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6653B - 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6653B
CN107026653B CN201710017603.6A CN201710017603A CN107026653B CN 107026653 B CN107026653 B CN 107026653B CN 201710017603 A CN201710017603 A CN 201710017603A CN 107026653 B CN107026653 B CN 107026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scharge
print data
compressed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7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6653A (zh
Inventor
增永圭二郎
田中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211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9021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2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6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6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6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46Conversion to or from run-length codes, i.e. by representing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digits, or groups of digits, of the same kind by a code word and a digit indicative of that ki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在印刷数据发生修正时能够简单地修正压缩后的数据。使用包含多个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上述多个液滴排出数据各自的位置、和上述各自的位置上的液滴排出量的压缩数据结构。使用包括如下工序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划分工序,按照每个固定区间对作为液滴的排出定时和排出所述液滴的喷嘴位置的映射图的印刷数据进行划分;和压缩工序,将上述固定区间的所述印刷数据压缩为上述压缩数据结构。

Description

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了该压缩数据结构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特别是涉及涂敷液滴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了该压缩数据结构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制造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片、有机EL显示器等设备的方法,存在使用喷墨的方法。即如下方法:将包含功能性材料的液状体作为液滴从喷墨的多个喷嘴排出,在被涂敷物上形成功能性材料的膜。
对于这样的喷墨方式,将排出图案作为印刷数据来处理。根据被涂敷物的批次切换、喷墨的喷嘴状态的变化来切换所使用的上述印刷数据。由此,能够实现灵活的生产。
对于液晶、有机EL显示器,大画面化和高精细化不断发展,对它们进行制造的喷墨印刷装置也出现了对应高精细的印刷的需求。对于这样的大画面并且高精细的被涂敷物用的排出图案而言,用于印刷的印刷数据的容量巨大,进行印刷数据保持的存储器的容量、数据的传送时间成为问题。为此,一般情况下使用了如下构成,即,将印刷数据压缩后进行传送,在印刷时依次进行解压缩。
作为上述的数据压缩方法,因为基于硬件的解压缩能够容易实现,所以使用了通过简单的逻辑能够进行压缩解压缩的Pack Bits方式等的行程长度法(run lengthmethod)的压缩方法被广泛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274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了行程长度法的现有的压缩方法中,存在如下课题,即,在数据产生修正时不能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修正。
特别是在喷墨印刷装置中,虽然从印刷数据整体看来为几%程度,但是需要配合位置偏差、堵塞等喷嘴状态的变化对印刷数据进行修正。在使用了行程长度法的现有的压缩方法中,由于存在上述课题,因此为了修正仅几%程度的数据,需要对印刷数据整体进行修正并压缩,进行传送。结果,会给设备的运转率带来较大的影响。考虑到量产,成为较大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印刷数据产生修正时能够简单地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修正的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了该压缩数据结构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使用包含多个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上述多个液滴排出数据各自的位置、和上述各自的位置上的液滴排出量的压缩数据结构。
此外,使用包含多个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上述多个液滴排出数据各自的位置、和上述各自的位置上的附加信息的压缩数据结构。
此外,使用包括如下的工序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划分工序,按照每个固定区间对作为液滴的排出定时与排出上述液滴的喷嘴位置的映射图的印刷数据进行划分;和压缩工序,将上述固定区间的上述印刷数据压缩为上述记载的压缩数据结构。
进而,使用包括如下的工序的印刷方法:印刷数据读入工序,读入印刷对象的面板的围堰的信息即印刷图案;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将堵塞的喷嘴用其他喷嘴来补充;位置偏差校正工序,在从上述喷嘴排出的液滴产生命中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变更上述液滴的排出定时;压缩工序,根据印刷数据读入工序、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和位置偏差校正工序来生成印刷数据,并使用上述记载的压缩数据结构来进行上述印刷数据的压缩;传送工序,将上述压缩后的数据传送到喷墨头;解压缩工序,将上述传送的压缩数据解压缩为上述印刷数据;和印刷工序,利用上述解压缩后的上述印刷数据在上述基板上进行印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逻辑来进行数据的压缩/解压缩,能够在进行了压缩的状态下进行数据的改写,即使存在非连续数据也能够不降低压缩率地进行压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液滴排出过程的框图。
图2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中的喷墨印刷装置使用的印刷数据的图。
图3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印刷数据的图,(b)是表示由(a)的印刷数据进行喷嘴增补处理后的印刷数据的图,(c)是表示由(a)的印刷数据进行位置偏差校正后的印刷数据的图。
图4的(a)是表示对图3的(a)的印刷数据进行了Pack Bits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b)是表示对图3(b)的印刷数据进行了Pack Bits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c)是表示对图3的(c)的印刷数据进行了Pack Bits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
图5的(a)~(b)是使用了现有的图像压缩方法的情况下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液滴排出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2的印刷数据的排出像素的比例的圆饼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压缩数据的第1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压缩数据的第2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区间长度与排出像素的比例的曲线图。
