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2277A -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2277A
CN106942277A CN201710169298.2A CN201710169298A CN106942277A CN 106942277 A CN106942277 A CN 106942277A CN 201710169298 A CN201710169298 A CN 201710169298A CN 106942277 A CN106942277 A CN 106942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grant
flowered garlic
garlic maggot
biological pesticide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92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军
刘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ppiness Bio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ppiness Bio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ppiness Bio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ppiness Bio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92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22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2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2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说是利用复合生物菌制备防治韭蛆危害制剂的技术领域。包括由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混合而成的复合生物菌剂,将复合生物菌剂与助剂、辅料混合发酵得到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其对韭蛆防效显著、性能稳定、适用地域范围广、对环境友好和人体健康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说是利用复合生物菌制备防治韭蛆危害制剂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韭菜虽是我国的传统蔬菜,但韭菜好吃,韭蛆难防。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主要危害韭菜、大葱、小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也危害莴苣、青菜、芹菜等。可为害百合科、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7科30多种蔬菜,分布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辽宁、江西、宁夏、内蒙古、浙江、四川、湖北、台湾等地,是韭菜生产中毁灭性的害虫,它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茎部危害。韭菜受害后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断叶,腐烂或成片死亡。为了防止韭蛆危害韭菜,有些人采用甲拌磷、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甚至无节制的加大用量灌根防治韭蛆。虽然韭蛆防治住了,但是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质量,这种韭菜对人体非常不利,被称之为“毒韭菜”。过去曾有很多吃韭菜中毒的报道,一度造成人们谈韭色变。近年来,化学农药因其残留性,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备受公众诟病。
目前用于防治韭蛆的化学农药,主要是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噻虫嗪等烟碱类;辛硫磷、毒死蜱等有机磷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灭蝇胺、灭幼脲等。此类农药都有严格的用药安全间隔期,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在目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形势下,化学农药会逐步退出主流市场,只能在韭菜生产中成为防治韭蛆的适当补充。
现有的生物农药因种种因素差得不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全球生物农药面临的共性难题。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生物农药本身的缺陷:昆虫病原线虫因土壤性质、气候温度等影响其定居成活性,成本高而难于普及;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易分解,持效期短;目前现有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因温度、土壤性质、紫外线等的影响,防效不稳定,仅限于少数成规模的种植基地使用。
各种物理方法,防治效果、适用范围等方面都用很大限制。如:沼液需要沼气池发酵,不是每个地方、每个种植户都适合建沼气池,用量大来源少,不适合大量的散户使用;臭氧水操作难度大,不适合大田使用,在保护地使用易引发韭菜灰霉病,多次使用后会使韭蛆产生抗性,浓度大了就对韭菜造成伤害,且尾气对人体有危害;糖醋液、黄粘板诱杀仅对成虫有效,可降低密度,因成虫的繁殖量大,仅在保护地有效果,在露地韭菜效果更差。
各种农业方法的局限性更大。如:高温、干旱都会影响韭菜的生长,且因纤维老化影响韭菜的品质;防虫网隔离,投资成本大,网破损、有机肥等都会造成韭蛆感染,一旦感染危害更大;五年甚至以上的轮作期,会影响种植户的效益,且只适合没用外源感染的独立区域;人工挖除的方法,成本高昂,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普遍实现。
