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771B - 耦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耦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771B
CN107002771B CN201580061404.4A CN201580061404A CN107002771B CN 107002771 B CN107002771 B CN 107002771B CN 201580061404 A CN201580061404 A CN 201580061404A CN 107002771 B CN107002771 B CN 107002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cable
reinforced
coupling devic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1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771A (zh
Inventor
阿尔明·胡贝尔
马克·布兰德尔
约翰·勒夫
罗兰德·里瑟尔
沃尔夫冈·奥特胡弗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10636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00277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002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7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shaped as an elastic disc or flat ring,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coupling parts, different sets of spots of the disc or ring being attached to each coupling part, e.g. Hardy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9/00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 B61C9/38Transmission systems in or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motor propulsion
    • B61C9/46Transmission systems in or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motor propulsion with motors forming parts of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9/00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 B61C9/38Transmission systems in or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motor propulsion
    • B61C9/48Transmission systems in or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motor propulsion with motors supported on vehicle frames and driving axles, e.g. axle or nose suspension
    • B61C9/50Transmission systems in or for 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with electric motor propulsion with motors supported on vehicle frames and driving axles, e.g. axle or nose suspension in bog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50Other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pushing or pulling links attached to both parts
    • F16D3/6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pushing or pulling links attached to both parts the links or their attachments being e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接装置(18),用于将车辆的发动机(14)与变速器(16)连接,车辆特别是指有轨车辆,具有: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6)、至少一个对应于发动机(14)的第一法兰(40)以及至少一个对应于变速器(20)的第二法兰(42),其中,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6)将对应于发动机(14)的法兰(40)和对应于变速器(16)的法兰(42)相互联接。

Description

耦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的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的耦接装置,也就是将耦接装置在驱动侧布置在车辆中、特别是布置在有轨车辆中。“驱动侧”这一表述在本文中意指:将耦接装置布置在发动机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也就是将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
背景技术
这种耦接装置的应用领域可以主要用在低地板车辆中。特别是有轨车辆还有公共汽车能够呈低地板车辆的形式来实施。对于低地板车辆在本文中能够理解为是如下的车辆,例如内部空间的地板布置在车辆的车轮上边缘下方的有轨车辆。例如,踏脚板可以设置在车轮的直径的一半的区域中。低地板车辆应当能够使车辆的乘客无障碍地上车和下车。与此相应地,针对这种低地板车辆应用确定的驱动技术,这种驱动技术即便在车辆内部空间的底板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驱动车辆的车轮。此外,针对这种低地板车辆需要特定的驱动结构和耦接装置。
这种耦接装置通常也用于具有轮组的有轨车辆。在有轨车辆的领域中,为了将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会采用弧形齿离合器。弧形齿离合器例如由文献DE29808627U1已知。圆弧齿离合器基于其结构以及所需的油润滑或脂润滑而需要非常密集维护。圆弧齿离合器的装配和拆卸都非常耗时。圆弧齿离合器也由于其啮合部而产生明显的噪音。
另一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耦接装置在文献DE19639304A1中公开。该文献公开了与布置在两个离合器法兰之间的中间环的弹性的铰接联接。中间环具有各个分布在圆周上的、硫化固定在橡胶块中的金属元件,这种金属元件与离合器法兰相互拧合。中间环的金属元件由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楔块构成。楔块沿径向在整个环宽度上延伸。在楔块之间硫化固定的橡胶块在装入状态下沿周向处在预压应力下。
这种铰接联接需要非常复杂地装配,因为橡胶块在装配时必须很复杂地沿径向预紧,以便能够在已装配的状态下实现对橡胶块的预压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描述类型的耦接装置,这种耦接装置不太需要维护而且能够简单装配,并且同时实现了需要连接的组件的声学去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接装置,这种耦接装置特别适合于在驱动侧用在有轨车辆中。
所述目的利用具有按照本发明的特征的、用于将车辆中、特别是有轨车辆中的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的耦接装置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车辆、特别是有轨车辆的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的耦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至少一个对应于发动机的第一法兰和至少一个对应于变速器的第二法兰。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将对应于发动机的第一法兰与对应于变速器的第二法兰相互连接。
通过应用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能够简化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的装配。
