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0079A - 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0079A
CN106980079A CN201610810842.2A CN201610810842A CN106980079A CN 106980079 A CN106980079 A CN 106980079A CN 201610810842 A CN201610810842 A CN 201610810842A CN 106980079 A CN106980079 A CN 106980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st
cavity
electronic unit
tes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08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0079B (zh
Inventor
郑石
金周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w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w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w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w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80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0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93Handling, conveying or loading, e.g. belts, boats, vacuum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通过分类机供给的电子部件与测试板相连接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包括:测试腔体,用于收容测试板,上述测试板用于读取多个电子部件的合格与否;移动腔体,用于收容上述转换板,上述转换板将来自多个电子部件的反馈信号转换为可读的读取信号,并向上述测试板提供;以及设置模块,使上述移动腔体以可对上述测试腔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根据本发明,由于移动腔体可对测试腔体进行相对移动,因此可提高产品组装性、部件更换效率以及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结合装置,即,使具有测试板的测试板组装体与分类机相结合,上述测试板对通过分类机供给的电子部件进行测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元件等电子部件在生产后发货前应经过测试。
一般而言,生产出来的半导体元件通过分类机(handler)供给到测试机。因此,需要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第20-2009-0009426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的图2所示的用于使分类机和测试机相结合的结合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命名为“支撑装置”或“操作机”)。
在现有技术中揭示了将测试机分为测试本体和测试头部,结合装置将测试头部与分类机相结合的技术。
但是,最近提出了在测试头部设有用于执行电子部件的测试的测试板的技术。即,可以使测试头部自身作为一个测试机发挥功能。
一般通过分类机供给的电子部件与设在测试机的测试插座电连接。并且,测试插座设置在被称作为界面板的接触板。
另一方面,在需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规格有变动的情况下,还需要替换与分类机相结合的测试机的部件。在此情况下,测试插座等部件由于露出在外部,因此易于更换,但借助接触板与外部隔绝的内部部件的更换作业则相当繁琐和麻烦。在借助接触板与外部隔绝的内部部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同样会产生这种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目的。
第一,提供一种在进行设有测试板的测试板组装体的内部部件的修理或更换作业等时,在作业过程中能够使接触板的干扰最小化的技术。
第二,进而提供一种能够使测试和测试插座之间的电连接作业变得简单的技术。
解决问题的方案
旨在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包括:转换板,通过测试板的控制来向电子部件发送测试信号之后,将来自电子部件的反馈信号转换为可读的读取信号,并向上述测试板提供,上述测试板用于读取由分类机供给的电子部件的合格与否;连接电缆,使上述测试板和上述转换板相互电连接;接触板,与上述转换板电连接,具有与由分类机供给的多个电子部件电接触的多个测试插座;测试腔体,用于收容上述测试板;供电模块,与上述测试腔体相结合,用于向上述测试板供电;移动腔体,用于收容上述转换板,以可对上述测试腔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设置模块,使上述移动腔体以可对上述测试腔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支撑体,以使上述测试腔体、移动腔体以及设置模块位于规定高度的方式支撑;安装基座,以可使上述支撑体向作为上述分类机侧的方向或相反方向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上述移动腔体与上述设置模块相结合。
