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6554B - 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26554B CN107026554B CN201610149220.XA CN201610149220A CN107026554B CN 107026554 B CN107026554 B CN 107026554B CN 201610149220 A CN201610149220 A CN 201610149220A CN 107026554 B CN107026554 B CN 107026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 magnetic conductive
- conductive part
- magnetic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52 galvanomagnetic phenomen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第一、第二导磁件、磁石模块及线圈。磁石模块包括第一至第四磁铁,第一磁铁的N极抵靠于第一导磁件第一侧面,第二磁铁的N极抵靠于第一导磁件第二侧面,第三磁铁的S极抵靠于第一导磁件第三侧面,第四磁铁的S极抵靠于第一导磁件的第四侧面。线圈环绕该第一导磁件及第三、第四磁铁,且与导磁件第一、第二端及第三、第四磁铁的N极保持一段距离。第二导磁件设于线圈,位于第一磁铁的上方或下方一段距离。借此,线圈断电后,第一、第二导磁件及磁石模块组成的可动部受磁恢复力推动而回到最初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线性震动致动器,尤指一种借由电磁效应产生震动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
背景技术
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的震动功能是借由其内部的震动装置所产生的。早期的习用的震动装置以利用偏心旋转马达(Eccentric Rotating Mass)来提供震动来源的方式最为广泛。
近年来,以线性震动致动器(Linear Resonant Actuator)取代偏心旋转马达作为可携式电子产品的震动装置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原因在于,线性震动致动器是运用电磁效应所产生的劳伦兹力(Lorentz force)驱动可动部作简谐运动以产生震动,反应快速快,也更省电。
习用的线性震动致动器的问题在于,线圈断电之后,立即丧失劳伦兹力,可动部会因此马上停止不动,无法回到最初的位置。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线性震动致动器,在线圈断电之后,可动部能够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为本领域的人士亟待克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在线圈断电之后,利用磁恢复力自动将可动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一第一导磁件、一磁石模块、一线圈以及至少一第二导磁件。
该第一导磁件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及一第四侧面,该第一、第二侧面彼此相对,该第三、第四侧面彼此相对。
该磁石模块包括一第一磁铁、一第二磁铁、一第三磁铁及一第四磁铁,该第一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一磁铁的N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一侧面,该第二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二磁铁的N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二侧面,该第三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三磁铁的S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三侧面,该第四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四磁铁的S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四侧面。
该线圈环绕该第一导磁件及该第三、第四磁铁,且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一、第二端及该第三、第四磁铁的N极保持一段距离。
该第二导磁件设于该线圈,位于该第一磁铁的上方或下方,且与该第一磁铁保持一段距离。
根据一较佳实施例,该线圈对应该第一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一侧部,该线圈的第一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第二导磁件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或下部。其中该第一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一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或下部,该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该第二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其中该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的中央或下部的中央。其中该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该第二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
根据一较佳实施例,该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更包括至少一第三导磁件,设于该线圈,位于该第二磁铁的上方或下方,且与该第二磁铁保持一段距离。其中该线圈对应该第二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二侧部,该线圈的第二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第三导磁件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或下部。其中该第二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二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三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三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或下部,该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该第三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其中该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的中央或下部的中央。其中该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该第三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
根据一较佳实施例,该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二第二导磁件及进一步包括二第三导磁件,该二第二导磁件设于该线圈,分别位于该第一磁铁的上方及下方,且分别与该第一磁铁保持一段距离,该二第三导磁件设于该线圈,分别位于该第二磁铁的上方及下方,且分别与该第二磁铁保持一段距离。其中该线圈对应该第一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一侧部,该线圈的第一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线圈对应该第二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二侧部,该线圈的第二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二第二导磁件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及下部,该二第三导磁件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及下部。