借助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能够取消必须在装入状态下沿周向处在预压应力下的橡胶块。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能够在无预应力的情况下与需要连接的法兰连接,并且由此,在有轨车辆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建立传递扭矩的连接。另外,基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而需要较小的装配力。这样的原因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中,在装配的时刻,与现有技术不同地,可以一直忽略橡胶块尚未完全进入时发生的松动,并且不必与此相应地进行平衡。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能够排除圆弧齿离合器的开头介绍的缺点,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不太需要密集维护,能够简便地装配,而且具有比已知的圆弧齿离合器更低的噪音。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还不需要油脂润滑。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相比于圆弧齿离合器的另一优点在于,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基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在扭力下更易弯。相反,基于现有技术已知的圆弧齿离合器是非常具有转动刚性的。在发动机短接的情况下,基于车轮或轮组的惯性而产生非常高的力矩,这种力矩可能损伤变速器。基于这种原因,圆弧齿离合器大多必须在与作为转矩限制件的滑转离合器相组合下构造。在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的耦接装置中,传动系能够基于耦接装置或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在扭力下的易弯特性而发生扭转。因此,即便在发动机短接的情况下,也仅产生较小的力矩,这种力矩不会损伤变速器。
因为至少一个铰接装置被以扎线增强,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提高的功率密度。对铰接装置的扎线增强使得抗拉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相同的强度设计下,针对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进而针对整个耦接装置需要明显较小的结构空间。
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特别是被需要用于使在车辆的车轮或轮组上悬架的质量能够降低。为此,将发动机弹动地布置或支承在车架上,或者对于有轨车辆而言,弹动地布置或支承在转向架上。通过将发动机弹动式支承,可以在发动机与车轮/轮组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弹动支承的发动机与车轮或轮组之间的相对运动必须得到平衡。为了平衡这种相对运动,使用所述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特别是适合于在驱动侧用在有轨车辆中,也就是耦接装置能够用于将发动机与有轨车辆的变速器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法兰和至少一个第二法兰能够相应地特别是构造用于与有轨车辆的发动机输出轴和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
通过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布置耦接装置,将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在驱动侧加以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鱼尾板状的环扎包,用于传递转矩。鱼尾板状的环扎包能够用于在对应于发动机的法兰与对应于变速器的第二法兰之间传递转矩。环扎包能够由单个呈鱼尾板状盘绕的扎线构成或者由多个呈鱼尾板状盘绕的单扎线构成。
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在驱动侧的和至少一个在从动侧或者说动力输出侧的联接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在驱动侧的和至少一个在从动侧的联接元件能够例如借助于至少一个鱼尾板状的环扎包相互联接或连接。鱼尾板状的环扎包可以缠绕在驱动侧的和在从动侧的联接元件,并且按照这种方式在两个联接元件之间传递转矩。联接元件例如可以是轴套或类似元件。联接元件又可以例如借助于栓或类似连接元件与车辆的其中一个法兰或车轮连接。
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体。在至少一个弹性体中,至少一个环扎包和联接元件能够至少分段嵌入。弹性体主要用于吸收在耦接装置运行中在转递转矩时可能出现的推压力。在本文中,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可以由多个弹性的铰接体形成,这些铰接体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环扎包。换言之,多个弹性体相互连接,以便形成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并且能够在法兰与需要驱动的车轮之间传递转矩。扎线增强部对至少一个弹性体中的拉伸负荷加以限制。由此,进一步减轻至少一个弹性体中不希望的松动现象。
另外,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多个鱼尾板状的环扎包。在此,鱼尾板状的环扎包可以呈环状布置并且分别借助于至少一个联接元件相互连接。联接元件例如可以与两个鱼尾板状的环扎包相连接,其中,其中一个环扎包被相应地加载拉力负荷,另一个环扎包则被布置在受压区段中。弹性体例如可以由弹胶体、热塑性弹胶体、聚合物或橡胶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被布置用于与至少一个对应于发动机的第一法兰联接,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被布置用于与至少一个对应于变速器的第二法兰联接。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和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接法兰结构相互连接。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可以用于在对应于发动机的法兰与至少一个连接法兰结构之间传递转矩。另外,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可以用于在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与对应于变速器的法兰之间传递转矩。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通常在驱动侧用在具有轮组的有轨车辆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轴分段。至少一个轴分段可以在至少两个连接法兰之间延伸。至少两个连接法兰可以分别配设给扎线增强的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个。
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可以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可以将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相互联接。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能够以如下方式构造,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能够被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和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上拆下并且沿径向取走。为了实现这种沿径向取走,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无需底切部或类似机构地构造。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沿轴向基于其盘状形状需要相对较小的结构空间。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的轴向伸展可以基本上等于第一和第二法兰的法兰分段的轴向伸展。通过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耦接装置整体上沿轴向需要相对较小的结构空间。另外,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或基于盘状的连接元件的小质量,明显降低高转速下的不平衡性。
