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1229B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1229B
CN106941229B CN201610005058.4A CN201610005058A CN106941229B CN 106941229 B CN106941229 B CN 106941229B CN 201610005058 A CN201610005058 A CN 201610005058A CN 106941229 B CN106941229 B CN 106941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og
end cap
insulation shell
contact terminal
pow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50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1229A (zh
Inventor
李华
赵光明
刘骁勇
杨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50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1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1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1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1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ctuated by an accessory, e.g. cover, lock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 H01R13/69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the fuse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terminal, e.g. pin or socke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正极和负极导线接触端子、保险丝、第一和第二保险丝接触端子。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装配在绝缘壳体的插槽中的端盖。当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的第二弹性臂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接触;当所述端盖被插入所述插槽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端盖上的舌状部插入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的第二弹性臂和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之间,使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隔离开。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操作设置在绝缘壳体上的后盖,就可以方便地断开和闭合电源连接器的内部电路,便于导线的更换操作。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将导线电连接到汇流条(Busbar)的电源连接器一般包括一个插头连接器和与该插头连接器对配的插座连接器。为了防止过流或过压,一般还需要在插头连接器上安装一个保险丝,该保险丝串联在正极导线和正极汇流条之间。
对于现有的电源连接器,当在现场组装时,需要使用特殊的安装工具,例如,专用的螺丝刀,才能将导线连接和固定到插头连接器上。此外,还需要将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在一起。因此,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不仅成本高,而且其组装费时费力,不能在现场实现快速安装。
此外,对于现有的电源连接器,在现场将导线连接至电源连接器或从电源连接器拔出导线时,为了安全,需要先将电源连接器的外部电路断开,例如,切断外部电路上的开关,之后才能执行导线的更换操作,导致操作复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容易忘记断开电源连接器的外部电路,经常出现带电执行进行导线的更换操作,很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能够方便地实现电源连接器的内部电路的断开,便于导线的更换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正极导线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正极导线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负极导线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负极导线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和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负极汇流条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保险丝,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与所述保险丝的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和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和第二保险丝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与所述保险丝的另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和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正极汇流条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端盖,装配在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的插槽中,具有伸入所述绝缘壳体中的舌状部;和旋转杆,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端盖上,适于相对于所述端盖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端盖能够被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深度大于第一深度位置的第二深度位置处;当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的第二弹性臂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接触;当所述端盖被插入所述插槽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端盖上的舌状部插入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的第二弹性臂和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之间,使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隔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杆具有第一限位边,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端盖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枢转轴线之间相距第一距离;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边面对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并抵靠在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上,从而将所述端盖限制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以阻止所述端盖被进一步插入到所述插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杆具有与第一限位边大致垂直的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枢转轴线之间相距第二距离,并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所述端盖处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边面对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并与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相距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减去所述第二距离;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所述端盖被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边抵靠在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旋转杆贴靠在所述端盖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端盖的端面大致平行;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旋转杆与所述端盖的端面大致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夹,适于夹持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上,用于向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施加额外的夹紧力,以便将插入的正极导线可靠地夹持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旋转销,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上,具有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内端部和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外部的外端部,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的一对弹性片之间;当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外端部被接合在所述端盖上的第一保持槽中,以防止所述第一旋转销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被保持在第一姿态;当所述端盖被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外端部凸出到所述端盖之外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槽分离,以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销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动;当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施加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