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587A -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587A
CN107003587A CN201580065065.7A CN201580065065A CN107003587A CN 107003587 A CN107003587 A CN 107003587A CN 201580065065 A CN201580065065 A CN 201580065065A CN 107003587 A CN107003587 A CN 107003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leration
axle
orthogonal
optical axis
focussing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50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3587B (zh
Inventor
和田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摄像装置(1)具备:驱动部(5),其使对焦透镜(2a)移动;调焦部(4),其判定对焦状态,并输出指示对焦透镜的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控制部(6),其根据调焦信号控制驱动部(5);加速度检测部(20),其检测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距离计算部(23),其根据由加速度检测部(20)检测出的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并根据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抖动校正部,其根据通过距离计算部(23)求出的被摄体距离及由加速度检测部(20)检测出的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校正至少由与光轴垂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校正由手抖等导致摄像装置的抖动而引起的像抖动的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抖动有摄像装置绕与光轴正交的轴旋转的角度抖动及摄像装置沿与光轴正交的轴向位移的平移抖动。
通常,在针对旋转抖动的像抖动校正中,检测出绕与光轴正交的轴的角速度,计算出摄像装置的旋转抖动量。而且,校正光学系统或摄像元件根据旋转抖动量以相互抵消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的像抖动的方式移动。
并且,在针对平移抖动的像抖动校正中,检测出与光轴正交的轴向的加速度,计算出摄像装置的平移抖动量。而且,校正光学系统或摄像元件根据平移抖动量以相互抵消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的像抖动的方式移动。
平移抖动的影响根据被摄体距离发生变化,接近被摄体的高倍率摄影中,平移抖动的影响变大。因此,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摄像装置中,检测出对焦透镜的位置,根据对焦透镜的位置获取被摄体距离,并根据所获取的被摄体距离校正像抖动。而且,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摄像装置中,由作用于光轴方向的加速度计算出摄像装置的光轴方向的移动量,并通过所计算出的移动量校正被摄体距离。
并且,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自动对焦装置具备由包括驱动线圈及磁铁的所谓的音圈马达。通过向驱动线圈供给电流,音圈马达中产生与所供给的电流相应的驱动力,通过音圈马达的驱动力使对焦透镜移动。
调焦中典型地使用检测对焦透镜的位置并使其与以检测位置为目标的对焦位置一致的反馈(闭环)控制。相对于此,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自动对焦装置中,通过簧片向光轴方向对对焦透镜施力,并将产生与对焦透镜的对焦位置上的簧片的作用力平衡的驱动力的电流供给至驱动线圈而使对焦透镜移动至对焦位置。
如此,在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自动对焦装置中,调焦中使用省略了对焦透镜的位置的反馈的闭环控制,不需要位置传感器,从而实现了自动对焦装置的小型化/轻质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25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1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28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73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自动对焦装置中,基本上供给至驱动线圈的电流与对焦透镜的位置对应,能够由供给至驱动线圈的电流获取被摄体距离。然而,因重力等影响光轴方向的力作用于对焦透镜的情况下,会导致对焦透镜位移。因此,供给至驱动线圈的电流与对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对应被破坏,从而会导致由供给至驱动线圈的电流获取的被摄体距离的精确度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洁的结构提高被摄体距离的精确度且进行良好的像抖动校正的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摄像装置具备:驱动部,其使对焦透镜移动;调焦部,其判定对焦状态,并输出指示上述对焦透镜的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控制部,其根据上述调焦信号控制上述驱动部;加速度检测部,其检测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距离计算部,其根据由上述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并根据上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上述调焦信号指示的上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抖动校正部,其根据通过上述距离计算部求出的上述被摄体距离及由上述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校正至少由与光轴垂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像抖动校正方法具备:调焦步骤,根据指示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使对焦透镜移动;加速度检测步骤,检测作用于摄像装置的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距离计算步骤,根据在加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并根据上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上述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抖动校正步骤,根据在上述距离计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被摄体距离及在上述加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校正至少由与光轴垂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洁的结构提高被摄体距离的精确度且进行良好的像抖动校正的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外观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像抖动校正时的透镜的移动量与被摄体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的像抖动校正系统的一例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中的被摄体距离的计算方法的原理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中的被摄体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外观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外观,图2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的结构。
