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2113A -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2113A
CN106922113A CN201611174482.8A CN201611174482A CN106922113A CN 106922113 A CN106922113 A CN 106922113A CN 201611174482 A CN201611174482 A CN 201611174482A CN 106922113 A CN106922113 A CN 106922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nd
absence
supply
band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744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22113B (zh
Inventor
江口亮司
山村达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38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813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38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34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2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2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22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2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部件供给装置具有:主体部;将部件输送到部件取出位置的载带输送部;对所述输送路径中载带的有无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指定部,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的变化,通过标志对所述载带的输送模式进行指定;存储部,其对所述载带的有无和指定的所述标志和安装在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上的所述载带所收纳的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决定部,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指定的所述标志,对再次接通供给到所述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进行决定。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收纳了部件的载带进行间距进给的部件供给装置和部件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部件安装装置中的部件的供给装置,公知的是带式馈送器。带式馈送器通过间距进给保持了部件的载带,将部件供给到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取出位置,在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供给部的插槽中排列配置有多个带式馈送器。另外,载带在卷绕收纳在供给卷轴上的状态下被供给,在操作者读取附在供给卷轴上的条形码确认为补给对象的部件后,补给到带式馈送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带式馈送器与补给到该带式馈送器的载带所保持的部件的种类、数量等信息相关联。
在生产的安装基板的种类变更时,进行准备即所谓阶段转换,使得从部件供给部供给安装到接下来生产的安装基板上的部件。在阶段转换中,进行将供给不安装到接下来生产的安装基板的部件的带式馈送器从部件供给部拆下,并在空的插槽内安装供给要安装的部件的其它带式馈送器的作业。拆下的带式馈送器安装在其它部件安装装置上,或者以安装在保管台车等上的状态下被保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46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将收纳了部件且用盖带覆盖的载带输送至部件取出位置,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供给到部件安装装置,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主体部,其设有将载带从插入载带的插入口引导至排出所述载带的排出口的输送路径;载带输送部,其对载带进行输送,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输送到部件取出位置;检测部,其对所述输送路径中载带的有无进行检测;指定部,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的变化,通过标志指定所述载带的输送模式;存储部,其对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指定的所述标志和安装在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上的所述载带所收纳的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决定部,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指定的所述标志,决定再次接通供给到所述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方法,在将收纳了部件且用盖带覆盖的载带输送至部件取出位置,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供给到部件安装装置,并且具有主体部和载带输送部的部件供给装置中,所述主体部设有将所述载带从插入所述载带的插入口引导至排出所述载带的排出口的输送路径,所述载带输送部对所述载带进行输送,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输送到所述部件取出位置,所述部件供给方法中:对所述输送路径中载带的有无进行检测;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的变化,通过标志指定所述载带的输送模式;对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指定的所述标志和安装在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上的载带所收纳的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存储;基于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和指定的所述标志,对再次接通供给到所述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进行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的结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5A是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上的闸门机构的功能说明图。
图5B是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上的闸门机构的功能说明图。