上的夹紧力最大;当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施加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上的夹紧力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呈扁平状;当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当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夹的一对弹性片被所述第一旋转销的内部端撑开,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夹的一对弹性片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一对第一弹性臂不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夹,适于夹持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上,用于向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施加额外的夹紧力,以便将插入的负极导线可靠地夹持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旋转销,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上,具有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内端部和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外部的外端部,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的一对弹性片之间。当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外端部被接合在所述端盖上的第二保持槽中,以防止所述第二旋转销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被保持在第一姿态;当所述端盖被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外端部凸出到所述端盖之外并与所述第二保持槽分离,以允许所述第二旋转销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动;当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夹施加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上的夹紧力最大;当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夹施加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的一对第一弹性臂上的夹紧力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呈扁平状;当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当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夹的一对弹性片被所述第二旋转销的内部端撑开,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夹的一对弹性片与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一对第一弹性臂不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保险丝安装在与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分离的一个绝缘本体中,并且所述绝缘本体插装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插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个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从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端面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端盖处于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把手部被所述端盖遮挡,处于人手不能接触到的第一状态;当所述端盖处于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把手部从所述端盖凸出,处于人手能够接触到的第二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中,通过操作设置在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上的后盖,就可以方便地断开和闭合电源连接器的内部电路,便于导线的更换操作。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旋转杆处于第一角度位置且端盖处于第一深度位置;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端盖处于第一深度位置;
图3显示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端盖处于第二深度位置;
图5显示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旋转销的内端部处于水平姿态;
图6显示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旋转销的内端部被旋转到处于竖直姿态;和
图7显示图5和图6中的旋转销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正极导线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正极导线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负极导线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负极导线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和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负极汇流条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保险丝,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与所述保险丝的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和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和第二保险丝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具有与所述保险丝的另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和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的正极汇流条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端盖,装配在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的插槽中,具有伸入所述绝缘壳体中的舌状部;和旋转杆,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端盖上,适于相对于所述端盖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当所述旋转杆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端盖能够被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深度大于第一深度位置的第二深度位置处;当所述端盖被保持在所述插槽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的第二弹性臂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接触;当所述端盖被插入所述插槽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端盖上的舌状部插入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的第二弹性臂和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之间,使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电隔离开。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且端盖200处于第一深度位置;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端盖200处于第一深度位置;图3显示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面图;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端盖200处于第二深度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如图1至图4所示,该电源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壳体100和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中的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保险丝400、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和第二保险丝接触端子420。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中,具有适于与插入绝缘壳体100的正极导线10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111。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中,具有适于与插入绝缘壳体100的负极导线20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121和适于与插入绝缘壳体100的负极汇流条(例如,从插槽102插入)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122。保险丝400安装在绝缘壳体100中。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中,具有与保险丝400的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411和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412。第二保险丝接触端子420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中,具有与保险丝400的另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421和适于与插入绝缘壳体100的正极汇流条(例如,从插槽101插入)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422。
图5显示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旋转销11、21的内端部11a、21a处于水平姿态;和图6显示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旋转销11、21的内端部11a、21a被旋转到处于竖直姿态。图7显示图5和图6中的旋转销11、21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端盖200和旋转杆300。端盖200装配在绝缘壳体100的一端的插槽110中,具有伸入绝缘壳体100中的舌状部210。旋转杆300枢转地连接在端盖200上,适于相对于端盖200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旋转。