其中该第一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分别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一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分别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二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二第二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二第二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二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及下部,该二第三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二第三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二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及下部,其中该二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该二第二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其中该二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的中央及下部的中央,该二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的中央及下部的中央。其中该二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该二第二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
根据一较佳实施例,该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更包括一内滑轨组及一外滑轨组,该内滑轨组包括至少二座体及多个滚珠,该二座体分别设于该第一、第二磁铁,且分别形成多个内侧轨道,所述多个滚珠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多个内侧轨道,该外滑轨组包括二外侧轨道,该线圈固定于该二外侧轨道,所述多个滚珠分别接触于该二外侧轨道。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在该线圈断电之后,该第一导磁件、该磁石模块、所述第二导磁件及/或所述第三导磁件所组成的可动部能够受到磁恢复力的推动而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
兹配合下列图示、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申请专利范围,将上述及本发明的其他优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外滑轨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滑轨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滑轨组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外滑轨组的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可动部相对固定部向左移动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可动部相对固定部向右移动的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线圈断电后可动部借由磁恢复力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导磁件,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第三侧面,16-第四侧面,20-磁石模块,21-第一磁铁,211-S极,213-N极,215-第一侧,217-第二侧,23-第二磁铁,231-S极,233-N极,235-第一侧,237-第二侧,25-第三磁铁,251-S极,253-N极,27-第四磁铁,271-S极,273-N极,30-线圈,31-第一侧部,311-上部,313-下部,33-第二侧部,331-上部,333-下部,40、40’-第二导磁件,41、41’-第一端,43、43’-第二端,45、45’-第一侧,47、47’-第二侧,50、50’-第三导磁件,51、51’-第一端,53、53’-第二端,55、55’-第一侧,57、57’-第二侧,60-内滑轨组,61-座体,611-内侧轨道,63-滚珠,70-外滑轨组,71、73-外侧轨道,F1-劳伦兹力,F2-磁恢复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伴随的图示,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本领域者易于了解。所述的创意可以采用多种变化的实施方式,当不能只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省略已熟知部分(well-known part)的描述,并且相同的参考号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代表相同的组件。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一第一导磁件10、一磁石模块20、一线圈30、二第二导磁件40、40’以及二第三导磁件50、50’。
该第一导磁件10包括一第一端11、一第二端12、第一侧面13、一第二侧面14、一第三侧面15及一第四侧面16,该第一、第二侧面13、14彼此相对,该第三、第四侧面15、16彼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磁件10为一长方体,第一、第二端11、12的间距为长方体的长度,该第一、第二侧面13、14的间距为长方体的宽度,第三、第四侧面15、16的间距为长方体的高度(亦即,厚度)。
该磁石模块20包括一第一磁铁21、一第二磁铁23、第三磁铁25及第四磁铁27,该第一磁铁21包括一S极211及一N极213,该第一磁铁21的N极213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一侧面13,该第二磁铁23包括一S极231及一N极233,该第二磁铁23的N极233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二侧面14,该第三磁铁25包括一S极251及一N极253,该第三磁铁25的S极251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三侧面15,该第四磁铁27包括一S极271及一N极273,该第四磁铁27的S极271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四侧面1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磁件10的厚度大于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厚度。较佳地,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为尺寸相等的长方体,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为尺寸相等的长方体。换言之,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具有相等的长度、宽度及高度(亦即,厚度),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具有相等的长度、宽度及高度(亦即,厚度)。其中,该第一磁铁21的宽度方向的二端为该S极211及该N极213,该第一磁铁21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215及一第二侧217,该第二磁铁23的宽度方向的二端为该S极231及该N极233,该第二磁铁23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235及一第二侧237。较佳地,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的厚度等于该第一导磁件10与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组合的厚度。较佳地,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磁铁21、23、25、27的长度与该第一导磁件10的长度相等,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宽度与该第一导磁件10的宽度相等,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的N极213、233的中间分别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一、第二侧面13、14,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的N极213、233靠近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的顶、底面的部份抵靠于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二侧。
