内的可倾框架462、以及可倾框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可倾框架462的门窗滑轮463。可倾框架462相对于安装框架461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的假想轴为中心从直立状态向室外侧倾动。门窗滑轮46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下导轨221卡合。
如图4A所示,在门窗滑轮463处于直立状态时,可倾框架462的上片部配置为沿着安装框架461的上片部与其抵接。此外,在图4B所示的向室外侧倾斜的状态下,可倾框架462与安装框架461的抵接部分和门窗滑轮463与下导轨221抵接的部分相比,位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的室外侧。因此,基于门窗扇4的自重对可倾门窗滑轮46施加使其从倾斜状态复原为直立状态的力。
在锁装置7处于上锁状态的情况下,限制门窗扇4向室内侧移动,维持可倾门窗滑轮46的倾斜状态。此外,在锁装置7处于开锁状态的情况下,可倾门窗滑轮46基于门窗扇4的自重而复原为直立状态,门窗扇4向室内侧移动,离开气密件26。
纵框43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框进深片部402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形成纵槽部431。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纵框43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在该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配置在纵边框23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之间。在纵槽部431配置有后述的锁部件70。
纵框44构成为单推拉窗1的对合框(尾端侧的纵框)。在该纵框44和中梃25分别形成有卡合片部441、252,它们在单推拉窗1的闭锁状态时彼此卡合。卡合片部441、252沿着纵框44和中梃25分别形成于上部、中央部和下部。卡合片部441通过门窗扇4的开启移动而脱离卡合片部252,通过门窗扇4的闭锁移动而与卡合片部252卡合,将纵框44向室外侧拉引。由与该中梃25的卡合片部252卡合的卡合片部441构成尾端侧拉引机构8。
如图2所示,导向机构5包括:设置在上边框21一侧的上导向机构50、以及设置在下边框22一侧的下导向机构60。
上导向机构50是沿着左右方向和面外方向引导门窗扇4的机构。如图5A所示,上导向机构50包括:一个第一滑动部件51、两个第二滑动部件52(52A、52B)、拉引部件54以及两个凹陷部件55(55A、55B)。第一滑动部件51安装于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第二滑动部件52A、52B安装于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拉引部件54安装于上导轨211。凹陷部件55A、55B安装于上导轨211。
第一滑动部件51、第二滑动部件52A、52B、拉引部件54、凹陷部件55A、55B分别由聚缩醛(POM)等树脂制材料形成。
第一滑动部件51配置在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第二滑动部件52A相对于第一滑动部件51配置在前端侧。第二滑动部件52B相对于第一滑动部件51配置在尾端侧。
如图5A所示,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拉引部件54配置于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与第一滑动部件51相向的位置。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凹陷部件55A配置于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与第二滑动部件52A相向的位置。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凹陷部件55B配置于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与第二滑动部件52B相向的位置。
图6A、图6B分别是第一滑动部件51的立体图。图6C是第一滑动部件51的俯视图。
如图6A、图6B、图6C所示,第一滑动部件51包括安装基部511和突出部512。突出部512从安装基部511的上部突出,俯视时呈半圆状。突出部512的下部由与安装基部511相连的肋部513增强。
第一滑动部件51以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且穿过突出部512的圆弧中心的对称轴为基准成左右对称地形成。
从安装基部511至突出部512的突出端的突出长度尺寸L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突出部512的半径尺寸相同)设定得比后述的突出长度尺寸L2短。
该第一滑动部件51通过将安装基部511嵌入到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缺口部分来安装,突出部512从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向室内侧突出地配置。
第二滑动部件52A、52B彼此同样地形成。
图7A、图7B分别是第二滑动部件52的立体图。图7C是第二滑动部件52的俯视图。
如图7A、图7B、图7C所示,第二滑动部件52包括安装基部521和突出部522。突出部522从安装基部521的上部突出,俯视时呈半圆状。突出部522的下部由与安装基部521相连的两个肋部523增强。
第二滑动部件52以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且穿过突出部522的圆弧中心的对称轴为基准成左右对称地形成。
从安装基部521至突出部522的突出端的突出长度尺寸L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突出部522的半径尺寸相同)设定得比上述的突出长度尺寸L1长。
该第二滑动部件52通过将安装基部521嵌入到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的缺口部分来安装。突出部522从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向室外侧突出地配置。从第二滑动部件52A至第一滑动部件5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与从第二滑动部件52B至第一滑动部件5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相同。