上述设置模块包括:第一移动框架,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测试腔体相结合;第二移动框架,以可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移动框架相结合,并与上述移动腔体相结合;以及引导框架,使上述第二移动框架以可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移动框架相结合,并引导上述第二移动框架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上述引导框架具有折叠式导轨,上述折叠式导轨用于引导上述第二移动框架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从前后方向来看,借助上述折叠式导轨与上述第二移动框架相结合的上述移动腔体能够以从上述测试板的区域完全脱离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还包括电缆腔体,以位于上述测试腔体与上述移动腔体之间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移动框架相结合,并设置有多个上述连接电缆。
上述电缆腔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多个上述连接电缆的多个第一连接器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板,上述第一固定板具有多个第一设置孔,上述多个第一设置孔按照第一间隔排列形成,使多个上述第一连接器按照第一间隔固定设置;以及第二固定板,多个上述连接电缆的多个第二连接器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板,上述第二固定板具有多个第二设置孔,上述多个第二设置孔按照第二间隔排列形成,使多个上述第二连接器按照第二间隔固定设置,上述第一间隔和上述第二间隔互不相同。
上述接触板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上述转换板以及上述移动腔体相结合。
上述供电模块包括:设置框,具有多个设置槽;多个铜杆,分别插入固定于上述设置槽;以及盖子,防止上述多个铜杆向外部露出,多个上述设置槽的底部深度互不相同,上述盖子具有使多个电源线与上述多个铜杆相连接的连接孔。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随着接触板及移动腔体的移动,可确保作业空间,因此测试板组装体的内部作业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进而,由于接触板及移动腔体向沿着前后方向从测试腔体的区域脱离的方向移动,因此测试板组装体的内部作业变得更加简单。
第三,由于易于实现多个测试板和多个转换板的电连接,因此作业所需时间缩短,消除繁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的简图。
图2是设置于作为图1的结合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测试板组装体的一个测试模块TM的简图。
图3是作为图1的结合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测试板组装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对图3的测试板组装体的主要部分进行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适用于图3的测试板组装体的电缆腔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适用于图3的测试板组装体的供电模块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7是适用于图3的测试板组装体的设置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8示出了作业人员向前方拉拽移动腔体的状态。
图9示出了作业人员将移动腔体向右侧方向移动的状态。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110:测试板
120:转换板
130:连接电缆
131:第一连接器
132:第二连接器
140:接触板
150:测试腔体
160:电缆腔体
162:第一固定板
IH1:第一设置孔
163:第二固定板
IH2:第二设置孔
180:移动腔体
190:设置模块
191:第一移动框架
193:第二移动框架
194:引导框架
194a: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说明的简洁性,尽量省略或压缩重复说明,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100(以下简称为“结合装置”)的简图。
结合装置包括:测试板组装体TA、支撑体SB、安装基座MB、电动马达EM以及移动引导件MG。
测试板组装体TA与分类机(未图示)相结合,并具备多个测试模块,上述多个测试模块包括用于对作为电子部件的一种的半导体元件进行测试的测试板。对于这种测试板组装体TA,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支撑体SB以使测试板组装体TA位于规定高度的方式支撑,使测试板组装体TA妥当地与分类机相结合。
安装基座MB以使支撑体SB向分类机侧的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分类机侧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向,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后方向。根据这种方向定义,支撑体SB将向前后方向移动。
电动马达EM提供用于使支撑体SB向前后方向移动的动力。
移动引导件MG包括四个轨道R,引导支撑体SB向前后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结合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在支撑体SB向前后方向移动时,识别移动中的支撑体SB的位置的多个检测仪S1、S2、S3和控制仪(未图示)。
多个检测仪S1、S2、S3设置于安装基座MB,其作用在于,去除支撑体SB的移动动力,或者停止支撑体SB的移动。因此,优选地,在支撑体SB设有用于使多个检测仪S1、S2、S3检测支撑体SB的位置的传感设备。
第一检测仪S1检测向前方向移动的支撑体SB。若第一检测仪S1检测到支撑体SB,则控制仪关闭电动马达EM的电源,去除移动动力。
第二检测仪S2检测向后方向移动的支撑体SB。若这种第二检测仪S2检测到支撑体SB,则控制仪关闭电动马达EM的电源。
第三检测仪S3用于防止支撑体SB因惯性而出现过度的移动。为了停止支撑体SB的移动,这种第三检测仪S3与可控制电动马达EM的旋转轴的制动装置(未图示)一同使用,若第三检测仪S3检测到支撑体SB,则控制仪启动制动装置来使支撑体SB停止惯性移动。
当然,更进一步,为了限制因支撑体SB的惯性移动而带来的冲击以及过度的移动,本实施例的结合装置100可具有一个以上的适当材料的制动器(未图示)。
