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0839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0839A
CN107020839A CN201610885202.8A CN201610885202A CN107020839A CN 107020839 A CN107020839 A CN 107020839A CN 201610885202 A CN201610885202 A CN 201610885202A CN 107020839 A CN107020839 A CN 107020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ed medium
winding
printing equipment
win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52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0839B (zh
Inventor
渡边裕太
尾崎千马
山本崇雄
石川晃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20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0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6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weighted or spring-pressed movable bar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2Pile receivers 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4Textiles, e.g. woven or knitted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65H2511/112Length of a loop, e.g. a free loop or a loop of dance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 B65H2513/11Speed 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65H2701/11312Size of sheets large formats, i.e. above A3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6Plo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能够在印刷介质被收卷的情况下,有效地灵活运用安装有承接部件的框架部。印刷装置(100)具备:印刷部(122),其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收卷部(14),其对通过印刷部(122)而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P进行收卷;框架部,其在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位于印刷部(122)与收卷部(14)之间,框架部在印刷介质P并未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情况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印刷介质P的承接部件,在印刷介质P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情况下,承接部件被拆下,并且框架部与印刷介质P接触。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承接印刷介质的承接部件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具备对从排出部被排出的记录用纸进行承接的堆纸器的喷墨式打印机(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的喷墨式打印机并不是实施通过堆纸器来承接记录用纸和对记录用纸进行收卷这双方的打印机。因此,不具有在对记录用纸进行收卷时灵活运用堆纸器这样的思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32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对印刷介质进行收卷时有效地灵活运用安装承接部件的框架部的印刷装置。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其对印刷介质实施印刷;收卷部,其对通过印刷部而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进行收卷;框架部,其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位于印刷部与收卷部之间,框架部在印刷介质并未通过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印刷介质的承接部件,在印刷介质通过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承接部件被拆下,并且框架部与印刷介质接触。
根据该结构,框架部在印刷介质并未被收卷的情况下,安装有承接部件,而在印刷介质被收卷的情况下,框架部与印刷介质接触并对印刷介质的输送进行引导。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在印刷介质被收卷的情况下有效地灵活运用安装承接部件的框架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收卷部以印刷介质中的被收卷部收卷之前的部分向与收卷部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方式而与印刷介质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印刷介质中的被收卷在收卷部上的部分,与印刷介质中的被收卷部收卷之前的部分互相摩擦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框架部具有与承接部件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卡合部而适当地将承接部件安装于框架部上。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卡合部沿着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而被设置有多个。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使负载向多个卡合部分散,因此,能够使被施加于框架部上的负载分散。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承接部件以卷绕在框架部上的方式而被安装,卡合部在承接部件的卷绕方向上,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下游侧处。
根据该结构,卡合部未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半周的位置相比靠收卷方向上游侧。因此,即使在被承接部件所承接的印刷完成部分对与距卷绕开始位置半周的位置相比靠收卷方向上游侧进行了覆盖的这种情况下,印刷完成部分也不会与卡合部接触。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对由于印刷完成部分与卡合部接触从而在印刷完成部分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框架部在印刷介质并未通过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被配置的位置、与框架部在印刷介质通过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被配置的位置为相同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使框架部可动的条件下,容易地对使用承接部件的情况和不使用承接部件的情况进行切换。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印刷装置具备检测部,检测部能够对通过收卷部而被收卷的印刷介质的松驰量达到了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检测部能够位移至对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和从检测位置退避开的退避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对印刷介质的松驰量达到了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对印刷介质过于松驰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由于使检测部位移至退避位置,因此,能够在不使用检测部的情况下,确保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附近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检测部具有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进行转动而在检测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根据该结构,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能够在不替换部件的前提下,容易地进行位移。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检测部能够相对于收卷部而进行拆装。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收卷部中安装检测部,从而能够将收卷部和检测部作为组合来处理。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检测部进行收纳并使其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承接部件模式)的立体图。
