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0406A -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0406A
CN107030406A CN201610815929.9A CN201610815929A CN107030406A CN 107030406 A CN107030406 A CN 107030406A CN 201610815929 A CN201610815929 A CN 201610815929A CN 107030406 A CN107030406 A CN 107030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judged
threshold value
unwelded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59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0406B (zh
Inventor
浜田诚
塩川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30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0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0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0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1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investigating the properties, e.g. the weldability, of materials
    • B23K31/125Weld qualit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不误判定而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本发明的被检查物具有:在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具有齿轮倒角部(31c)的齿轮(31);在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具有轮毂倒角部(32c)的轮毂(32);在将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和轮毂内周侧端面对接时在齿轮倒角部与轮毂倒角部之间形成的V槽部(34)填充有溶融金属(33a)的焊接部(33)。本发明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对由齿轮、轮毂以及焊接部构成的被检查物(3)的未被焊接的未焊接部位进行检查。在该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中,测定被检查物的齿轮倒角部侧的齿轮侧角度(a)、被检查物的轮毂倒角部侧的轮毂侧角度(b),基于齿轮侧角度和轮毂侧角度判断有无被检查物的未焊接部位。

Description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未焊接部位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基于由激光测定装置测定的焊缝的高度对焊接的缺陷进行检查的焊接部的检查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14026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检查方法中,焊接部的焊缝的形状形成隆起、凹陷、平坦等各种形状,故而具有会对未焊接部位误判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误判定,能够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在第一端面具有第一倒角部的第一部件、在第二端面具有第二倒角部的第二部件、在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时在第一倒角部与第二倒角部之间形成的槽部中填充有溶融金属的焊接部。另外,在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中,对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焊接部构成的被检查物检查未被焊接的未焊接部位。
在该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中,测定被检查物的第一倒角部侧的第一角度和被检查物的第二倒角部侧的第二角度。而且,基于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判断被检查物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因此,基于测定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判断被检查物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即,在未焊接的未焊接部位残留焊接前的第一倒角部及第二倒角部的形状,故而基于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另外,由于在焊接部不残留焊接前的第一倒角部及第二倒角部的形状,故而即使焊接部为隆起的形状、凹陷的形状以及平坦的形状等不同形状,也基于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
其结果,无误判定,能够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例1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的激光测定器构成的检查装置的整体概略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被检查物的立体图,是将激光从激光测定器向被检查物照射的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被检查物的概略放大剖面图,是图2的II-II线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表示将构成实施例1的被检查物的齿轮和轮毂分离的状态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V槽部形成焊缝之前的状态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控制器执行的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1的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的角度A和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侧的角度B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一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9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二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三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四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五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六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七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5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八相位数据的概略放大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由其他实施例的控制器执行的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标记说明