图8A、图8B分别是拉引部件54的立体图。图8C是拉引部件54的俯视图。
如图8A、图8B、图8C所示,拉引部件54包括安装基部541和突出部542。突出部542从安装基部54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突出地形成,在该突出部542的左右两侧部分分别形成有锥形面543。
拉引部件54以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且穿过该拉引部件54的中央的对称轴为基准成左右对称地形成。
该拉引部件54通过将安装基部541嵌入到上导轨211的缺口部分来安装,突出部542和上导轨211中与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相向的相向面相比向室外侧突出地配置。
凹陷部件55A、55B同样地形成。
图9A、图9B分别是凹陷部件55的立体图。图9C是凹陷部件55的横剖面图。
如图9A、图9B、图9C所示,凹陷部件55包括安装基部551和凹陷部552。凹陷部552由位于安装基部5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底面553、以及在底面553的左右方向两侧部分形成的锥形面554形成。
凹陷部件55以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且穿过该凹陷部件55的中央的对称轴为基准成左右对称地形成。
该凹陷部件55通过将安装基部551嵌入到上导轨211的缺口部分来安装,凹陷部552和上导轨211中与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相向的相向面相比向室外侧凹陷地配置。从凹陷部件55A至拉引部件5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与从凹陷部件55B至拉引部件5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相同。
通过该上导向机构50,门窗扇4从图11A所示的门窗扇4的开启位置(全开位置)经过图11B所示的门窗扇4的将要闭锁前的位置滑动到图11C所示的门窗扇4的闭锁位置(全闭位置)。并且与门窗扇4的滑动一起,安装于该门窗扇4的第一滑动部件51和第二滑动部件52A、52B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下导向机构60是沿着面外方向引导门窗扇4的机构。如图5B所示,下导向机构60包括:安装于下框42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上述的一个第一滑动部件51、以及安装于下边框22的边框进深片部202的一个拉引部件64。下导向机构60的第一滑动部件51与上导向机构50的第一滑动部件51同样地形成。
下导向机构60的第一滑动部件51通过以上下颠倒的方式嵌入到形成于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缺口部分来安装。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从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向室内侧突出地配置。
图10A是拉引部件64的立体图,图10B是拉引部件64的俯视图。图10C是拉引部件64的仰视图。如图10A、图10B、图10C所示,拉引部件64包括安装基部641和拉引部642(突出部)。安装基部64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孔形成部643。如图10C所示,孔形成部643的下部是圆筒形状,分割成三部分而形成。孔形成部643为在将螺钉拧入形成于该孔形成部643的孔中时下部会发生变形而使直径扩大的结构。
拉引部642从安装基部641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在拉引部642的左右方向两侧部分分别形成有锥形面644。
拉引部件64以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并且穿过该拉引部件64的中央的对称轴为基准成左右对称地形成。
将安装基部641的各孔形成部643的下部插入到形成于下边框22的边框进深片部202的孔中。此时,将螺钉拧入基部641的各孔形成部643而使该各孔形成部643的下部发生扩径变形。由此,将该拉引部件64安装于该边框进深片部202。这样,在将安装基部641安装于下边框22时,拉引部642从下导轨221向室外侧突出地配置。
通过该下导向机构60,门窗扇4从图12A所示的门窗扇4的开启位置(全开位置)经过图12B所示的门窗扇4的将要闭锁前的位置滑动到图12C所示的门窗扇4的闭锁位置(全闭位置)。并且与门窗扇4的滑动一起,安装于该门窗扇4的下导向机构60的第一滑动部件51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装置7分别设置在单推拉窗1的前端侧的上部、中央部和下部,分别同样地构成。因此,以下将详细地说明中央部的锁装置7,而省略对上部及下部的锁装置7的说明。
锁装置7包括:安装于前端侧的纵框43的锁部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执手锁(cremone lock))、以及安装于前端侧的纵边框23的锁座80。
图13A是锁部件70的正视图。图13B是锁部件70的俯视图。图13C是图13A的A-A线剖视图。如图13A、13B、13C所示,锁部件70包括锁基部71、卡合片部72和引导槽73。
锁基部71包括:基片部711、与基片部711的室内纵边缘相连的安装片部712、以及与安装片部712的室外纵边缘相连的弯折片部713。
基片部711沿着纵框43的框进深片部402配置。
安装片部712从基片部711的室内纵边缘朝向前端侧倾斜。在安装片部712形成有安装孔712A,通过小螺钉连动部件安装于安装孔712A,该连动部件与后述的手柄91的旋转操作连动地上下移动。
弯折片部713从基片部711的室外纵边缘向前端侧弯折而形成,其前端侧纵边缘与卡合片部72相连。
卡合片部72包括:从锁基部71的弯折片部713的前端侧纵边缘朝向室内侧弯折而形成的纵片部721、以及从纵片部721的下边缘向下方延伸的倾斜片部722。纵片部721与基片部711平行地配置。
由倾斜片部722的基片部711一侧的面形成压紧面75,由倾斜片部722的室内侧表面形成拉引面76。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紧面75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平行,并且以该压紧面75的下边缘比上边缘位于靠前端侧的方式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
