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037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037A
CN107003037A CN201580068392.8A CN201580068392A CN107003037A CN 107003037 A CN107003037 A CN 107003037A CN 201580068392 A CN201580068392 A CN 201580068392A CN 107003037 A CN107003037 A CN 107003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indoor
expansion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83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3037B (zh
Inventor
辻良行
堀靖史
高仓麻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3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3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1Refrigerant outlet evaporato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4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inlet of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5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outlet of th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在空调装置(1)中,在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c)以及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c)所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相对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所检测的经室内热交换器(42a~42c)冷却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膨胀阀(41a~41c)处于全闭状态。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尤其涉及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来构成的制冷剂回路,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该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来构成。并且,作为这样的空调装置,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像这样的制冷运行中,为了调节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而控制膨胀阀的开度,但此时,为了扩大制冷剂流量的调节范围,优选地将膨胀阀的开度控制的范围扩大至全闭附近的低开度区域。
与此相对,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66424号公报)所述,在将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成使得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时,即使为了使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而减小膨胀阀的开度,然而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仍上升时,判定为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闭阀检测),从而进行强制使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的闭阀检测的方法,是将在膨胀阀已成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上升时的温度变化用作膨胀阀是否已成为全闭状态的判定条件(闭阀条件)。因此,在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清楚地呈现出该温度变化,能高精度地进行闭阀检测。然而,在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有时难以清楚地呈现出该温度变化,无法高精度地进行闭阀检测。由此,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制冷剂无法流至室内热交换器,因此恐怕无法进行所期望的制冷运行。
另外,在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中,除了将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成使得膨胀阀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之外,还存在将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成使得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等各种控制方式,但无论何种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方式,若使用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闭阀检测的方法,则闭阀检测的精度提高均成为课题。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在空调装置中能够高精度地对膨胀阀进行闭阀检测,其中,该空调装置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来构成的制冷剂回路,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
第1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来构成,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空调装置包括:设于制冷剂回路中、从膨胀阀的出口到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为止的部分,以检测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检测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在制冷运行时控制压缩机以及膨胀阀的控制部。这里,控制部在制冷运行时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并且,空调装置还包括:检测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以及对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来冷却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在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相对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由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判定膨胀阀为全闭状态。
这里,如上文所述,作为膨胀阀的开度控制采用如下控制方式,即,通过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以及通过液体侧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使得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考虑利用膨胀阀成为了全闭状态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上升时的温度变化,来进行闭阀检测。
然而,这样就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难以清楚地呈现该温度变化,无法高精度地进行闭阀检测。
于是,这里如上文所述,在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相对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由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经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膨胀阀处于全闭状态(闭阀检测)。即,这里与专利文献1不同,作为膨胀阀的闭阀条件,不仅使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而且还使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即、使用两个制冷剂温度,并且使用基于作为环境温度的空气温度以及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条件。这里,即使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制冷剂无法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也与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不同,示出正确的蒸发温度。
由此,这里,与将专利文献1的膨胀阀成为了全闭状态情况下膨胀阀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上升时的温度变化用作为闭阀条件的情况相比,能高精度地进行膨胀阀的闭阀检测。
第2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中,闭阀条件包含第一闭阀条件,该第一闭阀条件为: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温度且高于第二阈值温度,其中,该第一阈值温度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来设定,该第二阈值温度基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设定。
在将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成使得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膨胀阀打开的状态下,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示出接近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温度,若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则呈现如下状态: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且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并接近空气温度。
于是,此处,通过判定该两个制冷剂温度是否满足第一闭阀条件,来检测这两个制冷剂温度的状态。因此,这里能高精度地进行膨胀阀的闭阀检测。
第3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2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中,闭阀条件还包含第二闭阀条件,该第二闭阀条件为: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温度且高于第三阈值温度,其中,该第一阈值温度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来设定,该第三阈值温度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以及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来设定,在满足第一闭阀条件或第二闭阀条件的情况下,设为满足闭阀条件。