1:检查装置
2:转置台
3:被检查物
31:齿轮(第一部件)
31a:齿轮外周侧端面(第一端面)
31b:齿轮平坦面
31c:齿轮倒角部(第一倒角部)
32:轮毂(第二部件)
32a:轮毂内周侧端面(第二端面)
32b:轮毂平坦面
32c:轮毂倒角部(第二倒角部)
33:焊接部
33a:溶融金属
34:V槽部(槽部)
4:激光测定器(测定器)
5:控制器(控制部)
a:齿轮侧角度(第一角度)
b:轮毂侧角度(第二角度)
h:焊接部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发明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
实施例1中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适用于激光测定器构成的检查装置。以下,将实施例1中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的构成分为“整体构成”和“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构成”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图1表示适用了实施例1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的激光测定器构成的检查装置的整体概略图,图2是被检查物的立体图,表示从激光测定器对被检查物照射激光的状态。图3表示被检查物的概略放大剖面图,图4表示将构成被检查物的齿轮和轮毂分离的状态。图5表示在V槽部形成焊缝前的状态。以下,基于图1~图5对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检查装置1如图1所示地,由转置台2、被检查物3、激光测定器4(测定器)以及控制器5(控制部)构成。
所述转置台2如图1所示地是用于载置被检查物3的台。该转置台2与控制器5相连,通过从控制器5输入的动作信号能够以规定的速度使被检查物3旋转。另外,规定的速度是指,由激光测定器4能够在每个规定的相位对被检查物3的形状进行测定的速度。另外,该速度能够通过控制器5进行调节。
所述被检查物3如图2和图3所示地,由齿轮31(第一部件)、轮毂32(第二部件)以及焊接部33构成。
所述齿轮31如图2所示地为圆筒形状。该齿轮31如图4所示地,在齿轮31的齿轮外周侧端面31a(第一端面)具有齿轮倒角部31c(第一倒角部)。该齿轮倒角部31c的倒角形状如图4所示地,例如形成为将齿轮外周侧瑞面31a和齿轮平坦面31b连接的倾斜面形状。
所述轮毂32如图2所示地为圆筒形状。该轮毂32如图4所示地在轮毂32的轮毂内周侧端面32a(第二端面)具有轮毂倒角部32c(第二倒角部)。该轮毂倒角部32c的倒角形状如图4所示地,例如成为将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和轮毂平坦面32b连接的倾斜面形状。
所述焊接部33如图3和图5所示地,通过在齿轮倒角部31c与轮毂倒角部32c之间形成的V槽部(槽部)34填充溶融金属33a而形成。该溶融金属33a的溶融量为收敛在V槽部34中的程度的量。例如,溶融金属33a的溶融量如图3所示地,比齿轮平坦面31b及轮毂平坦面32b的共同平坦面35稍隆起。
在此,“V槽部34”如图2和图5所示地,将齿轮31嵌合在轮毂32的内周侧,将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和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对接,从而在齿轮倒角部31c与轮毂倒角部32c之间形成V槽部(槽部)33。此时,如图5所示,齿轮倒角部31c和轮毂倒角部32c成为相互相对的状态。另外,将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和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对接的面称为对接面36(参照图3及图5等)。
所述激光测定器4如图2所示地将激光41向被检查物3照射,通过接受其反射光并进行运算,能够测定被检查物3的形状(激光测量)。该激光测定器4与控制器5相连,通过从控制器5输入的信号,开始、结束激光测定。激光测定的结果从激光测定器4向控制器5输出。该激光测定器4可测定二维或三维的形状。激光测定器4通过转置台2的旋转测定被检查物3的全周。
所述控制器5将用于使转置台2旋转的信号输出。另外,控制器5向激光测定器4输出用于开始、结束激光测定的信号。另外,从激光测定器4向控制器5输入测定结果。
[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构成]
图6表示由实施例1的控制器执行的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构成的流程(控制器5)。图7表示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的角度A和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的角度B。图8表示由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一相位数据,图9表示由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第二相位数据。
以下,基于图6~图9对表示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构成的图6的各步骤进行说明。另外,该处理对由激光测定器4测定的被检查物3的全周数据,对每个规定的相位反复由控制器5执行。
在步骤Sl中,判断齿轮倒角部31c侧的齿轮侧角度a(第一角度)是否为阈值A(第一阈值)以上。在“是”(齿轮侧角度a≥阈值A)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在“否”(齿轮侧角度a<阈值A)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
在此,“阈值A”如图7所示地设定为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的角度A。另外,“齿轮侧角度a”是由激光测定器4测定的被检查物3的齿轮倒角部31c侧的角度。该“齿轮侧角度a”在V槽部34的齿轮倒角部31c侧,至少一部分未被焊接的情况下,与阈值A相同。与此相反,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地在焊接有V槽部34的情况下,算出“齿轮侧角度a”。以下,通过图8和图9说明“齿轮侧角度a”的算出方法。
最初,如图8所示,对焊接部33比齿轮平坦面31b(共同平坦面35)向上方隆起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以与焊接部33最隆起的部分P11交叉的方式画出与齿轮平坦面31b平行的平行线L11。接着,利用直线L12将部分P11、和齿轮平坦面31b与焊接部33的边界即规定位置P12连接。接着,算出平行线L11与直线L12之间的角度a11。该角度a11(以下称为“第一齿轮侧角度a11”)相当于“齿轮侧角度a”。
