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3943A -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3943A
CN106963943A CN201710337910.2A CN201710337910A CN106963943A CN 106963943 A CN106963943 A CN 106963943A CN 201710337910 A CN201710337910 A CN 201710337910A CN 106963943 A CN106963943 A CN 106963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moglobin
carbohydrate
oxygen
blood
molec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79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卫·普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mi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oston Therapeu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ton Therapeutics Inc filed Critical Boston Therapeut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63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39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1Porphyrin- or corrin-ring-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42Haemoglobins; Myoglob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9/00Hybrid peptides, i.e. peptides covalently bound to nucleic acids, or non-covalently bound protein-protein complex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6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gums, starch, alginate, dextrin, hyaluronic acid, chitosan, inulin, agar or pec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6Antiana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eating ischaemic 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g. antianginal drugs, coronary vasodilators, drug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tinopathy, cerebrovascula insufficiency, renal arterioscler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795Porphyrin- or corrin-ring-containing peptides
    • C07K14/805Haemoglobins; Myoglob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经修饰的血红蛋白氧运输剂,其可用于治疗缺氧和相关状况。该组合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或是杂合血红蛋白分子构成,从而在缺氧阶段运输氧。所述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疗法基于氧化生理学,该疗法被认为在局部缺血、贫血和其它与缺氧相关的状况中起关键作用。

Description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800668493、申请日为2011年12月8日、发明名称为“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患者施用的用于治疗缺氧和相关状况的氧运输剂。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缺氧情况下将氧输送至细胞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所述杂合血红蛋白分子通过碳水化合物分子的连接而受到保护。
背景技术
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是由于冠状和/或外周血管中运输血液的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产生的结果。当这种血管部分阻塞时,血流缺乏导致由该血管供血的肌肉组织局部缺血,结果抑制了肌肉收缩及其正常功能。血流的完全阻塞会引起肌肉组织坏死。肌肉组织坏死会引起瘢痕形成,导致心脏重构和衰竭。
血管阻塞通常是通过在受影响的血管中机械地增强血流来进行治疗。这样的机械增强通常是通过采用外科技术将天然或合成导管连接至该阻塞区域的近端和远端,从而提供旁路移植物,或是通过各种方法在阻塞点物理性地增大血管腔而使得血管再生成。这些血管再生术涉及诸如充气球囊(balloons)、血管内刀(endovascular knives)和血管内钻(endovascular drills)等装置。不利的是,外科方法伴随着显著的发病率甚至是死亡率,而许多情况下由于复发性狭窄使血管成形术类型的技术更复杂化。