如图1清楚地显示,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端盖200被保持在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
如图4清楚地显示,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端盖200能够被插入到插槽110中的深度大于第一深度位置的第二深度位置处。
如图1和图3清楚地显示,当端盖200被保持在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的第二弹性臂412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接触。此时,电源连接器的内部电路处于闭合状态。
如图4、图5和图6清楚地显示,当端盖200被插入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端盖200上的舌状部210插入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的第二弹性臂412和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之间,使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隔离开。此时,电源连接器的内部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旋转杆300具有第一限位边301。旋转杆300相对于端盖200围绕一枢转轴线310枢转,并且第一限位边301与枢转轴线310之间相距第一距离。
如图1和图3所示,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第一限位边301面对绝缘壳体100的端面并抵靠在绝缘壳体100的端面上,从而将端盖200限制在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以阻止端盖200被进一步插入到插槽110中。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旋转杆300具有与第一限位边301大致垂直的第二限位边302。第二限位边302与枢转轴线310之间相距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端盖200处于第一深度位置时,第二限位边302面对绝缘壳体100的端面,并与绝缘壳体100的端面相距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等于第一距离减去第二距离。
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端盖200被插入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第二限位边302抵靠在绝缘壳体100的端面上。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旋转杆300贴靠在端盖200的端面上并与端盖200的端面大致平行。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旋转杆300与端盖200的端面大致垂直。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夹1。第一弹性夹1适于夹持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用于向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施加额外的夹紧力,以便将插入的正极导线10可靠地夹持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
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旋转销11。第一旋转销11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上,具有位于绝缘壳体100内部的内端部11a和位于绝缘壳体100外部的外端部11b,第一旋转销11的内端部11a位于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端盖200被保持在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第一旋转销11的外端部11b被接合在端盖200上的第一保持槽210中,以防止第一旋转销1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被保持在第一姿态(图3所示的水平姿态)。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端盖200被插入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第一旋转销11的外端部11b凸出到端盖200之外并与第一保持槽210分离,以允许第一旋转销1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能够在第一姿态(图5所示的水平姿态)和第二姿态(图6所示的竖直姿态)之间转动。
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弹性夹1施加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的夹紧力最大。
如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弹性夹1施加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的夹紧力最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呈扁平状。当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图3和图5所示的第一姿态时,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当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图6所示的第二姿态时,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被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撑开,使得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不接触。此时,如图6所示,由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没有受到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的夹持,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正极导线10插入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或者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拔出,便于正极导线10的插入和拔出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当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直接夹持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从而将插入的正极导线10牢固地夹持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不仅实现了正极导线10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之间的可靠电接触,而且能够可靠防止正极导线10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拔出。
类似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夹2。该第二弹性夹2适于夹持在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用于向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施加额外的夹紧力,以便将插入的负极导线20可靠地夹持在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
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旋转销21,该第二旋转销21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上,具有位于绝缘壳体100内部的内端部21a和位于绝缘壳体100外部的外端部21b,第二旋转销21的内端部21a位于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端盖200被保持在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第二旋转销21的外端部21b被接合在端盖200上的第二保持槽220中,以防止第二旋转销2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被保持在第一姿态(图3所示的水平姿态)。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端盖200被插入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第二旋转销21的外端部21b凸出到端盖200之外并与第二保持槽220分离,以允许第二旋转销2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能够在第一姿态(图5所示的水平姿态)和第二姿态(图6所示的竖直姿态)之间转动。
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弹性夹2施加在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的夹紧力最大。
如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弹性夹2施加在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的夹紧力最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呈扁平状。当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图3和图5所示的第一姿态时,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当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图6所示的第二姿态时,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被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撑开,使得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与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不接触。此时,如图6所示,由于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没有受到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的夹持,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负极导线20插入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或者从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拔出,便于负极导线20的插入和拔出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当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直接夹持在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从而将插入的负极导线20牢固地夹持在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不仅实现了负极导线20与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之间的可靠电接触,而且能够可靠防止负极导线20从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拔出。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保险丝400安装在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0分离的一个绝缘本体430中,并且该绝缘本体430插装在绝缘壳体100的插槽中。