接着,如图9所示,对焊接部33比齿轮平坦面31b更向对接面36侧凹陷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以与焊接部33最凹陷的部分P21交叉的方式画出与齿轮平坦面31b平行的平行线L21。接着,利用直线L22将部分P21、和齿轮平坦面31b与焊接部33的边界即规定位置P22连接。然后,算出平行线L21与直线L22之间的角度a21。该角度a21(以下称为“第二齿轮侧角度a21”)相当于“齿轮侧角度a”。
在步骤S2中,在步骤S1中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阈值A”之后,判断轮毂倒角部32c侧的轮毂侧角度b(第二角度)是否为阈值B(第二阈值)以上。在“是”(轮毂侧角度b≥阈值B)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在“否”(齿轮侧角度b<阈值B)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
在此,“阈值B”如图7所示地设定为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32c侧的角度B。另外,“轮毂侧角度b”是由激光测定器4测定的被检查物3的轮毂倒角部32c侧的角度。该“轮毂侧角度b”在V槽部34的轮毂倒角部32c侧,至少一部分未被焊接的情况下,与阈值B相同。与之相反,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在将V槽部34焊接的情况下,算出“轮毂侧角度b”。以下,通过图8和图9说明“轮毂侧角度b”的算出方法。
最初,如图8所示,对焊接部33比轮毂平坦面32b(共同平坦面35)更向上方隆起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以与焊接部33最隆起的部分P11交叉的方式画出与轮毂平坦面32b平行的平行线L13。接着,利用直线L14将部分P11、和轮毂平坦面32b与焊接部33的边界即规定位置P13连接。然后,算出平行线L13与直线L14之间的角度b11。该角度b11(以下称为“第一轮毂侧角度b11”)相当于“轮毂侧角度b”。
接着,如图9所示,对焊接部33比轮毂平坦面32b更向对接面36侧凹陷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以与焊接部33最凹陷的部分P21交叉的方式画出与轮毂平坦面32b平行的平行线L23。接着,利用直线L24将部分P21、和轮毂平坦面32b与焊接部33的边界即规定位置P23连接。然后,算出平行线L23与直线L24之间的角度b21。该角度b21(以下称为“第二轮毂侧角度b21”)相当于“轮毂侧角度b”。
在步骤Sl中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阈值A”、或者在步骤S2中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阈值B”之后,在步骤S3中判断为,V槽部34未被焊接,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并且结束。
在步骤S2中判断为“齿轮侧角度b<阈值B”之后,在步骤S4中判断为V槽部34被焊接,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4中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之后,在步骤S5中判断焊接部高度h是否小于阈值C(第三阈值)。在“是”(焊接部高度h<阈值C)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在“否”(焊接部高度h≥阈值C)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
在此,“阈值C”如图8和图9所示地,将从共同平坦面35到可得到基于焊接的接合强度的高度位置设定为阈值C。该“可得到基于焊接的接合强度的位置”例如设定在比共同平坦面35稍上方的高度位置上。另外,“焊接部高度h”为由激光测定器4测定的焊接部33的焊接部高度h。该“焊接部高度h”为从共同平坦面35到焊接部33中最隆起的部分的高度。例如,在图8中,从共同平坦面35到部分P11的高度h11(以下称为“第一焊接部高度h11”)相当于焊接部高度h。另外,其第一焊接部高度h1l被判断为阈值C以上。另外,在图9中,由于焊接部33比共同平坦面35更靠对接面36侧,故而判断为小于阈值C。
在步骤S5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C”之后,在步骤S6中判断焊接部高度h是否比阈值D(第四阈值)大。在“是”(焊接部高度h>阈值D)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在“否”(焊接部高度h≤阈值D)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
在此,“阈值D”如图8和图9所示地,将从共同平坦面35到在将被检查物3安装在其他部件等的情况下焊接部33不与其他部件等相干涉的高度位置设定为阈值D。另外,“焊接部高度h”如在步骤S5中说明地,判断为图8的第一焊接部高度h1l与阈值D相同。
在步骤S5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C”,或者在步骤S6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D”之后,在步骤S7中判断为在焊接上具有缺陷,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焊接缺陷(焊接不良)”,并且结束。
在步骤S6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D”之后,在步骤S8中判断为在焊接中无缺陷,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无焊接缺陷(焊接良)”,并且结束。
接着,说明作用。
将实施例1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中的作用分为“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作用”、“未焊接部位判断作用”以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的特征作用”进行说明。
[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作用]
基于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实施例1的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激光测定器4开始测定被检查物3的形状,将激光测定器4的测定结果向控制器5输入的话,在图6的流程图中,从“开始”向步骤S1进入,在步骤S1中判断是否相当于“齿轮侧角度a≥阈值A”。若在步骤S1中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阈值A”,则进入步骤S3,并且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另外,若在步骤S1中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阈值A”,则进入步骤S2,在步骤S2中判断是否相当于“轮毂侧角度b≥阈值B”。若在步骤S2中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阈值B”,则进入步骤S3,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这样,进行若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阈值A”或者“轮毂侧角度b≥阈值B”,则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的处理(步骤Sl→步骤S3→结束,或者步骤S1→步骤S2→步骤S3→结束)。