在上述结合装置100中,在使测试板组装体TA与分类机相结合的情况下,启动电动马达EM,并使支撑体SB向前方向移动,在需要对测试板组装体TA的作业时,使电动马达EM反转,使支撑体SB向后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借助多个检测仪S1、S2、S3和控制仪的工作,可以适当控制测试板组装体TA的前后移动位置。
作为参考,控制仪用于执行控制电动马达EM启动的工作的功能,根据来自通过作业人员操作的操作器的控制信号来启动电动马达EM或基于来自检测仪S1、S2、S3的信息来控制电动马达EM的工作。在此情况下,操作器能够以具备作业人员可操作的几个按钮的形态实现。例如,操作器可具备能够选择支撑体SB的前进或后退的多个选择按钮和用于启动电动马达EM的启动按钮。因此,作业人员可通过操作选择按钮来选择前进或后退之后,操作启动按钮,使支撑体SB向预定的方向前进或后退。如上构成操作器,是为了防止因作业人员的疏忽而引起的失误以及确保安全。并且,只有作业人员在保持相当于前进或后退的选择按钮的操作的同时依次或同时操作启动按钮才能设定成支撑体SB可进行移动。并且,在对选择按钮和启动按钮中的任一个进行操作的状态下,可设计成电动马达EM不工作。并且,若借助上述的多个检测仪S1、S2、S3检测到支撑体SB经过规定地点,则即使作业人员保持操作器的操作状态,也不会使电动马达EM驱动。这种设定是为了防止因作业人员的启动操作疏忽而导致的测试板组装体TA的冲突。
另一方面,可使控制仪位于操作器的内部,在此情况下,可防止因在结合装置100的内部设置额外的电脑或服务器而导致的费用增加以及装备尺寸增大的情况。
作为参考,图1示出了随着电动马达EM的驱动,移动轴MS一同旋转,并使支撑体SB移动的实施例,但在实施过程中,可对支撑体SB的移动结构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安装基座沿着前后方向设置长的齿条,在支撑体侧设置借助电动马达来旋转的小齿轮的结构来实现支撑体的移动。在使用齿条和小齿轮的情况下,能够以使电动马达和小齿轮一同移动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使齿条和小齿轮以配对方式设置于左右两侧。
<关于测试模块的说明>
图1中的作为结合装置100的主要结构的测试板组装体TA设置有多个测试模块TM。
图2是设置于测试板组装体TA的一个测试模块TM的简图。
测试模块TM包括:测试板110、转换板120、连接电缆、接触板140。
测试板110读取关于借助分类机供给的电子部件的合格与否,并控制转换板120,使得转换板120向多个电子部件发送测试信号。
转换板120通过测试板110的控制向电子部件发送测试信号之后,将来自电子部件的反馈信号或转换为测试板110可读的读取信号,并向测试板110提供。因此,转换板120可被命名为协议板。这种转换板120可通过连接电缆130与测试板110电连接,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连接电缆130相结合。
连接电缆130使测试板110和转换板120相互电连接。这种连接电缆130包括:第一连接器131、第二连接器132以及连接部分133。
第一连接器131与测试板110电连接。
第二连接器132与转换板120电连接。
连接部分133使第一连接器131与第二连接器132电连接,连接部分133优选由涂敷有铜线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等可弯曲的柔性材质构成。
另一方面,由于在各个测试模块TM中的测试板110与转换板120之间的信号移动时间互不相同时,因时间差而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错误,因此为了消除信号的移动时间差或计划外的误差,设置于多个测试模块TM的连接电缆130的多个铜线优选地全部具有相同的长度和粗度。并且,因连接部分133而存在测试板110与转换板120之间的间隔,这种间隔起到防止在对电子部件进行测试的期间内可能会发生的热的直接传递的作用。进而,柔性材质的连接部分133在进行除测试板110之外的其他部件的更换或修理时,防止作业冲击力传递到测试板110。
接触板140与转换板120电连接,并具有与借助分类机供给的多个电子部件电接触的多个测试插座TS。当然,一个接触板140设置有多个测试插座TS。并且,接触板14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后述的移动腔体相结合。
在本发明中,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接触板相结合是为了提高兼容性。例如,根据需要测试的电子部件的种类,分类机会有所不同。由此,由分类机供给的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隔也会有变化。但是,每次都购买包括具有与之对应的间隔的测试插座的测试机,无论在操作还是费用方面,都不值得优选。因此在本发明中,在更换分类机或需要测试的电子部件的情况下,只需更换接触板140就可以照常使用相同的测试机。即,额外设置具有与由分类机供给的多个电子部件电接触的测试插座的接触板140,以根据需要装拆的方式使用即可。并且为了以防万一,还可以更换如上所述的转换板120,使得转换板120可以与更多种类的电子部件兼容。
<关于测试板组装体的说明>
图3是测试板组装体TA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测试板组装体TA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测试板组装体TA包括:多个测试板110、多个转换板120、多个连接电缆130、多个接触板140、测试腔体150、电缆腔体160、供电模块170、移动腔体180以及设置模块190。
多个测试板110、多个转换板120、多个连接电缆130以及多个接触板140已在上文中做了说明,因此省略对其的省略。
测试腔体150在其内部收容有多个测试板110。测试板110借助作业人员的操作,从后方向前方移动,并收容于测试腔体150的内部。为此,在测试腔体15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设置轨道IR,多个设置轨道IR具有用于插入设置多个测试板110的设置槽。
电缆腔体160位于测试腔体150与移动腔体180之间,并设置有多个连接电缆130。如图5的分解立体图所示,这种电缆腔体160包括:收容框161、第一固定板162、第二固定板163以及把手164。
收容框161保持第一固定板162与第二固定板163之间的间隔,形成可收容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分133的收容空间ES。