图5C是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上的闸门机构的功能说明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中所使用的部件配置数据的结构说明图。
图7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中所使用的馈送器信息的结构说明图。
图8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载带的更换处理及更换标志的工序说明图。
图8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载带的更换处理及更换标志的工序说明图。
图8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中的载带的更换处理及更换标志的工序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存储电源切断前的带式馈送器状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再次接通电源后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3A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3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4A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4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5A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5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6A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6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7A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7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方法中的复原处理动作的决定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先对现有装置中的问题点简单地进行说明。
在包含专利文献1在内的先行技术中,在从部件安装装置拆下带式馈送器并保管的状态下,存在如下所述的课题。即,在从部件安装装置拆下并切断电源的状态下,不会记录对带式馈送器的载带的拆装。因此,即使在载带在切断电源的状态下从带式馈送器脱落后,错误地安装了其它载带的情况下,由于部件安装装置基于电源切断前存储的关联信息进行生产,因此,可能会发生在基板上安装错误的部件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和部件供给方法,其能够防止因在电源切断中从带式馈送器拆装载带引起的部件的误供给。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描述的结构、形状等是用于说明的示例,根据部件安装系统的规格,能够适当变更。以下,在全部附图中,对对应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2、和后述的一部分中,表示基板输送方向的X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和与基板输送方向垂直的Y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作为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轴方向。在图3和后述的一部分中表示Z方向作为与水平面垂直的高度方向。Z方向是部件安装系统设置在水平面上时的上下方向或垂直方向。
首先,参照图1,对部件安装系统进行说明。在图1中,部件安装系统1形成如下结构:连结印刷装置M1、部件安装装置M2~M4、和回流焊装置M5各装置,并通过通信网络2连接,通过管理计算机3对整体进行控制。部件安装系统1具有在基板上安装部件制造安装基板的功能。
印刷装置M1在形成于基板上的部件接合用电极上丝网印刷浆状焊料。部件安装装置M2~M4进行通过安装头将部件从排列在部件供给部上的带式馈送器等零件馈送器取出并移送搭载到基板上的部件安装作业。其后,安装部件后的基板被送至回流焊装置M5,通过将安装在基板上的部件焊接在基板上来制造安装基板。
接下来,参照图2、图3对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局部表示图2中的A-A截面。部件安装装置M2~M4具有将从部件供给单元供给的部件安装在基板上的功能。在图2中,在基座4的中央沿X方向配设有基板输送机构5。基板输送机构5对从上游侧送入的基板6进行输送,并将其定位保持在为了执行部件安装作业而设定的安装台上。在基板输送机构5的两侧配置了部件供给部7,在各个部件供给部7并列安装多个带式馈送器8。带式馈送器8通过在带进给方向上间距进给收纳了部件的载带16,从而将部件供给到以下说明的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取出位置。
在基座4上面,在X方向一侧的端部配设有具有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移动台9。同样具有线性驱动机构的两座X轴移动台10在Y方向上移动自由地结合于Y轴移动台9。在两座X轴移动台10上分别沿X方向移动自由地安装有安装头11。安装头11是具有多个保持头11a的多个连接型安装头,如图3所示,在各个保持头11a的下端部安装有吸附保持部件并可单独升降的吸附嘴11b。
通过驱动Y轴移动台9、X轴移动台10,安装头11向X方向、Y方向移动。由此,两个安装头11分别通过吸附嘴11b将部件从配置在对应的部件供给部7上的带式馈送器8的部件取出位置吸附保持并取出,并将其移送搭载到定位在基板输送机构5上的基板6的安装点。Y轴移动台9、X轴移动台10及安装头11构成通过使保持了部件的安装头11移动而将部件移送搭载到基板6的部件安装机构12。
在部件供给部7与基板输送机构5之间配设有部件识别摄像机13。在从部件供给部7取出部件的安装头11在部件识别摄像机13的上方移动时,部件识别摄像机13对保持在安装头11上的状态的部件进行摄像并对部件的保持姿势进行识别。在X轴移动台10的下面安装有分别与安装头11一体移动的基板识别摄像机14。
通过安装头11移动,从而基板识别摄像机14移动到定位在基板输送机构5上的基板6的上方,对基板6进行摄像并对基板6的状态进行识别。在由安装头11进行的对基板6的部件安装动作中,同时考虑部件识别摄像机13的部件的识别结果、和基板识别摄像机14的基板识别结果,进行搭载位置校正。
如图3所示,在部件供给部7上设置有在馈送器底座15a上预先安装了多个带式馈送器8的状态的台车15。在馈送器底座15a上预先设定了用于确定安装各个带式馈送器8的馈送器位置的馈送器地址,在部件安装作业中,经由这些馈送器地址,确定馈送器底座15a上的各带式馈送器8。
针对基座4,通过夹持机构(省略图示)对馈送器底座15a进行夹持,从而在部件供给部7中固定台车15的位置。在台车15中保持有以卷绕状态收纳保持了部件的载带16的供给卷轴17。从供给卷轴17抽出的载带16通过带式馈送器8间距进给至吸附嘴11b的部件取出位置。
在各供给卷轴17上预先粘贴了条形码标签L(标识信息),在进行部件补给作业时,通过条形码读取器R读取条形码标签L。读取结果经由无线接收装置51发送到管理计算机3,进而从管理计算机3传递到部件安装装置M2~M4,从部件安装装置M2~M4传递到带式馈送器8(参照图6A、图6B)。这样,条形码读取器R成为读取附在卷绕收纳载带16的卷轴上的标识信息的读取单元。
