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9482B - 出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出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69482B CN106969482B CN201611262834.5A CN201611262834A CN106969482B CN 106969482 B CN106969482 B CN 106969482B CN 201611262834 A CN201611262834 A CN 201611262834A CN 106969482 B CN106969482 B CN 1069694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housing
- housing axis
- guid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divergence, convergence or oscillation of air strea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having parallel rods or lamellae directing the outflow, e.g. the rods or lamellae being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3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 B60H1/3442—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the frame being spheric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出口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外空气引导表面,内空气引导表面,其与外空气引导表面间隔开且面向外空气引导表面,内外空气引导表面形成出口流动通道,其相对壳体轴线在空气入口孔和与空气入口孔相反的空气出口孔之间延伸,形成空气出口孔的出口流动通道末端段至少包括第一及第二圆周段,第一及第二圆周段以一圆周距离相对壳体轴线设置,使得通过空气入口孔的入口气流产生流经其中的第一气流分量,第二圆周段产生流经其中的第二气流分量,其中第一及第二圆周段在交叉点处相交,交叉点位于空气出口孔侧的壳体外部,引导装置,和连接至引导装置并且在其中引导的气流调节构件,以便改变相交的第一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车辆内部通风的出口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20140357178A1公开了一种通风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使车辆内部通风的出口装置,所述出口装置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形成并且允许不同的设计。
这些目标通过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来实现。进一步的实施例在相关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产生出口流来使车辆内部通风的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出口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
外空气引导表面,其相对于壳体的壳体轴线在空气入口孔和空气出口开口之间延伸,所述空气出口孔与空气入口开口相反,其中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围绕所述壳体轴线连续延伸闭合,
内空气引导表面,其围绕所述壳体轴线连续延伸闭合并且与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间隔开且面向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其中所述内空气引导表面和外空气引导表面形成出口流动通道,其中形成空气出口孔的出口流动通道的末端段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圆周段,所述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圆周段彼此以一圆周距离相对于所述壳体轴线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圆周段的方向在交叉点处彼此相交,所述交叉点位于所述空气出口孔侧的壳体外部,使得,由通过所述空气入口孔的入口气流引起的、流经所述第一圆周段的第一气流分量和流经所述第二圆周段的第二气流分量在离开所述壳体之后使彼此偏转,
气流调节构件,其具有垂直于所述壳体轴线的横截面直径,在所述壳体轴线的相同位置处,每一气流调节构件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出口流动通道朝相同方向的横截面直径,并且所述气流调节构件能够在与所述壳体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用于阻塞所述第一或第二圆周段之一中的气流并且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从而改变出口流的方向,以及
引导装置,用于在与所述壳体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气流调节构件。
特别地,当与所述壳体轴线交叉地观察时,所述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圆周段朝向彼此,使得第一圆周段的和第二圆周段的方向在交叉点处彼此相交,所述交叉点位于空气出口孔侧的壳体外部。
特别地,所述气流调节构件联接至第一引导装置并且由第一引导装置引导,从而能够在第一调节状态和第二调节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调节状态中,所述气流调节部件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一圆周段并且至少部分从第二圆周段中移除,在所述第二调节状态中,所述气流调节部件至少部分从第一圆周段中移除并且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二圆周段中,以便改变第一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从而改变出口流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产生出口流来使车辆内部通风的出口装置,所述出口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
外空气引导表面,
内空气引导表面,其与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间隔开并且面朝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其中所述内空气引导表面和外空气引导表面形成出口流通道,所述出口流通道相对于壳体的壳体轴线在空气入口孔和空气出口孔之间延伸,所述空气出口孔与空气入口孔相反,其中在空气出口孔处形成空气出口孔的出口流动通道的末端段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圆周段,所述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圆周段彼此以一圆周距离相对于所述壳体轴线设置,并且能够彼此相对,并且当与所述壳体轴线交叉地观察时朝彼此延伸,使得通过空气入口孔的入口空气流使得第一圆周段产生流经其中的第一空气流分量以及第二圆周段产生流经其中的第二空气流分量,第一空气流分量和第二空气流分量在离开壳体后彼此相交,
引导装置,以及
气流调节构件,所述气流调节构件联接至该引导装置并且在该引导装置中引导,从而能够在第一调节状态和第二调节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调节状态中,所述气流调节部件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一圆周段并且至少部分从第二圆周段中移除,在所述第二调节状态中,所述气流调节部件至少部分从第一圆周段中移除并且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二圆周段中,以便改变第一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