而且,若在步骤S2中判断为“齿轮侧角度b<阈值B”,则进入步骤S4,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这样,进行若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阈值A”且“齿轮侧角度b<阈值B”,则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的处理(步骤Sl→步骤S2→步骤S4)。
之后,从图6的步骤S4进入步骤S5,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相当于“焊接部高度h<阈值C”。在步骤S5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C”的话,则进入步骤S7,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焊接缺陷”。另外,若在步骤S5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C”,则进入步骤S6,判断是否相当于“焊接部高度h>阈值D”。若在步骤S6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D”,则进入步骤S7,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焊接缺陷”。这样,进行若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C”或者“阈值D<焊接部高度h”,则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具有焊接缺陷”的处理(步骤S1→步骤S2→步骤S4→步骤S5→步骤S7→结束、或者步骤S1→步骤S2→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7→结束)。
而且,若在步骤S6中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阈值D”,则进入步骤S8,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无焊接缺陷”。这样,进行若判断为“阈值C≤焊接部高度h≤阈值D”,则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数据中“无焊接缺陷”的处理(步骤S1→步骤S2→步骤S4→步骤S5→步骤S6→步骤S8→结束)。
[未焊接部位判断作用]
图8~图15表示由激光测定器测定的被检查物的各相位数据。以下,基于图7~图15说明实施例1的未焊接部位判断作用。
首先,基于图7和图10~图12对判断为在被检查物3中“具有未焊接部位”的情况进行说明。
被检查物3在焊接后,如图7所示,在与焊接前不变的状态下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与阈值A相同,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与阈值B相同。因此,在图7中判断为在规定的相位上“具有未焊接部位”。
如图10~图12所示,在V槽部34的至少一部分未被焊接的状态下,判断为在第三~第五的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以下,对各图进行说明。
接着,如图10所示,在V槽部34的轮毂倒角部32c侧被焊接,但V槽部34的齿轮倒角部31c侧未被焊接的状态下,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与阈值A相同,故而判断为在第三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
首先,如图11所示,在V槽部34的齿轮倒角部31c侧被焊接,但V槽部34的轮毂倒角部32c侧未被焊接的状态下,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与阈值B相同,故而判断为在第四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
接着,如图12所示,在V槽部34的中央部被焊接,但V槽部34的两端部未被焊接的状态下,与图7同样地,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与阈值A相同,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与阈值B相同。因此,在图12中,判断为在第五相位数据中“具有未焊接部位”。
接着,基于图9和图13~图14对虽然判断为在被检查物3“无未焊接部位”,但判断为“有焊接缺陷”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将V槽部34焊接,焊接部33比共同平坦面35更靠对接面36侧。在该状态下,判断为第二齿轮侧角度a21小于阈值A,并且判断为第二轮毂侧角度b21小于阈值B,故而判断为在第二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而且,如上所述,在图9中,焊接部33比共同平坦而35更靠对接面36侧。在该状态下,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小于阈值C,故而判断为在第二相位数据中“具有焊接缺陷”。即,在图9中,判断为在第二相位数据中,基于焊接的接合强度不足(焊接不足)。
如图13所示,将V槽部34焊接,焊接部33的上面33b处于与共同平坦面35共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齿轮侧角度a、轮毂侧角度b也为“零度”,故而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小于阈值A,并且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小于阈值B,故而判断为在第六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而且,如上所述,在图13中,焊接部33处于与共同平坦面35共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小于阈值C,故而判断为在第六相位数据中“有焊接缺陷”。即,在图13中,与图9同样地,在第六相位数据中,判断为基于焊接的接合强度不足(焊接不足)。
如图14所示,称为将V槽部34焊接,且焊接部33比共同平坦面35更隆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小于阈值A,并且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小于阈值B,故而判断为在第七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而且,在焊接部高度h如图14所示地超过阈值D的状态下,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比阈值D大,故而判断为在第七相位数据中“具有焊接缺陷”。即,在图14中,在将被检查物3组装在其他零件等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焊接部33处于与其他零件等干涉的高度位置(焊接过度)。
