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2524A -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2524A
CN106832524A CN201710089796.6A CN201710089796A CN106832524A CN 106832524 A CN106832524 A CN 106832524A CN 201710089796 A CN201710089796 A CN 201710089796A CN 106832524 A CN106832524 A CN 106832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eight portion
flexible compound
hdpe
density polyethyl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97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恺蒂
周天航
商海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LINRUIER PIPELIN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LINRUIER PIPELI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LINRUIER PIPELIN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LINRUIER PIPELI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97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2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2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2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8Applications used for pi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8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wo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2HD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包括管材内层,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1‑10份无机纳米粒子;2‑10份滑石粉、1‑9份蒙脱土和1‑10份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几种;1‑20份尼龙6、1‑20份尼龙66、1‑2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1‑20份玻纤中的一种或几种;1‑20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和/或1‑2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尤其可用于是工业应用中的输水、输油材料。该材料可以保证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材料本身没有变化,耐温性增加,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热性能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应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背景技术
金属管道作为石油、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能源性介质最主要的输送媒体,常年深埋于地下,受到了来自输送介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外部大气等环境条件的腐蚀作用。特别是输油管道,由于输送的原油矿化度高,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腐蚀穿孔情况尤为突出,尽管采用了多种防腐措施,如:加入缓蚀剂、阴极保护和内外涂层保护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蚀和腐蚀引起的强度降低、坑蚀穿孔很难避免,这些缺陷的存在将会降低金属管道运行的安全性,使其出现泄漏、被迫降压输送等现象,甚至发生爆裂,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针对含缺陷旧金属管道的修复,已经开发出多种修复方法。不同的修复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焊接补疤、套袖或更换管段等传统的修复补强方法国内外应用十分普遍,但成本较高,且会带来一系列影响管道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问题;而新开发的一些方法,如穿插法修复方法,由于国外对其关键工艺环节采取技术保护的原因,国内该领域面临资料信息缺乏、研究时间短、实践经验少的问题,未能在工程上大规模推广应用。我国管道修复领域所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
国内在役的长输管道许多已经运行二十几年以上,逐渐达到了寿命的终点,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成新管道。换管道存在成本高、周期长、需全线停止输送、对环境破坏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而传统的修复技术动用大量设备,挖沟占地,既不现实又耗时费钱,不利于环保;如果管道位于道路下方,路面的挖掘会造成交通的阻塞,同时,“还土”后易产生地面沉降,铺完沥青后,与原路面不能无界限结合,痕迹醒目,道路的外观和结合受到破坏,降低了使用寿命。因此,研究既经济又有效的旧管道“不开挖修复技术”极为重要。
迄今为止,不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管内涂布法,二是软管翻衬法,三是塑料管穿插法。管内涂布法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及原浆涂料等材料,又掺入各种化学材料,使衬里满足多种介质的防腐要求。软管翻衬法将树脂及固化剂浸渍在翻转软管中,碾压均匀后,通过水压或气压等动力翻转置入待修复的旧管道中。将管道里的水加热,待胶黏剂固化后,使热固性树脂系统硬化成一个“管中管”。
穿插HDPE管法修复旧管道技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分为等径缩径(O型)和U型穿插法两种,HDPE管穿插修复技术是把外径大于(O型)或略小于(U型)待修复管道内径的高密度聚乙烯内衬管,通过专用缩径设备,将内衬管变为O型或U型,并将内衬管的横截面缩小10-30%,通过缠绕定型、牵引拉入、外力恢复等过程使衬管紧紧的与管道内壁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旧管道的内衬修复,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原有管道直径的缩小,避免了大管换小管,使得在原有管线输送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得以更新。然而,该项技术的缺点:其一,一次修复距离小于1000米,不能穿越弯头;其二,HDPE在天然气的开采运输过程中也有使用温度的问题。煤矿或油矿的深度每增加100m,井下温度就会提高约2℃,两者直接是一种进线性的变化关系。HDPE管材的蠕变模量又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这会导致管材在使用时发生较大的变形,以至于失稳破坏。这样使得HDPE管材表现出环刚度降低,热稳定性差,对高温介质输送管道和井下施工作业极为不利。由此可知,如何提高一次穿插距离及穿越弯头的能力,提高HDPE管材的耐热性已成为必须。且这种穿插管材是由三层管材组合而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一次穿插距离达到2000米以上,连续穿越多个弯头的能力。
