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3113A -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3113A
CN106893113A CN201710240442.7A CN201710240442A CN106893113A CN 106893113 A CN106893113 A CN 106893113A CN 201710240442 A CN201710240442 A CN 201710240442A CN 106893113 A CN106893113 A CN 106893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stidine
derived ligand
cobalt
constructed
coordination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0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凡
熊芯
李艾华
胡思前
刘继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404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3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3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3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81/00
    • C08G83/008Supramolecular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氯化钴和组氨酸衍生配体添加到蒸馏水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7.2,常温下搅拌反应25~35min后,然后置于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反应3~4天,降温取出块状粉色晶体经过滤、洗涤处理后,即得到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本发明采用L‑组氨酸为原料,以L‑氨基酸为主要手性配体,加入苯甲酸‑4‑甲醛作为第二辅助配体,在保留其固有手性、配位基团—羧基前提下,合成新颖手性组氨酸衍生配体,该组氨酸衍生配体除了保留固有的天然氨基酸的N‑O螯合配位模式外,由于增加了修饰的配位基团苯甲酸,将促使手性单元的空间伸展,有助于构筑三维配位网络材料。

Description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材料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无机杂化配位材料是由特定金属节点或有机桥接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区别于已有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杂化配位材料具有结构可调、功能多样化等特性,因此受到材料与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手性有机-无机杂化配位材料及其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合成此类自负载型手性有机-无机杂化配位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无特定的合成规律,所以当前国际研究重点、热点仍着眼于单手性配位材料的合成,并探索其不对称催化、手性分离等性能。
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体中,手性有机体普遍存在。天然氨基酸作为具有自然手性的有机体,原材料丰富,其作为手性有机配体构筑手性配位材料也已有报道。例如,利用L-氨基酸及形成的希夫碱有机体等作为配体构筑配位网络已证明为是一种选择。但结构分析表明,此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多以单、多核或一维链状结构形式存在,只有极少数能够形成具有孔穴(或通道)的三维配位网络材料。究其原因可能是氨基酸中参与配位的位点-羧基与氨基的配位位置接近,比较倾向于以NO螯合配位模式与各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较稳定的螯合环状空间构型,最终阻碍了配位结构向高维空间构型伸展。此外,现有的报道的手性配体合成成本较高,不适宜在工业化应用中进行普及,而最关键的是此类手性配体与金属离子组装的配位材料的水稳定性较差,难以保留预期的空金属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L-组氨酸为原料,以L-氨基酸为主要手性配体,加入苯甲酸-4-甲醛作为第二辅助配体,在保留其固有手性、配位基团—羧基前提下,合成新颖手性组氨酸衍生配体,该组氨酸衍生配体除了保留固有的天然氨基酸的N-O螯合配位模式外,由于增加了修饰的配位基团苯甲酸,将促使手性单元的空间伸展,有助于构筑三维配位网络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该钴配位聚合物的中心金属钴离子为六配位,每个钴离子的六个配点中组氨酸衍生配体占据四个配点,两个水分子分别占据一个配点,且其中一个水分子作为桥连配体将两个相邻的钴离子连接起来;所述钴配位聚合物的化学式为:[Co2(L)2(H2O)3]n,其中L为4-((1-羧基-2-(1H-咪唑基)乙胺)甲基)苯甲酸阴离子配体,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n为重复单元数,且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钴配位聚合物的二级结构单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为 α=90°,β=125.968°,γ=90°,Z=4。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氯化钴和组氨酸衍生配体添加到蒸馏水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7.2,常温下搅拌反应25~35min后,然后置于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反应3~4天,降温取出块状粉色晶体经过滤、洗涤处理后,即得到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钴与组氨酸衍生配体的质量比为1:0.8~1.2。
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4~0.6mol/L。
进一步地,所述组氨酸衍生配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氢氧化钠固体、L-组氨酸、以及苯甲酸-4-甲醛与乙醇的共混液依次加入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0~40min,得黄色溶液;再将黄色溶液进行冰浴处理,直至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然后将无色溶液蒸发至出现大量白色晶体,取白色晶体溶解后加入稀盐酸酸化至pH=6~7,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再依次经过静置、抽滤处理,最后取滤饼依次用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粗产品,取粗产品烘干,即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化钠固体、L-组氨酸、苯甲酸-4-甲醛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3.7~4.2:2.2~2.5,所述苯甲酸-4-甲醛与乙醇中的固液比为0.3~0.6g/mL。