根据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和内空气引导表面在壳体内周向延伸,以便第一圆周段和第二出口通道段为连续流动通道内的段,优选地,所述连续流动通道具有环形几何形状。特别地,所述第一圆周段和所述第二圆周段彼此径向地相对。特别地,所述出口流动通道能够具有环形横截面。进一步地,在这方面,形成所述出口流动通道的内空气引导表面和外空气引导表面能够具有环形剖面。
一般而言,当沿所述壳体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气流调节构件可以具有圆形形状。
根据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引导装置提供气流调节构件绕壳体轴线的旋转运动。
根据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引导装置提供气流调节构件的平移运动,所述平移运动指向壳体轴线。
根据出口装置实施例,所述出口装置包括位于壳体中并且固定至壳体的内部主体,所述内部主体包括面向空气入口孔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反定向的第二端,面向外空气引导表面并且形成出口通道段的所述内空气引导表面位于内空气引导表面和外空气引导表面之间。
特别地,所述壳体能够包括:
壳体壁,其具有形成通道的内表面,所述通道相对于壳体轴线在空气入口孔和与空气入口开口相反的空气出口孔之间延伸,
内部主体,其位于壳体中并且固定至壳体,所述内部主体包括面向空气入口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反定向的第二端、外空气引导表面以及通孔,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面向内表面并且形成通道的出口通道段,该出口通道段位于外引导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所述通孔沿壳体轴线延伸通过内部主体。
根据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出口装置包括致动装置以及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用于当所述气流调节构件处于打开位置并且至少部分从壳体壁中移除时,与壳体的壳体轴线交叉的方向引导壳体处的致动装置或者其中的套筒装置。所述出口装置的实施例能够包括:
套筒装置,其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并且包括延伸穿过所述套筒装置的通道,
致动杆,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并在所述通道内被引导,所述致动杆包括第一杆端和与第一杆端相反设置的第二杆端,
固定在所述第二杆端处的气流调节构件,其中,在关闭位置中,处于第一杆位置的气流调节构件周向接触内表面并且由此关闭通道,以及其中,在打开位置中,当所述气流调节构件朝所述壳体轴线的方向移动到第二杆位置时,所述气流调节构件打开通道,
一般而言,所述致动杆的运动能够手动或者由连接至致动杆的驱动单元(例如电机或执行器)来提供。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由通过不同空气通道段输送的流动碰撞产生的外部空气流的方向取决于由通道段输送的相应空气流量。如果不同空气通道段的流量相等,则所产生的方向处于通道段的向外方向的中间,更特别地,沿着壳体轴线的方向。如果由一个通道段输送的流量较低,则产生的外部气流具有更接近另一通道段向外方向的方向。
进一步的优点在于:在出口处没有多个翅片,也没有可移动表面。除了控制旋钮(如果存在)的位置和/或取向之外,通气口的外观基本上不根据所选择的流动方向而改变。出口可以方便地清洗。移动部件更少,降低组装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在其出口段中的凹口,所述套筒装置延伸通过该凹口路,所述凹口具有这样的形状,其最大宽度大于位于凹口内的套筒装置的轴向段的直径,使得当所述气流调节构件处于打开位置中时,所述套筒装置能够至少在与所述壳体轴线交叉的方向的第一垂直方向上移动,其中,由此所述气流调节构件在所述第一垂直方向上从中间位置移动到错位位置,以偏离出口流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气流调节构件可沿壳体轴线移动,所述出口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联接至致动杆和套筒装置并且配置为用于相对套筒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这方面,所述定位装置能够配置为使得其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两者均提供为稳定位置。所述定位装置能够为推-推机构(push-push-mechanism)。
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出口装置包括引导装置,用于与壳体的壳体轴线交叉地引导壳体处的套筒。在这方面,所述引导装置能够实现为,使得所述引导装置提供套筒装置与壳体轴线交叉地相对于壳体的引导运动。
特别地,所述引导装置能够通过套筒装置和壳体的引导表面实现,所述引导表面交替地面向并且彼此接合或接触,使得套筒装置在套筒与壳体轴线交叉地移动期间相对于壳体轴线处于固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出口装置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空气入口开口并且被压靠在套筒装置面向空气出口孔的支承面上,所述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反并且被压靠壳体的第二支承面上,其中所述偏置装置被偏置为,使得所述偏置装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被彼此挤压分开。特别地,所述偏置装置能够是压力弹簧。
在本文中,相对参考方向或参考轴线的表述“沿着”,特别是在具有特定方向或特定轴线的指示的上下文中,通常指的是相应方向或相应轴线局部偏离最小角度315度以及最大角度45度,并且优选地,偏离参考方向或参考轴线最小角度22.5度。
在本文中,相对参考方向或参考轴线的表述“交叉”,特别是在具有特定方向或特定轴线的指示的上下文中,通常指的是相应方向或相应轴线局部偏离一角度,该角度处于45度和135度之间,并且优选地,从参考方向或参考轴线偏离67.5度和112.5度之间的角度。
特别地,在本文中,所述出口流动通道的末端段限定为具有沿壳体轴线的长度,该长度等于第二端部处的空气入口开口处的内空气引导表面的最小直径的1/20。
进一步地,在本文中,一般而言,出口流动通道的末端段的方向为沿壳体轴线的末端段的横截面的相应圆周段的质心连接线的方向。其中,横截面的圆周段被限定为,使得当沿壳体轴线观察时,这些段并排或共存,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空气入口开口处的内空气引导表面的最小直径的1/10。如果该连接线是曲线,则采用到连接线的距离的积分为最小的直线。在替代的定义中,出口流动通道的末端段的方向为,当气流在出口孔处离开通道时被引导的方向。
特别地,所述出口装置设计为,使得交叉点的位置位于距空气出口孔的一距离处,该距离最小值例如为空气出口孔处的内空气引导表面的直径的一半。进一步地,和/或交叉点位于距空气出口孔的一距离处,该距离最大值例如为空气出口孔处的内空气引导表面的最小直径的十倍。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理解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出口装置包括出口流动通道和气流调节构件,其中出口流动通道由外空气引导表面和内空气引导表面所限定,其中气流调节构件处于中间位置;
图2是图1的出口装置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其中图2的视图为沿图1的线L2-L2所截取;
图3是图1的出口装置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该正视图由图1的线L3-L3所限定;
