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5937A -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5937A
CN106915937A CN201710152703.XA CN201710152703A CN106915937A CN 106915937 A CN106915937 A CN 106915937A CN 201710152703 A CN201710152703 A CN 201710152703A CN 106915937 A CN106915937 A CN 106915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lic fiber
parts
oxidation
fiber concrete
tre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27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晓勇
任铁钺
石华山
刘杰
贾吉学
崔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Nine Qiushi Concrete Co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Nine Qiushi Concret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Nine Qiushi Concrete Co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Nine Qiushi Concrete Co
Priority to CN2017101527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59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5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纤维混凝土,其原料包括:水泥290‑310份、矿粉100‑150份、粉煤灰150‑200份、砂子450‑500份、石子700‑750份、水150‑160份、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20‑30份、马来酸2‑3份、马来酸二甲酯0.5‑0.8份、聚氧化乙烯1‑2份;其中,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步骤1a: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浸渍在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温度为120‑125℃的条件下,加热10‑13min;步骤2a:再用温度为65‑70℃、pH=7.1的水溶液冲洗2‑3min,烘干,得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其金属纤维能够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中,且金属纤维的处理工艺简单,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的习知技术所示,传统金属纤维混凝土由金属纤维、水泥、集料粒子以及凝硬反应粒子混合并灌浆入范本而形成。金属纤维在混凝土中主要能提供下列性质:增加混凝土结构的韧性、增加混凝土墙面承载力、缩小断面。
如图2的习知技术所示,灌浆过程中混凝土凝固时间耗时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在加上金属纤维的密度通常比混凝土大,因此金属纤维会沉在混凝土的底部,而如图2所示造成金属纤维混凝土上述功能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而使建筑结构强度减弱。
目前,金属纤维混凝土在实务上为了要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应力强度,通常会逐步分层灌浆使金属纤维分布尽量均匀,换言之,一块金属纤维混凝土必须分成几次灌浆,每次灌浆必须等到凝固再继续灌浆,然而这样非常耗费时间及劳力成本,如此不经济的施工方式将造成整体建筑花费庞大的成本。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1585680B的专利文献(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均匀金属纤维的混凝土,包含:复数金属纤维;水;水泥;集料粒子;以及凝硬反应粒子,其中金属纤维中至少包含附着密度小于1的附着物。此混凝土具有均匀金属纤维能减少其断面并增加对抗应力的刚性。而此均匀金属纤维混凝土的制造方法步骤包含:附着一密度小于1的附着物于复数金属纤维上,使金属纤维分别具有不同的密度;混合水、水泥与具有不同密度的金属纤维;加入集料粒子;以及加入凝硬反应粒子并混合而成具有均匀金属纤维的混凝土。对比文件中,不同密度的金属纤维需要分别制作,耗时耗力,且灌浆高度足够高时,由于重力和浮力平衡的原理,不同密度的金属纤维还是会分层的(如图3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纤维混凝土,其金属纤维能够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中,且金属纤维的处理工艺简单,省时省力。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金属纤维混凝土,其原料包括:水泥290-310份、矿粉100-150份、粉煤灰150-200份、砂子450-500份、石子700-750份、水150-160份、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20-30份、马来酸2-3份、马来酸二甲酯0.5-0.8份、聚氧化乙烯1-2份;
其中,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步骤1a: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浸渍在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温度为120-125℃的条件下,加热10-13min;
步骤2a:再用温度为65-70℃、pH=7.1的水溶液冲洗2-3min,烘干,得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采用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中的金属纤维分布情况以及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且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复配也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此外,本发明中的金属纤维的处理工艺简单,不用生产不同密度的金属纤维来到达其均匀分布的目的,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的重量比为1.75:0.3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的重量比为1.75:0.35:1时,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中的金属纤维金属纤维分布最为均匀,且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本发明较优选地,步骤1a中的温度为122℃,加热时间为11min。
本发明较优选地,步骤2a中水溶液的温度为68℃,冲洗3min。
本发明较优选地,步骤2a中的烘干温度为75℃。
本发明较优选地,步骤1a中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12g/cm-3,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硅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比为24.32:1。
本发明较优选地,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的长度为3-5cm。
本发明较优选地,所述水泥为P.O42.5硅酸盐水泥;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所述粉煤灰为II级粉煤灰;所述砂子为II区中砂;所述石子的平均粒径为11-14mm。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b:首先将马来酸溶于1/15配方量的水中,加入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搅拌5min,再依次加入聚氧化乙烯和聚氧化乙烯;
步骤2b:将水泥、矿粉、粉煤灰、砂子、石子和剩余量的水投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步骤3b:将步骤1b所得的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b中的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金属纤维混凝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采用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中的金属纤维分布情况以及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且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复配也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2、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的重量比为1.75:0.35:1时,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中的金属纤维金属纤维分布最为均匀,且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3、此外,本发明中的金属纤维的处理工艺简单,不用生产不同密度的金属纤维来到达其均匀分布的目的,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4、采用本发明中金属纤维的生产工艺可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习知技术的剖面图;