作为图1及图2所示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数码相机1具备包括作为在光轴方向(z轴向)及与光轴方向正交的2轴的各轴向(x轴向及y轴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承的对焦透镜的可动透镜2a的摄像光学系统2、通过摄像光学系统2拍摄被摄体的摄像元件3、确定可动透镜2a的对焦位置的调焦部4、使可动透镜2a沿z轴向移动的对焦驱动部5及控制部6。
可动透镜2a在数码相机1的框体内部以沿x轴、y轴、z轴的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被簧片2b弹性支承。
摄像元件3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型图像传感器。
摄像元件3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处理部7经相关双采样处理等模拟信号处理而被数字转换。而且,信号处理部7对摄像元件3的输出信号进行了数字转换的信号进行插值运算或伽马校正运算或RGB/YC转换处理等数字信号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
调焦部4根据通过信号处理部7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例如对比方式等AF方式判定对焦状态,并确定可动透镜2a的对焦位置。而且,调焦部4将指示已确定的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输出至控制部6。
对焦驱动部5为所谓的音圈马达,包括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磁铁及驱动线圈,磁铁及驱动线圈中的一个固定于可动透镜2a,并根据供给至驱动线圈的驱动电流,产生使可动透镜2a沿z轴向移动的驱动力。
控制部6中,从操作部8输入基于用户的摄影指示等指示信号。控制部6响应摄影指示而驱动摄像元件3,并使摄像元件3进行拍摄。
在数码相机1中设置有存储设定信息等的主存储器9、包括存储通过信号处理部7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等存储介质的存储部10、及包括显示通过信号处理部7生成的图像数据及菜单的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的显示部11。
调焦部4、信号处理部7、主存储器9、存储部10及显示部11通过控制总线12及数据总线13相互连接,且通过来自控制部6的指令被控制。
控制部6中输入由调焦部4指示可动透镜2a的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控制部6根据调焦信号控制对焦驱动部5,在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保持可动透镜2a。在本例中,对焦驱动部5为音圈马达,调焦信号为指示供给至驱动线圈的驱动电流值的信号。
数码相机1还具备检测作用于数码相机1的加速度的加速度检测部20及校正由数码相机1的抖动引起的摄像元件3的摄像面上的像抖动的校正驱动部21。在本例中,作为对焦透镜通过对焦驱动部5沿z轴向移动的可动透镜2a还通过校正驱动部21沿x轴、y轴的各轴向移动而校正像抖动。
另外,也可以与作为对焦透镜的可动透镜2a不同地另行设置像抖动校正用透镜而使像抖动校正用透镜沿x轴、y轴的各轴向移动来校正像抖动,或也可以使摄像元件3沿x轴、y轴的各轴向移动来校正像抖动。在这种情况下,可动透镜2a可沿z轴向移动即可。
图3示意地表示像抖动校正时的可动透镜2a的移动量与被摄体距离之间的关系。
通常,由手抖引起的数码相机1的抖动能够视为位于比摄像元件3的摄像面更靠近摄影者侧的绕旋转中心C的旋转,包括角度θ的旋转抖动及距离S的平移抖动。
将焦距设为f,被摄体距离设为L,则相对于角度θ的旋转抖动量的可动透镜2a的移动量d1能够以d1≈fθ来表示,相对于距离S的平移抖动量的可动透镜2a的移动量d2能够以d2≈f·S/L来表示。可知相对于平移抖动的可动透镜2a的移动量与被摄体距离L相关联,被摄体距离L越短平移抖动的影响越大。
被摄体距离L与可动透镜2a的对焦位置对应,也与指示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对应。
在此,重力作用于可动透镜2a,可动透镜2a被簧片2b弹性支承。在可动透镜2a保持在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关于z轴向,在基于调焦信号的控制部6的控制下,对焦驱动部5所产生的驱动力、簧片2b的弹力及作用于可动透镜2a的重力的z轴向成分保持平衡。
作用于可动透镜2a的重力的z轴向成分根据数码相机1的姿势发生变化。因此,即使可动透镜2a位于相同的对焦位置,根据数码相机1的姿势,对焦驱动部5所产生的驱动力即调焦信号也不相同。换言之,即使是相同的调焦信号,根据数码相机1的姿势,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也不相同。
在本例中,根据数码相机1的姿势,求出与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L,并使用求出的被摄体距离L校正由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图4表示数码相机1的像抖动校正系统的功能块。
加速度检测部20包括检测x轴向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22x、检测y轴向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22y及检测z轴向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22z。
控制部6包括求出被摄体距离的距离计算部23及控制校正驱动部21的校正控制部24。
距离计算部23根据由加速度检测部20检测的正交3轴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在本例中,加速度传感器22z的检测方向与光轴方向一致,因此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与由加速度传感器22z检测的加速度相等。
而且,距离计算部23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22z检测出的加速度,求出与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关于被摄体距离的计算方法将后述。
校正控制部24对由加速度传感器22x检测的x轴向的加速度及由加速度传感器22y检测的y轴向的加速度进行二阶积分,求出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量。
接着,校正控制部24根据求出的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量及通过距离计算部23求出的被摄体距离求出可动透镜2a的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移动量。
而且,校正控制部24控制校正驱动部21,以求出的可动透镜2a的移动量来使可动透镜2a沿x轴及y轴的各轴向移动。由此,由数码相机1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被校正。