图2为去除了筐体部的印刷装置(承接部件模式)的立体图。
图3为印刷装置(承接部件模式)的剖视图。
图4为印刷装置(收卷模式)的立体图。
图5为去除了筐体部的印刷装置(收卷模式)的立体图。
图6为印刷装置(收卷模式)的剖视图。
图7为比较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收卷模式)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承接部件的图。
图9为表示承接部件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上的状态的图。
图10为印刷装置(无印刷介质)的第一立体图。
图11为印刷装置(无印刷介质)的第二立体图。
图12为印刷装置(无印刷介质)的第三立体图。
图13为印刷装置(无印刷介质)的第四立体图。
图14为印刷装置(无印刷介质)的第五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进行说明。该印刷装置100具备承接部件模式和收卷模式。印刷装置100在承接部件模式下,通过切断部125而将作为连续纸的印刷介质P的印刷完成部分Pa切断,并将切断而得到的印刷完成部分Pa向薄片状的承接部件3排出。但是,在使用单页介质来实施印刷时,也可以使用承接部件模式。在该情况下,由于印刷介质P从开始便是单页介质,因此,不实施由切断部125所实施的切断而将被实施了印刷的单页介质向承接部件3排出。印刷装置100在收卷模式下,在不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的情况下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根据需要而明确印刷装置的各部分的配置关系,从而图示了XYZ正交坐标系。
参照图1至图6,对印刷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00具备装置主体1、压重器具2、承接部件3。装置主体1具备脚部11、筐体部12、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收卷部14、松驰检测传感器15。松驰检测传感器15为对印刷介质P的松驰量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一个示例。
脚部11对筐体部12等进行支承。脚部11为对金属制的挤压型材进行组合而构成。脚部11具备两个基底部111、两个柱部112、梁部件113。两个基底部111在X方向上并排设置。基底部111以其长度方向成为Y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基底部111的Y方向两端部处,设置有小脚轮114。柱部112彼此在X方向上对置,并在基底部11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部处立起。梁部件113以其长度方向成为X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梁部件113的两端部被固定在两个柱部112上。
筐体部12以横跨两个柱部112之间的方式而被支承在脚部11上。在筐体部12中内置有放卷部121、印刷部122、输送辊对123(参照图3)、切断部125。在筐体部12的+Y侧处设置有排出口124。此外,筐体部12具备作为用户接口的操作面板126。承接部件模式与收卷模式的切换例如基于对操作面板126进行的操作而被实施。
在放卷部121处安装有将印刷介质P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筒体。放卷部121使卷筒体旋转以便从被安装的卷筒体中将印刷介质P放卷。另外,放卷部121与后文所述的收卷部14相同,能够安装宽度不同的多种印刷介质P(卷筒体)。所能够安装的印刷介质P的最大宽度例如为64英寸。
印刷部122以串行方式而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印刷部122具备滑架1221、滑架引导件1222。在滑架1221上搭载有多个喷墨头(省略图示)。滑架1221能够在X方向上往复移动。滑架引导件1222对滑架1221的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引导。通过在滑架1221于X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使喷墨头喷出油墨,从而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综上所述,印刷装置100具备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的印刷部122。
输送辊对123在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于放卷部121与排出口124之间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图中仅图示了一个)。输送辊对123在滑架1221的移动的间断期间内,将从放卷部121被放卷的印刷介质P朝向排出口124而间歇性地输送。
虽然切断部125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但在收卷模式下,不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另外,在使用单页介质来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即使采用承接部件模式,也不实施由切断部125所实施的切断动作。切断部125在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中,被设置在印刷部122与排出口124之间。切断部125具备刀具1251、刀具引导件1252。刀具1251能够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对印刷介质P进行切断。刀具引导件1252对刀具1251的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引导。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后端被输送至刀具1251处的状态下,通过使刀具1251在X方向上进行移动来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
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为框架状的框架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在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位于印刷部122与收卷部14之间。也就是说,印刷装置100具备在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位于印刷部122与收卷部14之间的框架部。并且,框架部为如下结构,即,具有:承接部件拆装部,其能够对承接部件3进行拆装,所述承接部件3承接印刷介质P未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时的印刷介质P;介质支承部,其对印刷介质P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时的印刷介质P进行支承。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承接部件3相对于框架部而进行拆装,因此,能够在不对框架部进行拆装的条件下,容易地对使用承接部件3的情况和不使用承接部件3的情况进行切换。此外,由于框架部具有介质支承部,因此,即使在不使用承接部件3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框架部。作为框架部的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的详细内容会在后文中叙述。
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以能够进行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部件3。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将被实施了切断的印刷完成部分Pa以使之下落的方式而向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的承接部件3排出。另一方面,在收卷模式下,不只是不需要承接部件3,而且在承接部件3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的状态下,承接部件3还会阻碍从排出口124向收卷部14输送印刷完成部分Pa。因此,虽然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将承接部件3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参照图1至图3),但是在收卷模式下,会将承接部件3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拆下(参照图4至图6)。可以说,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为具有能够对承接部件3进行拆装的承接部件拆装部(具体而言为后文所述的安装侧卡合部133)的结构。而且,承接部件3为,对印刷介质P未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时的印刷介质P进行承接的部件。也就是说,框架部具有承接部件拆装部,其能够对承接部件3进行拆装,所述承接部件3对印刷介质P未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时的印刷介质P进行承接。另外,在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上,也可以保持在收卷模式下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状态。