接下来,参照图4,对带式馈送器8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具有将收纳部件并用盖带覆盖的载带16输送至部件取出位置并将收纳的部件供给至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功能。如图4所示,带式馈送器8形成为具备主体部8a和从主体部8a的下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安装部8b的结构。在使主体部8a的下面沿馈送器底座15a安装了带式馈送器8的状态下,带式馈送器8固定安装在部件供给部7上,并且为了控制带式馈送器8的带进给而内置的馈送器控制部21与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装置控制部22电连接。
在主体部8a的内部设有对从供给卷轴17抽出并装入主体部8a内的载带16进行引导的带输送路径8c。带输送路径8c从主体部8a中在带进给方向的上游端部开口的插入载带16的插入口8d至在通过安装头11取出部件的部件取出位置的下游侧开口的排出口8e连通设置。即,在主体部8a中设有将载带16从插入载带16的插入口8d引导至排出载带16的排出口8e的带输送路径8c(输送路径)。在继续执行部件安装作业的过程中,多个载带16从插入口8d依次插入并补给到带式馈送器8。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带式馈送器8采用将一前一后传送的两个载带16在彼此分离的状态下依次插入插入口8d并供给的无拼接方式(自动装载方式)。因此,不需要用接合带将已经安装在带式馈送器8中成为安装头11的部件取出对象的载带16(1)(以下,简称为“先行带16(1)”)的末尾端部E与部件短缺时新追加安装的载带16(2)(以下,简称为“后续带16(2)”)的前头端部T接在一起。
在插入口8d设有卡合追加安装的后续带16(2)的链轮24C。链轮24C通过内置的单向离合器机构25限制后续带16(2)的带进给方向,从而具有防止后续带16(2)的脱落的功能。在链轮24C的下游侧配置有闸门机构30。闸门机构30通过使闸门驱动构件32的闸门32a(参照图5)相对固着在构成主体部8a的框架部8f上的引导构件31上下移动,从而具有允许/禁止从插入口8d插入的载带16进入下游侧的带输送路径8c的功能。
在图4中,在带输送路径8c上的下游侧、上游侧配设有用于对先行带16(1)、后续带16(2)进行带进给的第一带进给机构23A、和第二带进给机构23B。设在上游侧的第二带进给机构23B具有将新安装的后续带16(2)从插入口8d侧连续带进给到第一带进给机构23A侧的功能,形成通过第二电机E2旋转驱动链轮24B的结构。在链轮24B中内置有作为旋转检测单元的编码器26,检测出的旋转检测信号传递到馈送器控制部21。
第二带进给机构23B的下方配设有带按压机构27和带止动机构28。自插入口8d插入的后续带16(2)通过带按压机构27针对链轮24B被按压,成为与链轮24B卡合并能够进行第二带进给机构23B的带进给的状态。带止动机构28具有在先行带16(1)不停止地通到下游侧并安装了先行带16(1)的状态下使新插入的后续带16(2)的前头端部T通过止动构件28a暂时停止的功能。
设在下游侧的第一带进给机构23A具有将先行带16(1)以规定的进给间距间距进给到安装头11的部件取出位置的功能,形成通过第一电机E1旋转驱动链轮24A的结构。在第一带进给机构23A的上方安装有具有将先行带16(1)从上方下压并剥离盖带使收纳在先行带16(1)内的部件露出的功能的下压构件29。
间距进给到部件取出位置29a的部件经由形成在下压构件29上的部件取出开口由安装头11的吸附嘴11b通过真空吸附拾取。这样,第一带进给机构23A和第二带进给机构23B成为输送载带16,将所收纳的部件输送到部件取出位置29a的载带输送部。
在图4中,在带输送路径8c上的第一带进给机构23A的上游侧设定有用于检测载带16的第一检测位置P1。在第二带进给机构23B的下游侧即第一检测位置P1的上游侧同样设定有用于检测载带16的第二检测位置P2。分别配设在第一检测位置P1、第二检测位置P2的第一传感器S1、第二传感器S2检测第一检测位置P1、第二检测位置P2上载带16(先行带16(1)、后续带16(2))的有无。
而且,在带止动机构28上配设有检测止动构件28a抵接后续带16(2)的第三传感器S3。即第三传感器S3对止动构件28a的位置(第三检测位置P3)上后续带16(2)的有无进行检测。这样,第一传感器S1、第二传感器S2、第三传感器S3成为对在带输送路径8c(输送路径)中载带16的有无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下面为方便起见,将第一传感器S1、第二传感器S2、第三传感器S3仅分别记载为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另外,将第一检测位置P1、第二检测位置P2、第三检测位置P3仅分别记载为检测位置P1、检测位置P2、检测位置P3。
传感器S1、传感器S2、和传感器S3的检测结果被传递到馈送器控制部21。馈送器控制部21基于这些检测结果及编码器26的旋转检测结果对第一带进给机构23A和第二带进给机构23B进行控制。由此,带式馈送器8中的先行带16(1)、后续带16(2)的带输送动作按照规定的控制模式进行执行。
在图4中,在带式馈送器8的上游侧的上面配置有操作/显示面板40,操作/显示面板40与馈送器控制部21连接。在操作/显示面板40上设有用于操作第一带进给机构23A、第二带进给机构23B的带进给动作、带倒退动作的操作按钮;用于进行闸门机构30中的闸门开闭操作的操作按钮;和用于对带式馈送器8的内置存储器写入部件ID的输入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而且,在操作/显示面板40上设有用于进行关于预先设定的规定项目的报告的报告灯。
接下来,参照图5,对带式馈送器8具备的闸门机构30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在图5A中,在框架部8f,使传送从插入口8d插入的载带16的带进给高度与引导面31a相匹配地固着引导构件31。引导构件31的引导面31a设定为能够从下面侧支承并引导载带16的形状。
在引导构件31的上方,下游侧的端部被轴支承部33轴支承的闸门驱动构件32以大致水平姿势配设。在闸门驱动构件32的上游侧的端部设有向下方弯曲的闸门32a,通过闸门驱动构件32绕轴支承部33转动,从而,闸门32a的下端部与引导面31a能够自由地接触和离开。
在闸门驱动构件32的上方,通过馈送器控制部21励磁驱动的电磁阀34以使驱动轴34a向下方突出的姿势配设。驱动轴34a以能够传递朝向上方的驱动力的方式与闸门驱动构件32结合。而且,闸门驱动构件32通过配置在上面的弹簧构件35朝向下方(箭头a)施力。图5A所示的电磁阀34在非励磁状态(非通电状态)下,电磁阀34的驱动力不对闸门驱动构件32作用。因此,闸门机构30通过弹簧构件35的作用力成为闸门32a与引导面31a抵接的闭合状态。在该状态下,从插入口8d插入的载带16通过与引导面31a抵接的闸门32a禁止载带16进入下游侧。
图5B表示通过馈送器控制部21对电磁阀34进行励磁驱动,并使驱动轴34a向上方(箭头b)移动的状态(通电状态)。由此,闸门驱动构件32向上方变位,在闸门32a的下端部与引导构件31的引导面31a之间确保规定的游隙C,闸门机构30成为打开状态。在该状态下,从插入口8d插入的载带16被允许通过游隙C进入下游侧。由此,在自插入口8d插入先行带16(1)带进给到带输送路径8c的状态下,进而,能够经由闸门32a与引导面31a之间的游隙C重叠后续带16(2)而插入。
图5C表示成为在供给先行带16(1)的状态下切断电源等非通电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电磁阀34为非励磁状态,因此,闸门驱动构件32被弹簧构件35向下按压(箭头c),闸门32a与先行带16(1)的上面抵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想要将后续带16(2)自插入口8d插入,后续带16(2)的插入也会被处于闭合状态的闸门32a抑制。
电磁阀34通过接受来自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指令、内部处理部的运算结果、操作者对操作/显示面板40的操作等的馈送器控制部21,控制励磁状态、非励磁状态。这样,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具备闸门机构30(闸门部),其具有闸门32a(门),所述闸门32a(门)被带式馈送器8在开闭方向上驱动,在闭合状态下抑制载带16插入插入口8d,在打开状态下允许载带16插入插入口8d。