第一固定板162与测试腔体150内的测试板110侧相向,用于固定多个连接电缆130的多个第一连接器131。这种第一固定板162具有多个第一设置孔IH1,上述多个第一设置孔IH1按照第一间隔D1排列形成,使多个第一连接器131按照第一间隔D1固定设置。
第二固定板163与移动腔体180内的转换板120侧相向,用于固定多个连接电缆130的多个第二连接器132。并且,第二固定板163具有多个第二设置孔IH2,上述多个第二设置孔IH2按照第二间隔D2排列形成,使多个第二连接器132按照第二间隔D2固定设置。
另一方面,收容多个转换板120之间的间隔或多个转换板120的移动腔体180的内部空间的面积受到多个测试插座TS的排列的限制,但测试腔体150的内部空间的面积则无需受到多个测试插座TS的排列的限制。例如,测试板110应具备固态硬盘(SSD)或迷你电脑等,根据情况,需要替换成将现有的测试板110的宽度进一步扩张的新的测试板110。因此,优先地,相比于受制于测试插座TS之间的间隔的多个转换板120之间的间隔,收容于测试腔体150的内部空间的多个测试板110之间的间隔应更宽。由于存在这种必要性,因此优选地,多个第一设置孔IH1之间的第一间隔D1大于多个第二设置孔IH2之间的第二间隔D2。但是,第一固定板162和第二固定板163应平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一设置孔IH1和多个第二设置孔IH2之间的直线距离互不相同。并且,在这种结构下,为了使收容于电缆腔体160的收容空间ES的多个连接电缆130的多个连接部分133的长度相同,优选地,多个连接部分133以至少一次被弯折的方式设置或者多个连接部分133由可弯曲的柔性材质构成。因此,多个连接电缆130的多个连接部分133的弯折或弯曲程度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具有几近直线的形态的情况。
把手164在作业人员引出电缆腔体160时使用。
供电模块170与测试腔体150的外侧相结合。这种供电模块170为了供给测试板110等的工作电源而设置。在本实施例的结合装置100中,由于构成测试板组装体TA的多个构成部件的工作电压互不相同,因此需要多个电源。但是,如果在数十个的测试模块TM中分别抽取3条电源线并直接连接于电源,会使电源线的设置变得复杂,其连接也非常繁琐。因此,在电源和多个测试板110之间连接用于中转供电的供电模块170。如图6所示,这种供电模块170包括:设置框171、三个铜杆172a、172b、172c以及盖子173。
设置框171具备可以插入固定有三个铜杆172a、172b、172c的三个设置槽IS1、IS2、IS3。并且,三个设置槽IS1、IS2、IS3的底部深度也各不相同。随之,铜杆172a、172b、172c的长度也可以互不相同。
三个铜杆172a、172b、172c分别插入设置于三个设置槽IS1、IS2、IS3。在此情况下,由于三个设置槽IS1、IS2、IS3的底部深度互不相同,因此三个铜杆172a、172b、172c的设置深度也互不相同。因此,不用担心混淆由三个铜杆172a、172b、172c供给的电源。
盖子173以使三个铜杆172a、172b、172c不向外部露出的方式覆盖。当然,由于多个电源线要与三个铜杆172a、172b、172c相连接,因此盖子173具备用于使多个电源线与三个铜杆172a、172b、172c相连接的多个连接孔JH。
如上具备供电模块170,可以从设置于供电模块170的三个铜杆172a、172b、172c获得必要的电源,因此组装性得到提高,不用担心出现错误连接电源等混淆情况。
移动腔体180在其内部收容多个转换板120。转换板120通过作业人员的操作,从前方向后方移动,并收容于移动腔体180的内部。为此,在移动腔体180的内部设有用于插入设置多个转换板120的插入孔IH。这种移动腔体180与设置模块190相结合。
另一方面,在移动腔体180的前面,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接触板140。并且,设置于多个接触板140的多个测试插座TS与收容于移动腔体180的多个转换板120电连接。在这种移动腔体180设置有把手181,上述把手181可以向前方拉拽移动腔体180或向后方推动移动腔体180,而且还可以向左右方向推动移动腔体180。
设置模块190以使移动腔体180与测试腔体150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为此,如图7的分解立体图所示,设置模块190包括:第一移动框架191、固定框架192、第二移动框架193以及导轨194。
第一移动框架191以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测试腔体150相结合。
固定框架192以使电缆腔体160相对于测试腔体150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配置。这种固定框架192具备与第一移动框架191相结合,并在前后方向长长的六个引导杆GS。这种六个引导杆GS向设置于测试腔体150的六个引导衬套GB(参照图4)插入来引导第一移动框架191以及固定框架192的前后移动。并且,六个引导杆GS可以使固定框架192和第一移动框架191以与测试腔体150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相结合。
第二移动框架193以能够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第一移动框架191相结合。这种第二移动框架193的前侧与移动腔体180相结合。
引导框架194以使第二移动框架193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第一移动框架191相结合。为此,引导框架194具备导轨194a以及移动部分194b。
导轨194a为折叠式,以向左右方向移动规定间隔的方式与第一移动框架191相结合,并引导移动部分194b的左右移动。即,导轨194a自身也向左右方向移动规定距离,而且还引导移动部分194b向左右方向的移动。
移动部分194b以向左右方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与导轨194a相结合。并且,在这种移动部分194b固定结合有第二移动框架193。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结合装置100的主要部位的工作进行说明。
结合装置100在使测试板组装体TA与分类机相结合的状态下需要进行测试板组装体TA内部的作业时,电动马达EM启动,使测试板组装体TA向后方后退。
例如,图3可以理解为在测试板组装体TA后退的状态下的测试板组装体TA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作业人员手握把手181向前方拉拽移动腔体180,由此扩大测试腔体150与电缆腔体160之间的间隔,相关内容可参照图8。