由于韭蛆自身的特点,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韭蛆危害已经成为制约韭菜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成为植保界、农药研究生产领域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适应国内外安全害蔬菜市场的需求,韭蛆的生物防治或对环境友好的农药研究开发,已经成为目前形势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韭蛆防效显著、性能稳定、适用地域范围广、对环境友好和人体健康安全的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成份构成:
复合生物菌剂2000-5000、助剂30-120、辅料195—660;
所述复合生物菌剂是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是:球孢白僵菌100—300、苏云金杆菌60—200、短稳杆菌40—150;
所述助剂为EM活性液;
所述辅料为蝉体粉、鸡蛋粉、五倍子粉、水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为:鸡蛋粉100-300、蝉体粉30-120、五倍子粉5-10、水60-230。
所述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
上述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的生产方法,由如下步骤制成:
在发酵罐中加入复合生物菌剂、助剂、辅料,搅拌的同时注入清水1500-3500重量份,充分搅拌混匀后静置7-14天;最后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分装,可得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
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常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白僵素、卵孢霉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如今在农业部登记的白僵菌有球孢虫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两种,登记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或油悬浮剂。本发明采用市售商品白僵菌。
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包括许多变种的一类产晶体芽孢杆菌。该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和外毒素,使害虫停止取食,最后害虫因饥饿和中毒死亡。因此该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
短稳杆菌是一种新型细菌型微生物农药,可广泛用于多种农、林、果、蔬、茶和草坪等植物的鳞翅目类害虫幼虫的防治。
本发明所述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均为现有市售生物农药。
EM液,为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为有效微生物群,日本的比嘉照夫教授发明。其基本产品通称为“EM原液”, “原液”是相对于扩大培养液(又称“活性液”)的称呼。本发明采用EM活性液作为助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生物农药用于防治韭菜的韭蛆为主,黑蚜(葱蛆)等害虫为辅,具有提前前预防,发病后可迅速控制病情蔓延的作用,克服现有生物制剂的弊端,替代现有的化学农药。从产品效能、产品货架期、适用地域范围、对食品安全和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工艺及成本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防治效果好
由于韭蛆一般一年发生4—6代,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以蛹越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幼虫大发生。韭蛆幼虫隐蔽式群居生活,聚集在地下部韭菜鳞茎、根部及假茎处为害。保护地韭蛆幼虫冬季不休眠,可周年发生,幼虫继续为害。韭蛆容易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很大。现有的生物农药因土壤、温度、紫外线等因素的限制,防治效果一般在30%-60%之间。本发明的制剂,预防效果在95%以上,发生虫害后可在7-15天内控制病情蔓延。连续使用三年,可根除韭蛆的危害,有利于韭菜的连续种植、安全生产。
2)使用简便
由于目前单一种户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低,对农药的知识匮乏,而目前现有的生物农药操作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本发明的制剂,撒施后浇水,也可随水冲施,还可以用喷雾器灌根,不受天气的影响,有小学文化水平即可操作。
3)在田间持效期长、货架期长
本发明的制剂,在我国的各个韭菜种植地域,大田种植条件下,上半年连续两次用药后可在田间持续四个月,下半年连续两次用药,可持续到来年发生韭蛆初期;保护地种植条件下,上半年连续两次用药后可在田间持续四个月,下半年连续两次用药,可持续到来年发生韭蛆初期,连续用两次,以后可改为每半年使用一次,防治效果即可达到95%以上。本发明的制剂,在我国的各个韭菜种植地域,常温下存放,货架保质期一般达到24个月,最长可达30个月。
4)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友好
本发明的制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已经用于农业生产多年,对环境、人类、禽畜鱼类安全,同时降低了白僵菌在养蚕区的风险,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使用,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扩大了白僵菌的适用范围。
5)易于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低、利于市场化推广
本发明可建设自动化流水线,采用50000升容器连续生产,所用的原料相对价格低且容易获得。在实际应用中,为种植户节约人力成本1200元,在用药时可随水滴灌,减少了劳动强度。不论是大田种植还是保护地种植,连续使用三季后,用药成本及增收效益,与化学农药基本相当;特别是保护地种植,大大减少韭菜灰霉病、疫病及蚜虫的发生,效果、效益更加突出。