压紧面75包括:在锁部件70位于上锁开始位置(参照图17A)时与后述的压紧座部85抵接的第一压紧部751、以及在锁部件70位于上锁结束位置(参照图17B)时与压紧座部85抵接的第二压紧部752。第二压紧部752配置为比第一压紧部751靠尾端侧。
拉引面76与左右方向平行,以该拉引面76的下边缘比上边缘位于靠室内侧的方式相对于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倾斜。
拉引面76包括:在锁部件70位于上锁开始位置(参照图18A)时与后述的拉引座部86抵接的第一拉引部761、以及在锁部件70位于上锁结束位置(参照图18B)时与拉引座部86抵接的第二拉引部762。第二拉引部762配置为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比第一拉引部761靠室内侧。
如图13A所示,引导槽73具有形成于锁基部71的基片部711的上引导槽731和下引导槽732。
上引导槽731和下引导槽732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分别与固定在纵框43的引导销432嵌合。由此,锁部件70以能够在图17A所示的上锁开始位置至图17B所示的上锁结束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纵框43。
上引导槽73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卡合片部72位于靠上侧的位置。下引导槽73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卡合片部72位于靠下侧的位置。
图14A是锁座80的正视图。图14B是锁座80的俯视图。图14C是锁座80的侧视图。如图14A、14B、14C所示,锁座80具有锁座基部81和卡合座部82。锁座基部81用螺栓固定于纵边框23。
卡合座部82包括:固定于锁座基部81的卡合销821、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卡合销821的辊822。
如图15、图16所示,卡合销821从锁座基部81在左右方向上朝向纵框43一侧突出,在其前端具有凸缘部821A。凸缘部821A与辊822的表面相比向室外侧延伸而形成。
由凸缘部821A中比辊822靠室外侧的部分形成与压紧面75抵接的压紧座部85。
此外,由辊822的表面形成与拉引面76抵接的拉引座部86。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形成于锁部件70的压紧面75和形成于锁座80的压紧座部85构成压紧机构7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形成于锁部件70的拉引面76和形成于锁座80的拉引座部86构成拉引机构89(前端侧拉引机构)。
操作机构9包括手柄91、与手柄91的旋转操作连动地上下移动的连动部件。该连动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安装有分别配置在纵框43的上部、中央部和下部的锁部件70的安装片部712。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1的门窗扇4的闭锁移动和上锁动作。
首先,通过手动将位于开启位置的门窗扇4朝向前端侧进行闭锁移动。此时,门窗扇4由导向机构5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引导。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上导向机构50的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导轨211的室外侧的面抵接。此处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导轨211的室内侧的面抵接。由此门窗扇4沿着左右方向被引导。
另外,可倾门窗滑轮46基于门窗扇4的自重而保持直立状态沿着下导轨221行走。
在门窗扇4从开启位置到达图11B所示的将要闭锁前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比闭锁位置靠尾端侧10.6mm的位置)时,上导向机构50的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与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42的锥形面543抵接,并且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与凹陷部件55A、55B的锥形面554相向地配置。
这里,在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与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42为非抵接状态时,第二滑动部件52A、52B和凹陷部件55A、55B可以配置在各突出部522刚开始与各凹陷部552相向的位置。
在门窗扇4进一步进行闭锁移动时,第一滑动部件51沿着锥形面543向室外侧移动,将门窗扇4的上框41向室外侧拉引。随此,第二滑动部件52A、52B进入到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中很深,容许门窗扇4的上部被向室外侧的拉引。如图11C所示,在门窗扇4到达闭锁位置时,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和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42以抵接状态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相向地配置。此外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各突出部522和凹陷部件55A、55B的各凹陷部552以抵接状态沿着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相向地配置。这样,成为将门窗扇4的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向上边框21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拉引的状态。