在某些个体中,由于自然过程,使得血管阻塞得到部分补偿,其中新血管形成(称为“血管生成”)并且小血管增大(称为“动脉生成”),从而替代受损血管的功能。这些新血管可有利于缺血组织中的血流恢复,从而在阻塞血管的周围形成“天然旁路”。然而,某些个体不能生成足够的侧支血管来充分地补偿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血流减少。因此,期望能够提供这样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能补偿由于冠状和外周动脉中的阻塞所引起的血流减少,从而治疗局部缺血。在由于这些机械性阻塞而引起缺血状况的阻塞区域中,作为血液中的天然的氧运输组分,血红蛋白的供应可能短缺。需要对血红蛋白进行某种形式的化学修饰,以使其适合于用作改进的氧运输剂,从而能够补偿缺血状况下血流供应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缺氧和相关状况的方法和组合物。在所公开的范围内,想到可将局部缺血、贫血和创伤称为缺氧情况。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的理论,据信,缺氧诱导了改变细胞新陈代谢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基因的转录激活。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组合物为经修饰的血红蛋白氧运输剂。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在缺氧阶段输送氧的方法和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主要由被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carbohydrate shielded hemoglobin,CSHTM)构成。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组合物基于氧化化学,该组合物被认为在局部缺血和贫血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具有以下通式结构:
CSH=A[x]-B[y]-C[z]
A.交联的稳定的血红蛋白
B.连接
C.天然果胶衍生物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组合物为被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CSHTM),其中[x]单位的A与[y]单位的B连接,并且B与[z]单位的C连接。A为四聚体血红蛋白,并且[x]为1乃至最多6个四聚体单位。C为果胶的天然衍生物,并且[z]为1乃至最多12个单位。B为在A和C之间起桥接作用的化学或物理实体、或是它们的组合,并且[y]为2乃至最多24个所定的连接。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含有碳水化合物,以稳定作为氧的通用载体的血红蛋白的交联四聚体亚单元的催化活性。
在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通过静脉注射在血液中循环,从肺中摄取氧然后自身定位至特定的缺氧器官或受损器官或病变器官,在此,存在于膜表面上的生物标记或受体诱导将氧释放至所述器官。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想到了可利用其他的给药途径。
在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组分A和C通过化学桥连或/和物理桥连(通过离子或/和疏水或范德华力[或范德华相互作用]的多重相互作用)而桥接。由于共价键或/和静电相互作用或/和范德华力所导致的血红蛋白分子(或者该分子的若干部分)和天然果胶衍生物之间的桥接力,在杂合血红蛋白分子的优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氧运输)中起到根本性作用。
在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进入细胞并在细胞中释放氧。一旦该细胞变得充满了氧,它们的缺氧情况就会被逆转。
在本申请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具有这样的作用机制:其用于对缺氧进行直接的治疗性药物干预。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具有类似于人类红血细胞的氧亲和性或高于人类红血细胞的氧运输能力,并且不会引起与之前所开发的经修饰的血红蛋白相关的任何不良反应。
在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与所有血型均相容,并且可以直接施用。
在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是稳定的组合物,其具有约为2年的保存期限。
在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能在室温下储存而所述组合物的氧运输亲和力基本上不会降低。
在本申请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所述经修饰的血红蛋白分子可适配于治疗与缺氧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认为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极度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募集附加血管的主要刺激是细胞缺氧。缺氧会诱导基因的转录激活,其改变细胞新陈代谢并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大多数末期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处于缺氧状态并且缓慢地分裂,并且对大多数抗癌药物没有反应。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组合物,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并使癌细胞恢复正常的分裂(这将使抗癌药物更有效地起作用)。
在本申请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自身定位至癌细胞膜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进入细胞并在癌细胞中释放氧。一旦癌细胞变得充满了氧并且它们的缺氧情况被逆转,抗癌药物就会具有更高的效率。
附图简要说明
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在附图的图中示出,所述附图旨在示例而不限制本发明,其中相同的标记是指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包括α和β亚单元的位置的血红蛋白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血红蛋白优选为人血红蛋白,其来自红血细胞。然而,其它类型的形成氧运输剂的基础的血红蛋白(如动物血红蛋白,特别是牛血红蛋白和猪血红蛋白等,以及来自于细胞培养的血红蛋白)在本发明中也是适用的。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具有以下通式结构:
CSH=A[x]-B[y]-C[z]
A.交联的稳定的血红蛋白
B.连接
C.天然果胶衍生物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组合物为被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CSHTM),其中[x]单位的A与[y]单位的B连接,并且B与[z]单位的C连接。A为四聚体血红蛋白,并且[x]为1乃至最多6个四聚体单位。C为果胶的天然衍生物,并且[z]为1乃至最多12个单位。B为在A和C之间起桥接作用的化学或物理实体、或是它们的组合,并且[y]为2乃至最多24个所定的连接。