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可以垂直于耦接装置的中轴线延伸。
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段,用于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和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联接。在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的每个轴向侧面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段。至少一个连接段也可以与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一体地构造。可以有开口延伸穿过布置在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的两个侧面上的连接段,所述开口用于与扎线增强的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连接。开口可以是也延伸穿过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的贯通开口。固定元件可以从盘状的连接元件的两侧引入贯通开口中,并且分别将扎线增强的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与盘状的连接元件相连接。另外,至少一个连接段也可以用于在盘状的连接元件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之间产生预先确定的间距。
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四个连接位置,用于与扎线增强的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连接。
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可以对扎线增强的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连接结构之间预先确定的间距加以调整。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可以与连接法兰结构一体构造。另外,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可以设置在两个连接法兰中的一个上并且用于与两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例如,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可以通过间距保持件与连接结构拧合。连接法兰还可以基本上呈三角形地构造或者是三边法兰。
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可以呈弹性的铰接盘的形式构造。弹性的铰接盘可以包括:多个联接元件,其沿周向关于铰接装置的中轴线以预先确定的角度间距布置;多个环扎包,其中,每个环扎包分别缠绕两个相邻的联接元件并且每个联接元件被至少两个环扎包缠绕;为了将多个环扎包沿轴向在联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引导而布置的支撑装置;以及弹性包套,环扎包、支撑装置和联接元件至少部分地嵌入包套中。支撑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独立构造的、能够安装在联接元件中的一个上的轴环元件。
另外,至少一个铰接装置可以由多个联接元件形成,联接元件相互联接。每个联接元件包括弹性体,至少一个对两个联接元件加以缠绕的环扎包嵌入弹性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除了至少一个第一法兰和至少一个第二法兰之外,可以将至少一个其他法兰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连接。这种实施方式实现了将多个动力输出装置或驱动装置借助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相互联接。例如,第一法兰可以对应于驱动装置,第二和至少一个其他法兰分别对应于一个动力输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和至少一个其他法兰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的同一轴向侧面上,并且利用与驱动装置联接的第一法兰通过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得到驱动。
至少一个第一法兰和至少一个第二法兰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布置在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的同一轴向面上。由此,耦接装置沿轴向的结构空间进一步减小,因为可以省去其中一个法兰的轴向结构空间。两个法兰中的一个例如可以至少分段地延伸穿过形成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中的开口。同样可以考虑的是,两个法兰中的一个在外部围绕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延伸。当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发生故障时,第一和第二法兰相互形成防滑脱件,也就是第一和第二法兰形成针对相应另一法兰的止挡。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有轨车辆的驱动结构,其具有按照本发明的特征。
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发动机和至少一个变速器,变速器配设给至少一个需要驱动的车轮。另外,驱动结构包括根据前述类型的耦接装置,这种耦接装置将对应于至少一个发动机的第一法兰与对应于至少一个变速器的第二法兰相互连接。
换言之,耦接装置在发动机与对应于车轮的变速器之间建立能够传递转矩的连接。具体而言,耦接装置在发动机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建立能够传递转矩的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耦接装置的旋转轴与变速器输入轴的旋转轴沿相同方向延伸。另外,发动机输出轴的旋转轴也可以与至少一个耦接装置和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轴的旋转轴沿相同方向延伸。与此相反,需要驱动的车轮的旋转轴垂直于变速器输入轴的、耦接装置的和发动机输出轴的旋转轴延伸。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驱动结构具有至少一个保持件,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轴能够支承在保持件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至少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用在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有轨车辆的驱动结构中,其中,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可以设置在发动机与布置于车轮上的变速器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类型的驱动结构的有轨车辆。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示例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具有布置于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结构的行驶结构的透视图;
图2示出具有布置于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结构的行驶结构的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结构的透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结构的俯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7示出具有布置在变速器上的壳体的、根据图1的透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弹性铰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9示出沿图8中的剖切线IX-IX的剖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12示出沿图11中的剖切线XII-XII的剖视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15示出沿图14 中的剖切线XV-XV的剖视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另一透视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19示出沿图18中的剖切线XIX-XIX的剖视图;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22示出沿图21 中的剖切线XXII-XXII的剖视图;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另一透视图;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图26示出沿图25中的剖切线XXVI-XXV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有轨车辆的行驶结构100的透视图。行驶结构例如可以是有轨车辆的转向架。在转向架100上布置有四个驱动结构10。