尼龙(PA)在机械强度、维卡软化点、耐热性能和耐磨损性等方面均好于HDPE。通过PA的少量加入,HDPE板材的耐热性与刚性均可得以提高。纯PA与HDPE熔体的相容性极差,这导致产品的各项物理性能下降。田丽等将PA6和PE-g-MAH加入HDPE板材,使制品的耐热温度由120℃提高25%以上,拉伸强度与断裂延伸率也较没有添加相容剂时有很大提高。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耐热性很高,何慧等将PET与HDPE进行共混。因二者完全不相容,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乙烯-丙烯酸酯(EAA)对体系增容。虽然EVA与EAA自身的VSP都在100℃以下,对共混物的耐热性有一些影响,但共混物整体的VSP还是比纯HDPE提高了20%。耐热性最好的一组配方是HDPE/PET/EAA=75/25/5,该配比下的VST为126.5℃。李海等在一次挤出的情况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与HDPE交联,制备了HDPE-g-GMA作为增容剂,成功的原位增容了HDPE/PET。该方法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提高,体系相容性变好,VSP由纯HDPE的84.6℃提高到了92.8℃。
采用填充、共混改性等方法,可以使HDPE力学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玻璃纤维(GF)具有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李新中等采用两步法,先制备了含有30%玻璃纤维的HDPE母料,后再与HDPE混合,从而制备不同玻纤含量的共混物。其研究发现,在玻纤含量为30%的情况下,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其中拉伸强度提高了2.5倍,VST与纯HDPE相比,提高了6-7℃。Fu等人发现纤维和聚合物大分子会沿着流动方向取向,故在增强某些类型的塑料制品会有不足。如用其增强塑料管材,就对管材的周向强度的改善不是很明显,不能满足塑料管材的一些使用要求。张建富等设计了以玻璃纤维增强HDPE为原料的工字钢缠绕结构壁管材。此管以HDPE管做母管,GF/HDPE做小方管,按设计间距用方管缠绕在母管外,作为中间层。把挤出的HDPE黏合在缠绕管上,作为最外层。后经定径套成型、冷却,终得成品管材。该管与普通HDPE管材相比,环刚度有很大提升,耐温性能也有明显提高。此管在符合井下用管要求的同时,比传统HDPE管在同环刚度条件下的质量更轻。
王营营等人改变了碳纤维(CF)和GF的配比,分别来增强HDPE/PA6,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纤维后,纤维可在PA6/HDPE复合材料基体中分布均匀,且无明显的团聚现象出现。CF与GF两种纤维,都使PA6/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与冲击性能得到改善,但仍然以损失断裂伸长率为代价。其中CF增强的效果要好于GF。但CF的价格较贵,在某些领域不适合于HPDE进行改性。
Kyung等人用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HDPE/MMT和HDPE/HDPE-g-MAH/MMT纳米复合材料。对材料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发现,当MMT含量为0.5、1和2phr时,5%的质量损失温度为分别较纯的HDPE增加了1℃、8℃和6℃。加入份数为MMT的10倍HDPE-g-MAH对体系增容后,5%的质量损失温度分别增加了18℃、14℃和10℃。可见MMT对HDPE热性能提高有利。项赛飞等人通过挤出机制备了有机蒙脱土(OMMT)插层的HDPE/PA6体系,当OMMT的用量为3份时,使得体系的力学性能达最佳,但若继续增加OMMT时,超过7份,会发生连续相与分散相的反转。高振滨等人用自制的OMMT,通过直接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与HDPE/LLDPE的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在OMMT的含量为6%时综合性能最好,此时该体系的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分别提高了60%、32.4%和11.1%。
滑石粉(Talcum,Talc)的理论晶胞分子式为3MgO·4SiO2·H2O,硬度低,对机械设备的损伤小。Talc价格较低,仅为塑料的10%-20%。在PE中加入Talc可提高耐热性和刚性,降低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和成本等。许健南采用335目和1250目的Talc对HDPE进行改性,研究发现这两种目数的Talc对HDPE的维卡软化点影响显著,但1250目较325目的Talc对HDPE的冲击性能与加共性能的提高更有利。张新亚等人研究了通过改变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来提高剪切力,使得Talc在与HDPE混合过程中分散更加均匀,且因HDPE的断链产生自由基促进Talc与HDPE间的界面结合,且加入偶联剂后,断链产生的自由基又有助于偶联剂与Talc的反应。但转速有一最优值,过大转速会使HDPE因过于断链而降低其冲击强度。于建和李文莲等人的研究发现:单独使用Talc填充HDPE时,因Talc的片状的特点,使体系的拉伸强度提高但损失了冲击性能;若单独使用碳酸钙填充HDPE,因碳酸钙为近球形颗粒,使体系冲击性能提高而损失了拉伸强度。而用Talc与碳酸钙二者复配使用,则可同时提高HDPE的韧性与拉伸强度。
海泡石(Sepiolite,SEP)是一种微晶的水合镁硅酸盐,理论晶胞分子式为Si12O30Mg8(OH,F)4(H2O)4·8H2O,具有微纤维的形态,颗粒平均长度在2-10μm。SEP沿着纤维方向是块状体和通道交替生长的结构。其中的块状部分类似三明治的结构,两层二氧化硅四面体中间夹层镁与氧和氢氧化物配位成的八面体结构。海泡石110℃失去沸石水,200-380℃失去一半的配位水,400-700℃失去另一半的配位水,780℃以后开始脱羟基化,失结构水,且结构变得松散,变成顽火辉石和二氧化硅。刘开平等人认为因SEP的这三种水的排除,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可以用SEP提高其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耐热性。他们将SEP填充不饱和聚酯与玻纤填充不饱和聚酯做对比,证明与SEP制得的一组复合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最高,比纯不饱和聚酯提高4.3%,且认为SEP添加量过少,不能起到提高耐热性的作用,用量超过11%效果才明显。
凹凸棒土(Attapulgite,AT),与SEP很相似,也是一种层状的含镁铝硅酸盐,理论晶胞的结构式为Si8Mg5O20[Al](OH)2(OH2)4·4H2O,用其改性HDPE耐热性研究也有很多。钱运华等人,分别以凹凸棒土和碳酸钙改性聚丙烯(PP),研究表明,AT可使PP的HDT提高20℃,提高幅度高于碳酸钙改性的体系。
以木粉对HDPE等塑料的耐热改性研究也很热门。聂恒凯等人用木粉对回收的PP进行耐热改性,使得PP的VST提高了13.3℃,但此时木粉的加入量较大。宋国君等人用木粉改性HDPE,并加入一定量的增容剂及润滑剂,使得HDPE的HDT提高了约40℃。
中间层是一种纤维材料,它可以是:
芳纶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英文为Aramid fiber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芳纶的发现,被认为是材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尼龙(Nylon)纤维学名为聚酰胺(polyamide)纤维,其原为杜邦公司所生产之聚己二酰己二胺之商品名,即一般通称为尼龙六六(Nylon 66)。聚酰胺纤维最突出的优点为耐磨性较其它纤维优越,其次为它的弹性佳,其弹性回复率可媲美羊毛,还有其质轻,比重为1.14,在已商业化之合成纤维中,其仅次于聚丙烯(丙纶,比重小于1),而较聚酯纤维(比重1.38)轻,因此聚酰胺纤维可加工成细匀柔软且平滑之丝,供织造成美观耐用之织物,另其同聚酯纤维一样具耐腐性,不怕虫蛀,不怕发霉之优点。
锦纶是合成纤维nylon的中国名称,翻译名称又叫“耐纶”、“尼龙”,学名为polyamide fibre,即聚酰胺纤维。由于锦州化纤厂是我国首家合成polyamide fibre的工厂,因此把它定名为“锦纶”。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品种,由于性能优良,原料资源丰富,一直被广泛使用。他的优点有强力、耐磨性好,居所有纤维之首。它的耐磨性是棉纤维的10倍,是干态粘胶纤维的10倍,是湿态纤维的140倍。因此,其耐用性极佳。锦纶织物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极好,但小外力下易变形,故其织物在穿用过程中易变皱折。通风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锦纶织物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属较好品种,因此用锦纶制作的服装比涤纶服装穿着舒适些。有良好的耐蛀、耐腐蚀性能。耐热耐光性都不够好,熨烫温度应控制在140℃以下。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须注意洗涤、保养的条件,以免损伤织物。锦纶织物属轻型织物,在合成纤维织物中仅列于丙纶、腈纶织物之后,因此,适合制作登山服、冬季服装等。
对于管用材料的外层我们一般选用管材级TPU,管材级TPU在室温下,TPU可以在纯水中使用几年,且其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80℃条件下,即使仅在水中浸泡几周,其力学性能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TPU的水解稳定性与软段的结构有关,聚酯型TPU用碳化二胺进行保护后,耐水解性有所提高,聚醚酯型TPU和聚醚型TPU在高温下的耐水解性要好于聚酯型TPU。随着TPU硬度的增加,由于硬段具有憎水性,因此其水解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好。TPU的耐油性能(如矿物油、柴油、润滑油)优异。非极性溶剂如己烷、庚烷、石蜡油对于极性聚氨酯几乎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在高温条件下,聚氨酯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胀也很小。TPU在氯代烃、芳香烃中会严重溶胀,且溶胀程度取决于聚氨酯的结构。聚酯型的比聚醚型溶胀要小,硬质的比软质溶胀小。某些极性溶剂如四氢呋喃、酮或N,甲基甲酰胺能够部分或完全溶解TPU。例如,软质全热塑性聚氨酯可以溶解在酮混合溶剂中,作为黏合剂使用。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价廉、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热塑性通用塑料。其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由于PVC所具有的特珠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使用PVC来改性聚氨酯使其具有更好的耐水性具有一定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尤其可用于是工业应用中的输水、输油材料。该材料可以保证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材料本身没有变化,耐温性增加,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热性能增加。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包括管材内层,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
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1-10份无机纳米粒子;
2-10份滑石粉、1-9份蒙脱土和1-10份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1-20份尼龙6、1-20份尼龙66、1-2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1-20份玻纤中的一种或几种;
1-20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和/或1-2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
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5-6份所述无机纳米粒子;
3-6份所述滑石粉、4-7份所述蒙脱土和5-8份所述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5-10份所述尼龙6、5-10份所述尼龙66、5-10份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10份所述玻纤中的一种或几种;
5-15份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或5-15份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20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无机纳米粒子为纳米氧化锌和/或纳米氧化镁。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滑石粉为400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蒙脱土为800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海泡石为400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HDPE-g-MAH),接枝率0.8%。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接枝率0.8%。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材还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材质为纤维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纤维材料为芳纶玻纤或锦纶玻纤。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材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材质为聚氨酯高分子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每100重量份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加入1-1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每100重量份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加入5-6重量份的的聚氯乙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每100重量份聚氯乙烯加入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
