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0700A -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0700A
CN106840700A CN201710066064.5A CN201710066064A CN106840700A CN 106840700 A CN106840700 A CN 106840700A CN 201710066064 A CN201710066064 A CN 201710066064A CN 106840700 A CN106840700 A CN 106840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ase
automobile rear
servomotor
dra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60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0700B (zh
Inventor
杨志永
吴佳玮
漆辉
靳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60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0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0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0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0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0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后盖开启机构和后盖闭合机构。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后盖闭合机构使得汽车后盖闭合,后盖闭合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牵引机构连接到伺服电机并由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连接到汽车后盖,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带动汽车后盖闭合。导向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引导牵引机构的牵引方向。限位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限制牵引机构的牵引位置。本发明的采用电机和电磁离合器通过拉索来控制汽车后盖的闭合动作,拉索的行程可以调节并且具有足够的最大行程。电机的转速可调。本发明的全部元件设置在车体内部,收到外部环境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反复动作的汽车零部件都需要通过耐久性试验,以测试零部件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对于汽车后盖来说,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动作就是开启和闭合,需要进行耐久性测试的部件主要是汽车后盖与车身相连接的铰接部件以及用于顶起汽车后盖的气弹簧。汽车后盖的耐久性试验的过程就是反复对汽车后盖进行开启和闭合的动作直至达到预定的次数,由此来测试汽车后盖的各个部件是否具备设计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汽车后盖耐久性测试主要通过汽缸来完成。一般会使用两组汽缸:一组为开启汽缸,设置在车体内,由于顶出并打开汽车后盖,完成开启的动作。另一组为闭合汽缸,设置在车体外,用于闭合汽车后盖,完成闭合的动作。只采用两组汽缸进行测试的方式,存在以下的缺陷:
1)汽缸的工作状态受温度影响较大,在高位或者低温环境下,都会显著影响汽缸的工作状态。尤其是设置在车外的闭合汽缸,收到外部环境,特别是温度环境的影响较大,会较为明显地影响到试验的进程和效果。
2)汽缸不能调节动作速度和伸缩长度。因此经常会出现行程错配(行程过长或者形成过短),动作速度不匹配(过快或过慢)的问题。如果汽缸行程过长、动作速度过快,则对汽车后盖闭合是造成的冲击过大,会损伤车体以及汽车后盖上的其他部件。如果行程过短或者动作过慢,则可能无法完成闭合的动作。因此,以汽缸作为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在试验精度和试验稳定性上上也存在不足。
3)由于汽缸的行程限制,对于部分汽车后盖开启距离特别长的车型,比如掀背式车型,汽缸的行程无法满足闭合汽车后盖的要求,因此无法应用于这类车型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全部试验装置置于车体内部并使用电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后盖开启机构和后盖闭合机构。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后盖闭合机构使得汽车后盖闭合,后盖闭合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牵引机构连接到伺服电机并由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连接到汽车后盖,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带动汽车后盖闭合。导向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引导牵引机构的牵引方向。限位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限制牵引机构的牵引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伺服电机具有减速器。牵引机构包括卷筒和拉索,拉索缠绕在卷筒上,卷筒具有电磁离合器。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到电磁离合器,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到卷筒,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驱动卷筒,电磁离合器分离,伺服电机不驱动卷筒。
在一个实施例中,拉索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拉索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连接到汽车后盖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架和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拉索上,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而被限位,阻止拉索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盖闭合机构具有如下的工作模式:
拉索绷紧模式,电磁离合器半吸合,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
闭合准备模式,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转动至起始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但不能以自身惯性闭合;