接下来,参照图6,对部件安装系统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和部件安装装置M2~M4而构成。图6A表示部件安装系统1的整体结构,图6B表示在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部件供给部7上安装多个的带式馈送器8的结构。
在图6A中,管理计算机3通过通信网络2与部件安装装置M2~M4连接。管理计算机3具备接收来自条形码读取器R等便携终端的信号的无线接收装置51。在管理计算机3具备的存储部3a中存储有在部件安装装置M2~M4中的部件安装作业中使用的生产数据等各种数据。在部件安装作业中,从管理计算机3下载生产数据并存储在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装置存储部52中,并通过管理计算机3收集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工作信息。此外,条形码读取器R也可以通过有线分别与部件安装装置M2~M4连接。
部件安装装置M2~M4具备的装置控制部22是具备CPU功能的运算处理装置,其通过执行存储在装置存储部52中的处理程序,从而对部件安装机构12、部件供给部7、显示部18的各部进行控制。另外,部件安装装置M2~M4具备作为信息处理部的馈送器确定部53、更新处理部54。在装置控制部22进行控制处理时,参照装置存储部52中存储的安装数据52a、部件配置数据52b等各种生产数据。
安装数据52a是安装的部件的部件种类或基板的安装位置坐标等数据,按照生产对象的每一个基板种类存储。部件配置数据52b是规定部件供给部7中的带式馈送器8的馈送器地址、安装在带式馈送器8中的载带16的部件ID的数据。
在此,参照图7A,对部件配置数据52b的一例进行说明。图7A中表示能够供给载带16至2条的带式馈送器8中安装的部件供给部7的部件配置数据52b。部件配置数据52b中存储有与各馈送器地址61对应并确定安装在该馈送器地址61的带式馈送器8的馈送器ID62。而且存储有成为先行带16(1)的载带16的部件ID63(1)、和成为后续带16(2)的载带16的部件ID63(2)。
在图7A中,安装在馈送器地址61为f1的位置的馈送器ID62为Faaaa的带式馈送器8安装了2条载带16,在部件ID63(1)及部件ID63(2)两者中均存储有部件ID63。另外,馈送器地址61为f2、馈送器ID62为Fbbbb的带式馈送器8安装有1条载带16,在部件ID63(1)中存储有部件ID63,部件ID63(2)为空(附图中记载为“-”)。另外,馈送器地址61为f3、馈送器ID62为Fcccc的带式馈送器8没有安装载带16,部件ID63(1)和部件ID63(2)两者为空。
在图6A中,馈送器确定部53对检测出载带16的补给动作的带式馈送器8的馈送器ID62和馈送器地址61进行确定。更新处理部54在对带式馈送器8的载带16的补给正常进行时,进行基于通过条形码读取器R读入的部件ID63对部件配置数据52b进行更新的更新处理。
此外,此处表示了将馈送器确定部53、更新处理部54作为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处理功能的结构例,也可以将这些处理功能作为管理计算机3的处理功能而具备。显示部18显示由部件安装装置M2~M4进行的部件安装作业的执行中必需的各种画面。
接下来,对带式馈送器8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B中,带式馈送器8具备的馈送器控制部21对第一带进给机构23A、第二带进给机构23B、和闸门机构30的电磁阀34进行控制。该控制基于来自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控制信号、来自操作/显示面板40的操作输入、和来自内置在链轮24B内的编码器26、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的信号进行。另外,馈送器控制部21经由通信部42与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装置控制部22连接。
在由馈送器控制部21进行控制处理时,参照带式馈送器8所具备的馈送器存储部41中存储的馈送器信息41a、检测信息41b、更换标志41c等各种数据。在此,参照图7B,对馈送器信息41a的一例进行说明。图7B中表示能够供给载带16至2条的带式馈送器8中的馈送器信息41a。馈送器信息41a中存储有安装在带式馈送器8上的载带16的部件ID63。
在安装了2条载带16的带式馈送器8中,先行带16(1)的部件ID63(1)和后续带16(2)的部件ID63(2)的两者中分别存储有部件ID63。在安装了1条载带16的带式馈送器8中,仅在部件ID63(1)中存储有部件ID63,部件ID63(2)为空。在没有安装载带16的带式馈送器8中,部件ID63(1)和部件ID63(2)的两者为空。图7B的馈送器信息41a为图7A所示的部件配置数据52b中馈送器ID62为Faaaa的带式馈送器8的馈送器信息41a。
在图6B中,检测信息41b是基于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的检测结果通过馈送器控制部21判断的带输送路径8c中载带16的有无的信息。更换标志41c表示是否为带式馈送器8一边更换载带16一边输送的“更换输送模式WR”中。
馈送器控制部21作为内部处理功能具备模式指定部21a、动作决定部21b。模式指定部21a是基于通过检测信息41b中包含的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的变化决定载带16的输送模式,通过指示载带16的输送模式的更换标志41c(标志)指定的指定部。动作决定部21b是基于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检测信息41b)和指定的更换标志41c决定再次接通供给到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的决定部。
这样,馈送器存储部41(存储部)中存储有:作为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的信息的检测信息41b、通过模式指定部21a(指定部)指定的更换标志41c(标志)、和存储作为安装在带式馈送器8中的载带16所收纳的部件的信息的部件ID63的馈送器信息41a等。
接下来,参照图8,对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8中的更换标志41c和载带16的更换处理进行说明。模式指定部21a基于检测信息41b的变化决定带式馈送器8中的载带16的输送模式并指定指示输送模式的更换标志41c。馈送器控制部21根据更换标志41c所指示的输送模式对带输送路径8c中的载带16的输送进行控制。带式馈送器8在更换标志41c为开启的情况下为“更换输送模式WR”,在关闭的情况下为“通常输送模式WN”。
图8A表示更换标志41c设定为关闭,处于“通常输送模式WN”的带式馈送器8的状态。先行带16(1)以通过第一带进给机构23A间距进给(箭头e)所收纳的部件到部件取出位置29a的方式输送。为了补给部件而自插入口8d插入(箭头f)的后续带16(2)与第二带进给机构23B的链轮24B卡合,前头端部T与带止动机构28的止动构件28a抵接而停止。在部件取出位置29a,通过安装头11(保持头11a)取出部件。
进行自先行带16(1)的部件供给,如图8B所示,在先行带16(1)的末尾端部E到达检测位置P2时,通过传感器S2检测到末尾端部E。即,在检测位置P2检测到的载带16从有变为无时,模式指定部21a指定将更换标志41c从关闭变更为开启。由此,带式馈送器8成为“更换输送模式WR”。
在“更换输送模式WR”中,馈送器控制部21基于预先设定的控制模式控制第一带进给机构23A、第二带进给机构23B。即,解除了止动构件28a的暂时停止的后续带16(2)在维持与先行带16(1)的间隔的状态下进行带进给。然后,如图8C所示,在结束了部件供给的先行带16(1)从排出口8e排出时(箭头g),后续带16(2)间距进给到部件取出位置29a,完成部件供给的准备。
这样,在供给部件的载带16从先行带16(1)更换为后续带16(2),完成由后续带16(2)进行的部件供给的准备时,模式指定部21a将更换标志41c从开启变更为关闭。即,若在检测位置P1检测到的载带16从有变为无,进而变为有,则模式指定部21a指定将更换标志41c从开启变更为关闭。由此,从“更换输送模式WR”转移至“通常输送模式WN”。