如图12B、图12C所示,由于将门窗扇4从上述将要闭锁前的位置进行闭锁移动,所以下导向机构60的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沿着拉引部件64的拉引部642的锥形面644向室外侧移动。由此成为将门窗扇4的下框42向下边框22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一侧拉引的状态。另外,由于下框42的上述拉引动作,而使可倾门窗滑轮46从直立状态向室外侧倾动。
此外,在门窗扇4的尾端侧,由于该门窗扇4从上述将要闭锁前的位置进行闭锁移动,所以尾端侧拉引机构8的卡合片部441与中梃25的卡合片部252卡合而将门窗扇4的纵框44向中梃25一侧拉引。
在门窗扇4通过闭锁移动而到达图16所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比闭锁位置靠尾端侧10mm的位置)的状态时,各锁装置7成为能够对门窗扇4进行上锁的状态。对锁装置7的上锁动作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手柄91的旋转操作,将各锁装置7的锁部件70从开锁位置向下方移动至图17A所示的上锁开始位置。这里,锁部件70的开锁位置是比上锁开始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是卡合片部72离开卡合座部82的位置。
在锁部件70配置在上锁开始位置时,倾斜片部722的压紧面75中的第一压紧部751与卡合销821的凸缘部821A中的压紧座部85抵接。并且此时,如图18A所示,倾斜片部722的拉引面76中的第一拉引部761与辊822的表面中的拉引座部86抵接。
接着,在锁部件7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压紧面75一边与压紧座部85抵接一边向下方位移,因此压紧面75的与压紧座部85抵接的部位从第一压紧部751向纵框43一侧转移。此时,由于在压紧面75产生左右方向上朝向纵边框23一侧的压紧力,所以门窗扇4进一步朝向纵边框23闭锁移动大致10mm,将纵框43压向纵边框23一侧。如图17B所示,在锁部件70配置在上锁结束位置时,压紧面75的第二压紧部752与压紧座部85抵接。
此外,拉引面76一边与拉引座部86抵接一边向下方位移,因此拉引面76的与拉引座部86抵接的部位从第一拉引部761向室外侧转移。此时,由于对拉引面76产生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朝向室外侧的拉引力,所以门窗扇4朝向室外侧移动大致4mm,门窗扇4与安装于窗边框2的气密件26抵接。锁部件70配置在上锁结束位置时,如图18B所示那样,拉引面76的第二拉引部762与拉引座部86抵接,门窗扇4与气密件26密接。
这样,如图15所示那样,通过前端侧的各锁装置7将门窗扇4锁定于窗边框2。
在门窗扇4为上锁状态时,通过上导向机构50将上框41朝向室外侧拉引,通过下导向机构60将下框42朝向室外侧拉引,通过尾端侧拉引机构8将尾端侧的纵框44朝向室外侧拉引。而且成为如下状态:通过锁装置7的拉引机构89(前端侧拉引机构)将前端侧的纵框43朝向室外侧拉引。因此,在门窗扇4为闭锁状态时,门窗扇4的四周整体与气密件26压抵而密接,从而维持气密性。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单推拉窗1的开锁动作和门窗扇4的开启移动。
首先,在各锁装置7的上锁状态下,通过手柄91的旋转操作使各锁部件70从上锁结束位置经过上锁开始位置向上方移动至开锁位置。通过该移动,倾斜片部722的压紧面75向上方离开压紧座部85。在锁部件70配置于开锁位置时,倾斜片部722的下边缘位于比卡合销821的凸缘部821A靠上方。此外,通过锁部件70向上方移动,拉引面76离开拉引座部86。这样,解除各锁装置7的锁定。
接着,通过手动将位于闭锁位置的门窗扇4朝向尾端侧进行开启移动。在该开启移动时门窗扇4的上部动作如下所述。
上导向机构50的第一滑动部件51向门窗扇4的开启位置一侧移动,其突出部512脱离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42,与上导轨211的室外侧的面相向。此外,第二滑动部件52A、52B向门窗扇4的开启位置一侧移动,各突出部522脱离凹陷部件55A、55B的各凹陷部552,与上导轨211的室内侧的面相向。此时,各突出部522从凹陷部552的底面553沿着锥形面554被滑动引导,使门窗扇4向室内侧移动。由此,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从上边框21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被拉离。在门窗扇4为拉离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导轨211的室外侧的面抵接。此处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各突出部5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导轨211的室内侧的面抵接。由此,上导向机构50在上框41向室内侧被拉离的状态时沿着左右方向引导其进行开启移动。
在打开上述门窗扇4的移动中该门窗扇4的下部动作如下所述。
下导向机构60的第一滑动部件51向门窗扇4的开启位置一侧移动,其突出部512脱离拉引部件64的拉引部642,与下导轨221的室外侧的面相向。因此,由下导向机构60进行的将下框42向室外侧的拉引被解除。另外,可倾门窗滑轮46基于门窗扇4的自重而从倾斜状态成为直立状态。通过该成为直立状态的动作使下框42向室内侧移动,将下框42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从下边框22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拉离。
此外,通过上述的打开门窗扇4的移动,尾端侧拉引机构8的卡合片部441脱离中梃25的卡合片部252,解除尾端侧的纵框44被向室外侧的拉引。