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较高的运行状态下,即使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也难以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并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状态,难以满足所述第一闭阀条件中“高于第二阈值温度”这一条件。这是由于,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较高的运行状态下,即使膨胀阀处于打开的状态,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也成为接近空气温度的状态。因此,优选地使阈值温度的值缓和,以使其在像这样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较高的运行状态中也能对应,该阈值温度用于判定是否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并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状态。
于是,这里加入了在两个制冷剂温度高于第三阈值温度时也满足闭阀条件的第二闭阀条件,该第三阈值温度是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以及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来设定的。因此,这里即使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较高的运行状态下,也能进行膨胀阀的闭阀检测。
第4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3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在制冷运行时对压缩机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得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成为目标低压,或者使得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成为目标蒸发温度。
在控制压缩机的容量使得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或将其换算而获得的蒸发温度成为目标值(目标低压或目标蒸发温度)时,若为了减小压缩机的容量而将目标低压、目标蒸发温度设定得较高,则即使膨胀阀处于打开的状态,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也成为接近空气温度的状态。因此,若将闭阀条件设为仅有第一闭阀条件,则即使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也难以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并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状态,难以满足“高于第二阈值温度”这一条件。另一方面,若为了增大压缩机的容量而将目标低压、目标蒸发温度设定得较低,则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时,容易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并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状态。即使如此,若将闭阀条件设为仅有第二闭阀条件,则由于将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设定为与基于空气温度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来设定的第三阈值温度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相比为较高的温度,从而即使膨胀阀成为全闭状态,若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没有大幅上升,则也可能产生不满足闭阀条件这样的状况。像这样,在进行压缩机的容量控制的情况下,有时难以进行膨胀阀的闭阀检测。
然而,这里如上文所述,由于作为闭阀条件既包含第一闭阀条件又包含第二闭阀条件,因此能进行压缩机的容量控制,并且进行膨胀阀的闭阀检测。
第5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第4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中,闭阀条件还包含:制冷剂的过热度为正值。
即使处于制冷剂的过热度为零(或为负值)且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潮湿状态的运行状态,在满足了上述两个制冷剂温度、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空气温度所决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若进行强制开阀控制,则膨胀阀的开度增大,从而使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湿度进一步增大的潮湿状态,由此,可能造成压缩机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
于是,这里在闭阀条件中加入了制冷剂的过热度为正值,在即使满足了闭阀条件而进行强制开阀控制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也不会成为潮湿状态,或者压缩机不会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为此,这里即使进行强制开阀控制也能使压缩机不会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并且能进行膨胀阀的闭阀检测。
第6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第5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中,闭阀条件还包含:膨胀阀的开度小于开阀保证开度,其中,该开阀保证开度是已知即使将膨胀阀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仍能使制冷剂流动的开度。
在使开阀保证开度以上的开度范围中将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成使得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膨胀阀不会成为全闭状态,不需要进行上述那样的闭阀检测。
于是,这里在闭阀条件中加上膨胀阀的开度小于开阀保证开度,仅在膨胀阀的开度小于开阀保证开度的情况下进行闭阀检测。因此,这里能仅在膨胀阀可能成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地闭阀检测。
第7观点涉及的空调装置,在第1~第6观点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在判定为膨胀阀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使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的强制开阀控制。
于是,通过将闭阀检测判定为处于全闭状态的过热度控制中的膨胀阀强制打开,从而能避免全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表示闭阀检测以及强制开阀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第一闭阀条件的图。
图5是说明第二闭阀条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
(1)空调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行从而用于大楼等的室内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通过将室外单元2和多个(此处为3个)室内单元4a、4b、4c连接而构成。此处,室外单元2和多个室内单元4a、4b、4c 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连接。即,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通过使室外单元2与多个室内单元4a、4b、4c 经由制冷剂连通管6、7连接来构成。另外,室内单元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可以比三个多也可以比三个少。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a、4b、4c被设置于室内。室内单元4a、4b、4c经由制冷剂连通管6、7连接到室外单元2,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4a、4b、4c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室内单元4b以及室内单元4c具有与室内单元4a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仅说明室内单元4a的结构,对于室内单元4b、4c的结构分别标注附标b和附标c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4a的各部分的附标a,并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4a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在室内单元4b、4c中具有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10c)。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主要具有室内膨胀阀41a和室内热交换器42a。
室内膨胀阀41a为对流过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的阀。室内膨胀阀41a为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42a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
室内热交换器42a是起到制冷剂的蒸发器、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的热交换器,通过多根导热管以及多个翅片来构成。在室内热交换器42a的附近设有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42a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43a。通过利用室内风扇43a对室内热交换器42a进行室内空气的送风,从而在室内热交换器42a中,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风扇43a由室内风扇电动机44a旋转驱动。
此外,在室内单元4a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a的液体侧设有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在室内热交换器42a的气体侧设有检测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 Trga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在室内单元4a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47a,该室内温度传感器47a对经过室内单元4a的室内热交换器42a冷却或加热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即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Tra)进行检测。另外,室内单元4a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4a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室内侧控制部48a。此外,室内侧控制部48a具有为了进行室内单元4a的控制而设的微机、存储器等,可在与用于独立操作室内单元4a的遥控器49a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或在与室外单元2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遥控器49a是用户进行与空调运行相关的各种设定、运行/停止命令的设备。另外,室内温度传感器47a可以不设于室内单元4a内,而设于遥控器49a。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在室外。室外单元2经由制冷剂连通管6、7连接到室内单元4a、4b、4c,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
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 10d。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d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5、液体侧截止阀26、以及气体侧截止阀27。
压缩机21是在壳体内收纳有未图示的压缩要素及对压缩要素进行旋转驱动的压缩机电动机21a的密闭型压缩机。压缩机电动机21a经由未图示的逆变器装置进行供电,通过使逆变器装置的输出频率(即转速)发生变化,能使运行容量可变。