闭合模式,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闭合,伺服电机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汽车后盖尚未闭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汽车后盖闭合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时,伺服电机受到反馈扭矩,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盖开启机构包括一组开启汽缸,一组开启汽缸将汽车后盖顶出并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盖开启机构和后盖闭合机构都固定在车体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使用前述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该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包括:
由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
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耐久试验的预定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包括:
拉索绷紧步骤,电磁离合器半吸合,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
闭合准备步骤,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转动至起始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但不能以自身惯性闭合;
闭合步骤,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闭合,伺服电机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汽车后盖尚未闭合;
伺服电机不转动,汽车后盖由惯性闭合,汽车后盖闭合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正常工作时,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的过程中,限位支架和限位块不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出现故障时,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伺服电机受到反馈扭矩,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本发明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采用电机和电磁离合器通过拉索来控制汽车后盖的闭合动作,拉索的行程可以调节并且具有足够的最大行程,能够适应各种车型。电机的转速可调,可以减轻试验过程中对于车体的冲击。本发明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的全部元件设置在车体内部,收到外部环境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汽车后盖处于开启状态。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汽车后盖处于闭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汽车后盖处于开启状态,图2中汽车后盖处于闭合状态。如图所示,该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后盖开启机构和后盖闭合机构。
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在一个实施例中,后盖开启机构包括一组开启汽缸,一组开启汽缸将汽车后盖顶出并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开启汽缸包括第一开启汽缸102和第二开启汽缸104。第一开启汽缸位于汽车后盖100的端部,第一开启汽缸102将汽车后盖顶出。第二开启汽缸位于汽车后盖100的中部,第二开启汽缸104将汽车后盖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
后盖闭合机构使得汽车后盖闭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后盖闭合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伺服电机106具有减速器108。牵引机构连接到伺服电机并由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还连接到汽车后盖100,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带动汽车后盖闭合。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牵引机构包括卷筒110和拉索112。拉索112缠绕在卷筒110上,卷筒110具有电磁离合器(集成于卷筒110中因此在图中没有示出)。卷筒110的在靠近卷筒两端的位置各自具有一个挡线装置111。挡线装置111用于引导拉索112在卷筒110上的缠绕,可以避免拉索112移出卷筒110和出现打结的状况。伺服电机106通过减速器108连接到电磁离合器,再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到卷筒110。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能够驱动卷筒,电磁离合器分离,伺服电机不驱动卷筒。拉索112的一端固定在卷筒110上,拉索112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连接到汽车后盖100上。通常,拉索112的另一端可以是连接到汽车后盖110的内饰把手上。导向机构114作用于牵引机构,引导牵引机构的牵引方向。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向机构114是导向支架,导向支架安装在车体内,布置在拉索112的行进路线上,拉索112穿过导向支架,由此导向支架向拉索112提供引导作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一个导向支架,但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支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均布置在拉索112的行进路线上。限位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限制牵引机构的牵引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架116和限位块118。限位支架116安装在车体内,布置在拉索112的行进路线上,限位块118可以固定安装在拉索112上。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限位块118与限位支架116不接触,即使在伺服电机带动拉索使得汽车后盖闭合后,限位块118与限位支架116之间可以留有一定的间隔而不接触。限位块与限位支架仅在出现故障时,例如伺服电机失控而过度转动、拉索出现断裂、或者连接拉索的内饰把手脱落时才接触。限位块118与限位支架116接触被限位,限位块118固定在拉索112上因此限位块118被限位后能阻止拉索移动。同时,限位块118被限位的同时通过拉索112向伺服电机施加一个反馈扭矩,该反馈扭矩与伺服电机的运转方向相反并且较大达到一定的阈值,是一个显著的警告信号,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该后盖闭合机构具有几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后盖闭合机构带动后盖闭合的过程中,依次运行于该几种模式下:
拉索绷紧模式:电磁离合器半吸合,伺服电机转动。此时伺服电机的扭矩仅有很小一部分能够通过电磁离合器传递给卷筒,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在拉索绷紧模式下,伺服电机的主要工作是将拉索绷紧。拉索在此之前基本上是处于松弛状态,而伺服电机真正转动的距离又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伺服电机正式运转之前先绷紧拉索,以使得后续的伺服电机的工作行程准确。在拉索绷紧模式下,拉索上的拉力仅可以将拉索绷紧,而不可以拉动汽车后盖移动或者转动。
闭合准备模式: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转动至起始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但不能以后盖的自身惯性而闭合。电磁离合器吸合后,伺服电机的扭矩能够正常通过电磁离合器传递个卷筒,此时卷筒带动拉索提供的拉力能够拉动汽车后盖移动或者转动。在闭合准备模式下,伺服电机需要首先通过卷筒和拉索将汽车后盖拉动一个很小的位移,使得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从打开距离上看,虽然汽车后盖离开了最大打开位置,但这个位移很小,从行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得汽车后盖先离开最大打开位置的原因是,当汽车后盖停留在最大打开位置时,汽车后盖的支撑部件,比如气动弹簧会处于锁定的状态,在锁定的状态下需要一个较大的力才能使得气动弹簧脱离锁定状态。闭合准备模式主要是使得汽车后盖的支撑部件先脱离锁定状态。如果不脱离锁定状态而直接进入闭合动作,需要伺服电机输出较大的扭矩,这会对支撑部件或者连接拉索的内饰把手造成较大的冲击,容易造成损坏。因此本发明提供闭合准备模式,首先将汽车后盖的支撑部件的锁定状态解除。在解除锁定状态后,伺服电机所处的位置被定义为起始位置。
闭合模式: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闭合,伺服电机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汽车后盖尚未闭合。汽车后盖闭合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当汽车后盖很接近最终的闭合位置时,其能够依靠惯性继续完成闭合动作。因此,本发明中伺服电机会在汽车后盖接近闭合位置但尚未闭合时停止运转,由汽车后盖依靠惯性完成最终的闭合。该位置是伺服电机的终止位置。由于汽车后盖最后的一小段距离是依靠惯性移动而闭合,伺服电机已经不再运转,因此在汽车后盖最终闭合时,拉索是处于松弛状态,汽车后盖没有受到伺服电机的拉力,这样可以避免连接拉索的内饰拉手在汽车后盖闭合后继续收到拉力而受损。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伺服电机的终止位置,限位支架116和限位块118之间有8mm~10mm的间距。
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限位支架116和限位块118在汽车后盖的开闭过程中不会接触。在出现故障时,限位支架116和限位块118会接触:
伺服电机失控而过度转动,超过了终止位置。限位支架和限位块会接触阻止拉索进一步移动,能够避免伺服电机的拉力对内饰拉手的损伤。
拉索出现断裂。
连接拉索的内饰把手脱落。
当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时,会通过拉索向伺服电机施加一个显著的、反向的反馈扭矩,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本发明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中的全部部件,包括后盖开启机构中的开启汽缸和后盖闭合机构中的伺服电机、牵引机构、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都可以固定在车体内部。所有部件位于车体内部能够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尤其是温度对部件的影响,增强该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的适应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使用前述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该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包括:
由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具体而言,包括对汽车后盖解锁、由第一开启汽缸将汽车后盖顶出、以及由第二开启汽缸将汽车后盖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
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具体而言,包括:
拉索绷紧步骤,电磁离合器半吸合,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拉索绷紧步骤中伺服电机的扭矩仅有很小一部分能够通过电磁离合器传递给卷筒,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在拉索绷紧步骤中,伺服电机的主要工作是将拉索绷紧。拉索在此之前基本上是处于松弛状态,而伺服电机真正转动的距离又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伺服电机正式运转之前先绷紧拉索,以使得伺服电机的工作行程准确。在拉索绷紧步骤中,拉索上的拉力仅能将拉索绷紧,而不能拉动汽车后盖移动或者转动。
闭合准备步骤,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转动至起始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但不能以自身惯性闭合。电磁离合器吸合后,伺服电机的扭矩能够正常通过电磁离合器传递个卷筒,此时卷筒带动拉索提供的拉力能够拉动汽车后盖移动或者转动。在闭合准备步骤中,伺服电机需要首先通过卷筒和拉索将汽车后盖拉动一个很小的位移,使得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从打开距离上看,虽然汽车后盖离开了最大打开位置,但这个位移很小,从行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得汽车后盖先离开最大打开位置的原因是,当汽车后盖停留在最大打开位置时,汽车后盖的支撑部件,比如气动弹簧会处于锁定的状态,在锁定的状态下需要一个较大的力才能使得气动弹簧脱离锁定状态。闭合准备步骤主要是使得汽车后盖的支撑部件先脱离锁定状态。如果不脱离锁定状态而直接进入闭合动作,需要伺服电机输出较大的扭矩,这会对支撑部件或者连接拉索的内饰把手造成较大的冲击,容易造成损坏。因此本发明提供闭合准备步骤,首先将汽车后盖的支撑部件的锁定状态解除。在解除锁定状态后,伺服电机所处的位置被定义为起始位置。
闭合步骤,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闭合,伺服电机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汽车后盖尚未闭合。伺服电机不转动,汽车后盖由惯性闭合,汽车后盖闭合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当汽车后盖很接近最终的闭合位置时,其能够依靠惯性继续完成闭合动作。因此,本发明中伺服电机会在汽车后盖接近闭合位置但尚未闭合时停止运转,由汽车后盖依靠惯性完成最终的闭合。该位置是伺服电机的终止位置。由于汽车后盖最后的一小段距离是依靠惯性移动而闭合,伺服电机已经不再运转,因此在汽车后盖最终闭合时,拉索是处于松弛状态,汽车后盖没有受到伺服电机的拉力,这样可以避免连接拉索的内饰拉手在汽车后盖闭合后继续收到拉力而受损。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伺服电机的终止位置,限位支架116和限位块118之间有8mm~10mm的间距。