6)生产过程无污染
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工艺,无工业三废排放,对环境安全、无污染。
7)防治其他作物病害
本发明的制剂,除用于韭菜种植生产的韭蛆防治外,还可用于大葱、小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以及草莓、莴苣、青菜、芹菜等,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由如下重量份的成份构成:
复合生物菌剂2000、助剂30、辅料195;
所述复合生物菌剂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是:白僵菌100、苏云金杆菌60、短稳杆菌40;
所述助剂为EM活性液;
所述辅料为蝉体粉、鸡蛋粉、五倍子粉、水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为:鸡蛋粉100、蝉体粉30、五倍子粉5、水60。
其中,鸡蛋粉是生鸡蛋或煮熟后的鸡蛋粉,蝉体粉是蝉幼虫或成虫的粉。各种粉体均粉碎为80-300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各成分重量份的配比也可以是:
复合生物菌剂5000、助剂120、辅料660;
所述复合生物菌剂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是:白僵菌300、苏云金杆菌200、短稳杆菌150;
所述助剂为EM活性液;
所述辅料为蝉体粉、鸡蛋粉、五倍子粉、水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为:鸡蛋粉300、蝉体粉120、五倍子粉10、水230。
或者采用如下重量份数配比:
复合生物菌剂3000、助剂80、辅料350;
所述复合生物菌剂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是:白僵菌210、苏云金杆菌120、短稳杆菌90;
所述助剂为EM活性液;
所述辅料为蝉体粉、鸡蛋粉、五倍子粉、水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为:鸡蛋粉220、蝉体粉100、五倍子粉8、水200。
上述各配比中白僵菌优选球孢白僵菌。
上述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制成:
在发酵罐中加入复合生物菌剂、助剂、辅料,搅拌的同时注入清水1500-3500重量份,充分搅拌混匀后静置7-14天;最后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分装,可得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的半固体制剂,或脱水干燥后分装,可得的粉体制剂。
球孢白僵菌主要杀灭土壤中5cm以下的韭蛆,BT主要土壤中5cm以上的韭蛆,短稳杆菌主要杀灭接近地表的韭蛆及成虫,作为助剂的EM活性液可以增强球孢白僵局、苏云金杆菌种菌对紫外线与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辅料是三种菌的产品载体,同时还为复合菌剂在土壤中提供营养物质。
现有文献记载,球孢白僵菌的可萌发孢子的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18℃,超过40℃孢子萌发降低60%~80%,50℃以上孢子皱缩,菌丝细,不萌发。在25~28nm紫外线条件下,照射10小时,孢子萌发率加速下降,萌发率为10%~30%。
本发明所述生物农药中的球孢白僵菌可萌发孢子的温度为2℃~38℃,适宜温度为12℃~18℃,超过40℃孢子萌发降低10%~25%,50℃以上孢子仍可萌发40%~60%。在25~28nm紫外线条件下,照射10小时,孢子萌发率为40%~60%。对紫外线与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大幅度提高。
现有文献记载球孢白僵菌与本发明生物农药中球孢白僵菌对温度变化与紫外线的耐受能力对照如下表: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苏云金杆菌的可萌发孢子的温度为15℃~35℃,适宜温度为28℃~30℃,超过40℃孢子萌发降低50%~80%,50℃以上不萌发。在15℃条件下,紫外线照射1小时,萌发率为10%~50%,紫外线照射3小时,萌发率为0。
本发明生物农药中的苏云金杆菌可萌发孢子的温度为12℃~38℃,适宜温度为22℃~32℃,超过40℃孢子萌发率降低15%~35%,50℃以上孢子仍可萌发40%~60%。在15℃条件下,照射1小时,孢子萌发率为50%~80%,紫外线照射3h,萌发率为25%~40%。
现有文献记载苏云金杆菌与本发明生物农药中的苏云金杆菌对温度变化与紫外线的耐受能力对照如下表:
防治韭蛆实验结果
(一)实验结果测算方法
1、选取连续种植3年以上,且前一季已经有发病史的大棚做预防试验;
2、选取连续种植3年以上,当季发病的大棚做治疗实验。
3、选取连续种植3年以上,当季发病的大田做治疗实验。
(二)各项试验结果
在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经济开发区有机食品基地、潍坊青州市高柳镇绿色食品基地、济南市章丘区的圣井镇、重庆市江津区,选择连续种植二年或三年以上的韭菜种植地,且有繁盛韭蛆虫害历史的韭菜种植区,以普通白僵菌、臭氧水、苦参碱、印楝素为对照,防治韭蛆虫害随机试验,防治效果显著。因各种化学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有很大的隐患、使用效果众所周知,所以本对照试验没有选择化学农药。实验结果如下:
1、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经济开发区有机食品基地的大棚预防
上季发生韭蛆虫害,用苦参碱控制,防治率低于60%,补苗后用本发明的生物农药做预防处理(用量均为亩用量)。结果如下:。
定植2个月后至次年的5月31日,使用本发明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为97%;使用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低于40%,病情逐渐加重,春节后改为使用本发明的生物农药,到5月31日,防治效果维持在95以上%。
2、济南市章丘区的圣井镇的大棚发生韭蛆初期治疗
大棚韭菜于11月5日—12日发现韭蛆,定植一个月开始发病,本发明的生物农药灌根两次,随水冲施一次。以市售普通白僵菌为对照,45天后的防治效果如下:
从对照结果看,市售普通白僵菌不能控制韭蛆虫害蔓延。本发明的生物农药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步提高,直到第二年4月30日,韭蛆虫害未发生,防治效果显著。
3、济南市章丘区的圣井镇的大棚发生韭蛆治疗
