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6321A -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6321A
CN106986321A CN201710283924.0A CN201710283924A CN106986321A CN 106986321 A CN106986321 A CN 106986321A CN 201710283924 A CN201710283924 A CN 201710283924A CN 106986321 A CN106986321 A CN 106986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pping
agent
carbon materials
mass fraction
electric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39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olden Eagle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olden Eagle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olden Eagle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olden Eagle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39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6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6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6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包括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其中,基体料的质量分数为50%~70%,组合填料的质量分数为20%~30%,固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10%,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5%~1%,活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材料浸渍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炭石墨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导电导热性、高润滑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可塑性以及优良的抗热震性等特性,已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炭石墨材料是指以炭素粉料和粘结剂为原料,经配料、混捏、压型和高温热处理制成的复合材料。因此,由于原材料的密度、结构不一,容易产生乱层结构,造成许多缺陷,如基面堆积缺陷、螺旋形错位、晶界错位、空洞缺陷、气孔和晶体交织缺陷等。这就导致炭石墨材料制品存在孔隙,其孔隙率一般在20%~30%左右的,这些孔隙影响了其整体性能,限制炭石墨材料的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炭石墨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研究者对炭石墨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浸渍处理,以填充孔隙,弥补这些孔隙带来的缺陷,经浸渍处理后,其机械、理化性能通常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
炭系转动电接触材料的摩擦副工况恶劣,磨损表面温度异常,表面温度可持续出现170℃~180℃的高温,尤其是持续的电弧侵蚀,常出现2~3级,甚至更高级电火花,即炭刷整个边缘有强烈火花,伴有大火花飞出;其换向器上黑痕相当严重。为此,在炭刷配料过程中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使炭刷的换向性能和抗磨性能得以改善成为本行业技术工作者的首选办法,但是由于炭刷原材料各组分的匹配性及界面不相容等问题,常导致设计的改良配比不能付诸实际应用。为此,为了解决和协调载流磨损过程中的异常磨耗,减弱因摩擦副不匹配导致的异常火花,相关科研人员也尝试采用浸渍工艺实现减磨作用,进而提高炭刷的综合性能;但是现有浸渍研究主要集中于真空浸渍及加压浸渍等方法,不仅能耗高,污染大,而且浸渍效果一般,因此,鲜有对其润滑灭弧和自发浸渍等的文献和专利报道。
选择好综合性能优良、性价比高且浸渍工艺可控的浸渍剂,既克服了现有高功率电机或高速电机用电炭选材难,寿命短的缺陷,同时又可为现有电机的使用范围延伸和拓展提供材料保障。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高功率电机选材难、寿命短的难题,同时又确保了抑弧剂良好的固结及长效润滑抑弧作用,使得电炭材料的运行电火花长期稳定在1级及以下的状态,大幅提升了电炭材料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高功率电机选材难、寿命短的难题,同时又确保了抑弧剂良好的固结及长效润滑抑弧作用,使得电炭材料的运行电火花长期稳定在1级及以下的状态,大幅提升了电炭材料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包括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其中,基体料的质量分数为50%~70%,组合填料的质量分数为20%~30%,固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10%,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5%~1%,活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2%。
进一步地,基体料包括抗磨液压油和二甲基硅油,其中抗磨液压油的质量分数为40%~50%,二甲基硅油的质量分数为10%~20%。
进一步地,组合填料包括合成油脂AMP、三氧化二锑和十溴二苯乙烷,其中,合成油脂AMP 14%~18%、三氧化二锑3%~6%和十溴二苯乙烷3%~6%。
进一步地,固化剂被设置为使用植物天然树脂。
进一步地,耦合剂被设置为甘油。
进一步地,活化剂被设置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浸渍方法,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
进一步地,自发浸渍被设置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
进一步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80℃~120℃,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80℃~100℃,固化时间设置为1h~2h。
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抑弧剂能自发主动进入炭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解决了现有抑弧材料难以兼备携带阻燃物和在孔隙中固结的难题,并使得电炭材料载流运行中电火花长期稳定在1级以内,大幅提升电炭材料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抑弧剂制备方法成本低廉、工艺步骤简单,得到的浸渍剂性能稳定,润滑灭弧性优良且实用性广。
以下将结合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包括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以抗磨液压油和二甲基硅油的混合料为基体料;以合成油脂AMP、三氧化二锑和十溴二苯乙烷的混合物为组合填料;以植物树脂为长效固化剂;以甘油为偶联剂;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为活化剂;其中,基体料的质量分数为50%~70%,组合填料的质量分数为20%~30%,固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10%,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5%~1%,活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2%。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质量分数具体为:
基体料:质量分数为:60%,其中:抗磨液压油为45%,二甲基硅油15%。
组合填料:质量分数为:27%。其中,合成油脂AMP 18%、三氧化二锑5%和十溴二苯乙烷4%。
长效固化剂:植物天然树脂,质量分数为:10%。
偶联剂:甘油,质量分数为:1%。
活化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质量分数为: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质量分数具体为:
基体料:质量分数为:67%,其中:抗磨液压油为47%,二甲基硅油20%。
组合填料:质量分数为:20%。其中,合成油脂AMP 14%、三氧化二锑3%和十溴二苯乙烷3%。
长效固化剂:植物天然树脂,质量分数为:10%。
偶联剂:甘油,质量分数为:1%。
活化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质量分数为: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质量分数具体为:
基体料:质量分数为:62%,其中:抗磨液压油为44%,二甲基硅油18%。
组合填料:质量分数为:25%。其中,合成油脂AMP 18%、三氧化二锑4%和十溴二苯乙烷3%。
长效固化剂:植物天然树脂,质量分数为:10%。
偶联剂:甘油,质量分数为:1%。
活化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质量分数为:2%。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质量分数具体为:
基体料:质量分数为:57%,其中:抗磨液压油为43%,二甲基硅油14%。
组合填料:质量分数为:30%。其中,合成油脂AMP 18%、三氧化二锑6%和十溴二苯乙烷6%。
长效固化剂:植物天然树脂,质量分数为:10%。
偶联剂:甘油,质量分数为:1%。
