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1473B - 双头双尾中餐灶 - Google Patents

双头双尾中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1473B
CN106931473B CN201710132410.5A CN201710132410A CN106931473B CN 106931473 B CN106931473 B CN 106931473B CN 201710132410 A CN201710132410 A CN 201710132410A CN 106931473 B CN106931473 B CN 106931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th
furnace body
double
swivelling chut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24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1473A (zh
Inventor
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uc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uc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uc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324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1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1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1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1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1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0Tops, e.g. hot plates;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头双尾中餐灶,包括炉体、支撑在炉体底部的支腿、左右分布于所述炉体上的两个灶台、两个储水箱以及位于两个储水箱上方的水龙头,所述炉体上开设有旋转槽,所述灶台嵌合于所述旋转槽中且灶口位于炉体上方;炉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灶台一侧固定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灶台在所述旋转槽内以水平转动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灶台采用旋转结构,能够旋转调节灶口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得灶台能够适用于多种锅底进而能够适应蒸、煮,炒等多种方式的厨房需要。

Description

双头双尾中餐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头双尾中餐灶。
背景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增长,我国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使得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商用厨房设备也正经历飞速的发展,未来几年中国厨具的市场销售量会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目前,一些商店以及酒店都需要用到很多的中式灶台,中式灶台结构简单受到广泛的欢迎,
现有的可参考公开号为CN 204648348 U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炒双尾灶,它包括灶台、灶台上的两个炒灶、分别在炒背板上设置两个水龙头以及位于水龙头下方的储水桶,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的风阀以及电子打火装置用于给炒灶点火,通过采用双灶台方式可以两人同时在不同的灶台上进行工作,效率较高。
还可参考公开号为CN 204665392 U的中国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型双头双尾小炒炉,它包括在灶台以及水龙头,灶台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微晶陶瓷板,微晶陶瓷板的形状与带加热的锅体的形状相配合,由于与锅体严丝合缝因而导热效果较佳。
现有技术中,灶台一般整体固定在灶体上,灶台的灶口一般呈倾斜设置,靠近炒菜位置的一端较低,这样的设计既方便稳定的将锅体放置于灶口上,另外,厨师在进行炒菜时,可以手臂放松抓取锅柄,在向上提锅时,厨师不必抬高肘部抓取锅柄,省力自然。
但是由于灶台固定的设计使得该灶台只能用于进行炒菜,当需要进行蒸煮时,倾斜的灶台并不能稳定的放置蒸煮锅体(锅底为平面),本发明基于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头双尾中餐灶,具有多种用途,以适应不同的厨房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灶台倾斜角度从而使得灶口能够适用于不同锅底进而达到蒸、煮,炒多用途的双头双尾中餐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头双尾中餐炒灶,包括炉体、支撑在炉体底部的支腿、左右分布于所述炉体上的两个灶台、两个储水箱以及位于两个储水箱上方的水龙头,所述炉体上开设有旋转槽,所述灶台嵌合于所述旋转槽中且灶口位于炉体上方;炉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灶台一侧固定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灶台在所述旋转槽内以水平转动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利用灶台进行蒸煮工作时,灶口处于水平状态,厨师可以稳定的放置蒸煮锅体;当需要进行炒菜时,驱动装置驱动灶台在旋转槽内以水平转动轴线转动从而能够调整灶台的倾斜角度,灶口向厨师炒菜位置一侧倾斜方便厨师抓取炒锅锅柄,倾斜设置的锅体无论是进行自然翻炒还是将炒锅提起颠炒都较为省力。
较佳的,所述灶台包括下部与所述旋转槽相适配的转动部和上部用于承载锅体的承载部,所述转动部嵌合于所述旋转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灶台的转动部嵌合在旋转槽内能够在旋转槽内自由旋转,在进行灶台倾斜角度调整时更加顺畅、快速。