钙锌稳定剂可以抑制或中和分解所放出的HCl气体;所购买的钙锌稳定剂,由钙盐、锌盐、润滑剂、抗氧剂等为主要组分采用特殊复合工艺而合成。它不但可以取代铅镉盐类和有机锡类等有毒稳定剂,而且具有相当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透明性及着色力,应用在聚氯乙烯当中。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每100重量份聚氯乙烯加入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聚氨酯高分子材料选自聚氨酯3360A/粒料、聚氨酯NX-60A/粒料、聚氨酯TB-82AD/粒料、聚氨酯ER-80A/粒料、聚氨酯Bayer 60A/粒料、聚氨酯Bayer 70A/粒料和聚氨酯1085A/粒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材中所述内层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中间层纤维材料和所述外层聚氨酯高分子材料的重量比为1:1.1:1.2。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的制备方法为将各个组分在温度210℃,压力60MPa条件下熔融捏合。
该方法包括将用于制造本发明柔性复合内衬管用材料的组合物所包含的基体树脂和其他组分的熔融捏合。在熔融捏合之前,有利的是将本发明涉及的组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和任选的其他组分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实施熔融捏合的设备是常规的,可以提及开炼机、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熔融捏合的温度也是常规的,只要能将本发明聚氯乙烯材料的各个组分熔融捏合在一起即可。通常而言,高密度聚乙烯熔融捏合在220-250℃温度和注塑压力为60MPa下进行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注塑时间为60s,注塑成不同的样条后对其进行各种性能的测试与表征;聚氨酯熔融捏合在160-180℃温度下进行挤出注塑,模温控制在60℃左右,注射压力为50MPa,注射时间为50s,然后进行性能测试与表征。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材用于制造管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材用于输水、输油、输气管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材用于工业上原油、天然气、饮用自来水及污水输送的用途。
用于制造本发明的柔性复合内衬修复管用材料的组合物包含高密度聚乙烯(管内),纤维(管中间),聚氨酯(管外)作为基础树脂,即基本组分。无机纳米粒子提高耐温性能的根本原因在于氧化锌的加入,由于氧化锌的半导体特性,使得当激发光子能量高于半导体带隙能时,半导体就能吸收该光子的能量,使其耐温性增加。滑石粉的理论晶胞分子式为3MgO·4SiO2·H2O,硬度低,对机械设备的损伤小,在PE中加入Talc可提高耐热性和刚性,降低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和成本等。蒙脱土和滑石粉作用的机理相似,使其高密度聚乙烯耐温性增加。SEP的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可以用SEP提高其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耐热性。因为尼龙6在机械强度、维卡软化点、耐热性能和耐磨损性等方面均好于HDPE。PET的耐热性很高,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可以增加共混物的耐温性。增容剂能够借助于分子间的键合力,促使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结合在一体,进而得到稳定的共混物。
本发明为柔性复合内衬管。尤其可用于是工业应用中的输水、输油材料。该材料可以保证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材料本身没有变化,耐温性增加,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热性能增加。本发明的产品经制造出来后,其内衬管的屈服强度为23MPa,断裂伸长率大于500,均符合ISO标准,耐环境应力开裂>1000H,符合预期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阐述。实施例只对本发明具有示例性的作用,而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出的任何非实质性的修改,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内层原料可以任意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牌号-YGH041,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尼龙6切片(PA6)相对粘度2.7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尼龙66切片(PA66)相对粘度2.8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来自无锡巨旺塑化材料有限公司的牌号为KJD-PET的PET;廊坊科亨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科亨牌玻纤;海泡石(SEP)400目,河南省内乡县东风海泡石有限责任公司;滑石粉(Talc)800目QY-5800A,辽宁海城世京旗扬实业有限公司;蒙脱土400目河南省内乡县东风海泡石有限责任公司;纳米粒子为山东东营大王生产的氧化锌、氧化镁。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HDPE-g-MAH),接枝率0.8%,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接枝率0.8%,南京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本发明中间层原料可以任意优选为廊坊拓盛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牌号为拓盛的芳纶玻纤;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品质为优级的锦纶玻纤;本发明外层原料可以任意优选为3360A/粒料,德国拜耳公司;NX-60A/粒料,台湾高鼎有限公司,TB-82AD/粒料,台湾高鼎有限公司;ER-80A/粒料,邦泰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Bayer 60A/粒料,德国拜耳公司;Bayer 70A/粒料,德国拜耳公司;1085A/粒料,上海路博润有限公司;聚氯乙烯,S-65/粉料,台塑工业(宁波)有限公司。
在以下各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法对所得管内和外混合材料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按GB/T 1040-2006测试样品的拉伸性能,拉伸速度为50mm/min,温度为25℃;