这样,门窗扇4的四周整体被从气密件26拉离而分离,在分离的状态下门窗扇4顺畅地开启移动至开口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单推拉窗1包括:将上边框21、下边框22和左右纵边框23、24进行框架组合而构成的窗边框2、以及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在窗边框2内的门窗扇4。上边框21包括: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以及位于该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与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之间的上导轨211。门窗扇4包括:配置在上边框21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与上导轨211之间的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以及配置在上边框21的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与上导轨211之间的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单推拉窗1包括:安装于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第一滑动部件51、安装于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的两个第二滑动部件52A、52B、拉引部件54以及两个凹陷部件55A、55B。拉引部件54以及两个凹陷部件55A、55B安装于上导轨211。第一滑动部件51具有从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向上导轨211一侧突出的突出部512。第二滑动部件52A、52B具有从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向上导轨211一侧突出的突出部522。拉引部件54具有从上导轨211向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一侧突出的突出部542。凹陷部件55A、55B具有从上导轨211的与上框41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相向的相向面向上框41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一侧凹陷的凹陷部552。第二滑动部件52A、52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在第二滑动部件52A、52B之间配置有第一滑动部件51。凹陷部件55A、55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在凹陷部件55A、55B之间配置有拉引部件54。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51和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12、542彼此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此外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和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在门窗扇4位于比闭锁位置靠开启位置一侧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51和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12、522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与上导轨211相向地配置。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和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42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因此突出部512、542彼此抵接而将门窗扇4的上框41向上边框21的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一侧拉引。并且,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和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因此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进入到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中而解除上框41的朝向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一侧拉引的限制。由此,将门窗扇4向室外侧拉引,使门窗扇4能够与安装于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的气密件26密接,从而能够维持门窗扇4的闭锁状态时的气密性。
此外,在门窗扇4位于比闭锁位置靠开启位置一侧的状态时,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与上导轨211相向地配置。因此第一滑动部件51的突出部512脱离拉引部件54的突出部542而解除对上框41的拉引。并且,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在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上与上导轨211相向地配置。因此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脱离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和上导轨211中与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相向的相向面抵接,而使门窗扇4的上框41向上边框21的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一侧移动。由此,门窗扇4被拉离室外侧。因此,能够使门窗扇4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与气密件26分离,能够抑制沿着左右方向滑动的门窗扇4一直与气密件26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能够使门窗扇4顺畅地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发挥以下各种效果。
(2)在门窗扇4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与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抵接地配置。
因此,能够通过第二滑动部件52A、52B的突出部522与凹陷部件55A、55B的凹陷部552的抵接来抑制门窗扇4在闭锁状态时在面外方向上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气密性。