大棚韭菜于11月5日—12日发现韭蛆,定植一个月开始发病,本发明的生物农药灌根两次,随水冲施一次。臭氧发生机冲施臭氧水,45天后的防治效果如下:
从对照结果看,市售普通白僵菌不能控制韭蛆虫害蔓延。本发明的生物农药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步提高,直到第二年4月30日,韭蛆虫害未发生,防治效果显著。
臭氧水防治,在第三次后防治效果明显下降,至第二年3月韭蛆虫害爆发。
4、潍坊青州市高柳镇的绿色食品园区大田韭菜韭蛆防治
该园区为5年的园区,韭菜3年一定植,在原来的韭菜区翻地后重新定植,韭菜于8月10日定植,定植一个月用本发明的生防菌剂制剂预防,第一次、第二次为灌根处理,以后为随水冲施。各1亩为苦参碱、印楝素预防为对照,使用方法为灌根。60天后的防治效果如下:
从对照结果看,印楝素短期效果好,不能长期控制韭蛆虫害蔓延。本发明的生物农药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步提高,防治效果显著。
5、重庆市江津区大田韭蛆虫害的治疗
韭菜已经定植两年,韭蛆发生严重,于当年9月10日开始预防,本发明的生物农药预防第一次、第二次为灌根处理,以后为随水冲施。2亩为苦参碱防治为对照,使用方法为灌根。90天后的防治效果如下:
使用本发明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为98%;使用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低于60%,病情逐渐加重,春节后改为使用本发明的生物农药,到5月31日,防治效果维持在90以上%。

Claims (3)

1.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成份构成:
复合生物菌剂2000-5000、助剂30-120、辅料195—660;
所述复合生物菌剂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是:白僵菌100—300、苏云金杆菌60—200、短稳杆菌40—150;
所述助剂为EM液;
所述辅料为蝉体粉、鸡蛋粉、五倍子粉、水的混合物,其重量份数比为:鸡蛋粉100-300、蝉体粉30-120、五倍子粉5-10、水60-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制成:在发酵罐中加入复合生物菌剂、助剂、辅料,搅拌的同时注入清水1500-3500重量份,充分搅拌混匀后静置7-14天;最后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分装,可得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
CN201710169298.2A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69422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9298.2A CN106942277A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9298.2A CN106942277A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2277A true CN106942277A (zh) 2017-07-14

Family

ID=59473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9298.2A Pending CN106942277A (zh) 2017-03-21 2017-03-21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227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743A (zh) * 2017-09-22 2017-12-15 何振贤 一种韭菜根蛆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07494638A (zh) * 2017-09-22 2017-12-22 何振贤 韭菜根蛆生物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3899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绿僵菌与短稳杆菌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8503483A (zh) * 2018-04-11 2018-09-07 河南沃特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地蛆类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631A (zh) * 2003-08-29 2005-03-09 郭伟光 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及印楝素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8265A (zh) * 2009-04-08 2009-09-02 刘伟平 蝉拟青霉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以及在防治植物线虫中的应用
CN102687731A (zh) * 2012-06-20 2012-09-26 东北林业大学 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CN103333813A (zh) * 2012-10-23 2013-10-02 辛玉江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5716A (zh) * 2014-03-07 2014-06-2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一种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组合物及其防治水稻螟虫的用途