该线圈30环绕该第一导磁件10及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且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一、第二端11、12及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N极253、273保持一段距离。其中该线圈30对应该第一磁铁21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一侧部31,该线圈30的第一侧部31包括一上部311及一下部313,该线圈30对应该第二磁铁23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二侧部33,该线圈30的第二侧部33包括一上部331及一下部333。
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设于该线圈30,分别位于该第一磁铁21的上方及下方,且分别与该第一磁铁21保持一段距离。较佳地,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分别设于该线圈30的第一侧部31的上部311及下部313。较佳地,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一第一端41、41’及一第二端43、43’,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45、45’及一第二侧47、47’,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第一端41、41’分别设于该线圈30的第一侧部31的上部311及下部313。其中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21的宽度,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宽度小于该第一磁铁21的长度。较佳地,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第一端41、41’分别设于该线圈30的第一侧部31的上部311的中央及下部313的中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21的长度,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宽度等于该第一磁铁21的宽度,亦无不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亦可只包括一个第二导磁件40。
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设于该线圈30,分别位于该第二磁铁23的上方及下方,且分别与该第二磁铁23保持一段距离。较佳地,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分别设于该线圈30的第二侧部33的上部331及下部333。较佳地,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一第一端51、51’及一第二端53、53’,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一第一侧55、55’及一第二侧57、57’,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第一端51、51’分别设于该线圈30的第二侧部33的上部331及下部333。其中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23的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磁铁23的长度。较佳地,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第一端51、51’分别设于该线圈30的第二侧部33的上部331的中央及下部333的中央。其中,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以及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为尺寸相等的长方体。换言之,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以及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具有相同的长度、宽度及高度(亦即,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23的长度,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宽度等于该第二磁铁23的宽度,亦无不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亦可只包括一个第三导磁件50。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外滑轨组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滑轨组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滑轨组的分解图;图7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外滑轨组的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更包括一内滑轨组60及一外滑轨组70。该内滑轨组60包括至少二座体61及多个滚珠63,该二座体61分别设于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且分别形成多个内侧轨道611,所述多个滚珠63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多个内侧轨道611。该外滑轨组70包括二外侧轨道71、73,该线圈30固定于该二外侧轨道71、73,所述多个滚珠63分别接触于该二外侧轨道71、73。在本实施例中,该内滑轨组60包括八颗滚珠63,各座体61于其二侧分别形成二个上、下对应的内侧轨道611。借此,该第一导磁件10、该磁石模块20及该内滑轨组60等构件组合形成一可动部,该线圈30、所述第二导磁件40、40’、所述第三导磁件50、50’及该外滑轨组70等构件组合形成一固定部。其中位于该可动部一侧的其中四个滚珠63接触到其中一外侧轨道71,位于该可动部另一侧的另外四个滚珠63接触到另外一外侧轨道73。
请参阅图3、图7、图8A及图8B,图3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包括内、外滑轨组的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的示意图;图8A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可动部相对固定部向左移动的示意图;图8B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可动部相对固定部向右移动的示意图。当该线圈30持续地正、反向通电时,通过该线圈30的电流可与穿出该磁石模块20的磁场作用,以产生劳伦兹力(Lorentz force)F1。借此,该可动部可相对该固定部在一第一方向上向左向右地来回作简谐运动,如图8A及图8B所示。当简谐运动的频率达到本发明的共振状态时,本发明将会达到最大的震动状态。
请参阅图8C,图8C为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的线圈断电后可动部借由磁恢复力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的示意图。其中该可动部在相对该固定部作简谐运动的时候,该磁石模块20的第一、第二磁铁21、23与所述第二、第三导磁件40、40’、50、50’之间会产生一股磁恢复力F2。一般来说劳伦兹力F1大于磁恢复力F2,所以该线圈30连续通以正、反向的电流时,该可动部能够受到所述劳伦兹力F1的影响相对该固定部作简谐运动。当该线圈30断电时,所述劳伦兹力F1马上消失,该可动部不再受到劳伦兹力F1的驱动,该磁恢复力F2旋即推动该可动部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使该线圈30再次环绕该第一导磁件10及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
本发明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因为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的N极213、233分别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一、第二侧面13、14,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S极251、271分别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三、第四侧面15、16,该线圈30环绕该第一导磁件10及第三、第四磁铁25、27,且与该第一导磁件10的第一、第二端11、12及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的N极253、273保持一段距离。借此,该第一、第二磁铁21、23会挤压磁力线,该第三、第四磁铁25、27则会强化磁力并将磁力线全部导引往该线圈30的方向,达到集中磁场的密集度及导引磁场方向指向线圈30等双重功效,避免磁力线发散,提高磁场的使用率。
