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2865A -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2865A
CN106932865A CN201511022897.9A CN201511022897A CN106932865A CN 106932865 A CN106932865 A CN 106932865A CN 201511022897 A CN201511022897 A CN 201511022897A CN 106932865 A CN106932865 A CN 106932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upporting plate
optical module
guide rail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28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2865B (zh
Inventor
杨成鹏
彭乐雄
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228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2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2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2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2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2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支架包括散热器的基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间隙调节机构,间隙调节机于块朝向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之间间隙的大小。该支架能够对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散热器中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进而能够在光模块需要插入容纳部或者自容纳部拔出时进而进行插拔时使光模块的上表面与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相隔离,进而减轻光模块插拔时因与散热器中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刮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设备中,光模块主要实现光-电相互转化的功能,是光纤通信设备中最核心的部分。如图1a所示,图1a为一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图1b为与该光模块配合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光模块通常需满足可直接插入该支架,或者可直接从该支架中拔出的需求。如图1b所示,支架包括第一导轨20、第二导轨(图中未示出,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20是对称的)和散热器的基板10;其中,基板10、第一导轨20和第二导轨形成一容纳部;该容纳部用于容纳光模块01。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光模块01在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者从所述容纳部拔出时,由于该容纳部的尺寸与光模块01的尺寸大致相同,所以光模块01中朝向所述基板10的表面以及基板10的内表面容易因为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刮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在光模块插入所述支架或者从所述支架拔出的过程中,该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模块朝向基板的表面与基板的内表面由于彼此之间的摩擦而刮损的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包括散热器的基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间隙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基板形成一容纳部;
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基板之间;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时,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基板的内表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中设有间隙调节机构,在沿垂直于光模块上表面的方向上,可通过调整该间隙调节机构对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散热器的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比如,在光模块需要沿插拔端口进入支架的容纳部或者从支架的容纳部内拔出时,通过间隙调解机构增大散热器的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光模块在插拔时其上表面与基板内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以及在光模块位于支架的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通过上述间隙调解机构使散热器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相接触,使二者接触以进行散热;因此,该支架能够在光模块需要进行插拔时使散热器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较小,进而减轻了光模块插拔时与散热器的基板之间产生的刮损。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的内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和/或,
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包括界面材料层。
界面材料层可填充于光模块与基板之间的间隙内,减少界面热阻,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一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凸块,设置在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一特定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三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二特定区域的至少一 个第四凸块;
其中,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相匹配,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匹配;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是指所述第一支撑板内朝向所述基板内表面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是指所述第二支撑板内朝向所述基板内表面的表面;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一特定区域是指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二特定区域是指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以及设在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同一侧,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同一侧;
每一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采用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可绕螺钉转动;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采用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且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可绕螺钉转动;
通过使每一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绕螺钉转动,以及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绕螺钉转动,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调节所述间隙 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具体包括:
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所述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使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相接触;以及,
在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自所述容纳部拔出时,所述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使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相隔离。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用于导引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者从所述容纳部拔出;其中,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相对。