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通过对金属制的挤压型材进行组合而构成。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具备安装杆131、两个杆支承部件132、多个(在此为四个)安装侧卡合部133(参照图9)。安装侧卡合部133也仅称之为卡合部。也就是说,在框架部中,承接部件拆装部为与承接部件3卡合的卡合部。由此,能够使用卡合部而相对于框架部适当地对承接部件3进行安装。
安装杆131以其长度方向成为印刷介质P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安装杆131在Z方向上位于排出口124与收卷部14之间,在Y方向上位于与排出口124以及收卷部14相比靠+Y侧(参照图3)。在承接部件模式下,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以悬挂的方式被安装在安装杆131上(参照图1至图3)。在收卷模式下,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被拆下,安装杆131在该状态下,对从排出口124向-Z侧(下方)被输送的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引导以使之向+Y侧(与收卷部14相反的一侧)弯曲(参照图4至图6)。也就是说,框架部具有对印刷介质P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情况下的印刷介质P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具体而言,安装杆131中的与印刷介质P接触的部分相当于介质支承部(参照图4、图6)。
另外,安装杆131的截面呈大致矩形的方筒状,将安装杆131的四个周面中的、-Y侧且+Z侧的倾斜的面称为第一周面1311,将+Y侧且+Z侧的倾斜的面称为第二周面1312,将+Y侧且-Z侧的倾斜的面称为第三周面1313,将-Y侧且-Z侧的倾斜的面称作第四周面1314(参照图9)。
两个杆支承部件132对安装杆13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杆支承部件132以其长度方向成为+Y侧朝向+Z侧的倾斜Y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杆支承部件132的相对于Y方向的角度为可变,收卷模式与承接部件模式相比,杆支承部件132的相对于Y方向的角度变得较大(接近铅直方向)(参照图3以及图6)。杆支承部件132的一端被固定在基底部111的+Y侧的端部上,杆支承部件132的另一端被固定在安装杆131的端部上。
四个安装侧卡合部133以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安装杆131上。也就是说,在框架部中,卡合部为沿着印刷介质P的宽度方向而被设置有多个的结构。由此,由于能够使负载向多个卡合部分散,因此,能够使被施加于框架部上的负载分散。安装侧卡合部133以从安装杆131的第四周面1314起突出为圆柱状的方式而被设置。安装侧卡合部133与后文所述的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参照图8)卡合。
在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为圆筒状,其以长度方向成为X方向的方式而被悬臂支承在+X侧的基底部111的-Y侧的端部处。即,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平行地设置,其相对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而被设置在-Y侧且-Z侧。
收卷部14对通过印刷部122而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介质P进行收卷。具体而言,收卷部14在收卷模式下,以印刷面成为外侧的方式对从排出口124向-Z侧(下方)松驰的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参照图6)。另外,收卷部14也可以以印刷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对印刷介质P进行收卷(图6中以双点划线表示)。收卷部14基于松驰检测传感器15的检测结果而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即,在通过松驰检测传感器15而检测到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之前,收卷部14不实施收卷动作。当伴随着由输送辊对123所实施的输送动作的进行,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量渐渐增加,并通过松驰检测传感器15而检测到松驰量达到了预定量时,收卷部14以固定量而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在此,松驰量的“预定量”是指,例如,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了的部分的下端(位于最-Z侧的部分)接近于设置有印刷装置100的地面的程度的松驰量。以此方式,能够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了的部分的下端与地面接触之前使松驰量减少,并将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了的部分的下端向+Z侧上拉。此外,收卷部14具备驱动部141、从动部142。
驱动部141具备驱动侧卡合部1411、驱动侧凸缘1412、收卷盒1413。收卷盒1413为,连接有后文所述的第一受光发光部以及第二受光发光部的配线连接部的一个示例。驱动侧卡合部1411与收卷有印刷介质P的纸管C的+X侧的端部卡合。即,驱动侧卡合部1411从纸管C的+X侧的端部向纸管C内被插入,并在其与后文所述的从动侧卡合部(省略图示)之间对纸管C进行夹持。驱动侧卡合部14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收卷盒1413的-X侧的面上。驱动侧凸缘1412相对于驱动侧卡合部1411而被设置在同轴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收卷盒1413中,内置有作为使驱动侧卡合部1411旋转的驱动源的收卷电机、与松驰检测传感器15连接的检测电路、基于来自检测电路的输出而对收卷电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等。收卷盒1413被安装在+X侧的柱部112的+Y侧处。另外,能够在收卷盒1413的-X侧的面上,对后文所述的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以及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进行拆装。
从动部142具备从动侧卡合部、从动侧凸缘1422、保持臂1423。从动侧卡合部与纸管C的-X侧的端部卡合。即,从动侧卡合部从纸管C的-X侧的端部向纸管C内被插入,并在其与驱动侧卡合部1411之间对纸管C进行夹持。从动侧卡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在保持臂1423上。从动侧凸缘1422相对于从动侧卡合部而被设置在同轴上。保持臂1423从梁部件113起向+Y侧朝向-X方向的倾斜Y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在其顶端部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从动侧卡合部进行保持。保持臂1423以能够沿着梁部件113而在X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梁部件113支承。
用户通过使保持臂1423沿着梁部件113而在X方向上移动,从而以与纸管C的长度、即与印刷介质P的宽度对应的方式而对从动侧卡合部的X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由此,收卷部14能够对宽度不同的多种印刷介质P进行收卷。
驱动侧卡合部1411将收卷电机作为驱动源而使之旋转,以使被夹持在驱动侧卡合部1411与从动侧卡合部之间的纸管C进行旋转。从动侧卡合部经由纸管C而从动于驱动侧卡合部1411进行旋转。由此,从排出口124向-Z侧松驰了的印刷完成部分Pa会在通过驱动侧凸缘1412以及从动侧凸缘1422而在宽度方向被引导的同时,被收卷在纸管C上。