重要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以及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设于该线圈30,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分别位于第一磁铁21的上方及下方,并与该第一磁铁21保持一段距离,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分别位于第二磁铁23的上方及下方,并与该第二磁铁23保持一段距离。借此,本发明能够提供十分平衡的磁恢复力,使该可动部在该线圈30断电之后,能够稳定地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
再者,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21的宽度,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宽度小于该第一磁铁21的长度,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23的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磁铁23的长度。借此,本发明能够提供出色的磁恢复力F2,使该可动部在该线圈30断电之后,能够快速地且稳定地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
又,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第一端41、41’设于该线圈30的第一侧部31的上部311的中央及下部313的中央,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第一端51、51’设于该线圈30的第二侧部33的上部331的中央及下部333的中央。借此,本发明能够提供更为平衡的磁恢复力F2,使该可动部在该线圈30断电之后,能够更稳定地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该二第二导磁件40、40’的长度及宽度分别等于该第一磁铁21的长度及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50、50’的长度及宽度分别等于该第二磁铁23的长度及宽度。借此,本发明能够提供最为平衡以及最为出色的磁恢复力F2,使该可动部在该线圈30断电之后,能够最稳且最快自动移回到最初的位置,为所有实施例中效果最显著者。
实际上,本发明只要在该线圈30上单独设置一个第二导磁件40,即能够提供磁恢复力,只是效果稍逊于前述实施例。倘若在该线圈30上又再设置一个第三导磁件50搭配前述单独设置的第二导磁件40,则能够提供稍微平衡的磁恢复力,但效果仍不及于前述实施例。
惟,以上所揭露的图示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非为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大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导磁件,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及一第四侧面,该第一、第二侧面彼此相对,该第三、第四侧面彼此相对;
一磁石模块,包括一第一磁铁、一第二磁铁、一第三磁铁及一第四磁铁,该第一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一磁铁的N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一侧面,该第二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二磁铁的N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二侧面,该第三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三磁铁的S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三侧面,该第四磁铁包括一S极及一N极,该第四磁铁的S极抵靠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四侧面;
一线圈,环绕该第一导磁件及该第三、第四磁铁,且与该第一导磁件的第一、第二端及该第三、第四磁铁的N极保持一段距离;以及
至少一第二导磁件,设于该线圈,位于该第一磁铁的上方或下方,且与该第一磁铁保持一段距离;
其中,该线圈对应该第一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一侧部,该线圈的第一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第二导磁件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或下部;
该第一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一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或下部,该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该第二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的中央或下部的中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该第二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三导磁件,设于该线圈,位于该第二磁铁的上方或下方,且与该第二磁铁保持一段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对应该第二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二侧部,该线圈的第二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第三导磁件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或下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二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三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三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或下部,该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该第三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的中央或下部的中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该第三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第二导磁件及进一步包括二第三导磁件,该二第二导磁件设于该线圈,分别位于该第一磁铁的上方及下方,且分别与该第一磁铁保持一段距离,该二第三导磁件设于该线圈,分别位于该第二磁铁的上方及下方,且分别与该第二磁铁保持一段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对应该第一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一侧部,该线圈的第一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线圈对应该第二磁铁的一侧界定为一第二侧部,该线圈的第二侧部包括一上部及一下部,该二第二导磁件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及下部,该二第三导磁件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及下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分别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一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磁铁的宽度方向的二端分别为该S极及该N极,该第二磁铁的长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二第二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二第二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二