每个驱动结构10对应一个有轨车辆车轮12,并且包括发动机14、变速器16和耦接装置18。耦接装置18与变速器16连接。变速器16布置在有轨车辆车轮12的背向行驶结构100的侧面20上。耦接装置18直接与发动机14和变速器16连接,也就是耦接装置18设置在变速器16与发动机14之间并且进而布置在驱动侧。在这种情况下,仅对发动机14加以悬架。与此相应地,发动机14算得上是被悬架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也说成是部分悬架的系统。
驱动结构10还包括保持件22,所述保持件对变速器16和耦接装置 18加以保持,使得能够在发动机14与变速器16之间通过耦接装置18建立能够传递转矩的连接。
发动机14通过连接元件102安装在行驶结构100上。有轨车辆车轮 12利用横梁104和纵梁106与行驶结构100连接。横梁103和纵梁106 分段处在车轮12的轴A1的下方。这是针对低地板车辆特殊的,因为由此车辆内部地板能够布置在轴A1的下方或者轴A1的区域中。驱动结构 10布置在行驶结构100的包括在有轨车辆车轮12之间的区域BS的外部。区域BS由行驶结构100的横梁104和纵梁106加以确定。驱动结构10 设置在车轮12的背向行驶结构100的侧面20上。
在图2中示出带有布置于其上的驱动结构10的行驶结构100。
变速器16呈锥形轮变速器的形式构造并且具有变速器输入轴24和变速器输出轴26。耦接装置18在发动机输出轴28与变速器输入轴24之间建立能够传递转矩的连接。
沿有轨车辆12的转轴A1的轴向,将驱动结构10在区域BS的外部布置在车辆12的侧面20上。保持件22用于支承变速器输入轴24和变速器输出轴26,通过变速器输入轴和变速器输出轴来建立变速器16与有轨车辆车轮12之间的能够传递转矩的连接。发动机输出轴28、耦接装置18 和变速器输入轴24各自的旋转轴A2、A3、A4在耦接装置18静止的状态下沿相同方向、也就是平行于行驶结构100的纵轴线L地延伸,并且是一致的。
相反,有轨车辆的转轴A1垂直于发动机输出轴28、耦接装置18和变速器输入轴24各自的旋转轴A2、A3、A4地延伸。
图3示出驱动结构10的透视图。
发动机14或其发动机输出轴28与耦接装置18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接。耦接装置18将由发动机14产生的转矩传递到变速器16的变速器输入轴24上。为此,在变速器输入轴24上设置有呈锥形或圆锥形构造的小齿轮30,小齿轮将转矩传递到变速器20的盘形轮32上。分别带有布置于其上的小齿轮30的变速器输入轴24的转轴A2、A3、A4与有轨车辆车轮14或盘形轮32的转轴A1以90度彼此错开(见图4)。
耦接装置18具有两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和36,铰接装置呈弹性铰接盘的形式构造。但也可以考虑的是,使用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其由多个联接鱼尾板形成,也就是由多个带有嵌入其中的扎线包的橡胶体形成。
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和36通过连接法兰结构38连接,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或36能够利用连接法兰结构拧合。发动机输出轴28具有法兰40,所述法兰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6相连接。变速器输入轴24 按照类似方式具有法兰42,该法兰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拧合。
图4示出驱动结构10的俯视图。
保持件22对变速器输入轴24和变速器输出轴26加以支承并且与发动机14的壳体44相连接。耦接装置18设置在发动机14与变速器16之间,并且进而布置在驱动侧。保持件22基本上呈T形地构造。变速器输入轴24和变速器输出轴26延伸穿过保持件22并且支承在保持件22中。
连接法兰结构38具有第一法兰46和第二法兰48,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通过轴分段50相互连接。在法兰46和48上可以构造间距保持件,间距保持件对距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和36的预先确定的间距进行调整。
发动机输出轴28、耦接装置18和变速器输入轴24各自的旋转轴A2、 A3和A4在耦接装置18停用状态下朝相同方向以及一致地、进而垂直于车轮12或变速器输出轴26的转轴A1延伸。
图5示出耦接装置18的透视图,具有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和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6,二者呈弹性铰接盘的形式构造。
在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或铰接盘34和36之间延伸的是自身带有法兰46和48的连接法兰结构38,所述法兰通过轴分段50相互连接。法兰46 和48分别具有间距保持件52,间距保持件用于将法兰46、48与铰接盘 34、36连接。弹性铰接装置34和36与法兰结构38或与法兰46、48及其间距保持件52通过螺栓54连接。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36能够按照相同方式利用螺栓56与发动机输出轴28和变速器输入轴24的图5中未示出的法兰40、42(图5中未示出)相拧合。法兰46和48可以是三边法兰或者基本上呈三角形构造。
图6示出耦接装置18的剖视图。
连接法兰结构38的轴分段50呈空心轴分段的形式构造。间距保持件 52与法兰46和48一体地构造。
分别呈铰接盘的形式构造的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和36具有弹性体 58,多个在图6中未示出的环扎包嵌入弹性体中。环扎包分别成对地缠绕联接元件60,使得能够借助于环扎包的受拉分段传递转矩。螺栓54和56 延伸穿过联接元件60。在图4和图6的对照视图中能够看到的是,螺栓 56在驱动侧与发动机输出轴28的法兰40相连接。螺栓56与变速器输入轴24的法兰42连接,进而布置在动力输出侧。转矩从法兰40传递到铰接盘36上,并且从铰接盘通过连接法兰结构38的法兰46和48传递到铰接盘34。转矩从铰接盘34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24的法兰42,进而传递到变速器16。变速器16借助于变速器输出轴26来驱动车轮12。
未示出的环扎包分别缠绕对应于螺栓54的联接元件60和对应于螺栓 56的联接元件60,使得能够通过环扎包和橡胶体58来传递转矩。在联接元件60上,在轴向端部上设置有轴环元件62。轴环元件62呈在横截面上为L形凸缘的形式来构造并且用于将未示出的环扎包紧固在联接元件 60上。在螺栓54和56的螺栓头之间还设置有垫片64,垫片建立与联接元件60的接触。
转矩从发动机14传递到耦接装置18。转矩从耦接装置18传递到变速器16,变速器配设给有轨车辆车轮12或者通过变速器输出轴26与车轮连接。耦接装置18用于平衡发动机14与变速器16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用于平衡转轴A2、A3、A4之间的转轴移位。
图7示出具有四个驱动结构10的有轨车辆的行驶结构100的透视图。
根据图7的视图尽可能与根据图1的视图相同。根据图7,变速器16 容纳在壳体66中,也就是说,图7相当于驱动结构10的实际的装入状态。通过壳体66来保护变速器66,以免受到环境影响并且能够将转矩可靠地传递到车轮12上。在壳体66中可以构造或设置用于变速器16的保持元件或支承元件。壳体66的形状以如下方式选择,壳体66的内壁(未示出) 具有距变速器16尽可能小的间距。
图8示出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的俯视图。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的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呈铰接盘的形式构造。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包括多个容纳在外轴套60b中的轴套60a。在外轴套60b的轴向端部上设置有轴环元件62。外轴套60b以及轴环元件62 至少分段地嵌入弹性体58中。
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具有中心开口O,中心开口沿中轴线M的方向延伸穿过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
图9示出沿图8中的剖切线IX-IX的剖视图。