图3为具有均匀金属纤维的混凝土(授权公告号为CN101585680B)的金属纤维分布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表一实施例1-6的组成表(单位:Kg)
其中,实施例1-6中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步骤1a: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浸渍在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浓度为1.12g/cm-3,硅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比为24.32:1)中,温度为122℃的条件下,加热11min;步骤2a:再用温度为68℃、pH=7.1的水溶液冲洗3min,75℃烘干,得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
实施例7:实施例7和实施例5的各组分含量相同,但是两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步骤1a: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浸渍在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浓度为1.12g/cm-3,硅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比为24.32:1)中,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加热10min;步骤2a:再用温度为70℃、pH=7.1的水溶液冲洗3min,75℃烘干,得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
实施例8:实施例8和实施例5的各组分含量相同,但是两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步骤1a: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浸渍在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浓度为1.12g/cm-3,硅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比为24.32:1)中,温度为125℃的条件下,加热13min;步骤2a:再用温度为65℃、pH=7.1的水溶液冲洗3min,75℃烘干,得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
实施例1-10金属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b:首先将马来酸溶于1/15配方量的水中,加入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搅拌5min,再依次加入聚氧化乙烯和聚氧化乙烯;步骤2b:将水泥、矿粉、粉煤灰、砂子、石子和剩余量的水投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步骤3b:将步骤1b所得的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b中的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金属纤维混凝土。
对比例1:对比例1和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采用未经化处理的金属纤维。
对比例2:对比例1和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未添加马来酸。
对比例3:对比例3和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未添加马来酸二甲酯。
对比例4:对比例4和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未添加聚氧化乙烯
根据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4进行检测并观察金属纤维分布情况。
表二金属纤维混凝土强度检测以及金属纤维分布情况记录表
注:+表示金属纤维分布均匀,+数目越多,表示分布越均匀;-表示金属纤维分布不均匀,-数目越多,表示分布越不均匀。
通过表二可知,实施例1-8中的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在金属纤维混凝土中分布均匀,且,实施例5为最优实施例,其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分布最均匀。此外,金属纤维分布情况也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若金属纤维分布越均匀,金属纤维混凝土也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反之,亦然。
对比实施例5和对比例1可知,实施例5中是采用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对比例1中是采用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然而实施例5金属纤维混凝土不论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还是金属纤维分布情况均显著优于对比例1金属纤维混凝土,因此采用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此外,通过对比实施例5、7和8可知,采用实施例5中条件对金属纤维进行氧化处理制备出的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中的金属纤维分布情况以及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对比实施例5和对比例2-4可知,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复配也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这可能是由于马来酸具有多个亲水基团,能够与钙、镁离子反应,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络,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能够增强这一网络稳定性。
此外,对比实施例1-5可知,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的重量比为1.75:0.35:1时,本发明金属纤维混凝土中的金属纤维金属纤维分布最为均匀,且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水泥290-310份、矿粉100-150份、粉煤灰150-200份、砂子450-500份、石子700-750份、水150-160份、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20-30份、马来酸2-3份、马来酸二甲酯0.5-0.8份、聚氧化乙烯1-2份;
其中,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步骤1a:未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浸渍在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温度为120-125℃的条件下,加热10-13min;
步骤2a:再用温度为65-70℃、pH=7.1的水溶液冲洗2-3min,烘干,得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马来酸二甲酯和聚氧化乙烯的重量比为1.75:0.3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1a中的温度为122℃,加热时间为11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2a中水溶液的温度为68℃,冲洗3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2a中的烘干温度为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1a中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12g/cm-3,硅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硅酸钠和氯化钠的重量比为24.3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的长度为3-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42.5硅酸盐水泥;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所述粉煤灰为II级粉煤灰;所述砂子为II区中砂;所述石子的平均粒径为11-14m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b:首先将马来酸溶于1/15配方量的水中,加入经氧化处理的金属纤维,搅拌5min,再依次加入聚氧化乙烯和聚氧化乙烯;