组分A:
A为交联的稳定的血红蛋白结构
血红蛋白结构
Hünefeld在1840年发现了携氧蛋白血红蛋白。1851年,Otto Funke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他描述了通过用诸如纯水、醇或醚等溶剂连续稀释红血细胞、然后从所得蛋白质溶液中缓慢蒸发溶剂,来生长血红蛋白晶体。
若干年之后,Felix Hoppe-Seyler描述了血红蛋白的可逆氧合。血红蛋白在血液中的作用是由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阐明的。名词“血红蛋白”是亚铁血红素和球蛋白的混成词,反映了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单元为具有嵌入式亚铁血红素(或血红素)基团的球蛋白。每个亚铁血红素基团包含一个铁原子,其能够通过离子诱导偶极力结合一个氧分子。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类型包含4个这样的亚单元。
亚铁血红素基团
在大多数人中,血红蛋白分子为四个球蛋白亚单元的集合。每个亚单元由与非蛋白亚铁血红素基团紧密结合的蛋白链构成。在球蛋白折叠结构中,每个蛋白链排布为一组连接在一起的α-螺旋结构片段,由于此结构与其他亚铁血红素/球蛋白(如肌红蛋白)中使用的折叠基序(motif)相同,因此这样命名。该折叠模式含有与亚铁血红素基团牢固结合的囊袋(pocket)。
亚铁血红素基团由保持在杂环(称为卟啉)中的铁(Fe)离子(带电原子)构成。铁离子(氧的结合位点)与环中心的四个氮配合,它们均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铁也通过卟啉环下方的F8组氨酸残基的咪唑环与球蛋白紧密结合。第六位能够通过配位共价键与氧可逆地结合,形成6个配体的八面体基团。氧以“末端弯曲”(end-on bent)的几何形状结合,其中一个氧原子结合Fe,并且另一个氧原子以一定角度突出。当未结合氧时,结合得非常弱的水分子填充该位点,形成扭曲的八面体。
该铁离子可以为Fe2+或Fe3+状态,但是高铁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Fe3+)不能结合氧。在结合时,氧暂时将(Fe2+)氧化为(Fe3+),因此铁必须以+2氧化态存在以结合氧。正铁血红蛋白还原酶通过还原铁中心来激活处于非活性(Fe3+)状态的血红蛋白。
在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类型为被称为血红蛋白A的四聚体(其含有4个亚单元蛋白),其由非共价结合的两个α亚单元和两个β亚单元构成,各个亚单元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残基形成。记为α2β2。这些亚单元结构类似并且大小基本相同。每个亚单元的分子量约为17,000道尔顿,四聚体的总分子量约68,000道尔顿(64,458g/mol)。1g/dL=0.6206mmol/L。在血红蛋白分子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血红蛋白A。
四个多肽链通过盐桥、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彼此结合。α和β链之间有两种接触方式:α1β1和α1β2
在呼吸的过程中,当氧与红血细胞中的蛋白血红蛋白的亚铁血红素组分结合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该过程发生在靠近肺的肺泡的肺毛细血管中。然后氧穿过血流流至细胞,在此,其被用于有氧糖酵解中,以及用于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ATP的作用中。然而,其对阻碍血液pH的下降没有帮助。换气或呼吸可通过除去二氧化碳而使该状况逆转,从而导致pH上升。
脱氧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不含结合氧的形式。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不同。在660nm波长下,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远远低于脱氧血红蛋白,而在940nm波长下,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略高于脱氧血红蛋白。这就解释了血红蛋白的红色和脱氧血红蛋白的蓝色的原因。此差别用于通过被称为脉动血氧计的设备来测量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
以化学方法结合的蛋白质阵列具有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应用,包括红细胞替代物的制备、生物共轭药物输送和蛋白质疗法(参见文献:Dongxin Hu和Ronald Kluger,Efficient generation of dendritic arrays of cross-linked hemoglobin:symmetryand redundancy)。
为了制备具有规定结构的材料,需要有效和易于获得的试剂。尽管能够以高产率实现多亚单元蛋白的化学交联,但是要使蛋白质以树状集合的方式彼此连接并且同时交联却鲜有成功。目前已经通过设计和实施容易制备的试剂以及补偿竞争性水解的附加反应位点而克服了这一问题。设计并由活性均苯三甲酰核通过三个阶段高产率地合成了N,N',N"-三[双(甲基磷酸钠)间苯二甲酰]-1,3,5-苯三甲酰胺(N,N',N"-Tris[bis(sodium methylphosphate)isophthalyl]-1,3,5-benzene-tricarboxamide)(1),即,一种六(甲基磷酸盐)间苯二甲酰均苯三甲酰三胺(hexakis(methyl phosphate)isophthalyl trimesoyl tris-amide)。
所述物质具有3对共面交联活性位点,其对称排列。三组位点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下述可能性:至少两组在血红蛋白四聚体内部产生交联(与水解作用竞争),从而同时连接两个交联的四聚体。1与脱氧血红蛋白在pH 8.5下反应,得到含有彼此连接为组成性αβ二聚体(constituentαβdimer)的两个交联血红蛋白四聚体的材料。通过SDS-PAGE、MS、酶消化和HPLC对产物进行表征。分离得到的具有2.5个四聚体组分的树状血红蛋白具有与天然血红蛋白相同的氧亲和性(P50=5.0托)并且保持了协同性(n50=2.0)。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该集合体保留了球蛋白链的适当折叠,但亚铁血红素处于变化的环境中。