四通换向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作为一种空调运行的制冷运行时,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经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起到经室外热交换器23散热后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可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相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 相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换向阀22的实线),在作为一种空调运行的制热运行时,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起到经压缩机21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且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经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散热后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可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相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相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换向阀22的虚线)。
室外热交换器23是起到制冷剂的散热器、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的热交换器,通过多根导热管以及多个翅片来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附近设有用于朝室外热交换器23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风扇28。通过利用室外风扇28对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室外空气的送风,从而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在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28由室外风扇电动机28a 进行旋转驱动。
室外膨胀阀25为对流过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d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室外膨胀阀25为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
液体侧截止阀26及气体侧截止阀27为设在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为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之间的连接口上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6与室外膨胀阀25相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7与四通换向阀22相连接。
此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 Pd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0、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Ts的吸入温度传感器 31、以及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Td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2。吸入温度传感器31设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设有检测液体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Tol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3。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检测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Ta)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4。室外单元2还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室外侧控制部35。此外,室外侧控制部35具有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的微机、控制存储器、压缩机电动机21a 的逆变器电路等,可在与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侧控制部48a、48b、 48c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制冷剂连通管>
制冷剂连通管6、7是在设置空调系统1时现场施工的制冷剂管。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从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连接口(这里为液体侧截止阀26) 延伸,当中分支至多个(这里为三个)室内单元4a、4b、4c,延伸至各室内单元4a、4b、4c的液体侧连接口(这里为连接到室内膨胀阀41a、41b、 41c的制冷剂管)。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连接口(这里为气体侧截止阀27)延伸,当中分支至多个(这里为三个)室内单元4a、 4b、4c,并延伸至各室内单元4a、4b、4c的气体侧连接口(这里为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管)。此外,制冷剂连通管6、7根据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a、4b、4c的设置条件使用具有各种长度、管径的连通管。
<控制部>
用于单独操作室内单元4a、4b、4c的遥控器49a、49b、49c、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侧控制部48a、48b、48c、以及室外单元2的室外侧控制部35构成进行空调装置1整体的运行控制的控制部8。如图2所示,控制部8被连接成能接收到各种传感器29~34、45a~45c、46a~46c、47a~ 47c等的检测信号。并且,控制部8构成为通过基于这些检测信号等来控制各种设备及阀21a、22、25、28a、41a~41c、44a~44c,从而能进行制冷运行等空调运行。此处,图2是空调装置1的控制框图。
如上所述,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连接来构成。并且,空调装置1如下所述,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膨胀阀) 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1a、41b、41c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等空调运行。并且,在空调装置1中,进行空调运行,使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成为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室内温度的目标值即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这些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设定是用户利用遥控器49a、49b、49c来进行的。
(2)空调装置的基本动作及基本控制
<基本动作>
接着,利用图1对空调装置1的空调运行(制冷运行及制热运行)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制冷运行—
若从遥控器49a、49b、49c发出制冷运行的指令,则使四通换向阀22 切换至制冷运行状态(图1的四通换向阀22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 21、室外风扇28以及室内风扇43a、43b、43c启动。
于是,制冷剂回路10内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被压缩从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换向阀22 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起到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1中,与由室外风扇28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从而进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25、液体侧截止阀26以及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从室外单元2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
被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1a、 41b、41c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被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 42a、42b、42c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起到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中与由室内风扇43a、43b、43c提供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内单元4a、4b、4c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
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7以及四通换向阀22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21。
—制热运行—
若从遥控器49a、49b、49c发出制热运行的指令,则使四通换向阀22 切换至制热运行状态(图1的四通换向阀22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 21、室外风扇28以及室内风扇43a、43b、43c启动。
于是,制冷剂回路10内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被压缩从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四通换向阀22、气体侧截止阀2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外单元2传送到室内单元 4a、4b、4c。
传送到室内单元4a、4b、4c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传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被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起到制冷剂的散热器的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中与由室内风扇43a、43b、43c提供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从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1a、41b、41c 进行减压。通过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减压后的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从室内单元4a、4b、4c被传送到室外单元2。
传送到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7被传送到室外膨胀阀 25,由室外膨胀阀25进行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起到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由室外风扇28提供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换向阀 22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21。
<基本控制>