在图9中能够看到环扎包68a、68b和70,环扎包成对地缠绕外轴套 60b以及容纳在外轴套60中的轴套60a。两个环扎包68a、68b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其小于环扎包70的横截面。在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运行中,环扎包68a和68b承受压力负荷,相反,环扎包70在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运行中基本上承受拉力负荷。与外轴套60a和轴环元件62一样,环扎包68a、68b和70也至少部分嵌入弹性体58中。
轴环元件62在横截面中呈L形构造,并且包括贴靠在外轴套60b上的环形分段以及沿径向延伸的分段。轴环元件62用于将环扎包68a、68b 和70沿轴向固定在外轴套60b上。为此,轴环元件62例如可以压紧到外轴套60b上。轴环60a又容纳在外轴套60b中。
环扎包68a、68b和70成对地缠绕轴套60a、60b,使得环扎包68a、 68b和70形成用于传递转矩的闭合的环。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118的透视图。
耦接装置118具有第一法兰140和第二法兰142。法兰140、142通过螺栓1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连接。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 134、136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分别设计为唯一的铰接体、也就是设计为铰接盘。这种铰接体134、136需要较小的沿轴向的结构空间。在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之间设置有盘状的连接元件168,所述连接元件将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5相互联接。盘状的连接元件168具有连接段170和172,用于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连接。连接段170 用于与铰接装置134连接。连接段172用于与铰接装置136连接。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借助于螺栓154与盘状的连接元件168连接。为此,连接段170、172以其沿轴向的端面贴靠到相应的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上。法兰140具有四个连接分段140a、140b、140c和140d,这些连接分段用于借助于螺栓1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连接。按照类似方式,法兰142具有四个连接分段,其中,在图10中仅示出连接分段142b和142c。
图11示出耦接装置118的俯视图。
在图11中能够看到带有其四个连接分段140a、140b、140c、140d的第一法兰140。法兰140通过螺栓1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连接。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通过螺栓154与在图11中未示出的盘状的连接元件连接。
图12示出沿图11中的剖切线XII-XII的剖视图。
法兰140具有法兰分段176,连接分段(在图12中仅示出连接分段 140c)处在所述法兰分段上。除了法兰分段176,法兰140同样包括管状的分段178,管状的分段沿中轴线M的方向延伸。法兰分段140的管分段178延伸穿过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的中心开口O。
第二法兰142同样具有法兰分段180。法兰分段180实施有连接分段 (仅示出142c)和管分段182。管分段182沿中轴线M的方向延伸穿过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6的中心开口O。与此相应地,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沿轴向布置在法兰140和142的法兰分段176、180之间。
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通过盘状的连接元件168相互连接。盘状的连接元件168具有处在其轴向侧面上的连接段170和172。连接段 170以其端面贴靠到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6的轴套60a上。换言之,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6的轴套60a支撑在连接段170、172 的轴向端面上。由此,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6借助于螺栓154带有垫片BS地旋拧到盘状的连接元件168上或者夹紧在螺栓154的螺栓头和垫片BS与连接段170、172的轴向端面之间。与法兰140、142相同地,盘状的连接元件168具有四个连接分段,用于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 和136连接。
贯通开口174延伸穿过连接段170和172以及板状的连接元件168。用于对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加以固定的螺栓154还有用于对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6加以固定的螺栓154拧入贯通开口174中。
盘状的连接元件168以如下方式构造和设定尺寸,使得连接元件能够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上拆下并且沿径向取走。接下来,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能够从第一法兰140和第二法兰142上拆下并且同样沿径向取走。将连接元件168和铰接装置134和136沿径向取走明显简化了耦接装置168的维护、装配和拆卸。
盘状的连接元件168的伸展基本上与法兰140、142的法兰分段176 和180的轴向伸展相同。但是,盘状的连接元件168的轴向伸展AE沿轴向小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的轴向伸展。但是,盘状的连接元件168也可以不同类型地设定尺寸,只要确保能够沿径向从耦接装置118 中取走即可。
螺栓156用于将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6与法兰140、142的连接分段140c、142c连接。为了固定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和136,法兰140、142在其连接分段140c、142c上具有固定突起BV,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6能够以轴套60a和60b贴靠到固定突起上。与此相应地,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134、136夹紧在带有垫片BS的螺栓头156与固定突起BV之间。
耦接装置118通常在驱动侧装入有轨车辆中。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第一法兰240和第二法兰242设置在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的同一轴向侧面上。第一法兰240具有六个法兰臂240a至 240f。按照类似方式,第二法兰242具有六个法兰臂242a至242f,这六个法兰臂分别嵌入第一法兰240的两个法兰臂240a至240f之间。第一法兰240的法兰臂240a至240f通过螺栓254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拧合。第二法兰242的法兰臂242a至242f通过螺栓2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连接。
图14示出耦接装置218的俯视图。
在图14中又能够看到第一法兰240的法兰臂240a至240f和第二法兰242的法兰臂242a至242f,所述法兰臂通过螺栓254、2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拧合。
图15示出沿图14 中的剖切线XV-XV的剖视图。
第一法兰240基本上盘状地构造并且具有带啮合部的中心开口284。
第二法兰242以其管状分段286延伸穿过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 的中心开口O。臂242b从管状的分段286出发,成角度弯曲地朝向径向外部延伸,以便能够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连接。