如1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本体430具有一个把手部431,该把手部431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0的端面伸出。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端盖200处于第一深度位置时,把手部431被端盖200遮挡,处于人手不能接触到的第一状态。
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端盖200处于第二深度位置时,把手部431从端盖200凸出,处于人手能够接触到的第二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可以用手抓住该把手部431将绝缘本体430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430上的保险丝400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0中拉出。这样,可以方便地实现保险丝400的更换。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旋转销11、21的外端部11b、21b上形成有一个与内部端11a、21a大致平行的槽11c、21c。这样,可以利用插入该槽11c、21c中的工具来旋转该旋转销11、21。当旋转销11、21的内部端11a、21a被旋转到如图5所示的、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时,该槽11c、21c也被旋转到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当旋转销11、21的内部端11a、21a被旋转到如图6所示的、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时,该槽11c、21c也被旋转到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这样,便于从外部识别旋转销11、21的内部端11a、21a处于何种姿态。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6来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源连接器进行现场接线的过程。
首先,将旋转杆300旋转到图2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使得端盖200能够进一步插入到插槽中;
然后,将端盖200插入到图4所示的第二深度位置,使得端盖200上的舌状部210插入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的第二弹性臂412和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之间,使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与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隔离开;
然后,将第一旋转销11和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11a、21a从图5所示的水平姿态旋转到图6所示的竖直姿态,使得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和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分别被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和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撑开;
然后,插入或拔出正极导线10和负极导线20;
然后,将第一旋转销11和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11a、21a从图6所示的竖直姿态旋转到图5所示的水平姿态,使得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和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分别夹持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和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从而将插入的正极导线10和负极导线20分别牢固地夹持在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和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
然后,向外将端盖200拔出到图2所示的第一深度位置处;
最后,将旋转杆300旋转到图1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处,使得端盖200被保持在第一深度位置,以防止端盖200被进一步插入,从而能够防止电源连接器的内部电路被意外断开。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
绝缘壳体(100);
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中,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100)的正极导线(10)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111);
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中,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100)的负极导线(20)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121)和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100)的负极汇流条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122);
保险丝(400),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中;
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中,具有与所述保险丝(400)的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411)和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412);和第二保险丝接触端子(420),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中,具有与所述保险丝(400)的另一个电极端电接触的第一弹性臂(421)和适于与插入所述绝缘壳体(100)的正极汇流条电接触的第二弹性臂(4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连接器还包括:
端盖(200),装配在所述绝缘壳体(100)的一端的插槽(110)中,具有伸入所述绝缘壳体(100)中的舌状部(210);和
旋转杆(300),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端盖(200)上,适于相对于所述端盖(200)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旋转,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端盖(200)被保持在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端盖(200)能够被插入到所述插槽(110)中的深度大于第一深度位置的第二深度位置处;
当所述端盖(200)被保持在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的第二弹性臂(412)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接触;
当所述端盖(200)被插入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端盖(200)上的舌状部(210)插入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的第二弹性臂(412)和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之间,使所述第一保险丝接触端子(410)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电隔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杆(300)具有第一限位边(301),所述旋转杆(300)相对于所述端盖(200)围绕一枢转轴线(310)枢转,并且所述第一限位边(301)与所述枢转轴线(310)之间相距第一距离;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边(301)面对所述绝缘壳体(100)的端面并抵靠在所述绝缘壳体(100)的端面上,从而将所述端盖(200)限制在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处,以阻止所述端盖(200)被进一步插入到所述插槽(1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杆(300)具有与第一限位边(301)大致垂直的第二限位边(302),所述第二限位边(302)与所述枢转轴线(310)之间相距第二距离,并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所述端盖(200)处于所述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边(302)面对所述绝缘壳体(100)的端面,并与所述绝缘壳体(100)的端面相距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减去所述第二距离;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且所述端盖(200)被插入到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边(302)抵靠在所述绝缘壳体(100)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旋转杆(300)贴靠在所述端盖(200)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端盖(200)的端面大致平行;