松驰检测传感器15对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松驰检测传感器15为透射型光电遮断器,其具备发光单元151、受光单元152。当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时,来自发光单元151的检测光会由于印刷完成部分Pa而被遮挡,从而变得无法通过受光单元152而被受光。由此,松驰检测传感器15检测出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量达到了预定量的情况。如前文所述,松驰量的“预定量”是指,例如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了的部分的下端(位于最-Z侧的部分)接近于设置有印刷装置100的地面的程度的松驰量。松驰检测传感器15被设置在能够对成为这种状态(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了的部分的下端接近于地面的状态)的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检测的位置。
综上所述,印刷装置100具备能够对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印刷介质P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由此,由于能够检测出印刷介质P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因此,能够对印刷介质P过于松驰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检测部能够位移至对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和从检测位置退避开的退避位置。由此,由于使检测部向退避位置位移,因此,在不使用检测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印刷介质P的输送路径附近的空间。检测部的位移的详细内容会在后文中叙述。
发光单元151具备发光部1511、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发光部1511为第一检测部的一个示例。发光部1511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发光部1511中组装有发光元件(省略图示),其会发出检测光。发光元件例如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光部1511通过发光侧配线1513而与收卷盒1413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发光侧配线1513为对第一受光发光部和收卷部14进行连接的第一配线的一个示例。
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为与发光部1511相比而较薄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其相对于+X侧的基底部111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在-X侧的面的靠+Y侧的位置处。在此,基底部111作为安装有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的支承部件而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基底部111为支承部件的一个示例。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通过小螺栓1514而被安装在基底部111上。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也能够通过小螺栓1514而被安装在收卷盒1413的-X侧的面上。也就是说,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也可以从+X侧的基底部111转移至收卷盒1413上。即,发光单元151能够分别相对于+X侧的基底部111以及收卷盒1413而实施拆装。
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经由铰链(省略图示)而以能够围绕Y轴旋转的方式对发光部1511进行支承。即,发光部1511在被安装在基底部111上的状态下,能够位于相对于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而大致垂直(相对于XY平面而大致平行)的第一位置(参照图6)、和相对于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而大致平行(相对于YZ平面而大致平行)的第二位置(参照图3)处。在发光部151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发光部1511能够与受光部1521实施受光发光。此外,在发光部151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发光部1511与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和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的承接部件3接触。另一方面,在发光部1511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发光部1511不能够与受光部1521实施受光发光。此外,在发光部1511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发光部1511不与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的承接部件3接触。检测光从发光部1511的顶端部分发光。因此,发光部1511中的检测光的发光部分成为通过发光部1511进行位移而较大程度地进行移动的结构。
在此,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当发光部1511位于第一位置时,由于发光部1511与承接部件3接触,因此,发光部1511相对于承接部件3而成为障碍。对此,在印刷装置100中,由于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发光部1511能够位于第二位置处,因此,能够对发光部1511相对于承接部件3而成为障碍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由于发光部1511经由铰链而被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支承,因此,发光部1511能够在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被安装在基底部111上的状态下,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因此,在印刷装置100中,不会为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对发光部1511的位置进行切换而迫使用户实施发光部1511的拆装作业。
换言之,检测部为,通过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此为发光部1511)进行转动而在检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结构。由此,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能够在不对部件进行拆装的条件下容易地进行位移。
受光单元152具备受光部1521、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受光部1521为第二检测部的一个示例。受光部1521在从Z方向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在受光部1521中组装有受光元件(省略图示),其对从发光元件发出的检测光进行受光。受光元件例如为红外线光电晶体管。受光部1521通过受光侧配线1523而与收卷盒1413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受光侧配线1523为对第二受光发光部和收卷部14进行连接的第二配线的一个示例。
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被形成为,+Y侧且+Z侧的角部被切口为倾斜状、且-Y侧被开放了的箱状。在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的+Y侧处支承有受光部1521。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覆盖+X侧的基底部111的+Y侧的端部,并以能够进行拆装的方式而被安装在+X侧的基底部111上。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通过小螺栓1524而被安装在基底部111处(参照图6)。此外,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也能够通过小螺栓1524而被安装在收卷盒1413的-X侧的面上(参照图3)。也就是说,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也能够从+X侧的基底部111转移至收卷盒1413上。即,受光单元152能够分别相对于+X侧的基底部111以及收卷盒1413而进行拆装。另外,为了提高将发光侧支承部件1512或受光侧支承部件1522安装在基底部111上或收卷盒1413上的小螺栓1514、1524的操作性能,从而优选为手旋式的螺栓(手旋螺栓),其中,优选为附带有防脱落垫圈的螺栓。
在此,如上所述,发光单元151能够在收卷盒1413的-X侧的面上进行拆装。同样地,受光单元152能够在收卷盒1413的-X侧的面上进行拆装。因此,在实施印刷装置100的组装时,能够在将发光单元151和受光单元152临时安装、即预组装在收卷盒1413上的状态下,将收卷盒1413安装在柱部112上。由此,能够回避在如下的状态下实施收卷盒1413的安装作业,所述状态为,发光单元151经由发光侧配线1513而从收卷盒1413下垂的状态,此外,受光单元152经由受光侧配线1523而从收卷盒1413下垂的状态。因此,在收卷盒1413的安装作业中,能够对发光侧配线1513或受光侧配线1523被拉伸而发生断线的情况进行抑制。