图10的(a)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对图3的(a)的印刷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b)是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对图3的(b)的印刷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c)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对图3的(c)的印刷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
图11的(a)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2的图像压缩方法对图3的(a)的印刷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b)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2的图像压缩方法对图3的(b)的印刷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c)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2的图像压缩方法对图3的(c)的印刷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的图。
图12的(a)~(b)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2的图像压缩方法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3的喷墨印刷装置的运用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图像压缩方法中的压缩数据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1 基板
101a 围堰
102 喷墨头
102a 喷嘴
103 印刷数据生成部
103a 印刷数据生成器
103b 印刷数据压缩器
103c 印刷数据发送器
104 喷墨头控制部
104a 印刷数据接收器
104b 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
104c 位置检测器
104d 印刷定时产生器
104e 驱动信号产生器
104f 印刷数据解压缩器
501 印刷数据读入工序
502 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
503 校正工序
504 压缩工序
505 传送工序
506 印刷工序
507 压缩工序
508 印刷工序
509 压缩数据改写工序
701 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
702 相对位置
703 液滴排出量
704 相对位置
705 液滴排出量
706 相对位置
707 液滴排出量
802 相对位置
803 液滴排出量
804 液滴排出量
805 相对位置
806 液滴排出量
807 液滴排出量
808 相对位置
809 液滴排出量
810 液滴排出量
1301 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
1302 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
1303 相对位置
1304 附加信息
1305 相对位置
1306 附加信息
1307 相对位置
1308 附加信息
1309 相对位置
1310 附加信息
1311 相对位置
1312 附加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仅为一例示,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以及图像压缩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排出电路的构成)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喷墨印刷装置的排出电路的框图。
首先,利用图1的框图,对喷墨印刷装置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具有印刷对象的基板101。具有形成在基板101上的围堰(bank)101a(凹部)。围堰101a在基板101上针对印刷扫描方向x,以固定间距进行了配置。印刷扫描方向x是基板101和喷墨头102相对移动的方向。
一个或者多个喷墨头102在与印刷扫描方向x正交的方向y上,排列配置。在喷墨头102,具有多个喷嘴102a。多个喷嘴102a在与印刷扫描方向x正交的方向y上排列。
印刷数据生成部103由印刷数据生成器103a、印刷数据压缩器103b、印刷数据发送器103c构成。
喷墨头控制部104由印刷数据接收器104a、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104b、位置检测器104c、印刷定时产生器104d、驱动信号产生器104e、印刷数据解压缩器104f、驱动信号选择器104g构成。
(排出电路的动作)
接下来,对喷墨印刷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从印刷数据的生成到传送为止的数据的流程。
在印刷数据生成部103的印刷数据生成器103a中,基于印刷对象的基板101的设计信息和喷墨头102的喷嘴的堵塞信息、以及来自喷嘴的墨水排出的位置偏差信息,来生成印刷用的印刷数据。
在印刷数据压缩器103b中,对由印刷数据生成器103a生成的印刷数据进行压缩,生成压缩后的印刷数据。
在印刷数据发送器103c中,将由印刷数据压缩器103b生成的压缩后的印刷数据发送给喷墨头控制部104内的印刷数据接收器104a。
在印刷数据接收器104a中,将从印刷数据发送器103c接收到的压缩后的印刷数据保存到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104b中。
接下来说明印刷时的数据的流程。
在印刷时,印刷对象的基板101相对于喷墨头102,在x方向上,相对移动。此时,喷墨头控制部104的位置检测器104c检测基板101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产生与相对位置变化一致的定时脉冲。
印刷定时产生器104d基于印刷分辨率Rx对从位置检测器104c输出的定时脉冲进行分频,生成并输出印刷定时信号,该印刷定时信号对驱动喷墨头102的喷嘴102a的电压波形的产生定时进行规定。
驱动信号产生器104e基于由印刷定时产生器104d生成的印刷定时信号,来输出喷墨头102的喷嘴102a的驱动波形。
印刷数据解压缩器104f基于由印刷定时产生器104d生成的印刷定时信号,将保存在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104b中的压缩状态的印刷数据逐行读出并进行解压缩,生成解压缩状态的印刷数据。
驱动信号选择部104g通过对从驱动信号产生器104e发送的喷嘴驱动波形基于从印刷数据解压缩器104f发送的印刷数据按照每个喷嘴来进行开启/关断(ON/OFF),来控制喷墨头102的墨水的排出的有无。
(印刷图像和喷嘴增补、偏差校正的说明)
接下来对根据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印刷数据的形式与喷嘴状态的变化而进行的喷嘴增补和位置偏差校正进行说明。
图2中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印刷数据的概念图。
将图2的纵方向设为列。该列和图1的印刷操作方向x为同一方向。将图2的横方向设为行。该行和与图1的印刷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y为同一方向。此外,图2的格子表示印刷数据的像素,“1”表示排出像素,“0”表示非排出像素。
列方向是喷嘴102a相对于基板101,相对移动的扫描方向。因此,列方向表示来自喷嘴102a的液滴的排出定时。行方向表示喷嘴102a的排列方向。结果,图2的印刷数据是由排出的喷嘴102a和排出定时构成的二维数据或映射图(map)。
在此,图2的排出像素“1”按照图1的印刷对象的面板的围堰101a的位置进行配置,排出像素“1”的值根据提供给围堰101a的墨水量来配置所需要的值。例如,在排出2倍量的情况下可以设为2。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虽然也应对“1”、“0”的2值信息以外的压缩,但在此为了简单说明而以只有“1”、“0”的黑白图像为例进行说明。
图3(a)~图3(c)中示出由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喷墨印刷装置进行的喷嘴增补和位置偏差校正的概念图。
图3(a)是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前的印刷数据,是以图2的第0列至第15列、第0行至第7行的128个数据为例而提取的部分。