法兰臂242b借助于螺栓2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234连接。第二法兰242的管状分段286同样具有用于与轴分段等连接的啮合部。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318的透视图。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耦接装置除了第一法兰340和第二法兰342之外,还包括额外的法兰388。第一法兰340具有四个法兰臂,其中,在图16 中示出法兰臂340a、340b和340c。第一法兰340的法兰臂340a、340b 和340c通过螺栓3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拧合。第二法兰342同样具有法兰臂,其中,在图16中仅能够看到法兰臂342b。法兰臂342b 通过螺栓354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3拧合。额外的法兰388在外部围绕第二法兰342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分段388a和388b,连接分段通过螺栓 354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拧合。当例如对第一法兰340驱动时,能够利用这种耦接装置借助于法兰342和388来驱动两个动力输出装置。
第一法兰340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槽N,用于与未示出的轴分段连接。
图17示出耦接装置318的另一透视图。
在图17中能够看到的是,额外的法兰388以何种方式围绕第二法兰 342,也就是与第二法兰342同轴布置。与第一法兰340相类似地,第二法兰342也具有槽N,用于与未示出的轴分段连接。额外的法兰388具有设置其端面上的啮合部390,用于与另一需要驱动的部件连接。
第二法兰342和另外的法兰388沿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的周向交替地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拧合。第一法兰340以其法兰臂340a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拧合。在这时,第二法兰342的连接分段342a 和另外的法兰388的连接分段388b在周向上跟随运动,直至第一法兰340 的连接分段再次跟随运动。
图18示出耦接装置318的俯视图,其中,能够看到带有其啮合部390 的第二法兰342和另外的法兰388。
图19示出沿图18中的剖切线XIX-XIX的剖视图。
第一法兰340通过螺栓356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拧合。拧合进入到第一法兰340的连接分段340a中。为此,在连接分段340a上构造有固定突起BV,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能够以其轴套60贴靠到固定突起上。由此,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的轴套60夹紧在螺栓356的螺栓头或垫片BS与固定突起BV之间。
另外的法兰388沿径向围绕第二法兰342延伸。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透视图。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当于参照图13和图14介绍的第三实施方式。
两个实施方式之间的唯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434 不是由弹性体形成,而是由多个鱼尾板状的连接元件434a和434b组装而成。
每个法兰臂440a至440f和442a至442f借助于螺栓454和456分别与鱼尾板状的连接元件434a和鱼尾板状的连接元件434b联接。法兰臂 440a至440f和442a至442f具有螺纹,螺栓454和456能够拧入所述螺纹中。
图21示出耦接装置418的俯视图。
图22示出沿图21中的剖切线XXII-XXII的剖视图。
在图22中能够看到鱼尾板状的连接元件434a和434b。
鱼尾板状的连接元件434a和434b分别具有环扎包68,环扎包通过轴环元件62沿轴向紧固在轴套60上。内轴套92延伸穿过联接元件434a、 434b或其轴套60,内轴套将两个连接元件434a和434b相互连接。分别将两个鱼尾板状的联接元件434a和434b通过螺栓454和456与第一法兰 440和第二法兰442的法兰臂442e或440c中的一个拧合,也就是联接元件434a和434b的轴套60、92被夹紧在带有垫片BS的螺栓454与相应的法兰臂440a至440f、442a至442f之间。
图23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第六实施方式尽可能与参照附图16至图19介绍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两个实施方式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534由多个鱼尾板状的联接元件534a和534b组装而成。
法兰540、542和588中的每一个通过螺栓554和556与鱼尾板状的联接元件534a和鱼尾板状的联接元件534b拧合。
鱼尾板状的联接元件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联接鱼尾板434a和 434b相同地构造。
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耦接装置的另一透视图。
图25示出耦接装置518的俯视图。
图26示出沿图25中的剖切线XXV-XXV的剖视图。
鱼尾板状的连接元件534a和534b分别具有环扎包68,环扎包通过轴环元件62沿轴向紧固在轴套60上。内轴套92延伸穿过联接元件534a、 534b或其轴套60,内轴套将两个联接元件534a和534b相互连接。分别将两个鱼尾板状的联接元件534a和534b通过螺栓554和556与法兰540、 542、588拧合。

Claims (15)

1.一种耦接装置(18),用于将有轨车辆的发动机与变速器相连接,具有: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36)、至少一个对应于发动机(14)的第一法兰(40)以及至少一个对应于变速器(16)的第二法兰(42),
其中,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6)将对应于发动机(14)的第一法兰(40)与对应于变速器(16)的第二法兰(42)相互联接,
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6)呈弹性的铰接盘(36)的形式构造,弹性的铰接盘(36)包括:弹性体(58);多个联接元件(60),所述联接元件沿周向关于铰接装置(36)的中轴线以预先确定的角度间距布置;多个环扎包(68a、68b、70),其中,每个环扎包(68a、68b、70)分别缠绕两个相邻的联接元件并且每个联接元件(60)被至少两个环扎包(68a、68b、70)缠绕;以及支撑装置(62),用于沿轴向引导多个环扎包(68a、68b、70),所述支撑装置布置在至少一个联接元件(60)上,环扎包(68a、68b、70)、支撑装置(62)和联接元件(60)至少部分地嵌入弹性体(5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接装置(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36)由多个弹性体形成,弹性体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环扎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接装置(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4、36)具有多个鱼尾板状的环扎包,所述多个鱼尾板状的环扎包呈环状布置并且分别借助于至少一个联接元件(60)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接装置(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36)布置用于与至少一个对应于发动机(14)的第一法兰(40)联接,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34)布置用于与至少一个对应于变速器(16)的第二法兰(42)联接,其中,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36)和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34)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结构(38)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接装置(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结构(38)包括至少一个在至少两个连接法兰(46、48)之间延伸的轴分段(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接装置(118),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168),所述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将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134)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136)相互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接