通过作为校正控制部24及校正驱动部21以及校正用透镜的可动透镜2a,构成校正像抖动的抖动校正部。
另外,校正驱动部21与对焦驱动部5同样能够以音圈马达来构成。
图5表示被摄体距离的计算方法的原理,图6表示被摄体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一例。
能够使用将调焦信号I与根据调焦信号I移动的可动透镜2a的位置P的相互关系以与z轴向的加速度az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特性信息求出被摄体距离。
图5中,将被摄体侧设为z轴的正方向,将重力加速度设为g,而分别对z轴向的加速度az为0的情况(数码相机1朝向水平方向)、z轴向的加速度az为+g的情况(数码相机1朝向铅垂下方向)及z轴向的加速度az为-g的情况(数码相机1朝向铅垂上方向),例示了将调焦信号I与根据调焦信号I移动的可动透镜2a的位置P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6所示的例子表示,对如图5所示的调焦信号I与可动透镜2a的位置P之间的相互关系,按z轴向的加速度值azm(m=0、1、2、……)的每一值,预先获取调焦信号值In(n=0、1、2、……)时的可动透镜2a的位置Pm、n,并将对调焦信号In与位置Pm、n建立对应关联而成的数据表作为特性信息。数据表例如存储于主存储器9。
距离计算部23例如参考存储在主存储器9中的数据表,在由加速度传感器22z检测出的加速度中,求出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另外,不含于数据表中的与加速度及调焦信号的值对应的对焦位置,例如能够由包含于数据表中的与前后的加速度及调焦信号的值对应的对焦位置适当补偿来求出。
而且,距离计算部23求出与求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对焦位置与被摄体距离之间的对应由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学设计来确定。
另外,特性信息能够以将调焦信号I设为变量的函数来描述。如图5所示,调焦信号I与根据调焦信号I移动的可动透镜2a的位置P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性线根据z轴向的加速度az沿与调焦信号I对应的横轴位移。因此,例如将调焦信号I设为变量而z轴向的加速度az为0时的特性线以函数来描述的函数设为P=f(I),则能够将特性信息设为P=f(I-k·az)。另外,k为适当的系数。
根据以上,即使在因重力等光轴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可动透镜2a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良好的精确度来求出由调焦信号指示的可动透镜2a的对焦位置。由此,通过省略了可动透镜2a的位置的反馈的闭环控制,也能够以良好的精确度来求出被摄体距离,从而根据该被摄体距离可进行良好的像抖动校正。
图7表示上述数码相机1的变形例的结构。
图7所示的例子表示,还具备检测作用于数码相机1的绕x轴及y轴的各轴的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部25,校正除了由平移抖动以外还由角度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如上所述,校正控制部24对由加速度检测部20检测的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进行二阶积分而求出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量,而且对由角速度检测部25检测的绕x轴及y轴的各轴的角速度进行积分而求出绕x轴及y轴的各轴的旋转抖动量。
接着,校正控制部24根据求出的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量及绕各轴的旋转抖动量和通过距离计算部23求出的被摄体距离L求出可动透镜2a的x轴及y轴的各轴向的移动量。
而且,校正控制部24控制校正驱动部21,以求出的可动透镜2a的移动量来使可动透镜2a沿x轴及y轴的各轴向移动。由此,由数码相机1的平移抖动及角度抖动引起的像抖动被校正。
至此,作为摄像装置以数码相机1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以下,作为摄像装置对带相机的智能手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表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即智能手机200的外观。
图8所示的智能手机200具有平板状框体201,在框体201的一侧的面具备作为显示部的显示面板202与作为输入部的操作面板203成为一体的显示输入部204。并且,这种框体201具备扬声器205、麦克风206、操作部207及相机部208。另外,框体20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用显示部与输入部独立的结构,或采用具有折叠结构或滑动机构的结构。
图9表示图8所示的智能手机200的结构。
如图9所示,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构成要件具备无线通信部210、显示输入部204、通话部211、操作部207、相机部208、存储部212、外部输入输出部213、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接收部214、动作传感器部215、电源部216及主控制部220。并且,作为智能手机200的主要功能具备经由省略图示的基站装置BS及省略图示的移动通信网NW进行移动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
无线通信部210根据主控制部220的指示,对容纳于移动通信网NW的基站装置BS进行无线通信。使用该无线通信进行语音数据、图像数据等各种文件数据、电子邮件数据等的收发及Web数据及流数据等的接收。
显示输入部204是所谓的触摸面板,其具备显示面板202及操作面板203,所述显示输入部通过主控制部220的控制,显示图像(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和文字信息等来视觉性地向用户传递信息,并且检测用户对所显示的信息的操作。
显示面板202是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用作显示设备的装置。
操作面板203是以能够视觉辨认显示于显示面板202的显示面上的图像的方式载置,并检测通过用户的手指或触控笔来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坐标的设备。若通过用户的手指或触控笔操作该设备,则将因操作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至主控制部220。接着,主控制部220根据所接收的检测信号检测显示面板202上的操作位置(坐标)。
如图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例示的智能手机200的显示面板202与操作面板203成为一体而构成显示输入部204,配置成操作面板203完全覆盖显示面板202。
当采用该配置时,操作面板203可以对显示面板202外的区域也具备检测用户操作的功能。换言之,操作面板203可以具备针对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重叠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显示区域)及针对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外缘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非显示区域)。
另外,可以使显示区域的大小与显示面板202的大小完全一致,但无需一定要使两者一致。并且,操作面板203可以具备外缘部分及除此以外的内侧部分这2个感应区域。而且,外缘部分的宽度可以根据框体201的大小等适当设计。此外,作为操作面板203中采用的位置检测方式,可举出矩阵开关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或静电电容方式等,也能够采用任意方式。