(3)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是树脂制,第一滑动部件51配置在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因此,通过第一滑动部件51与拉引部件54抵接,能够直接将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一侧拉引。由此,能够抑制树脂制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因挠曲而与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分离,从而能够维持气密性。
(4)单推拉窗1包括:形成于窗边框2中的固定窗3、具备配置在门窗扇4和窗边框2的前端侧的拉引机构89的锁装置7、以及配置在门窗扇4的尾端侧的尾端侧拉引机构8。窗边框2具备中梃25。边框室外主视面片部201、边框室内主视面片部203和上导轨211形成于上边框21。门窗扇4是将树脂制的上框41、下框42及左右纵框43、44与面材45进行框架组合而构成的。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和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形成于上框41。锁装置7的拉引机构89包括:设置在纵框43一侧的拉引面76、以及设置于纵边框23的拉引座部86。拉引机构89构成为在锁装置7从开锁状态操作成上锁状态时使拉引面76与拉引座部86抵接而能够将门窗扇4的前端侧的纵框43向该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拉引。尾端侧拉引机构8具有设置于门窗扇4的尾端侧的纵框44的卡合片部441。卡合片部441在门窗扇4为闭锁状态时与中梃25卡合而能够将尾端侧的纵框44向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拉引。
因此,能够通过拉引机构89将前端侧的纵框43向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拉引,能够通过尾端侧拉引机构8将尾端侧的纵框44向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拉引,而且能够通过第一滑动部件51和拉引部件54将上框41向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拉引。由此,门窗扇4整体能够被向气密件26拉引,从而能够提高气密性。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导向机构60具备第一滑动部件51和拉引部件64。下导向机构60还可以包括:安装于下框42的框室内主视面片部403的第二滑动部件52A、52B、以及安装于下导轨221的凹陷部件55A、55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件51配置在框室外主视面片部4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靠前端侧配置或靠近尾端侧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导向机构50具备一个第一滑动部件51、两个第二滑动部件52(52A、52B)、一个拉引部件54和两个凹陷部件55(55A、55B),但是不限于此。上导向机构50例如也可以具备两个第一滑动部件51、一个第二滑动部件52、两个拉引部件54和一个凹陷部件55。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第一滑动部件51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在前端侧和尾端侧,在两个第一滑动部件51之间配置有第二滑动部件52。此外,两个拉引部件54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在前端侧和尾端侧,在两个拉引部件54之间配置有凹陷部件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部件70安装于纵框43,锁座80安装于纵边框23,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锁座80安装于纵框43,锁部件70安装于纵边框2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座80安装于纵框43,所以压紧座部85和拉引座部86设置在纵框43。此处,由于锁部件70安装于纵边框23,所以压紧面75和拉引面76设置在纵边框23。另外,通过手柄91的旋转操作使锁座80相对于锁部件70相对地上下移动,由此锁装置7进行上锁、开锁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合座部82具备安装于卡合销821的辊822,但是也可以省略该辊822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卡合销821的轴部表面构成拉引座部8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槽73由上引导槽731和下引导槽732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引导槽73也可以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引导槽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该一个引导槽中配置两个引导销4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框42的下槽部421配置有能够倾动的可倾门窗滑轮46,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框42配置有能够向门窗扇4的面外方向移动的门窗滑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装置7分别设置在纵框43与纵边框23之间的上部、中央部和下部,但不限定于此。锁装置7也可以仅设置在上部、中央部和下部中的任一处或两处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门窗列举了单推拉窗1的示例,但是除此以外也能够将门窗具体化为双槽推拉窗等。

Claims (4)