装置(1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168)垂直于耦接装置(118)的中轴线M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接装置(1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盘状的连接元件(168)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段(170、172),用于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一铰接装置(134)和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第二铰接装置(13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接装置(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法兰结构(38)具有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52),所述间距保持件对至少一个连接法兰结构(38)与环扎包增强的第一和第二铰接装置(34、36)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预设的间距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接装置(318),其特征在于,除了至少一个第一法兰(340)和至少一个第二法兰(342)之外,还有另一法兰(388)与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334)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耦接装置(41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法兰(440)和至少一个第二法兰(442)布置在至少一个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434)的同一轴向面上。
12.一种用于有轨车辆的驱动结构(10),具有:至少一个马达(14)和至少一个变速器(16),所述变速器配设给至少一个需要驱动的车轮(12),其中,耦接装置(18)根据权利要求1来构造,所述耦接装置将对应于至少一个发动机(14)的第一法兰(40)和对应于至少一个变速器(16)的第二法兰(42)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结构(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耦接装置(18)的旋转轴(A3)和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轴(A2)的旋转轴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结构(10),其特征在于,驱动结构(10)具有至少一个保持件(22),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轴(24)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件上。
15.一种有轨车辆,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结构(10)。
CN201580061404.4A 2014-09-25 2015-09-15 耦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2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4490.9A DE102014014490B4 (de) 2014-09-25 2014-09-25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4014490.9 2014-09-25
PCT/EP2015/071036 WO2016046019A1 (de) 2014-09-25 2015-09-15 Kupplung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771A CN107002771A (zh) 2017-08-01
CN107002771B true CN107002771B (zh) 2020-05-19

Family

ID=5410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14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2771B (zh) 2014-09-25 2015-09-15 耦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0081B2 (zh)
EP (1) EP3775591A1 (zh)
CN (1) CN107002771B (zh)
DE (1) DE102014014490B4 (zh)
RU (1) RU2693483C2 (zh)
WO (1) WO20160460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10195A1 (de) * 2015-08-07 2017-02-09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7003275A1 (de) * 2017-04-04 2018-10-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adenverstärktes Lagerelement
DE102018007793A1 (de) * 2018-10-02 2020-04-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rehgestell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213176509U (zh) * 2017-11-10 2021-05-11 南德盘形连轴器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联接装置、转向架以及轨道车辆
DE102017010439A1 (de) * 2017-11-10 2019-05-16 Siemens Mobility GmbH Kupplungsvorrichtung
CN108528221A (zh) * 2018-04-10 2018-09-14 郑州琼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机车用的长寿命驱动方法
DE102019205768A1 (de) * 2019-04-23 2020-10-29 Siemens Mobility GmbH Anordnung zur Verbindung von Antriebsseiten eines Antriebsstrangs
DE102020203864A1 (de) * 2020-04-30 2021-11-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Ausgleichskupplung
ES2906523B2 (es) * 2020-10-14 2022-09-08 Tejasa Tc S L L Acoplamiento elastico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46857A (en) * 1952-02-11 1958-08-12 Hagenlocher Ernest Torsionally resilient flexible couplings
DE102011119936A1 (de) * 2011-12-01 2013-06-06 SGF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Elastisches Kraftübertragungsglied und Kuppl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7689A (en) * 1934-10-22 1938-02-08 Bugatti Ettore Power transmitt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s and especially railroad vehicles
US4051784A (en) 1976-04-12 1977-10-04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exible rotary coupling
IT1182476B (it) * 1985-02-26 1987-10-05 Fiat Ferroviaria Savigliano Trasmissione omocinetica particolarmente per collegare il motore di trazione alle ruote motrici di un veicolo ferraviario motore
GR1000948B (el) 1989-08-21 1993-03-16 Sig Schweiz Industrieges Κινούμενον όχημα με κατευ?υνόμενα μεμονωμένα κινούμενα οχήματα.