图3(b)是设想图3(a)的图像的第2列、第8列、第15列的喷嘴发生了堵塞的状态来进行了喷嘴增补工序时的图像。在此,通过用第1列的喷嘴代替第2列、用第7列的喷嘴代替第8列、用第14列的喷嘴代替第15列,在图3(a)的排出定时的1行前进行排出,从而对提供到作为图1的面板即基板101的像素的围堰101a内的墨水量进行了补充。
图3(c)是设想从图3(a)的图像的第2列、第8列、第15列的喷嘴排出的液滴命中于面板即基板101时的纵方向的位置产生了偏差的情况来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工序时的图像。在此,设想第2列、第8列、第15列都在纵方向上位置产生了1像素量的偏差的情况,通过使排出定时提早1行从而消除了命中于面板时的位置偏差。
(以Pack Bits压缩方法为例说明现有的方式)
在此,使用图4(a)~图4(c),对使用了行程长度法的现有的压缩方法之一的PackBits方式进行说明。在此,说明进行了作为喷墨印刷装置所特有的运用的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时的压缩后的图像的变化。
在此,对Pack Bits压缩方法简单进行说明。Pack Bits压缩方法是基于行程长度法来进行压缩的方式。该压缩通过将连续的数据置换为数据的“个数”和“值”这样的数据结构来进行压缩。此时,在数据连续的情况下,将所述的“个数”用“-1×连续的数据的个数+1”来记述。在数据不连续的情况下,将所述的“个数”用“不连续的数据的个数-1”来记述。
此外,由于用1Byte来记述所述的“个数”,因此连续、非连续哪一方的数据数超过了129个的情况下会加以分割来进行记录。
图4(a)~图4(c)是对图3(a)~(c)进行了Pack Bits压缩的情况下的压缩数据。与图3(a)~图3(c)同样地,图4(a)是进行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前的印刷数据,图4(b)是喷嘴增补后的印刷数据,图4(c)是位置偏差校正后的印刷数据。关于图4(a)~图4(c),作为一维序列来记述,数据上的添字表示序列的编号。
此外,在此设为从图像的左上沿横向依次进行压缩工序,若沿横向进行到第15列则读入下一行的第0列,不进行按行单位分开压缩那样的操作。
以图4(a)为例,简单说明使用了Pack Bits方式的压缩。由于图4(a)是对图3(a)进行了压缩的结果,因此参照图3(a)来进行说明。图3(a)的左上的0行0列的数据为“0”,且到0行第15列为止连续,所以成为16个0连续的情况。因此,压缩后的数据的个数由“-1×16+1”来求取,而数据的值为“0”,所以在图4(a)的第0个中记入表示数据的个数的“-15”,在第1个中记入表示数据的值的“0”。同样地,由于从图3(a)的1行第0列到1行第3列有4个“1”连续,所以在图4(a)的第2个中记入“-3”,在第1个中记入“1”。以下通过反复同样的工序,从而图3(a)被压缩为图4(a)的数据。
接下来,使用图4(b)和图3(b),来说明对喷嘴增补后的图像进行了Pack Bits压缩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图3(b)中,由于进行了喷嘴增补,因此对于图3(a)和图3(b)而言,第0行、第1行、第5行、第6行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在图3(b)的第0行中,在第1、7、14列中记入“1”,连续数据被分割。成为“0”是1个、“1”是1个、“0”是5个、“1”是1个、“0”是6个、“1”是1个、“0”是1个的合计7个压缩数据。因此,成为图4(b)的第0个至第13个的合计14个数据。与图4(a)相比,压缩后的数据长度增加12个。如上所述由于喷嘴增补致使数据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压缩后的数据数发生变化,因此图4(b)的喷嘴增补后的数据数,相对于无喷嘴增补的情况下为26个,在喷嘴增补后成为66个。
接下来,使用图4(c)和图3(c),来说明对位置偏差校正后的图像进行了Pack Bits压缩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图3(c)中,由于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因此在图3(c)中第0行、第1行、第5行、第6行的数据发生了变化。若以图3(c)的第0行为例进行说明,则由于在第2、8、15列中记入“1”致使连续数据被分割,因此成为“0”是2个、“1”是1个、“0”是5个、“1”是1个、“0”是6个、“1”是3个(其中,还包含下一行的第0、1列)的合计6个压缩数据。
因此,成为图4(c)的第0个至第11个的合计12个数据。结果,与图4(a)相比较,压缩后的数据长度增加6个。如上所述由于位置偏差校正致使数据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压缩后的数据数发生变化。因此,图4(c)的喷嘴增补后的数据数,相对于无喷嘴增补的情况下为26个,成为58个。
像这样,在使用了行程长度法(Pack Bits方式)的压缩方法中,由于利用数据的连续性来进行压缩,因此若由于进行喷嘴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致使数据的连续性发生变化,则数据长度也会变化。为此,在进行了喷嘴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的情况下需要再次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压缩。
(现有印刷中的过程)
在图5(a)~图5(b)中,示出使用了现有的压缩方法即Pack Bits压缩时的喷墨印刷机的运用。图5(a)是初次印刷时的运用流程,图5(b)是不排出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变更时的运用。
首先,对图5(a)进行说明。
在印刷数据读入工序501中,读入基于作为印刷对象的面板即基板101的像素的围堰101a的设计信息而生成的印刷图案。印刷图案是基板101上的围堰101a及其位置、大小等。
在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502中,如用图3(b)所说明的那样,针对印刷数据读入工序501的印刷数据,通过用其他喷嘴或附近的喷嘴来补充堵塞的喷嘴,从而补充提供到作为印刷对象的基板101的像素的围堰101a的墨水量。
在位置偏差校正工序503中,如用图3(c)所说明的那样从各喷嘴排出的液滴命中时的位置在纵方向上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针对上述印刷数据,通过使墨水的排出定时变化来消除位置偏差。
在压缩工序504中,在此如用图4所说明的那样使用现有方法即PackBits压缩方法,对上述印刷数据进行压缩来生成压缩数据。
在传送工序505中,将压缩数据从图1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03传送到喷墨头控制部104。
解压缩工序以及印刷工序506是将压缩的数据解压缩为印刷数据的解压缩工序、和按照图1的印刷对象的基板101的移动通过保存在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104b中的解压缩后的印刷数据来进行印刷的工序。
接下来,在图5(b)中示出不排出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变更时的工序流程。如用图4所说明的那样,在现有的压缩方法即Pack Bits压缩方法中针对图像执行了不排出增补、位置偏差校正等数据的连续性发生变化的工序的情况下,压缩后的数据长度会发生变化,因而在进行了喷嘴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的情况下,需要再次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压缩。因此,不排出增补、位置偏差校正的变更时也使用现有的压缩方法即Pack Bits压缩方法的情况成为与图5(a)相同的运用,需要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压缩并传送。
(实施方式1的压缩方法的概念和数据结构的说明)
说明实施方式的压缩方法的基本概念。图6中示出表示图2的印刷数据中的排出像素的比例的圆饼图。图中的“1”表示排出像素,“0”表示非排出像素。相对于排出像素“1”的比例的8%,非排出像素“0”为92%,可知非排出像素“0”压倒性的多。
该理由如下。对于实施方式1中的喷墨印刷机而言,如用图3(c)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墨水的排出定时对从各喷嘴排出的液滴的命中位置的x方向的位置偏差进行校正。因此,相对于印刷对象的x方向的像素间距,印刷机的x方向的分辨率设定为成为约60分之一的足够精细的值。结果,由于设定精细,因此非排出像素“0”变多。
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中,利用该实施方式1所包含的喷墨印刷机特有的排出数据和非排出数据的确立存在的偏重来进行压缩。
在此,所谓排出数据,是表示排出液滴的液滴排出数据,也可以包含液滴量。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中,对于确立存在最多的非排出像素“0”,作为已知的信息来处理。即,非排出像素“0”不处理或设为不存在。通过仅记录排出像素“1”的信息来压缩数据长度。考虑了以被称为压缩区间长度的预先决定的长度对印刷数据进行分割,记录分割得到的数据内的排出像素“1”的数量和各排出数据的位置以及值,由此来压缩数据长度。此外,所述压缩区间长度根据压缩器以及解压缩器能够确保的存储量,在压缩前预先决定,使用压缩、解压缩器通用的值。