图4是图1的出口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气流调节构件采取延伸位置,其中气流调节构件在出口流动通道的圆周段中部分地延伸;
图5是图1的出口装置实施例的截面图,其中该截面图由图4的线L5-L5所限定;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出口装置具有壳体、致动装置以及气流调节构件,壳体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内部主体,致动装置具有致动杆,其中出口装置显示处于操作状态,其中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处于打开位置,并且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的壳体轴线处于中间位置;
图7是图6的出口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出口装置显示处于操作状态,其中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处于关闭位置,并且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的壳体轴线处于中间位置;
图8是图6的出口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出口装置显示处于操作状态,其中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处于打开位置,并且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的壳体轴线处于半错位位置,使得出口流动方向部分偏离;
图9是图6的出口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出口装置显示处于操作状态,其中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壳体处于打开位置,并且气流调节构件相对于图8所示的状态处于更错位的位置,使得出口流动方向偏离更多。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内部V通风的出口装置1的实施例。出口装置1包括通道C,所述通道C气动连接空气入口孔11和空气出口孔12,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H的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开口11相反的位置。出口装置1尤其包括具有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和内空气引导表面30a的壳体H,内空气引导表面30a远离外空气引导表面10a隔开并且面向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形成环形出口流动通道22,环形出口流动通道22在空气入口孔11和空气出口孔12之间至少部分延伸,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H的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开口11相反的位置。在图1的实施例中,通道C包括入口流动通道21和出口流动通道22,空气入口孔11为入口流动通道21的外端,出口流动通道22通过形成通道C连接入口流动通道21并且具有空气出口孔12作为其外端。在这方面,对于壳体H,出口流动通道22为通道C的一部分,从而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部分定界沿着壳体H的壳体轴线D1延伸的通道C。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4,出口装置1包括壁装置130,壁装置130包括主壁131和握持壁132。沿着壳体轴线D1观察时,主壁131和握持壁132位于彼此后方。握持壁132位于空气入口开口11一侧,主壁131位于空气出口开口12一侧。主壁131和握持壁132形成容纳气流调节构件163的空间,使得气流调节构件163可以在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内空气引导表面30a为壁装置130的外表面,壁装置130形成内部主体。主壁131和握持壁132可以成形为分开的部件,从而主壁131和握持壁132彼此分离。例如,可以通过裂缝(rip)将主壁131和握持壁132固定到壳体壁1。可替换地,主壁131和握持壁132可以成形为单一的部件。在这方面,主壁131或握持壁132尤其可以通过例如裂缝固定到壳体壁1,主壁131和握持壁132可以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这方面,气流调节构件163可以包括所述连接部件贯穿的开口。
进一步地,出口装置1包括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围绕壳体轴线D1连续延伸闭合、远离外空气引导表面10a隔开并且面向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形成出口流动通道22。出口流动通道22的末端段23形成空气出口孔12,并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关于壳体轴线D1彼此相对设置。
不仅在该实施例中,而且此处一般来讲,以彼此为一周向距离设置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所述周向距离可以限定为相当于所述空气入口开口处的所述内空气引导表面的最小直径的1/10。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尤其可以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的方向在交叉点P上彼此相遇,交叉点P位于空气出口孔12一侧的壳体H外部。因此,当入口空气流F0经过空气入口孔11时,第一气流分量流过第一圆周段23a,第二气流分量流过第二圆周段23b,所述第一气流分量和所述第二气流分量从壳体H离开后使彼此偏斜。
此处用于说明,离开的所述第一气流分量和所述第二气流分量的方向分别用附图标记3a和3b指定,离开的所述第一气流分量和所述第二气流分量的流线分别用附图标记2a和2b指定。
进一步地,不仅在该实施例中,而且此处一般来讲,出口装置1还包括用于引导气流调节构件163的引导装置G1。在该实施例中,引导装置G1由壁装置130的表面形成,从而引导气流调节构件163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运动。气流调节构件163具有垂直于壳体轴线D1的截面直径,气流调节构件163的每个截面直径都小于朝同一方向的壳体轴线D1的同一位置上的出口流动通道22的截面直径。气流调节构件163在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用于堵塞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其中一个的气流,并用于改变第一气流分量23a和第二气流分量23b的体积流量比,由此改变出口流F1的方向。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内部V通风的出口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出口装置1包括通道C,所述通道C气动连接空气入口孔11和空气出口孔12,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H的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开口11相反的位置。出口装置1尤其包括具有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和内空气引导表面30a的壳体H,内空气引导表面30a远离外空气引导表面10a隔开并且面向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形成出口流动通道22,出口流动通道22在空气入口孔11和空气出口孔12之间至少部分延伸,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H的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开口11相反的位置。在图6的实施例中,通道C包括入口流动通道21和出口流动通道22,空气入口孔11为入口流动通道21的外端,出口流动通道22通过形成通道C连接入口流动通道21并且具有空气出口孔12作为其外端。在这方面,对于壳体H,出口流动通道22为通道C的一部分,从而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部分定界沿着壳体H的壳体轴线D1延伸的通道C。
