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4017B -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4017B
CN106954017B CN201610006285.9A CN201610006285A CN106954017B CN 106954017 B CN106954017 B CN 106954017B CN 201610006285 A CN201610006285 A CN 201610006285A CN 106954017 B CN106954017 B CN 106954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laser beam
power
laser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62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4017A (zh
Inventor
韩忠峰
刘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62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4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4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4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4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涉及激光对焦技术领域,可以在不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前提下,实时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具体方案为:计算第一传输时间,第一传输时间为自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开始,到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第一距离为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若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在第二传输时间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第二传输时间大于第一传输时间;根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二发射功率;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对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对焦是指拍照设备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可以向拍摄对象发射激光,然后接收由拍摄对象反射回来的激光,并根据发射激光和接收反射激光的时间差,计算拍照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的过程。
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对焦装置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激光发射装置、近端接收装置、远端接收装置以及对焦模块组成。激光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激光束,发射出的部分激光束由近端接收装置接收,近端接收装置接收部分激光束的时间记为T1;其余激光束由远端接收装置接收,远端接收装置接收其余激光束的时间记为T2;对焦模块用于采用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11
计算拍摄对象与拍照设备之间的距离S,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S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其中,v用于表示激光的传输速率。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一般都是按照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标准来固定设置的,即无论拍照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一定;而在拍照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下,固定的发射功率的激光束会影响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的对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可以在不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前提下,实时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从而提高拍摄设备的对焦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激光对焦方法,包括:
计算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一传输时间为自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开始,到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
若在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激光束后,在第二传输时间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21
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激光对焦装置,包括:激光发射模块、近端接收模块、远端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子模块和计算子模块;
所述计算子模块连接分别与所述近端接收模块和所述远端接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与所述计算子模块连接,且所述控制子模块连接所述激光发射模块;
所述计算子模块,用于:
计算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一传输时间为自所述近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的激光束开始,到所述远端接收模块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
若在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激光束后,所述远端接收模块在第二传输时间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22
所述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以便于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拍照设备,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激光对焦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可以计算得到第一传输时间ΔT1,并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根据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的时间(第二传输时间ΔT2)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一发射功率P1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第二距离S2),ΔT2>ΔT1;然后计算得到第二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31
并采用第二发射功率P2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其中,ΔT2>ΔT1,S=ΔT×v,因此S2>S1
在本方案中,由于调节后的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满足而P1 与P2满足的必要条件是:采用P2发射激光束时,在S2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采用P1发射激光束时,在S1处产生的曝光量即H2≤H1,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36
其中,N、n、UF、α、t以及η均为常量。
并且,由于H1为采用P1发射激光束时,在S1(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因此H1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采用P2发射激光束时,在S2处产生的曝光量H2≤H1,因此,采用P2发射激光束则不会对S2处的人体(即拍摄对象)产生伤害。
通过本方案,可以根据拍照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实时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发射功率满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37
便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并且,由S2>S1可以得出: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41
因此调节后的发射功率高于原发射功率,调高激光的放射功率可以提高拍摄设备的对焦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对焦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对焦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对焦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对焦装置20,包括:激光发射模块21、近端接收模块22、远端接收模块23和控制模块24;所述控制模块24包括控制子模块241和计算子模块242。
其中,所述计算子模块242连接分别与所述近端接收模块22和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241与所述计算子模块242连接,且所述控制子模块241连接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用于发射激光束。
所述近端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
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用于接收由拍摄对象反射的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
所述计算子模块242,用于:
计算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一传输时间为自所述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的激光束开始,到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
若在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激光束后,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在第二传输时间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51
所述控制子模块242,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以便于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激光发射模块21与近端接收模块22的距离较近,且从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激光束到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可以忽略从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激光到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过程中,激光束的传输时间。即可以将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的时间确定为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激光束的时间。
可以想到的是,计算子模块241可以将其计算得到的第二距离传输给如图3所示的末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末端应用可以为拍照设备或者与拍照设备存在数据连接的电子设备中,可以使用拍摄对象与拍照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的软件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子模块242,具体用于:
若在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所述激光束后,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未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一曝光量H1为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激光束时,在所述第一距离S1处产生的曝光量;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其中,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所述第二距离S2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曝光量H1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子模块242,具体用于:
采用以下公式:
φ1=P1×η
计算第一光通量φ1
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61
计算所述第一曝光量H1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n、N、MF、UF,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62
计算所述第二发射功率P2
其中,η用于表示光通量系数,N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所包含的灯具的数量,n用于表示每个灯具中包含的光源的数量,MF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的维护系数,UF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的利用系数,α用于表示激光束的发射角度,t=0.25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激光对焦装置20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的具体原理以及上述计算公式的详细分析可以参考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束为主探测光束。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还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主探测光的同时,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辅探测光束。
其中,所述主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1小于所述辅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2;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发射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子模块242,还用于若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接收到所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三传输时间计算第三距离,所述第三传输时间为自所述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所述第三发射功率发射所述辅探测光束开始,到所述远端接收模块23接收到所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四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71
所述控制子模块241,还用于采用所述第四发射功率发射所述主探测光束,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主探测光束和辅探测光束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照设备,包含上述激光对焦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装置及拍照设备,可以计算得到第一传输时间ΔT1,并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根据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的时间(第二传输时间ΔT2)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一发射功率P1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第二距离S2),ΔT2>ΔT1;然后计算得到第二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72
并采用第二发射功率P2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其中,ΔT2>ΔT1,S=ΔT×v,因此S2>S1
在本方案中,由于调节后的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满足而P1 与P2满足的必要条件是:采用P2发射激光束时,在S2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采用P1发射激光束时,在S1处产生的曝光量即H2≤H1,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83
其中,N、n、UF、α、t以及η均为常量。
并且,由于H1为采用P1发射激光束时,在S1(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因此H1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采用P2发射激光束时,在S2处产生的曝光量H2≤H1,因此,采用P2发射激光束则不会对S2处的人体(即拍摄对象)产生伤害。
通过本方案,可以根据拍照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实时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发射功率满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84
便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并且,由S2>S1可以得出: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85
因此调节后的发射功率可能会高于原发射功率,而调高激光的放射功率可以提高拍摄设备的对焦效果。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对焦方法,如图4所示,该激光对焦方法包括:
S301、激光对焦装置计算第一传输时间,第一传输时间为自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开始,到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第一距离为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传输时间可以为自如图2所示的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开始,到如图2所示的远端接收模块23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激光发射模块21与近端接收模块22的距离较近,且从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激光束到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可以忽略从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激光到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过程中,激光束的传输时间。由此,第一传输时间可以为自如图2所示的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T1开始,到如图2所示的远端接收模块23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T2,即第一传输时间ΔT1=T2-T1
示例性的,激光对焦装置可以计算第一距离与激光束的传输速度的商值,得到第一传输时间。
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距离(即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为S1,激光束的传输速度为v,那么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91
计算第一传输时间ΔT1
S302、激光对焦装置若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在第二传输时间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第二传输时间大于第一传输时间,第二距离为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