重复上述的开启和闭合的过程直至达到耐久试验的预定次数。
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的过程中,限位支架和限位块不接触。在出现故障时,限位支架和限位块会接触:
伺服电机失控而过度转动,超过了终止位置。限位支架和限位块会接触阻止拉索进一步移动,能够避免伺服电机的拉力对内饰拉手的损伤。
拉索出现断裂。
连接拉索的内饰把手脱落。
当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时,会通过拉索向伺服电机施加一个显著的、反向的反馈扭矩,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本发明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采用电机和电磁离合器通过拉索来控制汽车后盖的闭合动作,拉索的行程可以调节并且具有足够的最大行程,能够适应各种车型。电机的转速可调,可以减轻试验过程中对于车体的冲击。本发明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的全部元件设置在车体内部,收到外部环境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盖开启机构,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
后盖闭合机构,后盖闭合机构使得汽车后盖闭合,其中所述后盖闭合机构包括:
伺服电机;
牵引机构,牵引机构连接到伺服电机并由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连接到汽车后盖,伺服电机驱动牵引机构带动汽车后盖闭合;
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引导牵引机构的牵引方向;
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作用于牵引机构,限制牵引机构的牵引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电机具有减速器;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卷筒和拉索,拉索缠绕在卷筒上,所述卷筒具有电磁离合器;
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到电磁离合器,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到卷筒,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驱动卷筒,电磁离合器分离,伺服电机不驱动卷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连接到汽车后盖上;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架和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拉索上,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而被限位,阻止拉索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闭合机构具有如下的工作模式:
拉索绷紧模式,电磁离合器半吸合,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
闭合准备模式,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转动至起始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但不能以自身惯性闭合;
闭合模式,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闭合,伺服电机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汽车后盖尚未闭合;
其中汽车后盖闭合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时,伺服电机受到反馈扭矩,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盖开启机构和后盖闭合机构都固定在车体内部。
7.一种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装置,该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包括:
由后盖开启机构开启汽车后盖;
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耐久试验的预定次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包括:
拉索绷紧步骤,电磁离合器半吸合,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以绷紧拉索,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的拉力不能拉动汽车后盖;
闭合准备步骤,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转动至起始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离开最大打开位置但不能以自身惯性闭合;
闭合步骤,电磁离合器吸合,伺服电机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带动卷筒转动,拉索向汽车后盖施加拉力,拉动汽车后盖闭合,伺服电机转动至终止位置时,汽车后盖尚未闭合;
伺服电机不转动,汽车后盖由惯性闭合,汽车后盖闭合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常工作时,由后盖闭合机构闭合汽车后盖的过程中,限位支架和限位块不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现故障时,限位块与限位支架接触,伺服电机受到反馈扭矩,伺服电机基于该反馈扭矩而停止。
CN201710066064.5A 2017-02-06 2017-02-06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Active CN106840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064.5A CN106840700B (zh) 2017-02-06 2017-02-06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064.5A CN106840700B (zh) 2017-02-06 2017-02-06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0700A true CN106840700A (zh) 2017-06-13
CN106840700B CN106840700B (zh) 2018-11-30

Family

ID=5912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6064.5A Active CN106840700B (zh) 2017-02-06 2017-02-06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07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2344A (zh) * 2019-01-30 2019-04-16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前盖锁台架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8641B1 (ko) * 1996-08-24 1999-05-15 박순재 차량용 트렁크 리드의 내구성 시험장치