活化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质量分数为:2%。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浸渍方法,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自发浸渍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具体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120℃,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80℃,固化时间设置为1h。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五的相同,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浸渍方法,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自发浸渍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具体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110℃,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80℃,固化时间设置为1.5h。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五的相同,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浸渍方法,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自发浸渍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具体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80℃,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90℃,固化时间设置为1.5h。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五的相同,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浸渍方法,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自发浸渍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具体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85℃,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100℃,固化时间设置为1.2h。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五的相同,将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浸渍方法,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自发浸渍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具体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80℃,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100℃,固化时间设置为2h。
本发明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能自发主动进入炭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解决了现有抑弧材料难以兼备携带阻燃物和在孔隙中固结的难题,并使得电炭材料载流运行中电火花长期稳定在1级以内,大幅提升电炭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的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制备方法成本低廉、工艺步骤简单,得到的浸渍剂性能稳定、润滑灭弧性优良且实用性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料、组合填料、固化剂、偶联剂和活化剂;其中,所述基体料的质量分数为50%~70%,所述组合填料的质量分数为20%~30%,所述固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10%,所述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5%~1%,所述活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料包括抗磨液压油和二甲基硅油,其中所述抗磨液压油的质量分数为40%~50%,所述二甲基硅油的质量分数为10%~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填料包括合成油脂AMP、三氧化二锑和十溴二苯乙烷,其中,合成油脂AMP14%~18%、三氧化二锑3%~6%和十溴二苯乙烷3%~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被设置为使用植物天然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剂被设置为甘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被设置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体料、所述组合填料、所述固化剂、所述偶联剂和所述活化剂相溶配伍,加热混合后使用二次超声分散辅助红外线辐射,最后调节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浸渍方法,所述浸渍方法被设置为加热自发浸渍,浸渍完成后加温固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浸渍被设置为自发主动进入碳质材料微气孔和联通管路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自发浸渍工艺被设置为加热温度被设置为80℃~120℃,浸渍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加温固化,固化温度设置为80℃~100℃,固化时间设置为1h~2h。
CN201710283924.0A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986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3924.0A CN106986321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3924.0A CN106986321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6321A true CN106986321A (zh) 2017-07-28

Family

ID=5941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3924.0A Pending CN106986321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632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2316C1 (ru) * 2010-02-09 2011-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м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СамГУПС)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водорода
CN102614614A (zh) * 2012-03-12 2012-08-01 山东环绿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渗透型抗复燃灭火剂
CN103449401A (zh) * 2013-08-15 2013-12-1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高石墨质冷捣糊的制备方法
CN104745275A (zh) * 2015-04-20 2015-07-01 李文庆 一种耐磨阻燃润滑油
CN106479198A (zh) * 2016-12-07 2017-03-08 深圳市净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阻燃型热整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2316C1 (ru) * 2010-02-09 2011-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м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СамГУПС)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водорода
CN102614614A (zh) * 2012-03-12 2012-08-01 山东环绿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渗透型抗复燃灭火剂
CN103449401A (zh) * 2013-08-15 2013-12-1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高石墨质冷捣糊的制备方法
CN104745275A (zh) * 2015-04-20 2015-07-01 李文庆 一种耐磨阻燃润滑油
CN106479198A (zh) * 2016-12-07 2017-03-08 深圳市净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阻燃型热整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2674B (zh) 石墨烯改性炭/炭复合材料受电弓滑板的制备方法
CN105322410B (zh) 吸尘器电机用电刷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电刷
CN102527257B (zh) 一种导电炭膜的制备方法
CN106631083B (zh) 一种受电弓滑板用短切碳纤维增强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146019B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受电弓碳滑板碳条的制备方法
CN106967438A (zh) 一种防雷降阻接地模块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03486A (zh) 铝电解槽用阴极冷捣糊制备方法
CN106146020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受电弓碳滑板碳条
CN102447207A (zh) 汽车发动机启动电机碳刷及其生产方法
CN106033862B (zh) 一种机车牵引电机用碳刷的制备方法
CN104577632B (zh) 一种电机用炭/炭‑石墨/铜电刷的制备方法
CN105845935A (zh) 一种利用特种石墨粉制备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6986321A (zh) 一种电炭材料用自渗透浸渍抑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5913B (zh) 一种电力机车用石墨烯改性炭/炭受电弓滑板的制备方法
CN114685177A (zh) 一种高强碳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37837A (zh) 一种高阻燃性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082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受电弓碳滑板的制备工艺
CN107161997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石墨接地网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4604A (zh) 一种基于纤维增强的受电弓滑板制备工艺
CN105801076A (zh) 一种内掺低熔点合金的导电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9731A (zh) 电机换向器、含碳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85763A (zh) 一种电动工具电机用电刷的制备方法
CN105481412B (zh) 基于液相熔融浸渍的C/Zr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6099A (zh) 一种用于制备吸尘器电机用电刷的材料
CN107785745A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电机的电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