示例性的,第二传输时间可以为自如图2所示的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的激光束的时刻T1开始,到如图2所示的远端接收模块23实际接收到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的时刻T3,即第二传输时间ΔT2=T3-T1。其中,ΔT2>ΔT1
如图5所示,若激光对焦装置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在第二传输时间ΔT2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可以根据第二传输时间ΔT2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v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92
计算第二距离S2
S303、激光对焦装置根据第一距离S1、第二距离S2以及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093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应用场景中,激光对焦装置可以根据第一距离S1、第二距离S2以及第一发射功率P1,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01
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S304、激光对焦装置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其中,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第二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02
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对焦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第一传输时间ΔT1,并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根据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的时间(第二传输时间ΔT2)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一发射功率P1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第二距离S2),ΔT2>ΔT1;然后计算得到第二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03
并采用第二发射功率P2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其中,ΔT2>ΔT1,S=ΔT×v,因此S2>S1
在本方案中,由于调节后的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满足而P1 与P2满足的必要条件是:采用P2发射激光束时,在S2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采用P1发射激光束时,在S1处产生的曝光量即H2≤H1,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08
其中,N、n、UF、α、t以及η均为常量。
并且,由于H1为采用P1发射激光束时,在S1(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因此H1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采用P2发射激光束时,在S2处产生的曝光量H2≤H1,因此,采用P2发射激光束则不会对S2处的人体(即拍摄对象)产生伤害。
通过本方案,可以根据拍照设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实时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发射功率满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11
便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并且,由S2>S1可以得出: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12
因此调节后的发射功率可能会高于原发射功率,而调高激光的放射功率可以提高拍摄设备的对焦效果。
其中,当第二传输时间ΔT2小于或等于第一传输时间ΔT1,即ΔT2≤ΔT1时,S=ΔT×v,因此S2≤S1。此时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13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如图6所示,S303具体可以包括S303a和S303b:
S303a、激光对焦装置若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未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一距离、第一发射功率以及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一曝光量。
其中,第一曝光量H1为采用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一距离S1处产生的曝光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距离为激光对焦装置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激光不会对拍摄对象产生伤害时,激光对焦装置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当激光对焦装置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若拍摄对象与激光对焦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则激光会对拍摄对象产生伤害;若拍摄对象与激光对焦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则激光不会对拍摄对象产生伤害。
其中,若在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后,远端接收模块23在第一传输时间内未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表示在第一距离以内不存在拍摄对象(即障碍物),即拍摄对象与激光对焦装置(具体为激光发射模块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由于当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一距离(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处不会对拍摄对象产生伤害;因此,当拍摄对象与激光对焦装置(具体为激光发射模块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时,激光束也不会对拍摄对象产生伤害。此时,为了提高拍摄设备的对焦效果,则可以适当调高激光发射模块21发射激光束的发射功率。
可以想到的是,由于上述激光发射模块21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一距离处不会对拍摄对象(人体)产生伤害,即激光发射模块21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一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不会对拍摄对象(人体)产生伤害;因此,为了保证提高调高后的发射功率不对人体产生伤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计算得到第一曝光量(即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一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然后调高激光束的发射功率(将激光束的发射功率由第一发射功率调高至第二发射功率),使得激光发射模块21在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二距离(激光对焦装置与拍摄对象的实际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第一曝光量。
其中,曝光量H=E×t,其中,E用于表示采用一定发射功率,在一定距离下的照度。
曝光量H=E×t,其中,E用于表示采用一定发射功率,在一定距离S下的照度。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21
如图7所示,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22
由此,可以得出: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23
示例性的,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φ1=P2×η
计算第一光通量φ1。其中,η用于表示光通量系数,P1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
其中,对于特定的拍摄设备而言,光通量φ与发射功率P的关系是固定的,φ=P×η。第一光通量为激光发射模块21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的光通量。
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31
计算第一曝光量H1
其中,N用于表示拍摄设备所包含的灯具的数量,n用于表示每个灯具中包含的光源的数量,MF用于表示拍摄设备的维护系数,UF用于表示拍摄设备的利用系数,α用于表示激光束的发射角度,t=0.25秒,S1用于表示第一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拍摄设备而言,其所包含的灯具的数量N、每个灯具中包含的光源的数量n、拍摄设备的维护系数MF、拍摄设备的利用系数UF以及激光束的发射角度α都是固定的。并且,t为人眼眨眼时间,其取值是固定的t=0.25秒。
S303b、激光对焦装置根据第一曝光量、第二距离以及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二发射功率,其中,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第二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第二曝光量)小于等于第一曝光量。
为了保证提高调高后的发射功率不对人体产生伤害,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32
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其中,N用于表示拍摄设备所包含的灯具的数量,n用于表示每个灯具中包含的光源的数量,MF用于表示拍摄设备的维护系数,UF用于表示拍摄设备的利用系数,α用于表示激光束的发射角度,t=0.25秒,η用于表示光通量系数。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33
那么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34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35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41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42