1.一种门窗,其包括:边框体,其是将上边框、下边框和左右纵边框进行框架组合而构成的;以及门窗扇,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边框体内,所述门窗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中的至少一方包括: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以及导轨,其位于所述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和所述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之间,
所述门窗扇包括: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和所述导轨之间;以及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和所述导轨之间,
所述门窗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第二滑动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以及拉引部件和凹陷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导轨,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向所述导轨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向所述导轨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拉引部件具有从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凹陷部件具有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相向的相向面向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一侧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着所述门窗扇的滑动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至少配置有两个,在构成该一方的部件的两个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
所述拉引部件和所述凹陷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沿着所述门窗扇的滑动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至少配置有两个,在构成该一方的部件的两个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拉引部件和所述凹陷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
在所述门窗扇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拉引部件的突出部彼此在所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和所述凹陷部件的凹陷部在所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相向地配置,
在所述门窗扇位于比闭锁位置靠开启位置一侧的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在所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上与所述导轨相向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窗扇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件的凹陷部抵接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是树脂制,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窗,其形成于所述边框体的左右一侧;锁装置,其具备配置在所述门窗扇和所述边框体的前端侧的前端侧拉引机构;以及尾端侧拉引机构,其配置在所述门窗扇的尾端侧,
所述边框体具备中梃,
所述第一边框主视面片部、所述第二边框主视面片部和所述导轨形成于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门窗扇是将树脂制的上框、下框及左右纵框与面材进行框架组合而构成的,
所述第一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和所述第二门窗扇主视面片部形成于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锁装置的前端侧拉引机构包括:拉引面,其设置在所述前端侧的纵框和纵边框中的一侧;以及拉引座部,其设置在所述前端侧的纵框和纵边框中的另一侧,
所述前端侧拉引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锁装置从开锁状态操作成上锁状态时使所述拉引面与所述拉引座部抵接而能够将所述门窗扇的前端侧的纵框向该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
所述尾端侧拉引机构具有卡合片部,该卡合片部设置在所述门窗扇的尾端侧的纵框,
所述卡合片部构成为在所述门窗扇为闭锁状态时与所述中梃卡合而能够将所述尾端侧的纵框向所述门窗扇的面外方向拉引。
CN201611011106.7A 2015-11-20 2016-11-17 门窗 Active CN107035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526 2015-11-20
JP2015227526A JP6587915B2 (ja) 2015-11-20 2015-11-20 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5258A true CN107035258A (zh) 2017-08-11
CN107035258B CN107035258B (zh) 2018-05-15

Family

ID=58693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1106.7A Active CN107035258B (zh) 2015-11-20 2016-11-17 门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87915B2 (zh)
CN (1) CN107035258B (zh)
DE (1) DE102016121739A1 (zh)