通话部211具备扬声器205及麦克风206,且将通过麦克风206输入的用户的语音转换成能够在主控制部220中处理的语音数据并输出至主控制部220,或对通过无线通信部2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接收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而从扬声器205输出。并且,如图8所示,例如能够将扬声器205搭载于与设置有显示输入部204的面相同的面,并将麦克风206搭载于框体201的侧面。
操作部207为使用键开关等的硬件键,且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例如,如图8所示,操作部207搭载于智能手机200的框体201的侧面,用手指等按下时开启,移开手指时通过弹簧等的复原力而成为关闭状态的按钮式开关。
存储部212存储将主控制部220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应用软件、与通信对象的名称和电话号码等建立对应关联的地址数据、所收发的电子邮件数据、通过Web浏览下载的Web数据及已下载的内容数据,并且临时存储流数据等。并且,存储部212由智能手机内置的内部存储部217及具有装卸自如的外部存储器插槽的外部存储部218构成。另外,构成存储部212的各个内部存储部217与外部存储部218通过使用闪存类型(flash memory type)、硬盘类型(hard disk type)、微型多媒体卡类型(multi 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的存储器(例如,MicroSD(注册商标)存储器等)、RAM(Random Access Memory)或ROM(ReadOnly Memory)等存储介质来实现。
外部输入输出部213发挥与连结于智能手机200的所有外部设备的接口的作用,用于通过通信等(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IEEE1394等)或网络(例如,互联网、无线LAN、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注册商标)、UWB(Ultra Wideband)(注册商标)或紫蜂(ZigBee)(注册商标)等)直接或间接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
作为与智能手机200连结的外部设备,例如有: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有线/无线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经由卡插座连接的存储卡(Memorycard)或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UIM(User Identity Module Card)卡、经由音频/视频I/O(Input/Output)端子连接的外部音频/视频设备、无线连接的外部音频/视频设备、有线/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有线/无线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有线/无线连接的PDA、有线/无线连接的个人计算机、耳机等。外部输入输出部213能够将从这种外部设备接受到传送的数据传递至智能手机200内部的各构成要件,或将智能手机200内部的数据传送至外部设备。
GPS接收部214根据主控制部220的指示,接收从GPS卫星ST1~STn发送的GPS信号,执行基于所接收的多个GPS信号的测位运算处理,检测包括智能手机200的维度、经度及高度的位置。GPS接收部214在能够从无线通信部2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213(例如,无线LAN)获取位置信息时,还能够利用该位置信息检测位置。
动作传感器部215例如具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等,根据主控制部220的指示检测智能手机200的物理动作。通过检测智能手机200的物理动作,可检测智能手机200的移动方向或加速度。该检测结果输出至主控制部220。
电源部216根据主控制部220的指示,向智能手机200的各部供给蓄积在电池(未图示)中的电力。
主控制部220具备微处理器,根据存储部212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进行动作,统一控制智能手机200的各部。并且,主控制部220为了通过无线通信部210进行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具备控制通信系统各部的移动通信控制功能及应用处理功能。
应用处理功能通过主控制部220根据存储部212所存储的应用软件进行动作来实现。作为应用处理功能,例如有控制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来与对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红外线通信功能、收发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功能及浏览Web页面的Web浏览功能等。
并且,主控制部220具备根据接收数据或下载的流数据等图像数据(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数据)在显示输入部204显示影像等的图像处理功能。图像处理功能是指主控制部220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对该解码结果执行图像处理并将图像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04的功能。
而且,主控制部220执行对显示面板202的显示控制及检测通过操作部207、操作面板203进行的用户操作的操作检测控制。通过执行显示控制,主控制部220显示用于启动应用软件的图标或滚动条等软件键,或显示用于创建电子邮件的窗口。另外,滚动条是指对无法收入显示面板202的显示区域的较大图像等接受用于使图像的显示部分移动的指示的软件键。
并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220检测通过操作部207进行的用户操作,或通过操作面板203接受对上述图标的操作或对上述窗口的输入栏输入字符串,或接受通过滚动条进行的显示图像的滚动请求。
而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220判定对操作面板203操作的位置是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重叠部分(显示区域)还是除此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外缘部分(非显示区域),并具备控制操作面板203的感应区域或软件键的显示位置的触摸面板控制功能。
并且,主控制部220还能够检测对操作面板203的手势操作,并根据检测出的手势操作执行预先设定的功能。手势操作并非以往的单纯的触摸操作,而是通过手指等描绘轨迹、或同时指定多个位置、或组合这些来从多个位置对至少一个描绘轨迹的操作。
相机部208包括图2所示的数码相机1中的摄像光学系统2、摄像元件3、调焦部4、对焦驱动部5、控制部6、信号处理部7、主存储器9、加速度检测部20的结构。
通过相机部208生成的图像数据能够记录于存储部212,或能够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或无线通信部210输出。
在图8所示的智能手机200中,相机部208搭载于与显示输入部204相同的面,但相机部208的搭载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搭载于显示输入部204的背面。
并且,相机部208能够利用于智能手机200的各种功能。例如,能够在显示面板202显示通过相机部208获取的图像,或作为操作面板203的操作输入之一来利用相机部208的图像。