较佳的,所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与所述转动部的旋转中心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槽与转动部的旋转中心重合,能够使得转动部完全贴合于旋转槽内进行旋转从而对灶口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较佳的,所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与所述转动部的旋转中心低于所述炉体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转动部转动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的,通过将旋转槽和转动部的旋转中心置于炉体表面下方,这样驱动装置可以放置于炉体内部,而不会漏出炉体,能够减少灶台炉体上方的空间。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侧面且与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转动辊以及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动辊联接从而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以带动所述灶台在旋转槽内旋转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当需要从蒸煮模式切换到炒菜模式时,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带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灶台整体在旋转槽内以水平轴线转动使得灶台倾斜从而将灶口由水平变为向炒菜位置一侧倾斜。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侧面且与转动部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转动辊以及双向棘轮结构,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辊上,棘爪连接有伸出炉体外的摇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向棘轮结构,厨师可以通过转动摇杆使得转动辊以水平转动轴线向前或者向后转动从而使得灶口在水平与倾斜之间切换进而实现了蒸煮模式与炒菜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
较佳的,所述灶口呈圆形,灶口上设置有环形挡圈,环形挡圈的形状与锅体底部的形状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挡圈,使得锅体与灶台之间密封严实,使得锅底的导热效果更佳。
较佳的,所述环形挡圈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挡块,弧形挡块上开设有用于卡合锅柄的U形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炒菜时,灶台倾斜,厨师将炒锅放置在灶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炒锅放置不到位容易滑落灶台,通过设置的弧形挡块能够在灶台倾斜时,在较低的一端对炒锅进行阻挡,消除炒锅滑落伤人的安全隐患,另外在弧形挡块上开设的U形的放置槽可以对锅柄进行夹持,方便厨师拿取炒锅。
较佳的,所述灶台内部开设有炉腔,炉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旋转槽的内壁上沿第一排气口的运动轨迹上开设有弧形的且与第一排气口始终连通的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向炉体外延伸形成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有排气烟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腔内开设的第一排气口可以将炉腔内产生的烟气向外排出,从第一排气口排出的烟气进入第二排气口,由于灶台需要在旋转槽内转动,因此将第二排气口设置于第一排气口的运动轨迹上并且始终与第二排气口连通,这样无论灶台怎样倾斜,烟气都可以从第一排气口排入第二排气口并经排气通道从排气烟囱排出。
较佳的,所述水龙头出水端连通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外侧编织有保护钢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出水软管并且在出水软管外编制保护钢丝,可以使得出水软管任意弯折,厨师可以从任意一个灶台对其进行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灶台采用旋转可调式设计,能够根据蒸、煮,炒不同使用需求调整灶台的倾斜角度,适用范围广,实用性较强;
2、采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装置驱动灶台旋转,旋转精确度较高,自动化程度高;
3、灶口上的挡圈上设置带有U形槽的弧形挡块,能够在厨师离开炒菜位置时稳定支撑炒锅,降低了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炒锅滑落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头双尾中餐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灶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头双尾中餐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炒台旋转至炒菜模式的灶口倾斜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炒台旋转至蒸煮模式的灶口水平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头双尾中餐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灶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支腿;3、灶台;31、转动部;32、承载部;33、灶口;4、驱动装置;41、伺服电机;42、转动辊;43、联轴器;44、棘轮;45、棘爪;46、摇杆;5、旋转槽;6、环形挡圈;61、抵触部;62、通气槽;7、弧形挡块;71、放置槽;8、炉腔;9、燃烧器;10、第一排气口;11、第二排气口;12、排气通道;13、排气烟囱;14、余热口;15、余热锅;16、水龙头;17、下水软管;171、保护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 “纵向”、 “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双头双尾中餐灶,包括呈矩形的炉体1固定连接于炉体1底部四角用于支撑炉体1的支腿2分布于炉体1左右两侧的灶台3固定连接于灶台3一侧以用于驱动所述灶台3在所述旋转槽5内以水平转动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驱动灶台3在炉体1内旋转使得灶台3能够根据蒸煮或者炒菜模式的需要调整灶台3上的灶口33的倾斜角度。