根据所示实施例,具有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的壳体壁10或壳体H在壳体壁10或壳体H的第一轴向端部11a处形成空气入口孔11,在壳体壁10或壳体H的第二轴向端部12a处形成空气出口孔12,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开口11相反的位置。在这方面,壳体壁10包括通道C的入口段17和通道C的出口段18,入口段17具有在入口段17内侧的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的入口段表面17a,出口段18具有在出口段18内侧的出口段表面18a,在壳体轴线D1上观察时,出口段表面18a连接到入口段表面17a。入口段表面17a和出口段表面18a形成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入口段17由入口段表面17a形成,出口段18位于出口段表面18a和内空气引导表面30a之间。
一般来说,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可以为内壁130(图1)的表面或位于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图6)内并固定到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图6)的内部主体30的表面。面对出口段表面18a的内壁130(图1)的表面和内部主体30的表面分别形成空气位移主体并提供流动表面。
出口流动通道22包括关于壳体轴线D1的末端段23。末端段23形成空气出口孔12。进一步地,出口流动通道22或末端段23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关于壳体轴线D1相对彼此以一距离周向设置。与壳体轴线D1交叉观察时,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朝着彼此延伸,从而通过空气入口孔11的入口空气流,两个出口通道段22产生流过所述第一圆周段的第一气流分量和流过所述第二圆周段的第二气流分量,所述第一气流分量和所述第二气流分量从壳体H离开后彼此交叉。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为一个连续末端段23的部分分段。
出口流动通道22的末端段23为出口流动通道22的外部末端段并形成空气出口孔12。出口流动通道22的末端段23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关于壳体轴线D1彼此以一周向距离周向设置。当入口空气流经过空气入口孔11时,第一气流分量流过第一圆周段23a,第二气流分量流过第二圆周段23b。与壳体轴线D1交叉观察时,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朝着彼此延伸,从而当入口空气流经过空气入口孔11时,所述第一气流分量的方向3a和第二气流分量的方向3b从壳体H离开后在交叉点P处彼此交叉。
从图3可以看出,所示实施例包括周向闭合通道段的末端段23,从而存在位于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之间并彼此相对的另外的圆周段23c和圆周段23d。在图1和2的实施例中,与壳体轴线D1交叉观察时,圆周段23c和圆周段23d也朝着彼此延伸,从而当入口空气流经过空气入口孔11时,流过圆周段23c和圆周段23d的气流分量从壳体H离开后彼此交叉。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与壳体轴线D1交叉观察时,用于产生气流分量的圆周段的方向从壳体H离开后彼此交叉,不需要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可以在彼此下方。空气出口的设计尤其可以使得空气出口孔12的所有出口位置的流动方向在点P处交叉。
图6和7的实施例包括引导装置G1和气流调节构件63,引导装置G1可以认为是第一引导装置G1,气流调节构件63连接到引导装置G1并在引导装置G1上引导,引导装置G1用于在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气流调节构件63。气流调节构件63与壳体轴线D1交叉延伸。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板状气流调节构件6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构件可以为球截形(见图2)。
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引导装置G1可以包括面对彼此的两个引导表面,气流调节构件63位于两个引导表面之间。在图6的实施例中,气流调节构件63设置在面对空气入口开口11的内部主体30上。
通过引导装置G1,气流调节构件63可以在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移动。驱动杆60可以固定到气流调节构件63,气流调节构件63沿着壳体轴线D1在凹口中延伸。在驱动杆60的末端,可以形成操作装置69,操作装置69可以位于壳体H外部,从而在不同调节状态中手动移动气流调节构件63。气流调节构件63可以在第一调节状态和第二调节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调节状态中,气流调节构件63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一圆周段并且完全或至少部分从第二圆周段中移开,在所述第二调节状态中,气流调节构件63完全或至少部分从第一圆周段中移开并且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二圆周段中,从而改变第一气流分量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内部V通风的出口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出口装置1包括具有壳体壁10的壳体H,壳体壁10具有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定界沿着壳体H的壳体轴线D1延伸的通道C。具有通道C的壳体壁10在壳体壁10的第一轴向端部11a处形成空气入口孔11和壳体壁10的第二轴向端部12a处形成空气出口孔12,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开口11相反的位置。在这方面,壳体壁10包括入口段17和出口段18,入口段17具有在入口段17内侧的入口段表面17a,出口段18具有在出口段18内侧的出口段表面18a,在壳体轴线D1上观察时,出口段表面18a连接到入口段表面17a。入口段表面17a和出口段表面18a形成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入口段17形成空气入口孔11,出口段18形成空气出口孔12,所述空气出口孔12关于壳体H的壳体轴线D1,位于与空气入口孔11相对的位置。
此处一般来讲,沿着壳体轴线D1观察时,出口段18在内空气引导表面30a的长度上方延伸。
进一步地,壳体H包括位于壳体壁10内并固定到壳体壁10的内部主体30。内部主体30包括第一端部31和第一端部32,第一端部31面对壳体壁10的第一轴向端部11a并且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空气入口孔11上或靠近空气入口孔11,第一端部32面对壳体壁10的第二轴向端部12a并且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空气出口孔12上。内部主体30包括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实际上是所述内部主体的外表面并面对尤其在壳体壁10的出口段18内的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内部主体30在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内的定位使得内部主体30的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尤其是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的出口段表面18a,形成通道C的出口通道段22。出口流动通道22包括关于壳体轴线D1的末端段23。末端段23形成空气出口孔12。