TW (1) TWI6110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4885B2 (ja) * 2017-11-06 2021-07-21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
JP7179631B2 (ja) * 2019-01-31 2022-11-29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12A (zh) * 1994-10-07 1996-04-10 徐奇伦 自压密封推拉门窗
CN2849092Y (zh) * 2005-10-24 2006-12-20 朱成祥 上下双轨道全密封推拉窗
CN101377110A (zh) * 2007-08-28 2009-03-04 Ykkap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双槽推拉窗
CN101634210A (zh) * 2008-07-24 2010-01-27 Ykkap株式会社 装配件
JP5128420B2 (ja) * 2008-08-29 2013-01-23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及び建具の取付方法
JP2014240547A (ja) * 2013-06-11 2014-12-25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6292A (en) 1974-09-03 1977-02-01 Shar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with plural information tracks within a single groove
JPS5551986Y2 (zh) * 1975-12-18 1980-12-03
JPS5747338Y2 (zh) * 1976-12-28 1982-10-18
JPS62108492U (zh) * 1985-12-27 1987-07-10
JPH08135303A (ja) * 1994-11-12 1996-05-28 Haseko Corp サッシ
AU2001249307A1 (en) * 2000-03-22 2001-10-03 Exterior Research And Design, L.L.C. Window seal construction
TW539048U (en) * 2002-06-07 2003-06-21 Crown Aluminum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interior removed type aluminum windows
US7155862B2 (en) * 2002-11-27 2007-01-02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Llc. Sliding closure panel assembly
JP5839969B2 (ja) * 2011-12-05 2016-01-06 三協立山株式会社 防音サッシ
KR20130087797A (ko) * 2012-01-30 2013-08-07 (주)엘지하우시스 기밀유지장치가 구비된 슬라이딩 창호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12A (zh) * 1994-10-07 1996-04-10 徐奇伦 自压密封推拉门窗
CN2849092Y (zh) * 2005-10-24 2006-12-20 朱成祥 上下双轨道全密封推拉窗
CN101377110A (zh) * 2007-08-28 2009-03-04 Ykkap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双槽推拉窗
CN101634210A (zh) * 2008-07-24 2010-01-27 Ykkap株式会社 装配件
JP5128420B2 (ja) * 2008-08-29 2013-01-23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及び建具の取付方法
JP2014240547A (ja) * 2013-06-11 2014-12-25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87915B2 (ja) 2019-10-09
TWI611090B (zh) 2018-01-11
CN107035258B (zh) 2018-05-15
JP2017095924A (ja) 2017-06-01
DE102016121739A1 (de) 2017-05-24
TW201727033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0686A (en) Sliding window or door arrangement
EP2310608B1 (en) Sealable sliding door system
CN210049764U (zh) 一种双开双锁的窗户
JP4818362B2 (ja) 引戸具
US7396054B2 (en) Sash locking device for casement window
US8819993B1 (en) Covering of building's opening
CA2894103C (en) Sliding sash secondary lock
US20140173991A1 (en) Sliding door with ramp
CN107035258A (zh) 门窗
KR100873334B1 (ko) 현수식 교실출입문 및 그 교실출입문의 제작 방법
US2923351A (en) Sash and sash frames
JP6787761B2 (ja) 建具
CN107023234A (zh) 门窗
AU2014200046A1 (en) Covering of Building's Opening
US3325944A (en) Window sealing device
KR101661459B1 (ko) 미서기창
KR102153572B1 (ko) 레일 은폐형 창호
CN213205439U (zh) 一种防火钢木窗
CN213330625U (zh) 一种防火门
CN219431677U (zh) 一种门窗缝隙调节装置
KR102669388B1 (ko) 미닫이식 창호의 잠금장치
JP7186611B2 (ja) 避難扉
US355167A (en) Spring-strip for inside blinds
US197813A (en) Improvement in guides for sashes and doors
US1171367A (en) Wind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