对于上述结构,换言之,检测部为能够在收卷部14上进行拆装的结构。通过将检测部安装在收卷部14上,从而能够将操作收卷部14和检测部作为组件来处理。因此,能够容易地收纳检测部并使其不易丢失。
此外,在承接部件模式下不仅不需要受光单元152,而且可能会由于受光单元152被设置在基底部111的+Y侧的端部处而导致在用户通过印刷装置100的附近时被受光单元152阻挡。因此,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将受光单元152从基底部111拆下,并安装在收卷盒1413上。但是,在承接部件模式下,也可以设为将受光单元152安装在基底部111上的状态。
压重器具2被装载在从排出口124向-Z侧松驰了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Z侧的端部(下端部)处。由此,使印刷完成部分Pa的松驰部分的形状稳定化。
承接部件3以被保持为向-Z侧松驰的方式而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被安装的承接部件3对从排出口124排出的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承接。在多张印刷完成部分Pa依次从排出口124被输送的情况下,使多张印刷完成部分Pa以依次堆叠在承接部件3上的方式而被排出到承接部件3上。另外,对于承接部件3的详细内容会在后文中叙述。
在于承接部件模式下使用了以此方式而构成的印刷装置100的情况下,用户预先使发光部1511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将受光单元152安装在收卷盒1413上。此外,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上,并且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安装在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上。并且,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印刷装置100会在通过印刷部122而对印刷介质P实施了印刷之后,通过切断部125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并将切断后的印刷完成部分Pa排出至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之间的承接部件3中。
另一方面,在于收卷模式下使用印刷装置100的情况下,用户预先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拆下,并且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从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拆下。此外,用户会使发光部1511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且将受光单元152安装在基底部111上。并且,用户会在使印刷介质P的顶端部从排出口124穿过安装杆131的+Y侧而将其拉出至收卷部14之后,预先将印刷介质P的顶端部粘贴在被安装于收卷部14中的纸管C上。而且,在收卷模式下,印刷装置100不会通过切断部125而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而是在以辊对辊的方式对印刷介质P进行输送的同时,通过印刷部122而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并基于松驰检测传感器15的检测结果而通过收卷部14来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此时,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与从排出口124趋向于收卷部14的印刷完成部分Pa接触,并对印刷完成部分Pa的输送进行引导。
在此,由于在松驰检测传感器15中,发光部1511和受光部1521被设置在不同的单元(发光单元151以及受光单元152)中,因此,能够将发光部1511和受光部1521分离配置,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收卷条件。例如,如图6所示,在对印刷介质P(图中以双点划线来表示)以印刷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进行收卷的情况下,与对印刷介质P(图中以实线来表示)以印刷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进行收卷的情况相比,印刷介质P会穿过+Y侧,但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松驰了的印刷介质P也会穿过发光部1511与受光部1521之间,因此,能够检测到印刷介质P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
参照图6以及图7,进一步对由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所实施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输送的引导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A与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不同,其并不是承接部件3能够相对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而进行拆装,而是替代于此,使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底部111而进行拆装。因此,在印刷装置100A中,通过对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进行拆装而使承接部件3被拆下。即,在印刷装置100A中,在收卷模式下,所述印刷装置100A在将所述承接部件3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一起从基底部111拆下的状态下被使用。因此,在印刷装置100A中,从排出口124被排出的印刷完成部分Pa经过收卷部14的附近而向-Z侧(下方)被输送。由此,随着被收卷在纸管C上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收卷量增加,从排出口124向-Z侧(下方)输送的印刷完成部分Pa会与被收卷在纸管C上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即印刷图像互相摩擦。因此,在印刷装置100A中,存在有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被构成为,承接部件3能够相对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而进行拆装,在收卷模式下,所述印刷装置100在将承接部件3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拆下的状态下被使用。即,在印刷装置100中,在收卷模式下,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在被固定在基底部111上的状态下被使用。如图6所示,在收卷模式下,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对从排出口124向-Z侧(下方)被输送的印刷完成部分Pa以使之向+Y侧(与收卷部14为相反一侧)弯曲的方式而进行引导。“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引导”是指,“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成为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引导的路径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作为对印刷介质P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而发挥功能。由此,即使被收卷在纸管C上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收卷量增加,也能够对从排出口124向-Z侧(下方)被输送的印刷完成部分Pa与被收卷在纸管C上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互相摩擦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由于不需要将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设为能够进行拆装,因此,能够使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具有牢固性。
如果针对上述结构更换其说明方式则为,在印刷介质P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情况下,介质支承部以如下方式对印刷介质P进行支承,即,使印刷介质P中的被收卷在收卷部14上的部分不与印刷介质P中的被收卷部14收卷之前的部分接触。由此,能够对印刷介质P中的被收卷在收卷部14上的部分与印刷介质P中的被收卷部14收卷之前的部分互相摩擦的情况进行抑制。
参照图8以及图9,进一步对承接部件3以及承接部件3相对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的拆装作业进行说明。承接部件3具备薄片部件31、板材32。