进一步地,所述冰浴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黄色溶液先冰浴3~6min,在搅拌过程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固体,硼氢化钠固体与L-组氨酸的质量比为1:3.2~3.7,再冰浴搅拌反应25~35min,直至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稀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8~2mol/L;所述粗产品烘干的温度为45℃~50℃。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取氢氧化钠固体于容器中用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L-组氨酸,微热搅拌至L-组氨酸全部溶解,得淡黄色溶液,再取苯甲酸-4-甲醛溶于乙醇中得无色溶液并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反应20~40min,得黄色溶液,其中,所述氢氧化钠固体、L-组氨酸、苯甲酸-4-甲醛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3.7~4.2:2.2~2.5,所述苯甲酸-4-甲醛与乙醇中的固液比为0.3~0.6g/mL;
2)将步骤1)所得的黄色溶液冰浴3~6min,在搅拌过程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固体,硼氢化钠固体与L-组氨酸的质量比为1:3.2~3.7,再冰浴搅拌反应30min,直至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
3)将步骤2)所得的无色溶液用小火蒸发溶剂至大量白色晶体出现,加蒸馏水溶解白色晶体,再加入稀盐酸酸化至pH=6~7,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然后依次经过静置、抽滤处理,最后取滤饼依次用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粗产品,取粗产品在45℃~50℃的温度条件下烘干,即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发明采用L-组氨酸为原料,以L-氨基酸为主要手性配体,加入苯甲酸-4-甲醛作为第二辅助配体,在保留其固有手性、配位基团—羧基前提下,合成新颖手性组氨酸衍生配体,该组氨酸衍生配体除了保留固有的天然氨基酸的N-O螯合配位模式外,由于增加了修饰的配位基团苯甲酸,将促使手性单元的空间伸展,合成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的配位聚合物,合理地构筑含孔穴(或通道)的手性配位杂化材料,有助于构筑三维配位网络材料。
其二,本发明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最小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完整的组氨酸衍生配体、一个钴离子和两个水水分子,最小不对称单元通过对称生长可得到具有二维螺旋链状层状构型,各二维层间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该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空间结构为:以钴离子为中心,在六个配位原子中,每个钴离子的六个配点中组氨酸衍生配体占据四个配点,其中相邻的三个配位点被组氨酸衍生配体的组氨酸部分所占据,其余一个配位点被修饰的苯甲酸占据,剩余两个配位点被两个水分子占据,其中有一个水分子为桥连配体连接相邻的钴离子,配体通过两个部分连接两个钴离子形成一维螺旋连,而不同的螺旋连则通过桥连水分子形成二维层状构型,二维层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最终三维结构,该钴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成本较低,适宜在工业化应用中进行普及。
其三,本发明的氨基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配位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使材料具备了作为非均相催化剂的前提,氨基酸衍生配体与钴离子构筑的配位材料中具有空的配位点,可以作为催化剂的催化中心,用于对环己烯的过氧化产物的非均相催化剂,控制催化反应温度在60℃,环己烯的转化率能够达到75%,转化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最小不对称单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二维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催化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组氨酸衍生配体的制备方法:
1)称取0.32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瓶中,量取3mL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称取1.1gL-组氨酸加入三口烧瓶中,微热搅拌至氨基酸全部溶解,得淡黄色溶液。称取0.7g苯甲酸-4-甲醛溶于3mL乙醇得无色溶液,并加入三口烧瓶中,室温下搅拌反应20min,得黄色溶液;2)将步骤1)所得的黄色溶液5min,搅拌下分两次加入硼氢化钠固体共0.3g,冰浴搅拌反应30min,至溶液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3)将步骤2)所得的无色溶液转移至50mL烧杯中,小火蒸发部分溶剂至大量白色晶体出现,加蒸馏水约30mL溶解上述固体,加稀盐酸(2mol/L)酸化至pH=6~7,出现大量白色沉淀,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静置,抽滤,滤饼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得粗产品,于45℃~50℃下烘 干,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2)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方法:
将质量比为1:1(10mg:10mg)的氯化钴和上述制备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添加到蒸馏水(3ml)中,用0.4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约为7,常温下搅拌25分钟后,然后置于80℃反应3天,降温取出得到块状粉色晶体,将块状粉色晶体滤出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即得到所述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