优选地,壳体H的形成使得单独的出口通道段22围绕壳体轴线D1完全周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圆周段C1和第一圆周段C2为一个连续末端段23的部分分段。
出口流动通道22的末端段23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C1和第二圆周段C2,第一圆周段C1和第二圆周段C2关于壳体轴线D1彼此以一周向距离周向设置。圆周段C1和圆周段C2也可以位于彼此后方。当入口空气流经过空气入口孔11时,第一气流分量流过第一圆周段C1,第二气流分量流过第二圆周段C2。与壳体轴线D1交叉观察时,第一圆周段C1和第二圆周段C2朝着彼此延伸,从而当入口空气流经过空气入口孔11时,所述第一气流分量和第二气流分量从壳体H离开后在交叉点P处交叉相遇并彼此影响或使彼此偏离。
气流调节构件63可以在第一调节状态和第二调节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调节状态中,气流调节构件63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一圆周段C1(图5中的径向间隙A1)并且完全或至少部分从第二圆周段C2(图5中的径向间隙A2)中移开,在所述第二调节状态中,气流调节构件63完全或至少部分从第一圆周段C1中移开并且至少部分延伸进第二圆周段C2中,从而改变交叉的第一气流分量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
如图6所示,内部主体30可以包括通孔40,通孔40沿着壳体H的壳体轴线D1、穿过内部主体30、在通过形成第一开口41的内部主体30的第一端部31和通过形成第二开口42的第二端部32之间延伸。
一般来讲,出口装置1可以进一步包括以驱动杆60的形式的驱动装置A,驱动杆60优选地贯穿出口孔12到达壳体壁10的外部,从而驱动杆60以及由此气流调节构件63可以手动移动。第一引导装置G1可以包括壳体壁10的引导表面,所述壳体壁10的引导表面与壳体轴线D1交叉延伸并容纳驱动杆60或者连接到驱动杆60的驱动杆60的握持构件。因此,第一引导装置提供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驱动杆60的运动。与壳体轴线D1交叉延伸的壳体壁提供形成所述空气出口孔的一个开口或多个开口。
进一步地,出口装置1可以包括第二引导装置G2,第二引导装置G2可以包括套筒装置50、驱动杆60和气流调节构件63:套筒装置50尤其包括套筒51,套筒51伴随着套筒51的纵向方向穿过通孔40延伸,并且包括通道55,通道55通过形成第一开口53和第二开口54,分别贯穿套筒装置50和套筒51,第一开口53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内部主体30的第一端部31上或靠近内部主体30的第一端部31,第二开口54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内部主体30的第二端部32上或靠近内部主体30的第二端部32。优选地,第一开口53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内部主体30的外部。优选地,第二开口54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内部主体30的外部。
驱动杆60可移动地设置在通道55内,使得在此处通过第二引导装置G2,通过接触形成通道55的内部圆周表面51a,引导驱动杆60。驱动杆60包括第一杆端61和第二杆端62,第一杆端61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第一开口53外部、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内部主体30外部,第二杆端62与第一杆端61相反设置。在第一杆端61处或第一杆端61上,在设置手动驱动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或者可以附加把手或任何其它操作装置69。
气流调节构件63固定在第二杆端62上。优选地,气流调节构件63可以沿着壳体轴线D1在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内移动,尤其在入口段17的入口段表面17a内移动。分别形成气流调节构件63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以及入口段17的入口段表面17a,使得当驱动杆60在第一杆位置时,气流调节构件63在闭合位置上闭合通道C,当驱动杆60在第二杆位置时,气流调节构件63在打开位置上打开通道C。当围绕壳体轴线D1延伸的气流调节构件63的圆周边缘段邻接外空气引导表面10a时,气流调节构件63闭合通道C。在该状态下,驱动杆60和套筒51关于壳体轴线D1在各自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当气流调节构件63的圆周边缘段63a从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移开并且围绕壳体轴线D1至少在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的圆周的部分分段上方于圆周边缘段63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之间留下间隙Z时,气流调节构件63打开通道C。气流调节构件63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杆位置用于调节空气流体积。
进一步地,出口装置1包括第一引导装置G1,第一引导装置G1用于提供套筒51相对壳体H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引导运动。可以通过套筒51或设置在套筒51上的组件的引导表面和壳体H的引导表面14实现第一引导装置G1,可替换地,套筒51或设置在套筒51上的组件的引导表面和壳体H的引导表面14彼此面对并且接合或接触,从而在套筒51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运动期间,套筒51相对于壳体轴线D1在固定位置上。
在这方面,壳体10在其第二端部32上可以包括凹口15,凹口15具这样的形状,其最大宽度大于套筒装置50或套筒51的位于凹口15内的轴向段56的直径,从而当气流调节构件63在其打开位置时,套筒51可以至少在第一垂直方向V与壳体轴线D1交叉移动。因此,气流调节构件63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移位位置,从而在同一方向上调整出口流方向,在该方向上,气流调节构件63随着沿着内部主体30的第一部分流而移动(图8),第一部分流的更高流量使得沿着内部主体30的第二部分流偏离,第一部分流的更低流量关于壳体轴线D1位于第一部分流的相对位置。凹口15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或椭圆形状,从而提供轴向段56和通过引导装置G的套筒装置50在与壳体轴线D1交叉延伸的平面上的运动。凹口15可以具有狭缝形状,从而提供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特定方向上或与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特定方向相反的运动。
另外可替换地,如图8所示,引导装置G可以包括偏压装置80。偏压装置80包括第一表面或端部81和第二表面82,第一表面或端部81面对空气入口开口11并对着套筒装置50或套筒51的面对空气出口孔12的引导表面54被按压,第二表面82位于与第一表面或端部81相反的位置并对着壳体H尤其是壳体壁10或内部主体30的第二引导表面14被按压。偏压装置80配置为压缩偏压装置80,压缩偏压装置80意味着偏压装置80的偏压使得偏压装置80的第一表面81和第二表面82脱离彼此被按压。偏置装置80尤其可以由压力弹簧形成。关于偏置装置80施加的偏压力,偏置装置80的尺寸使得可以通过与壳体轴线D1交叉移动驱动杆60尤其是驱动杆60的第二杆62,相对壳体H与壳体轴线D1交叉移动偏置装置8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表面或端部81和套筒装置50的引导表面54邻接以及第二表面或端部82和壳体10的引导表面14的邻接实现引导装置G。
出口装置1可以包括联接到驱动杆61和套筒装置50的定位装置70。定位装置70的配置使得定位装置70在第一杆位置和第二杆位置之间移动驱动杆60。进一步地,定位装置70的配置可以使得定位装置70提供第一杆位置和第二杆位置,第一杆位置和第二杆位置都作为驱动杆60轴向固定的稳定位置。在这方面,定位装置70可以作为推推式机构实现。定位装置70可以分别位于壳体H和内部主体30的凹口19中或分别在壳体H和内部主体30的凹口19中成为一体。