薄片部件31为大致矩形形状,其宽度尺寸(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能够安装的最大宽度的印刷介质P的宽度(X方向上的尺寸)。薄片部件31的材质例如为布制。在薄片部件31的+Y侧的端部以及-Y侧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筒状部311以及第二筒状部312。第一筒状部311为使薄片部件31的+Y侧的端部折回成筒状并缝合而成的筒状部。在第一筒状部311中插入有薄片部件31。此外,在第一筒状部311中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切口313。四个切口313以与各个上述的四个安装侧卡合部133对应的方式而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另外,切口313也可以为五个以上或者一个至三个。第二筒状部312与第一筒状部311同样为,使薄片部件31的-Y侧的端部折回成筒状并缝合而成的筒状部。第二筒状部312以从上述的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的顶端侧(-X侧)起覆盖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的方式而被安装在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上。
板材32被形成为在X方向上细长的板状。即,板材32的X方向上的长度与薄片部件31的宽度尺寸(X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此外,板材32的宽度(图8中的Y方向上的长度,在图9中的向右下倾斜的面的长度)与安装杆131的第四周面1314的宽度(在图9中向右下倾斜的面的长度)相比而稍窄(参照图9)。板材32的材质例如为树脂制。在板材32上,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和多个(在此为四个)抓手部322。四个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以在板材32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并各自与四个安装侧卡合部133卡合。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以对板材32的一方的长边部实施切口的方式而形成。四个抓手部322被设置在与四个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分别对应的位置处。抓手部322以从板材32的另一方的长边部起朝向所对应的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而折回的方式被形成。抓手部322为解除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安装侧卡合部133的卡合时被实施抓握的部位。另外,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以及抓手部322也可以分别为五个以上或者一个至三个。
如图9所示,在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向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从+Z侧(上方)卷绕在安装杆131上。即,使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从安装杆131的第一周面1311起经由第二周面1312以及第三周面1313而卷绕至第四周面1314上。此时,设置在第四周面1314上的安装侧卡合部133从设置于薄片部件31的切口313露出。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对板材32向箭头D的方向进行按压,从而使安装侧卡合部133嵌合在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上而使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安装侧卡合部133卡合,进而使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被安装在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上。另一方面,在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拆下时,首先,通过对抓手部322进行抓握而将其向箭头E的方向牵拉,从而将安装侧卡合部133从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上拆下,进而使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安装侧卡合部133的卡合被解除。接下来,通过解除被卷绕在安装杆131上的承接部件3的卷绕而将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从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拆下。
在此,由于承接部件3具备板材32,从而即使在四个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四个安装侧卡合部133卡合的状态下,也能够对在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的相互之间薄片部件31发生松驰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在印刷装置100中,能够对由于印刷完成部分Pa与在薄片部件31上所产生的褶皱接触从而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优选为,板材32具有能够对薄片部件31发生松驰的情况进行抑制的程度的刚性。此外,由于四个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被设置在板材32上,因此不需要相对于板材32而另外具备四个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从而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此外,安装侧卡合部133在承接部件3的卷绕方向上,未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周面1311以及第二周面1312上,而是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下游侧的第四周面1314上。因此,在被切断后的印刷完成部分Pa较长从而印刷完成部分Pa的后端部向与安装杆131相比靠+Y侧下垂,进而印刷完成部分Pa被承接部件3承接的情况下,其结果为,即使在印刷完成部分Pa覆盖了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周面1311或第二周面1312的情况下,印刷完成部分Pa也不会与安装侧卡合部133接触。因此,在印刷装置100中,能够对由于印刷完成部分Pa与安装侧卡合部133接触而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由于第三周面1313也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下游侧,因此,也可以将安装侧卡合部133设置在第三周面1313上。
如果针对上述结构而更换其说明方式,则如下文所述。首先,将承接部件3以向框架部进行卷绕的方式而实施安装。而且,卡合部在承接部件3的卷绕方向上,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下游侧。由此,不会将卡合部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上游侧处。因此,即使在被承接部件3承接的印刷完成部分Pa覆盖了与距卷绕开始位置F半周的位置相比靠收卷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印刷完成部分Pa也不会与卡合部接触。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对由于印刷完成部分Pa与卡合部接触而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在板材32上设置有抓手部322,通过对抓手部322进行抓握并牵拉,从而能够解除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安装侧卡合部133的卡合。以此方式,能够提高印刷装置100的将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安装侧卡合部133的卡合解除时的操作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板材32的宽度(在图9中朝向右下的倾斜的面的长度)与安装杆131的第四周面1314的宽度(在图9中朝向右下的倾斜的面的长度)相比而较窄,从而在将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安装侧卡合部133的卡合解除时,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对板材32整体进行抓握并牵拉,因此,抓手部322尤其有效。