CN104496576A (zh) * 2014-11-27 2015-04-08 馥稷生物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蛆菌生物活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4794A (zh) * 2016-01-13 2016-06-22 李佰峰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CN105724435A (zh) * 2016-03-28 2016-07-06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631A (zh) * 2003-08-29 2005-03-09 郭伟光 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及印楝素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18265A (zh) * 2009-04-08 2009-09-02 刘伟平 蝉拟青霉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以及在防治植物线虫中的应用
CN102687731A (zh) * 2012-06-20 2012-09-26 东北林业大学 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CN103333813A (zh) * 2012-10-23 2013-10-02 辛玉江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5716A (zh) * 2014-03-07 2014-06-2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一种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组合物及其防治水稻螟虫的用途
CN104496576A (zh) * 2014-11-27 2015-04-08 馥稷生物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蛆菌生物活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4794A (zh) * 2016-01-13 2016-06-22 李佰峰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CN105724435A (zh) * 2016-03-28 2016-07-06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正坪,: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问答》", 31 October 2007,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743A (zh) * 2017-09-22 2017-12-15 何振贤 一种韭菜根蛆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07494638A (zh) * 2017-09-22 2017-12-22 何振贤 韭菜根蛆生物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3899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绿僵菌与短稳杆菌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8503483A (zh) * 2018-04-11 2018-09-07 河南沃特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地蛆类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6124B (zh) 温室、大棚土壤还原、消毒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土壤消毒方法
CN104447095B (zh) 一种生物活性有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11292B (zh) 一种土壤根结线虫防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42277A (zh) 一种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05284478A (zh) 一种油茶芽苗砧轻基质嫁接容器苗的一步法培育方法
CN105230682A (zh) 一种防治土壤病虫害的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334A (zh)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及制备工艺
CN105478455A (zh) 一种山核桃蒲壳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6105450A (zh) 一种防控作物枯萎病的土壤处理与生物有机肥联用的方法
CN105746168A (zh) 一种金线莲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4824040A (zh) 生物杀虫生根双重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9136150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液体菌剂及其应用
Patil et al. The role of the food and fertilizers i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uman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CN103351188A (zh)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8314522A (zh) 一种抗病杀虫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2214A (zh) 一种有机石斛的栽培方法
CN107296061A (zh) 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26291A (zh) 提髙干旱、盐碱地区树木成活率的生物菌液、制备及应用
CN104115635A (zh) 绿色蔬菜的塑料大棚种植方法
KR100430761B1 (ko) 고밀도 길항 미생물 기재의 제조방법
KR20150095329A (ko) 천연 살충제의 제조방법
CN105309081A (zh) 药用植物栽培基地配套土壤消毒方法
CN107500894A (zh) 一种石榴酵素菌液态肥的制作方法
CN105130573A (zh) 一种多功能绿化土增效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5006A (zh) 一种防治川党参连作障碍的提产增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