以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出口装置1实施例的操作:
在出口装置1的预定操作状态中,具有入口流方向F0的空气流流进空气入口孔11以及具有排出流方向F1、F2、F3的空气流排出空气出口开口12。
图6和7的比较示出了通过气流调节构件63从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的位移形成间隙Z,空气流过空气入口孔11并通过间隙Z和出口段18,从而空气流经过出口开口12排出。如图1和2所示,出口装置1可以配置为使得当套筒51相对壳体轴线D1在中间位置并在壳体轴线D1所在的垂直平面内时,同一流量的空气在气流调节构件63的两侧通过间隙Z。在这方面,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可以具有旋转对称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排出流方向F1具有和壳体轴线D1相同的方向。
当气流调节构件63从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在圆周区域上移位并且形成间隙Z或者间隙Z在该圆周区域上增大时,驱动杆60或者套筒51可以从驱动杆60或者套筒51的中间位置在与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移位。因此,该圆周区域上的圆周边缘段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之间的间隙Z只在围绕壳体轴线D1延伸的外空气引导表面10a的圆周的部分分段上方产生。根据图3,如果横过壳体轴线D1在第一移位方向M上将驱动杆60或者套筒51移位,那么排出空气流的方向F2被偏离并在第一移位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速度分量。在图4中,根据图3横过壳体轴线D1在第一移位方向上将驱动杆60或者套筒51进一步移位,排出空气流的方向F2被偏离并在第一移位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速度分量。
Claims (9)
1.出口装置(1),通过产生出口流(F)来使车辆内部通风,所述出口装置(1)包括壳体(H),所述壳体(H)具有:
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其相对于壳体(H)的壳体轴线(D1)在空气入口孔(11)和空气出口孔(12)之间延伸,所述空气出口孔(12)与空气入口孔(11)相反,其中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围绕所述壳体轴线(D1)连续延伸闭合;
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其围绕所述壳体轴线(D1)连续延伸闭合并且与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10a)间隔开并且面向所述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其中所述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和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形成出口流动通道(22),其中形成空气出口孔(12)的出口流动通道(22)的末端段(23)至少包括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所述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彼此以一圆周距离相对于所述壳体轴线(D1)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圆周段(23a)和第二圆周段(23b)的方向在交叉点(P)处彼此相交,所述交叉点(P)位于所述空气出口孔(12)侧的壳体(H)外部,使得,由通过所述空气入口孔(11)的入口气流(F0)引起的、流经所述第一圆周段(23a)的第一气流分量和流经所述第二圆周段(23b)的第二气流分量在离开所述壳体(H)之后使彼此偏转;
气流调节构件(63、163),其具有垂直于所述壳体轴线(D1)的横截面直径,在所述壳体轴线(D1)的相同位置处,每一气流调节构件(63、163)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出口流动通道(22)朝相同方向的横截面直径,并且所述气流调节构件(63、163)能够在与所述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用于阻塞所述第一圆周段或第二圆周段之一中的气流并且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气流分量和第二气流分量的体积流量比,从而改变出口流(F1)的方向;以及
引导装置(G1),用于在与所述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上引导所述气流调节构件(63、1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当与壳体轴线(D1)交叉地观察时,所述气流调节构件(63、163)处于内空气引导表面(30a)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气流调节构件(63、163)置于内空气引导表面(30a)面向空气入口孔(11)的端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圆周段(23a)和所述第二圆周段(23b)彼此径向地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出口装置(1)包括进一步的引导装置(G2),所述进一步的引导装置(G2)提供沿壳体轴线(D1)指向的气流调节构件(63、163)的平移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气流调节构件(63、163)联接到一电机,所述电机配置为用于移动气流调节构件(63、16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出口装置(1)包括致动杆(60),所述致动杆(60)固定到气流调节构件(63、163)并且能被手动移动以阻挡所述出口流动通道(22)中的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出口装置(1)包括位于述壳体(H)中并固定于壳体(H)上的内部主体(30),所述内部主体(30)包括面向空气入口孔(11)的第一端(31)、与第一端(31)相反定向的第二端(32),其中所述内部主体(30)包括内空气引导表面(30a),所述内空气引导表面(30a)面向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并且形成出口流动通道(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口装置(1),其中,所述出口装置(1)包括第二引导装置(G2),用于朝沿壳体轴线(D1)的方向引导气流调节构件(63、163),其中所述出口装置(1)包括:
通孔(40),其沿所述壳体轴线(D1)延伸通过内部主体(30);
套筒装置(50),其延伸通过所述通孔(40)并且包括延伸通过所述套筒装置(50)的通道(55);
致动杆(6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通道(55)内并在所述通道(55)内被引导,所述致动杆(60)包括第一杆端(61)和与第一杆端(61)相反设置的第二杆端(62);
固定在所述第二杆端(62)处的气流调节构件(63、163),其中所述致动杆(60)延伸通过通道(55),其中,在关闭位置,处于第一杆位置的调节板周向地接触外空气引导表面(10a)并且由此关闭通道(C),以及其中,在打开位置,当所述调节板朝所述壳体轴线(D1)的方向移动到第二杆位置时,所述调节板打开通道(C);
第一引导装置(G1),当所述气流调节构件(63、16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引导装置(G1)联接壳体(H)处的套筒装置(50)并且在与壳体(10)的壳体轴线(D1)交叉的方向引导套筒装置(5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017008.2A DE102015017008B4 (de) | 2015-12-30 | 2015-12-30 | Auslassvorrichtung |