计算得到第二发射功率P2的取值范围为: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43
其中,φ2用于表示第二光通量,即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的光通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调高激光束的发射功率(将激光束的发射功率由第一发射功率调高至第二发射功率)时,要满足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的激光束,在第二距离(激光对焦装置与拍摄对象的实际距离)处不对拍摄对象(人体)产生伤害的必要条件是: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的激光束,在第二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第一曝光量;同理,采用第二发射功率发射的光通量(第二光通量φ2)满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44
进一步的,当拍摄其他物体(除人之外的物体),如建筑物,风景等时,则不需要考虑激光束对人体是否会产生伤害,此时为了提高对焦效果,可能会采用较高的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此时,为了避免对焦过程中,较强的激光束会对突然闯入激光束范围内的人产生伤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激光束可以为主探测光束,而激光发射模块21,还用于在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主探测光的同时,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辅探测光束。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主探测光束和辅探测光束的详细描述如下所示:
优选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激光束可以分为主探测光束和辅探测光束。其中,主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1小于所述辅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2,第一发射功率大于第三发射功率。如图8所示的主探测光束的激光强度(即一级强度区的激光强度)大于辅探测光束的激光强度(即二级强度区的激光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激光束的发射角度α可以为这里主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1。在S304之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5、若激光对焦装置接收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三传输时间计算第三距离,第三传输时间为自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辅探测光束开始,到接收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
示例性的,第三传输时间可以为自如图2所示的近端接收模块22接收到激光发射模块21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的辅探测光束的时刻T1开始,到如图2所示的远端接收模块23实际接收到拍摄对象(如图9所示的人)反射的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时刻T4之间的时间,即第三传输时间ΔT3=T4-T1。其中,ΔT3>ΔT1
如图9所示,若激光对焦装置在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辅探测光束后,在第三传输时间ΔT3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可以根据第三传输时间ΔT3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v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51
计算第三距离S3。(即如图9所示的人,即拍摄对象,与激光对焦装置之间的距离)
S306、激光对焦装置根据第一距离、第三距离以及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四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52
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对焦装置根据第一距离、第三距离以及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四发射功率的方法可以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光对焦装置根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二发射功率的具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激光对焦装置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53
计算第三发射功率P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调高主探测光束的发射功率(将主探测光束的发射功率由第一发射功率调低至第四发射功率)时,要满足采用第四发射功率发射的主探测光束,在第三距离(激光对焦装置与拍摄对象的实际距离)处不对拍摄对象(人体)产生伤害的必要条件是:采用第四发射功率发射的激光束,在第三距离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第一曝光量;同理,采用第四发射功率发射的光通量(第三光通量φ3=P3×η)满足
Figure BDA0000901689720000161
S307、激光对焦装置采用第四发射功率发射主探测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这里的辅探测光束可以仅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闯入辅探测光束的覆盖范围,因此辅探测光束的发射功率可以一定,并且小于可以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对焦方法,可以在不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前提下,实时调节激光束的发射功率,从而提高拍摄设备的对焦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激光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一传输时间为自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开始,到远端接收模块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
若在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激光束后,在第二传输时间所述远端接收模块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11
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包括:
若在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所述激光束后,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未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一曝光量H1为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激光束时,在所述第一距离S1处产生的曝光量;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其中,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所述第二距离S2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曝光量H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一曝光量H1,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
φ1=P1×η
计算第一光通量φ1
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21
计算所述第一曝光量H1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n、N、MF、UF,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22
计算所述第二发射功率P2
其中,η用于表示光通量系数,N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所包含的灯具的数量,n用于表示每个灯具中包含的光源的数量,MF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的维护系数,UF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的利用系数,α用于表示激光束的发射角度,t=0.25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为主探测光束;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主探测光的同时,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辅探测光束;所述主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1小于所述辅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2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三传输时间计算第三距离,所述第三传输时间为自采用所述第三发射功率发射所述辅探测光束开始,到接收到所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四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23
采用所述第四发射功率发射所述主探测光束,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6.一种激光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射模块、近端接收模块、远端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子模块和计算子模块;
所述计算子模块连接分别与所述近端接收模块和所述远端接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与所述计算子模块连接,且所述控制子模块连接所述激光发射模块;
所述计算子模块,用于:
计算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一传输时间为自所述近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第一发射功率发射的激光束开始,到所述远端接收模块接收到由第一距离处的拍摄对象反射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有效测距距离;
若在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激光束后,所述远端接收模块在第二传输时间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和激光束的传输速度计算第二距离,所述第二传输时间大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对应的实际测距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31
所述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以便于对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子模块,具体用于:
若在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所述激光束后,所述远端接收模块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内未接收到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所述第一距离S1、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一曝光量H1为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P1发射激光束时,在所述第一距离S1处产生的曝光量;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计算第二发射功率P2,其中,采用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激光束时,在所述第二距离S2处产生的曝光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曝光量H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子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以下公式:
φ1=P1×η
计算第一光通量φ1
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41
计算所述第一曝光量H1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量H1、所述第二距离S2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设备参数n、N、MF、UF,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42
计算所述第二发射功率P2
其中,η用于表示光通量系数,N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所包含的灯具的数量,n用于表示每个灯具中包含的光源的数量,MF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的维护系数,UF用于表示所述拍摄设备的利用系数,α用于表示激光束的发射角度,t=0.25秒。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为主探测光束;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还用于在采用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所述主探测光的同时,采用第三发射功率发射辅探测光束;所述主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1小于所述辅探测光束的发射角度α2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远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则根据第三传输时间计算第三距离,所述第三传输时间为自所述激光发射模块采用所述第三发射功率发射所述辅探测光束开始,到所述远端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辅探测光束的远端反射激光束截止的时间;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计算第四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2229192310000051
所述控制子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第四发射功率发射所述主探测光束,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对焦。
11.一种拍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对焦装置。
CN201610006285.9A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Active CN106954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6285.9A CN106954017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6285.9A CN106954017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4017A CN106954017A (zh) 2017-07-14
CN106954017B true CN106954017B (zh) 2020-03-17

Family

ID=5946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6285.9A Active CN106954017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4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1880A (zh) * 2018-02-27 2018-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终端、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174436A1 (zh) 2018-03-12 2019-09-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CN112444793B (zh) * 2019-08-30 2024-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飞行时间tof系统和tof发射器
CN112543284B (zh) * 2020-11-27 2022-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系统、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9588A (en) * 1992-02-12 1994-10-2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2284789A (zh) * 2011-07-27 2011-12-21 苏州德龙激光有限公司 激光刻蚀oled显示器阴极薄膜材料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2974936B (zh) * 2012-11-02 2015-04-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激光焦点定位系统及将材料定位于激光焦点处的方法
CN104181753A (zh) * 2014-08-20 2014-12-03 深圳市国扬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照明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4017A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4017B (zh) 一种激光对焦方法、装置及拍照设备
JP7206206B2 (ja) Ladarパルス干渉回避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335028B2 (en)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acial image, related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and computer device
WO2020238569A1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0678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249236A (zh) 通过上下文信息的主动照明管理
CN105721762B (zh) 闪光灯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259334A1 (zh) 调节方法、调节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268608A (zh) 基于近红外激光散斑的深度估计方法及装置
WO2019037105A1 (zh) 功率控制方法、测距模块及电子装置
WO2017198038A1 (zh) 对人眼安全的激光三角测量系统
JP2019100852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15032331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upillary distance and scale
US20210248362A1 (en) Image-recognition-based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ntrol device
CN107664760A (zh) 固态激光雷达及固态激光雷达控制方法
CN111435973B (zh) 一种激光摄像机
CN105763785A (zh) 动态调整快门速度的拍照系统及方法
US9992593B2 (en) Acoustic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sensor profiling
CN113936050B (zh) 散斑图像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88344A (zh) 摄像模组及其像面倾斜的获取方法和调整方法
CN107421568B (zh) 光学传感器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543541B (zh) 一种活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01103513A (ja)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方法
CN207053645U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81753A (zh) 激光照明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