在上述的空调运行(制冷运行以及制热运行)中,进行如下所述那样的空调能力(制冷能力以及制热能力)的控制,使得各室内单元4a、4b、 4c的室内温度Tra、Trb、Trc成为各室内单元4a、4b、4c的目标室内温度 Tras、Trbs、Trcs。这里,这些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设定是用户利用遥控器49a、49b、49c来进行的。
—制冷运行时—
在空调运行为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控制部8控制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膨胀阀)的开度,使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成为目标过热度SHras、SHrbs、SHrcs (以下称为“过热度控制”)。这里,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 通过使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所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温度Trga、Trgb、Trbc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45a、45b、45c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而获得。
另外,控制部8利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过热度控制,并且基于目标蒸发温度Tes控制压缩机21的容量。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通过控制压缩机21(更具体而言是压缩机电动机 21a)的转速(运行频率)来进行。具体而言,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得相当于制冷剂回路10的低压Pe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成为目标蒸发温度Tes。这里,低压Pe是指在制冷运行时,代表在从室内膨胀阀41a、41b、 41c的出口经由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为止之间流过的低压的制冷剂的压力。这里,作为低压Pe,使用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即吸入压力Ps,将吸入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所获得的值为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
控制部8中,基于制冷运行中与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来决定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转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Tes。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从制冷运行中的各室内温度Tra、Trb、Trc中减去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从而获得各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基于这些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运算制冷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TCc。这里,在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为正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 Trc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制冷能力增加,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制冷能力增加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在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为负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Trc 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制冷能力减少,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制冷能力减少的程度越大。因此,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也和温度差ΔTCra、ΔTCrb、ΔTCrc同样地成为表示制冷能力增减的方向及其程度的值。
于是,在请求制冷能力增加的情况下,即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 QCa、ΔQCb、ΔQCc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增加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蒸发温度Tes决定为使其低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升高,使制冷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在请求制冷能力减少的情况下,即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减少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蒸发温度Tes决定为使其高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降低,使制冷能力减少。
这里,在制冷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根据各温度差ΔTCra 、ΔTCrb、ΔTCrc,发出各种制冷能力的增减请求(请求值ΔQCa、ΔQCb、ΔQCc)。然而,目标蒸发温度Tes是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共通的目标值。因此,必须将目标蒸发温度Tes决定为代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中制冷能力的增减请求的值。于是,基于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中使目标蒸发温度Tes变得最低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例如,在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情况下,选择其中最低的请求值作为目标蒸发温度Tes。具体而言,在作为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请求值ΔQCa为5℃,作为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请求值ΔQCb 为7℃,作为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的请求值ΔQCc为10℃的情况下,选择这其中最低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Ca为5℃作为目标蒸发温度 Tes。此外,在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是表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蒸发温度增减的程度的值的情况下,基于这其中制冷能力达到最大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蒸发温度Tes。具体而言,若假设当前的目标蒸发温度Tes为12℃,与制冷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Ca、ΔQCb、ΔQCc表示能使蒸发温度低至何种程度,则在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Ca为7℃,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Ca为5℃,室内单元 4c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Cc为2℃的情况下,采用这其中最大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Ca为7℃,从当前的目标蒸发温度Tes(=12℃)中减去该请求值获得的温度(=5℃)设为目标蒸发温度Tes。
另外,这里,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成为目标蒸发温度Tes,取而代之也可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相当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低压Pe(=吸入压力Ps)成为目标低压Pes。在该情况下,使请求值ΔQCa、ΔQCb、ΔQCc也使用与低压Pe、目标低压Pes对应的值。
—制热运行时—
在空调运行为制热运行的情况下,控制部8控制各室内膨胀阀41a、 41b、41c的开度,使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ra、SCrb、SCrc成为目标过冷却度SCras、SCrbs、SCrcs(以下称为“过冷却度控制”)。这里,过冷却度SCra、SCrb、SCrc根据由排出压力传感器30所检测的排出压力Pd、以及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来计算。更具体而言,首先将排出压力Pd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获得相当于制冷剂回路10的高压 Pc的冷凝温度Tc。此处,高压Pc是指在制热运行时代表在从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至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入口为止之间流过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表示与该高压Pc等价的状态量。并且,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中减去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液体侧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从而获得过冷却度SCra、SCrb、SCrc。
另外,控制部8利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过冷却度控制,并且基于目标冷凝温度Tcs控制压缩机21的容量。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与制冷运行时同样地通过控制压缩机21(更具体而言是压缩机电动机21a)的转速(运行频率)来进行。具体而言,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得相当于制冷剂回路10的高压Pc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 Tc成为目标冷凝温度Tcs。
控制部8中,基于制热运行中与各室内单元4a、4b、4c的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来决定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转速控制) 的目标冷凝温度Tcs。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从制热运行中的各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 中减去各室内温度Tra、Trb、Trc,从而得到各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基于这些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运算制热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这里,在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为正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 Trc未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制热能力增加,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制热能力增加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在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为负值的情况下,即室内温度Tra、Trb、Trc 达到目标室内温度Tras、Trbs、Trcs的情况下,表示请求制热能力减少,该绝对值越大,表示请求制热能力减少的程度越大。因此,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也和温度差ΔTHra、ΔTHrb、ΔTHrc同样地成为表示制热能力增减的方向及其程度的值。