DE102015017008.2 | 2015-12-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69482A CN106969482A (zh) | 2017-07-21 |
CN106969482B true CN106969482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5906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62834.5A Active CN106969482B (zh) | 2015-12-30 | 2016-12-30 | 出口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27501B2 (zh) |
CN (1) | CN106969482B (zh) |
BR (1) | BR102016030937A2 (zh) |
DE (1) | DE102015017008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106888A1 (de) * | 2016-04-14 | 2017-10-19 |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 Luftausströmer |
DE202016002952U1 (de) * | 2016-05-10 | 2017-08-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Luftfausströmer zur Anordnung im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02017217085A1 (de) * | 2017-09-26 | 2019-03-2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uftausströmer zur Steuerung eines Luftstroms |
DE102017011180B4 (de) | 2017-12-04 | 2023-11-09 | Faurecia lnterieur Industrie | Auslassvorrichtung |
DE102018209060A1 (de) * | 2018-06-07 | 2019-12-1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uftausströmer zum Einleiten von Luft in einen Kraftfahrzeuginnenraum |
GB2575066B (en) * | 2018-06-27 | 2020-11-25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
GB2575063B (en) | 2018-06-27 | 2021-06-09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
GB2575064B (en) * | 2018-06-27 | 2021-06-09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
GB2578617B (en) | 2018-11-01 | 2021-02-24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
CN109572201A (zh) * | 2018-11-21 | 2019-04-05 | 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 | 一种布料印花机 |
US11235643B2 (en) * | 2018-11-27 | 2022-02-01 | Scott Bradley Baker | Air vent assembly and control system |
DE102019105409A1 (de) * | 2019-03-04 | 2020-09-1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belüftungssystem mit solch einem luftausströmer |
KR20200117483A (ko) | 2019-04-04 | 2020-10-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에어벤트 장치 |
GB2582818B (en) | 2019-04-05 | 2022-02-16 | Dyson Technology Ltd | Vehicle vent assembly |
GB2582819B (en) | 2019-04-05 | 2024-01-03 | Dyson Technology Ltd | Vehicle vent assembly |
CN110012651A (zh) * | 2019-05-17 | 2019-07-12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技师学院) | 具备虹吸效应的液冷循环散热机箱 |
DE102019118239A1 (de) * | 2019-07-05 | 2021-01-07 |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 Luftausströmer |
DE102019120516A1 (de) | 2019-07-30 | 2021-02-04 |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 Luftausströmer |
DE102020114687A1 (de) | 2019-08-26 | 2021-03-04 |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 Luftausströmer |
CN110748956A (zh) * | 2019-11-29 | 2020-02-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气流调节装置和空调器 |
CN112757875B (zh) * | 2021-01-27 | 2022-08-05 |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电动调节出风口 |
GB2608124B (en) * | 2021-06-22 | 2023-11-15 | Dyson Technology Ltd |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
GB2608125B (en) * | 2021-06-22 | 2024-02-07 | Dyson Technology Ltd |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
CN114509232B (zh) * | 2022-01-20 | 2023-08-22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模块化风洞试验用孔壁装置 |
DE102022207513B4 (de) | 2022-07-22 | 2024-05-16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
KR102671593B1 (ko) * | 2023-12-27 | 2024-06-03 | 주식회사 제이피씨오토모티브 | 투채널 통풍 방향성이 구현된 에어벤트 |
KR102671599B1 (ko) * | 2024-02-19 | 2024-06-03 | 주식회사 제이피씨오토모티브 | 풍량증대가 가능한 투채널 에어벤트장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128820A1 (de) * | 2007-04-24 | 2008-10-30 |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 Luftausströmer |
CN102712234A (zh) * | 2009-12-28 | 2012-10-03 | 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 | 车辆用通气口 |