结合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通过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实现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进而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之间的间隙。
结合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通过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使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相错位、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错位,进而使得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
在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自所述容纳部拔出时,通过沿所述第一导 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使得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块的凸面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凸块的凸面相接触,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凸块的凸面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凸块的凸面相接触,进而使得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隔离。
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块的凸面与所述第二凸块的凸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凸块的凸面与所述第四凸块的凸面也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凸块的凸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凸块的凸面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之间的距离。
结合上述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块的数目与所述第三凸块的数目相同,且每一所述第一凸块匹配一个所述第三凸块;以及,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的数目相同,且每一所述第二凸块匹配一个所述第四凸块。
结合上述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距离也相同,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两个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距离;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凸块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四凸块之间的距离也相同,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凸块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四凸块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凸块之间的距离。
结合上述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部一端的开口为所述光模块的插拔端口,所述光模块自所述插拔端口插入所述容纳部,以及自所述插拔端口从所述容纳部拔出;
与所述插拔端口距离最近的第一凸块和所述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等于与 所述插拔端口距离最近的第二凸块和所述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
结合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相同,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
结合上述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每一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的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的端部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每一所述第二连杆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的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每一所述第二连杆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的端部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结合上述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
结合上述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者自所述容纳部拔出时,每一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到3°之间;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的端部与所述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的端部与所述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进而驱动所述间隙调节机构的结构发生改变,以实现对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与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的调节。
结合上述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 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一传动轴;
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中用于组成所述插拔端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
扳动所述第一手柄,能够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共同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结合上述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手柄和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用于组成所述插拔端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
扳动所述第二手柄,能够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共同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结合上述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与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轴和扳手;
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
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中位于所述插拔端口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中位于所述插拔端口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上,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所述第三传动轴位于所述扳手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以及所述扳手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扳动所述扳手,能够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以及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二 支撑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设有散热翅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通信设备,包括光模块,还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支架;
在所述光模块沿插拔端口进入所述容纳部或者从所述容纳部拔出的情况下,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与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相隔离;