于是,在请求制热能力增加的情况下,即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 QHa、ΔQHb、ΔQHc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增加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冷凝温度Tcs决定为使其高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升高,使制热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在请求制热能力减少的情况下,即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减少的程度(请求值的绝对值)将目标冷凝温度Tcs决定为使其低于当前值,从而使压缩机21的转速降低,使制热能力减少。
这里,在制热运行中的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根据各温度差ΔTHra 、ΔTHrb、ΔTHrc,发出各种制热能力的增减请求(请求值ΔQHa、ΔQHb、ΔQHc)。然而,目标冷凝温度Tcs与目标蒸发温度Tes同样地是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共通的目标值。因此,必须将目标冷凝温度Tcs决定为代表全部室内单元4a、4b、4c中制热能力的增减请求的值。于是,基于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中使目标冷凝温度Tcs变得最高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冷凝温度Tcs。例如,在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 QHa、ΔQHb、ΔQHc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情况下,选择其中最高的请求值作为目标冷凝温度Tcs。具体而言,在作为室内单元 4a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请求值ΔQHa为45℃,作为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请求值ΔQHb为43℃,作为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的请求值ΔQHc为40℃的情况下,选择这其中最高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Ha为45℃作为目标冷凝温度Tcs。此外,在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 QHa、ΔQHb、ΔQHc是表示各室内单元4a、4b、4c中所请求的冷凝温度增减的程度的值的情况下,基于这其中制热能力达到最大的请求值来决定目标冷凝温度Tcs。具体而言,若假设当前的目标冷凝温度Tcs为38℃,与制热能力相关的请求值ΔQHa、ΔQHb、ΔQHc表示能使冷凝温度高至何种程度,则在室内单元4a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Ha为7℃,室内单元4b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Ha为5℃,室内单元4c中所请求的请求值ΔQHc为2℃的情况下,采用这其中最大的请求值即请求值ΔQHa的7℃,对当前的目标冷凝温度Tcs(=38℃)加上该请求值得到的温度(=45℃)设为目标冷凝温度Tcs。
另外,这里,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成为目标冷凝温度Tcs,取而代之也可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使相当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c的高压Pc(=排出压力Pd)成为目标高压Pcs。在该情况下,使请求值ΔQHa、ΔQHb、ΔQHc也使用与高压Pc、目标高压Pcs对应的值。
像这样,在空调运行中,作为其制冷能力的控制,进行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以及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的过热度控制,作为制热能力的控制,进行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以及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进行的过冷却度控制。
(3)闭阀检测以及强制开阀控制
这里,在制冷运行中,进行上述那样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膨胀阀)的过热度控制,从而调节流过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制冷剂的流量,但这时,为了扩大制冷剂的流量的调节范围,优选地将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控制的范围扩大至全闭附近的低开度区域。
然而,若在低开度区域使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则在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个体差异的影响下根据不同的开度可能成为全闭状态。并且,若暂时成为全闭状态,则制冷剂变得无法流过室内热交换器,因此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差减小。从而,根据这些制冷剂的温度获得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得小于目标过热度,因此控制部8由于进行过热度控制而进行使成为了全闭状态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进一步减小的控制,从而导致无法避免全闭状态。
与此相对,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考虑利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 成为了全闭状态时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此处为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所检测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Trlb、Trlc)受到环境温度(此处为室内温度Tra、Trb、Trc) 的影响而上升时的温度变化,判定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是否处于全闭状态(闭阀检测),进行使经过了闭阀检测的室内膨胀阀的开度强制性增大的强制开阀控制。
然而,该闭阀检测的方法中,在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 所检测的制冷剂的温度Trla、Trlb、Trlc较高的情况下,难以清楚地呈现出上述温度变化,可能无法高精度地进行闭阀检测。因此,无法避免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制冷剂无法流过室内热交换器42a、 42b、42c的状态,可能无法进行所期望的制冷运行。尤其是,这里通过上述那样的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使压缩机21的容量(即制冷能力)减小时,有时将目标低压Pe、目标蒸发温度Tes设定得较高,可能频繁产生这样的无法高精度进行闭阀检测的状态。
于是,空调装置1中,伴随着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过热度控制的制冷运行中,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所检测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Trga、Trgb、 Trgc相对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以及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Tra、Trb、Trc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在该情况下,判定为室内膨胀阀41a、41b、41c为全闭状态(闭阀检测),进行使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增大的强制开阀控制。
接着,利用图3~图5对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过热度控制的闭阀检测以及强制开阀控制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表示闭阀检测以及强制开阀控制的流程图。图4是说明第一闭阀条件的图。图5是说明第二闭阀条件的图。另外,这里通过如上所述那样的压缩机21的转速控制,目标低压Pe、目标蒸发温度Tes基于室内单元4a、4b、4c要求的制冷能力而成为可变的运行状态。此外,实际的过热度控制中,对室内膨胀阀41a、41b、 41c中某一个进行闭阀检测,几乎都进行强制开阀控制,但在下述中,为了方便,说明了对室内膨胀阀41a、41b、41c全部进行开阀检测而进行强制开阀控制。
首先,在步骤ST1中,控制部8判定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膨胀阀41a、 41b、41c的开度MVa、MVb、MVc是否小于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这里,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是指,室内膨胀阀41a、41b、41c 的开度MVa、MVb、MVc为已知即使将各阀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仍能使制冷剂流动的开度。并且,步骤ST1中,在判定为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小于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 的情况下,判定室内膨胀阀41a、41b、41c可能成为全闭状态,转移至步骤ST2的处理。另一方面,步骤ST1中,在未判定为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小于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 Mvoc的情况下(即,判定为在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以上的开度范围内进行过热度控制的情况下),室内膨胀阀41a、41b、41c不可能成为全闭状态,不需要进行步骤ST2之后的处理,因此返回至步骤ST1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T2中,控制部8判定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2a、 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是否为正值(即,大于零)。这里,在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为零(或为负值) 且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潮湿状态的情况下,压缩机21可能吸入液体制冷剂。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可能成为全闭状态,也不期望通过如下所述的步骤ST4的强制开阀控制使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增大,这是由于这将可能导致压缩机21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因此,在步骤ST2中,判定为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为正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能进行下述步骤ST4的强制开阀控制的状态,从而转移至步骤ST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T2中,未判定为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 为正值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潮湿状态,压缩机21可能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不应进行步骤ST3之后的处理,因此返回步骤ST1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T3中,控制部8判定由过热度控制中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所检测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Trga、Trgb、Trgc,相对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以及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Tra、Trb、Trc是否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