当所述旋转杆(300)处于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旋转杆(300)与所述端盖(200)的端面大致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夹(1),适于夹持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用于向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施加额外的夹紧力,以便将插入的正极导线(10)可靠地夹持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旋转销(11),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上,具有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00)内部的内端部(11a)和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00)外部的外端部(11b),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端部(11a)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之间,
当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夹(1)施加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的夹紧力最大,
当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夹(1)施加在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上的夹紧力最小,
其中,
当所述端盖(200)被保持在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外端部(11b)被接合在所述端盖(200)上的第一保持槽(210)中,以防止所述第一旋转销(1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姿态;
当所述端盖(200)被插入到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外端部(11b)凸出到所述端盖(200)之外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槽(210)分离,以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销(1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能够在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之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呈扁平状;
当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
当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被所述第一旋转销(11)的内部端(11a)撑开,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夹(1)的一对弹性片与所述正极导线接触端子(110)一对第一弹性臂(111)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性夹(2),适于夹持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用于向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施加额外的夹紧力,以便将插入的负极导线(20)可靠地夹持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旋转销(21),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00)上,具有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00)内部的内端部(21a)和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00)外部的外端部(21b),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端部(21a)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之间,
其中,
当所述端盖(200)被保持在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外端部(21b)被接合在所述端盖(200)上的第二保持槽(220)中,以防止所述第二旋转销(2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被保持在第一姿态;
当所述端盖(200)被插入到所述插槽(110)中的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外端部(21b)凸出到所述端盖(200)之外并与所述第二保持槽(220)分离,以允许所述第二旋转销(2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得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动;
当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夹(2)施加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的夹紧力最大;
当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夹(2)施加在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上的夹紧力最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呈扁平状;
当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与水平平面平行的水平姿态;
当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与竖直平面平行的竖直姿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被所述第二旋转销(21)的内部端(21a)撑开,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夹(2)的一对弹性片与所述负极导线接触端子(120)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不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丝(400)安装在与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0)分离的一个绝缘本体(430)中,并且所述绝缘本体(430)插装在所述绝缘壳体(100)的插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430)具有一个把手部(431),所述把手部(431)从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壳体(100)的端面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端盖(200)处于第一深度位置时,所述把手部(431)被所述端盖(200)遮挡,处于人手不能接触到的第一状态;
当所述端盖(200)处于第二深度位置时,所述把手部(431)从所述端盖(200)凸出,处于人手能够接触到的第二状态。
CN201610005058.4A 2016-01-05 2016-01-05 电源连接器 Active CN106941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5058.4A CN106941229B (zh) 2016-01-05 2016-01-05 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5058.4A CN106941229B (zh) 2016-01-05 2016-01-05 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1229A CN106941229A (zh) 2017-07-11
CN106941229B true CN106941229B (zh) 2019-04-12

Family

ID=59469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5058.4A Active CN106941229B (zh) 2016-01-05 2016-01-05 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12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1900B2 (ja) * 1995-08-04 1999-06-07 エス・オー・シー株式会社 コード付き電源プラグ
JP4014804B2 (ja) * 2001-01-10 2007-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点検装置
JP4408918B2 (ja) * 2007-07-19 2010-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プラー
CN201927758U (zh) * 2010-12-07 2011-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转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1229A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3123B2 (en) Power receptacl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180627B2 (ja) 接地線端部用仮支持具および接地短絡用具
EP2757641B1 (en) Plug structure of a power device
CN206610919U (zh)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US20180219304A1 (en)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US11217916B2 (en) Automotive booster cable system
CN106941229B (zh) 电源连接器
CN20449739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4464641U (zh) 利用接地片施压且防止短路的信号连接器
CN106911021B (zh) 一种电线接头的安装方法
CN103855522B (zh) 一种适用于船舶的防水插头插座
CN205509188U (zh) 新型包胶式转接器
CN205004532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7853054U (zh) 一种可快速插拔及接线的电源模块连接器
US9205788B2 (en) Vehicle to snow/ice control device wiring harness with replaceable connector
CN220324791U (zh) 快速接线结构、电连接器及供电系统
EP3151343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first and second terminals of first and second electric cells
CN109560417A (zh) 一种多类型线缆的连接模块、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N217009770U (zh) 一种用电设备的接地组件
CN205882291U (zh) 一种防爆插销
JP201508240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3760788U (zh) 一种旋转接触式防水插头插座
CN106848642B (zh) 一种电线接头
CN107910660B (zh) 一种快速接线装置及电器配件
CN209313082U (zh) 风扇及其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