DE19639304B4 (de) 1996-09-25 2006-12-21 Voith Turbo Gmbh & Co. Kg Elastische Gelenkkupplung
DE29808627U1 (de) 1998-05-13 1998-07-23 Power Transmission Company N V Bogenzahnkupplung
JP4123337B2 (ja) * 2002-01-25 2008-07-23 Nok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カップリング
DE10359281B3 (de) * 2003-12-17 2005-08-25 SGF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Drehgelenkkupplung zum gegenseitigen Verbinden zweier Wellenenden, insbesondere im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1178097B (zh) 2007-11-19 2010-04-14 苏州市飞龙联轴器传动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式异形膜片挠性联轴器
DE102011002785A1 (de) 2011-01-17 2012-07-19 Gkn Stromag Ag Laschenkupplung
HUP1100344A2 (en) 2011-06-28 2012-12-28 Gyula Istvan Gyoeker Wheel body motor for railway
DE102012002660B4 (de) 2012-02-10 2022-11-17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Elastische Doppel-Torsionskupplung
DE102012002757A1 (de) 2012-02-11 2013-08-14 FlexCon Germany GmbH Elastische Torsionskupplung
DE102012017332A1 (de) 2012-08-31 2014-03-06 SGF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Kupplungsmodul für eine Kupplung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Industrieanwendunge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46857A (en) * 1952-02-11 1958-08-12 Hagenlocher Ernest Torsionally resilient flexible couplings
DE102011119936A1 (de) * 2011-12-01 2013-06-06 SGF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Elastisches Kraftübertragungsglied und Kupplung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7112109A3 (zh) 2019-04-17
US10670081B2 (en) 2020-06-02
US20170298994A1 (en) 2017-10-19
RU2017112109A (ru) 2018-10-25
WO2016046019A1 (de) 2016-03-31
DE102014014490B4 (de) 2024-02-22
DE102014014490A1 (de) 2016-03-31
EP3775591A1 (de) 2021-02-17
CN107002771A (zh) 2017-08-01
RU2693483C2 (ru) 2019-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2771B (zh) 耦接装置
CN106795920B (zh) 用于车辆驱动装置的扎线增强的铰接装置和联接装置
US8262485B2 (en) Vibration damper for a drive train
US6200223B1 (en)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for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driven by a central drive unit, especially in aircraft
JP412333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カップリング
RU267422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цепления и упрочненное волокнами шарни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20120126086A (ko) 2개의 커플링을 구비한 커플링 장치
JPS6237252B2 (zh)
US4781654A (en) Resilient shaft coupling
US6293871B1 (en) Torsionally flexible coupling
US3673813A (en) Torsionally resilient shaft coupling
US20220099146A1 (en) Flexible sleeve coupling radial tooth support cap and method
KR20110097844A (ko) 토크 전달 장치
KR101469372B1 (ko) 철도 차량용 커플링
NL2010806C2 (en) Flexible coupling having a torqu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fiber strands.
US3791169A (en) Torsionally resilient shaft coupling
CN111981051B (zh) 一种联轴器
CN1624352A (zh) 旋转轴的弹性联轴节
JPH06221334A (ja) 弾性クラッチ
JPS63318319A (ja) 角運動可能な軸継手
JP2000081051A (ja) ゴム軸継手
RU193204U1 (ru) Зубчатая муфта
US11565727B2 (en) Drive assembly for a rail vehicle
CN116234992A (zh) 用于工业应用以及轨道车辆的改进联轴器
JPS6124826A (ja) フレキシブル型動力伝達カツプリ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