在此,压缩区间长度是将数据按照固定区间分开进行处理时的长度。但是,压缩区间长度优选为根据控制器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来决定。因此,在控制器的能够处理的信息量大于全部的信息量的情况下,可以一次处理全部信息。
在该压缩方法中,在解压缩时确保了所述压缩区间长度的数据区域之后,以非排出数据进行初始化,基于压缩数据内的各排出数据的相对位置和值,在以所述非排出数据进行了初始化的数据区域内重写排出数据,由此来复原压缩前的数据。该解压缩工序成为在以非排出像素信息填补的空间中设置排出像素的点的工序,所以将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称为Put Bits压缩。
(实施方式的数据结构、数据压缩方法)
图7中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的数据结构、压缩方法。
首先,如上所述决定压缩区间。也就是说,接下来,向以下的数据结构,压缩印刷数据。
数据结构,最初,具有预先决定的压缩区间内的排出像素“1”的数量即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701。接下来,具有第1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702。接下来,具有第1个排出像素“1”的值即液滴排出量703。具有第2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704。具有第2个排出像素“1”的值即液滴排出量705。具有第n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706。具有第n个排出像素“1”的值即液滴排出量707。
在此,记述各排出像素的顺序可以不必一定是升序或降序。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中,能够通过下述的算式1来求取压缩后的数据容量lc。
【算式1】
Figure BDA0001206361830000131
这里,是压缩前的数据容量le、压缩区间长度n、压缩图像中的排出像素“1”的比例p。
此外,通过将压缩前的数据容量le除以压缩后的数据容量lc从而如算式2那样求取压缩率rc。
【算式2】
Figure BDA0001206361830000132
这里,是数据的压缩率rc。从算式2可知,实施方式1的压缩方法的压缩率通过压缩区间长度n与压缩图像中的排出像素“1”的比例p来求取。
此外,为了使实施方式1的压缩方法作为数据压缩方法而有效地作用,需要至少rc>1,因此下面的算式成立。
【算式3】
Figure BDA0001206361830000133
即,为了使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作为数据压缩而有效地作用,压缩区间长度n与压缩图像中的排出像素“1”的比例p的关系需要满足算式3。
图9中示出算式3的曲线图。图9的纵轴是排出像素“1”的比例p,横轴是压缩区间长度n。从图9若压缩区间长度n增加则排出像素“1”的比例p逐渐接近于0.5。由此可知,为了使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作为数据压缩而有效地作用,压缩对象的印刷数据中的非排出像素“0”的比例最低也需要为50%以上。
另外,在由于压缩、解压缩时的硬件的制约从而压缩区间长度n成为相对于图7的第1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702、704、706的数据而较小的值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一个数据位置进行分割来记录多个数据的位置从而提高压缩率。
例如,在由于压缩、解压缩时的硬件的制约从而压缩区间长度n为16Byte且数据位置的数据类型为1Byte的情况下,表示数据位置的1Byte能够表现0~255的256个数据位置。但是,在该情况下,数据位置由于只要表现0~15的16个数据位置即可,所以剩余的16~255无用。
因此,如图8那样将数据位置的1Byte分成上下4bit,记录0~15的16个位置信息。由此,能够在1Byte中记录2个数据位置,从而记录密度提高,能够提高压缩率。
在此,预先决定的区间内的排出像素“1”是数701。第1个以及第2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是相对位置802。第1个排出像素“1”的值是液滴排出量803。第2个排出像素“1”的值是液滴排出量804。第3个以及第4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是相对位置805。第3个排出像素“1”的值是液滴排出量806。第4个排出像素“1”的值是液滴排出量807。第n个以及第n+1个排出像素“1”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是相对位置808。第n个排出像素“1”的值是液滴排出量809。第n+1个排出像素“1”的值是液滴排出量810。
(由实施方式1的压缩方法对图像整体一并进行压缩时的说明)
在此,使用图10(a)~图10(c),对用图7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Bits压缩进行说明。
图10(a)~图10(c)是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对图3(a)~图3(c)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数据。
与图3(a)~图3(c)同样地,图10(a)成为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前的印刷数据,图10(b)成为喷嘴增补后的印刷数据,图10(c)成为位置偏差校正后的印刷数据。
关于图10(a)~图10(c),作为一维序列来记述,数据上的添字表示序列的编号。
此外,在此设为从图像的左上沿横向依次进行压缩工序,为了一并处理数据,若沿横向进行到第15列则读入下一行的第0列。
以图10(a)为例,简单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Bits压缩的压缩工序。图10(a)由于是对图3(a)进行了压缩的结果,因而参照图3(a)来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的压缩区间长度设为128。图3(a)全部有128个数据,其中非排出像素“0”存在于第1行和第6行,分别为第0列至第3列的4个、第6列至第9列的4个、第12列至第15列的4个的合计24个。
因此,在图10(a)的第0位的数据中作为压缩区间内的数据的个数而记录“24”,然后记录了从各数据的0行0列起的相对位置以及值。在此,以图3(a)的1行第0列的排出像素“1”为例进行说明。图3(a)的1行第0列的数据成为从0行第0列起向右数第16位的数据,所以在图10(a)的第1位的数据中记录数据位置“16”,在第2位的数据中记录了数据值“1”。
关于图3(a),通过针对剩余23个数据进行相同工序,从而成为图10(a)的结果,128个数据被压缩为49个数据。
接下来,使用图10(b)和图3(b),来说明对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后的图像进行喷嘴增补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图3(b)中,由于进行了喷嘴增补,因此在图3(a)和(b)中第0行、第1行、第5行、第6行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关于数据变化的影响,在图3(a)的第0、1行中,排出像素“1”从1行第2列移动到0行第1列,从1行第8列移动到0行第7列,从1行第15列移动到0行第14列。
此外,在第5、6行中,排出像素“1”从6行第2列移动到5行第1列,从6行第8列移动到5行第7列,从6行第15列移动到5行第14列。如上所述对于喷嘴增补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换为非排出像素“0”,则附近的非排出像素“0”会变化为排出像素。
对于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而言,能够针对压缩数据直接进行该操作。图10(b)是针对图10(a)的压缩数据进行了按图3(b)进行的喷嘴增补的结果。图10(b)的各数据的添字之上的三角记号表示数据变更部分。
如前所述对于喷嘴增补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化为非排出像素“0”,则附近的非排出像素“0”会变换为排出像素“1”,因此只要是同一压缩区间内,则增补排出像素“1”的工序能够通过改写压缩数据中的排出像素“1”的位置来应对。
在此,对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3(b)中移动到0行第1列的例子进行说明。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10(a)中在第5位的数据中记录了位置信息“18”并且在第6位的数据中记录了值“1”。