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与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相接触。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或者所述基板的内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设备中,由于用于封装光模块的支架内设有间隙调节结构,所以在该光通信设备中,光模块沿该支架的插拔端口插入该支架的容纳部或者从该支架的容纳部拔出时,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会变小,比如,在光模块需要进入支架的容纳部或者从支架的容纳部内拔出时,通过间隙调解机构增大散热器的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光模块在插拔时其上表面与基板内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当光模块位于支架的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通过上述间隙调解机构使散热器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相接触,使二者接触以进行散热;因此,该支架能够在光模块需要进行插拔时使散热器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较小,进而减轻了光模块插拔时与散热器的基板之间产生的刮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常见的CFP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技术中的光模块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插拔光模块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接触时在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隔离时在第二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接触时在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隔离时在第二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接触时在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隔离时在第二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接触时在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在基板和光模块隔离时在第二支撑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b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c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中的第一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5d是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中的第二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c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d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e是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讯设备和一种应用于该光通讯设备的支架,其中,该支架形成了一个用于容纳光模块的容纳部,且能够对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散热器中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进而能够在光模块需要插入容纳部或者自容纳部拔出时进而进行插拔时使光模块的上表面与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相隔离,进而减轻光模块插拔时因与散热器中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刮损。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进行描述,下文对支架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描述时引入了光通讯设备中具有的“光模块”的概念。其中,散热器的基板的内表面是指基板朝向容纳部的表面,光模块的上表面是指光模块位于容纳部中时朝向基板的表面。
请参考图2-图4d,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包括散热器的基板10、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间隙调节机构;其中:
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位于基板10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板51、所述第二支撑板52和所述基板10形成一容纳部;
上述支架具有的间隙调节机构位于第一支撑板51和基板10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52和基板10之间;通过调节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其中,在光模块01位于支架形成的容纳 部内时,光模块01的上表面朝向基板10的内表面。
上述支架中设有间隙调节机构,在沿垂直于光模块01上表面的方向上,可通过调整该间隙调节机构对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散热器的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当光模块01需要沿插拔端口进入支架的容纳部或者从支架的容纳部内拔出时,通过间隙调解机构增大散热器的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在插拔时光模块01与散热器的基板10之间产生的摩擦;当光模块01位于支架的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通过上述间隙调解机构使散热器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相接触,使二者接触以进行散热;因此,该支架能够在光模块01需要进行插拔时使散热器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较小,进而减轻了光模块01插拔时与散热器的基板10之间产生的刮损。
当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光模块01在插拔时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上述通过调节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具体包括:
在光模块01位于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通过调节间隙调节机构使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相接触;以及,
在光模块01插入容纳部或自容纳部拔出时,通过调节间隙调节机构使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相隔离。
上述支架中,在对光模块01进行插拔时,能够通过间隙调解机构使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相隔离,此时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不会接触,进而不会产生摩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光模块01在插拔时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光模块01发热时与散热器的基板10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在基板10的内表面可以包括热界面材料层;当然,还可以是光模块01的上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当然,还可以是基板10的内表面和光模块01的上表面同时包括热界面材料层。热界面材料层的设置,能够减少散热器基板10 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上表面之间的界面热阻,进而能够提高光模块01与散热器的基板10热量传递效率。
并且,由于上述支架具有间隙调节装置,能够在光模块01需要进行插拔时使散热器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相隔离,因此,在光模块进行插拔时不会对热界面材料层造成刮损。
上述界面材料层可采用铟金属薄片、散热膏或散热垫等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形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支架中通过间隙调解机构对散热器的基板10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其中采用的间隙调解机构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如:
方式一:
请参考图3a-图3d,本实现方式中的间隙调节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板5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一凸块61、设置在第二支撑板52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凸块62,设置在基板10内表面中的第一特定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三凸块63,以及设置在基板10内表面中的第二特定区域的至少一个第四凸块64;其中,第一凸块61与第三凸块63相匹配,第二凸块62与第四凸块64相匹配;第一支撑板51的上表面是指第一支撑板51内朝向基板10内表面的表面;第二支撑板52的上表面是指第二支撑板52内朝向基板10内表面的表面;基板10内表面中的第一特定区域是指基板10内表面中的与第一支撑板51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基板10内表面中的第二特定区域是指基板10内表面中的与第二支撑板52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