SH是由处于盐溶液中的化学稳定的、交联的牛(奶牛)血红蛋白构成的。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来源的血红蛋白,包括人血红蛋白、细胞培养血红蛋白和其他动物来源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自身对肾有毒性,这是由于其含有被内毒素污染的基质脂质。然而,如果基质脂质被除去,那么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过高,这意味着卸载到组织中的氧较少。为了保证血红蛋白不具有毒性,但是仍然能用于治疗,必须使其稳定。可通过血红蛋白的交联来实现稳定。这是通过使两个α亚单元和两个β亚单元交联来完成的。于是使得该αβ二聚体稳定,这进而使得血红蛋白分子更稳定,并且也降低了其对氧的亲和力,使其更容易向组织输送氧。血红蛋白的结构在图1中示出,包括α和β亚单元的位置。
安全措施
由于根据本申请公开所使用的稳定的血红蛋白来自于奶牛,因此对这种杂合血红蛋白分子进行了详尽的检查以确保其不含病原体、传染原(BSE)并且是化学纯的,包括:仅使用密切监控的畜群,其原产地、食物供应和健康均受到密切监督;任用外部专家密切控制杂合血红蛋白分子的严格的制备工艺,以确定除去潜在病原体的能力;并且严格遵守全球工业和监管标准。
杂合血红蛋白分子相对于RBC中的血红蛋白分子的优点
相比于常规来源的红血细胞(RBC)中的血红蛋白分子,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作为氧运输剂的优点在下表1中示出:
表1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的尺寸较小(乃至小于常规红血细胞约1,000倍)并且具有比人红血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低的粘度。这意味着其可以在更低的血压下携带比红血细胞更多的氧。同样,由于其尺寸更小,因此其可以携氧通过部分阻塞的或受限的血管,而RBC的血红蛋白分子则无法通过。
由于阻塞的动脉所引起的不充分的组织氧合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绞痛、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中风的前兆)。通常,这些状况已经通过输血来治疗,但是RBC的血红蛋白分子通常过大而无法穿过阻塞处,这就是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能够潜在地具有治疗益处的原因。
局部、区域性或系统RBC流减少的脊椎动物可能具有在其他方面正常的氧运输系统,或者可能具有额外的、可对身体的一部分或整个身体的氧运输和转移有不利影响的异常情况。
另外,在此方法中,在施用血红蛋白之前,该脊椎动物具有血量正常的血容量。血量正常的血容量被定义为:在该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中不会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血液体积,低血容量性休克可由呕吐、腹泻、烧伤或脱水而继发的大出血或大量失去体液所导致。通常,血量正常的血容量包括该脊椎动物的正常血容量的至少约90%。在某些情况下,血量正常的容量可包含低至正常血容量的约80%,而不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此外,构成血量正常的血容量的血液含有至少大约为正常浓度的RBC。例如,人的血量正常的血容量的血液通常具有至少为约30%的主血管血细胞比容。
在此方法中,在施用血红蛋白之前,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也具有正常或高于正常的体循环血管阻力。正常的体循环血管阻力是指不会导致脊椎动物发生诸如感染性休克等分布性休克的血管阻力。
红血细胞流减少包括局部、区域性和/或系统RBC流的任何减少(低于正常RBC流水平),包括“无RBC流”的情况。局部RBC流由流经毛细血管床内的一条或多条毛细血管中的RBC流构成,其中所述毛细血管能正常提供RBC流为局部组织区域充氧。区域性RBC流提供RBC流为更大的组织区域(如肢体或器官)充氧。系统RBC流流经身体的主要循环系统,从而供应RBC为整个身体充氧。
在本申请公开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向患有或将患循环系统部分性梗阻(如狭窄或血管堵塞)的脊椎动物施用杂合血红蛋白分子(HHM),其量使得通过该部分性梗阻的RBC流减少或者阻止RBC流通过该部分性梗阻,但是至少一些血浆可以流过。施用HHM提高了在该局部或区域化的部分性梗阻的远端的组织中的组织氧合,并且/或者提高了整个身体的组织氧合,从而治疗了系统的部分性梗阻。
RBC明显大于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杂合血红蛋白分子,通常直径为7至10微米,因此流经部分性梗阻时比HHM需要明显更大的血管开口。
部分性梗阻可发生在所有组织部位和所有血管中,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另外,循环系统中的瓣膜(如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也可发生部分阻塞。另外,心腔或心脏的一部分(例如心室流出道和通向肺动脉的心室开口)可发生部分阻塞。
循环系统的部分性梗阻可能是暂时的、永久的或是反复性的。循环系统部分性梗阻可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如血管壁缺陷、疾病、损伤、血液组分凝结、赘生物、占位损伤、感染、异物、挤压、药物、机械装置、血管收缩和血管痉挛。
本文所述的循环系统狭窄是指在循环系统中的任何管道或腔变窄的情况。通常,狭窄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异常,如动脉移植物的缝合线,连接移植物或支架的结点,血管、移植物或支架的扭结或畸形,受伤或侵入性操作(如导管插入,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植入,假体、外源组织和/或自体组织的血管移植)的愈合组织或瘢痕组织;血管假体,如人造瓣膜或血管;挤压,如通过赘生物块、血肿或机械方法(如夹钳、止血带或箍口装置(cuff device))导致的挤压;化学毒害或药物副反应;血管收缩;以及血管痉挛。
组分B:
B为A和C之间的‘桥’‘连接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组分A和C通过若干常规连接技术连接,所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Thermo Scientific Pierce的Sulfo-NHS(N-羟基磺基琥珀酰亚胺)及其不带电类似物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它们是用于在各种生物共轭和交联方法中将羧基转移至胺反应性Sulfo-NHS酯的化学修饰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组分A和C通过物理桥相连接,此外通过离子或/和疏水或范德华力[或范德华相互作用]的多重相互作用而连接。除了上述之外,分子间(或该分子的若干部分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归因于离子与离子或是离子与中性分子之间的共价键或静电相互作用。术语包括:永久偶极子和相应的诱导偶极子、瞬时诱导偶极子-诱导偶极子之间的力(伦敦色散力)。这些力在杂合血红蛋白的生物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稳定性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通过将Sulfo-NHS与含羧基的分子以及脱水剂(如碳二亚胺EDC(EDAC))混合,可容易地合成化学键。该方法是生成许多类型的蛋白质标记试剂的基础,所述蛋白质标记试剂包括胺反应性荧光染料、生物素亲和标签和聚乙二醇化化合物(pegylation compounds)。