该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化学式为:[Co2(L)2(H2O)3]n,其中L为4-((1-羧基-2-(1H-咪唑基)乙胺)甲基)苯甲酸阴离子配体,n为重复单元数,且n为正整数。通过该制备方法所得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产率约为30%。
对上述制备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挑取尺寸为0.2mm×0.2mm×0.2mm的所得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作为样品,置于Oxford Gemini S Ultra衍射仪上,采用Mo-Kα 为入射光源并收集衍射数据,通过衍射仪自带的程序CrysAlis RED完成数据经验吸收校正,通过SHELXS-97程序由人工完成数据收集和精修,其中可利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full-matrixleast-squares refinement based on F2)确定所有非氢原子的位置并完成各向异性精修,含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上氢原子可以通过理论加氢完成经测定可知,所得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化学式为:[[Co2(L)2(H2O)3]n,其中L为4-((1-羧基-2-(1H-咪唑基)乙胺)甲基)苯甲酸阴离子配体,n为重复单元数,且n为正整数。钴配位聚合物的二级结构单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为 α=90°,β=125.968°,γ=90°,Z=4。如图1所示,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最小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完整的组氨酸衍生配体、一个钴离子和两个水水分子。最小不对称单元通过对称生长可得到具有二维螺旋链状层状构型,各 二维层间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该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空间结构为:以钴离子为中心,在六个配位原子中,其中相邻的三个配位点被组氨酸衍生配体的组氨酸部分所占据,其余一个配位点被修饰的苯甲酸占据,剩余两个配位点被两个水分子占据。其中有一个水分子为桥连配体连接相邻的钴离子。配体通过两个部分连接两个钴离子形成一维螺旋连,而不同的螺旋连则通过桥连水分子形成二维层状构型。二维层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最终三维结构。
将实施例1制备的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可用作对环己烯的过氧化产物的非均相催化剂。具体催化实验进行的条件为:钴催化剂约10mg,环己烯约10ml,过氧化氢叔丁基约2ml,内标为1,2,4-三氯苯0.2ml。控制催化反应温度在60摄氏度,样品重复实验三次,环己烯的平均转化率能够达到75%(如图3所示),通过色谱表征,催化主产物为3-叔丁基过氧化氢-1-环己烯,副产物为环己烯酮和环己烯醇。
实施例2:
(1)组氨酸衍生配体的制备方法:1)称取0.36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瓶中,量取6mL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称取1.4g L-组氨酸加入三口烧瓶中,微热搅拌至氨基酸全部溶解,得淡黄色溶液,称取0.9g苯甲酸-4-甲醛溶于6mL乙醇得无色溶液,并加入三口烧瓶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0min,得黄色溶液;2)将步骤1)所得的黄色溶液约5min,搅拌下分两次加入硼氢化钠固体共0.35g,冰浴搅拌反应30min,至溶液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3)将步骤2)所得的无色溶液转移至50mL烧杯中,小火蒸发部分溶剂至大量白色晶体出现。加蒸馏水约30mL溶解上述固体,加稀盐酸(2mol/L)酸化至pH=6~7,出现大量白色沉淀,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静置,抽滤,滤饼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得粗产品,于45℃~50℃下烘干,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2)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方法:
将质量比为约为1:1(10mg:10mg)的氯化钴和上述制备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添加到蒸馏水(5ml)中,用0.6mol l-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约为7,常温下搅拌25-35分钟后,然后置于90℃反应4天,降温取出得到块状粉色晶体,将块状粉色晶体滤出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即得到所述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
将实施例2制备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可用作对环己烯的过氧化产物的非均相催化剂。具体催化实验进行的条件为:钴催化剂约10mg,环己烯约10ml,过氧化氢叔丁基约2ml,内标为1,2,4-三氯苯0.2ml。控制催化反应温度在60摄氏度,样品重复实验三次,环己烯的平均转化率能够达到76%,通过色谱表征,催化主产物为3-叔丁基过氧化氢-1-环己烯,副产物为环己烯酮和环己烯醇。
实施例3:
(1)组氨酸衍生配体的制备方法:1)称取0.34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瓶中,量取4mL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称取1.2g L-组氨酸加入三口烧瓶中,微热搅拌至氨基酸全部溶解,得淡黄色溶液。称取0.8g苯甲酸-4-甲醛溶于5mL乙醇得无色溶液,并加入三口烧瓶中,室温下搅拌反应30min,得黄色溶液;2)将步骤1)所得的黄色溶液6min,搅拌下分两次加入硼氢化钠固体共0.32g,冰浴搅拌反应35min,至溶液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3)将步骤2)所得的无色溶液转移至50mL烧杯中,小火蒸发部分溶剂至大量白色晶体出现。加蒸馏水约30mL溶解上述固体,加稀盐酸(2mol/L)酸化至pH=6~7,出现大量白色沉淀,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静置,抽滤,滤饼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得粗产品,于45℃~50℃下烘干,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2)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方法:
将质量比为约为1:1(10mg:10mg)的氯化钴和上述制备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添加到蒸馏水(4ml)中,用0.5mol l-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约为7,常温下搅拌30分钟后,然后置于85℃反应4天,降温取出得到块状粉色晶体,将块状粉色晶体滤出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即得 到所述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
将实施例3制备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用作对环己烯的过氧化产物的非均相催化剂,具体催化实验进行的条件为:钴催化剂约10mg,环己烯约10ml,过氧化氢叔丁基约2ml,内标为1,2,4-三氯苯0.2ml。控制催化反应温度在60摄氏度,样品重复实验三次,环己烯的平均转化率能够达到76%,环己烯的转化率能够达到78%,通过色谱表征,催化主产物为3-叔丁基过氧化氢-1-环己烯,副产物为环己烯酮和环己烯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钴配位聚合物的中心金属钴离子为六配位,每个钴离子的六个配点中组氨酸衍生配体占据四个配点,两个水分子分别占据一个配点,且其中一个水分子作为桥连配体将两个相邻的钴离子连接起来;所述钴配位聚合物的化学式为:[Co2(L)2(H2O)3]n,其中L为4-((1-羧基-2-(1H-咪唑基)乙胺)甲基)苯甲酸阴离子配体,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n为重复单元数,且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钴配位聚合物的二级结构单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为 α=90°,β=125.968°,γ=90°,Z=4。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氯化钴和组氨酸衍生配体添加到蒸馏水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7.2,常温下搅拌反应25~35min后,然后置于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反应3~4天,降温取出块状粉色晶体经过滤、洗涤处理后,即得到组氨酸 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钴与组氨酸衍生配体的质量比为1:0.8~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4~0.6mol/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氨酸衍生配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氢氧化钠固体、L-组氨酸、以及苯甲酸-4-甲醛与乙醇的共混液依次加入容器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0~40min,得黄色溶液;再将黄色溶液进行冰浴处理,直至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然后将无色溶液蒸发至出现大量白色晶体,取白色晶体溶解后加入稀盐酸酸化至pH=6~7,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再依次经过静置、抽滤处理,最后取滤饼依次用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粗产品,取粗产品烘干,即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固体、L-组氨酸、苯甲酸-4-甲醛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3.7~4.2:2.2~2.5,所述苯甲酸-4-甲醛与乙醇中的固液比为0.3~0.6g/m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浴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黄色溶液先冰浴3~6min,在搅拌过程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固体,硼氢化钠固体与L-组氨酸的质量比为1:3.2~3.7,再冰浴搅拌反应25~35min,直至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8~2mol/L;所述粗产品烘干的温度为45℃~5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取氢氧化钠固体于容器中用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L-组氨酸,微热搅拌至L-组氨酸全部溶解,得淡黄色溶液,再取苯甲酸-4-甲醛溶于乙醇中得无色溶液并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反应20~40min,得黄色溶液,其中,所述氢氧化钠固体、L-组氨酸、苯甲酸-4-甲醛添加量的质量比为1:3.7~4.2:2.2~2.5,所述苯甲酸-4-甲醛与乙醇中的固液比为0.3~0.6g/mL;
2)将步骤1)所得的黄色溶液冰浴3~6min,在搅拌过程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固体,硼氢化钠固体与L-组氨酸的质量比为1:3.2~3.7,再冰浴搅拌反应30min,直至黄色完全褪去得无色溶液;
3)将步骤2)所得的无色溶液用小火蒸发溶剂至大量白色晶体出现,加蒸馏水溶解白色晶体,再加入稀盐酸酸化至pH=6~7,使白色沉淀充分析出,然后依次经过静置、抽滤处理,最后取滤饼依次用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粗产品,取粗产品在45℃~50℃的温度条件下烘干,即得组氨酸衍生配体。
CN201710240442.7A 2017-04-13 2017-04-13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893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0442.7A CN106893113A (zh) 2017-04-13 2017-04-13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0442.7A CN106893113A (zh) 2017-04-13 2017-04-13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3113A true CN106893113A (zh) 2017-06-27

Family