如图3与图4所示,炉体1上开设有旋转槽5,灶台3包括位于下部的转动部31以及位于上部的承载部32,转动部31嵌合于旋转槽5内,承载部32位于炉体1表面的上方,转动部31与旋转槽5的旋转中心重合且旋转中心低于炉体1表面。
如图2与图5所示,具体以一实例说明,炉体1上开设有旋转槽5,旋转槽5为大于二分之一体积的球形槽,优选可以采用四分之三体积的球形槽;灶台3的转动部31为四分之三体积的球形,其直径略小于旋转槽5的直径,转动部31嵌合于旋转槽5内,旋转槽5与转动部31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低于炉体1的表面;承载部32的上部为四分之一体积的球形,承载部32上部水平切割形成有圆形的灶口33,灶口33的周向固定连接有一个与灶口33大小相同的环形挡圈6,环形挡圈6,环形挡圈6内环面向下倾斜形成有与锅体底面抵接的抵触部61,有利于与锅体底部紧密贴合,抵触部61的周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气槽62;环形挡圈6靠近厨师炒菜位置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一个弧形挡块7,弧形挡块7的中部开设有呈“U”形的放置槽71以用于卡合锅柄。
如图2与图4所示,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在炉体1宽度方向一侧的伺服电机41以及一根转动辊42,转动辊42水平贯穿炉体1且与转动部31的侧面固定连接,转动部31的球心落在水平转动辊42的延长线上,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3于转动辊42固定连接,伺服电机41驱动转动辊42转动从而带动灶台3在旋转槽5内旋转进而使得灶口33在水平与倾斜之间切换,适用于平底锅体蒸煮以及炒锅炒菜。
如图2、图4与图5所示,灶台3内部开设有炉腔8,炉腔8底部安装有燃烧器9,燃烧器9随着灶台3的转动而发生响应倾斜,燃气进气管可以采用软管,炉腔8远离炒菜位置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气口10,第一排气口10倾斜设置,其较高的一端远离炒菜位置,放置槽71与第一排气口10抵接的一侧沿着放置槽71的弧形内壁开设有第二排气口11,第二排气口11呈弧形,第二排气口11从与第一排气口10相接处沿着弧形的内壁向上开设使得灶台3旋转时,第一排气口10始终与第二排气口11相连通,第二排气口11向远离炒菜位置的炉体1一侧延伸形成由排气通道12,排气通道12延伸至;炉体1外向上弯折连通由排气烟囱13,炉腔8内的烟气经过第一排气口10进入到第二排气口11并经排气通道12由排气烟囱13排出。
如图1与图4所示,炉体1远离炒菜位置一侧且位于两个灶台3之间安装有嵌入炉体1内部的余热锅15,余热锅15正下方的排气通道12上开设有余热口14,余热锅15的锅底坐于余热口14上,余热锅15的上方设置有水龙头16,水龙头16上连接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的材质采用ABS以及工程塑料,出水软管的外壁上编织有保护钢丝171,出水软管可以有力伸缩并且任意弯折,方便厨师在工作时向余热锅15或者炒锅内注水。
工作过程:
如图3与图6所示,当利用平底锅进行蒸煮时,确认灶口33处于水平状态,将平底锅放置于灶口33上,开启燃烧器9进行蒸煮。
如图3与图7所示,当需要进行炒菜时,开启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带动转动辊42向炒菜位置一侧转动,灶台3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关闭伺服电机41,将炒锅放置于灶口33并且将锅柄置于U形的放置槽71内,开启燃烧器9,厨师便可以进行炒菜工作,本发明通过过灶台3的旋转式设计能够进行蒸煮模式与炒菜模式的任意切换,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如图8与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于包括固定连接在炉体1宽度方向一侧的双向棘轮44结构以及一根转动辊42,转动辊42水平贯穿炉体1且与转动部31的侧面固定连接,转动部31的球心落在水平转动辊42的延长线上,棘轮44固定连接在转动辊42远离灶台3一端的端部,双向棘爪45与棘轮44啮合,棘爪45连接有摇杆46,摇杆46伸出炉体1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头双尾中餐灶,包括:
炉体(1);
支撑在炉体(1)底部的支腿(2);
左右分布于所述炉体(1)上的两个灶台(3);
两个余热锅(15);
位于两个储水箱上方的水龙头(16),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旋转槽(5),所述灶台(3)嵌合于所述旋转槽(5)中且灶口(33)位于炉体(1)上方;
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灶台(3)一侧固定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灶台(3)在所述旋转槽(5)内以水平转动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3)包括下部与所述旋转槽(5)相适配的转动部(31)和上部用于承载锅体的承载部(32),所述转动部(31)嵌合于所述旋转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槽(5)的旋转中心与所述转动部(31)的旋转中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槽(5)的旋转中心与所述转动部(31)的旋转中心低于所述炉体(1)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31)侧面且与转动部(31)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转动辊(42)以及伺服电机(41),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3)与所述转动辊(42)联接从而驱动所述转动辊(42)转动以带动所述灶台(3)在旋转槽(5)内旋转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31)侧面且与转动部(31)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转动辊(42)以及双向棘轮结构,棘轮(44)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辊(42)上,棘爪(45)连接有伸出炉体(1)外的摇杆(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口(33)呈圆形,灶口(33)上设置有环形挡圈(6),环形挡圈(6)的形状与锅体底部的形状