NHS和Sulfo-NHS化学修饰剂的结构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将不可割裂的(non-cleavable)、不可透过膜的水溶性交联剂用作连接剂。所述连接剂如下:
双(磺基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BS3)为同型双功能的(homobifunctional)、水溶性的、不可割裂且不可透过膜的交联剂。其在8碳间隔臂的每个末端分别具有胺反应性N-羟基磺基琥珀酰亚胺(NHS)酯。NHS酯与伯胺在pH 7-9下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同时释放出N-羟基磺基琥珀酰亚胺离去基团。蛋白质(包括抗体)通常在赖氨酸(K)残基的侧链和每个多肽的N端上具有若干个伯胺,其可作为NHS酯交联剂的作用点。
由于BS3交联剂含有亲水性磺酰基部分,因此,该交联剂在水和许多常用的缓冲液中是可溶的(最高达约10mM),从而避免了使用可能会扰乱蛋白质结构的有机溶剂。此外,BS3的非水溶性类似物DSS也可用于需要较低亲水性交联剂的应用(例如,实现细胞内交联)。DSS和BS3对伯胺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交联活性。
组分C:天然果胶衍生物
天然果胶的特征结构为:形成果胶骨架的、由α-(l-4)-连接的D-半乳糖醛酸的直链,即均聚半乳糖醛酸(homogalacturonan)。果胶是在所有植物组织的细胞壁中作为胶结料的多糖。柠檬和橙子的外皮的白色部分含有约30%的果胶。天然果胶为聚半乳糖醛酸的甲基化酯,其由采取1α→4连接方式连接的300至1000个半乳糖醛酸单元的链组成。酯化度(DE)影响果胶的胶凝性能。在此所示的结构中每两个羧基(-COOH)就有3个甲基酯形式(-COOCH3),因此其具有60%的酯化度,通常称为DE-60果胶。
果胶为具有不同数量的甲基酯基团的α-半乳糖醛酸的聚合物。
在该骨架中,存在这样的区域,其中半乳糖醛酸被(1-2)-连接的L-鼠李糖替代。不同的中性糖侧链从鼠李糖残基分支出来。这种类型的果胶称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I。主链中至多每25个半乳糖醛酸中有一个被鼠李糖替代。某些结构段由交替的半乳糖醛酸和鼠李糖构成-“发状区”(hairy regions),其他则具有较低密度的鼠李糖-“平滑区”。所述中性糖主要为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D-木糖,这些中性糖的类型和比例随着果胶来源而有所不同。
第三种结构类型的果胶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II,其是较为少见而复杂的、高度支化的多糖。
分离的天然果胶的分子量通常最高达400,000g/mol,其随着来源和提取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自然界中,半乳糖醛酸中约80%的羧基是被甲醇酯化的。在果胶提取的过程中该比例或多或少会有所降低。酯化半乳糖醛酸与未酯化半乳糖醛酸的比例决定了果胶在食品应用中的行为。这是果胶被分为高酯与低酯果胶或简称HM与LM果胶(在全部半乳糖醛酸中,分别有大于或小于一半被酯化)的原因。
未酯化半乳糖醛酸单元可以为游离酸(羧基),或是与钠、钾或钙成的盐。部分酯化的果胶的盐称为果胶酸酯盐(pectinates),如果酯化度低于5%,则所述盐称为果胶酸盐(pectates),其不溶性酸形式称为果胶酸。
酰胺化的果胶为果胶的改性形式。在此,一些半乳糖醛酸被氨转化为羧酸酰胺。这些果胶在使用时更能耐受钙浓度的变化。
高酯果胶比低酯果胶的凝固温度高。然而,与钙的胶凝反应随着酯化度降低而增强。类似地,较低的pH值或较高溶解性的固体(通常为糖)会提高胶凝速度。
尽管在此已经参照天然果胶衍生物的特定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前述公开内容中旨在包括一定范围的调整、各种改变和替换,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中,采用本发明的某些特征但不用相应地采取其他特征,而不会脱离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由于天然果胶的来源众多,所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教导进行多种修改以适应特定的工艺或材料。本发明应当不受限于所公开的作为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案和等同方案。

Claims (8)

1.一种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杂合分子,其用于对缺氧进行直接的治疗性药物干预,并且具有通式A[x]-B[y]-C[z],其包含,
A=交联的稳定的血红蛋白;
B=连接;以及
C=天然果胶衍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x]单位的A与[y]单位的B连接,并且B与[z]单位的C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A为四聚体血红蛋白,并且[x]为1乃至最多6个四聚体单位;C为果胶的天然衍生物,并且[z]为1乃至最多12个单位;B为在A和C之间起桥接作用的化学或物理实体、或是它们的组合,并且[y]为2乃至最多24个所限定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C包含碳水化合物,以稳定作为氧的通用载体的血红蛋白的交联四聚体亚单元的催化活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所述血红蛋白杂合分子在血液中循环,从肺中摄取氧然后自身定位至特定的缺氧器官或受损器官或病变器官,在此,存在于膜表面上的生物标记或受体诱导氧释放至所述器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A和C通过离子或/和疏水或范德华力的多重相互作用而通过化学桥连或/和物理桥连而桥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所述杂合血红蛋白分子具有类似于人类红血细胞的氧亲和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保护的血红蛋白,其中所述杂合血红蛋白分子具有高于人类红血细胞的氧运输能力。