不过,在对生产的安装基板进行变更的阶段转换时,往往会将不在接下来的生产中使用的带式馈送器8从部件供给部7拆下并保管在保管用台车等中。或者,也有时会将每一台车15从部件供给部7拆下,与下一生产用台车15一并更换。这样,在从部件供给部7拆下并保管期间,往往会出现载带16从带式馈送器8脱落,或者插入错误的载带16的情况。
然而,由于在从部件供给部7拆下的状态下切断了供给到带式馈送器8的电源,因此,没有记录载带16从带式馈送器8的拆装。于是,在带式馈送器8再次安装在部件供给部7上并再次接通电源时,进行在电源切断前后带式馈送器8中安装的载带16的状态是否没有产生变化的确认、和在产生了变化时以复原为目的的后述的重启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9~12,对决定再次接通供给到本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1中的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的部件供给方法进行说明。在图9中,作为电源切断前的带式馈送器8中安装的载带16的状态,检测信息41b和更换标志41c存储在馈送器存储部41中(ST1:电源切断前状态存储工序)。其后,通过从部件供给部7拆下等,切断带式馈送器8的电源(ST2)。接下来,在通过对部件供给部7的重新安装等,对带式馈送器8再次接通电源时(ST3),在带式馈送器8中进行再次接通电源时的重启处理(ST4:重启处理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10,对电源切断前状态存储工序(ST1)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在带式馈送器8中,若设在带输送路径8c中的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的检测结果中有变化(在ST11中为“是”),则对检测信息41b的载带16的有无进行更新并存储在馈送器存储部41(ST12)。接下来,模式指定部21a基于检测信息41b(载带16的有无)的变化,对是否使载带16的输送模式在“更换输送模式WR”与“通常输送模式WN”之间变更进行判断(ST13)。
在判断为变更输送模式时(在ST13中为“是”),模式指定部21a对更换标志41c进行更新指定并将其存储在馈送器存储部41中(ST14)。在判断为输送模式不变更时(ST13中为“否”),模式指定部21a不变更更换标志41c,电源切断前状态存储工序(ST1)结束。这样,在切断电源前,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对带输送路径8c(输送路径)中载带16的有无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的变化,通过更换标志41c(标志)指定载带16的输送模式,并存储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和指定的更换标志41c。
此外,电源切断前状态存储工序(ST1)即使在带式馈送器8与电源导通期间重复进行,也可以在切断电源时(之前)进行。另外,在切断电源时,包含安装在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中的载带16所收纳的部件的部件ID63(部件的信息)的馈送器信息41a也存储在馈送器存储部41中。
接下来,参照图11,对重启处理工序(ST4)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在带式馈送器8再次接通(导通)电源时(ST3),通过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对载带16的有无进行检测(ST21:再次接通电源后检测工序)。接下来,通过动作决定部21b,基于电源切断前存储的检测信息41b、更换标志41c、和再次接通电源后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决定复原处理动作,执行规定的复原处理(ST22:复原处理工序)。即通过动作决定部21b,基于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和指定的更换标志41c(标志)决定再次接通供给到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复原处理动作。
接下来,按照图12的流程并参照图13~17,对复原处理工序(ST22)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动作决定部21b对电源切断前状态存储工序(ST1)中存储的检测信息41b的载带16的有无、和在再次接通电源后检测工序(ST21)中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进行比较(ST31:带有无比较工序)。即,对通过切断电源时存储的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检测部)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再次接通电源时通过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是否一致进行比较。此时,在检测位置P1、检测位置P2、检测位置P3的每一个中,对载带16的有无进行比较。
在带有无比较工序(ST31)中,在载带16的有无一致的情况下(是),判断为在切断电源前后没有发生载带16的拆装,重启部件的供给动作。即动作决定部21b将部件的供给动作重启作为复原处理动作决定。
在带有无比较工序(ST31)中电源切断前后的载带16的有无不一致的情况下(否),确认电源切断前状态存储工序(ST1)中存储的更换标志41c是否为开启(是否为关闭)(ST32:标志确认工序)。即动作决定部21b确认存储的更换标志41c(标志)是否表示多个载带16为输送状态的“更换输送模式WR”(更换标志41c是否开启)。
在标志确认工序(ST32)中,在更换标志41c为开启的情况下(是),判断为载带16从带式馈送器8脱落,进行接下来的处理。即,在电源切断前图13A所示的先行带16(1)和后续带16(2)为输送状态,再次接通电源后上游侧的传感器S2如图13B所示变为关闭,在电源切断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后续带16(2)从插入口8d脱落。然后,从馈送器信息41a删除后续带16(2)的部件ID63(2),更换标志41c更新为关闭(ST33)。
另外,在电源切断前图14A所示的先行带16(1)和后续带16(2)为输送状态,再次接通电源后下流侧的传感器S1如图14B所示变为关闭在电源切断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先行带16(1)从排出口8e脱落。然后,通过后续带16(2)的部件ID63(2)对馈送器信息41a的先行带16(1)的部件ID63(1)更新,将更换标志41c更新为关闭(ST33)。
即,动作决定部21b将更新作为馈送器存储部41(存储部)所存储的馈送器信息41a的部件的信息的部件ID63和更换标志41c(标志)作为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此时,也对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部件配置数据52b的相应的部件ID63进行更新,其后,重启部件的供给动作。由此,操作者不进行判断和操作就能够自动更新带式馈送器8的状态并重启部件的供给。
在标志确认工序(ST32)中,更换标志41c关闭的情况下(否),动作决定部21b对在带式馈送器8中是否没有新插入载带16进行判断(ST34:插入判断工序)。此时,动作决定部21b(判断部)基于切断电源时存储的由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检测部)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和再次接通电源时由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对切断电源后是否新插入了载带16、换言之是否插入了其它载带16进行判断。