并且,板材32的宽度(在图9中朝向右下的倾斜的面的长度)与安装杆131的第四周面1314的宽度(在图9中朝向右下的倾斜的面的长度)相比而稍窄。由此,在设置于板材32上的承接部件侧卡合部321与设置于安装杆131上的安装侧卡合部133卡合了的状态下,板材32从第一周面1311突出的情况被抑制,从而因从第一周面1311突出的板材32而在承接部件3上产生凸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在被切断后的印刷完成部分Pa较长从而印刷完成部分Pa的后端部向与安装杆131相比靠+Y侧下垂,并且印刷完成部分Pa被承接部件3所承接的情况下,其结果为,即使在印刷完成部分Pa覆盖第一周面1311的情况下,在承接部件3上所产生的凸部也不会与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接触。因此,在印刷装置100中,能够对由于在承接部件3上所产生的凸部与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接触而导致在印刷完成部分Pa的印刷面上留下伤痕的情况进行抑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具备承接部件模式和收卷模式。印刷装置100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对作为连续纸的印刷介质P的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并将切断后的印刷完成部分Pa向薄片状的承接部件3排出。印刷装置100在收卷模式下,不会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而是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此外,印刷装置100具备印刷部122、切断部125、收卷部14、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印刷部122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切断部125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切断。收卷部14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收卷。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以能够进行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第二承接部件安装部16以能够进行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而且,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在收卷模式下,以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被拆下的状态而对朝向收卷部14的印刷完成部分Pa的输送进行引导。
根据该结构,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在承接部件模式下,作为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的部位而发挥功能,在收卷模式下,作为对印刷完成部分Pa的输送进行引导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因此,在印刷装置100中,在收卷模式下也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Y侧的端部的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显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本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以下方式。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替代将发光部1511设为能够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结构,而将受光部1521设为能够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受光部1521能够位于可在其与发光部1511之间对检测光实施受光发光且与被安装的承接部件3接触的第一位置、和无法在其与发光部1511之间对检测光进行受光发光且不与被安装的承接部件3接触的第二位置。
此外,松驰检测传感器15并不限于透射型光电遮断器,例如也可以为具备受光发光部和反射镜的反射型光电遮断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受光发光部以及反射镜中的一方能够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结构为,受光发光部以及反射镜中的一方能够位于可在其与受光发光部以及反射镜中的另一方之间对检测光实施受光发光且与被安装的承接部件3接触的第一位置,和无法在其与受光发光部以及反射镜中的另一方之间对检测光进行受光发光且不与被安装的承接部件3接触的第二位置。
杆支承部件132的相对于Y方向的角度在承接部件模式和收卷模式下也可以为相同。即,在承接部件模式下安装有承接部件3的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的位置、与在收卷模式下对印刷完成部分Pa进行引导的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的位置也可以为相同位置。由此,在对承接部件模式和收卷模式进行切换时,不会迫使用户实施改变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的位置的操作。此外,由于不需要将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设为可动式,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3的牢固性。
如果针对上述结构更换其说明方式,则采用了如下结构,即,框架部在印刷介质P并未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情况下所配置的位置、和在印刷介质P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的情况下所配置的位置为相同位置。由此,能够在不将框架部设为可动的条件下,容易地对使用承接部件3的情况和不使用承接部件3的情况进行切换。
印刷部122并不限定于串行方式,也可以以行式来喷出油墨。并且,印刷部122并不限于喷墨式,例如,也可以为电子照片式、热敏式。
另外,作为参考,将未安装印刷介质P的状态的印刷装置100于图10~图14中进行了图示。图10为,从第一角度观察印刷装置100时的第一立体图。图11为,从第二角度观察印刷装置100时的第二立体图。图12为,从第三角度观察印刷装置100时的第三立体图。图13为,从第四角度观察印刷装置100时的第四立体图。图14为,从第五角度观察印刷装置100时的第五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装置主体;2…压重器具;3…承接部件;11…脚部;12…筐体部;13…第一承接部件安装部;14…收卷部;15…检测传感器;100…印刷装置;111…基底部;112…柱部;113…梁部件;114…小脚轮;121…放卷部;122…印刷部;123…输送辊对;124…排出口;125…切断部;126…操作面板;131…安装杆;132…杆支承部件;141…驱动部;151…发光单元;152…受光单元;1221…滑架;1222…滑架引导件;1251…刀具;1252…刀具引导件;1511…发光部;1512…发光侧支承部件;1513…发光侧配线;1514…小螺栓;1521…受光部;1522…受光侧支承部件;1523…受光侧配线;1524…小螺栓;P…印刷介质;Pa…印刷完成部分。

Claims (9)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其对印刷介质实施印刷;
收卷部,其对通过所述印刷部而被实施了印刷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收卷;
框架部,其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印刷部与所述收卷部之间,
所述框架部在所述印刷介质并未通过所述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以能够进行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承接所述印刷介质的承接部件,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所述承接部件被拆下,并且所述框架部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部以所述印刷介质中的被所述收卷部收卷之前的部分向与所述收卷部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方式,而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具有与所述承接部件卡合的卡合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而被设置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件以卷绕在所述框架部上的方式而被安装,
所述卡合部在所述承接部件的卷绕方向上,被设置在与距卷绕开始位置半周的位置相比靠卷绕方向下游侧处。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在所述印刷介质并未通过所述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被配置的位置、与所述框架部在所述印刷介质通过所述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情况下被配置的位置为相同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能够对通过所述收卷部而被收卷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检测部能够位移至对所述松驰量达到预定量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和从所述检测位置退避开的退避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进行转动从而在所述检测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收卷部而进行拆装。