另外,在图6的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S5中对“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的算出方法和“焊接部高度h”的求出方法进行了说明,故而标注与图8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14中,将图8的第一齿轮侧角度a11表示为齿轮侧角度a,将第一轮毂侧角度b11表示为轮毂侧角度b,将第一焊接部高度h11表示为焊接部高度h。
接着,基于图8和图15对判断为在被检查物3中“无未焊接部位”,并且判断为“无焊接缺陷”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成为将V槽部34焊接且焊接部33比共同平坦面35隆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判断为第一齿轮侧角度a11小于阈值A,并且判断为第一轮毂侧角度b11小于阈值B,故而判断为在第一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而且,在第一焊接部高度h11如图8所示地与阈值D相同的状态下,判断为第一焊接部高度h11与阈值D相同,故而判断为在第一相位数据中“无焊接缺陷”。即,在图8中,在第一相位数据中,使焊接的接合强度充足,在将被检查物3组装在其他部件等的情况下,判断为焊接部33处于不与其他部件等干涉的高度位置。
如图15所示,成为将V槽部34焊接且焊接部33比共同平坦面35隆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判断为齿轮侧角度a小于阈值A,并且判断为轮毂侧角度b小于阈值B,故而判断为在第八相位数据中“无未焊接部位”。而且,在焊接部高度h如图15所示地与阈值C相同的状态下,判断为焊接部高度h与阈值C相同,故而判断为在第八相位数据中“无焊接缺陷”。即,在图15中,与图8同样地,在第八相位数据中,使焊接的接合强度充足,在将被检查物3安装在其他部件等的情况下,判断为焊接部33处于不与其他部件等干涉的高度位置。
另外,在图6的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5中对“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的算出方法、“焊接部高度h”的求出方法进行了说明,故而标注与图8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15中,将图8的第一齿轮侧角度a11表示为齿轮侧角度a,将第一轮毂侧角度b11表示为轮毂侧角度b,将第一焊接部高度h11表示为焊接部高度h。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的特征作用]
例如,作为焊接部的检查方法,基于由激光测定装置测定的焊缝的高度检查焊接的缺陷。
但是,焊接部的焊缝的形状形成为隆起的形状、凹陷的形状、平坦的形状等各种形状,故而会误判定未焊接部位。
对此,在实施例1中,基于测定的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判断被检查物3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图6的步骤S3~步骤S4)。
即,由于在未被焊接的未焊接部位残留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及轮毂倒角部32c的形状,故而基于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3)。另外,由于在焊接部33不残留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及轮毂倒角部32c的形状,故而即使焊接部33为隆起的形状、凹陷的形状及平坦的形状等不同的形状,也能够基于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4)。
其结果,无误判定,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图6的步骤S3~步骤S4)。
在实施例1中,在齿轮侧角度a为阈值A以上、或者轮毂侧角度b为阈值B以上时,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3)。
即,在齿轮侧角度a为阈值A以上、或者轮毂侧角度b为阈值B以上时,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3)。另外,在齿轮侧角度a小于阈值A且轮毂侧角度b小于阈值B时,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4)。
因此,高精度地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在实施例1中,阈值A为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的角度A,阈值B为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32c的角度B(图6的步骤S1~步骤S2和图7)。
即,在齿轮侧角度a为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的角度A以上时、或者轮毂侧角度b为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32c的角度B以上时,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3)。另外,在齿轮侧角度a小于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的角度A且轮毂侧角度b小于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32c的角度B时,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图6的步骤S4)。
因此,由于基于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和轮毂倒角部32c各自的角度A、B来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故而降低为了决定各自的阈值A、B而进行的实验等的工序数。
在实施例1中,在基于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时(图6的步骤S4),焊接部高度h小于阈值C或者比阈值D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焊接缺陷(图6的步骤S7),在焊接部高度h为阈值C以上且阈值D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焊接缺陷(图6的步骤S8)。
即,在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时(图6的步骤S4),焊接部高度h小于阈值C的情况下,判断为焊接不足,在焊接部高度h比阈值D大的情况下,判断为焊接过度,在任一情况下都判断为具有焊接缺陷(图6的步骤S7)。另外,在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时(图6的步骤S4),焊接部高度h为阈值C以上且阈值D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焊接缺陷(图6的步骤S8)。
因此,在未焊接部位的有无的判断的基础上(图6的步骤S3~步骤S4),对焊接缺陷的有无也进行判断(图6的步骤S7~步骤S8)。
接着,说明效果。