步骤2b:将水泥、矿粉、粉煤灰、砂子、石子和剩余量的水投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步骤3b:将步骤1b所得的混合物加入到步骤2b中的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金属纤维混凝土。
CN201710152703.XA 2017-03-15 2017-03-15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6915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2703.XA CN106915937A (zh) 2017-03-15 2017-03-15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2703.XA CN106915937A (zh) 2017-03-15 2017-03-15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5937A true CN106915937A (zh) 2017-07-04

Family

ID=5946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2703.XA Pending CN106915937A (zh) 2017-03-15 2017-03-15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59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6791A (zh) * 2018-08-01 2019-01-04 玉环双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度的用于标动高铁刹车片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9553375A (zh) * 2018-12-29 2019-04-02 上海练定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2358248A (zh) * 2020-11-25 2021-02-12 北京城建九秋实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680A (zh) * 2008-05-19 2009-11-25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均匀金属纤维的混凝土
CN102503298A (zh) * 2011-10-25 2012-06-20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级配钢纤维顶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2673A (zh) * 2007-01-24 2014-07-16 拉法基公司 新型混凝土组合物
CN103964787A (zh) * 2014-05-09 2014-08-0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高掺量混合钢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5060804A (zh) * 2015-07-27 2015-11-18 昆山市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混凝土
CN10560119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213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折钢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673A (zh) * 2007-01-24 2014-07-16 拉法基公司 新型混凝土组合物
CN101585680A (zh) * 2008-05-19 2009-11-25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均匀金属纤维的混凝土
CN102503298A (zh) * 2011-10-25 2012-06-20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级配钢纤维顶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4787A (zh) * 2014-05-09 2014-08-0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高掺量混合钢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5060804A (zh) * 2015-07-27 2015-11-18 昆山市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混凝土
CN10560119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213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抗折钢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6791A (zh) * 2018-08-01 2019-01-04 玉环双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度的用于标动高铁刹车片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9136791B (zh) * 2018-08-01 2020-03-13 玉环双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度的用于标动高铁刹车片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9553375A (zh) * 2018-12-29 2019-04-02 上海练定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缓凝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2358248A (zh) * 2020-11-25 2021-02-12 北京城建九秋实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7224B (zh) 利用废弃物制备保温泡沫混凝土的方法
CN103011896B (zh) 一种泡沫混凝土
CN109095836A (zh) 一种用于3d打印建造的再生粉体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6587783B (zh) 利用废弃物制备混凝土材料的方法
CN108218350A (zh) 高强度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5937A (zh) 金属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N104386969B (zh) 一种高强高耐久性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5538A (zh) 一种免蒸压泡沫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9097B (zh) 一种轻质耐腐蚀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3389B (zh) 一种高强耐热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2598B (zh) 一种网架型陶粒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8295A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混凝土
CN104098316B (zh) 一种耐高温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3285A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6699039A (zh) 一种建筑3d打印油墨及其用途
CN110054471A (zh) 一种镁基植物纤维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0302B (zh) 利用废弃物制造的非烧结盲孔砖及制备方法
CN107162526A (zh) 一种抗渗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04878A (zh) 一种高导热高韧性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2084B (zh) 一种高韧性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2082B (zh) 一种耐热隔音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5117A (zh) 具有保温功能的特定密度轻骨料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5418A (zh) 一种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用改性聚乙烯醇纤维、改性方法及其复合材料
CN105152587A (zh) 建筑筑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0160A (zh) 一种建筑墙体整体浇筑材料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