因此,通过将图10(a)中第5位的数据的位置信息“18”改写为作为图3(b)的0行第1列的位置信息的“1”,从而成为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移动到了图3(b)的0行第1列。在图10(b)中,通过针对第13、23、29、37、47位的数据进行同样的工序,从而进行了喷嘴增补工序。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即使进行喷嘴增补,压缩后的数据数也不会变化。
接下来使用图10(c)和图3(c),来说明对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后的图像进行位置偏差校正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图3(c)中,由于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因此在图3(a)和(c)中第0行、第1行、第5行、第6行的数据发生了变化。
关于数据变化的影响,在图3(a)的第0、1行中,排出像素“1”从1行第2列目移动到了0行第2列,从1行第8列移动到了0行第8列,从1行第15列移动到了0行第15列。此外,在第5、6行中,排出像素“1”从6行第2列移动到了5行第2列,从6行第8列移动到了5行第8列,从6行第15列移动到了5行第15列。如上所述对于位置偏差校正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化为非排出像素“0”,则同一列的非排出像素“0”会变化为排出像素“1”。
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能够针对压缩数据直接进行该操作。图10(c)是针对图10(a)的压缩数据进行了按图3(c)进行的位置偏差校正的结果。图10(c)的各数据的添字之上的三角记号表示数据变更部分。如前所述对于位置偏差校正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化为非排出像素“0”,则同一列的非排出像素“0”会变化为排出像素“1”,因此只要是同一压缩区间内,则对排出像素“1”进行位置偏差校正的工序能够通过改写压缩数据中的排出像素“1”的位置来应对。
在此,说明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3(b)中移动到了0行第2列的例子。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10(a)中在第5位的数据中记录了位置信息“18”并且在第6位的数据中记录了值“1”。因此,通过将图10(a)中第5位的数据的位置信息“18”改写为作为图3(b)的0行第2列的位置信息的“2”,从而成为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移动到了图3(b)的0行第2列。在图10(b)中,通过针对第13、23、29、37、47位的数据进行同样的工序,从而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工序。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即使进行位置偏差校正,压缩后的数据数也不会变化。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是使用实施方式1的压缩方法对排出图像按照每行来进行了压缩的情况。未说明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下来,使用图11(a)~图11(c)来进行说明。
图11(a)~图11(c)是使用实施方式2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对图3(a)~图3(c)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数据,与图3(a)~图3(c)同样地,图11(a)成为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前的印刷数据,图11(b)成为喷嘴增补后的印刷数据,图11(c)成为位置偏差校正后的印刷数据。关于图11(a)~图11(c),作为一维序列来记述,数据上的添字表示序列的编号。
此外,在此设为从图像的左上沿横向依次进行压缩工序。
以图11(a)为例,来简单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的压缩工序。图11(a)由于是对图3(a)进行了压缩的结果,所以参照图3(a)来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的压缩区间长度设为图3(a)的1行的数据长度即16。此外,在排出像素“1”的数据跨越压缩区间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移动目的地的压缩区间中存在能够改写为排出像素“1”的数据,因此在数据压缩时即使压缩区间内的非排出数据为0个,也配置固定数量的虚设排出数据,由此能够进行排出数据的改写。
虚设排出数据关于位置信息只要不与其他排出数据重复则可以自由设置,但值必须成为非排出数据“0”。在此,作为示例,对每个排出区间埋入3个虚设排出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虚设排出数据的个数根据所使用的喷墨头的排出位置的变化、堵塞的发生频度在数据压缩时预先决定。本次,虚设排出数据设为3个来进行说明。
若在如前所述埋入3个虚设排出数据的状态下按照每行对图3(a)进行压缩,则成为图11(a)那样。在此,以图3(a)的第0行为例对虚设排出数据的埋入进行说明。图3(a)的第0行由于全部数据都是非排出数据,因此通常来说,压缩后的数据仅成为作为非压缩数据的个数的“0”,在此因为埋入3个虚设排出数据,所以排出数据数成为“3”,在图11(a)的第0位的数据中记录“3”。此外,关于各虚设排出数据,数据的值为0即可,所以图11(a)的第1~6位的数据全部记录0。
接下来,图3(a)的第1行因为存在第0列至第3列的4个、第6列至第9列的4个、第12列至第15列的4个的合计12个数据,所以在图11(a)的第7位的数据中记录“12”,在图11(a)的第8至31位中记录各排出数据的相对位置以及值。
在此,以图3(a)的1行第0列的排出像素“1”为例进行说明。图3(a)的1行第0列的数据成为从1行第0列起向右数第0位的数据,因而在图11(a)的第8位的数据中记录数据位置“0”,在第2位的数据中记录了数据值“1”。通过针对图3(a)的剩余的第2行至第7行进行这样的工序而成为图11(a)的结果,128个数据被压缩为91个数据。
接下来使用图11(b)和图3(b),来说明对使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Bits压缩按照每行进行了压缩的图像进行喷嘴增补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图3(b)中,由于进行了喷嘴增补,因此在图3(a)和(b)中第0行、第1行、第5行、第6行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关于数据变化的影响,在图3(a)的第0、1行中,排出像素“1”从1行第2列移动到了0行第1列,从1行第8列目移动到了0行第7列,从1行第15列移动到了0行第14列。
此外,在第5、6行中,排出像素“1”从6行第2列移动到了5行第1列,从6行第8列移动到了5行第7列,从6行第15列移动到了5行第14列。如上所述对于喷嘴增补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换为非排出像素“0”,则附近的非排出像素“0”会变换为排出像素“1”。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能够针对压缩数据直接进行该操作。
图11(b)是针对图11(a)的压缩数据进行了按图3(b)进行的喷嘴增补的结果。图11(b)的各数据的添字之上的三角记号表示数据变更部分。如前所述对于喷嘴增补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化为非排出像素“0”,则附近的非排出像素“0”会变化为排出像素“1”,因此增补排出像素“1”的工序能够通过如下处理来应对,即,将成为对象的排出像素“1”的值改写为非排出像素“0”,将喷嘴增补目的地的压缩区间的虚设排出像素的位置改写为喷嘴增补目的地的像素的位置并将值改写为排出像素“1”。
在此,说明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3(b)中移动到了0行第1列的例子。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11(a)中在第12位的数据中记录了位置信息“2”,在第13位的数据中记录了值“1”。
因此,通过将图11(a)中第13位的数据的值“1”改写为“0”从而将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变更为非排出像素“0”。
接下来,由于针对第0行的压缩区间的虚设排出数据写入图3(b)的0行第1列的数据,因此通过在图11(b)的第1位的数据中写入作为图3(b)的0行第1列的位置信息的“1”,在图11(b)的第2位的数据中写入作为图3(b)的0行第1列的值的“1”,从而将非排出像素“0”变更为排出像素“1”。