在如图8所示的状态下,作业人员在从移动腔体180分离接触板140之后,向前方拉拽收容于移动腔体180的转换板120进行分离。并且,如图9所示,向右侧推动移动腔体180,使移动腔体180向右侧移动。在此情况下,由于借助折叠式导轨194a来充分确保移动腔体180的移动距离,因此从前后方向来看,移动腔体180以完全从测试板110的区域脱离的方式配置。
在如图9所示的状态下,作业人员可以整体更换安装有多个连接电缆130的电缆腔体160,或者执行对于出现故障的个别连接电缆130进行更换的作业等。并且,若需要对电缆腔体160的后方的作业,则可以将电缆腔体160也一起去除之后执行作业。
作业完成后,通过上述动作的逆向动作来使移动腔体180向反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借助电缆腔体160的作用,多个测试板110和多个转换板120可以准确地进行电连接。当然,由于转换板120与测试插座TS电连接,因此终究使测试板110与测试插座TS之间的电连接以简单方式实现。
并且,作业人员启动电动马达EM等,使测试板组装体TA与分类机相结合。
如上所述,根据参照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转换板,通过测试板的控制来向电子部件发送测试信号之后,将来自电子部件的反馈信号转换为可读的读取信号,并向上述测试板提供,上述测试板用于读取由分类机供给的电子部件的合格与否;
连接电缆,使上述测试板和上述转换板相互电连接;
接触板,与上述转换板电连接,具有与由分类机供给的多个电子部件电接触的多个测试插座;
测试腔体,用于收容上述测试板;
供电模块,与上述测试腔体相结合,用于向上述测试板供电;
移动腔体,用于收容上述转换板,以能够对上述测试腔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
设置模块,使上述移动腔体以能够对上述测试腔体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
支撑体,以使上述测试腔体、移动腔体以及设置模块位于规定高度的方式支撑;
安装基座,以能够使上述支撑体向作为上述分类机侧的方向或相反方向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
上述移动腔体与上述设置模块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移动框架,以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测试腔体相结合;
第二移动框架,以能够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移动框架相结合,并与上述移动腔体相结合;以及
引导框架,使上述第二移动框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移动框架相结合,并引导上述第二移动框架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框架具有折叠式导轨,上述折叠式导轨用于引导上述第二移动框架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前后方向来看,借助上述折叠式导轨与上述第二移动框架相结合的上述移动腔体能够以从上述测试板的区域完全脱离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腔体,以位于上述测试腔体与上述移动腔体之间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移动框架相结合,并设置有多个上述连接电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缆腔体包括:
第一固定板,多个上述连接电缆的多个第一连接器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板,上述第一固定板具有多个第一设置孔,上述多个第一设置孔按照第一间隔排列形成,使多个上述第一连接器按照第一间隔固定设置;以及
第二固定板,多个上述连接电缆的多个第二连接器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板,上述第二固定板具有多个第二设置孔,上述多个第二设置孔按照第二间隔排列形成,使多个上述第二连接器按照第二间隔固定设置,
上述第一间隔和上述第二间隔互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板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上述转换板以及上述移动腔体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电模块包括:
设置框,具有多个设置槽;
多个铜杆,分别插入固定于上述设置槽;以及
盖子,防止上述多个铜杆向外部露出,
多个上述设置槽的底部深度互不相同,
上述盖子具有使多个电源线与上述多个铜杆相连接的连接孔。
CN201610810842.2A 2015-11-27 2016-09-08 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Active CN106980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67782 2015-11-27
KR1020150167782A KR102393040B1 (ko) 2015-11-27 2015-11-27 전자부품 테스트용 결합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0079A true CN106980079A (zh) 2017-07-25
CN106980079B CN106980079B (zh) 2019-09-13

Family

ID=59223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0842.2A Active CN106980079B (zh) 2015-11-27 2016-09-08 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93040B1 (zh)
CN (1) CN106980079B (zh)