CN201710337910.2A 2010-12-08 2011-12-08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69639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2091410P 2010-12-08 2010-12-08
US61/420,914 2010-12-08
CN201180066849.3A CN104105705B (zh) 2010-12-08 2011-12-08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6849.3A Division CN104105705B (zh) 2010-12-08 2011-12-08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3943A true CN106963943A (zh) 2017-07-21

Family

ID=4620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684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5705B (zh) 2010-12-08 2011-12-08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10337910.2A Pending CN106963943A (zh) 2010-12-08 2011-12-08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684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5705B (zh) 2010-12-08 2011-12-08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23403A1 (zh)
EP (1) EP2649096B1 (zh)
CN (2) CN104105705B (zh)
ES (1) ES2633147T3 (zh)
WO (1) WO201207885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7597B2 (ja) 2017-07-18 2023-11-28 ヴァーテック・バイオ・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ヘモグロビンを含む代用血液及び作製方法
CN110563836A (zh) * 2019-09-09 2019-12-13 润方(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交联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包含该血红蛋白的器官灌注液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1710A (en) * 1997-07-21 1999-11-09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Therapeutic hemoglobin composition having isotropically increased size
US5998361A (en) * 1996-10-18 1999-12-07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Polymerized hemoglobin
WO2000021366A1 (en) * 1998-10-14 2000-04-20 Biopur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serving a hemoglobin blood substitute
US20020065211A1 (en) * 1995-03-23 2002-05-30 Biopure Corporation Increasing function of organs having reduced red blood cell flow
US20050169944A1 (en) * 2002-03-20 2005-08-04 Thomas Ichim Increasing tumor oxygen content by administration of stressed cells
CN101168565A (zh) * 2006-10-23 2008-04-30 爱科有限公司 一氧化氮阻断的交联四聚体血红蛋白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5211A1 (en) * 1995-03-23 2002-05-30 Biopure Corporation Increasing function of organs having reduced red blood cell flow
US5998361A (en) * 1996-10-18 1999-12-07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Polymerized hemoglobin
US5981710A (en) * 1997-07-21 1999-11-09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Therapeutic hemoglobin composition having isotropically increased size
WO2000021366A1 (en) * 1998-10-14 2000-04-20 Biopur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serving a hemoglobin blood substitute
US20050169944A1 (en) * 2002-03-20 2005-08-04 Thomas Ichim Increasing tumor oxygen content by administration of stressed cells
CN101168565A (zh) * 2006-10-23 2008-04-30 爱科有限公司 一氧化氮阻断的交联四聚体血红蛋白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RAPHAEL HARRIS等: ""Modern Cross-linking Strategies for Synthesizing Acellular 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 《BIOTECHNOL PROG》 *
JULIE H. EIKE等: ""Effect of Glutaraldehyde Concentration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ized 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 《BIOTECHNOL. PROG.》 *