断裂伸长率:拉断伸长率按照GB/T 1040.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剪切强度:依据标准编号为:GB/T 15598-1995进行测试
剥离强度:根据GB/T16491的标准进行剥离强度的测试
维卡软化点测试:按照GB/T1633—2000标准,采用A120法进行测试,待测样条大小为10mm×10mm×4mm,载荷10N,升温速率120℃/h。
热变形温度测试:按GB/T1634.2-2004的标准,采用B法进行测试,平放试验,待测样条大小为80mm×10mm×4mm,升温速率120℃/h,支架间距离为64mm,挠度0.34mm,弯曲应力0.45Mpa。
对比例1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3重量份滑石粉,15重量份尼龙6,5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4重量份蒙脱土,10重量份尼龙6,8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5重量份海泡石,5重量份尼龙6,1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4重量份滑石粉,5重量份尼龙66,5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5重量份蒙脱土,10重量份尼龙66,8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6重量份海泡石,15重量份尼龙66,1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5重量份滑石粉,10重量份PET,6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6重量份蒙脱土,5重量份PET,7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7重量份海泡石,15重量份PET,9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0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锌,6重量份滑石粉,5重量份玻纤,11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1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锌,7重量份蒙脱土,10重量份玻纤,12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2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锌,8重量份海泡石,15重量份玻纤,15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3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3重量份滑石粉,15重量份尼龙6,5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4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4重量份蒙脱土,10重量份尼龙6,8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5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5重量份海泡石,5重量份尼龙6,10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6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4重量份滑石粉,5重量份尼龙66,5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7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5重量份蒙脱土,10重量份尼龙66,8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8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6重量份海泡石,15重量份尼龙66,10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9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镁,5重量份滑石粉,10重量份PET,6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0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镁,6重量份蒙脱土,5重量份PET,7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1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5重量份纳米氧化锌,7重量份海泡石,15重量份PET,9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2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锌,6重量份滑石粉,5重量份玻纤,11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3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锌,7重量份蒙脱土,10重量份玻纤,12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4
将10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与6重量份纳米氧化锌,8重量份海泡石,15重量份玻纤,15重量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经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成试样,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5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NX-60A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26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3360A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27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TB-82AD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28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ER-80A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29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Bayer60A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30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1085A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31