通过调节第一凸块61与第三凸块63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凸块62与第四凸块64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调节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
当间隙调解机构具有上述结构时,可以相对于散热器的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移动第一支撑板51,实现对第一凸块61与第三凸块63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同时,可以相对于散热器的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 向移动第二支撑板52,实现对第二凸块62与第四凸块64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其中,如图3c和图3d所示,当第一凸起61的凸面与对应的第三凸起63的凸面相抵、且第二凸起62的凸面与对应的第四凸起64的凸面相抵时,可以使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隔离;如图3a和图3b所示,而当第一凸起61与对应的第三凸起63之间相互交错、且第二凸起62与对应的第四凸起64之间相互交错时,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接触。
为保证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相对于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移动时的平稳性,第一凸块61的凸面与第二凸块62的凸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凸块63的凸面与第四凸块64的凸面也位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第一凸块61的凸面与第一支撑板51朝向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凸块63的凸面与基板10朝向第一支撑板5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现方式中,为便于加工,第一凸块61的数目与第三凸块63的数目相同,且可以为2个,且每一第一凸块61匹配一个第三凸块63;第二凸块62与第四凸块64的数目相同,且可以为2个,且每一第二凸块62匹配一个第四凸块64。
同时,为使基板10在调节过程中受力均匀,各个凸块均布于基板10所覆盖区域内,具体实现方式为:
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61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62之间的距离也相同;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61之间的距离等于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62之间的距离;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凸块63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两个相邻的第四凸块64之间的距离也相同;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凸块63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两个相邻的第四凸块64之间的距离;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块61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两个相邻的第三凸块63之间的距离。同时,容纳部一端的开口为光模块01的插拔端口,光模块01自插拔端口插入容纳部,以及自插拔端口从容纳部拔出;与插拔端口距离最近的第一凸块61 和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等于与插拔端口距离最近的第二凸块62和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
当第一凸起61、第二凸起62、第三凸起63以及第四凸起64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分布时,散热器的基板10在间隙调解机构的调解过程中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上的受力点分布比较均匀,因此能够使基板10在调节过程中受力均匀。
方式二:
请参考图4a-图4d,本实现方式中的间隙调节机构可以包括设在基板10的第一外侧和第一支撑板51的外侧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71,以及设在基板10的第二外侧和第二支撑板52的外侧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72;基板10的第一外侧和第一支撑板51的外侧位于容纳部的同一侧,基板10的第二外侧和第二支撑板52的外侧位于容纳部的同一侧;
每一第一连杆71的两端均采用螺钉分别安装在基板10的第一外侧和第一支撑板51的外侧,且每个第一连杆71的两端可绕螺钉转动;每一第二连杆72的两端均采用螺钉分别安装在基板10的第二外侧和第二支撑板52的外侧,且每一第二连杆72的两端可绕螺钉转动;
通过使每一第一连杆71的两端绕螺钉转动,以及每一第二连杆72的两端绕螺钉转动,实现调节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
本实现方式中记载的间隙调解机构中,可以通过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调节第一支撑板51相对于基板10的位置来使第一连杆71两端绕螺钉转动,且可以通过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调节第二支撑板52相对于基板10的位置来使第二连杆72两端绕螺钉转动,进而实现对基板10内表面与光模块01上表面之间间隙的调节,具体地,可以如图4a-图4d所示,当第一连杆71处于图4a所示的状态、且第二连杆72处于图4b所示的状态时,此时基板10内表面与光模块01上表面接触,而当需要将光模块01插入容纳部或自容纳部拔出时,可使第一支撑板51相对于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入方向移动,进而使 第一连杆71的两端绕螺钉旋转至图4c所示的状态,同时,使第二支撑板52相对于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入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二连杆72的两端绕螺钉旋转至图4d所示的状态,此时,基板10内表面与光模块0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被调大,进而使基板10内表面与光模块01上表面之间相互隔离。
本实现方式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中,每一第一连杆71的长度相同,每一第二连杆72的长度相同,且第一连杆71的长度等于第二连杆72的长度;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每一第一连杆7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1外侧的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每一第一连杆71固定在基板10的第一外侧的端部也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第二连杆72固定在第二支撑板52外侧的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第二连杆72固定在基板10的第二外侧的端部也位于同一直线上。上述间隙调解机构能够使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在调节间隙调解机构时的变化仅仅限定在垂直于基板10内表面的方向上。
上述间隙调解机构中,第一连杆71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二连杆72的数量,如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数量可以为2个。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间隙调解机构的结构稳定性,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或3个以上。
在本实现方式中的间隙调解机构中,在光模块01处于发热状态时,沿光模块的插拔方向,每一第一连杆71的延伸方向与基板10内表面之间的夹角位于1°到3°之间;且每一第一连杆71固定在基板10的第一外侧的端部与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1外侧的端部与插拔端口之间的距离。
上述支架中,为便于引导光模块在容纳部的插入或拔出,同时为使光模块01在位于容纳部内时得到稳定的支撑,请参考图2-图4d,该支架还包括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位于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所在的一侧,且第一导轨2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51的内表面,第二导轨22设置于第二支撑板52的内表面;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用于引导 光模块01插入容纳部、或从容纳部拔出;其中,在容纳部内,第一支撑板51的内表面与第二支撑板52的内表面相对。