这里,基于如下所述的考虑方法来设定闭阀条件。首先,即使膨胀阀 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制冷剂无法流过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也与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不同,其示出正确的蒸发温度。并且,过热度控制中,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打开的状态下,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示出接近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温度,若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则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且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rga、Trgb、Trgc以接近空气温度Tra、Trb、Trc的方式呈现上升的状态。
因此,在步骤ST3中,过热度控制中的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 Trlc、Trga、Trgb、Trgc比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Tra、Trb、Trc来设定的第一阈值温度T1a、T1b、T1c(这里与空气温度Tra、Trb、Trc相同)要低,且比基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来设定第二阈值温度T2(这里为Te+α)要高的情况下,满足第一闭阀条件,在该情况下,判定为室内膨胀阀41a、41b、41c为全闭状态(闭阀检测)。这里,基于防止误检测的观点,将α设定为比较大的温度值(例如5℃以上)。
并且,在步骤ST3中,判定为过热度控制中的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 Trlb、Trlc、Trga、Trgb、Trgc比基于空气温度Tra、Trb、Trc所设定的第一阈值温度T1a、T1b、T1c(=空气温度Tra、Trb、Trc)要低,且比基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来设定第二阈值温度T2(=Te+α)要高的情况下,判定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闭阀检测),从而转移至步骤ST4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T4中,控制部8进行强制开阀控制,使室内膨胀阀41a、 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增大。这里,为了能可靠地使制冷剂流动,将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强制打开至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为止。其中,增大开度的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逐渐打开至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由此,强制打开成为全闭状态的过热度控制中的室内膨胀阀41a、41b、41c,从而能避免全闭状态。
像这样,这里作为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条件,不仅使用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还使用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rga、 Trgb、Trgc,即、使用两个制冷剂温度,并且使用基于作为环境温度的空气温度Tra、Trb、Trc以及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条件。因此,这里能高精度地进行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检测。
另一方面,在步骤ST3中,未判定为过热度控制中的两个制冷剂温度 Trla、Trlb、Trlc、Trga、Trgb、Trgc比基于空气温度Tra、Trb、Trc所设定的第一阈值温度T1a、T1b、T1c(=空气温度Tra、Trb、Trc)要低,且比基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来设定的第二阈值温度T2(=Te+α)要高的情况下,判定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未成为全闭状态(即处于打开的状态),从而转移至步骤ST5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T5中,控制部8判定过热度控制中的两个制冷剂温度 Trla、Trlb、Trlc、Trga、Trgb、Trgc是否满足第二闭阀条件,在判定为满足第二闭阀条件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T4的处理,进行强制开阀控制,在判定为不满足第二闭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室内膨胀阀41a、41b、41c 并非全闭状态,返回至步骤ST1的处理。
这里,基于下述的考虑方法来设定第二闭阀条件。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中,即使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也难以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方式而上升的状态,难以满足所述第一闭阀条件中“高于第二阈值温度T2”这一条件。这是由于,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中,即使室内膨胀阀41a、 41b、41c处于打开的状态,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仍成为接近空气温度Tra、Trb、Trc的状态。因此,优选地使阈值温度的值缓和,以使其在像这样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中也能对应,其中,该阈值温度用于判定是否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方式而上升的状态。
于是,在步骤ST5中,过热度控制中的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 Trlc、Trga、Trgb、Trgc比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Tra、Trb、Trc来设定的第一阈值温度T1a、T1b、T1c(这里与空气温度Tra、Trb、Trc相同)要低,且比基于将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 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Tra、Trb、Trc以及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Te的平均值(Tra+Te)/2、(Trb+Te)/2、(Trc+Te)/2来设定的第三阈值温度T3a、T3b、T3c(这里与空气温度Tra、Trb、Trc以及蒸发温度Te 的平均值相同)要高的情况下,满足第二闭阀条件,在该情况下,判定为室内膨胀阀41a、41b、41c为全闭状态(闭阀检测)。
因此,这里即使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下,也能进行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检测。
(4)空调装置的特征
空调装置1中存在下述特征。
<A>
这里,如上所述,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以及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所检测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Trga、 Trgb、Trgc相对于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以及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经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冷却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Tra、Trb、Trc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室内膨胀阀41a、41b、41c为全闭状态(闭阀检测)。即,这里与专利文献1不同,作为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条件,不仅使用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 Trlc,还使用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rga、 Trgb、Trgc,即、使用两个制冷剂温度,并且使用基于作为环境温度的空气温度Tra、Trb、Trc以及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 进行换算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条件。这里,即使室内膨胀阀 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制冷剂无法流过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进行换算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仍与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不同,其示出正确的蒸发温度。
由此,这里与专利文献1中将膨胀阀成为了全闭状态情况下膨胀阀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上升时的温度变化用作为闭阀条件的情况相比,能高精度进行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检测。
<B>
在将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控制成使得制冷剂的过热度 Shra、Shrb、Shrc成为目标过热度Shras、Shrbs、Shrcs时,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打开的状态下,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示出接近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温度,若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则室内热交换器42a、 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且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 Trla、Trlb、Trlc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rga、Trgb、Trgc以接近空气温度Tra、Trb、Trc的方式呈现上升的状态。
于是,此处通过对这样的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Trga、Trgb、Trgc的状态判定该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Trga、Trgb、 Trgc是否满足第一闭阀条件,从而进行检测。因此,这里能高精度地进行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检测。
<C>