CN201610885202.8A 2015-10-19 2016-10-10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7020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5855A JP6578875B2 (ja) 2015-10-19 2015-10-19 印刷装置
JP2015-205855 2015-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0839A true CN107020839A (zh) 2017-08-08
CN107020839B CN107020839B (zh) 2020-03-10

Family

ID=5852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5202.8A Active CN107020839B (zh) 2015-10-19 2016-10-10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89687B2 (zh)
JP (1) JP6578875B2 (zh)
CN (1) CN1070208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861A (zh) * 2018-03-28 2019-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0868B2 (ja) * 2016-07-29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D861753S1 (en) * 2018-02-05 2019-10-01 SEVENto4, L.L.C. Roller for floating ma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5030A1 (en) * 2003-04-18 2004-12-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provided with paper winder
EP1829695A1 (en) * 2006-03-02 2007-09-05 Daisey Machinery Co., Ltd. Prin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2019763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便携式打印机
CN102198762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维护切纸装置的打印机
CN203410171U (zh) * 2012-08-17 2014-01-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卷筒纸供给装置以及打印机
CN103862886A (zh) * 2012-12-17 2014-06-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3607A1 (de) * 1987-07-13 1989-01-26 Canon Kk Blattbehandlungsvorrichtung und hiermit ausgestattetes bildaufzeichnungsgeraet
JP3685374B2 (ja) * 1999-10-29 2005-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大型プリンタの排紙受け装置および該排紙受け装置を備えた大型プリンタ
US8109594B2 (en) * 2007-04-13 2012-0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nit for measuring colo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5347436B2 (ja) * 2008-11-05 2013-1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581622B2 (ja) 2009-08-03 2014-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475528B2 (ja) * 2010-04-09 2014-04-16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98604B2 (ja) * 2012-04-18 2016-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受け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5030A1 (en) * 2003-04-18 2004-12-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provided with paper winder
EP1829695A1 (en) * 2006-03-02 2007-09-05 Daisey Machinery Co., Ltd. Prin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2019763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便携式打印机
CN102198762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维护切纸装置的打印机
CN203410171U (zh) * 2012-08-17 2014-01-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卷筒纸供给装置以及打印机
CN103862886A (zh) * 2012-12-17 2014-06-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861A (zh) * 2018-03-28 2019-10-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7645A (ja) 2017-04-27
US20170106683A1 (en) 2017-04-20
US9889687B2 (en) 2018-02-13
JP6578875B2 (ja) 2019-09-25
CN107020839B (zh)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0839A (zh) 印刷装置
JPH02212179A (ja) Z折曲用紙キャリア
CN109158324A (zh) 一种自动检测及分拣装置
JP2009096595A (ja) ロール紙供給装置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US909640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6511166A (ja) 印刷基板に印刷するための印刷装置
JP200902317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被搬送媒体搬送装置
CN210824737U (zh) 一种卷装标签印刷缺陷检测设备
US10495988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8688355B (zh) 记录装置
US10137705B2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SE508544C2 (sv)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montering av en stator -lindning bestående av en kabel.
CN208944610U (zh) 一种自动检测及分拣装置
US11196883B2 (en) Printer with cover to protect connection of external cables
US9776437B2 (en) Printer accessory and printer
JP5073551B2 (ja) チューブ切断装置
JP2014213473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CN214359354U (zh) 短单式品检机
US20200270088A1 (en) Medium loading device
US1172490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KR101350209B1 (ko) 필름 슬리팅 장치
CN212608533U (zh) 一种用于输送机构的防飞张装置
CN210084246U (zh) 一种超声波滤纸焊接机用胶带输送机构
JP4589975B2 (ja) プリンタ
EP3960670A1 (en) Supply device for roll medium and recor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