光模块01在进行插拔时与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滑动配合,因此,光模块01能够相对于散热器的基板10沿着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滑动,并且,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能够对插入容纳部内的光模块01进行支撑,进而提高了光模块01插入容纳部后与散热器的基板1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均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设置,且第一导轨21朝向第二导轨22的表面、和第二导轨22朝向第一导轨21的表面上设有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延伸的长槽,当光模块01插入容纳部时,光模块01朝向第一支撑板51的侧边与第一导轨21设置的长槽滑动配合,且光模块01朝向第二支撑板52的侧边与第二导轨22设置的长槽滑动配合;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上,每个长槽的长度大于等于光模块01在其插拔方向上的长度。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具有上述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时,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相对于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移动可采用下述方式实现:
请参考图3a-图4d所示,第一支撑板51上设有滑槽511,通过螺钉512穿过滑槽511将第一支撑板51安装于第一导轨21的外侧;第二支撑板52上设有滑槽521,通过螺钉522穿过滑槽521将第二支撑板52安装于第二导轨22的外侧。滑槽511和滑槽521的延伸方向均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设置,因此第一支撑板51可相对于第一导轨21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滑动,第二支撑板52可相对于第二导轨22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滑动;这样,在对第一支撑板51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进行调节时,不会使第一导轨21相对于光模块01在沿第一导轨21导引方向上产生位移倾向,进而能够避免在调节第一支撑板51时光模块01与第一导轨21之间产生摩擦;同理,在对第 二支撑板52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进行调节时,不会使第二导轨22相对于光模块01在沿第二导轨导22引方向上产生位移倾向,进而能够避免在调节第二支撑板52时光模块01与第二导轨22之间产生摩擦。
当然,在上述采用螺钉和滑槽的结构以外,还可采用其他滑动机构以实现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相对于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移动的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两种实现方式提供的间隙调节机构的运动原理可知,通过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相对于基板10滑动第一支撑板51,以及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相对于基板10滑动第二支撑板21,可实现调节间隙调节机构,进而可实现调节光模块01朝向基板10的表面与基板10朝向光模块01的表面之间的间隙。
当采用上述实现方式使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相对于基板10沿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移动时,因在通过调节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时,基板10需在沿垂直于光模块01的插拔方向上相对于光模块01发生运动,为提高基板10运动的稳定性,基板10与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连接,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4d,基板10通过4个弹簧螺钉40安装于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上,基板10上与每个弹簧螺钉对应位置处设有通孔,基板10可沿弹簧螺钉40的延伸方向运动、且基板10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避免了基板10在通过调节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光模块01的上表面与基板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时产生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提高了基板10运动的稳定性。
同时,弹簧螺钉40上的弹簧对基板10提供朝向光模块01的力,因此基板10在背离光模块01发生运动之后,可在弹簧螺钉40上的弹簧的力的作用下恢复至运动前位置。通过调整弹簧螺钉40的弹簧的压力,可保证光模块01位于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使基板10与光模块01之间贴合,提高光模块01与基板10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中,为便于调节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位置,该支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51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滑动,以及驱动第二支撑板52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滑动;进而驱动间隙调节机构的结构发生改变,以实现对基板10朝向光模块01的表面与光模块01朝向基板1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的调节。
上述支架中具有的驱动机构可采用多种结构实现,如,可以采用下述方式:
方式一:
请参考图5a和图5b,上述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手柄81、第一传动轴82,第二手柄83、第二传动轴84;第一手柄81和第一传动轴82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51进行移动,第二手柄83和第二传动轴84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52进行移动;其中:
第一传动轴82位于第一手柄81和第一支撑板51之间,且第一传动轴82与第一支撑板5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优选地,为便于操作,第一传动轴82与第一支撑板51位于光模块01的插拔端口的端部连接;第一传动轴8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第一手柄81的结构具体地可如图5c所示,第一手柄81上设有回转中心811、操作端812和卡槽813,且卡槽813上设有推动面8131和回拉面8132,第一传动轴82与卡槽813配合;
第二传动轴84位于第二手柄83和第二支撑板52之间,且第二传动轴84与第二支撑板52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优选地,为便于操作,第二传动轴84与第二支撑板52位于光模块01的插拔端口的端部连接;第二传动轴8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第二手柄83的具体结构可如图5d所示,第二手柄83上设有回转中心831、操作端832和卡槽833,且卡槽833上设有推动面8331和回拉面8332,第二传动轴84与卡槽833配合。
扳动第一手柄81,能够推动或者拉动第一传动轴82和第一支撑板51共同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滑动,如图5a所示,沿图中所示A方向转动第一手柄81,推动面8131与第一传动轴82相抵,请参考图3a,此时,第一支撑板 51被推动至图3a中所示位置,图3a中所示的第一凸块61和第三凸块63的凸面相交错,以使光模块01的内表面和基板10的内表面接触;如图5b所示,沿图中所示B方向转动第一手柄81,回拉面8132与第一传动轴82相抵,请参考图3c,此时,第一支撑板51被回拉至图3b中所示位置,图3c中所示的第一凸块61和第三凸块63的凸面相接触,以使光模块01的内表面和基板10的内表面隔离。
同时,扳动第二手柄83,能够推动或者拉动第二传动轴84和第二支撑板52共同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滑动,如图5a所示,沿图中所示A方向转动第二手柄83,推动面8331与第二传动轴84相抵,请参考图3b,此时,第二支撑板52被推动至图3b中所示位置,图3b中所示的第一凸块61和第三凸块63的凸面相交错,以使光模块01的内表面和基板10的内表面接触;如图5b所示,沿图中所示B方向转动第二手柄83,回拉面8332与第二传动轴84相抵,请参考图3d,此时,第二支撑板52被回拉至图3d中所示位置,图3d中所示的第一凸块61和第三凸块63的凸面相接触,以使光模块01的内表面和基板10的内表面隔离。
该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可分别对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进行驱动,图5a、图5b、和图3a-图3d中以采用凸块的间隙调节机构为例说明该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理,该驱动机构也可用于驱动采用连杆机构的间隙调节机构,其运动原理与上述相同。