将100重量的聚氨酯Bayer70A与5重量份PVC(已添加15重量份环氧大豆油和1.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进行共混,经挤出机熔融挤出,注塑机进行注塑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直接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32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包括管材内层,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
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1份无机纳米粒子氧化锌;
2份滑石粉、1份蒙脱土和10份海泡石;
1份尼龙6、20份尼龙66、1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20份玻纤;
1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和2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
实施例33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包括管材内层,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
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10份无机纳米粒子氧化锌;
10份滑石粉、9份蒙脱土和1份海泡石;
20份尼龙6、1份尼龙66、2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10份玻纤;
20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和1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
表1
表2
表1,表2中,维卡软化点是指聚合物的试样于液体传热介质中,在一定的载荷、一定的等速升温条件下,被1m㎡的压针压入1mm深度时的温度,该温度反映了当一种材料在升温装置中使用时期望的软化点。热变形温度是指对高分子材料或聚合物施加一定的负荷,以一定的速度升温,当达到规定形变时所对应的温度是衡量聚合物或高分子材料耐热性优劣的一种量度。维卡软化点和热变形温度均反映的是管材内衬材料的耐温性,其数值越大,材料的耐温性越好;低温冲击强度反映的是材料在低温下的韧性,低温冲击强度越大,脆化温度越低,材料的耐寒性越好;剥离强度是从接触面进行单位宽度剥离时所需要的最大力,剥离强度越大,材料的粘结强度越好,与金属材料的粘附性越紧密;剪切强度是指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剪切强度越大,材料所能够承受的剪切应力越大,粘接越发的牢固,拉伸强度是指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拉伸强度越大,材料越硬越脆。表1中,实施例1-24的性能均比纯料有所增强,实施例3的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最高,产品性能最好;表2中实施例30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最高,产品性能最好。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包括管材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
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1-10份无机纳米粒子;
2-10份滑石粉、1-9份蒙脱土和1-10份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1-20份尼龙6、1-20份尼龙66、1-2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1-20份玻纤中的一种或几种;
1-20份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和/或1-2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为增容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内层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份原料:
100份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5-6份所述无机纳米粒子;
3-6份所述滑石粉、4-7份所述蒙脱土和5-8份所述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5-10份所述尼龙6、5-10份所述尼龙66、5-10份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10份所述玻纤中的一种或几种;
5-15份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或5-15份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20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粒子为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为4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蒙脱土为8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的制备方法为将各个组分在温度210℃,压力60MPa条件下熔融捏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复合内衬管用于制造管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用于输水、输油、输气管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复合内衬管材用于工业上原油、天然气、饮用自来水及污水输送的用途。
CN201710089796.6A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Pending CN106832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9796.6A CN106832524A (zh)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9796.6A CN106832524A (zh)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2524A true CN106832524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2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9796.6A Pending CN106832524A (zh)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252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1006A (zh) * 2018-09-30 2019-03-01 三斯达(江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复合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8247A (zh) * 2019-12-16 2020-03-31 良和包装(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pe塑料桶及其制备工艺