通过以上步骤,从而成为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移动到了图3(b)的0行第1列。在图11(b)中,同样针对21、31、66、74、84进行将排出像素“1”的值改写为非排出像素“0”的工序,针对2、3、4、5、6、54、55、56、57、58、59进行将虚设排出像素的位置和值改写为排出像素“1”的工序,由此进行了喷嘴增补工序。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即使进行喷嘴增补,压缩后的数据数也不会变化。
接下来,使用图11(c)和图3(c),来说明对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后的图像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图3(c)中,由于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因此在图3(a)和(c)中第0行、第1行、第5行、第6行的数据发生了变化。
关于数据变化的影响,在图3(a)的第0、1行中,排出像素“1”从1行第2列移动到了0行第2列,从1行第8列移动到了0行第8列,从1行第15列移动到了0行第15列。此外,在第5、6行中,排出像素“1”从6行第2列移动到了5行第2列,从6行第8列移动到了5行第8列,从6行第15列移动到了5行第15列。如上所述对于位置偏差校正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换为非排出像素,则同一列的非排出像素会变化为排出像素“1”。
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能够针对压缩数据直接进行该操作。图11(c)是针对图11(a)的压缩数据进行了按图3(c)进行的位置偏差校正的结果。图10(c)的各数据的添字之上的三角记号表示数据变更部位。
如前所述对于喷嘴增补而言若1个像素从排出像素“1”变换为非排出像素,则同一列的非排出像素会变换为排出像素“1”,因此对排出像素“1”进行位置偏差校正的工序能够通过如下处理来应对,即,将成为对象的排出像素“1”的值改写为非排出像素,将位置偏差校正目的地的压缩区间的虚设排出像素的位置改写为位置偏差校正目的地的像素的位置并将值改写为排出像素“1”。
在此,说明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3(c)中移动到了0行第2列的例子。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在图11(a)中在第12位的数据中记录了位置信息“2”,在第13位的数据中记录了值“1”。
因此,通过将图11(a)中第13位的数据的值“1”改写为“0”从而将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变更为非排出像素。接下来由于针对第0行的压缩区间的虚设排出数据写入图3(b)的0行第2列的数据,因此通过在图11(c)的第1位的数据中写入作为图3(b)的0行第2列的位置信息的“2”,并在图11(c)的第2位的数据中写入作为图3(b)的0行第2列的值的“1”,从而将非排出像素变更为排出像素“1”。
通过以上步骤,从而成为图3(a)的1行第2列的排出像素“1”移动到了图3(c)的0行第2列。在图11(c)中,同样针对21、31、66、74、84进行将排出像素“1”的值改写为非排出像素的工序,针对2、3、4、5、6、54、55、56、57、58、59进行将虚设排出像素的位置和值改写为排出像素“1”的工序,由此进行了位置偏差校正工序。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即使进行位置偏差校正,压缩后的数据数也不会变化。
在实施方式1中,将全部数据作为1个整体来进行了压缩。因此,若数据量巨大则由于“数据位置的数据类型”的能够表现的范围,会产生难以压缩的情形。
在实施方式2中,不是以1个整体来进行压缩,而是将数据分开成多个区间进行压缩,将1次压缩量对应的区间设为“数据位置的数据类型”的能够表现的范围。由此,即使在数据量巨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对应。
但是,为了在压缩区间之间发生了数据的移动时也能够应对,通过预先埋入0数据来应对了改写。
(实施方式3)
将以实施方式1、2的压缩方法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的印刷时的方法作为实施方式3来进行说明。未记载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2相同。
像这样,在实施方式1、2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即使进行喷嘴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数据长度也不会变化。因此,即使在进行了喷嘴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的情况下,也无需再次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压缩而仅通过变更部分的修正便能够应对。
在图12(a)、图12(b)中,示出使用了实施方式1、2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时的喷墨印刷机的运用。图12(a)是初次印刷时的运用流程,图12(b)是不排出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变更时的运用。
首先,对图12(a)进行说明。在图12(a)中,在压缩工序507和解压缩工序以及印刷工序508中使用的压缩方法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除此以外,成为与图5相同的工序。即,初次印刷时即使是实施方式1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也需要对全部数据进行压缩并传送。
具体地,使用图5(a)来进行说明。
在印刷数据读入工序501中,读入基于作为印刷对象的面板即基板101的像素的围堰101a的设计信息而生成的印刷图案。
在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502中,对堵塞的喷嘴用附近的喷嘴来补充。由此,补充提供到作为印刷对象的基板101的像素的围堰101a的墨水量。
在位置偏差校正工序503中,在从各喷嘴排出的液滴命中时的位置在纵方向上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通过使墨水的排出定时变化来消除位置偏差。
在压缩工序504中,使用实施方式1或2的压缩方法来进行压缩。
在传送工序505中,将压缩数据从图1的印刷数据生成部103传送到喷墨头控制部104。
在解压缩工序以及印刷工序506中,按照图1的印刷对象的基板101的移动对保存在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104b中的压缩数据依次进行解压缩的同时进行印刷。
在该初次时流程中数据量也比现有的数据量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
接下来,说明初次印刷时以后的处理。对图12(b)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2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中,即使在进行了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的情况下也无需再次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压缩而能够仅修正变更部分。因此,在初次印刷时以后,在不排出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变更时,无需如图5(b)那样进行压缩工序504、传送工序505,作为代替而进行压缩数据改写工序509即可。
该压缩数据改写工序使由图1的103a生成的印刷数据的仅变更部分绕过103b,经由印刷数据发送器103c和印刷数据接收器104a将印刷数据保持存储器104b上的压缩的印刷数据部分地改写。
因此,如图12(b)那样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2的图像压缩方法即Put Bits压缩的情况下在不排出增补、位置偏差校正变更时无需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压缩并传送,与使用了作为现有的压缩方法之一的Pack Bits方式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喷嘴增补、位置偏差校正。
即,在新出现了堵塞的喷嘴的情况下或新产生了液滴的命中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不进行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502或位置偏差校正工序503,通过对所述传送的压缩数据进行改写的压缩数据改写工序509便能够应对。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压缩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喷嘴增补或位置偏差校正。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说明除了表示排出图像的各像素为排出或非排出的信息以外还包含附加信息的情况下的图像压缩方法。所谓附加信息,可以考虑排出体积信息和排出定时校正信息等,但并不限于此。未说明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若作为数据而包含附加信息,则能够进行更好的印刷。未记载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3相同。