JULIE H. EIKE等: ""Oxidized Mono-, Di-, Tri-, and Polysaccharides as Potential Hemoglobin Cross-Linking Reagents for the Synthesis of High Oxygen Affinity Artificial Blood Substitutes"", 《BIOTECHNOL. PROG.》 *
MARCO MORRA等: ""Effects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Cell Adhesion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Pectic Hairy Regions"", 《BIOMACROMOLECUL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9096A2 (en) 2013-10-16
EP2649096B1 (en) 2017-04-12
EP2649096A4 (en) 2015-03-04
US20140323403A1 (en) 2014-10-30
ES2633147T3 (es) 2017-09-19
WO2012078850A2 (en) 2012-06-14
CN104105705B (zh) 2017-05-31
CN104105705A (zh) 2014-10-15
WO2012078850A3 (en)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8451B (zh) 血红蛋白组合物
TW201117841A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PL177400B1 (pl) Kompleks do doustnego dostarczania leków peptydowych lub białkowych i sposób wytwarzania kompleksów do doustnego dostarczania leków peptydowych lub białkowych
EP2827887A1 (en) Method of enhancing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s
Boudjemline et al. Off-pump replacement of the pulmonary valve in larg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s: a hybrid approach
JPH07500843A (ja) 再狭窄を抑制する方法
JP2010529198A (ja) 酸素化重合ヘモグロビン溶液の静脈内又は動脈内注入による標的酸素送達
CN108752468A (zh) 伤口喷剂
CN106714820A (zh) 选择素及icam/vcam肽配体偶联物
CN104105705B (zh) 血红蛋白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ES2255669T3 (es) Uso de uno o varios secuestrantes de oxigeno liberados de plasma y componentes de pared celular naturales o modificados para el tratamiento externo de heridas abiertas, especialmente cronicas.
US6086866A (en) Use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to improv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Puig et al. Eight years experience using the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for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CN113121642A (zh) 自组装多肽、氧化还原响应多肽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40148871A1 (en) Spontaneous respiratory biomateri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KR100676264B1 (ko) 헤모글로빈-항산화제 콘쥬게이트
WO2016022554A1 (en) Hemoglobin compositions
CN113456587B (zh) 一种靶向乳腺癌干细胞的谷胱甘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制备及应用
CN116437946A (zh) 包含展开蛋白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Zheng et al. Hypoxia-responsive calixarene-grafted self-assembled peptide hydrogel for inflammation suppression in ischemic stroke
Myers Jr et al.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surgery/chronic intravascular catheterization
TW522002B (en)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recovery of a patient after surgery or an invasive medical procedure
CN101190939B (zh) 具有舒血管和溶血栓活性的寡肽-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U2663470C2 (ru) Способ 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я ангиогенез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генетически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х клеток крови пуповины
Sun et al. REVASCULIZATION OF ISCHEMIC CANINE HINDLIMB THROUGH STAGED ARTERIOR VENOUS REVERSAL ON SMALL ARTERY AND VE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