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及下部,该二第三导磁件的长度方向的二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二第三导磁件的宽度方向的二侧分别界定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二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及下部,其中该二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该二第二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第二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一侧部的上部的中央及下部的中央,该二第三导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于该线圈的第二侧部的上部的中央及下部的中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第二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长度,该二第二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一磁铁的宽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长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长度,该二第三导磁件的宽度等于该第二磁铁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内滑轨组及一外滑轨组,该内滑轨组包括至少二座体及多个滚珠,该二座体分别设于该第一、第二磁铁,且分别形成多个内侧轨道,所述多个滚珠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多个内侧轨道,该外滑轨组包括二外侧轨道,该线圈固定于该二外侧轨道,所述多个滚珠分别接触于该二外侧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1485U TWM527180U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可復位之雙逆磁式線性震動致動器 |
TW105201485 | 2016-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26554A CN107026554A (zh) | 2017-08-08 |
CN107026554B true CN107026554B (zh) | 2019-10-15 |
Family
ID=5718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492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26554B (zh) | 2016-01-29 | 2016-03-16 | 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222530A1 (zh) |
CN (1) | CN107026554B (zh) |
TW (1) | TWM52718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96019B (zh) * | 2019-03-12 | 2022-06-28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电磁驱动装置以及操作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5117A (en) * | 1980-04-15 | 1985-10-0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making a stator bar usable in a linear stepper motor |
CN204906153U (zh) * | 2015-07-22 | 2015-12-23 | 北京顿一科技有限公司 | 直线运动线性模组及应用该模组的位置控制伺服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94472B2 (ja) * | 2007-02-09 | 2013-05-08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工具移動装置 |
DE102010000583A1 (de) * | 2010-02-26 | 2011-09-01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Reluktanz- und Lorentzkraftbetriebener Linearantrieb |
-
2016
- 2016-01-29 TW TW105201485U patent/TWM52718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3-16 CN CN201610149220.XA patent/CN1070265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5-19 US US15/159,224 patent/US2017022253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5117A (en) * | 1980-04-15 | 1985-10-0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making a stator bar usable in a linear stepper motor |
CN204906153U (zh) * | 2015-07-22 | 2015-12-23 | 北京顿一科技有限公司 | 直线运动线性模组及应用该模组的位置控制伺服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22530A1 (en) | 2017-08-03 |
CN107026554A (zh) | 2017-08-08 |
TWM527180U (zh) | 2016-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48718B2 (en) | Linear vibrator having pole plate positioned in weight thereof | |
CN107872137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KR101188055B1 (ko) | 진동발생장치 | |
KR101259683B1 (ko) | 수평 진동 모터 | |
KR101018214B1 (ko) | 리니어 진동 모터 | |
CN104638872A (zh) | 振动致动器及移动信息终端 | |
US11289988B2 (en) | Vibrotactile actuator | |
US20140054983A1 (en) | Linear vibrator | |
US10971984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KR101378891B1 (ko) | 터치 모션 스위치 | |
US20200350810A1 (en) | Linear vibration actuator motor | |
CN113242378B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A2852926A1 (en) | Vibration transducer and actuator | |
US20180026506A1 (en) | Vibration Motor | |
CN106357080A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CN110429784A (zh) | 一种水平线性振动马达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 |
US20180358880A1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US20190379263A1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7026554B (zh) | 可复位的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 | |
CN110099528B (zh) | 一种磁动力滑轨装置及一种智能终端 | |
CN107026556A (zh) | 双逆磁式线性震动致动器 | |
CN201166726Y (zh) | 一种可自动调焦的摄像头模组 | |
CN207530693U (zh)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 |
TWM530491U (zh) | 雙逆磁滾珠式線性震動致動器 | |
CN111725966B (zh) | 一种高驱动水平线性马达及其实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