接下来,对附加信息进行说明。排出、非排出的信息也可以包含在与附加信息的排出体积信息相同的信息中。排出体积信息是按照各排出定时使从各喷嘴排出的液滴的量发生变化的信息。
排出定时校正信息是使从喷嘴排出液滴的定时发生微小量变化的信息。所谓微少量,是指液滴排出1周期以下。优选为半周期以下为宜。另外,1周期是在围堰间连续涂敷液滴的周期。更优选为,4分之1周期以下为宜。8分之1周期以下更好。使得不错误地涂敷到相邻的围堰。
因此在实施方式4的图像压缩方法中,考虑了关于存在概率最多的非排出像素“0”作为已知的信息来处理,通过仅记录附加数据“0以外”来压缩数据长度。
考虑了以被称为压缩区间长度的预先决定的长度对印刷数据进行分割,记录分割得到的数据内的排出数据“0以外”的数和位置以及值,由此来压缩数据长度。此外,所述压缩区间长度根据压缩器以及解压缩器能够确保的存储器量,在压缩前预先决定,使用压缩、解压缩器通用的值。
在此,压缩区间长度是将数据按照固定区间分开进行处理时的长度。但是,压缩区间长度优选为根据控制器的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来决定。因此,在控制器的能够处理的信息量大于全部的信息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次处理全部信息。
在该压缩方法中,在解压缩时确保了所述压缩区间长度的数据区域之后,以非排出数据“0”进行初始化,基于压缩数据内的各附加数据和值,在以所述非排出数据进行了初始化的数据区域内重写附加数据,由此来复原压缩前的数据。
<实施方式4的数据结构>
图13中示出实施方式3的图像压缩方法的数据结构。首先,具有预先决定的压缩区间A内的排出像素的数量,即,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1301。接下来具有预先决定的区间B内的排出像素的数量,即,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1302。
具有压缩区间A内第1个排出像素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1303。具有压缩区间A内第1个排出像素的值,即,附加信息1304。
具有压缩区间A内第2个排出像素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1305。具有压缩区间A内第2个排出像素的值,即,附加信息1306。具有压缩区间A内第n个排出像素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1307。具有压缩区间A内第n个排出像素的值,即,附加信息1308。在该情况下,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1301为n个。
具有区间B内第1个排出像素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1309。具有区间B内第1个排出像素的值,即,附加信息1310。具有区间B内第m个排出像素的以各区间内的开头为基准的相对位置1311。具有区间B内第m个排出像素的值,即,附加信息1312。在该情况下,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1302为m个。
在此,记述各排出像素的顺序可以不必一定是升序或降序。此外,在此将2区间的数据汇总进行了记述,但也可以是1区间或3区间以上。
<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连续的数据不少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压缩率进行压缩。因此,数据的传送时间变短,对装置的运转率影响小。
进而,作为数据,不仅包含位置信息,还包含排出定时校正信息、排出体积信息等附加信息,能够以高压缩率进行压缩。
<作为整体>
实施方式以喷墨装置来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广泛应用于从喷嘴涂敷液滴的装置。
实施方式1~4能够进行组合。
只要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压缩方法、以及图像压缩系统,则能够通过简单的逻辑在进行了压缩的状态下进行数据的改写,例如,能够高速进行与喷墨印刷装置的喷嘴状况的变化相应的印刷数据的变更。
此外,因此,对于例如在用于涂敷形成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中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液滴排出式印刷装置中的利用非常有用。

Claims (8)

1.一种压缩数据结构,包含:
多个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
所述多个液滴排出数据各自的位置;和
所述各自的位置上的液滴排出量,
按照每个固定区间对作为液滴的排出定时与排出所述液滴的喷嘴位置的映射图的印刷数据进行划分,并且将所述固定区间的所述印刷数据压缩为所述压缩数据结构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区间的长度设为n,将所述印刷数据中的所述液滴排出数据的比例设为p时,满足
Figure FDA000286741454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数据结构,还包含:
虚设的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
所述虚设的液滴排出数据的位置,其与其他液滴排出数据不重复,并且值为非排出数据“0”;和
作为所述虚设的液滴排出数据的位置上的排出量的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数据结构,所述位置是液滴排出定时与排出所述液滴的喷嘴的位置的映射图上的位置。
4.一种压缩数据结构,包含:
多个液滴排出数据的个数;
所述多个液滴排出数据各自的位置;和
所述各自的位置上的附加信息,
所述附加信息是排出体积信息和液滴排出定时校正信息当中的至少1个,
按照每个固定区间对作为液滴的排出定时与排出所述液滴的喷嘴位置的映射图的印刷数据进行划分,并且将所述固定区间的所述印刷数据压缩为所述压缩数据结构的情况下,将所述固定区间的长度设为n,将所述印刷数据中的所述液滴排出数据的比例设为p时,满足
Figure FDA0002867414540000021
5.一种压缩数据结构,包含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数据结构。
6.一种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包含:
划分工序,按照每个固定区间对作为液滴的排出定时与排出所述液滴的喷嘴位置的映射图的印刷数据进行划分;和
压缩工序,将所述固定区间的所述印刷数据压缩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数据结构。
7.一种印刷方法,包含:
印刷数据读入工序,读入印刷对象的面板的围堰的信息即印刷图案;
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将堵塞的喷嘴用其他的喷嘴来补充;
位置偏差校正工序,在从所述喷嘴排出的液滴产生命中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变更所述液滴的排出定时;
压缩工序,根据印刷数据读入工序、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和位置偏差校正工序来生成印刷数据,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数据结构,来进行所述印刷数据的压缩;
传送工序,将压缩后的数据传送到喷墨头;
解压缩工序,将所传送的压缩数据解压缩为所述印刷数据;和
印刷工序,利用所解压缩后的所述印刷数据在所述面板上进行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方法,在新产生了堵塞的喷嘴的情况下,或者在新产生了液滴的命中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不排出喷嘴增补工序或所述位置偏差校正工序,而进行对所传送的所述压缩数据进行改写的压缩数据改写工序。
CN201710017603.6A 2016-01-29 2017-01-10 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Active CN107026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5225 2016-01-29
JP2016015225 2016-01-29
JP2016-221127 2016-11-14