方式二:
该实现方式中提供的驱动机构可同时对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进行驱动,适用于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情况。
如图6a-图6c所示,在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轴91和扳手92;第三传动轴9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第三传动轴9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1中位于插拔端口的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三传动轴91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支撑板51的 滑动方向上,其中,第一支撑板51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滑动;第三传动轴9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52中位于插拔端口的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三传动轴91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支撑板52的滑动方向上,其中,第二支撑板52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滑动;第三传动轴91位于扳手92和第一支撑板51之间,以及扳手92和第二支撑板52之间。
扳手92的具体结构如图6b-图6e所示,扳手92的表面形成凸轮面921和凸轮面922,凸轮面921与第一导轨21的一个表面相抵,凸轮面922与第二导轨22的一个表面相抵。
扳动扳手92,能够推动或者拉动第三传动轴91与第一支撑板51沿第一导轨21的导引方向滑动,以及第三传动轴91与第二支撑板52沿第二导轨22的导引方向滑动,如图6b和图6c所示,扳动扳手92,使凸轮面921靠近第三传动轴9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1的一个表面相抵,同时使凸轮面922靠近第三传动轴9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2的一个表面相抵,以带动第一支撑板51进入图6b中所示位置,并带动第二支撑板52进入图6c中所示位置,第一支撑板51带动第一连杆71转动、第二支撑板52带动第二连杆72转动,以使光模块01的内表面和基板10的内表面接触;如图6c和图6d所示,扳动扳手92,使凸轮面921远离第三传动轴9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1的一个表面相抵,并使凸轮面922远离第三传动轴9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2的一个表面相抵,以带动第一支撑板51进入图6d中所示位置、并带动第二支撑板52进入图6e中所示位置,第一支撑板51带动第一连杆71转动、第二支撑板52带动第二连杆72转动,以使光模块01的内表面和基板10的内表面隔离。
该实现方式中以采用连杆机构的间隙调节机构为例说明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理,该驱动机构也可用于驱动采用凸块结构的间隙调节机构,其运动原理与上述相同。
为进一步增强光模块的散热效果,请参考图2,基板10背离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的表面设有散热翅片30。
具体地,散热翅片30可由铜等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备,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光模块01产生的热量可通过基板10传递至散热翅片30中,再由散热翅片30传导至外界环境中,以减少热量在光模块01中的积累,降低光模块01因热量积累导致的不良。
除上述支架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支架和光模块01,该支架中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可通过支架中的间隙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当光模块需要沿插拔端口进入支架的容纳部或者从支架的容纳部内拔出时,通过间隙调解机构增大散热器的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光模块在插拔时其上表面与基板内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当光模块位于支架的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通过上述间隙调解机构使散热器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相接触,使二者接触以进行散热。
其中,为进一步减少光模块与基板之间的界面热阻,可以在光模块01朝向基板10的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或者基板10朝向光模块01的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在光模块沿插拔端口进入容纳部或者从容纳部拔出的情况下,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相隔离;在光模块位于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基板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上表面相接触。
因该支架中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可通过支架中的间隙调节机构进行调节,该支架能够在光模块01需要进行插拔时使散热器基板10的内表面与光模块01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较小,进而减轻了光模块01插拔时与散热器的基板10之间产生的刮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的基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间隙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基板形成一容纳部;
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基板之间;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时,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基板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包括热界面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一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凸块,设置在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一特定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三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二特定区域的至少一个第四凸块;其中,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相匹配,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是指所述第一支撑板内朝向所述基板内表面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是指所述第二支撑板内朝向所述基板内表面的表面;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一特定区域是指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第二特定区域是指所述基板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四凸块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以及设在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同一侧,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同一侧;
每一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采用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外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可绕螺钉转动;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采用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基板的第二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且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可绕螺钉转动;
通过使每一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绕螺钉转动,以及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绕螺钉转动,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以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具体包括:
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所述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使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相接触;以及,