CN112063031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江西龙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hdpe钢带螺旋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21A (zh) * 1995-03-28 1996-10-02 四川联合大学 耐磨蚀性高密度聚乙烯/弹性体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293981A (zh) * 2008-04-30 2008-10-29 上海思奇高聚物材料有限公司 衬塑金属管内衬管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6729A (zh) * 2012-08-01 2012-11-21 四川泓锦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Pe160级管材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7075A (zh) * 2014-05-06 2014-07-23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波纹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7151A (zh) * 2015-05-12 2015-09-23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聚乙烯/尼龙热缩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7150A (zh) * 2015-05-12 2015-09-23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聚乙烯/聚酯热缩管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21A (zh) * 1995-03-28 1996-10-02 四川联合大学 耐磨蚀性高密度聚乙烯/弹性体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293981A (zh) * 2008-04-30 2008-10-29 上海思奇高聚物材料有限公司 衬塑金属管内衬管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6729A (zh) * 2012-08-01 2012-11-21 四川泓锦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Pe160级管材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7075A (zh) * 2014-05-06 2014-07-23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波纹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7151A (zh) * 2015-05-12 2015-09-23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聚乙烯/尼龙热缩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7150A (zh) * 2015-05-12 2015-09-23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聚乙烯/聚酯热缩管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锐: "《塑料工程手册(上、下册)》", 30 April 2000,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1006A (zh) * 2018-09-30 2019-03-01 三斯达(江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型复合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8247A (zh) * 2019-12-16 2020-03-31 良和包装(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pe塑料桶及其制备工艺
CN112063031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江西龙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hdpe钢带螺旋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43954A1 (zh)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
WO2018127031A1 (zh) 一种新型混合复合管材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99600A (zh) 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32524A (zh) 一种柔性复合内衬管材
CN102002198A (zh)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聚氯乙烯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12029185B (zh) 一种高强度且耐刺穿的土工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732770B (zh) 一种橡胶软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97363A (zh) 用于管材的生物质基聚氨酯材料,聚氨酯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4354A (zh) 一种由带导流层的预织件制成的电木浪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30710A (zh) 一种耐压pe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5504233U (zh) 一种三层共挤聚乙烯碳纤维复合管材
CN107059422A (zh) 一种高强度耐磨防水卷材及制备方法
CN204435053U (zh) 一种自粘聚合物复合防水卷材
CN105711199A (zh) 一种由带导流层的预织件制成的非金属防腐采光板的制造方法
CN202324207U (zh) 耐低温的再生橡胶改性沥青油毡
CN102359696A (zh) 管道翻转修复用薄型内衬软管
CN1850507B (zh) 一种聚氯乙烯防水工程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92157A (zh) 一种遇水膨胀防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175A (zh) 一种由带导流层的预织件制成的电木檩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62019A (zh) 一种高聚物耐油耐高温性能的环保型板材及制备方法
CN104497557A (zh) 一种复合材料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876B (zh) 复合层无机防水保温材料
CN114410049A (zh) 一种高耐候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5479A (zh) 一种非金属防腐采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1650A (zh) 回收废旧地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