在此,由于带式馈送器8具备上述的闸门机构30,因此,如闸门机构30为闭合状态则不能新插入载带16。然而,假想到通过操作者强制地插入了载带16的情况或闸门机构30因某些影响不进行开闭动作的情况,对是否插入了新的载带16进行判断。
例如,如图15A所示,在电源切断前为先行带16(1)包含检测位置P1和检测位置P2而存在的状态,再次接通电源后如图15B所示插入后续带16(2)而在检测位置P3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动作决定部21b判断为从插入口8d新插入了载带16。即,在检测到有载带16的传感器的数量与电源切断前(S1、S2两个)相比,再次接通电源后(S1、S2、S3三个)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判断为新插入了载带16(插入了其它载带16)。
另外,如图16A所示,在电源切断前为先行带16(1)包含检测位置P1而存在的状态,再次接通电源后如图16B所示,先行带16(1)从排出口8e脱落而在检测位置P1没有检测到,且从插入口8d插入的后续带16(2)在检测位置P2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动作决定部21b判断为新插入了载带16(插入了其它载带16)。即,在电源切断前仅下流侧的传感器S1检测到有载带16,再次接通电源后仅上游侧的传感器S2检测到有载带16的情况下,判断为新插入了载带16(插入了其它载带16)。
在如上述那样在插入判断工序(ST34)中判断为新插入了载带16(插入了其它载带16)的情况下(是),判断为带式馈送器8中产生了异常,报告错误(ST35)。即动作决定部21b将报告带式馈送器8中产生了异常作为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知道电源切断中带式馈送器8引起了一些变化而产生了异常。
此外,报告带式馈送器8中产生了异常的复原处理动作也可以根据电源切断前和再次接通电源后的传感器S1~S3的状态进行更详细的复原处理动作。例如,在从电源切断前传感器S3为关闭的状态成为再次接通电源后传感器S3开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判断为插入了新的载带16并报告给操作者作为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
接下来,闸门机构30维持为闭合状态(ST36)。即动作决定部21b将使闸门机构30(闸门部)维持为闭合状态作为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由此,能够防止至操作者的复原操作错误地还从插入口8d插入载带16。
在插入判断工序(ST34)中判断为没有新插入载带16(没有插入其它载带16)的情况下(否),如图17B所示,判断为先行带16(1)从排出口8e脱落,并将载带16脱落报告给操作/显示面板40(ST37)。即动作决定部21b将报告载带16脱落作为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知道在电源切断中载带16错误地从带式馈送器8脱落,需要进行新的载带16的安装等复原操作。
接下来,从馈送器信息41a删除先行带16(1)的部件ID63(1)(ST38)。即动作决定部21b将更新作为馈送器存储部41(存储部)所存储的馈送器信息41a的部件的信息的部件ID63作为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然后,也删除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部件配置数据52b的相应的部件ID63(1)。接下来,进入(ST36),闸门机构30维持为闭合状态。由此,能够防止至操作者的复原操作而错误地从插入口8d插入载带16。
此外,(ST35)的新插入了载带16(插入了其它载带16)的报告、或(ST37)的载带16错误地脱落的报告也可以报告到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显示部18。通过这样做,离开该带式馈送器8的操作者也可以知道存在需要操作者的复原操作的带式馈送器8。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带式馈送器8(部件供给装置)通过将载带16从插入口8d引导至排出口8e的带输送路径8c(输送路径)中具备的传感器S1、传感器S2、传感器S3(检测部)对载带16的有无进行检测,基于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的变化指定指示输送模式的更换标志41c(标志)。然后,将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和指定的更换标志41c和带式馈送器8中安装的载带16所收纳的部件ID63(部件的信息)存储在馈送器存储部41中。
然后,基于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和指定的更换标志41c,对再次接通供给到带式馈送器8的电源时的复原处理动作进行决定。由此,即使在切断电源期间载带16从带式馈送器8脱落、或者新插入了载带16(插入了其它载带16),也可以决定与其状况相应的复原处理动作,能够防止无意间供给错误的部件。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该实施方式中,这些各结构要素和各处理流程的组合可以有多种变形例,而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馈送器控制部21具备动作决定部21b,部件安装装置M2~M4也可以具备动作决定部21b。
在部件安装装置M2~M4具备动作决定部21b的情况下,获取包含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每一个所具备的带式馈送器8中检测出的载带16的有无、更换标志等的信息,基于该信息,决定再次接通供给到带式馈送器8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并发送到对象的带式馈送器8。
这样,在构成为具备动作决定部21b的部件安装装置M2~M4和部件安装装置M2~M4的每一个所具备的带式馈送器8的部件供给系统中,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和部件供给方法具有能够防止在电源切断中因从带式馈送器拆装载带引起的部件的误供给这一效果,在将从配置在部件供给部的带式馈送器取出的部件移送搭载到基板上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14)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将收纳了部件且用盖带覆盖的载带输送至部件取出位置,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供给到部件安装装置,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
主体部,其设有将所述载带从插入所述载带的插入口引导至排出所述载带的排出口的输送路径;
载带输送部,其对所述载带进行输送,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输送到所述部件取出位置;
检测部,其对所述输送路径中所述载带的有无进行检测;
指定部,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的变化,通过标志指定所述载带的输送模式;
存储部,其对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指定的所述标志和安装在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上的所述载带所收纳的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存储;和