在实施例1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中,可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1)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对由第一部件(齿轮31)、第二部件(轮毂32)及焊接部33构成的被检查物3检查未被焊接的未焊接部位,第一部件(齿轮31)在第一端面(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具有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第二部件(轮毂32)在第二端面(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具有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焊接部33在将第一端面(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和第二端面(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对接时在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与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之间形成的槽部(V槽部34)填充有溶融金属33a,在该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中,测定被检查物3的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侧的第一角度(齿轮侧角度a)、和被检查物3的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侧的第二角度(轮毂侧角度b),基于第一角度(齿轮侧角度a)和第二角度(轮毂侧角度b)判断被检查物3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图6)。
因此,能够提供无误判定,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
(2)在第一角度(齿轮侧角度a)为第一阈值(阈值A)以上、或者第二角度(轮毂侧角度b)为第二阈值(阈值B)以上时,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图6)。
因此,在(1)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3)第一阈值(阈值A)为焊接前的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的角度A,第二阈值(阈值B)为焊接前的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侧的角度B(图6和图7)。
因此,在(2)的效果的基础上,基于焊接前的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和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各自的角度A、B来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故而能够降低为了决定各自的阈值A、B而进行的实验等的工序数。
(4)测定焊接部33的焊接部高度h,在基于第一角度(齿轮侧角度a)和第二角度(轮毂侧角度b)判断为无未焊接部位时,焊接部高度h小于第三阈值(阈值C)或者比第四阈值(阈值D)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焊接缺陷,在焊接部高度h为第三阈值(阈值C)以上且第四阈值(阈值D)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焊接缺陷(图6)。
因此,在(1)~(3)的效果的基础上,除了未焊接部位的有无的判断之外,还能够判断焊接缺陷的有无。
(5)具有:被检查物3,其包括在第一端而(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具有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的第一部件(齿轮31)、在第二端面(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具有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的第二部件(轮毂32)、在将第一端面(齿轮外周侧端面31a)和第二端面(轮毂内周侧端面32a)对接时在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与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之间形成的槽部(V槽部34)填充有溶融金属33a的焊接部33;测定器(激光测定器4),其测定被检查物3的第一倒角部(齿轮倒角部31c)侧的第一角度(齿轮侧角度a)、和被检查物3的第二倒角部(轮毂倒角部32c)侧的第二角度(轮毂侧角度b);控制部(控制器5),其基于第一角度(齿轮侧角度a)和第二角度(轮毂侧角度b)判断被检查物3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图1和图6)。
因此,能够提供无误判定而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以上,基于实施例1对本发明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例1,只要不脱离本申请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允许设计的变更及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由控制器执行的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构成的流程形成为图6的例子。但是,作为由控制器执行的未焊接部位判断处理构成的流程,也可以通过图16所示的流程图仅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另外,由于图16的步骤S11~步骤S14的各步骤为进行与图6的步骤S1~步骤S4的各步骤同样的处理的步骤,故而省略说明。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阈值A设定为焊接前的齿轮倒角部31c的角度A的例子,并且表示了将阈值B设定为焊接前的轮毂倒角部32c侧的角度B的例子。但是,阈值A、B的角度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阈值A比角度A小,使阈值B比角度B小。总之,只要设定为能够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的阈值A、B即可。