JP2016221127A JP6890219B2 (ja) 2016-01-29 2016-11-14 圧縮データ構造とそれを用いた印刷データ圧縮方法、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6653A CN107026653A (zh) 2017-08-08
CN107026653B true CN107026653B (zh) 2021-03-23

Family

ID=59526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7603.6A Active CN107026653B (zh) 2016-01-29 2017-01-10 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6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7138B (zh) * 2019-04-24 2021-02-05 厦门联泰标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解析喷码机的多态喷印方法
JP2021189854A (ja) * 2020-06-01 2021-12-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インク塗布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12477437B (zh) * 2020-11-13 2021-09-21 深圳汉弘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色差处理方法、装置、喷墨打印机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5307A (ja) * 2004-04-01 2005-10-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圧縮方法、画像圧縮装置、画像伸張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807097A (zh) * 2002-10-01 2006-07-26 索尼公司 液体排放设备和液体排放方法
CN101175140A (zh) * 2006-10-30 2008-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成像方法
JP2011176657A (ja) * 2010-02-25 2011-09-08 Panasonic Corp カウンタを用いた2値化画像の画像処理装置
CN103552389A (zh) * 2013-10-29 2014-02-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十字绣数码喷印机布匹位置信息实时校正方法
CN104952074A (zh) * 2015-06-16 2015-09-30 宁波盈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感知计算的存储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8301B2 (en) * 2000-12-06 2004-08-17 Xerox Corporation Fast preview of CCITT-compressed documents
CN100517979C (zh) * 2005-10-10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压缩及解压缩方法
JP5984880B2 (ja) * 2014-06-27 2016-09-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7097A (zh) * 2002-10-01 2006-07-26 索尼公司 液体排放设备和液体排放方法
JP2005295307A (ja) * 2004-04-01 2005-10-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圧縮方法、画像圧縮装置、画像伸張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175140A (zh) * 2006-10-30 2008-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成像方法
JP2011176657A (ja) * 2010-02-25 2011-09-08 Panasonic Corp カウンタを用いた2値化画像の画像処理装置
CN103552389A (zh) * 2013-10-29 2014-02-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十字绣数码喷印机布匹位置信息实时校正方法
CN104952074A (zh) * 2015-06-16 2015-09-30 宁波盈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感知计算的存储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6653A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6653B (zh) 压缩数据结构和使用其的印刷数据压缩方法、印刷方法
US83334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6530635B2 (en) Combination of bidirectional- and unidirectional-printing using plural ink types
US20070008561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hos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system
JP2020040334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33495B2 (en) Nozzle row driving data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US9427959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device driver, and printing system
EP073024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of data used by a serial printer
US845976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1047173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JP2016150538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6959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WO2006106297A1 (en) Inkjet printer driver circuit architecture
JP60790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9352558B2 (en) Line type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line type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device driver, and printing system
US20060176328A1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hea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TWI650251B (zh) 壓縮資料構造與使用該構造的印刷資料壓縮方法、印刷方法
JP20091544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装置
JP599139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検査方法
JP200508156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07983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6240049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5794348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検査方法
JP20112355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24013B1 (ko) 인쇄데이터 포맷팅장치 및 그의 포맷팅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