在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自所述容纳部拔出时,所述通过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使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内表面相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用于导引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容纳部,或者从所述容纳部拔出;其中,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
通过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实现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进而实现调节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引方向滑动,进而驱动所述间隙调节机构的结构发生改变,以实现对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与所述光模块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的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翅片。
10.一种光通信设备,包括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
在所述光模块沿插拔端口进入所述容纳部或者从所述容纳部拔出的情况下,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与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相隔离;
在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容纳部且处于发热状态时,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与所述光模块的上表面相接触。
CN201511022897.9A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Active CN106932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2897.9A CN106932865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2897.9A CN106932865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2865A true CN106932865A (zh) 2017-07-07
CN106932865B CN106932865B (zh) 2018-12-14

Family

ID=5944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2897.9A Active CN106932865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286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1213A (zh) * 2017-09-12 2018-01-19 天津莱尔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光电转换装置
US10555439B2 (en) 2017-11-02 2020-02-04 Laird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with reinforcement for abrasion resistance and/or suitable for use between sliding components
US10566262B2 (en) 2017-09-12 2020-02-18 Laird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with wear-resisting layers and/or suitable for use between sliding components
WO2021022749A1 (zh) * 2019-08-06 2021-02-1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35493A1 (en) * 2021-08-12 2023-02-1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heat sink for a pluggable modu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810A (zh) * 2004-09-23 2006-03-29 未来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组装平面荧光灯的基板的装置
CN202443157U (zh) * 2012-03-09 2012-09-19 福建北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光纤配线架装置
CN203827666U (zh) * 2014-04-01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安装装置
CN104297868A (zh) * 2013-07-18 2015-01-21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锁紧装置及具有该锁紧装置的光模块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810A (zh) * 2004-09-23 2006-03-29 未来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组装平面荧光灯的基板的装置
CN202443157U (zh) * 2012-03-09 2012-09-19 福建北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光纤配线架装置
CN104297868A (zh) * 2013-07-18 2015-01-21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锁紧装置及具有该锁紧装置的光模块组件
CN203827666U (zh) * 2014-04-01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安装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1213A (zh) * 2017-09-12 2018-01-19 天津莱尔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光电转换装置
US10566262B2 (en) 2017-09-12 2020-02-18 Laird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with wear-resisting layers and/or suitable for use between sliding components
CN107611213B (zh) * 2017-09-12 2024-02-23 天津莱尔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光电转换装置
US10555439B2 (en) 2017-11-02 2020-02-04 Laird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with reinforcement for abrasion resistance and/or suitable for use between sliding components
WO2021022749A1 (zh) * 2019-08-06 2021-02-1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2865B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2865A (zh) 一种用于插拔光模块的支架及光通信设备
CN103394899B (zh) 一种双端子散热器自动化装配机
KR20080070302A (ko) 상면 평판냉각기와 측면 열유도판을 결합한 리니어모터의냉각시스템
CN102466421A (zh) 扁平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66422A (zh) 扁平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9793087U (zh) 一种散热片组装机
CN111580631A (zh) 一种计算机变向冷却散热机构
WO2022067579A1 (zh) 光模块测试结构及装置
CN210895217U (zh) 一种内嵌式内存模块
CN107309350A (zh) 用于铆压机的静触片自动送料机构
CN218163432U (zh) 一种新型散热片装置
CN108767525B (zh) 一种用于插拔式线路板的助拔装置
CN201210783Y (zh) 一种热量传递装置
CN103894374B (zh) 铁屑自排装置
CN210641240U (zh) 一种防变形高强度铝型材散热片
CN206294479U (zh) 一种高效的组合式散热器
KR20100136680A (ko) 진공챔버 내에서 사용하기에 적합한 기판이송장치
CN207925179U (zh) 柔性扁平电缆变间距装置
CN206864923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配电柜
CN209089326U (zh) 散热器
CN220570891U (zh) 一种智能操控装置
CN211203416U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
CN204450586U (zh) 一种机器人
CN218123927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
TWM472971U (zh) 小型可插拔模組散熱結構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