在实施例1中,在步骤S1中表示了“齿轮侧角度a”的算出方法例,在步骤S2中表示了“轮毂侧角度b”的算出方法例。但是,“齿轮侧角度a”和“轮毂侧角度b”的算出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在图8中,也可以为将齿轮平坦面31b(共同平坦面35)与直线L12之间的角度作为“齿轮侧角度a”而算出,将轮毂平坦面32b(共同平坦面35)与直线L14之间的角度作为“轮毂侧角度b”而算出的方法。另外,在图9中,也可以为将齿轮平坦面31b(共同平坦而35)与直线L22之间的角度作为“齿轮侧角度a”而算出,将轮毂平坦面32b(共同平坦面35)与直线L24之间的角度作为“轮毂侧角度b”而算出的方法。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阈值C如图8等所示地从共同平坦面35起设定在比共同平坦面35稍上方的高度位置。例如,也可以不“从共同平坦面35起”,也可以“从V槽部34的底部起”。总之,阈值C只要设定为可得到焊接的接合强度的值即可。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阈值D设定为图8等所示的位置的例子。但是,阈值D不限于此。总之,只要阈值D设定在将被检查物3安装在其他部件等的情况下焊接部33不与其他部件等干涉的值即可。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在步骤S5和步骤S6中将“焊接部高度h”设定为从共同平坦面35到焊接部33中最隆起的部分的高度的例子。但是,“焊接部高度h”不限于此。例如,“焊接部高度h”也可以形成为从V槽部34的底部到焊接部33中最隆起的部分的高度。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对规定的相位数据中的齿轮侧角度a、轮毂侧角度b及焊接部高度h和阈值A~D分别进行比较,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及焊接缺陷的有无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使用阈值A~D,而由规定的相位数据中的齿轮侧角度a及轮毂侧角度b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另外,也可以不使用阈值A~D,而由规定的相位数据中的齿轮侧角度a、轮毂侧角度b及焊接部高度h判断未焊接部位的有无及焊接缺陷的有无。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齿轮倒角部31c和轮毂倒角部32c形成为倾斜面形状的例子。但是,不限于倾斜面形状,也可以将齿轮倒角部31c和轮毂倒角部32c形成为曲面形状等。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槽部形成为V槽部34的例子。但是,不限于V槽部34,也可以将槽部形成为U形槽部及矩形槽部等。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本发明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适用于激光测定器构成的检查装置的例子。但是,不限于实施例1所示的激光测定器4构成的检查装置。总之,若为能够测定被检查物3的形状的测定器构成的检查装置,则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

Claims (5)

1.一种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对被检查物进行未被焊接的未焊接部的检查,所述被检查物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焊接部构成,
所述第一部件在第一端面具有第一倒角部,
所述第二部件在第二端面具有第二倒角部,
所述焊接部在将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对接时在所述第一倒角部与所述第二倒角部之间形成的槽部填充有溶融金属,其特征在于,
测定所述被检查物的所述第一倒角部侧的第一角度、和所述被检查物的所述第二倒角部侧的第二角度,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判断所述被检查物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角度为第一阈值以上、或者所述第二角度为第二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具有未焊接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焊接前的所述第一倒角部的角度,所述第二阈值为焊接前的所述第二倒角部侧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测定所述焊接部的焊接部高度,
在基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判断为没有未焊接部位时,所述焊接部高度小于第三阈值或者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焊接缺陷,在所述焊接部高度为第三阈值以上且第四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焊接缺陷。
5.一种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被检查物,其由在第一端面具有第一倒角部的第一部件、在第二端面具有第二倒角部的第二部件、在将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对接时在所述第一倒角部与所述第二倒角部之间形成的槽部填充有溶融金属的焊接部构成;
测定器,其测定所述被检查物的所述第一倒角部侧的第一角度、和所述被检查物的所述第二倒角部侧的第二角度;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判断所述被检查物的未焊接部位的有无。
CN201610815929.9A 2015-09-09 2016-09-09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Active CN107030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7862 2015-09-09
JP2015177862A JP6644405B2 (ja) 2015-09-09 2015-09-09 未溶接箇所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未溶接箇所の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0406A true CN107030406A (zh) 2017-08-11
CN107030406B CN107030406B (zh) 2020-05-22

Family

ID=58320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5929.9A Active CN107030406B (zh) 2015-09-09 2016-09-09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44405B2 (zh)
CN (1) CN10703040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9774A (ja) * 1984-08-14 1986-03-11 Kawasaki Steel Corp 溶接管の外面溶接方法
CN1168974C (zh) * 2001-06-21 2004-09-29 株式会社理光 缺陷检查装置及其方法
JP2006021214A (ja) * 2004-07-07 2006-01-26 Toyota Motor Corp セグメントコンダクタの溶接品質管理方法
JP2008215839A (ja) * 2007-02-28 2008-09-18 Toyota Motor Corp 溶接品質判定方法
JP2008212944A (ja) * 2007-02-28 2008-09-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突き合わせ溶接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542819A (zh) * 2012-07-17 2014-01-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钢焊缝表面形貌的检测和质量判定方法
CN103561901A (zh) * 2011-04-28 2014-0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焊接接头的对接位置检测方法、焊接接头的对接位置检测装置和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