ID=5919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0442.7A Pending CN106893113A (zh) 2017-04-13 2017-04-13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31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9821A (zh) * 2018-04-28 2018-10-16 中北大学 3,3′,5,5′-氧化偶氮苯四甲酸钴(ii)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9799220A (zh) * 2018-12-21 2019-05-2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金属螯合物拉曼标签技术检测组织液中组胺的方法
CN109942828A (zh) * 2019-03-05 2019-06-28 广西大学 一种氨基酸官能化Zn-MOFs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3417A (zh) * 2013-02-18 2013-05-22 常州大学 钴-氨基酸配合物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3417A (zh) * 2013-02-18 2013-05-22 常州大学 钴-氨基酸配合物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E YU ET 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spectroscop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wo cobalt molecules constructed from histidine",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
YU FAN ET AL: "2D Co-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a histidine derivative as an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CRYSTENGCOMM》 *
代晓梅: "基于手性氨基酸衍生物的Co(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9821A (zh) * 2018-04-28 2018-10-16 中北大学 3,3′,5,5′-氧化偶氮苯四甲酸钴(ii)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9799220A (zh) * 2018-12-21 2019-05-2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金属螯合物拉曼标签技术检测组织液中组胺的方法
CN109799220B (zh) * 2018-12-21 2021-03-2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金属螯合物拉曼标签技术检测组织液中组胺的方法
CN109942828A (zh) * 2019-03-05 2019-06-28 广西大学 一种氨基酸官能化Zn-MOFs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942828B (zh) * 2019-03-05 2021-03-30 广西大学 一种氨基酸官能化Zn-MOFs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3113A (zh) 组氨酸衍生配体构筑的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1606B (zh) 一种辛酸铑(ii)的合成方法
CN108997383B (zh)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69779A (zh) 一种提高基于Zr(IV)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Pd含量的合成方法
CN103012442B (zh) 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的铜(ii)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5921A (zh) 一种Ni(II)基晶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14108B (zh) 4-氨基-3,5-双(2-吡啶基)-1,2,4-三唑-银(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2550B (zh) 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93206B (zh) 一种一步法合成四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的方法
CN105254639A (zh) 一种以三蝶烯为骨架通过芘四酮桥连金属卟啉系列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607251B (zh) 含有混合价态Cu的框架化合物催化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90145B (zh) 一个吡啶型手性Cu(II)-Salen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11357A (zh) 一种可量产辛酸铑二聚体的合成方法
CN104130292B (zh) 一种带双核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6989A (zh) 组氨酸衍生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2264101B (zh) 一种具有扭转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rinivasan et al. A calcium (II) coordination polymer based on a tricyclic dicalcium-bis (2-nitrobenzoate) building block
CN109232616B (zh) (–)-2-(4′-吡啶基)-4,5-蒎烯-吡啶手性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7169A (zh) 新型卟啉配体、其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84373B (zh) 一种具有选择性探测Fe3+离子的发光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5535B (zh) 一种羧基取代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53767B (zh) 3‑氰基‑5甲氧基‑2‑甲基吲哚的制备方法
CN110590815A (zh) 一种具有氨基酸识别功能的三核铜炔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131A (zh) 一种环状芳基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79097B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Pb2(HL)2]·H2O}n及其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