并且,当GPS接收部214检测位置时,还能够参考来自相机部208的图像来检测位置。而且,还能够参考来自相机部208的图像,不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同时使用来判断智能手机200的相机部208的光轴方向或判断当前的使用环境。当然,也能够在应用软件内利用来自相机部208的图像。
另外,也能够在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中附加通过GPS接收部214获取的位置信息、通过麦克风206获取的语音信息(可以通过主控制部等进行语音文本转换而成为文本信息)、通过动作传感器部215获取的姿势信息等等而记录于存储部212,或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或无线通信部210输出。
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智能手机200中,也能够以良好的精确度求出被摄体距离,根据该被摄体距离可进行良好的像抖动校正。
如以上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摄像装置具备:驱动部,其使对焦透镜移动;调焦部,其判定对焦状态,并输出指示上述对焦透镜的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控制部,其根据上述调焦信号控制上述驱动部;加速度检测部,其检测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距离计算部,其根据由上述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并根据上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上述调焦信号指示的上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抖动校正部,其根据通过上述距离计算部求出的上述被摄体距离及由上述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校正至少由与光轴垂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并且,上述距离计算部使用将上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上述对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与光轴方向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特性信息,并根据上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上述调焦信号指示的上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
并且,上述特性信息为按光轴方向的多个加速度值的每一值将上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上述对焦透镜的位置建立对应关联而成的数据表。
并且,摄像装置中,上述特性信息为将上述调焦信号设为变量的函数。
并且,摄像装置中,上述驱动部包括磁铁及驱动线圈,且具有根据供给至上述驱动线圈的驱动电流产生使上述对焦透镜移动的驱动力的音圈马达,上述调焦信号指示上述驱动电流值。
并且,摄像装置还具备检测绕上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部,上述抖动校正部根据由上述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绕上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校正由绕上述正交2轴的旋转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像抖动校正方法具备:调焦步骤,根据指示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使对焦透镜移动;加速度检测步骤,检测作用于摄像装置的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距离计算步骤,根据在加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并根据上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上述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抖动校正步骤,根据在上述距离计算步骤中求出的上述被摄体距离及在上述加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校正至少由与光轴垂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并且,上述距离计算步骤使用将上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上述对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与光轴方向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预先获取的特性信息,并根据上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上述调焦信号指示的上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
并且,上述特性信息为按光轴方向的多个加速度值的每一值将上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上述对焦透镜的位置建立对应关联而成的数据表。
并且,上述特性信息为将上述调焦信号设为变量的函数。
并且,还具备检测绕上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步骤,上述抖动校正步骤根据在上述角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绕上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校正由绕上述正交2轴的旋转抖动引起的像抖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通过包括用于调焦的对焦透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来拍摄图像的各种电子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这只是一示例,本发明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附加各种变更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12月2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4-244096)的发明,其内容作为参考援用于此。
符号说明
1-数码相机,2-摄像光学系统,2a-可动透镜(对焦透镜),3-摄像元件,4-调焦部,5-对焦驱动部,6-控制部,20-加速度检测部,21-校正驱动部,22-加速度检测部,23-距离计算部,24-校正控制部,25-角速度检测部。

Claims (11)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
驱动部,其使对焦透镜移动;
调焦部,其判定对焦状态,输出指示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调焦信号,控制所述驱动部;
加速度检测部,其检测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
距离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根据所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所述调焦信号指示的所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