这里,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中,即使室内膨胀阀 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也难以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方式而上升的状态,难以满足所述第一闭阀条件中“高于第二阈值温度T2”这一条件。这是由于,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中,即使室内膨胀阀41a、41b、41c处于打开的状态,室内热交换器42a、 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仍成为接近空气温度Tra、Trb、Trc的状态。因此,优选地使阈值温度的值缓和,以使其在像这样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中也能对应,其中,该阈值温度用于判定是否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方式而上升的状态。
于是,这里如上所述,加入了在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 Trga、Trgb、Trgc高于第三阈值温度时也满足闭阀条件的第二闭阀条件,其中,该第三阈值温度是基于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以及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Ps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平均值来设定的。因此,这里即使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较高的运行状态下,也能进行室内膨胀阀 41a、41b、41c的闭阀检测。
<D>
在将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成使得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Ps (Pe)或将其换算而获得的蒸发温度Te成为目标值(目标低压Pes或目标蒸发温度Tes)时,若为了减小压缩机21的容量而将目标低压Pes、目标蒸发温度Tes设定得较高,则即使室内膨胀阀41a、41b、41c处于打开的状态,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 Trlb、Trlc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仍成为接近空气温度Tra、Trb、Trc 的状态。因此,若将闭阀条件设为仅有第一闭阀条件,则即使室内膨胀阀 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也难以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42a、42b、 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以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方式而上升的状态,难以满足“高于第二阈值温度Ts”这一条件。另一方面,若为了增大压缩机21的容量而将目标低压Pes、目标蒸发温度 Tes设定得较低,则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时,容易清楚地呈现出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 Trlb、Trlc以偏离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方式而上升的状态。即使如此,若将闭阀条件设为仅有第二闭阀条件,则由于将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设定为与基于空气温度Tra、Trb、Trc以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的平均值来设定的第三阈值温度T3a、T3b、T3c及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相比为较高的温度,从而即使室内膨胀阀41a、41b、41c成为全闭状态,若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 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没有大幅上升,则也可能产生未满足闭阀条件这样的状况。像这样,在进行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的情况下,有时难以进行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闭阀检测。
然而,这里如上所述,由于闭阀条件既包含第一闭阀条件又包含第二闭阀条件,因此能进行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并且进行室内膨胀阀41a、 41b、41c的闭阀检测。
<E>
此外,即使处于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SHrc为零(或为负值) 且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潮湿状态的运行状态,在满足了由上述两个制冷剂温度Trla、Trlb、Trlc、Trga、Trgb、Trgc、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以及空气温度Tra、Trb、Trc而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若进行强制开阀控制,则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增大,从而使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成为湿度进一步增大的潮湿状态,可能造成压缩机21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
于是,这里如上所述,在闭阀条件中加入了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SHrb、 SHrc为正值,在即使满足了闭阀条件而进行强制开阀控制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的出口处的制冷剂也不会成为潮湿状态,或者压缩机21不会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因此,这里即使进行强制开阀控制也能防止压缩机21过度地吸入液体制冷剂,并且进行室内膨胀阀41a、41b、 41c的闭阀检测。
<F>
在以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以上的开度范围中将室内膨胀阀 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控制成使得制冷剂的过热度SHra、 SHrb、SHrc成为目标过热度SHras、SHrbs、SHrcs的情况下,室内膨胀阀 41a、41b、41c不会成为全闭状态,不需要进行上述那样的闭阀检测,其中,该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是已知即使将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仍能使制冷剂流动的开度。
于是,如上所述,这里在闭阀条件中加上室内膨胀阀41a、41b、41c 的开度MVa、MVb、MVc小于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MVoc,仅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MVa、MVb、MVc小于开阀保证开度MVoa、MVob、 MVoc的情况下进行闭阀检测。因此,这里能仅在室内膨胀阀41a、41b、41c 可能成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闭阀检测。
(5)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可切换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的空调装置适用闭阀检测以及强制开阀控制,但不限于此,也可对制冷运行专用的空调装置适用闭阀检测以及强制开阀控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闭阀检测判定为处于全闭状态的膨胀阀进行强制开阀控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进行强制开阀控制而是通知发生处于全闭状态的异常。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广泛适用于进行制冷运行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来构成,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
标号说明
1 空调装置
8 控制部
10 制冷剂回路
21 压缩机
23 室外热交换器
29 吸入压力传感器
41a、41b、41c 室内膨胀阀(膨胀阀)
42a、42b、42c 室内热交换器
45a、45b、45c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46a、46b、46c 气体侧温度传感器
47a、47b、47c 室内温度传感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66424号公报。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具有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由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41a、41b、41c)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a、42b、42c)连接来构成,使制冷剂依次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制冷运行,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
设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为止的部分,以检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或中间处的制冷剂温度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以及检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以及
在所述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膨胀阀的控制部(8),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制冷运行时对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由所述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减去由所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过热度,
还包括: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9);以及对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来冷却的空调空间的空气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
在由所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气体侧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相对于将由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由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满足规定的闭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定所述膨胀阀为全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阀条件包含第一闭阀条件,该第一闭阀条件为:由所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以及所述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温度且高于第二阈值温度,其中,该第一阈值温度基于由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来设定,该第二阈值温度基于将由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设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阀条件还包含第二闭阀条件,该第二闭阀条件为:由所述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5a、45b、45c)以及所述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6a、46b、46c)所检测的两个制冷剂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温度且高于第三阈值温度,其中,该第一阈值温度基于由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47a、47b、47c)所检测的空气温度来设定,该第三阈值温度基于由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空气温度、以及将由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来设定,