CN103419601A (zh) * | 2012-05-21 | 2013-12-04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车辆的出风口组装体 |
CN103906637A (zh) * | 2011-10-28 | 2014-07-02 |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 通风装置 |
CN104097486A (zh) * | 2013-04-04 | 2014-10-1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具有柔性叶片的空气管道组件 |
CN204222591U (zh) * | 2013-05-29 | 2015-03-25 | 佛吉亚室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通气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413628A1 (de) * | 1974-03-21 | 1975-10-02 | Kammerer Gmbh M | Duese fuer heizungs- und lueftungsanlagen in kraftfahrzeugen |
US4231513A (en) * | 1978-03-17 | 1980-11-04 | Acutherm, Inc. | Thermally actuated diffuser |
JPH07504632A (ja) * | 1992-03-17 | 1995-05-25 | ボールズ・フルイディ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空気排出ノズル及び空気排出方法 |
FR2872260B1 (fr) * | 2004-06-24 | 2008-10-03 |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 Aerateur |
US8951102B2 (en) * | 2005-05-26 | 2015-02-10 | Faurecia Interieur Industrie | Ventilation means with orientation and flow rate adjustment obtained by rotating a profiled body |
DE102008051251B4 (de) * | 2008-10-10 | 2013-06-06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Versor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Verkehrsmittel |
US9457907B2 (en) * | 2013-04-15 | 2016-10-04 | The Boeing Company | Direction controlled service apparatus |
DE102013210053B3 (de) * | 2013-05-29 | 2014-09-11 |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 Luftausströmer |
-
2015
- 2015-12-30 DE DE102015017008.2A patent/DE102015017008B4/de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2-29 US US15/394,013 patent/US1042750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29 BR BR102016030937-9A patent/BR102016030937A2/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6-12-30 CN CN201611262834.5A patent/CN1069694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128820A1 (de) * | 2007-04-24 | 2008-10-30 |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 Luftausströmer |
CN102712234A (zh) * | 2009-12-28 | 2012-10-03 | 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 | 车辆用通气口 |
CN103906637A (zh) * | 2011-10-28 | 2014-07-02 |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 通风装置 |
CN103419601A (zh) * | 2012-05-21 | 2013-12-04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车辆的出风口组装体 |
CN104097486A (zh) * | 2013-04-04 | 2014-10-1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具有柔性叶片的空气管道组件 |
CN204222591U (zh) * | 2013-05-29 | 2015-03-25 | 佛吉亚室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通气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27501B2 (en) | 2019-10-01 |
US20170190240A1 (en) | 2017-07-06 |
DE102015017008B4 (de) | 2018-02-22 |
CN106969482A (zh) | 2017-07-21 |
DE102015017008A1 (de) | 2017-07-06 |
BR102016030937A2 (pt) | 2018-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69482B (zh) | 出口装置 | |
CN107009850B (zh) | 出口设备 | |
US11273688B2 (en) | Outlet device | |
US9802464B2 (en) | Air outlet with vortex flow and directed flow | |
US8800596B2 (en) | High opening velocity check valve | |
US20180339406A1 (en) | Forward-reverse valve and pneumatic tool having same | |
US20190359034A1 (en) | Outlet Device | |
CN213056620U (zh) | 通气孔 | |
US11207950B2 (en) | Air vent | |
US9551997B2 (en) | Electromagnetic fluid valve | |
CN111559225A (zh) | 具有用于调节气流的空气动力学元件的通风口 | |
EP2913569B1 (en) | High opening velocity check valve | |
CN112140847A (zh) | 通气孔 | |
CN109307081A (zh) | 改进的噪音衰减内件组件 | |
EP3213946A1 (en) | Air discharge device | |
WO2020180583A1 (en) | Air vent for a vehicle, and ventilation system having such an air vent | |
JP6471016B2 (ja) | 空気吹出装置 | |
CN113580887B (zh) | 一种出风口装置和车内出风系统 | |
KR101822282B1 (ko) | 차량의 밸브 장치 | |
CN108626177A (zh) | 压缩机 | |
US11180001B2 (en) | Air vent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ir into an area | |
EP2716945A1 (en) | Flow trim for a valve | |
CN102678602A (zh) | 空气压缩机用可变喉部装置 | |
JP6883846B2 (ja) | 多方弁および弁装置 | |
WO2016125514A1 (ja) |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