抖动校正部,其根据通过所述距离计算部求出的所述被摄体距离及由所述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至少对由垂直于光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距离计算部使用特性信息,根据所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所述调焦信号指示的所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其中,该特性信息是将所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相关度以与光轴方向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特性信息是按光轴方向的多个加速度值中的每一加速度值,将所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的位置关联起来而成的数据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特性信息是将所述调焦信号作为变量的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部具有音圈马达,该音圈马达包含磁铁及驱动线圈,根据供给至所述驱动线圈的驱动电流产生使所述对焦透镜移动的驱动力,
所述调焦信号是指示所述驱动电流的值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还具备,
角速度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
所述抖动校正部根据由所述角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绕所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对由绕所述正交2轴的旋转抖动引起的像抖动进行校正。
7.一种像抖动校正方法,其具备:
调焦步骤,根据指示对焦位置的调焦信号使对焦透镜移动;
加速度检测步骤,检测作用于摄像装置的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
距离计算步骤,根据在加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各轴向的加速度求出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根据所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所述调焦信号指示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及
抖动校正步骤,根据在所述距离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所述被摄体距离及在所述加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所述正交3轴的各轴向的加速度,至少对由垂直于光轴的正交2轴的各轴向的平移抖动引起的像抖动进行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像抖动校正方法,其中,
在所述距离计算步骤中,使用预先获取的特性信息,根据所述光轴方向的加速度成分,求出与由所述调焦信号指示的所述对焦位置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其中,该特性信息是将所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相关度以与光轴方向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抖动校正方法,其中,
所述特性信息是按光轴方向的多个加速度值中的每一加速度值,将所述调焦信号与根据该调焦信号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的位置关联起来而成的数据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抖动校正方法,其中,
所述特性信息是将所述调焦信号作为变量的函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像抖动校正方法,还具备,
角速度检测步骤,检测绕所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
所述抖动校正步骤根据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绕所述正交2轴的各轴的角速度,对由绕所述正交2轴的旋转抖动引起的像抖动进行校正。
CN201580065065.7A 2014-12-02 2015-11-12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Active CN107003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096 2014-12-02
JP2014-244096 2014-12-02
PCT/JP2015/081893 WO2016088530A1 (ja) 2014-12-02 2015-11-12 撮像装置及び像振れ補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587A true CN107003587A (zh) 2017-08-01
CN107003587B CN107003587B (zh) 2018-08-07

Family

ID=5609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5065.7A Active CN107003587B (zh) 2014-12-02 2015-11-12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83108B2 (zh)
JP (1) JP6155403B2 (zh)
CN (1) CN107003587B (zh)
WO (1) WO201608853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316A (zh) * 2017-10-18 2019-04-26 南京联台众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多轴光学防振补偿电路
CN111147741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对焦处理的防抖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21017683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174916A (zh) * 2019-12-12 2022-03-11 动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透镜多轴斜率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34269A (ja) * 2016-01-28 2017-08-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方法
JP2018101101A (ja) 2016-12-21 2018-06-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制御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20095069A (ja) 2017-03-31 2020-06-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EP4300940A1 (en) 2021-03-25 2024-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amera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237A (en) * 1993-12-14 1997-07-15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movement correction of camera