KR0174219B1 (ko) * 1996-05-09 1999-05-15 박문규 자동차용 스테이댐퍼의 내구시험기
US6145917A (en) * 1997-10-20 2000-11-14 Ohi Seisakusho Co., Ltd. Door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2401732A (zh) * 2011-09-19 2012-04-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铰链和盖铰链耐久性能试验台
CN102507161A (zh) * 2011-09-27 2012-06-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盖铰链耐久性能试验台
CN204008152U (zh) * 2014-06-17 2014-12-10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后备箱盖耐久试验的开启机构
CN205067096U (zh) * 2015-09-15 2016-03-02 成都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4219B1 (ko) * 1996-05-09 1999-05-15 박문규 자동차용 스테이댐퍼의 내구시험기
KR0178641B1 (ko) * 1996-08-24 1999-05-15 박순재 차량용 트렁크 리드의 내구성 시험장치
US6145917A (en) * 1997-10-20 2000-11-14 Ohi Seisakusho Co., Ltd. Door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2401732A (zh) * 2011-09-19 2012-04-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铰链和盖铰链耐久性能试验台
CN102507161A (zh) * 2011-09-27 2012-06-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盖铰链耐久性能试验台
CN204008152U (zh) * 2014-06-17 2014-12-10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后备箱盖耐久试验的开启机构
CN205067096U (zh) * 2015-09-15 2016-03-02 成都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2344A (zh) * 2019-01-30 2019-04-16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前盖锁台架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632344B (zh) * 2019-01-30 2024-03-19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前盖锁台架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0700B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9454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CN109415923B (zh) 具有门驱动器的车门装置
JP5345736B2 (ja) フラップ駆動装置におけるカップリングの解離を確認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4204389B (zh) 车门开闭装置
CA24045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asing the allowed motor power of a motorized garage door operator
CN105241650A (zh) 汽车滑移门外开锁外开关门耐久性试验装置
WO2003033287A1 (fr) Procede de regulation d'un dispositif coulissant mecanique pour une portiere coulissante
US20190145148A1 (en) Motor drive device of a vehicle sliding door
DE102008022870B3 (de)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Bewegen eines Fahrzeugflügels
CN106840700A (zh) 汽车后盖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EP3841269A1 (de) Stellelement für ein beweglich an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befestigtes bauteil
EP2452409A2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CHLIEßVOR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EINE SCHLIEßVORRICHTUNG
CN103939667A (zh) 阀促动器、阀装置以及阀促动器的控制方法
JPWO201113572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制御装置
US10458884B2 (en) Vehicle closure cycling device and method
EP2118981B1 (de) Justierung einer motorischen stellvorrichtung
EP2204891A1 (de) Stellantrieb eines Kfz-Bauteil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Stellantriebs
KR101517262B1 (ko) 클러치 폐쇄 방법 및 장치
KR200491573Y1 (ko) 철도차량용 출입문 도어의 모터 내구성능 시험장치
KR100398117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의 내구시험 장치
KR20080019806A (ko) 차량의 조향 파워 펌프 무인 내구시험장치
CN204825406U (zh) 洗衣机门盖自动开合装置和洗衣机
CN109131829B (zh) 一种用于门梯合一式舱门的收放装置
CN109382990B (zh) 注射成形机的制动控制装置及注射成形机的制动控制方法
KR101228873B1 (ko) 트렁크 개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Donghua

Inventor after: Yang Zhiyong

Inventor after: Wu Jiawei

Inventor after: Qi Hui

Inventor after: Jin Ling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Wu Jiawei

Inventor before: Qi Hui

Inventor before: Jin Ling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