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圈(6)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挡块(7),弧形挡块(7)上开设有用于卡合锅柄的U形的放置槽(7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3)内部开设有炉腔(8),炉腔(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气口(10),所述旋转槽(5)的内壁上沿第一排气口(10)的运动轨迹上开设有弧形的且与第一排气口始终连通的第二排气口(11),第二排气口(11)向炉体(1)外延伸形成排气通道(12),排气通道(12)连通有排气烟囱(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双尾中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16)出水端连通有下水软管(17),下水软管(17)外侧编织有保护钢丝(171)。
CN201710132410.5A 2017-03-07 2017-03-07 双头双尾中餐灶 Active CN106931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2410.5A CN106931473B (zh) 2017-03-07 2017-03-07 双头双尾中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2410.5A CN106931473B (zh) 2017-03-07 2017-03-07 双头双尾中餐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1473A CN106931473A (zh) 2017-07-07
CN106931473B true CN106931473B (zh) 2019-01-01

Family

ID=5942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2410.5A Active CN106931473B (zh) 2017-03-07 2017-03-07 双头双尾中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1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6422A (zh) * 2020-09-21 2020-12-11 北京金丽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燃气中餐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017C (zh) * 2002-07-05 2005-06-29 康文朝 自动炒菜机
CN202303492U (zh) * 2011-09-28 2012-07-04 上海联马燃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燃气节能灶
CN203298351U (zh) * 2013-01-24 2013-11-20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角度节能燃气灶头
CN203421739U (zh) * 2013-06-28 2014-02-05 广东依信嘉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炉头方向可调的新型烤炉
CN203517902U (zh) * 2013-08-21 2014-04-02 东莞市康宇厨具有限公司 环保节能双头小炒炉
KR20130105581A (ko) * 2013-09-03 2013-09-25 안형룡 타이머가 부착된 안전 가스레인지
CN205560894U (zh) * 2016-02-18 2016-09-07 北京晶都诚厨房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鼓风炒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1473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2549B (zh) 用于制备食物的器具
US20220039591A1 (en) Automatic cooking machine having a blender
CN207815401U (zh) 一种燃气平面灶
US11512854B2 (en) Gas cooking assembly and a hob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6136853A (zh) 电动炒菜机
CN106931473B (zh) 双头双尾中餐灶
US7538300B1 (en) Polygonal cooking apparatus with a pressurizable condensate jacket
CN105411414B (zh) 一种铁板烧煮锅一体炉
CN203852233U (zh) 一种具有烧烤炉和电扒炉的圆形组合式炉具
KR101433521B1 (ko) 음식조리용 가열수단을 갖는 구이용 로스터
KR101995676B1 (ko) 하부면에 증기 수용 격실이 형성된 조리용기를 포함하는 고압 증기솥
CN101254073A (zh) 旋转烧烤器
KR101926636B1 (ko) 다중 조리영역 및 냉각팬이 구비된 유도가열 조리 장치
CN208144361U (zh) 一种调味料生产用炒制锅
EP0995950B1 (en) Domestic cooking hob, with gas burner having variable positioning
US20030085222A1 (en) Cooking appliance
CN209857123U (zh) 一种多功能灶台
CN209181005U (zh) 一种燃气环保双头双尾撑小炒炉
CN107550262A (zh) 烹调设备
CN205181064U (zh) 多功能锅
CN111902674A (zh) 燃气烹饪组件以及包括该燃气烹饪组件的灶具
CN215411985U (zh) 集成灶
CN215259946U (zh) 一种水热循环式煮食设备
CN216521809U (zh) 全智能磁控式小炒炉
KR101185941B1 (ko) 구이와 볶음요리가 가능한 조리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71 711, floor 6, building 1, yard 6, Futong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u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No. 2, shunqiang Road,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DUCHENG KITCHEN EQUIPMENT EQUI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