决定部,其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指定的所述标志,决定再次接通供给到所述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基于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是否一致、和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标志,所述决定部决定所述处理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决定部将部件的供给动作重启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存储的所述标志表示多个载带为输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决定部将对所述部件的信息和所述标志进行更新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还具备:
判断部,其基于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判断切断电源后是否插入了其它载带;和
报告部,其对插入了所述其它载带进行报告;
所述决定部,在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所述存储的所述标志表示多个载带不是输送状态,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插入了所述其它载带的情况下,将对插入了所述其它载带进行报告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基于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判断在切断电源后是否插入了其它载带,
所述决定部,在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存储的所述标志表示多个载带不是输送状态,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没有插入所述其它载带的情况下,将对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更新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还具备闸门部,该闸门部具有在开闭方向上被驱动,在闭合状态下抑制所述载带插入所述插入口,在打开状态下允许所述载带插入所述插入口的门,
所述决定部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的情况下,将使所述闸门部维持为闭合状态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8.一种部件供给方法,在将收纳了部件且用盖带覆盖的载带输送至部件取出位置,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供给到部件安装装置,并且具有主体部和载带输送部的部件供给装置中,
所述主体部设有将所述载带从插入所述载带的插入口引导至排出所述载带的排出口的输送路径,
所述载带输送部对所述载带进行输送,将所收纳的所述部件输送到所述部件取出位置,
所述部件供给方法中:
对所述输送路径中所述载带的有无进行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的变化,通过标志指定所述载带的输送模式;
对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指定的所述标志和安装在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上的所述载带所收纳的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存储;
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指定的所述标志,对再次接通供给到所述部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时的处理动作进行决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基于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是否一致、和存储的所述标志,对所述处理动作进行决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所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一致的情况下,将部件的供给动作重启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所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存储的所述标志表示多个载带为输送状态的情况下,将对所述部件的信息和所述标志进行更新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不一致,存储的所述标志表示多个载带不是输送状态,基于所存储的载带的有无和所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判断为切断电源后新插入了载带的情况下,将对新插入了载带进行报告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所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所存储的标志表示多个载带不是输送状态,基于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和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有无,判断为切断电源后没有插入其它载带的情况下,将对所述部件的信息进行更新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供给方法,所述部件供给装置还具有闸门部,所述闸门部具有在开闭方向上被驱动,并在闭合状态下抑制载带插入所述插入口,在打开状态下允许载带插入所述插入口的门,
在切断电源时存储的所述载带的有无与再次接通电源时检测出的载带的有无不一致的情况下,将使所述闸门部维持为闭合状态决定为所述处理动作。
CN201611174482.8A 2015-12-25 2016-12-16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Active CN106922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3875A JP6528130B2 (ja) 2015-12-25 2015-12-25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5-253876 2015-12-25
JP2015253876A JP6613455B2 (ja) 2015-12-25 2015-12-25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5-253875 2015-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2113A true CN106922113A (zh) 2017-07-04
CN106922113B CN106922113B (zh) 2020-02-28

Family

ID=59088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74482.8A Active CN106922113B (zh) 2015-12-25 2016-12-16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1620B2 (zh)