TW (1) TWI611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09452B1 (ko) * 2021-01-11 2021-10-07 밸류플러스테크놀러지 주식회사 Ssd 테스트용 멀티 인터페이스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0879A (ja) * 1994-03-25 1995-10-13 Advantest Corp Ic試験装置のテストヘッド用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CN2482099Y (zh) * 2001-04-09 2002-03-13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测试分类机的测试头
CN2662261Y (zh) * 2003-11-07 2004-12-08 江阴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半导体测试分选机变温测试装置
CN101965521A (zh) * 2008-03-15 2011-02-02 泰克元有限公司 半导体元件测试系统、测试处理器、测试头、半导体元件测试器的界面区块、分类经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及支持半导体元件测试的方法
CN103792483A (zh) * 2014-01-24 2014-05-14 苏州工业园区世纪福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手机pcb板测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1165B1 (ko) * 2008-03-15 2010-09-10 (주)테크윙 반도체소자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테스트핸들러
KR101104413B1 (ko) * 2009-09-25 2012-01-16 세크론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트용 접속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테스트 핸들러
JP4765127B1 (ja) * 2010-07-30 2011-09-07 合同会社Pleson トレーユニット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0879A (ja) * 1994-03-25 1995-10-13 Advantest Corp Ic試験装置のテストヘッド用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CN2482099Y (zh) * 2001-04-09 2002-03-13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测试分类机的测试头
CN2662261Y (zh) * 2003-11-07 2004-12-08 江阴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半导体测试分选机变温测试装置
CN101965521A (zh) * 2008-03-15 2011-02-02 泰克元有限公司 半导体元件测试系统、测试处理器、测试头、半导体元件测试器的界面区块、分类经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及支持半导体元件测试的方法
CN103792483A (zh) * 2014-01-24 2014-05-14 苏州工业园区世纪福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手机pcb板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183A (zh) 2017-06-01
KR20170062230A (ko) 2017-06-07
TWI611192B (zh) 2018-01-11
CN106980079B (zh) 2019-09-13
KR102393040B1 (ko)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8551U (zh) Pcba板的检测工装
CN100514126C (zh) 用于平板显示器的检查方法和装置
US7523010B2 (en) Automated circuit board test actuator system
TW201516677A (zh) 用來檢測主機板之自動化檢測系統
CN103706576B (zh) 半导体元件测试用分选机
US20100048037A1 (en) Telescopic power connector
ITTO991077A1 (it) Apparecchiatura di prova per il collaudo di backplane o schede circuitali popolate.
CN106980079A (zh) 电子部件测试用结合装置
US6819099B1 (en) Programmable carrier plate for automated circuit board tester
CN206147027U (zh)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用试验台
TW201617758A (zh) 可摺式記憶體卡匣
KR102473315B1 (ko) 전자부품 테스트용 핸들러의 가압장치
KR101028968B1 (ko) 램프 테스트 지그
IE20010536A1 (en) A test fixture for test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1942589U (zh) 墨盒测试设备
CN104374960A (zh) 一种线束通电测试夹具
CN203751528U (zh) 分体式激光打标机
CN205506981U (zh) 驱动产品的测试装置
CN108072831B (zh) 整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EP2693568B1 (en) Module connector for uninterrupted communication
JP4563922B2 (ja) デバイス試験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試験方法
US20230120501A1 (en) Functional test head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H0225268Y2 (zh)
CN210323268U (zh) 一种pcb板老化设备
CN220381682U (zh) 实训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