JP2005173431A (ja) * 2003-12-15 2005-06-30 Sharp Corp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2012128356A (ja) * 2010-12-17 2012-07-05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CN104067166A (zh) * 2012-01-19 2014-09-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抖动量检测装置、摄像装置、抖动量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1157A (ja) 1997-04-24 1998-11-13 Canon Inc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撮影装置
JP2005003719A (ja) * 2003-06-09 2005-01-06 Olympus Corp 撮影装置
JP2006343645A (ja) * 2005-06-10 2006-12-21 Canon Inc 像ぶ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カメラおよび撮影レンズ
JP4789789B2 (ja) * 2006-12-12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956749B2 (ja) * 2011-12-21 2016-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防振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6098874B2 (ja) * 2012-09-04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237A (en) * 1993-12-14 1997-07-15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movement correction of camera
JP2005173431A (ja) * 2003-12-15 2005-06-30 Sharp Corp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2012128356A (ja) * 2010-12-17 2012-07-05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CN104067166A (zh) * 2012-01-19 2014-09-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抖动量检测装置、摄像装置、抖动量检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316A (zh) * 2017-10-18 2019-04-26 南京联台众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多轴光学防振补偿电路
WO2021017683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394536A (zh) * 2019-07-31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394536B (zh) * 2019-07-31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174916A (zh) * 2019-12-12 2022-03-11 动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透镜多轴斜率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1147741A (zh) * 2019-12-2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对焦处理的防抖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88530A1 (ja) 2017-07-06
WO2016088530A1 (ja) 2016-06-09
CN107003587B (zh) 2018-08-07
JP6155403B2 (ja) 2017-06-28
US20170244901A1 (en) 2017-08-24
US9883108B2 (en)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587B (zh)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CN107003586B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CN104285435B (zh) 摄像装置及信号校正方法
CN104380709B (zh) 摄像装置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N107209345B (zh) 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介质
JP556723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影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5452926B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CN106375595A (zh) 一种辅助对焦装置及方法
US9177369B2 (en) Image defor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same
CN105960604B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CN105980905B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CN104994304B (zh) 光学防抖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593736A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CN108139562A (zh) 对焦控制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对焦控制程序、镜头装置、摄像装置
CN106415348A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CN106062608B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CN107111207B (zh) 摄像装置及像抖动校正方法
CN108139564A (zh) 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
CN109477948A (zh) 对焦控制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对焦控制程序、透镜装置、摄像装置
CN104380712B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CN104813213A (zh) 摄像装置及其对焦方法和对焦控制程序
CN108369326A (zh) 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
CN107211090A (zh) 操作装置、跟踪系统、操作方法及程序
WO2016084775A1 (ja) 撮像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