JP5578005B2 (ja) * 2010-10-08 2014-08-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溶接ビードの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用プログラム
US20150001196A1 (en) * 2013-07-01 2015-01-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laser welding b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7374B2 (ja) * 1994-11-25 2000-12-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ビード形状の自動制御方法
JP2008164482A (ja) * 2006-12-28 2008-07-17 Daido Steel Co Ltd 溶接品質の評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9774A (ja) * 1984-08-14 1986-03-11 Kawasaki Steel Corp 溶接管の外面溶接方法
CN1168974C (zh) * 2001-06-21 2004-09-29 株式会社理光 缺陷检查装置及其方法
JP2006021214A (ja) * 2004-07-07 2006-01-26 Toyota Motor Corp セグメントコンダクタの溶接品質管理方法
JP2008215839A (ja) * 2007-02-28 2008-09-18 Toyota Motor Corp 溶接品質判定方法
JP2008212944A (ja) * 2007-02-28 2008-09-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突き合わせ溶接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578005B2 (ja) * 2010-10-08 2014-08-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溶接ビードの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用プログラム
CN103561901A (zh) * 2011-04-28 2014-0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焊接接头的对接位置检测方法、焊接接头的对接位置检测装置和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
CN103542819A (zh) * 2012-07-17 2014-01-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钢焊缝表面形貌的检测和质量判定方法
US20150001196A1 (en) * 2013-07-01 2015-01-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laser welding bead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世权等: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31 October 2010,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林涛等: "几种漏焊检测方法的比较", 《2003汽车焊接国际论坛论文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51982A (ja) 2017-03-16
JP6644405B2 (ja) 2020-02-12
CN107030406B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3467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component
CA2723066C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alculating a conformity between a representation of an environment and said environment
JP5142775B2 (ja) 溶接品質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6194728A1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CN110987944B (zh) 一种基于包络线识别的激光钎焊焊缝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US10704897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shape of butt joint of welded steel pipe,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lded steel pipes using the shape detecting method
KR20200136686A (ko) 포터블형 용접 결함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JP2015520359A (ja) 任意の形状の対象物の中心線を評価する方法
KR101026720B1 (ko) 고속 레이저 비전 센서 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고속 이미지프로세싱 방법 및 용접부 외관 검사방법
TW201722256A (zh) 用於焊點檢查的設備及方法
CN112154040A (zh) 自动确定用于在工件上执行焊接的最佳焊接参数的方法
CN107030406A (zh) 未焊接部位的检查方法及未焊接部位的检查装置
TW201714515A (zh) 用於焊點檢查的設備及方法
JP3948450B2 (ja) 物体検出装置及び物体検出方法
JP5310332B2 (ja) 形状検査装置および形状検査方法
KR101327588B1 (ko) 플럭스 충전율 판정 장치, 플럭스 충전율 판정 방법, 플럭스 충전율 판정 시스템 및 플럭스 충전율 판정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억 매체
KR101236847B1 (ko) 용접 비드 검사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4219154A (ja) 物体の表面形状計測方法及び自動溶接装置
CN105956613A (zh) 一种工业x射线焊缝图像圆形、线性缺陷分类方法
JPH06317411A (ja) 溶接継手の疲労強度判定方法
JP4211702B2 (ja) 鋳巣計測方法
US20210291303A1 (en) Inspection device and welding device
JP4018950B2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の位置ずれ検査装置および位置ずれ検査方法
JP2007093392A (ja) 3次元形状評価方法及び3次元形状評価装置
JP6079664B2 (ja) 被測定物の表面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表面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