CN (1) CN1069221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709A (zh) * 2019-02-04 2020-08-11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部件皮带监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6286B1 (en) * 2015-11-30 2022-06-15 Fuji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for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CN108377639B (zh) * 2017-01-31 2020-11-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提供装置以及利用其的部件管理系统
WO2019087289A1 (ja) 2017-10-31 2019-05-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切れ検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59738U (zh) * 2011-07-13 2013-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送料器
JP2014093380A (ja) * 2012-11-01 2014-05-19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4541595A (zh) * 2012-08-06 2015-04-22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载带送进装置、芯片安装系统以及芯片安装方法
JP2015225968A (ja) * 2014-05-28 2015-12-14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のセンサ機能の自己診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6628B2 (ja) 2007-03-09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5845416B2 (ja) * 2012-08-22 2016-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実装基板の製造方法
EP3041337B1 (en) * 2013-08-26 2020-07-22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US10912240B2 (en) * 2015-04-03 2021-0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etup supporting device, component mounter, setup supporting method
US10420262B2 (en) * 2015-04-27 2019-09-17 Fuji Corporation Feeder manage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59738U (zh) * 2011-07-13 2013-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送料器
CN104541595A (zh) * 2012-08-06 2015-04-22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载带送进装置、芯片安装系统以及芯片安装方法
JP2014093380A (ja) * 2012-11-01 2014-05-19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2015225968A (ja) * 2014-05-28 2015-12-14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のセンサ機能の自己診断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709A (zh) * 2019-02-04 2020-08-11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部件皮带监测
CN111526709B (zh) * 2019-02-04 2021-05-07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部件皮带监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88492A1 (en) 2017-06-29
US10321620B2 (en) 2019-06-11
CN106922113B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2113A (zh) 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US10405469B2 (en) Component supply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CN107535083B (zh)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CN106852112A (zh)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JP2007012888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4412731A (zh)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CN106413373A (zh) 部件供给系统以及部件供给方法
JP4792331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WO2018087848A1 (ja) 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JP2015185634A (ja)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US10842059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JP6528130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6835699B2 (ja) テープ装着管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23106401A1 (ja) 段取り支援装置及び段取り支援方法
US20240357786A1 (en) Component replenishment work assist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WO2023106402A1 (ja) 部品補充作業支援装置及び部品搭載装置
US20240357785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WO2023106399A1 (ja) 部品搭載装置及び部品搭載方法
WO2023106403A1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7157405B2 (ja) 部品供給方法
JP7341302B2 (ja) 部品供給方法
US11622487B2 (en) Component shortage detection device
JP2014123636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2023117273A (ja) 部品搭載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搭載方法
JP2018125570A (ja)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