在满足所述第一闭阀条件或所述第二闭阀条件的情况下,设为满足所述闭阀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8)在所述制冷运行时对所述压缩机(21)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得由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成为目标低压,或者使得将由所述吸入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成为目标蒸发温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阀条件还包含:所述制冷剂的过热度为正值。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阀条件还包含:所述膨胀阀(41a、41b、41c)的开度小于开阀保证开度,其中,该开阀保证开度是已知即使将所述膨胀阀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仍能使制冷剂流动的开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膨胀阀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的强制开阀控制。
CN201580068392.8A 2014-12-15 2015-12-08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7003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3258A JP6007965B2 (ja) 2014-12-15 2014-12-15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253258 2014-12-15
PCT/JP2015/084431 WO2016098645A1 (ja) 2014-12-15 2015-12-08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037A true CN107003037A (zh) 2017-08-01
CN107003037B CN107003037B (zh) 2019-11-01

Family

ID=56126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8392.8A Active CN107003037B (zh) 2014-12-15 2015-12-08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1060B2 (zh)
EP (1) EP3236177B1 (zh)
JP (1) JP6007965B2 (zh)
CN (1) CN107003037B (zh)
AU (1) AU2015364901B2 (zh)
ES (1) ES2702727T3 (zh)
WO (1) WO20160986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0483B1 (ko) * 2016-02-04 2022-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공지능 기능을 수반하는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801731B1 (en) 2019-03-05 2023-10-31 Booz Allen Hamilton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CN111473466B (zh) * 2020-04-21 2022-03-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20230324093A1 (en) * 2020-09-03 2023-10-12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Expansion valve control system
CN112665254B (zh) * 2020-12-28 2022-03-15 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多间室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1188A (ja) * 2000-08-30 200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熱媒供給異常検出装置
JP2005030679A (ja) * 2003-07-14 2005-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及び冷凍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070078194A (ko) * 2006-01-26 2007-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 방법
JP2007333219A (ja) * 2006-06-12 2007-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14066424A (ja) * 2012-09-26 2014-04-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恒温恒室装置
CN103851847A (zh) * 2012-12-03 2014-06-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6367A (ja) * 1988-12-19 1990-06-27 Fuji Koki Seisakusho:Kk 温度膨張弁
JPH109702A (ja) * 1996-06-25 1998-01-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暖房装置
WO2003053726A1 (de) * 2001-12-21 2003-07-03 Daimlerchrysler Ag Aufbau und regelung einer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757967B2 (ja) * 2003-08-25 2006-03-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4670329B2 (ja) * 2004-11-29 2011-04-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冷凍空調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冷凍空調装置の冷媒量制御方法
US20100174412A1 (en) * 2009-01-06 201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alfunction thereof
JP4975052B2 (ja) * 2009-03-30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9970696B2 (en) * 2011-07-20 2018-05-15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Defrost for transcritical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JP5805579B2 (ja) * 2012-04-16 2015-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BE1021071B1 (nl) * 2012-08-03 2015-04-21 Atlas Copco Airpower, Naamloze Vennootschap Koelcircuit, koeldrooginstallatie en werkwijze voor het regelen van een koelcircuit
WO2014061134A1 (ja) * 2012-10-18 2014-04-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1188A (ja) * 2000-08-30 200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熱媒供給異常検出装置
JP2005030679A (ja) * 2003-07-14 2005-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及び冷凍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070078194A (ko) * 2006-01-26 2007-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 방법
JP2007333219A (ja) * 2006-06-12 2007-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14066424A (ja) * 2012-09-26 2014-04-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恒温恒室装置
CN103851847A (zh) * 2012-12-03 2014-06-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14299A (ja) 2016-06-23
JP6007965B2 (ja) 2016-10-19
CN107003037B (zh) 2019-11-01
EP3236177B1 (en) 2018-09-26
EP3236177A4 (en) 2017-12-27
ES2702727T3 (es) 2019-03-05
AU2015364901B2 (en) 2018-09-27
AU2015364901A1 (en) 2017-08-03
US10401060B2 (en) 2019-09-03
EP3236177A1 (en) 2017-10-25
US20180356133A1 (en) 2018-12-13
WO2016098645A1 (ja)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9817B2 (en) Cooling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near expansion valve of the same
CN105627649B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7003037A (zh) 空调装置
CN102105752B (zh) 空调装置
JP4864110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US10082320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1355689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및 그 어큐뮬레이터
JP5334909B2 (ja) 冷凍空調装置並びに冷凍空調システム
US9803897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hich injects an intermediate-gas liquid refrigerant from multi-stage expansion cycle into the compressor
CN104969014B (zh) 冷冻循环装置和冷冻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755856B (zh) 热泵装置
CN105940275B (zh) 空调装置
CN105683672B (zh) 空调装置
US20100287964A1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8205464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WO2007110908A1 (ja) 冷凍空調装置
CN103836847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热水生成装置
CN103038584A (zh) 空调装置
AU2016279490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7208938A (zh) 空调装置
CN104896780A (zh) 涡轮制冷机
CN107003029A (zh) 空调装置
CN104006563B (zh) 涡轮制冷机
JP2009186033A (ja) 二段圧縮式冷凍装置
JP200521455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